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9510438U - 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及拍摄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及拍摄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9510438U
CN219510438U CN202223600717.9U CN202223600717U CN219510438U CN 219510438 U CN219510438 U CN 219510438U CN 202223600717 U CN202223600717 U CN 202223600717U CN 219510438 U CN219510438 U CN 2195104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ing
swinging
rotating part
angle
rota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3600717.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党伟强
高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sta360 Innov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3600717.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95104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95104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95104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及拍摄装置,涉及拍摄设备技术领域,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机构,用于固定连接于外部物品,固定机构设置有卡接部;转接机构,用于固定拍摄设备,转接机构包括壳体、摆动件、调节组件,摆动件转动设置于壳体,摆动件与卡接部卡接配合,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摆动件在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转动,摆动件转动至第一角度时,卡接部能与摆动件卡接配合;摆动件转动至第二角度时,卡接部能脱离摆动件。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可以将拍摄设备固定于外部物品,使拍摄设备的取用更加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及拍摄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拍摄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包括上述拍摄设备固定装置的拍摄装置。
背景技术
在拍摄设备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将其由包内拿出,使用完后,需要将其放入包内进行收纳,在实际拍照的过程中,可能需要间断性的多次拍照,反复将拍摄设备由包内拿出、放入,费时费力,且不方便操作。
综上所述,如何提供一种使拍摄设备方便取放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拍摄设备固定于外部物品,避免频繁将拍摄设备由包内取出或放入,方便取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拍摄设备固定装置的拍摄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包括:
固定机构,用于固定连接于外部物品,所述固定机构设置有卡接部;
转接机构,所述转接机构用于固定拍摄设备,所述转接机构包括壳体、摆动件、调节组件,所述摆动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卡接部卡接配合,所述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摆动件在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转动,所述摆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卡接部能与所述摆动件卡接配合;所述摆动件转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卡接部能脱离所述摆动件。
可选地,所述摆动件包括与所述壳体转动连接的转动部和能够绕转动部转动的锁合部,所述锁合部用于与所述卡接部卡接配合;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旋转部和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所述摆动件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转动部偏心设置,所述连杆的另一端偏心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部,转动所述旋转部,以使所述连杆带动所述锁合部绕所述转动部转动。
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部的第一复位弹簧或/和设置于所述旋转部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使所述摆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角度。
可选地,所述连杆与所述摆动件通过转动销轴连接,所述连杆与所述转动销的连接处设置有沿所述连杆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避空槽,所述转动销轴沿所述避空槽可滑动设置。
