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63407U - 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63407U CN215163407U CN202023345260.2U CN202023345260U CN215163407U CN 215163407 U CN215163407 U CN 215163407U CN 202023345260 U CN202023345260 U CN 202023345260U CN 215163407 U CN215163407 U CN 215163407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ver
- yarn
- clamping portion
- twisting
- twist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41001589086 Bellapiscis medius Speci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3068 static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9000004744 fabr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2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987 spinn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08000010392 Bone Fracture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1391944 Commicarpus scanden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6010017076 Fracture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08000027418 Wounds and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265 preven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753 textil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99 abra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0 knit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2 posi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941 weav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Spinning Or Twisting Of Yar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纱罩容易擦纱的问题,该包括所述隔纱罩的侧壁呈弧形,所述隔纱罩(23)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隔纱罩结构形状合理,运行过程中不会擦纱,能够有效提高纱线运行速度,减少原料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
背景技术
捻线机是将多股细纱捻成一股的纺织机械设备。作用是将纱或并合后股纱制品加工成线型制品、供纺织织造和针织用线以及工业产业用线。倍捻机可以把两股或两股以上的单纱通过加捻粘合成股线,并且增强了原纱的性能。倍捻机以倍捻锭子为主要加捻机件,每一回转能对合股纱线加两个捻回。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倍捻机的结构示意图,它由空心锭子和加捻盘套件等回转部分和静止盘、储纱罐等不动部分组成。不动部分套在回转部分外面,其间用滚动轴承联系。设备运转时会带动纱线旋转,合股纱自倍捻原料筒25上引出,由上加捻盘套件34顶端穿入,形成第一气圈21;然后合股纱从下加捻盘套件33的边孔穿出,卷绕到纱线卷绕装置1上,形成第二气圈22。第一气圈21和第二气圈22反向旋转。为了将第一气圈21和第二气圈22分隔开,使两个气圈互不干扰,一般通过在两个气圈之间设置隔纱罩23,现有技术中的隔纱罩一般为筒状,即隔纱罩23的上下直径相一致,如图1所示,然而实际生产过程中,筒状结构的隔纱罩的上端和下端在气动旋转时都会出现严重擦纱的问题。另外,现有技术中的储纱罐24一般也设计为筒状,筒状结构的储纱罐24的上端和下端也会出现严重擦纱的问题,导致纱线运行速度上不去,且容易断纱,原料消耗高,工人劳动强度增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隔纱罩,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隔纱罩容易擦纱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隔纱罩结构形状合理,运行过程中不会擦纱,能够有效提高纱线运行速度,减少原料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隔纱罩,所述隔纱罩的侧壁呈弧形,所述隔纱罩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隔纱罩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为中空的结构,所述隔纱罩包括中罩,所述中罩的侧壁为弧形,所述隔纱罩为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