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5224U - 夹持装置 - Google Patents

夹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5224U
CN215155224U CN202121072951.1U CN202121072951U CN215155224U CN 215155224 U CN215155224 U CN 215155224U CN 202121072951 U CN202121072951 U CN 202121072951U CN 215155224 U CN215155224 U CN 215155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mping
clamping arm
hole
arm
screw r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7295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陵
胡铁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Qimiaoxingqiu Culture Creativit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7295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5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5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5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lamps And Clip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设有通孔;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顶端均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顶推件,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夹持件之间且能够在所述壳体内上下移动,所述顶推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相配合,使得当所述顶推件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张开或夹紧;驱动件,包括旋拧部和螺杆,所述旋拧部位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螺杆的顶端与所述旋拧部相连,所述螺杆的底端插入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顶推件相连,所述螺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并带动所述顶推件上下移动。

Description

夹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夹具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夹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日益普及,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休闲和娱乐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当用户骑行自行车或摩托车等交通工具出行时,一般会使用手机当作导航工具或拍摄工具,此时会将手机通过夹持装置固定在自行车或摩托车的车把上,以方便用户实时浏览地图页面或拍摄界面。
但是目前的夹持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夹持不紧、易松脱的情况,从而导致手机跌落损坏,而且还存在夹持兼容的直径范围小、调节不方便的缺点,影响用户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不仅夹持紧固、不易松脱,而且夹持兼容的直径范围大,调节快速方便,从而减小夹持装置脱落的风险,提高用户使用体验。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夹持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通孔;
夹持件,包括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分别位于所述壳体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的顶端均与所述壳体可转动地连接;
顶推件,位于所述壳体与所述夹持件之间且能够在所述壳体内上下移动,所述顶推件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相配合,使得当所述顶推件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和所述第二夹持臂张开或夹紧;
驱动件,包括旋拧部和螺杆,所述旋拧部位于所述壳体上方,所述螺杆的顶端与所述旋拧部相连,所述螺杆的底端插入所述通孔后与所述顶推件相连,所述螺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运动并带动所述顶推件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万向球铰,所述万向球铰通过凸杆与所述壳体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螺接件,所述螺接件固定在所述通孔内,所述螺杆插入在所述螺接件内并与所述螺接件螺纹配合,所述螺杆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上下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顶推件设有穿孔,所述螺杆的底端插入在所述穿孔内并能够在所述穿孔内转动,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止挡件和第二止挡件,所述第一止挡件和所述第二止挡件均套设固定在所述螺杆上,所述第一止挡件位于所述穿孔上方,所述第二止挡件位于所述穿孔下方。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的内壁设有长条形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凸起部与所述顶推件的外侧壁相抵靠。