可选地,所述转接机构设置有两组所述摆动件和两组所述连杆,两组所述连杆和两组所述摆动件均对称设置于所述旋转部的两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包括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另一端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旋转部的第一位置;以使所述旋转部正向转动后复位至使所述摆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角度的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还包括第四复位弹簧,所述第四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另一端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旋转部的第二位置,以所述旋转部逆向转动后复位至使所述摆动件保持在所述第一角度的位置;
所述第二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设置有第一磁吸部,所述转接机构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吸部配合吸合的第二磁吸部。
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设置有用于使带状或绳状结构穿过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贯穿所述固定机构设置。
可选地,所述固定机构朝向所述转接机构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所述转接机构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配合的定位柱,且所述定位孔的横截面尺寸由开口至底部呈渐缩设置。
可选地,所述旋转部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安装相机的拍摄设备或者转接头。
一种拍摄装置,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固定机构固定至外部物品,将拍摄设备固定连接于转接机构,当需要使用拍摄设备时,通过控制调节组件带动摆动件转动至第二角度,此时可以解除转接机构与固定机构之间的连接,将带有转接机构的拍摄设备由固定机构取下;当需要收纳拍摄设备时,只需将带有拍摄设备的转接机构移动至靠近固定机构的位置,控制调节组件带动摆动件转动至第一角度,使转接机构与固定机构卡接配合,以使拍摄设备通过转接机构固定于固定机构,实现拍摄设备的收纳。
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可以将拍摄设备固定于外部物品,使拍摄设备的取用更加方便。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拍摄设备固定装置的拍摄装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与拍摄设备固定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中固定机构与转接机构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固定机构与转接机构配合卡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接机构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6为转接机构的前视示意图;
图7为图6中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图8为图5中转接机构去除底壳后的仰视图;
图9为转接机构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转接机构与固定机构解除卡接过程的示意图;
图11为转接机构与固定机构解除卡接过程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1中:
1为固定机构、11为卡接部、111为第一凸部、112为第二凸部、12为定位孔、13为第一磁吸部、14为固定孔、2为转接机构、21为壳体、211为定位柱、212为第二磁吸部、22为摆动件、221为第一摆杆、2211为第一卡槽、222为第二摆杆、2221为第二卡槽、23为旋转部、231为安装孔、232为顶丝、233为第一避让段、234为第二避让段、235为螺纹孔、241为第一连杆、2411为第一避空槽、242为第二连杆、2421为第二避空槽、251为第一复位扭簧、252为第二复位扭簧、261为第一转动销轴、262为第二转动销轴、271为第三复位扭簧、272为第四复位扭簧、3为拍摄设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将拍摄设备固定于外部物品,避免频繁将拍摄设备由包内取出或放入,方便取用。
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拍摄设备3可以是自拍杆、拍摄相机、具有拍摄功能的电子设备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外部物品可以是背包肩带、服装等。
请参考图1-11。
本具体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机构1,用于固定连接于外部物品,固定机构1设置有卡接部11;转接机构2,用于固定拍摄设备3,包括壳体21、摆动件22、调节组件,摆动件22转动设置于壳体21,摆动件22与卡接部11卡接配合,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摆动件22在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转动,摆动件22转动至第一角度时,卡接部11能与摆动件22卡接配合;摆动件22转动至第二角度时,卡接部11能脱离摆动件22。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到的固定机构1可以固定于背包肩带、用户手臂、服装口袋、颈戴物品等,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如图4所示,可以在固定机构1设置固定孔14,带状、绳状结构可以穿过固定孔14,并将带状、绳状结构挂设于包带、手臂、手腕等位置,或作为颈戴物品佩戴,当然,还可以是其它的固定方式,具体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在此不做赘述。