隔纱罩还包括上罩和/或下罩,所述上罩呈自下端至上端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上罩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中罩的上端,所述下罩呈自上端至下端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下罩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中罩的下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上罩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所述第一卡接部与所述上罩的侧壁呈弧形连接,所述上罩通过第一卡接部卡于所述中罩顶端的外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中罩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所述第二卡接部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卡接部连接于所述中罩的弧形侧壁的底端,所述下罩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卡接部,所述第三卡接部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卡接部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三卡接部的内径,所述下罩通过所述第三卡接部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部外侧以与所述中罩的下端形成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分纱器,包括上述的一种隔纱罩,还包括储纱罐,所述储纱罐的侧壁呈弧形,所述储纱罐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还包括第一气圈、第二气圈和倍捻原料筒,所述隔纱罩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圈与所述第二气圈之间且与所述第一气圈和第二气圈间隙设置,所述储纱罐套设于倍捻原料筒的外侧且间隙设置于所述第一气圈内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倍捻机,上述的分纱器,还包括倍捻锭子,所述分纱器与所述倍捻锭子配套连接,所述倍捻锭子包括下空心锭子、上空心锭子和驱动机构,所述下空心锭子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机构的输出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插在所述上空心锭子中;所述上空心锭子上依次套设有上静止盘和上加捻盘套件,所述下空心锭子上依次套设有下静止盘和下加捻盘套件;所述隔纱罩的下端连接于内磁钢圈上,所述内磁钢圈通过支撑架连接于所述下静止盘上,所述储纱罐的底端连接于所述上静止盘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上静止盘包括盘壁和盘底,所述盘壁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在底部与所述盘底相连接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内磁钢圈设置于所述盘壁的顶端;所述上加捻盘套件和所述下加捻盘套件均包括壁板和底板,所述壁板呈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板上并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上静止盘上设置有第一磁力定位圈,所述内磁钢圈上设置有第二磁力定位圈,所述第一磁力定位圈与所述第二磁力定位圈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同圆心设置;所述第一磁力定位圈包括多个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沿所述上静止盘的外侧壁均匀等距设置,所述第二磁力定位圈包括多个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沿所述内磁钢圈的圆周均匀等距设置;所述第一永磁体和第二永磁体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朝向第一磁力定位圈一端的极性相反,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朝向第二磁力定位圈一端的极性相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隔纱罩,通过将包括隔纱罩的侧壁呈弧形,隔纱罩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从而使得隔纱罩的侧壁形状与第一气圈和第二气圈的纺锤形纱线形状相似,使纱线在运行过程中在第一气圈与第二气圈内均不会与隔纱罩产生摩擦,从而避免纱线运行受阻,能够提高纱线的运行速度,减少纱线的断裂风险。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分纱器,通过包括上述的一种隔纱罩,还包括储纱罐,储纱罐的侧壁呈弧形,储纱罐为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从而使纱线在旋转运行时不会触碰储纱罐侧壁,避免运行速度减慢,同时避免纱线被磨断的可能,提高工作效率。