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8517U - 载具回流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载具回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8517U
CN215158517U CN202121485891.6U CN202121485891U CN215158517U CN 215158517 U CN215158517 U CN 215158517U CN 202121485891 U CN202121485891 U CN 202121485891U CN 215158517 U CN215158517 U CN 215158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rrier
mechanisms
station
slide rail
trans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8589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权
王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8589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8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8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85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ic Connection Of Electric Components To Printed Circu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载具回流装置,包括载具、过渡转移机构及至少两个传送机构。至少两个传送机构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传送机构能够带动载具进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传送机构设有上料工位和下料工位。传送机构的两侧均设有过渡转移机构,过渡转移机构用于获取传送机构的载具,并在至少两个传送机构之间转移载具。如此,在传送机构和过渡转移机构的配合下,载具能够从上料工位运动至下料工位,并从下料工位回流至上料工位,实现载具的自动回流,这样能够无需人工搬运载具,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减少空间的浪费。

Description

载具回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缺陷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载具回流装置。
背景技术
产品生产完成后,通常需要对产品进行检测,保证产品的质量。产品检测时,需要载具对待测产品进行承载,承载有待测产品的载具在检测线上运动。然而,常见的检测线无法实现载具的自动回流,并且占用空间较大,导致空间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载具回流装置,实现载具的自动回流,并且还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减少空间的浪费。
一种载具回流装置,包括:
载具;
至少两个传送机构,至少两个所述传送机构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所述传送机构能够带动所述载具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传送机构设有上料工位及下料工位;及
过渡转移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的两侧均设有所述过渡转移机构,所述过渡转移机构用于获取所述传送机构的载具,并在至少两个所述传送机构之间转移所述载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转移机构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过渡转移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并列设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两侧,所述传送机构与所述过渡转移机构围成回流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分别设于不同的所述传送机构上,并靠近所述传送机构同一侧的所述过渡转移机构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转移机构包括承载板及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承载板在至少两个所述传送机构之间往复移动,并使所述承载板能够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传送机构对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过渡转移机构还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承载板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轨的所述载具沿所述第二滑轨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动力件及与所述动力件连接的辅助连接件,每个所述传送机构的所述载具对应至少一个所述辅助连接件,所述辅助连接件能够与对应的所述载具连接或分离。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辅助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并通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动力件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辅助连接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载具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适配的穿孔,所述气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插入所述穿孔,及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从所述穿孔退出。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载具包括安装座及至少两个开夹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开夹组件相对设置并形成夹持位。
