CN215167911U -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 - Google Patents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67911U
CN215167911U CN202121587830.0U CN202121587830U CN215167911U CN 215167911 U CN215167911 U CN 215167911U CN 202121587830 U CN202121587830 U CN 202121587830U CN 215167911 U CN215167911 U CN 215167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mponent
shock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municipal engineering
dragg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8783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伟东
陈钧煊
魏宏
薛翔
严兰青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Sensheng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Sensheng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Sensheng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Senshenghua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8783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67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67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679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涉及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施工支撑平台在实际应用时因其为悬空设计距离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而实底的结构又会在跌落时对其上侧的施工人员造成较大伤害,进而存在着安全隐患,包括承载机构,所述承载机构的主体为长方体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中,由于设置有承载机构,承载台的底侧还安装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的主体为左右两侧皆为弧形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防护组件的内部填充有吸能部件,防护组件的顶端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弹性组件,进而在当装置不慎跌落时可通过吸能部件对跌落时所产生的向上反作用力进行减弱。

Description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市政工程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
背景技术
市政基础设施是指在城市区、镇(乡)规划建设范围内设置、基于政府责任和义务为居民提供有偿或无偿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建筑物,而施工时需要一个良好的支撑平台对施工人员进行承载才能进行使用。
而现有的施工支撑平台在实际应用过程存在着:
1、现有的施工支撑平台在实际应用时因其为悬空设计距离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而实底的结构又会在跌落时对其上侧的施工人员造成较大伤害,进而存在着安全隐患。
2、现有的施工支撑平台在实际应用时难免会突遇雨水天气,在当雨水堆积过多时会因平台滑倒而对人员造成伤害。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以解决现有的施工支撑平台在实际应用时因其为悬空设计距离地面具有一定的距离,而实底的结构又会在跌落时对其上侧的施工人员造成较大伤害,进而存在着安全隐患,再者是难免会突遇雨水天气,在当雨水堆积过多时会因平台滑倒而对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包括承载机构;
所述承载机构的主体为长方体结构设计,且承载机构的顶端设置有盖板,在承载机构的内部还安装有避震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避震机构包括:
导向组件,导向组件的主体为“T”形导杆结构设计,两处导向组件分别铰接在缓震组件的左右两侧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避震机构包括:
缓震组件,缓震组件的主体为阻尼器,且缓震组件的顶端面为长方体结构设计,在缓震组件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铰板。
进一步的,所述拖载机构包括:
拖载组件,拖载组件的主体为顶端开槽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拖载组件的底端面还开设有横向槽,并与避震组件相匹配,在拖载组件的底端面还设置有跌落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
承载台,承载台的主体为内部开设有空腔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承载台的内部底端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立柱,立柱的底端为贯通结构设计。
进一步的,所述拖载机构包括:
减害组件,减害组件的主体截面为三角形结构设计,且减害组件的内部还开设有透水孔,在减害组件的底侧还设置有电动缸,并与跌落传感器电性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避震机构包括:
避震组件,避震组件的主体为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避震组件的底侧设置有侧板,并铰接在两处导向组件的外侧位置,在两处避震组件的外侧均设置有弹性组件,在避震组件的正上方还设置有拖载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承载机构包括:
防护组件,防护组件的主体为左右两侧皆为弧形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防护组件的内部填充有吸能部件,防护组件的顶端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弹性组件,并安装在承载台的底侧位置,在防护组件的上方还设置有避震机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于设置有承载机构,承载台的底侧还安装有防护组件,防护组件的主体为左右两侧皆为弧形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防护组件的内部填充有吸能部件,防护组件的顶端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弹性组件,进而在当装置不慎跌落时可通过吸能部件对跌落时所产生的向上反作用力进行减弱。
2、由于设置有避震机构,其中的缓震组件的外侧还设置有导向组件,导向组件远离缓震组件的一侧还设置有避震组件,进而在当防护组件受到挤压向上运动时可通过避震组件对挤压时所产生的震动减弱对人体的冲击力,并通过阻尼器减少对装置的共振,进而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半剖状态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半剖状态下的左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半剖状态下的仰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半剖状态下的轴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承载机构;101、承载台;102、防护组件;2、避震机构;201、缓震组件;202、导向组件;203、避震组件;3、拖载机构;301、拖载组件;302、减害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4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包括承载机构1;