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倍捻机,通过将上静止盘包括盘壁和盘底,盘壁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在底部与盘底相连接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内磁钢圈设置于盘壁的顶端;上加捻盘套件和下加捻盘套件均包括壁板和底板,壁板呈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连接于底板上并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使储纱罐的弧形侧壁与上静止盘的盘壁平滑连接,避免储纱罐与上静止盘连接的拐角处对第一气圈产生干扰,以防纱线产生磨损,上静止盘和上加捻盘套件及下加捻盘套件的形状设计更为合理。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倍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倍捻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一体式隔纱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罩用于倍捻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罩、上罩和下罩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罩、上罩和下罩同时用于倍捻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罩和上罩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的中罩和上罩同时用于倍捻机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磁力定位圈和第二磁力定位圈的位置结构图。
图中:1、纱线卷绕装置;21、第一气圈;22、第二气圈;23、隔纱罩;231、中罩;2311、第二卡接部;232、上罩;2321、第一卡接部;233、下罩;2331、第三卡接部;24、储纱罐;25、倍捻原料筒;26、中心支撑柱;27、张力调节件;28、上静止盘;281、第一磁力定位圈;282、第一永磁体;283、盘底;284、盘壁;29、内磁钢圈;291、第二磁力定位圈;292、第二永磁体;30、支撑架;31、下空心锭子;32、上空心锭子;33、下加捻盘套件;331、底板;332、壁板;34、上加捻盘套件;35、下静止盘;4、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隔纱罩,如图2-图3所示,隔纱罩的侧壁呈弧形,隔纱罩23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倍捻机在运行时,纱线的快速旋转运行在倍捻机锭子的外侧形成弧形的第一气圈21和第二气圈22。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隔纱罩23的侧壁为平滑的弧形,当隔纱罩23罩设于倍捻机锭子的外侧时,第一气圈21位于隔纱罩23的内侧,第二气圈22位于隔纱罩23的外侧,隔纱罩23将第一气圈21和第二气圈22分隔开,使纱线的第一气圈21与第二气圈22分别在隔纱罩23的内侧和外侧向相反方向旋转,第一气圈21和第二气圈22互不干扰。由于纱线在运行过程中形成的第一气圈21和第二气圈22均为弧形结构,传统筒状结构的隔纱罩23使隔纱罩23的上下两端会与运行中的纱线产生摩擦,导致纱线容易磨断且使纱线的运行速度减慢,进而增加生产成本。本实施例的隔纱罩23的侧壁设置为平滑的弧形结构,使隔纱罩23的侧壁与第一气圈21和第二气圈22的弧度近似,进而使其能够间隙设置于第一气圈21与第二气圈22之间,纱线在运行过程中在第一气圈21与第二气圈22内均不会与隔纱罩23产生摩擦,从而避免纱线运行受阻,能够提高纱线的运行速度,减少纱线的断裂风险。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4和图5所示,隔纱罩23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为中空的结构,隔纱罩23包括中罩231,中罩231的侧壁为弧形,隔纱罩23为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结构。中罩231套设于储纱罐24的外侧,中罩231的顶端延伸至与储纱罐24顶端在同一水平面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6和图7所示,隔纱罩23还包括上罩232和/或下罩233,上罩呈自下端至上端逐渐缩小的结构,上罩232可拆卸连接于中罩231的上端,下罩呈自上端至下端逐渐缩小的结构,下罩233可拆卸连接于中罩231的下端。如图8所示,隔纱罩23的中罩231的上端或者下端可以选择性的连接上罩232或下罩233。需要说明的是,如图3所示,隔纱罩23也可以为上罩232、下罩233和中罩231平滑连接的一体式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6所示,上罩23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321,第一卡接部2321与上罩的侧壁呈弧形连接,上罩通过第一卡接部2321卡于中罩顶端的外侧,使中罩侧壁的顶端抵接于第一卡接部2321与上罩232底端的连接处。第一卡接部2321与中罩侧壁的顶端过盈配合,使第一卡接部2321夹持于中罩顶端的外侧。如图9所示,上罩232连接于中罩231的上端时,上罩232将倍捻机的分纱张力调节件27罩设于内部,使第一气圈21完全处于隔纱罩23内侧,上罩232与中罩231的侧壁平滑相接形成弧形。