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3896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3896U
CN215153896U CN202122763275.9U CN202122763275U CN215153896U CN 215153896 U CN215153896 U CN 215153896U CN 202122763275 U CN202122763275 U CN 202122763275U CN 215153896 U CN215153896 U CN 21515389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battery cells
accommodating space
exhaust passage
chass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276327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曹永强
梁宏伟
刘崇威
李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276327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389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389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389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底盘,底盘包括: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后横梁和前横梁;底板;顶板;多个电池单体,其中,左门槛梁和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后横梁和前横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第一排气通道与容纳空间相连通,第二排气通道与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以及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在电池单体热失控后排出气火流。由此,使后横梁和前横梁中至少一个上的第二排气通道与左门槛梁和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并且使第二排气通道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可以充分利用车辆上原有的左门槛梁或右门槛梁,以及前横梁或后横梁的结构进行排气,无需设置其他部件,可以简化车辆的结构设计。

Description

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支持,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终端体验的问题,例如:车辆续驶里程短,车辆的碰撞安全以及车辆热失控安全等问题,因此,电动汽车的轻量化和集成化设计显的尤为重要。
在相关技术中,为了保证电动汽车上电池的稳定性,防止外界异物或外力的冲击损坏电池,一般会将电池与外界隔离,当电池出现热失控时,电池内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无法被及时排出,会造成安全事故,危及电动汽车上的驾驶者和乘客的生命安全。在另一些电动汽车上,即使设置电池的壳体的底板上开设有排气通道供电池热失控时排气,但是为了保证电池的可靠性,电池外部需要设置多层保护电池的保护板,需要在这些保护板的相应位置开设出气口,才能使电池热失控时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排出,这样会增加车辆的生产流程,提高生产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充分利用原有的结构进行排气,可以简化车辆的结构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后横梁和前横梁,所述后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前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左门槛梁、所述右门槛梁、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前横梁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且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顶部且与所述底板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顺次排布且相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以及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在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后排出气火流。
由此,使后横梁和前横梁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二排气通道与左门槛梁和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并且使第二排气通道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当容纳空间中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可以充分利用车辆上原有的左门槛梁或右门槛梁,以及前横梁的结构进行排气,无需设置其他部件,可以简化车辆的结构设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且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以成排成列的方式排布,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相连通且还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盘还包括:内隔梁,所述内隔梁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且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子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内隔梁之间留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有封盖件,所述封盖件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口;或所述封盖件的周围设置有可断开的弱化结构部;或所述封盖件设置有透气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前横梁的左右两端敞开设置,以形成第二进气口,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出气口构造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圆形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横梁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后横梁的外侧壁。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防爆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前机舱和安全隔热装置,所述前机舱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前侧,所述安全隔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前机舱且在所述第二排气通道排出气火流时,所述安全隔热装置罩设所述前机舱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全隔热装置包括:保护壳、驱动件和安全隔热气囊,所述保护壳设置于所述前机舱,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安全隔热气囊设置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安全隔热气囊从所述保护壳外展开,以罩设所述前机舱的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安全隔热装置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所述保护壳内且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接,所述感应器为温度/烟雾感应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保护壳的外周上分布有多个弱化弹出部,多个所述弱化弹出部对应设置于所述安全隔热气囊的外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