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53773U - 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和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和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53773U
CN215153773U CN202120960340.4U CN202120960340U CN215153773U CN 215153773 U CN215153773 U CN 215153773U CN 202120960340 U CN202120960340 U CN 202120960340U CN 215153773 U CN215153773 U CN 21515377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valve
communicated
control unit
heigh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6034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熙隆
王萍
李学斌
李立军
彭裕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Hubei Sanjiang Space Wanshan Special Vehic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pecial Vehicle Technology Center of Hubei Aerospace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212096034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5377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5377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5377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架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和车辆。该系统中,供油泵的出油口连通压力控制单元的进油口;压力控制单元的回油口用于连通油箱的回油口;压力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分别连通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进油口;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回油口均通过手动截止阀连通油箱的回油口;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工作油口均连通对应的液压悬架的控制油口;连通截止阀通过管路连通两个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工作油口。本实用新型能够提高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和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悬架液压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和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产业的发展,油气悬架在重型、超重型越野车上应用也愈加广泛,油气悬架高度调节功能需要利用液压系统实现。为满足工程实际的需要,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在具备高度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应同时具备油液闭锁、流量控制、刚弹性转换及油液过滤、压力保护、系统节能等功能。
由于油气悬架通常应用于重型、超重型车辆上,因而对其整体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因此,如何提高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的可靠性,是目前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和车辆,以提高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方案: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油箱、供油泵、手动截止阀、连通截止阀、压力控制单元和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
所述供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进油口;
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回油口用于连通所述油箱的回油口;
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分别连通所述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进油口;
所述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回油口均通过所述手动截止阀连通所述油箱的回油口;所述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工作油口均连通对应的液压悬架的控制油口;
所述连通截止阀通过管路连通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工作油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压力控制单元为第一集成阀组;所述第一集成阀组中集成有过滤器组件、第一单向阀、溢流阀和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
所述溢流阀和所述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通过管路并行连通为第一并行组件;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溢流阀的溢流口连通;
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进油口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和所述第一并行组件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回油口,形成第一液压支路;
所述第一液压支路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出油口;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所述第一液压支路的连通点位于所述过滤器组件和所述第一并行组件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过滤器组件为第二集成阀组;所述第二集成阀组上设有进油端和出油端,其内部集成有滤芯、第二单向阀和油液压差报警器;
所述集成有滤芯、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油液压差报警器并行连通在所述进油端和所述出油端之间;其中,所述进油端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集成阀组上还设有第一测压接头;
所述第一测压接头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液压支路;所述第一测压接头与所述第一液压支路的连通点位于所述过滤器组件和所述第一并行组件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为第三集成阀组;所述第三集成阀组中集成有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第三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第一调速阀、第二调速阀和蓄能器;
所述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和所述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通过管路并行连通为第二并行组件;
