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3885U - 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153885U CN215153885U CN202122763146.XU CN202122763146U CN215153885U CN 215153885 U CN215153885 U CN 215153885U CN 202122763146 U CN202122763146 U CN 202122763146U CN 215153885 U CN215153885 U CN 215153885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vehicle
- accommodating space
- chassis
- roof
- battery cell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For Vehicles (AREA)
- Battery Mounting, Suspend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车辆,车辆包括:底盘,底盘包括: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前横梁和后横梁;底板,底板设置于底盘的底部且封闭容纳空间的底部;顶板,顶板设置于底盘的顶部且与底板上下相对设置,顶板封闭容纳空间的顶部,顶板内设置有阻燃层;多个电池单体,多个电池单体顺次排布且相连接,多个电池单体设置于容纳空间内。由此,通过使顶板封闭容纳空间的顶部,并且在顶板内设置阻燃层,当容纳空间中的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的气火流时,阻燃层可以防止高温的气火流烧穿顶板,引发车辆的安全事故,这样可以提升车辆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和支持,电动汽车越来越普及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终端体验的问题,例如:车辆续驶里程短,车辆的碰撞安全以及车辆热失控安全等问题,因此,电动汽车的轻量化和集成化设计显的尤为重要。
在相关技术中,当电动汽车中的电池发生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由于需要保证容纳电池的壳体的结构强度,容纳电池的壳体的材质易被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烧穿,从而损坏车辆的结构以及危害车辆上的驾驶员以及乘客的安全,这样会降低车辆的可靠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车辆,该车辆上密封容纳空间顶部的顶板上内设置有阻燃材料,可以保证容纳空间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后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左门槛梁、所述右门槛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且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顶部且与所述底板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所述顶板内设置有阻燃层;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顺次排布且相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由此,通过使顶板封闭容纳空间的顶部,并且在顶板内设置阻燃层,当容纳空间中的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的气火流时,阻燃层可以防止高温的气火流烧穿顶板,引发车辆的安全事故,这样可以提升车辆的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板部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板部形成有阻燃腔,所述阻燃层设置于所述阻燃腔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板部包括:中平直段、前弯折段和后弯折段,所述中平直段连接于所述前弯折段和所述后弯折段之间,所述第二板部的边缘贴合固定在所述中平直段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强筋为多条且分为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和所述纵向加强筋交叉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盘还包括:内隔梁,所述内隔梁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且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子容纳空间内。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内隔梁为至少两个且为横隔梁,至少两个所述横隔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或所述内隔梁为至少两个且为纵隔梁,至少两个所述纵隔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或所述内隔梁为至少两个且为横隔梁和纵隔梁,所述横隔梁和所述纵隔梁交叉设置,所述横隔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纵隔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车辆还包括:车身,所述车身设置有驾驶舱,所述驾驶舱位于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顶板与所述驾驶舱相连接且为所述驾驶舱的地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底板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形成有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连接有液冷接头,所述液冷接头突出于所述液冷板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底盘且另一个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盘。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顶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4是图3中A区域的示意图;
图5是图3中B区域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0-车辆;
10-车身;11-驾驶舱;
20-底盘;21-左门槛梁;22-右门槛梁;221-排气通道;222-进气口;2221-封盖件;223-出气口;2231-防爆阀;23-前横梁;24-后横梁;25-容纳空间;251-子容纳空间;
30-底板;31-液冷板;311-液冷流道;32-护板;
40-内隔梁;41-横隔梁;42-纵隔梁;
50-电池单体;51-导热垫;52-弹性隔热垫;