后横梁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后横梁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且将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分隔成上下间隔的多个子排气通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车身,所述车身设置有驾驶舱,所述驾驶舱位于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顶板与所述驾驶舱相连接且为所述驾驶舱的地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包括:液冷板和护板,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护板设置于所述液冷板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爆炸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区域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B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爆炸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后横梁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安全隔热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辆;
10-车身;11-驾驶舱;12-后机舱;13-前机舱;
20-底盘;21-右门槛梁;211-第一排气通道;22-左门槛梁;221-第一进气口;2211-封盖件;222-第一出气口;23-后横梁;231-第二排气通道;2311-子排气通道;232-第二进气口;233-第二出气口;2331-防爆阀;234-加强板;24-前横梁;2431-防爆阀;25-容纳空间;251-子容纳空间;
30-底板;31-液冷板;311-液冷流道;32-护板;33-顶板;331-加强筋;
40-内隔梁;41-横隔梁;42-纵隔梁;
50-电池单体;51-导热垫;52-弹性隔热垫;53-第一间隙;54-第二间隙;55-第三间隙;
60-安全隔热装置;61-保护壳;611-弱化弹性部。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12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车辆100可以为电动车辆。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主要包括:底盘20、底板30、顶板33和多个电池单体50,其中,底盘20可以主要包括: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和前横梁24,后横梁23连接于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之间,前横梁24连接于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之间,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和前横梁24可以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25。具体地,车辆100上的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和前横梁24均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也就是说,即使不在车辆100上安装电池单体50,车辆100上也会存在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和前横梁24,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分别处于车辆100的左右两侧,用以分别和左右两侧的车门进行限位配合、在车辆100上限定出供驾驶员和乘客乘坐的空间以及其他作用,此处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后横梁23和前横梁24设置分别设置在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的前后两端之间,从而可以使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和前横梁24将围成的区域与车辆100上的其他区域分隔开,可以保证车辆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和前横梁24共同限定出的区域为容纳空间25,底板30设置于底盘20的底部,并且封闭容纳空间25的底部,顶板33设置于底盘20的顶部,并且与底板30上下相对设置,顶板33封闭容纳空间25的顶部,多个电池单体50顺次排布,并且相连接,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内。具体地,将顶板33与底板30分别设置于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并且分别将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密封,可以保证容纳空间25的密闭性。
如此设置,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一方面可以使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左右方向上的位移,使后横梁23和前横梁24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使顶板33和底板30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可以防止多个电池单体50在车辆100上的安装设置发生位移,这样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以及车辆100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另一方面,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和前横梁24相互连接,并且连接处的密封性均较好,将顶板33和底板30分别设置于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后,还可以使顶板33与底板30分别将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进行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整体与外界隔开,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与外界隔开,可以防止外界异物的侵蚀以及外力的冲击损坏多个电池单体50,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进而可以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顶板33与底板30也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也就是说,即使多个电池单体50不设置于车辆100,车辆100上也会设置有顶板33与底板30,底板30可以将车辆100与车辆100底部的路面间隔开,防止路面上的异物损坏车辆100的零件,顶板33可以供车辆100上其他部件的安装设置,以及可以供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
如此,限定以及密封容纳空间25的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前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均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即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前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不是车辆100专门为了安装设置多个电池单体50而单独设置的结构,而是在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前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不丧失其各自在车辆100上的作用的同时,共同限定以及密封出容纳空间25,以稳定可靠地安装设置多个电池单体50。
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前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的结构以及功能,可以优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车辆100上用以设置电池单体50的结构种类和数量,从而不仅可降低车辆100的重量,可以提升车辆100的续航里程,而且还可以降低车辆100的生产成本。