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将拍摄设备3固定于转接机构2,使用拍摄设备3的过程中,由于转接机构2的重量轻、体积小,不需要将拍摄设备3由转接机构2取下,直接解除转接机构2与固定机构1之间的连接即可。
在使用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设备3固定装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固定机构1固定至外部物品,将拍摄设备3固定连接于转接机构2,当需要使用拍摄设备3时,通过控制调节组件带动摆动件22转动至第二角度,此时可以解除转接机构2与固定机构1之间的连接,将带有转接机构2的拍摄设备3由固定机构1取下;当需要收纳拍摄设备3时,只需将带有拍摄设备3的转接机构2移动至靠近固定机构1的位置,控制调节组件带动摆动件22转动至第一角度,使转接机构2与固定机构1卡接配合,以使拍摄设备3通过转接机构2固定于固定机构1,实现拍摄设备3的收纳。
相比于现有技术,通过使用本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拍摄设备3固定装置,可以将拍摄设备3固定于外部物品,使拍摄设备3的取用更加方便。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摆动件22包括与壳体21转动连接的转动部和能够绕转动部转动的锁合部,锁合部用于与卡接部11卡接配合;调节组件包括旋转部23和连杆24,连杆24的一端与摆动件22转动连接且相对于转动部偏心设置,连杆24的另一端偏心转动连接于旋转部23,转动旋转部23,以使连杆24带动锁合部绕转动部转动。
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当需要使用拍摄设备3时,通过控制旋转部23正向转动,使其带动连杆24动作,连杆24在动作的过程中带动摆动件22转动至第二角度,此过程中,摆动件22的锁合部绕转动部转动至第二角度,此时可以解除转接机构2与固定机构1之间的连接,将带有转接机构2的拍摄设备3由固定机构1取下;当需要收纳拍摄设备3时,只需将带有拍摄设备3的转接机构2移动至靠近固定机构1的位置,控制旋转部23反向转动,使其带动连杆24动作,连杆24在动作的过程中带动摆动件22转动至第一角度,摆动件22的锁合部绕转动部转动至第一角度,使转接机构2与固定机构1卡接配合,以使拍摄设备3通过转接机构2固定于固定机构1,实现拍摄设备3的收纳。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本具体实施例中提到的正向和反向只是说明在控制摆动件22转动的过程中,摆动件22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时旋转部23的转动方向不同于摆动件22由第二角度转动至第一角度时旋转部23的转动方向。
本具体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旋转部23便可以实现对摆动件22在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转动的控制,操作过程方便。
具体的,可以在旋转部23设置用于使拍摄设备3伸入的安装孔231,安装孔231内可拆卸连接有用于安装相机的拍摄设备3或者转接头;安装孔231的外周侧壁设置有螺纹孔235以及与螺纹孔235配合的顶丝232,拍摄设备3伸入安装孔231后,可以通过旋拧顶丝232使顶丝232将拍摄设备3顶紧固定,实现对拍摄设备3的固定。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拍摄设备3可以直接与壳体21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拍摄设备3与转接头连接,转接头可以是一个四分之一螺母、双耳夹片或其他转接头,转接头与壳体21可拆卸连接。
优选的,可以设置两个顶丝232,并且两个顶丝232沿安装孔231的同一径向相对设置于安装孔231侧壁的两侧;当然,顶丝232还可以是其它符合要求的安装方式,在此不做赘述。
本具体实施例中将拍摄设备3固设于旋转部23,在需要转动旋转部23的过程中,可以直接转动拍摄设备3,带动旋转部23转动,由于拍摄设备3伸出安装孔231的尺寸较长,使转动旋转部23的操作更易进行。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摆动件22包括对称且转动设置于安装孔231两侧的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连杆24包括第一连杆241以及第二连杆242,第一连杆241的一端与旋转部2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摆杆221转动连接,第二摆杆222的一端与旋转部23转动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摆杆222转动连接。
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转动旋转部23,旋转部23顺时针转动至如图10所示位置,此时,第一连杆241带动第一摆杆221转动至第二角度,第二连杆242带动第二摆杆222转动至第二角度,以使卡接部11进入第一摆杆221、第二摆杆222对应的位置;通过逆时针转动旋转部23,可以使第一连杆241带动第一摆杆221转动至第一角度,第二连杆242带动第二摆杆222转动至第一角度,实现卡接部11与第一摆杆221、第二摆杆222的卡接配合。
优选的,卡接部11包括与第一摆杆221配合卡接或解除的第一凸部111以及与第二摆杆222配合卡接或解除的第二凸部112,第一摆杆221设置有与第一凸部111配合卡接的第一卡槽2211,第二摆杆222设置有与第二凸部112配合卡接或解除的第二卡槽2221。
为了使第一摆杆221与第二摆杆222转动后能够顺利复位至第一角度,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于转动部与壳体21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或/和设置于旋转部23与壳体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和第二复位弹簧用于使摆动件22保持在所述第一角度。