上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可沿传送机构带动载具移动的方向设置多个检测工位,即多个检测工位沿第二方向设置。使用时,将待测产品放置于上料工位的载具上,载具在传送机构的带动下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待测产品经过各检测工位,对待测产品进行缺陷检测。当载具运动至下料工位时,从载具上取下待测产品,渡转移机构带动空的载具从下料工位移动至上料工位,以进行下一循环。如此,在传送机构和过渡转移机构的配合下,载具能够从上料工位运动至下料工位,并从下料工位回流至上料工位,实现载具的自动回流,这样能够无需人工搬运载具,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减少空间的浪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取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载具回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载具回流装置的回流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载具回流装置的载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0、载具;11、安装座;111、穿孔;12、开夹组件;121、支撑架;122、弹性件;123、夹持件;124、第二限位件;125、导向板;1251、导向槽;1252、死点位;1253、松开位;20、过渡转移机构;21、承载板;211、导轨;22、第一驱动组件;23、第一滑轨;30、传送机构;31、上料工位;32、下料工位;33、第二滑轨;34、第二驱动组件;341、动力件;342、辅助连接件;3421、气缸;3422、第一限位件;40、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载具回流装置,包括载具10、过渡转移机构20及至少两个传送机构30。至少两个传送机构30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传送机构30能够带动载具10进行第二方向上的移动。传送机构30设有上料工位31和下料工位32。传送机构30的两侧均设有过渡转移机构20,过渡转移机构20用于获取传送机构30的载具10,并在至少两个传送机构30之间转移载具10。
需要说明的是,参阅图1,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为不同的方向。为了方便理解,采用L1表示第一方向,L2表示第二方向。
上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可沿传送机构30带动载具10移动的方向设置多个检测工位,即多个检测工位沿第二方向设置。使用时,将待测产品40放置于上料工位31的载具10上,载具10在传送机构30的带动下沿第二方向移动,使待测产品40经过各检测工位,对待测产品40进行缺陷检测。当载具10运动至下料工位32时,从载具10上取下待测产品40,渡转移机构带动空的载具10从下料工位32移动至上料工位31,以进行下一循环。如此,在传送机构30和过渡转移机构20的配合下,载具10能够从上料工位31运动至下料工位32,并从下料工位32回流至上料工位31,实现载具10的自动回流,这样能够无需人工搬运载具10,降低劳动强度。同时,还能够有效利用空间,减少空间的浪费。
进一步地,参阅图1,过渡转移机构20设有至少两个,过渡转移机构20沿第二方向并列设于传送机构30的两侧,传送机构30与过渡转移机构20围成回流线。如此,可实现载具10的快速回流,同时还能够简化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参阅图1,传送机构30设有两个,两个传送机构30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过渡转移机构20设有两个,两个过渡转移机构20沿第二方向并列地设于传送机构30的两侧。两个传送机构30和两个过渡转移机构20围成一个回流线。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上料工位31和下料工位32分别设于不同的传送机构30上,并靠近传送机构30同一侧的过渡转移机构20设置。如此,可最大化利用传送机构30带动载具10移动方向的空间,例如沿该方向布置多个检测工位,减少空间浪费的同时,使待测产品40的上料和下料在不同侧,避免干涉,有效防止混淆检测前后的产品40。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1,过渡转移机构20包括承载板21及第一驱动组件22。第一驱动组件22用于带动承载板21在至少两个传送机构30之间往复移动,并使承载板21能够分别与至少两个传送机构30对接。使用时,当传送机构30带动载具10移动至过渡转移机构20时,载具10在传送机构30的作用下移动至与该传送机构30对接的承载板21上。第一驱动组件22带动承载板21及其上的载具10向另一个传送机构30所在位置移动,直至与该传送机构30对接;载具10从承载板21移动至与该承载板21对接的传送机构30上,实现载具10在传送机构30之间的转移。具体地,承载板21与传送机构30对接是指承载板21上的导轨211与传送机构30的第二滑轨33对接。如此,通过承载板21转移载具10,增加载具10的底部与承载板21的接触面积,有利于稳定地转移载具10。此外,载具10在传送机构30的作用下便可移动至承载板21上,及从承载板21移动至传送机构30上,无需其它辅助机构,结构简单,有利于载具10的转移,提高转移效率。
可选地,第一驱动组件22包括直线模组,例如同步带型直线模组和滚珠丝杆型直线模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驱动组件22也可为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过渡转移机构20还包括第一滑轨23。第一滑轨23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承载板21滑动地安装于第一滑轨23。具体地,承载板21的底部固定有第一滑块,承载板21通过第一滑块与第一滑轨23的配合,能够在传送机构30之间做往复移动。如此,通过设置第一滑轨23,使承载板21的移动具有导向性,且避免承载板21滑动,保证载具10转移的稳定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滑轨23设有四个。其中两个第一滑轨23沿第二方向并列设于传送机构30的一侧,另外两个第一滑轨23沿第二方向并列设于传送机构30的另一侧。如此,进一步提高载具10转移的稳定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传送机构30包括第二驱动组件34及第二滑轨33。第二滑轨33沿第二方向延伸设置,第二驱动组件34能够带动第二滑轨33的载具10沿第二滑轨33移动。如此,通过设置第二滑轨33,使载具10的移动具有导向性,且避免载具10滑动,保证载具10移动的稳定性。