另外,将多个电池单体50顺次地排布,并且相互连接,其中,多个电池单体50的顺次排布可以为成排和/或成列地排布,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池单体50成排地排布可以为沿前后方向排布,多个电池单体50成列地排布可以为沿左右方向排布,这样不仅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中的设置顺应容纳空间25的形状进行排布,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在车辆100上设置的集成度,使多个电池单体50更加紧凑,可以在容纳空间25体积一定的前提下,使容纳空间25可以设置更多的电池单体50,从而可以在不改变车辆100体积的前提下,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续航里程,而且还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之间更加稳定,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其中,将多个电池单体50相互连接,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共同为车辆100供电,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还有,底板30和顶板33与底盘20需要密封设置的位置将设置相应的密封材料和密封结构,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容纳空间25的密封性,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容纳空间25内的多个电池单体50的安全性,以及延长多个电池单体50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6所示,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211,前横梁24和/或后横梁23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231,第一排气通道211与容纳空间25相连通,第二排气通道231与第一排气通道211相连通,以及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在电池单体50热失控后排出气火流。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容纳空间25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可以先进入第一排气通道211中,由于第二排气通道231与第一排气通道211相连通,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可以从第一排气通道211进入第二排气通道231中,又由于第二排气通道231与外界环境相连通,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二排气通道231排向外界,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中排向外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中的一个,以及前横梁24和/或后横梁23的结构来进行排气,无需设置其他的部件,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
由此,使前横梁24和/或后横梁23上的第二排气通道231与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上的第一排气通道211相连通,并且使第二排气通道231与外部环境相连通,当容纳空间25中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可以充分利用车辆100上原有的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前横梁24和/或后横梁23结构进行排气,无需设置其他部件,可以简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结合图1和图4所示,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进气口221,第一进气口221设置于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并且与第一排气通道211相连通。具体地,在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可以通过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上的第一进气口221进入第一排气通道211,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进气口221充分利用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上的可用空间,而且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流入第一进气口221中后,需要通过从前向后延伸设置的第一排气通道211,才能进入第二排气通道231中,并且从第二排气通道231中流出,这样可以延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流向外部环境路径的长度,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压力和温度,可以提升车辆100排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结合图1、图2和图11所示,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内以成排成列的方式排布,相邻的两排电池单体50之间留有第一间隙53,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单体50之间留有第二间隙54,第二间隙54与第一间隙53相连通,并且还与第一进气口221相连通。具体地,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池单体50成排地排布可以为沿左右方向排布,多个电池单体50成列地排布可以为沿前后方向排布,通过在两列电池单体50之间留有第一间隙53,不仅可以提升电池单体50与容纳空间25中的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方便电池单体50的换热降温,而且当一列电池单体50温度升高时,热量将不会传递至相邻一列的电池单体50,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相邻两列电池单体50的独立性,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通过使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与电池单体50之间留有第二间隙54,并且使第一间隙53和第二间隙54相连通,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增加电池单体5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可以提升电池单体5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而且在电池单体50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一间隙53进入第二间隙54,再从第二间隙54通过第一进气口221进入第一排气通道211,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高温高压的气火流进入第一排气通道211的稳定性与顺畅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排气效率。
结合图1、图2和图11所示,底盘20还可以主要包括:内隔梁40,内隔梁40设置于容纳空间25,并且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具体地,通过设置内隔梁40,使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分成与子容纳空间251数量相同,并且形状和体积相适配的多个部分后,与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一一对应,并且安装设置于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中。
如此设置,在不影响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上稳定可靠设置的前提下,一方面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与外界接触换热的面积,具体而言,容纳空间25中不存在内隔梁40时,多个电池单体50仅仅与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前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进行接触换热降温,在将内隔梁4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多个电池单体50不仅可以与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前横梁24、顶板33和底板30进行稳定接触换热降温,还可以与内隔梁40进行接触换热,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多个电池单体50工作时的温度,进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内隔梁40可以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在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50温度急剧升高,甚至发生着火时,内隔梁40可以将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隔开,可以阻止高温或者火势从此子容纳空间251蔓延至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以及车辆100的可靠性。