60-顶板;61-第一板部;611-中平直段;612-前弯折段;613-后弯折段;62-第二板部;63-阻燃腔;64-阻燃层;65-加强筋;651-横加强筋;652-纵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车辆100可以为电动车辆。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100可以主要包括:底盘20、底板30、顶板60和多个电池单体50,其中,底盘20可以主要包括: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前横梁23连接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之间,后横梁24连接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之间,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可以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25。具体地,车辆100上的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均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也就是说,即使不在车辆100上安装电池单体50,车辆100上也会存在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分别处于车辆100的左右两侧,用以分别和左右两侧的车门进行限位配合、在车辆100上限定出供驾驶员和乘客乘坐的空间以及其他作用,此处不作赘述。
进一步地,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设置分别设置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的前后两端之间,从而可以使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将围成的区域与车辆100上的其他区域分隔开,可以保证车辆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如图1和图2所示,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共同限定出的区域为容纳空间25,底板30设置于底盘20的底部,并且封闭容纳空间25的底部,顶板60设置于底盘20的顶部,并且与底板30上下相对设置,顶板60封闭容纳空间25的顶部,多个电池单体50顺次排布,并且相连接,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内。具体地,将顶板60与底板30分别设置于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并且分别将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密封,可以保证容纳空间25的密闭性。
如此设置,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一方面可以使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左右方向上的位移,使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前后方向上的位移,使顶板60和底板30限制多个电池单体50上下方向上的位移,可以防止多个电池单体50在车辆100上的安装设置发生位移,导致电池单体50发生故障,甚至安全事故,这样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以及车辆100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另一方面,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相互连接,并且连接处的密封性均较好,将顶板60和底板30分别设置于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后,还可以使顶板60与底板30分别将容纳空间25的顶部和底部进行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整体与外界隔开,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与外界隔开,可以防止外界异物的侵蚀以及外力的冲击损坏多个电池单体50,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进而可以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顶板60与底板30也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也就是说,即使多个电池单体50不设置于车辆100,车辆100上也会设置有顶板60与底板30,底板30可以将车辆100与车辆100底部的路面间隔开,防止路面上的异物损坏车辆100的零件,顶板60可以供车辆100上其他部件的安装设置,以及可以供驾驶员和乘客的乘坐。
如此,限定以及密封容纳空间25的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60和底板30均为车辆100上原有的结构,即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60和底板30不是车辆100专门为了安装设置多个电池单体50而单独设置的结构,而是在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60和底板30不丧失其各自在车辆100上的作用的同时,共同限定以及密封出容纳空间25,以稳定可靠地安装设置多个电池单体50。
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60和底板30的结构以及功能,可以优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车辆100上用以设置电池单体50的结构种类和数量,从而不仅可降低车辆100的重量,可以提升车辆100的续航里程,而且还可以降低车辆100的生产成本。
进一步地,顶板60内设置有阻燃层64,如此,当容纳空间25内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存在将顶板60烧穿的风险,通过在顶板60内设置阻燃层64,这样即使在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顶板60的下表层烧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烧到阻燃层64时,阻燃层64也可以阻止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继续燃烧,可以防止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整个顶板60烧穿,导致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损坏车辆100的其他部件,以及危害到车辆100上的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结构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将多个电池单体50顺次地排布,并且相互连接,其中,多个电池单体50的顺次排布可以为成排和/或成列地排布,需要说明的是,多个电池单体50成排地排布可以为沿前后方向排布,多个电池单体50成列地排布可以为沿左右方向排布,这样不仅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中的设置顺应容纳空间25的形状进行排布,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在车辆100上设置的集成度,使多个电池单体50更加紧凑,可以在容纳空间25体积一定的前提下,使容纳空间25可以设置更多的电池单体50,从而可以在不改变车辆100体积的前提下,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续航里程,而且还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之间更加稳定,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其中,将多个电池单体50相互连接,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共同为车辆100供电,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还有,底板30和顶板60与底盘20需要密封设置的位置将设置相应的密封材料和密封结构,从而进一步地提升容纳空间25的密封性,进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容纳空间25内的多个电池单体50的安全性,以及延长多个电池单体50的使用寿命。