请参阅图1,沿传送机构30带动载具10移动的方向布置多个检测工位,由于每个检测工位检测待测产品40所花费的时间不同,因此每个检测工位的待测产品40移动至下一检测工位的时间不同。故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组件34包括动力件341及与动力件341连接的辅助连接件342。每个传送机构30的载具10对应至少一个辅助连接件342,辅助连接件342能够与对应的载具10连接或分离。使用时,当某个检测工位检测完待测产品40时,辅助连接件342与载具10连接;动力件341启动,并带动载具10沿第二滑轨33移动至下一个工位。然后,辅助连接件342与载具10分离,并在动力件341的作用下反向移动至上一个工位所在位置。如此,动力件341通过辅助连接件342的配合,能够选择性地带动载具10沿第二滑轨33移动,使用灵活,并使载具10能够有序地移动。此外,还能够节省等待时间,提高效率。
可选地,动力件341为直线模组,例如同步带型直线模组和滚珠丝杆型直线模组。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动力件341也可为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组件,不以此为限。
进一步地,第二驱动组件34还包括安装板。安装板活动地安装于第二滑轨33,辅助连接件342固定于安装板,并通过安装板与动力件341连接。如此,使得辅助连接件342的运动具有导向性,保证辅助连接件342能够与对应的载具10连接。
具体地,请参阅图1,辅助连接件342包括气缸3421,气缸3421的输出轴设有第一限位件3422。载具10设有与第一限位件3422适配的穿孔111,气缸3421能够带动第一限位件3422插入穿孔111,及带动第一限位件3422从穿孔111退出。使用时,气缸3421伸出,带动第一限位件3422插入对应载具10的穿孔111内,这样动力件341便可带动对应的载具10沿第二滑轨33移动,直至移动至下一工位。然后,气缸3421回缩,带动第一限位件3422从穿孔111内退出,动力件341带动气缸3421反向移动至上一工位的位置。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载具10的侧部设有磁体;辅助连接件342也可为电磁体,当电磁体通电时,电磁体吸附磁体,这样动力件341便可带动载具10沿第二滑轨33移动。载具10移动到下一工位后,电磁体断电,使载具10与动力件341分离,这样动力件341便可带动电磁体反向移动至上一工位。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和图2,载具10包括安装座11及至少两个开夹组件12,至少两个开夹组件12相对设置并形成夹持位。使用时,通过至少两个开夹组件12能够夹持待测产品40,避免待测产品40移动过程中晃动,保证待测产品40移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参阅图2和图3,开夹组件12包括支撑架121、弹性件122、夹持件123及导向板125。夹持件123与导向板125活动地安装于支撑架121,导向板125能够在支撑架121上沿第一方向移动,夹持件123能够在支撑架121上沿第二方向移动。弹性件122的第一端连接于导向板125,第二端连接于支撑架121。夹持件123的顶部固定有第二限位件124,导向板125设有与第二限位件124配合的导向槽1251。导向槽1251设有死点位1252及松开位1253,死点位1252与松开位1253在第一方向的投影均具有间隔,并在第二方向的投影也具有间隔,松开位1253相对于死点位1252远离夹持件123的夹持端设置。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开夹组件12也可为夹爪等。
可以理解的是,松开位1253相对于死点位1252远离夹持件123的夹持端设置是在开夹机构夹住产品40的状态下而言。
使用时,将产品40放置于开夹组件12之间。拉动弹性件122,使弹性件122从压缩状态恢复至自由状态,在弹性件122恢复自由状态的过程中,导向板125沿第一方向移动,使第二限位件124在导向槽1251内从松开位1253移动至死点位1252,进而带动夹持件123向靠近产品40的方向移动,这样便可夹紧产品40。需要取下产品40时,反向推动弹性件122,使弹性件122压缩,在弹性件122压缩的过程中,导向板125反向移动,使第二限位件124在导向槽1251内从死点位1252移动至松开位1253,进而带动夹持件123沿远离产品40的方向移动,这样便可松开产品40。如此,第二限位件124在弹性件122和导向板125的配合下,能够在导向槽1251内移动,带动夹持件123向靠近产品40的方向移动,牢固可靠地夹紧产品40,保证产品40检测的可靠性。
可选地,夹持件123为夹块,夹块的夹持端设有用于卡住产品40的卡槽。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夹持件123也可为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不以此为限。
可选地,第二限位件124为导销,导销与导向槽1251配合,导销在弹性件122和导向板125的配合下,能够在导向槽1251内移动。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限位件124也可为其它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不以此为限。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2和图3,导向槽1251的延伸方向相对第一方向倾斜;或者,导向槽1251的延伸方向相对于第二方向倾斜。如此,使得死点位1252和松开位1253在第一方向的投影具有间隔,同时也使得死点位1252和松开位1253在第二方向的投影也具有间隔,保证第二限位件124在死点位1252和松开位1253之间移动,能够带动夹持件123向靠近或远离产品40的方向移动,从而夹紧或松开产品40。
可选地,导向槽1251呈直线形,或者,导向槽1251为弧形。
本实施例中,死点位1252和松开位1253设于导向槽1251的两端,并且松开位1253相对于死点位1252远离夹持件123的夹持端。
在一个实施例中,参阅图2和图3,弹性件122沿第一方向设置。其中,弹性件122处于自由状态时,第二限位件124位于死点位1252;弹性件122处于压缩状态时,第二限位件124能够从死点位1252移动至松开位1253。使用时,将产品40放置于两个开夹机构之间。拉动弹性件122,使弹性件122从压缩状态恢复至自由状态,在弹性件122恢复自由状态的过程中,导向板125沿第一方向移动,使第二限位件124在导向槽1251内从松开位1253移动至死点位1252,进而带动夹持件123向靠近产品40的方向移动,这样便可夹紧产品40。需要取下产品40时,反向推动弹性件122,使弹性件122压缩,在弹性件122压缩的过程中,导向板125反向移动,使第二限位件124在导向槽1251内从死点位1252移动至松开位1253,进而带动夹持件123沿远离产品40的方向移动,这样便可松开产品40。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载具;
至少两个传送机构,至少两个所述传送机构沿第一方向并列设置,所述传送机构能够带动所述载具沿第二方向移动,所述传送机构设有上料工位及下料工位;及