承载机构1的主体为长方体结构设计,且承载机构1的顶端设置有盖板,在承载机构1的内部还安装有避震机构2,承载台101,在承载台101的底侧还安装有防护组件102,防护组件102的主体为左右两侧皆为弧形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防护组件102的内部填充有吸能部件,防护组件102的顶端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弹性组件,进而在当装置不慎跌落时可以起到良好的防护效果承载台101的主体为内部开设有空腔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承载台101的内部底端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立柱,立柱的底端为贯通结构设计,防护组件102,防护组件102的主体为左右两侧皆为弧形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防护组件102的内部填充有吸能部件,防护组件102的顶端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弹性组件,并安装在承载台101的底侧位置,在防护组件102的上方还设置有避震机构2。
参考图1,避震机构2包括:缓震组件201,缓震组件201的主体为阻尼器,且缓震组件201的顶端面为长方体结构设计,在缓震组件201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铰板,导向组件202,导向组件202的主体为“T”形导杆结构设计,两处导向组件202分别铰接在缓震组件201的左右两侧位置,,其中的缓震组件201的外侧还设置有导向组件202,导向组件202远离缓震组件201的一侧还设置有避震组件203,进而在当防护组件102受到挤压向上运动时可通过避震组件203对挤压时所产生的震动减弱对上方人员的冲击力,并通过阻尼器减少对装置的共振,进而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避震组件203,避震组件203的主体为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避震组件203的底侧设置有侧板,并铰接在两处导向组件202的外侧位置,在两处避震组件203的外侧均设置有弹性组件,在避震组件203的正上方还设置有拖载机构3。
参考图2-4,拖载机构3包括:拖载组件301,拖载组件301的主体为顶端开槽的长方体结构设计,拖载组件301的底侧安装有跌落传感器,在当跌落传感器感受到有剧烈向下运动时,可通过启动电动缸对截面为三角形的减害组件302向上进行举升,进而减少了可与其与装置形成配合减少对人员的伤害且拖载组件301的底端面还开设有横向槽,并与避震组件203相匹配,在拖载组件301的底端面还设置有跌落传感器,减害组件302,减害组件302的主体截面为三角形结构设计,且减害组件302的内部还开设有透水孔,在减害组件302的底侧还设置有电动缸,并与跌落传感器电性相连接。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在使用本装置的时候,首先将承载机构1中的承载台101内部所开设的空腔内部添加防护网对承载台101进行高效的防护作业,使得装置在遭受风吹撞击建筑物时不会发生剧烈形变,且在承载台101的底侧还安装有防护组件102,防护组件102的主体为左右两侧皆为弧形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防护组件102的内部填充有吸能部件,防护组件102的顶端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弹性组件,进而在当装置不慎跌落时可通过吸能部件对跌落时所产生的向上反作用力进行减弱;
在防护组件102的上方还设置有避震机构2,其中的缓震组件201的外侧还设置有导向组件202,导向组件202远离缓震组件201的一侧还设置有避震组件203,进而在当防护组件102受到挤压向上运动时可通过避震组件203对挤压时所产生的震动减弱对人体的冲击力,并通过阻尼器减少对装置的共振,进而达到更加实用的目的;
而在导向组件202的上侧还设置有拖载机构3,在拖载组件301的底侧安装有跌落传感器,在当跌落传感器感受到向下跌落时,可通过启动电动缸对截面为三角形的减害组件302向上进行举升,进而减少了装置跌落时所产生的冲击力对人员造成伤害的问题,且截面为三角形的减害组件302还可以加快积水排出,达到防滑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Claims (7)

1.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承载机构;
所述承载机构的主体为长方体结构设计,且承载机构的顶端设置有盖板,在承载机构的内部还安装有避震机构,在避震机构的上方还设置有拖载机构,所述拖载机构包括;减害组件,减害组件的主体截面为三角形结构设计,且减害组件的内部还开设有透水孔,在减害组件的底侧还设置有电动缸,并与跌落传感器电性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
承载台,承载台的主体为内部开设有空腔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承载台的内部底端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立柱,立柱的底端为贯通结构设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机构包括:
防护组件,防护组件的主体为左右两侧皆为弧形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防护组件的内部填充有吸能部件,防护组件的顶端面四角位置均设置有弹性组件,并安装在承载台的底侧位置,在防护组件的上方还设置有避震机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机构包括:
缓震组件,缓震组件的主体为阻尼器,且缓震组件的顶端面为长方体结构设计,在缓震组件的左右两侧面均设置有铰板。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机构包括:
导向组件,导向组件的主体为“T”形导杆结构设计,两处导向组件分别铰接在缓震组件的左右两侧位置。
6.如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机构包括:
避震组件,避震组件的主体为长方体结构设计,且避震组件的底侧设置有侧板,并铰接在两处导向组件的外侧位置,在两处避震组件的外侧均设置有弹性组件,在避震组件的正上方还设置有拖载机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载机构包括:
拖载组件,拖载组件的主体为顶端开槽的长方体结构设计,且拖载组件的底端面还开设有横向槽,并与避震组件相匹配,在拖载组件的底端面还设置有跌落传感器。
CN202121587830.0U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 Active CN215167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7830.0U CN215167911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87830.0U CN215167911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67911U true CN215167911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43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87830.0U Active CN215167911U (zh) 2021-07-13 2021-07-13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67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8789625U (zh) 防撞缓冲车
CN215167911U (zh) 一种市政工程施工用安全防护支撑平台
CN110341520B (zh) 一种能源充电设施用配套防护装置
CN112092660A (zh) 一种设有稳定基座的新能源充电桩
CN208415097U (zh) 一种道路桥梁用的缓冲防护栏
CN208234426U (zh) 一种建筑类物料提升装置
CN110952483A (zh) 一种基于撞击升高型桥梁防护墙
CN210597123U (zh) 一种城市道路用防撞吸能柱结构
CN214267400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CN216467398U (zh) 一种具有防撞性能的稳定型充电桩
CN217944950U (zh) 一种新能源充电桩
CN219061108U (zh) 一种带有防撞结构的电线杆
CN211308970U (zh) 一种城市规划用无人机采集装置
CN213980620U (zh) 一种井下液压钻机动力头的防护罩
CN114592543B (zh) 一种智能井盖
CN213867527U (zh) 一种具有防护减震结构的公路工程施工用的防护栏
CN215164564U (zh) 一种用于装配式桥梁的减震结构
CN219012009U (zh) 一种安防用防高空坠物装置
CN214013457U (zh) 一种防撞性能好的配电柜
CN220615519U (zh) 一种充电桩的防撞击结构
CN215441446U (zh) 市政桥梁用护栏
CN219314288U (zh) 一种高层建筑施工的建筑物料提升装置
CN216921668U (zh) 一种用于建筑工程的外围防护装置
CN215252507U (zh) 一种市政道路用限高架
CN217115689U (zh) 一种集成式升降充电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