另外,内隔梁40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升底盘20的结构强度的作用,这样可以提升容纳空间25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进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中安装设置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隔梁40为至少两个,并且为横隔梁41,至少两个横隔梁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被分隔成多个前后方向上排布的子容纳空间251,从而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在前后方向被间隔出至少三个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与内隔梁40接触换热的面积,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性能,而且当某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出现高温失火时,由于多个电池单体50被分隔成至少三个部分,内隔梁40可以将出现高温失火的电池单体50的子容纳空间251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间隔开,可以减小损失。另外,由于至少两个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成多个子容纳空间251,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体积均较小,即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个数均较少,这样当其中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发生失火时,由于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的数量较少,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损失。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隔梁40为至少两个,并且为纵隔梁42,至少两个纵隔梁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后横梁23和前横梁24,并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被分隔成多个左右方向上排布的子容纳空间251,从而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在左右方向被间隔出至少三个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与内隔梁40接触换热的面积,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性能,而且当某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出现高温失火时,由于多个电池单体50被分隔成至少三个部分,内隔梁40可以将出现高温失火的电池单体50的子容纳空间251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间隔开,可以减小损失。另外,由于至少两个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成多个子容纳空间251,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体积均较小,即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个数均较少,这样当其中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发生失火时,由于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的数量较少,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损失。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内隔梁40为至少两个,并且为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交叉设置,横隔梁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纵隔梁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后横梁23和前横梁24,并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被分隔成多个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子容纳空间251,从而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被间隔出至少四个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与内隔梁40接触换热的面积,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性能,而且当某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出现高温失火时,由于多个电池单体50被分隔成至少四个部分,内隔梁40可以将出现高温失火的电池单体50的子容纳空间251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间隔开,可以减小损失。
另外,由于至少两个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成多个子容纳空间251,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体积均较小,即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个数均较少,这样当其中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发生失火时,由于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的数量较少,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损失。需要说明的是,如此设置,在内隔梁40数量相同的前提下,可以提升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的多个子容纳空间251的数量,从而可以在多个电池单体50数量一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地减少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数量。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车辆100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的工艺需求选择性地设置内隔梁40的数量以及在容纳空间25中的设置方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内隔梁40的适用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内隔梁40为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时,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的数量可以不相同,可以根据具体地工艺需求来对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的数量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提升内隔梁40在容纳空间25中安装设置的可变性以及灵活性,从而可以提升内隔梁40的适用性。