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旋转轴,所述第一夹持臂的顶部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设有第一旋转孔,所述第二夹持臂的顶部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二转动部设有第二旋转孔,所述旋转轴同时插入在所述第一旋转孔和所述第二旋转孔内,所述旋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相对两侧的内壁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顶推件设有容置槽,所述第一转动部和所述第二转动部均位于所述容置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顶推件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推拉部和第二推拉部,所述第一推拉部和所述第二推拉部均由所述顶推件的侧壁向内凸出形成,所述第一夹持臂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槽和第一凸块,所述第一推拉部位于所述第一卡槽内,所述第一凸块由所述第一转动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一侧凸出形成,所述第一凸块位于所述第一推拉部上方;所述第二夹持臂的顶部设有第二卡槽和第二凸块,所述第二推拉部位于所述第二卡槽内,所述第二凸块由所述第二转动部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一侧凸出形成,所述第二凸块位于所述第二推拉部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持臂的中部位置远离所述第二夹持臂向外凸出形成第一凹槽,所述第二夹持臂的中部位置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臂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一垫片与所述第一凹槽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二垫片与所述第二凹槽的内壁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垫片内和所述第二垫片内均设有压缩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持装置,采用连动结构,通过旋拧旋拧部带动螺杆运动,螺杆的运动带动顶推件上下运动。顶推件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相配合,当顶推件向上运动时,顶推件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向外张开;当顶推件向下运动时,顶推件带动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向内收缩夹紧,即实现通过旋拧旋拧部控制夹持件的开闭。该夹持装置不仅夹持紧固、不易松脱,而且夹持兼容的直径范围大,调节快速方便,从而减小夹持装置脱落的风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装置在夹紧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装置在张开状态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支架装置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壳体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中夹持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中支架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如果存在)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所涉及的上、下、左、右、前、后、顶、底等(如果存在)方位词是以附图中的结构位于图中的位置以及结构相互之间的位置来定义的,只是为了表达技术方案的清楚及方便。应当理解,方位词的使用不应限制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范围。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夹持装置,可用于夹持在自行车车把、摩托车车把或其它设备上。该支架装置包括:
壳体1,壳体1设有通孔11;
夹持件2,包括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分别位于壳体1的两侧,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的顶端均与壳体1可转动地连接;
顶推件3,位于壳体1与夹持件2之间且能够在壳体1内上下移动,顶推件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相配合,使得当顶推件3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张开或夹紧;
驱动件4,包括旋拧部41和螺杆42,旋拧部41位于壳体1上方,螺杆42的顶端与旋拧部41相连,螺杆42的底端插入通孔11后与顶推件3相连,螺杆42能够相对于壳体1运动并带动顶推件3上下移动。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夹持件2用于夹持在自行车车把、摩托车车把或其它设备上,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之间设有夹槽24,车把夹紧于夹槽24内。通过旋拧旋拧部41带动螺杆42运动,螺杆42的运动通过螺纹结构带动顶推件3上下运动(该螺纹结构可以设置于螺杆42与壳体1之间,也可以设置于螺杆42与顶推件3之间)。如图3及图4所示,当顶推件3向上运动时,顶推件3带动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向外张开,此时夹持装置从车把上松脱;如图1及图2所示,当顶推件3向下运动时,顶推件3带动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向内收缩夹紧,此时夹持装置夹紧在车把上。通过旋拧旋拧部41即可控制夹持件2的开闭,以达到快速调节的目的,同时螺纹结构可维持顶推件3和夹持件2的状态,以防止在夹紧后因顶推件3的移动而造成夹持件2张开,减小夹持装置脱落的风险。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万向球铰51,万向球铰51通过凸杆52与壳体1相连。万向球铰51可用于和手机支架(图未示)连接,以达到调整手机支架与夹持装置之间的角度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螺接件43,螺接件43固定在通孔11内,螺接件43内设有螺纹,螺杆42插入在螺接件43内并与螺接件43螺纹配合。当旋拧旋拧部41时,螺杆42能够相对于壳体1上下移动。具体地,螺接件43可以为一螺帽。
进一步地,如图2及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推件3设有穿孔34,螺杆42的底端插入在穿孔34内并能够在穿孔34内转动,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止挡件45和第二止挡件46,第一止挡件45和第二止挡件46均套设固定在螺杆42上,第一止挡件45位于穿孔34上方,第二止挡件46位于穿孔34下方。当螺杆42在运动时,第一止挡件45和第二止挡件46跟随螺杆42一起运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朝一个方向旋拧旋拧部41时,螺杆42沿着螺纹旋转并相对于壳体1向下移动,同时带动第一止挡件45向下移动,第一止挡件45向下挤压顶推件3,使得顶推件3向下移动;如图4所示,当反方向旋拧旋拧部41时,螺杆42沿着螺纹旋转并相对于壳体1向上移动,同时带动第二止挡件46向上移动,第二止挡件46向上挤压顶推件3,使得顶推件3向上移动。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螺接件43内不设螺纹,螺接件43起到在竖直方向上固定螺杆42的作用,即当旋拧旋拧部41时,螺杆42只能在螺接件43内水平旋转(而不能相对于壳体1上下移动)。此时螺纹结构设置于螺杆42与顶推件3之间(即在穿孔34内设置螺纹;或者是在第一止挡件45和第二止挡件46内设置螺纹,且第一止挡件45和第二止挡件46与顶推件3相固定;或者是穿孔34、第一止挡件45和第二止挡件46内均设置螺纹),当螺杆42水平旋转时,顶推件3顺着螺杆42上的螺纹上下移动。这种结构同样能够实现通过旋拧旋拧部41控制顶推件3上下移动的目的。