由此,通过使顶板60封闭容纳空间25的顶部,并且在顶板60内设置阻燃层64,当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的气火流时,阻燃层64可以防止高温的气火流烧穿顶板60,引发车辆100的安全事故,这样可以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如图3-图5所示,顶板60还可以主要包括:第一板部61和第二板部62,第二板部62设置于的第一板部61的下方,并且与第一板部61形成有阻燃腔63,阻燃层64设置于阻燃腔63内。具体地,当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先与第二板部62进行接触,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会将热量向第二板部62传递,这样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会存在将第二板部62烧穿的风险,在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第二板部62烧穿后,将继续对第一板部61进行燃烧,为了防止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第一板部61烧穿,导致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损坏车辆100的其他结构,以及危害车辆100上的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可以使第一板部61与第二板部62之间形成阻燃腔63,并且使阻燃层64设置于阻燃腔63中,在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烧穿第二板部62后,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进入阻燃腔63与阻燃层64直接接触,阻燃层64可以阻止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继续燃烧,这样可以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如图3-图5所示,第一板部61可以主要包括:中平直段611、前弯折段612和后弯折段613,中平直段611连接于前弯折段612和后弯折段613之间,第二板部62的边缘贴合固定在中平直段611上。具体地,将中平直段611连接于前弯折段612和后弯折段613之间,中平直段611可以直接将容纳空间25顶部密封,前弯折段612和后弯折段613可以分别将前横梁23的前端,以及后横梁24的后端密封,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第一板部62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将第二板部62的边缘贴合固定在中平直段611上,可以第二板部62与中平直段611之间形成阻燃腔63,并且使阻燃层64设置于第二板部62与中平直段611之间,可以在保证阻燃层64对容纳空间25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燃烧起到阻挡作用的前提下,防止阻燃层64影响第一板部61的前端和后端的弯曲设置,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顶板60的结构可靠性。
还有,顶板60上设置有加强筋65,这样可以在不改变顶板60结构的前提下,提升顶板60的结构强度,从而可以提升车辆100的结构可靠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加强筋65为多条,并且分为横向加强筋651和纵向加强筋652,横向加强筋651和纵向加强筋652交叉设置。具体地,通过将横向加强筋651和纵向加强筋652交叉设置,可以充分利用顶板60上的可用空间,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顶板60的结构强度。
进一步地,结合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排气通道221,排气通道221与容纳空间25相连通,以及与外部环境相连通,以在电池单体50热失控后排出气火流。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容纳空间25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可以先进入排气通道221中,由于排气通道221与外界相连通,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排气通道221进排向外界,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中排向外界的稳定性与可靠性,而且还可以充分利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来进行排气,无需设置其他的部件,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简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另外,这样还可以缩短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流向外部的路径,可以提升排气效率。
结合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设置有进气口222和出气口223,排气通道221连通在进气口222和出气口223之间,进气口222设置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并且出气口223设置于外侧壁。具体地,由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为限定容纳空间25的一部分,所以直接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的内侧壁上开设进气口222,在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中的至少一个的外侧壁上开设与进气口222相对应的出气口223,当电池单体50热失控,并且产生高温高压的气火流时,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直接通过左门槛梁21或右门槛梁22内侧壁上的进气口222进入排气通道221中,并且通过左门槛梁21或右门槛梁22的外侧壁上的出气口223流向外部,这样不仅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左门槛梁21或右门槛梁22内外侧壁上的可用空间,而且还可以使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容纳空间25到外部的路径更加简单直接,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排气通道221的排气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进气口222设置有封盖件2221,封盖件2221可开闭地设置于进气口222。