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6所示,中罩23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2311,第二卡接部2311呈圆筒状,第二卡接部2311连接于中罩231的弧形侧壁的底端,下罩233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卡接部2331,第三卡接部2331呈圆筒状,第二卡接部2311的外径等于第三卡接部2331的内径,下罩233通过第三卡接部2331卡接于第二卡接部2311外侧以与中罩231的下端形成连接,使第二卡接部2311抵接于第三卡接部2331与下罩233顶端的连接处。另外,第二卡接部2311与第三卡接部2331也可以通过过盈配合,使第三卡接部2331夹持于第二卡接部2311的外侧。如图7所示,下罩233连接于中罩231的下端时,下罩233在内侧钢圈的位置卡接于中罩231的下端,并罩设于支撑架30的外侧,使隔纱罩23在内侧钢圈上连接更牢固。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隔纱罩23的侧壁上部设置有观察孔。观察孔在隔纱罩23上纵向排列。观察孔可以设置为透明的,也可以设置为不透明的,观察孔用于通过观察孔观察隔纱罩23内部情况。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作还提供了一种分纱器,如图2所示,包括上述的隔纱罩23,还包括储纱罐24,储纱罐24的侧壁呈弧形,储纱罐24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本实施例的储纱罐24的侧壁设置为弧形,使储纱罐24的侧壁与第一气圈21的弧度相当,从而使纱线在旋转运行时不会触碰储纱罐24侧壁,避免运行速度减慢,同时避免纱线被磨断,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分纱器还包括第一气圈21、第二气圈22和倍捻原料筒25,隔纱罩设置于第一气圈21与第二气圈22之间且与第一气圈21和第二气圈22间隙设置,储纱罐24套设于倍捻原料筒25的外侧且间隙设置于第一气圈21内侧。纱线的第一气圈21的一端与分纱器的出纱口连通,另一端穿过隔纱罩23与储纱罐24之间的空隙,与上加捻盘套件34的进纱口连通;纱线的第二气圈22的一端与下加捻盘套件33的出纱口连通,另一端沿隔纱罩23外侧上绕到外部的纱线卷绕装置。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在储纱罐24内安装有防原料垮滑件,防原料垮滑件设置于倍捻原料筒25外侧。防原料垮滑件可以为填充于倍捻原料筒25与储纱罐24之间的海绵,也可以为罩设于倍捻原料筒25外侧的网,用于避免倍捻原料筒25上的纱线脱落。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分纱器还包括张力调节件27,张力调节件27设置于中心支撑柱26的上方,张力调节件27的底部设有进纱口,顶部设有出纱口。本实施例提供的分纱器,缠绕在倍捻原料筒25上的纱线进入到分纱张力调节件27,从分纱张力调节件27的出纱口处出来的纱线经过第一气圈21进入到倍捻锭子,从倍捻锭子出来后再通过第二气圈22上绕到外部的纱线卷绕装置,结构简单,部署实施方便。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作还提供了一种倍捻机,如图2所示,包括上述的分纱器,还包括倍捻锭子,分纱器与倍捻锭子配套连接,倍捻锭子可以为三倍倍捻锭子、四倍倍捻锭子或五倍倍捻锭子。倍捻锭子包括下空心锭子31、上空心锭子32和驱动机构4,下空心锭子31的一端固定在驱动机构4的输出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插在上空心锭子32中;上空心锭子32上依次套设有上静止盘28和上加捻盘套件34,下空心锭子31上依次套设有下静止盘35和下加捻盘套件33。
隔纱罩23的下端连接于内磁钢圈29上,内磁钢圈29通过支撑架30连接于下静止盘35上,以使隔纱罩23不会随倍捻机的锭杆的转动而转动。下静止盘35套设于下空心锭子31上。储纱罐24的底端连接于上静止盘28上,上静止盘28通过一轴承套设于倍捻锭子的上空心锭子32上。倍捻原料筒25套设在中心支撑柱26上,中心支撑柱26的下端紧套在上静止盘28上。这样设置的作用在于:可以保证上空心锭子32转动时,套设在轴承外的上静止盘28是不动的,设置在上静止盘28上的中心支撑柱26及套设在中心支撑柱26上的倍捻原料筒25是不动的,保证倍捻原料筒25上缠绕的纱线顺利出纱。
本实施例提供的倍捻机,如图2所示,从分纱器出来的纱线,依次经过上加捻盘套件34、上空心锭子32、下空心锭子31、下加捻盘套件33出来,缠绕在外设的纱线卷绕装置1上。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上静止盘28包括盘壁284和盘底283,盘壁284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在底部与盘底283相连接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内磁钢圈29设置于盘壁的顶端,将上静止盘设置为口宽底窄的碗状结构,并将上静止盘的顶端连接储纱罐24,使储纱罐的弧形侧壁与上静止盘的盘壁平滑连接,避免储纱罐与上静止盘连接的拐角处对第一气圈产生干扰,以防纱线产生磨损,上静止盘的形状设计更为合理。
如图2所示,上加捻盘套件34和下加捻盘套件33均包括壁板332和底板331,壁板332呈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连接于底板上并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以使从张力调节件27上端出纱口出来的第一气圈的纱线,绕过上加捻盘套件34的壁板332后进入上加捻盘套件34的进纱口,使第一气圈呈弧形;纱线从下加捻盘套件33的出纱口出来,并经过下加捻盘套件33的壁板332后进入纱线卷绕装置1,使第二气圈呈弧形。上加捻盘套件34和下加捻盘套件33呈口宽底窄的结构,一方面将第一气圈和第二气圈的纱线支撑呈弧形,另一方面其侧壁斜向上的设置不会对纱线产生刮磨,使减小纱线运行过程中的摩擦作用,也减少擦纱现象。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的技术方案,如图2所示,上静止盘28上设置有第一磁力定位圈281,内磁钢圈29上设置有第二磁力定位圈291,第一磁力定位圈281与第二磁力定位圈291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同圆心设置,第一磁力定位圈281和第二磁力定位圈291根据“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原理,使倍捻机回转部分在转动的过程中,隔纱罩23、储纱罐24等不动部分稳定制动,不受回转部分的影响,从而可以保证即使倍捻机回转部分提高转速的情况下,倍捻机内的纱线也不断头或少断头,节能降耗。