结合图1所示,多个电池单体50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内,并且与内隔梁40之间留有第三间隙55,第三间隙55与第二间隙54相连通。具体地,通过将内隔梁40与相邻一列的电池单体50相邻之间留有第三间隙55,可以增加多个电池单体5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散热性能。进一步地,将第三间隙55与第二间隙54相连通,可以在与内隔梁40相邻一列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将气火流快速直接地通过第三间隙55进入第二间隙54,再从第二间隙54直接通过第一进气口221进入第一排气通道211,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排气效率,而且还可以使容纳空间25的排气更加均匀,可以提升容纳空间25中的气压的均匀性,从而可以提升容纳空间25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进气口221设置有封盖件2211,封盖件2211可开闭地设置于第一进气口221。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可以使封盖件2211将第一进气口221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防止车辆100在进行组装生产时,异物将第一进气口221堵住,影响第一进气口221的通畅,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封盖件2211可以打开第一进气口221,从而使容纳空间25中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一进气口221排出,这样可以使封盖件2211保证电池单体50热失控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进气口221中排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封盖件2211和液冷板31之间设置有可断开的弱化结构部。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可以使封盖件2211将第一进气口221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防止车辆100在进行组装生产时,异物将第一进气口221堵住,影响第一进气口221的通畅,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瞬间融化弱化结构部,从而实现第一进气口221的导通,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电池单体50出现热失控时,容纳空间25与第一排气通道211的导通,而且导通原理相对简单,可以方便实施。其中,可断开的弱化结构部可以为堵头、贴膜和网罩,包括但不限于此,此处不作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封盖件2211设置有透气孔。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可以使封盖件2211将第一进气口221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防止车辆100在进行组装生产时,异物将第一进气口221堵住,影响第一进气口221的出气,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可以从封盖件2211的透气孔排出,这样可以保证电池单体50出现热失控时,容纳空间25与第一排气通道211的导通,可以提升封盖件2211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容纳空间25也可以与第一排气通道211通过封盖件2211的透气孔相导通。
结合图7所示,后横梁23的左右两端敞开设置,以形成第二进气口232,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出气口222,第一出气口222设置于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第一出气口222与第二进气口232相连通。具体地,容纳空间25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一进气口221进入第一排气通道211中,并且在第一排气通道211中从前向后流动,通过右门槛梁21和左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前端的第一出气口222流入处于后横梁23的左右两端端部的第二进气口232中,并且通过第二进气口232进入第二排气通道231中,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第二排气通道231进气的顺畅性与稳定性,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车辆100排气的可靠性。
结合图6所示,第一出气口222构造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圆形孔,这样不仅可以使第一出气口222与前横梁24和/或后横梁23两端端部的第二进气口232相适配,可以提升从第一出气口222进入第二进气口232时的进气效率,而且还可以降低第二进气口232的进气噪音。
结合图1-图6所示,前横梁24和/或后横梁23设置有第二出气口233,第二出气口233设置于前横梁24和/或后横梁23的外侧壁和/或下侧壁,如此设置,第二排气通道231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前横梁24和/或后横梁23的外侧壁和/或下侧壁的第二出气口233流出后,不仅可以保证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流动的顺畅性,从而可以提升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排气效率,而且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不会对前横梁24和/或后横梁23的前部的结构产生影响,这样可以提升车辆100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结合图1和图6所示,第二出气口233设置有防爆阀2331,防爆阀2331可以对第二排气通道231中的压力进行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性地调节第二出气口233的排气量,例如:当第二排气通道231中的气压较高时,防爆阀2331可以控制第二出气口233增大单位时间内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量,从而可以快速降低第二排气通道231中的气压,使第二排气通道231和容纳空间25的结构保持稳定,当第二排气通道231中的气压较小,与外部气压相接近时,防爆阀2331可以控制第二出气口233减小单位时间内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量,直至第二排气通道231中的气压与外部气压相等时,防爆阀2331控制第二出气口233停止排气,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第二排气通道231的排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另外,防爆阀2331还可以防止第二出气口233将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排出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发生爆炸,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排气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进一步地,防爆阀2331设置有防水透气膜,这样可以在防止水与防爆阀2331相接触,侵蚀损坏防爆阀2331的前提下,使防爆阀2331可以通过防水透气膜对第二排气通道231中的气压进行持续可靠地测量,可以防止防水透气膜影响防爆阀2331的正常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防爆阀2331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还有,第一进气口221和第二出气口233可以为圆形、长圆形、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中的至少一种,此处不作限定。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车辆100还可以主要包括:前机舱13和安全隔热装置60,前机舱13设置于底盘20的前侧,安全隔热装置60设置于前机舱13,并且在第二排气通道231排出气火流时,安全隔热装置60罩设前机舱13的底部。具体地,由于第二出气口233位于前横梁24的外侧壁上,在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二出气口233中流出后,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流向前机舱13,因此,通过将安全隔热装置60设置于前机舱13,当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二出气口233流出时,便可以使安全隔热装置60将前机舱13的底部罩设起来,这样可以在安全隔热装置60不对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二出气口233的排气起到影响的前提下,防止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损坏前机舱13中的结构或部件,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结合图10所示,安全隔热装置60可以主要包括:保护壳61、驱动件和安全隔热气囊,保护壳61设置于前机舱13,驱动件和安全隔热气囊设置于保护壳61内,驱动件用于驱动安全隔热气囊从保护壳61外展开,以罩设前机舱13的底部。