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可以使封盖件2221将进气口222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防止车辆100在进行组装生产时,异物将进气口222堵住,影响进气口222的通畅,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封盖件2221可以打开进气口222,从而使容纳空间25中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进气口222排出,这样可以使封盖件2221保证电池单体50热失控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从进气口222中排出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封盖件2221和液冷板31之间设置有可断开的弱化结构部。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可以使封盖件2221将进气口222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防止车辆100在进行组装生产时,异物将进气口222堵住,影响进气口222的通畅,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将瞬间融化弱化结构部,从而实现进气口222的导通,如此设置,不仅可以保证电池单体50出现热失控时,容纳空间25与排气通道221的导通,而且导通原理相对简单,可以方便实施。其中,可断开的弱化结构部可以为堵头、贴膜和网罩,包括但不限于此,此处不作赘述。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封盖件2221设置有透气孔。具体地,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可以使封盖件2221将进气口222稳定可靠地密封,这样可以防止车辆100在进行组装生产时,异物将进气口222堵住,影响进气口222的出气,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发生热失控时,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可以从封盖件2221的透气孔排出,这样可以保证电池单体50出现热失控时,容纳空间25与排气通道221的导通,可以提升封盖件2221的可靠性,需要说明的是,在容纳空间25中的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容纳空间25也可以与排气通道221通过封盖件2221的透气孔相导通。
结合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出气口223设置有防爆阀2231,防爆阀2231可以对排气通道221中的压力进行检测,并且根据检测结果选择性地调节出气口223的排气量,例如:当排气通道221中的气压较高时,防爆阀2231可以控制出气口223增大单位时间内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量,从而可以快速降低排气通道221中的气压,使排气通道221和容纳空间25的结构保持稳定,当排气通道221中的气压较小,与外部气压相接近时,防爆阀2231可以控制出气口223减小单位时间内排出的高温高压的气火流的量,直至排气通道221中的气压与外部气压相等时,防爆阀2231控制出气口223停止排气,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排气通道221排气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进一步地,防爆阀2231设置有防水透气膜,这样可以在防止水与防爆阀2231相接触,侵蚀损坏防爆阀2231的前提下,使防爆阀2231可以通过防水透气膜对排气通道221中的气压进行持续可靠地测量,可以防止防水透气膜影响防爆阀2231的正常工作,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防爆阀2231的稳定性与可靠性。
结合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底盘20还可以主要包括:内隔梁40,内隔梁40设置于容纳空间25,并且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具体地,通过设置内隔梁40,使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在将多个电池单体50分成与子容纳空间251数量相同,并且形状和体积相适配的多个部分后,与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一一对应,并且安装设置于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中。
如此设置,在不影响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上稳定可靠设置的前提下,一方面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与外界接触换热的面积,具体而言,容纳空间25中不存在内隔梁40时,多个电池单体50仅仅与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60和底板30进行接触换热降温,在将内隔梁4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多个电池单体50不仅可以与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60和底板30进行稳定接触换热降温,还可以与内隔梁40进行接触换热,从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多个电池单体50工作时的温度,进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
另一方面,内隔梁40可以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251,在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单体50温度急剧升高,甚至发生着火时,内隔梁40可以将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隔开,可以阻止高温或者火势从此子容纳空间251蔓延至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以及车辆100的可靠性。
另外,内隔梁40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提升底盘20的结构强度的作用,这样可以提升容纳空间25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进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在容纳空间25中安装设置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内隔梁40为至少两个,并且为横隔梁41,至少两个横隔梁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被分隔成多个前后方向上排布的子容纳空间251,从而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在前后方向被间隔出至少三个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与内隔梁40接触换热的面积,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性能,而且当某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出现高温失火时,由于多个电池单体50被分隔成至少三个部分,内隔梁40可以将出现高温失火的电池单体50的子容纳空间251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间隔开,可以减小损失。