当摆动件22包括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时,第一复位弹簧包括第一复位扭簧251和第二复位扭簧252,第一复位扭簧251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一摆杆221的转动部处,且第一复位扭簧251的一端与第一摆杆221抵接,另一端与壳体21抵接;第二复位扭簧252可转动的设置于第二摆杆222的转动部处,且第二复位扭簧252的一端与第二摆杆222抵接,另一端与壳体21抵接。
具体的,可以在壳体21内设置两凸台,其中一凸台用于与第一复位扭簧251抵接,另一凸台用于与第二复位扭簧252抵接。
在第一摆杆221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第一复位扭簧251的弹性力,在松开旋转部23或作用于第一摆杆221的外力解除后,在第一复位扭簧251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一摆杆221可自动复位至第一角度;在第二摆杆222由第一角度转动至第二角度的过程中,需要克服第二复位扭簧252的弹性力,在松开旋转部23或作用于第二摆杆222的外力解除后,在第二复位扭簧252的弹性力作用下,第二摆杆222可自动复位至第一角度。
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复位扭簧251和第二复位扭簧252的设置可以实现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的自动复位,并且对处于第一角度的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提供一定的预紧力,避免在晃动或剧烈震动的过程中,固定机构1与转接机构2之间的连接松动,以提高卡接部11与摆动件22之间连接的可靠性。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摆杆221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21,并且第一摆杆221的转动部与壳体21转动或固定连接,第二摆杆222可转动的设置于壳体21,并且第二摆杆222的转动部与壳体21转动或固定连接。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使连杆24与摆动件22通过转动销轴连接,连杆24与转动销轴的连接处设置有沿连杆2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避空槽,转动销轴沿避空槽可滑动设置。以避免摆动件22绕转动部转动的过程中,带动连杆24转动。
当摆动件22包括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时,第一摆杆221与第一连杆241通过第一转动销轴261连接,第一连杆241设置有第一避空槽2411,第一转动销轴261沿第一避空槽2411可滑动设置;第二摆杆222与第二连杆242通过第二转动销轴262连接,第二连杆242设置有第二避空槽2421,第二转动销轴262沿第二避空槽2421可滑动设置。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销轴261与第二转动销轴262均相对于壳体21可移动的设置于壳体21内。
当在固定机构1与转接机构2连接的过程中,当卡接部11直接作用于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时,会使第一摆杆221、第二摆杆222转动至第二角度,在此过程中,第一摆杆221与第一连杆241之间连接的第一转动销轴261沿第一避空槽2411滑动,可以避免产生连杆死点,第二摆杆222与第二连杆242之间的第二转动销轴262沿第二避空槽2421滑动,可以避免产生连杆死点;从而避免旋转部23随之转动,减小第一摆杆221与第二摆杆222在转动至第二角度时的阻力,通过将固定机构1的卡接部11与转接机构2的摆动件22靠近并接触,便可以实现卡接部11与摆动件22的卡接配合,以使固定机构1与转接机构2的连接,避免了对调节组件的操作控制,简化了操作步骤,使操作过程更加方便。
如图9所示,在一具体实施例中,转接机构2还包括可转动的套设于旋转部23外周的第三复位弹簧和第四复位弹簧,具体的可以使第三复位弹簧为第三复位扭簧271,第四复位弹簧为第四复位扭簧272,第三复位扭簧271的一端固定于壳体21,另一端连接于旋转部23的第一位置,第四复位扭簧272的一端固定于壳体21,另一端连接于旋转部23的第二位置,以使旋转部23正反向转动时均可复位。
优选的,可以在第一位置设置沿旋转部23的周向延伸的第一避让段233,在第二位置设置沿旋转部23的周向延伸的第二避让段234,第三复位扭簧271在第一避让段233内相对于旋转部23可沿周向移动,第四复位扭簧272在第二避让段234内相对于旋转部23可沿周向移动。
具体使用的过程中,摆动件22位于第一角度时,卡接部11与摆动件22卡接配合,优选的,可以使摆动件22位于第一角度时,第一转动销轴261位于第一避空槽2411靠近第一摆杆221的一端端部,第二转动销轴262位于第二避空槽2421靠近第二摆杆222的一端端部;顺时针转动旋转部23,旋转部23在转动过程中挤压第三复位扭簧271,第四复位扭簧272的端部在第二避让段234内移动,以避免对第四复位扭簧272造成挤压;转动至如图10所示位置,旋转部23带动第一连杆241和第二连杆242动作,使第一连杆241与旋转部23连接的一端向下摆动,第二连杆242与旋转部23连接的一端向上摆动,并且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均转动至第二角度,此时,可以解除转接机构2与固定机构1之间的卡接配合,解除转接机构2由固定机构1之间的连接;松开旋转部23,在第三复位扭簧271的弹性力作用下,旋转部23复位至如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第四复位扭簧272的端部在第二避让段234内移动至初始位置。