具体地,将保护壳61设置于前机舱13,并且将驱动件和安全隔热气囊设置于保护壳61内,在车辆正常行驶,并且电池单体50没有发生热失控时,驱动件与安全隔热气囊将稳定地处于保护壳61内,不会对车辆100的正常行驶产生影响,在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并且热失控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二出气口233排出时,驱动件可以驱动安全隔热气囊从保护壳61中向外展开,从而可以更加快速直接地将前机舱13与高温高压的气火流隔开,可以防止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损坏前机舱13的结构,这样可以保证前机舱13的结构稳定性,可以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安全隔热装置60还可以主要包括:感应器,感应器设置于保护壳61内,并且与驱动件相连接,感应器为温度/烟雾感应器。具体地,感应器设置于保护壳61内,感应器可以对第二出气口233处的温度或者是否存在烟雾进行监测,从而可以监测出是否存在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二出气口233流向前机舱13,在感应器监测到第二出气口233处存在高温的气火流时,可以快速地控制驱动件,使驱动件驱动安全隔热气囊从保护壳61中弹出,对前机舱13起到保护作用,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安全隔热装置60可靠性。
结合图10所示,保护壳61的外周上分布有多个弱化弹出部611,多个弱化弹出部611对应设置于安全隔热气囊的外周。具体地,在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保护壳61外周的多个弱化弹出部611可以将保护壳61密封起来,可以防止车辆100在行驶的过程中外界异物的侵蚀和外力的冲击损坏保护壳61中的部件,这样可以提升安全隔热装置60的结构可靠性。
进一步地,当电池单体50出现热失控,并且产生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二出气口233流出时,驱动件可以驱动安全隔热气囊从保护壳61内向外弹,安全隔热气囊的弹性可以破坏弱化弹出部611,从而可以方便安全隔热气囊从保护壳61中弹出,并且快速直接地对前机舱13起到保护作用,这样可以优化安全隔热装置60的结构设计。
结合图7所示,后横梁23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加强板234,加强板234连接于后横梁23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并且将第二排气通道231分隔成上下间隔的多个子排气通道2311。具体地,加强板234可以将第二排气通道231分隔成上下间隔的多个子排气通道2311,这样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第二进气口232进入第二排气通道231后,被分别分隔设置于多个子排气通道2311中,由于多个子排气通道2311均与第二出气口233相连通,从而可以在保证第二排气通道231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排气的顺畅性与稳定性的前提下,降低每个子排气通道2311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压力,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排气的可靠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车辆100还可以主要包括:车身10,车身10设置有驾驶舱11,驾驶舱11位于底盘20的上方,顶板33与驾驶舱11相连接,并且为驾驶舱11的地板。具体地,将驾驶舱11设置于底盘20的上方,可以使底板30的容纳空间25顶部的顶板33作为驾驶舱11的地板,这样不仅可以将多个电池单体50与驾驶舱11间隔开,防止多个电池单体50发生安全事故时,影响驾驶舱11中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而且还可以使顶板33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可以优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顶板33为冲压成型或热成型的钢板,这样不仅可以方便顶板33的生产,而且还可以提升顶板33的强度,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将电池单体50与驾驶舱11间隔开的可靠性,可以防止驾驶舱11中存在外力冲击电池单体50,造成电池单体50的损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顶板33朝向容纳空间25的一侧上设置有耐高温、耐火阻燃的材料,这样可以防止电池单体50发生失火时,高温气体或者火焰将顶板33烧穿后进入驾驶舱11,危害驾驶舱11中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顶板33以及整个车辆100的可靠性。
还有,顶板33上设置有加强筋331,加强筋331与容纳空间25内部的内隔梁40相对应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保证使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互相独立,可以起到物理隔离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地防止电池单体50热失控后,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使顶板33膨胀变形,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在容纳空间25中串流,导致电池单体50热失控提前扩散蔓延,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结合图12所示,多个电池单体50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垫51,导热垫51设置于液冷板31上。具体地,将多个电池单体50的底部设置导热垫51,可以在多个电池单体50与液冷流道311中冷却液换热降温时,使两者的换热更加均匀,具体而言,多个电池单体50可以将热量线传递至导热垫51上,热量可以先在导热垫51上进行均匀地分散、传递,在热量均匀分布至导热垫51上后,再与液冷流道311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液中,这样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的散热更加均匀快速,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导热垫51可以为导热结构胶,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导热结构胶不会剐蹭磨损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下表面的前提下,对多个电池单体50的底部所受的力起到缓冲阻挡作用,可以进一步地防止车辆100底部存在外力冲击损坏多个电池单体50,这样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多个电池单体50可以先通过稳定牢固地设置在导热垫51上,使导热垫51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从而使多个电池单体50稳定牢固地设置在容纳空间25中,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整体的模态,可以避免单个电池单体50受力或者连接失败。
进一步地,顶板33和底板30中的一个固定在底盘20,并且另一个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具体地,在多个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容纳空间25处理密封状态,在多个电池单体50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需要打开容纳空间25,因此,通过将顶板33和底板30中的一个固定在底盘20,另一个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在多个电池单体50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只需要将顶板33和底板30中与底盘20可拆卸连接的一个拆卸下来,便可以对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或更换,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后期对车辆100的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将底板30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上,在将底板30拆卸下来,以对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从下向上进行操作,对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更换,将顶板33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上,在将顶板33拆卸下来,以对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从上向下进行操作,对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更换。