另外,由于至少两个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成多个子容纳空间251,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体积均较小,即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个数均较少,这样当其中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发生失火时,由于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的数量较少,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损失。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内隔梁40为至少两个,并且为纵隔梁42,至少两个纵隔梁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并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被分隔成多个左右方向上排布的子容纳空间251,从而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在左右方向被间隔出至少三个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与内隔梁40接触换热的面积,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性能,而且当某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出现高温失火时,由于多个电池单体50被分隔成至少三个部分,内隔梁40可以将出现高温失火的电池单体50的子容纳空间251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间隔开,可以减小损失。另外,由于至少两个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成多个子容纳空间251,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体积均较小,即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个数均较少,这样当其中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发生失火时,由于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的数量较少,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损失。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结合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内隔梁40为至少两个,并且为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交叉设置,横隔梁41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左门槛梁21和右门槛梁22,并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纵隔梁4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前横梁23和后横梁24,并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这样可以使容纳空间25被分隔成多个左右方向和前后方向均匀间隔排布的子容纳空间251,从而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被间隔出至少四个部分,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与内隔梁40接触换热的面积,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性能,而且当某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出现高温失火时,由于多个电池单体50被分隔成至少四个部分,内隔梁40可以将出现高温失火的电池单体50的子容纳空间251与其他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间隔开,可以减小损失。
结合图1、图2、图6和图7所示,横向加强筋651和纵向加强筋652分别与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相连接对应,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保证使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互相独立,可以起到物理隔离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地防止电池单体50热失控后,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使顶板60膨胀变形,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在容纳空间25中串流,导致电池单体50热失控提前扩散蔓延,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另外,由于至少两个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成多个子容纳空间251,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体积均较小,即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个数均较少,这样当其中一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的发生失火时,由于此子容纳空间251中的电池单体50的数量较少,可以进一步地减小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损失。需要说明的是,如此设置,在内隔梁40数量相同的前提下,可以提升内隔梁40将容纳空间25分隔成的多个子容纳空间251的数量,从而可以在多个电池单体50数量一定的前提下,进一步地减少每个子容纳空间251中电池单体50的数量。
进一步地,可以根据车辆100的具体结构以及具体的工艺需求选择性地设置内隔梁40的数量以及在容纳空间25中的设置方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内隔梁40的适用性,从而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在内隔梁40为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时,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的数量可以不相同,可以根据具体地工艺需求来对横隔梁41和纵隔梁42的数量进行调整,这样可以提升内隔梁40在容纳空间25中安装设置的可变性以及灵活性,从而可以提升内隔梁40的适用性。
结合图1和图2所示,车辆100还可以主要包括:车身10,车身10设置有驾驶舱11,驾驶舱11位于底盘20的上方,顶板60与驾驶舱11相连接,并且为驾驶舱11的地板。具体地,将驾驶舱11设置于底盘20的上方,可以使底板30的容纳空间25顶部的顶板60作为驾驶舱11的地板,这样不仅可以将多个电池单体50与驾驶舱11间隔开,防止多个电池单体50发生安全事故时,影响驾驶舱11中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而且还可以使顶板60充分发挥自身的功能与作用,可以优化车辆100的结构设计。