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通过所述第二并行组件连通所述蓄能器的蓄能口,形成第二液压支路;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还通过所述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和所述第一调速阀连通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进油口;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还通过所述第三常闭式电磁换向阀和所述第二调速阀连通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回油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集成阀组上还设有第二测压接头和第三测压接头;
所述第二测压接头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支路;所述第二测压接头与所述第二液压支路的连通点位于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和所述第二并行组件之间;
所述第三测压接头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蓄能器的蓄能口。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截止阀通过管路连通的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位于车辆同一侧且相邻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连通截止阀通过管路连通的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位于车辆同一轴两侧位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施例中,所述系统中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总数为6个,并均匀分布在车辆两侧。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如第一方面中任一所述的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的两个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之间设置了连通截止阀,能够在一个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无法控制应液压悬架时,可以控制另一个正常的高度调节控制单元通过该连通截止阀控制该液压悬架的上升条件,维持液压悬架的基本支撑功能,同时还能够在高度调节控制单元无法关闭其回油口时,通过手动截止阀来阻止油液流回油箱,维持整个液压悬架系统的基本支撑功能,直至故障恢复,从而提高了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说明书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压力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为油箱,2为供油泵,3为手动截止阀,4为连通截止阀,5为压力控制单元,51为过滤器组件,511为滤芯,512为第二单向阀,513为油液压差报警器,52为第一单向阀,53为溢流阀,54为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55为第一测压接头,56为压力控制单元的进油口,57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回油口,58为压力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6为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1为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2为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3为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4为第三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5为第一调速阀,66为第二调速阀,67为蓄能器,68为第二测压接头,69为第三测压接头,610为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进油口,611为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回油口,612为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该系统包括:油箱1、供油泵2、手动截止阀3、连通截止阀4、压力控制单元5和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
具体的,供油泵2的出油口连通压力控制单元5的进油口56;压力控制单元5的回油口57用于连通油箱1的回油口;压力控制单元5的工作油口58分别连通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各自的进油口;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各自的回油口均通过手动截止阀3连通油箱1的回油口;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各自的工作油口均连通对应的液压悬架的控制油口;连通截止阀4通过管路连通两个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各自的工作油口。
具体的,连通截止阀4通过管路连通的两个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均为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中的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
优选的,系统中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的总数为6个,并均匀分布在车辆两侧;连通截止阀4通过管路连通的两个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位于车辆同一侧且相邻设置,当然还可以分别位于车辆同一轴两侧位置。
本实施例在对油气悬架液压系统进行升降控制时,由于两个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的工作油口612之间设置了连通截止阀4,因此在一个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出现故障无法控制应液压悬架时,就可以控制另一个正常的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通过该连通截止阀4控制该液压悬架的上升条件,维持液压悬架的基本支撑功能,提高了液压系统的可靠性。而在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无法关闭其回油口时,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手动截止阀3来阻止油液流回油箱1,维持整个液压悬架系统的基本支撑功能,直至故障恢复,也提高了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如图2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压力控制单元5的结构示意图,压力控制单元5为第一集成阀组;第一集成阀组中集成有过滤器组件51、第一单向阀52、溢流阀53和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54。
具体的,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54在未通电时,处于关闭不导通状态,通电后,处于开启导通状态。
溢流阀53和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54通过管路并行连通为第一并行组件;溢流阀53的进油口与溢流阀53的溢流口连通;压力控制单元5的进油口56通过过滤器组件51和第一并行组件连通压力控制单元5的回油口57,形成第一液压支路。
第一液压支路通过第一单向阀52连通压力控制单元5的出油口;第一单向阀52与第一液压支路的连通点位于过滤器组件51和第一并行组件之间。
具体的,第一单向阀52的流通方向为从第一液压支路流向压力控制单元5的出油口。
第一集成阀组上还设有第一测压接头55;第一测压接头55通过管路连通第一液压支路;第一测压接头55与第一液压支路的连通点位于过滤器组件51和第一并行组件之间。
过滤器组件51为第二集成阀组;第二集成阀组上设有进油端和出油端,其内部集成有滤芯511、第二单向阀512和油液压差报警器513;集成有滤芯511、第二单向阀512和油液压差报警器513并行连通在进油端和出油端之间;其中,进油端连通第二单向阀512的进油口。
具体的,第二单向阀512的流通方向为进油端流向出油端。