过渡转移机构,所述传送机构的两侧均设有所述过渡转移机构,所述过渡转移机构用于获取所述传送机构的载具,并在至少两个所述传送机构之间转移所述载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转移机构设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过渡转移机构沿所述第二方向并列设于所述传送机构的两侧,所述传送机构与所述过渡转移机构围成回流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料工位和所述下料工位分别设于不同的所述传送机构上,并靠近所述传送机构同一侧的所述过渡转移机构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转移机构包括承载板及第一驱动组件,所述第一驱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承载板在至少两个所述传送机构之间往复移动,并使所述承载板能够分别与至少两个所述传送机构对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转移机构还包括第一滑轨,所述第一滑轨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承载板滑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一滑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机构包括第二驱动组件及第二滑轨,所述第二滑轨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滑轨的所述载具沿所述第二滑轨移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包括动力件及与所述动力件连接的辅助连接件,每个所述传送机构的所述载具对应至少一个所述辅助连接件,所述辅助连接件能够与对应的所述载具连接或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驱动组件还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活动地安装于所述第二滑轨,所述辅助连接件固定于所述安装板,并通过所述安装板与所述动力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连接件包括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轴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载具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件适配的穿孔,所述气缸能够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插入所述穿孔,及带动所述第一限位件从所述穿孔退出。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载具回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具包括安装座及至少两个开夹组件,至少两个所述开夹组件相对设置并形成夹持位。
CN202121485891.6U 2021-06-30 2021-06-30 载具回流装置 Active CN215158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5891.6U CN215158517U (zh) 2021-06-30 2021-06-30 载具回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85891.6U CN215158517U (zh) 2021-06-30 2021-06-30 载具回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8517U true CN215158517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8190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85891.6U Active CN215158517U (zh) 2021-06-30 2021-06-30 载具回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851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8124A (zh) * 2022-06-29 2022-09-02 惠州市科力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需额外定位高速高精度的电磁循环移栽线体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88124A (zh) * 2022-06-29 2022-09-02 惠州市科力达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需额外定位高速高精度的电磁循环移栽线体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7170606B (zh) 弹片式防水开关自动组装机
CN215158517U (zh) 载具回流装置
CN111638380A (zh) 样本架传送装置及体外诊断设备
CN113351512B (zh) 缺陷检测设备
CN212622640U (zh) 样本托架机构及体外诊断设备
CN108974761A (zh) 一种自动装卸载系统
CN112935073A (zh) 一种管材连续冲孔设备
CN111638379A (zh) 体外诊断设备
CN112975374A (zh) 基于旋转工作盘的tf卡槽自动装配系统及组装工艺
JPH06278857A (ja) 搬送装置
CN214622714U (zh) 测试装置
CN213599109U (zh) 一种面板灯及其自动化安装设备
CN218215418U (zh) 方形电池卷芯开夹治具及其电池生产线
CN112038077A (zh) 一种电磁铁线圈生产方法和设备
CN111600175A (zh) 连接器塑胶件组装装置
CN215281665U (zh) 开夹机构及托盘结构
CN113996927B (zh) 铆钉焊接装置
CN216105167U (zh) 一种叠片治具及物料存储装置
CN214336761U (zh) 一种电池模组的自动绑扎装置
CN217880013U (zh) 一种钟表绕线机
CN217417367U (zh) 上料装置及测试设备
CN213318782U (zh) 一种磁路系统的自动组装设备
CN212859447U (zh) 多方位运动组件及体外诊断设备
CN113747671B (zh) 一种电子产品线路板自动装配装置
CN216958152U (zh) 电芯整形装置及电芯整形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0000 3, building 9, two South Road, Dashi street, Dashi street, Guangzhou, Guangdong, Panyu District, China.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Yihong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101-301, building 3, No.9, Huijiang Shinan 2nd Road, Dashi street, Panyu District, Guangzhou, Guangdong 511400

Patentee before: GUANGZHOU EHOLLY INTELLIGENT EQUIPMENT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