进一步地,顶板60为冲压成型或热成型的钢板,这样不仅可以方便顶板60的生产,而且还可以提升顶板60的强度,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将电池单体50与驾驶舱11间隔开的可靠性,可以防止驾驶舱11中存在外力冲击电池单体50,造成电池单体50的损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进一步地,顶板60朝向容纳空间25的一侧上设置有耐高温、耐火阻燃的材料,这样可以防止电池单体50发生失火时,高温气体或者火焰将顶板60烧穿后进入驾驶舱11,危害驾驶舱11中驾驶员和乘客的生命安全,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顶板60以及整个车辆100的可靠性。
还有,加强筋65与容纳空间25内部的内隔梁40相对应连接,这样可以进一步地保证使每个子容纳空间251的互相独立,可以起到物理隔离的作用,可以进一步地防止电池单体50热失控后,高温高压的气火流使顶板60膨胀变形,高温高压的气火流在容纳空间25中串流,导致电池单体50热失控提前扩散蔓延,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车辆100的可靠性。
结合图6和图7所示,液冷板31内形成有液冷流道311,液冷流道311连接有液冷接头,液冷接头突出于液冷板31,并且位于容纳空间25的外侧。具体地,由于多个电池单体50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后,仅仅只能与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60、底板30或内隔梁40相接触换热降温,这样不仅会使多个电池单体50的降温效果较差,而且由于是接触换热降温,只有与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60、底板30或内隔梁40相接触的电池单体50才能受到一定的接触降温的效果,不与左门槛梁21、右门槛梁22、前横梁23、后横梁24、顶板60、底板30或内隔梁40相接触的电池单体50的换热降温效果将更差,这样会降低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因此,使液冷板31内的液冷流道311上连接液冷接头,冷却液可以通过液冷接头进入液冷板31中的液冷流道311中,冷却液在液冷流道311中进行稳定持续的流动时,可以与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均匀稳定地换热,从而可以降低多个电池单体50的温度,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散热性能,而且液冷板31还不会占用容纳空间25,从而不会对多个电池单体50的安装设置产生影响。其中,冷却液可以为水,但不限于此,此处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冷却液从车辆100的冷却系统中流出,并且在与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换热,冷却液自身的温度上升后,重新流回车辆100的冷却系统中进行降温处理,在冷却液自身的温度重新回到正常值后,继续流向液冷流道311中对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稳定地降温,从而实现对多个电池单体50的冷却循环,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液冷板31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将液冷接头突出于液冷板31,并且位于容纳空间25的外侧,如此设置,可以使液冷接头与多个电池单体50相互分离设置,可以防止液冷接头与与液冷板31上的液冷流道311相互连接失效后,从液冷接头中流出的冷却液泄漏至多个电池单体50上,导致多个电池单体50短路,造成车辆100发生故障,这样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和车辆100整体的可靠性。
另外,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液冷接头还可以设置底盘20的后端、侧面和顶部等位置,这样可以在保证多个电池单体50可靠性与安全性的前提下,方便液冷接头的安装设置,可以降低车辆100组装生产的难度。
结合图6所示,多个电池单体50的底部设置有导热垫51,导热垫51设置于液冷板31上。具体地,将多个电池单体50的底部设置导热垫51,可以在多个电池单体50与液冷流道311中冷却液换热降温时,使两者的换热更加均匀,具体而言,多个电池单体50可以将热量线传递至导热垫51上,热量可以先在导热垫51上进行均匀地分散、传递,在热量均匀分布至导热垫51上后,再与液冷流道311中的冷却液进行换热,将热量传递至冷却液中,这样可以使多个电池单体50的散热更加均匀快速,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换热效率。
进一步地,导热垫51可以为导热结构胶,如此设置,一方面可以在导热结构胶不会剐蹭磨损多个电池单体50的下表面的前提下,对多个电池单体50的底部所受的力起到缓冲阻挡作用,可以进一步地防止车辆100底部存在外力冲击损坏多个电池单体50,这样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另一方面多个电池单体50可以先通过稳定牢固地设置在导热垫51上,使导热垫51设置于容纳空间25中,从而使多个电池单体50稳定牢固地设置在容纳空间25中,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整体的模态,可以避免单个电池单体50受力或者连接失败。
进一步地,顶板60和底板30中的一个固定在底盘20,并且另一个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具体地,在多个电池单体50正常工作时,容纳空间25处理密封状态,在多个电池单体50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需要打开容纳空间25,因此,通过将顶板60和底板30中的一个固定在底盘20,另一个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在多个电池单体50出现故障,需要维修或者更换时,只需要将顶板60和底板30中与底盘20可拆卸连接的一个拆卸下来,便可以对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或更换,这样可以方便用户后期对车辆100的维护。
需要说明的是,将底板30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上,在将底板30拆卸下来,以对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从下向上进行操作,对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更换,将顶板60可拆卸地设置于底盘20上,在将顶板60拆卸下来,以对容纳空间25中的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更换时,需要从上向下进行操作,对多个电池单体50进行维修更换。
进一步地,将顶板60和底板30中的一个固定在底盘20上,不仅可以提升顶板60和底板30中的一个与底盘20连接设置的稳定性与牢固性,而且还可以简化车辆100的生产流程,即无需单独进行一个组装流程,将底板30和顶板60中的一个设置在底盘20上,这样可以降低车辆100组装生产的难度。