如图3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的结构示意图,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为第三集成阀组;第三集成阀组中集成有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1、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2、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3、第三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4、第一调速阀65、第二调速阀66和蓄能器67。
具体的,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3在未通电时,处于关闭不导通状态,通电后,处于开启导通状态;第三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4在未通电时,处于关闭不导通状态,通电后,处于开启导通状态;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1在未通电时,处于开启导通状态,通电后,处于关闭不导通状态;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2在未通电时,处于开启导通状态,通电后,处于关闭不导通状态。
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1和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2通过管路并行连通为第二并行组件;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的工作油口612通过第二并行组件连通蓄能器67的蓄能口,形成第二液压支路;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的工作油口612还通过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3和第一调速阀65连通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的进油口610;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的工作油口612还通过第三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4和第二调速阀66连通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的回油口611。
第三集成阀组上还设有第二测压接头68和第三测压接头69;第二测压接头68通过管路连通第二液压支路;第二测压接头68与第二液压支路的连通点位于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的工作油口612和第二并行组件之间;第三测压接头69通过管路连通蓄能器67的蓄能口。
结合压力控制单元5和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的具体结构,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
当需要进行上升调节时,开启供油泵2,各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中的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3、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1和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2处于得电状态,其余换向阀的电磁铁均处于正常状态,整个系统执行上升动作;动作完成后,压力控制单元5的电磁阀处于得电状态,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中换向阀的电磁铁处于正常状态,供油泵2处于低压运行状态,系统实现节能。
当需要进行下降调节时,各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中的第三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4、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1和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2处于得电状态,其余换向阀的电磁铁均处于正常状态,系统执行下降动作;动作完成后,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中换向阀的电磁铁处于正常状态。
当需要将油气悬架处于刚性状态时,各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中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1和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62处于得电状态,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中其余换向阀的电磁铁处于正常状态,系统执行悬架闭锁动作。各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中换向阀的电磁铁均处于正常状态后,油气悬架系统恢复至正常弹性状态。
供油泵2开启后,液压油通过进油口进入压力控制单元5,经滤芯511过滤后进入溢流阀53或从出油口进入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实现了系统油液的过滤。若滤芯511堵塞后,油液压差报警器513从绿色变成红色,第二单向阀512能够实现油路旁通的功能,此时油液从第二单向阀512旁通进入以实现了压力控制单元5的功能正常,滤芯511更换后,油液压差报警器513恢复至绿色,压力控制单元5功能恢复正常。
当图1中的左2、左3中的任一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及右2、右3中的任一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因故障无法工作或损坏引发泄漏时,将连通截止阀4关闭,随后控制功能正常的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对系统进行上升调节,使油气悬架具备基本的支撑功能。故障排除后将连通截止阀4开启,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当图1中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中的第三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4的阀芯被卡滞时,压力控制单元5第一单向阀52能够实现防止油液回流的功能,在第一单向阀52的作用下,油液无法回流,系统功能依然保持正常。当图1中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中的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63的阀芯被卡滞时,将手动截止阀3关闭,油液无法流回油箱1,系统功能依然保持正常。故障排除后将手动截止阀3开启,系统功能恢复正常。
另外,利用压力检测设备及布置在压力控制单元5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6的测压接头实现对系统压力的检测。
上述实施例中,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在具备高度调节功能的基础上,同时具备了油液闭锁、流量控制、刚弹性转换及油液过滤、压力保护、系统节能等功能,具有非常高的可靠性、实用性和安全性,已经在实验室中成功应用于东风汽车的油气悬架系统中。同时,上述实施例采用集成化阀组设计,整体结构紧凑,当需要更换滤芯、高度调节控制单元或压力控制单元时,只需要直接更换过滤器组件、第二集成阀组或第一集成阀组就可以完成操作,非常方便快捷。
基于与方法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文任一所述的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具体结构功能以及工作原理请参阅上文描述,在此不予以赘述。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在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的两个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之间设置了连通截止阀,能够在一个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无法控制应液压悬架时,可以控制另一个正常的高度调节控制单元通过该连通截止阀控制该液压悬架的上升条件,维持液压悬架的基本支撑功能,同时还能够在高度调节控制单元无法关闭其回油口时,通过手动截止阀来阻止油液流回油箱,维持整个液压悬架系统的基本支撑功能,直至故障恢复,从而提高了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的可靠性。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括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0)