如图10所示,第一磁力定位圈281包括多个第一永磁体282,第一永磁体282沿上静止盘28的外侧壁均匀等距设置,第二磁力定位圈291包括多个第二永磁体292,第二永磁体292沿内磁钢圈29的圆周均匀等距设置;第一永磁体282和第二永磁体292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两个第二永磁体292朝向第一磁力定位圈281一端的极性相反,相邻两个第一永磁体282朝向第二磁力定位圈291一端的极性相同。
参见图10可知,相邻两个第二永磁体292朝向第一磁力定位圈281一端的极性相反,即为:当第一个第二永磁体292朝向第一磁力定位圈281的一端的极性为N极时,第二个第二永磁体292朝向第一磁力定位圈281的一端的极性为S极,第三个第二永磁体292朝向第一磁力定位圈281的一端的极性为N极.......以此类推;相邻两个第一永磁体282朝向第二磁力定位圈291一端的极性相同,即为:若第一个第一永磁体282朝向第二磁力定位圈291的一端的极性为N极时,第二个第一永磁体282朝向第二磁力定位圈291的一端的极性也为N极.......以此类推;若第一个第一永磁体282朝向第二磁力定位圈291的一端的极性为S极时,第二个第一永磁体282朝向第二磁力定位圈291的一端的极性也为S极.......以此类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永磁体282和第二永磁体292一一对应设置,构成多组永磁体,当第一组永磁体内的第一永磁体282和第二永磁体292相互吸引时,第二组永磁体内的第一永磁体282和第二永磁体292相互排斥,第三组永磁体内的第一永磁体282和第二永磁体292相互吸引.......以此类推,从而保证了上静止盘28始终保持制动状态,进而使安装在上静止盘28上的分纱器保持静止。
对于未在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倍捻机的结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隔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纱罩的侧壁呈弧形,所述隔纱罩(23)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隔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纱罩(23)为两端开口且内部为中空的结构,所述隔纱罩(23)包括中罩(231),所述中罩(231)的侧壁为弧形,所述隔纱罩(23)为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隔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纱罩(23)还包括上罩(232)和/或下罩(233),所述上罩(232)呈自下端至上端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上罩(232)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中罩(231)的上端,所述下罩呈自上端至下端逐渐缩小的结构,所述下罩(233)可拆卸连接于所述中罩(231)的下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罩(232)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卡接部(2321),所述第一卡接部(2321)与所述上罩(232)的侧壁呈弧形连接,所述上罩(232)通过第一卡接部(2321)卡于所述中罩(231)顶端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隔纱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罩(231)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卡接部(2311),所述第二卡接部(2311)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卡接部(2311)连接于所述中罩(231)的弧形侧壁的底端,所述下罩(233)的顶端设置有第三卡接部(2331),所述第三卡接部(2331)呈圆筒状,所述第二卡接部(2311)的外径等于所述第三卡接部(2331)的内径,所述下罩(233)通过所述第三卡接部(2331)卡接于所述第二卡接部(2311)外侧以与所述中罩(231)的下端形成连接。
6.一种分纱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隔纱罩(23),还包括储纱罐(24),所述储纱罐(24)的侧壁呈弧形,所述储纱罐(24)呈中间膨大且向两端逐渐缩小的流线型结构。