进一步地,如图5及图6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相互配合的前壳体13和后盖14,通过将壳体1拆分成两个部件,可方便地安装壳体1内部的零件。壳体1的内壁设有长条形的凸起部12,凸起部12的数量为多个,凸起部12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凸起部12与顶推件3的外侧壁相抵靠。凸起部12不仅可以使得顶推件3在上下移动时按既定轨迹移动,还能够减小顶推件3与壳体1内壁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防止顶推件3在上下移动时的摩擦阻力过大。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夹持装置还包括旋转轴23,第一夹持臂21的顶部设有第一转动部211,第一转动部211设有第一旋转孔212,第二夹持臂22的顶部设有第二转动部221,第二转动部221设有第二旋转孔222,旋转轴23同时插入在第一旋转孔212和第二旋转孔222内,旋转轴23的两端分别与壳体1相对两侧的内壁相连,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均可绕旋转轴23旋转。
具体地,旋转轴23可以与壳体1为可转动地连接,也可以是与壳体1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推件3设有容置槽33,第一转动部211和第二转动部221均位于容置槽33内。
进一步地,如图2、图4及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顶推件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推拉部31和第二推拉部32,第一推拉部31和第二推拉部32均由顶推件3的侧壁向内凸出形成。第一夹持臂21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槽213和第一凸块214,第一推拉部31位于第一卡槽213内,第一凸块214由第一转动部211朝向远离第二夹持臂22的一侧凸出形成,第一凸块214位于第一推拉部31上方。第二夹持臂22的顶部设有第二卡槽223和第二凸块224,第二推拉部32位于第二卡槽223内,第二凸块224由第二转动部221朝向远离第一夹持臂21的一侧凸出形成,第二凸块224位于第二推拉部32上方。
具体地,如图2所示,当顶推件3向下移动时,第一推拉部31和第二推拉部32分别向下挤压第一卡槽213的底壁和第二卡槽223的底壁,此时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均绕旋转轴23旋转并向内侧夹紧;如图4所示,当顶推件3向上移动时,第一推拉部31和第二推拉部32分别向上拉动第一凸块214和第二凸块224,使得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均绕旋转轴23旋转并向外侧张开。
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是顶推件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可旋转地连接,当顶推件3向下移动时,顶推件3向下挤压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旋转并向内侧夹紧;当顶推件3向上移动时,顶推件3向上拉动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旋转并向外侧张开。
进一步地,如图5及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夹持臂21的中部位置远离第二夹持臂22向外凸出形成第一凹槽215,第二夹持臂22的中部位置远离第一夹持臂21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凹槽225,夹槽24由第一凹槽215和第二凹槽225共同构成。第一凹槽215内设有第一垫片61,第一垫片61与第一凹槽215的内壁相贴合,第二凹槽225内设有第二垫片62,第二垫片62与第二凹槽225的内壁相贴合。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垫片61和第二垫片62的材质可以为软胶或弹性塑胶,第一垫片61和第二垫片62既可增大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与车把之间的摩擦力,防止脱落,还可以保护车把不被刮伤。
如图8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第一垫片61内和第二垫片62内均设有压缩孔600。
具体地,由于不同品牌/型号的自行车或摩托车的车把管径不一,为了适配多种管径的管体,通过在第一垫片61内和第二垫片62内设置压缩孔600,使得第一垫片61和第二垫片62在夹持管径较小的管体时能够提供良好的支撑力,而在夹持管径较大的管体时能够被压缩发生弹性变形,从而适应不同管径的车把。优选地,压缩孔600的形状可以为弧形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架装置采用连动结构,通过旋拧旋拧部41带动螺杆42运动,螺杆42的运动带动顶推件3上下运动。顶推件3的两侧分别与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相配合,当顶推件3向上运动时,顶推件3带动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向外张开;当顶推件3向下运动时,顶推件3带动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向内收缩夹紧,即实现通过旋拧旋拧部41控制夹持件2的开闭。该夹持装置不仅夹持紧固、不易松脱,而且夹持兼容的直径范围大,调节快速方便,从而减小夹持装置脱落的风险,提高了用户的使用体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所述壳体(1)设有通孔(11);
夹持件(2),包括第一夹持臂(21)和第二夹持臂(22),所述第一夹持臂(2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22)分别位于所述壳体(1)的两侧,所述第一夹持臂(2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22)的顶端均与所述壳体(1)可转动地连接;
顶推件(3),位于所述壳体(1)与所述夹持件(2)之间且能够在所述壳体(1)内上下移动,所述顶推件(3)的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夹持臂(2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22)相配合,使得当所述顶推件(3)上下移动时能够带动所述第一夹持臂(21)和所述第二夹持臂(22)张开或夹紧;