进一步地,将顶板33和底板30中的一个固定在底盘20上,不仅可以提升顶板33和底板30中的一个与底盘20连接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而且还可以简化车辆100的生产流程,即无需单独进行一个组装流程,将底板30和顶板33中的一个设置在底盘20上,这样可以降低车辆100组装生产的难度。
结合图12所示,同向排布,并且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50之间设置有弹性隔热垫52,如此设置,不仅可以防止相邻两个电池单体50相互传递热量,可以防止一个电池单体50发生故障,温度急剧上升时,此电池单体50将热量传递至相邻的电池单体50,导致相邻的电池单体50温度也急剧上升,造成多个电池单体50大规模的热失控,这样可以保证多个电池单体50之间的发热的独立性,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弹性隔热垫52可以对相邻两个电池单体50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可以防止相邻两个电池单体50相互挤压剐蹭,导致电池单体50的损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还有,多个电池单体50的顶部和侧部可以设置绝缘保护件,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结合图8和图12所示,底板30可以主要包括:液冷板31和护板32。具体地,由于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仅仅只能与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前横梁24、顶板33、底板30或内隔梁40相接触换热降温,这样不仅会使多个电池单体50的降温效果较差,而且由于是接触换热降温,只有与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前横梁24、顶板33、底板30或内隔梁40相接触的电池单体50才能受到一定的接触降温的效果,不与右门槛梁21、左门槛梁22、后横梁23、前横梁24、顶板33、底板30或内隔梁40相接触的电池单体50的换热降温效果将更差,这样会降低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因此,通过使底板30上存在液冷板31,使液冷板31内的液冷流道311上连接液冷接头,冷却液可以通过液冷接头进入液冷板31中的液冷流道311中,冷却液在液冷流道311中进行稳定持续的流动时,可以与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均匀稳定地换热,从而可以降低多个电池单体50的温度,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散热性能,而且液冷板31还不会占用容纳空间25,从而不会对多个电池单体50的安装设置产生影响。其中,冷却液可以为水,但不限于此,此处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液从车辆100的冷却系统中流出,并且在与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换热,冷却液自身的温度上升后,重新流回车辆100的冷却系统中进行降温处理,在冷却液自身的温度重新回到正常值后,继续流向液冷流道311中对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稳定地降温,从而实现对多个电池单体50的冷却循环,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液冷板31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将护板32设置于液冷板31的底部,可以使护板32对液冷板31起到遮挡保护的作用,这样可以防止外力冲击液冷板31,导致液冷板31发生损坏,造成液冷板31无法对多个电池单体50形成有效地换热降温,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底板30的可靠性。其中,护板32可以为高强度的钢材,并且在护板32的表面喷涂装甲层,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护板32的结构强度,以及可以提升护板32对液冷板31的保护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顶板33上设置有加强筋331,加强筋331为多个,多个加强筋33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当内隔梁40为横隔梁41,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时,可以使顶板33上的多个加强筋331沿左右方向延伸,并且在前后方向间隔设置,将加强筋331顺应横隔梁41的排布方式进行排布,这样可以使加强筋331与横隔梁41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加强筋331与横隔梁41对容纳空间25物理隔离的稳定性与牢固性,从而可以提升顶板33的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多个加强筋331在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具体地,当内隔梁40为纵隔梁42,并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时,可以使顶板33上的多个加强筋331沿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左右方向间隔设置,将加强筋331顺应纵隔梁42的排布方式进行排布,这样可以使加强筋331与横隔梁41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加强筋331与横隔梁41对容纳空间25物理隔离的稳定性与牢固性,从而可以提升顶板33的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所示,多个加强筋331分别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交叉设置。具体地,当内隔梁40为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并且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交叉设置时,可以使顶板33上的多个加强筋331在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延伸,并且交叉设置,将加强筋331顺应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的排布方式进行排布,这样可以使加强筋331与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一一对应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加强筋331与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对容纳空间25物理隔离的稳定性与牢固性,从而可以提升顶板33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不同车辆100的结构设计,以及具体地工艺需求选择性地设置顶板33上加强筋331的排布方式,这样可以提升顶板33的适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Claims (16)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后横梁和前横梁,所述后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前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左门槛梁、所述右门槛梁、所述后横梁和所述前横梁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
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且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
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顶部且与所述底板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