7.一种倍捻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分纱器,还包括倍捻锭子,所述分纱器与所述倍捻锭子配套连接,所述倍捻锭子包括下空心锭子(31)、上空心锭子(32)和驱动机构(4),所述下空心锭子(3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驱动机构(4)的输出轴上,另一端通过轴承插在所述上空心锭子(32)中;所述上空心锭子(32)上依次套设有上静止盘(28)和上加捻盘套件(34),所述下空心锭子(31)上依次套设有下静止盘(35)和下加捻盘套件(33);所述隔纱罩(23)的下端连接于内磁钢圈(29)上,所述内磁钢圈(29)通过支撑架(30)连接于所述下静止盘(35)上,所述储纱罐(24)的底端连接于所述上静止盘(28)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倍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静止盘(28)包括盘壁(284)和盘底(283),所述盘壁(284)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在底部与所述盘底(283)相连接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所述内磁钢圈(29)设置于所述盘壁的顶端;所述上加捻盘套件(34)和所述下加捻盘套件(33)均包括壁板(332)和底板(331),所述壁板(332)呈自下向上以逐渐远离倍捻机中轴线的方向向外侧倾斜设置并连接于所述底板上并形成上宽下窄的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倍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静止盘(28)上设置有第一磁力定位圈(281),所述内磁钢圈(29)上设置有第二磁力定位圈(291),所述第一磁力定位圈(281)与所述第二磁力定位圈(291)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同圆心设置;所述第一磁力定位圈(281)包括多个第一永磁体(282),所述第一永磁体(282)沿所述上静止盘(28)的外侧壁均匀等距设置,所述第二磁力定位圈(291)包括多个第二永磁体(292),所述第二永磁体(292)沿所述内磁钢圈(29)的圆周均匀等距设置;所述第一永磁体(282)和第二永磁体(292)一一对应设置,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永磁体(292)朝向第一磁力定位圈(281)一端的极性相反,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永磁体(282)朝向第二磁力定位圈(291)一端的极性相同。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45260.2U CN215163407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23345260.2U CN215163407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63407U true CN215163407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4019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23345260.2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63407U (zh) | 2020-12-31 | 2020-12-31 | 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63407U (zh) |
-
2020
- 2020-12-31 CN CN202023345260.2U patent/CN215163407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9576852A (zh) | 一种聚酯复合纤维的捻合装置 | |
CN215163407U (zh) | 一种隔纱罩、分纱器及倍捻机 | |
CN108505159B (zh) | 一种多倍锭子及倍捻捻线机 | |
CN210194054U (zh) | 环锭纺纱机 | |
CN205527062U (zh) | 一种纺织纱管 | |
CN205223459U (zh) | 内衣纺织用捻线机 | |
EP0417850B1 (en) | Improvement in doubling frames with double-hollow-shaft spindle, with mobile shaft coupling | |
CN205602814U (zh) | 一种纺织用纱线架 | |
CN206278765U (zh) | 一种整体式拨片导丝装置 | |
CN107022821A (zh) | 一种包缠纱线的加工装置 | |
CN210481623U (zh) | 一种便于纺纱线通过的单孔式纺纱线引导装置 | |
CN113699624A (zh) | 一种自动落纱粗纱机 | |
CN211814763U (zh) | 一种纺织业用自主润滑锭子 | |
CN202809081U (zh) | 一种倍捻机的磁性转子式假捻器 | |
US3368337A (en) | Multiple twisting frame fitted with permanent magnets | |
CN209412405U (zh) | 一种毛绒纱加工装置 | |
CN207891482U (zh) | 一种纺纱机的加捻机械构件及纺纱机 | |
JP2008202200A (ja) | マルチフィラメント糸の分繊装置 | |
CN106811838A (zh) | 一种内衣纺织用捻线机 | |
US2549821A (en) | Double-twist twisting mechanism | |
CN217579188U (zh) | 一种涡流纺纱线纺制ab纱的生产装置 | |
CN105540330A (zh) | 氨纶粗旦丝卷绕机 | |
CN205471814U (zh) | 一种条状布料收集装置 | |
CN209428651U (zh) | 一种棉纶长丝的卷绕装置 | |
US4068458A (en) | Balloon suppressor for light and heavy yarns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