逆时针转动旋转部23,也可以解除卡接部11与摆动件22之间的连接,具体操作如下:逆时针转动旋转部23,旋转部23在转动过程中挤压第四复位扭簧272,第三复位扭簧271的端部在第一避让段233内移动,以避免对第三复位扭簧271造成挤压;转动至如图11所示位置,旋转部23带动第一连杆241和第二连杆242动作,使第二连杆242与旋转部23连接的一端向下摆动,第一连杆241与旋转部23连接的一端向上摆动,并且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均转动至第二角度,此时,可以解除转接机构2与固定机构1之间的卡接配合,解除转接机构2由固定机构1之间的连接;松开旋转部23,在第四复位扭簧272的弹性力作用下,旋转部23复位至如图7所示的初始位置,在此过程中,第三复位扭簧271的端部在第一避让段233内移动至初始位置。
本具体实施例中,设置第三复位扭簧271和第四复位扭簧272,并且对应设置第一避让段233和第二避让段234,在具体使用的过程中,不论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动旋转部23,均可以实现旋转部23的自动复位,并且在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旋转部23的过程中,保证只有第三复位扭簧271和第四复位扭簧272中的一者被挤压,避免第三复位扭簧271和第四复位扭簧272联动,可有效减小转动旋转部23过程中的阻尼,提高使用感受。
在一具体实施例中,可以在固定机构1朝向转接机构2的一侧设置定位孔12,转接机构2设置有与定位孔12配合的定位柱211,且定位孔12的横截面尺寸由开口至底部呈渐缩设置。
优选的,可以在固定机构1设置第一磁吸部13,在转接机构2设置于第一磁吸部13配合吸合的第二磁吸部212。
在使用的过程中,当固定机构1与转接机构2靠近时,在第一磁吸部13与第二磁吸部212的磁吸力作用下,会使固定机构1与转接机构2进一步贴合,控制转接机构2的位置,使定位柱211伸入定位孔12内,以实现转接机构2相对于固定机构1的定位,将定位孔12设置为由端部至底部渐缩的结构,可以降低定位柱211与定位孔12配合的难度。
在使用本申请文件提供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的过程中,首先需要将拍摄设备3固定连接于转接机构2,将固定机构1连接于外部物品,或直接将固定机构1挂设于手腕、颈部等;当需要将拍摄设备3进行收纳时,使转接机构2设置有摆动件22的一端靠近固定机构1,并使定位柱211与定位孔12对准,在第一磁吸部13与第二磁吸部212的吸合力作用下,固定机构1与转接机构2进一步靠近,在靠近的过程中,卡接部11施加作用力于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使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转动至第二角度,在此过程中,由于设置有第一避空槽2411和第二避空槽2421,旋转部23保持固定,不会对摆动件22的转动而转动,固定机构1与转接机构2进一步靠近直至第一磁吸部13与第二磁吸部212吸合,此时卡接部11与摆动件22实现卡接配合;完成拍摄设备3的收纳;当需要使用拍摄设备3时,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拍摄设备3,带动旋转部23转动,旋转部2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第一连杆241和第二连杆242动作,第一连杆241带动第一摆杆221转动至第二角度,第二连杆242带动第二摆杆222转动至第二角度,此时,将转接机构2与固定机构1分离,使转接机构2与固定机构1之间的卡接配合解除,松开拍摄设备3,在第三复位扭簧271或第四复位扭簧272的弹性力作用下,旋转部23复位至初始位置,并带动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转动至第一角度。
除了上述拍摄设备固定装置,本申请文件还提供了一种包括上述拍摄设备固定装置的拍摄设备,此拍摄设备的其它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本申请文件中提到的第一摆杆221和第二摆杆222、第一连杆241和第二连杆242、第一避让段233和第二避让段234、第一避空槽2411和第二避空槽2421、第一复位扭簧251和第二复位扭簧252、第三复位扭簧271和第四复位扭簧272、第一转动销轴261和第二转动销轴262中的“第一”、“第二”仅仅是为了区分位置的不同,并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所有实施例的任意组合方式均在此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在此不做赘述。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及拍摄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2)

1.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固定机构(1),用于固定连接于外部物品,所述固定机构(1)设置有卡接部(11);
转接机构(2),所述转接机构(2)用于固定拍摄设备(3),所述转接机构(2)包括壳体(21)、摆动件(22)、调节组件,所述摆动件(22)转动设置于所述壳体(21),所述摆动件(22)与所述卡接部(11)卡接配合,所述调节组件用于控制所述摆动件(22)在第一角度与第二角度之间转动,所述摆动件(22)转动至所述第一角度时,所述卡接部(11)能与所述摆动件(22)卡接配合;所述摆动件(22)转动至所述第二角度时,所述卡接部(11)能脱离所述摆动件(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件(22)包括与所述壳体(21)转动连接的转动部和能够绕转动部转动的锁合部,所述锁合部用于与所述卡接部(11)卡接配合;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旋转部(23)和连杆(24),所述连杆(24)的一端与所述摆动件(22)转动连接且相对于所述转动部偏心设置,所述连杆(24)的另一端偏心转动连接于所述旋转部(23),转动所述旋转部(23),以使所述连杆(24)带动所述锁合部绕所述转动部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设置于所述转动部与所述壳体(21)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或/和设置于所述旋转部(23)与所述壳体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第一复位弹簧和所述第二复位弹簧用于使所述摆动件(22)保持