1.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油箱、供油泵、手动截止阀、连通截止阀、压力控制单元和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
所述供油泵的出油口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进油口;
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回油口用于连通所述油箱的回油口;
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分别连通所述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进油口;
所述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回油口均通过所述手动截止阀连通所述油箱的回油口;所述两个以上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工作油口均连通对应的液压悬架的控制油口;
所述连通截止阀通过管路连通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各自的工作油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单元为第一集成阀组;所述第一集成阀组中集成有过滤器组件、第一单向阀、溢流阀和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
所述溢流阀和所述第一常闭式电磁换向阀通过管路并行连通为第一并行组件;所述溢流阀的进油口与所述溢流阀的溢流口连通;
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进油口通过所述过滤器组件和所述第一并行组件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回油口,形成第一液压支路;
所述第一液压支路通过所述第一单向阀连通所述压力控制单元的出油口;所述第一单向阀与所述第一液压支路的连通点位于所述过滤器组件和所述第一并行组件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组件为第二集成阀组;所述第二集成阀组上设有进油端和出油端,其内部集成有滤芯、第二单向阀和油液压差报警器;
所述集成有滤芯、所述第二单向阀和所述油液压差报警器并行连通在所述进油端和所述出油端之间;其中,所述进油端连通所述第二单向阀的进油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集成阀组上还设有第一测压接头;
所述第一测压接头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一液压支路;所述第一测压接头与所述第一液压支路的连通点位于所述过滤器组件和所述第一并行组件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为第三集成阀组;所述第三集成阀组中集成有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第三常闭式电磁换向阀、第一调速阀、第二调速阀和蓄能器;
所述第一常开式电磁换向阀和所述第二常开式电磁换向阀通过管路并行连通为第二并行组件;
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通过所述第二并行组件连通所述蓄能器的蓄能口,形成第二液压支路;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还通过所述第二常闭式电磁换向阀和所述第一调速阀连通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进油口;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还通过所述第三常闭式电磁换向阀和所述第二调速阀连通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回油口。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集成阀组上还设有第二测压接头和第三测压接头;
所述第二测压接头通过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液压支路;所述第二测压接头与所述第二液压支路的连通点位于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工作油口和所述第二并行组件之间;
所述第三测压接头通过管路连通所述蓄能器的蓄能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截止阀通过管路连通的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位于车辆同一侧且相邻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通截止阀通过管路连通的两个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位于车辆同一轴两侧位置。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中所述高度调节控制单元的总数为6个,并均匀分布在车辆两侧。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
CN202120960340.4U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和车辆 Active CN21515377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0340.4U CN215153773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和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60340.4U CN215153773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和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53773U true CN215153773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673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60340.4U Active CN215153773U (zh) 2021-05-07 2021-05-07 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和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5377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164654A (zh) 双向二级组合滤器机构
CN103950850B (zh) 汽车起重机回转平台液压制动系统
CN102713312B (zh) 流体旁通系统
CN215153773U (zh) 一种高度可调油气悬架液压系统和车辆
CN212202673U (zh) 一种新型液压系统
CN202106929U (zh) 一种全地面起重机底盘流量分配装置和起重机
CN102700380B (zh) 悬架系统控制组合装置
CN102700379B (zh) 油气悬架车姿调节系统用的连通液压锁组合装置
CN212717440U (zh) 一种集成卷扬制动器功能的平衡阀
CN205605542U (zh) 一种用于多路阀试验台的泵试验单元
CN104692254A (zh) 起重机防二次提升下滑系统
CN213982231U (zh) 一种阀门执行系统
CN111927837B (zh) 一种油气悬架升降液压系统及升降方法
CN203889968U (zh) 汽车起重机回转平台液压制动系统
CN109515099B (zh) 悬架液压系统及具有该系统的车辆
CN209781131U (zh) 风轮锁刹车阀组
CN208980266U (zh) 一种新型后翻式翻板机液控系统
CN211423311U (zh) 自行走剪叉式移动升降平台的液压差速系统
CN109253118A (zh) 一种基于压力判断的自动切换恒压油源装置
CN102733445B (zh) 一种小型液压挖掘机先导油源阀组
CN209456009U (zh) 停车库液压动力单元
CN205013423U (zh) 一种液压系统大流量高压分流加载装置
CN207795710U (zh) 一种四路自锁式剪叉平台用动力单元
CN202140378U (zh) 一种双向单向阀保护的吸回油过滤系统
CN215516477U (zh) 矿用提升机液压制动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