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顺次排布且相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其中,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排气通道,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二排气通道,所述第一排气通道与所述容纳空间相连通,所述第二排气通道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以及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在所述电池单体热失控后排出气火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进气口,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且与所述第一排气通道相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在所述容纳空间内以成排成列的方式排布,相邻的两排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留有第一间隙,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与所述电池单体之间留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与所述第一间隙相连通且还与所述第一进气口相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内隔梁,所述内隔梁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且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子容纳空间内且与所述内隔梁之间留有第三间隙,所述第三间隙与所述第二间隙相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气口设置有封盖件,所述封盖件可开闭地设置于所述第一进气口;或
所述封盖件的周围设置有可断开的弱化结构部;或
所述封盖件设置有透气孔。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的左右两端敞开设置,以形成第二进气口,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第一出气口,所述第一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二进气口相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口构造为在上下方向延伸的长圆形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设置有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于所述后横梁的外侧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气口设置防爆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机舱和安全隔热装置,所述前机舱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前侧,所述安全隔热装置设置于所述前机舱且在所述第二排气通道排出气火流时,所述安全隔热装置罩设所述前机舱的底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隔热装置包括:保护壳、驱动件和安全隔热气囊,所述保护壳设置于所述前机舱,所述驱动件和所述安全隔热气囊设置于所述保护壳内,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安全隔热气囊从所述保护壳外展开,以罩设所述前机舱的底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隔热装置还包括:感应器,所述感应器设置于所述保护壳内且与所述驱动件相连接,所述感应器为温度/烟雾感应器。
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护壳的外周上分布有多个弱化弹出部,多个所述弱化弹出部对应设置于所述安全隔热气囊的外周。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横梁内设置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连接于所述后横梁的内侧壁和外侧壁之间且将所述第二排气通道分隔成上下间隔的多个子排气通道。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车身,所述车身设置有驾驶舱,所述驾驶舱位于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顶板与所述驾驶舱相连接且为所述驾驶舱的地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液冷板和护板,所述液冷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所述护板设置于所述液冷板的底部。
CN202122763275.9U 2021-11-12 2021-11-12 车辆 Active CN21515389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3275.9U CN215153896U (zh) 2021-11-12 2021-11-12 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2763275.9U CN215153896U (zh) 2021-11-12 2021-11-12 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3896U true CN21515389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4043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2763275.9U Active CN215153896U (zh) 2021-11-12 2021-11-12 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389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2367A (zh) * 2022-03-04 2022-04-12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横梁接头结构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12367A (zh) * 2022-03-04 2022-04-12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横梁接头结构
CN114312367B (zh) * 2022-03-04 2022-06-24 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横梁接头结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461677B (zh) 电池包
CN111668408B (zh)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CN215153897U (zh) 车辆
CN113771648B (zh) 车辆
CN215153899U (zh) 车辆
CN215496956U (zh) 车辆
US20210028424A1 (en) Battery housing, battery and motor vehicle
CN215153896U (zh) 车辆
KR20070046020A (ko) 연료 전지 자동차 및 가스 연료 자동차의 방출관 설치 구조
CN112701410B (zh) 电池包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CN215474503U (zh) 车辆
CN216773334U (zh)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JP6760123B2 (ja) 電池パック
CN112490579A (zh) 电池箱体
US20220161078A1 (en) Method and cooling arrangement for cooling and dousing an overheated battery module of a high-voltage battery for a motor vehicle
CN113540684A (zh) 一种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JP2002231321A (ja) 車両用電池冷却装置
CN113540683A (zh) 一种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CN215153895U (zh) 车辆
CN215552579U (zh) 车辆
KR20220007811A (ko) 차량용 배터리 팩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차량
CN214153119U (zh) 电池箱体
CN215496980U (zh) 一种电池包下箱体、电池包及车辆
CN215244365U (zh) 车辆
CN215153898U (zh) 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