在所述第一角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4)与所述摆动件(22)通过转动销轴连接,所述连杆(24)与所述转动销的连接处设置有沿所述连杆(24)的长度方向延伸的避空槽,所述转动销轴沿所述避空槽可滑动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机构(2)设置有两组所述摆动件(22)和两组所述连杆(24),两组所述连杆(24)和两组所述摆动件(22)均对称设置于所述旋转部(23)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包括第三复位弹簧,所述第三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21),另一端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旋转部(23)的第一位置;以使所述旋转部(23)正向转动后复位至使所述摆动件(22)保持在所述第一角度的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复位弹簧还包括第四复位弹簧,所述第四复位弹簧的一端固定于所述壳体(21),另一端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旋转部(23)的第二位置,以所述旋转部(23)逆向转动后复位至使所述摆动件(22)保持在所述第一角度的位置;
所述第二位置不同于所述第一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设置有第一磁吸部(13),所述转接机构(2)设置有与所述第一磁吸部(13)配合吸合的第二磁吸部(212)。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设置有固定孔(14),所述固定孔(14)贯穿所述固定机构(1)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机构(1)朝向所述转接机构(2)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孔(12),所述转接机构(2)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12)配合的定位柱(211),且所述定位孔(12)的横截面尺寸由开口至底部呈渐缩设置。
11.根据权利要求2-4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部(23)设置有安装孔(231),所述安装孔(231)内可拆卸连接有拍摄设备(3)或者转接头。
12.一种拍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拍摄设备固定装置。
CN202223600717.9U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及拍摄装置 Active CN2195104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0717.9U CN21951043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及拍摄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3600717.9U CN21951043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及拍摄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9510438U true CN219510438U (zh) 2023-08-11

Family

ID=875286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3600717.9U Active CN219510438U (zh) 2022-12-29 2022-12-29 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及拍摄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95104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014892A (en) Camera belt clip
US9751205B2 (en) Extension-type holder
CN207179130U (zh) 一种手持云台
JP6694190B2 (ja) 角度を調整して定位及び自動閉鎖可能のヒンジ
CN219510438U (zh) 一种拍摄设备固定装置及拍摄装置
RU2656843C1 (ru) Петля с демпфирующим эффектом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содержащее такую петлю
US20110270416A1 (en) Gripping mechanism
JP5588652B2 (ja) 引き戸クローザ
CN106390311B (zh) 可用于悬挂模式和顶绳模式的绳索悬挂装置
CN108591792A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CN208703522U (zh) 稳定器用机架组件的双轴枢转装置、机架组件及稳定器
CN211779728U (zh) 一种夹持器
CN103243993B (zh) 家具铰链阻尼力的控制装置
CN207327017U (zh) 一种可快速切换的机械手结构
CN216432680U (zh) 单钩撒放器
CN205961209U (zh) 镜头夹
CN210485101U (zh) 一种自拍杆摆臂的锁紧装置
CN212667282U (zh) 把环固定支架
CN201507545U (zh) 万向联接装置
CN210858368U (zh) 角度阻尼器
CN210609284U (zh) 一种用于防止入画的自拍杆
CN208773632U (zh) 一种小型柔性人工机械关节
CN209351337U (zh) 车载支架
CN203703563U (zh) 摄像稳定器的省力手持把手
CN208773577U (zh) 可穿戴助力外骨骼用动力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