结合图6所示,同向排布,并且相邻的两个电池单体50之间设置有弹性隔热垫52,如此设置,不仅可以防止相邻两个电池单体50相互传递热量,可以防止一个电池单体50发生故障,温度急剧上升时,此电池单体50将热量传递至相邻的电池单体50,导致相邻的电池单体50温度也急剧上升,造成多个电池单体50大规模的热失控,这样可以保证多个电池单体50之间的发热的独立性,从而可以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另外,弹性隔热垫52可以对相邻两个电池单体50之间起到缓冲作用,可以防止相邻两个电池单体50相互挤压剐蹭,导致电池单体50的损坏,这样可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可靠性。还有,多个电池单体50的顶部和侧部可以设置绝缘保护件,来进一步地提升多个电池单体50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周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Claims (10)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所述底盘包括:左门槛梁、右门槛梁、前横梁和后横梁,所述前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后横梁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之间,所述左门槛梁、所述右门槛梁、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共同限定出容纳空间;
底板,所述底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底部且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底部;
顶板,所述顶板设置于所述底盘的顶部且与所述底板上下相对设置,所述顶板封闭所述容纳空间的顶部,所述顶板内设置有阻燃层;
多个电池单体,多个所述电池单体顺次排布且相连接,多个所述电池单体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第一板部和第二板部,所述第二板部设置于所述的第一板部的下方且与所述第一板部形成有阻燃腔,所述阻燃层设置于所述阻燃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部包括:中平直段、前弯折段和后弯折段,所述中平直段连接于所述前弯折段和所述后弯折段之间,所述第二板部的边缘贴合固定在所述中平直段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上设置有加强筋。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筋为多条且分为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和所述纵向加强筋交叉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还包括:内隔梁,所述内隔梁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且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成至少两个子容纳空间,多个所述电池单体分别设置于至少两个所述子容纳空间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隔梁为至少两个且为横隔梁,至少两个所述横隔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或
所述内隔梁为至少两个且为纵隔梁,至少两个所述纵隔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或
所述内隔梁为至少两个且为横隔梁和纵隔梁,所述横隔梁和所述纵隔梁交叉设置,所述横隔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左门槛梁和所述右门槛梁且在前后方向上间隔设置,所述纵隔梁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前横梁和所述后横梁且在左右方向上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还包括:车身,所述车身设置有驾驶舱,所述驾驶舱位于所述底盘的上方,所述顶板与所述驾驶舱相连接且为所述驾驶舱的地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内形成有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连接有液冷接头,所述液冷接头突出于所述液冷板且位于所述容纳空间的外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中的一个固定在所述底盘且另一个可拆卸地设置于所述底盘。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63146.XU CN215153885U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2763146.XU CN215153885U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153885U true CN215153885U (zh) | 2021-12-14 |
Family
ID=794043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2763146.XU Active CN215153885U (zh) | 2021-11-12 | 2021-11-12 | 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153885U (zh) |
-
2021
- 2021-11-12 CN CN202122763146.XU patent/CN215153885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5153897U (zh) | 车辆 | |
CN113771648B (zh) | 车辆 | |
CN215496956U (zh) | 车辆 | |
US20190315408A1 (en) | Motor guidance component configured to direct movement of a dislodged electric motor of an electric vehicle in response to crash forces | |
CN215153899U (zh) | 车辆 | |
EP4057424A1 (en) | Traction battery pack with heat-insulating assembly | |
CN111668408A (zh) | 电池托盘、动力电池包以及车辆 | |
WO2021238379A1 (zh) | 电池包以及车辆 | |
US20080006461A1 (en) | Vehicle | |
CN216773334U (zh) | 一种电池包及车辆 | |
CN112490579A (zh) | 电池箱体 | |
CN215153895U (zh) | 车辆 | |
CN215552579U (zh) | 车辆 | |
CN215153896U (zh) | 车辆 | |
CN215153885U (zh) | 车辆 | |
CN215244298U (zh) | 车辆 | |
CN214153119U (zh) | 电池箱体 | |
CN214280134U (zh) | 电池包及车辆 | |
CN215244365U (zh) | 车辆 | |
CN215153898U (zh) | 车辆 | |
CN215474502U (zh) | 车辆 | |
CN215553600U (zh) | 车辆 | |
CN215474504U (zh) | 车辆 | |
CN215552580U (zh) | 车辆 | |
JP2006216504A (ja) | 電池パックの断熱構造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