驱动件(4),包括旋拧部(41)和螺杆(42),所述旋拧部(41)位于所述壳体(1)上方,所述螺杆(42)的顶端与所述旋拧部(41)相连,所述螺杆(42)的底端插入所述通孔(11)后与所述顶推件(3)相连,所述螺杆(42)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运动并带动所述顶推件(3)上下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万向球铰(51),所述万向球铰(51)通过凸杆(52)与所述壳体(1)相连。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螺接件(43),所述螺接件(43)固定在所述通孔(11)内,所述螺接件(43)内设有螺纹,所述螺杆(42)插入在所述螺接件(43)内并与所述螺接件(43)螺纹配合,所述螺杆(42)能够相对于所述壳体(1)上下移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3)设有穿孔(34),所述螺杆(42)的底端插入在所述穿孔(34)内并能够在所述穿孔(34)内转动,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第一止挡件(45)和第二止挡件(46),所述第一止挡件(45)和所述第二止挡件(46)均套设固定在所述螺杆(42)上,所述第一止挡件(45)位于所述穿孔(34)上方,所述第二止挡件(46)位于所述穿孔(34)下方。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内壁设有长条形的凸起部(12),所述凸起部(12)沿竖直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凸起部(12)与所述顶推件(3)的外侧壁相抵靠。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旋转轴(23),所述第一夹持臂(21)的顶部设有第一转动部(211),所述第一转动部(211)设有第一旋转孔(212),所述第二夹持臂(22)的顶部设有第二转动部(221),所述第二转动部(221)设有第二旋转孔(222),所述旋转轴(23)同时插入在所述第一旋转孔(212)和所述第二旋转孔(222)内,所述旋转轴(2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壳体(1)相对两侧的内壁相连。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3)设有容置槽(33),所述第一转动部(211)和所述第二转动部(221)均位于所述容置槽(33)内。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推件(3)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推拉部(31)和第二推拉部(32),所述第一推拉部(31)和所述第二推拉部(32)均由所述顶推件(3)的侧壁向内凸出形成,所述第一夹持臂(21)的顶部设有第一卡槽(213)和第一凸块(214),所述第一推拉部(31)位于所述第一卡槽(213)内,所述第一凸块(214)由所述第一转动部(211)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夹持臂(22)的一侧凸出形成,所述第一凸块(214)位于所述第一推拉部(31)上方;所述第二夹持臂(22)的顶部设有第二卡槽(223)和第二凸块(224),所述第二推拉部(32)位于所述第二卡槽(223)内,所述第二凸块(224)由所述第二转动部(221)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臂(21)的一侧凸出形成,所述第二凸块(224)位于所述第二推拉部(32)上方。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持臂(21)的中部位置远离所述第二夹持臂(22)向外凸出形成第一凹槽(215),所述第二夹持臂(22)的中部位置远离所述第一夹持臂(21)向外凸出形成第二凹槽(225),所述第一凹槽(215)内设有第一垫片(61),所述第一垫片(61)与所述第一凹槽(215)的内壁相贴合,所述第二凹槽(225)内设有第二垫片(62),所述第二垫片(62)与所述第二凹槽(225)的内壁相贴合。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夹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片(61)内和所述第二垫片(62)内均设有压缩孔(600)。
CN202121072951.1U 2021-05-18 2021-05-18 夹持装置 Active CN215155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2951.1U CN215155224U (zh) 2021-05-18 2021-05-18 夹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72951.1U CN215155224U (zh) 2021-05-18 2021-05-18 夹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5224U true CN215155224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715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72951.1U Active CN215155224U (zh) 2021-05-18 2021-05-18 夹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522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17882A (zh) * 2023-10-09 2024-02-06 冀东普天线缆有限公司 电缆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7517882A (zh) * 2023-10-09 2024-02-06 冀东普天线缆有限公司 电缆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697148U (zh) 一种带铰链结构的电热烹饪器具
CN111573584A (zh) 一种按压式罐头开盖装置及方法
CN215155224U (zh) 夹持装置
CN110657284A (zh) 一种改进的汽车油管用管夹
CN210100046U (zh) 一种基于扇形齿轮的球状物夹持用机械手
CN205310293U (zh) 一种夹取用机械手装置
CN205859526U (zh) 夹持装置以及云台
CN210528414U (zh) 一种便携快捷开盖器
CN217751489U (zh) 一种抓取效果稳定的机械手
CN209833851U (zh) 一种摩托车挂钩
CN208113416U (zh) 一种用于农业种植的嫁接装置
CN203273207U (zh) 用于远程医疗多功能移动式平台摄像头的调整机构
CN205961209U (zh) 镜头夹
CN201020692Y (zh) 新型隐藏式起子
CN212278274U (zh) 一种螺杆驱动式手机支架
CN211239901U (zh) 电子设备横屏和竖屏均可放置的电子设备夹持架
CN208031826U (zh) 一种乒乓球弹射器
CN204639692U (zh) 一种夹紧机构
CN211281301U (zh) 一种稳固的摩托车挂钩
CN209330770U (zh) 一种园林用树木固定架
CN112108900A (zh) 一种曲轴打孔专用夹紧装置
CN209403820U (zh) 一种拉杆箱
CN219510438U (zh) 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及拍摄装置
CN214383102U (zh) 一种夹头以及翻转装置
CN212649524U (zh) 一种用于手机支架的可拆卸式托持机构及手机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