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1826U - 病人转运改良平车 - Google Patents

病人转运改良平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31826U
CN215131826U CN202121618678.8U CN202121618678U CN215131826U CN 215131826 U CN215131826 U CN 215131826U CN 202121618678 U CN202121618678 U CN 202121618678U CN 215131826 U CN215131826 U CN 2151318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tient
bed
end surface
stretcher
enclosur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186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玉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Longhua District Central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16186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318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318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318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包括车台、车架、滚轮及两过床板;车台周缘向上设有护围;护围左端面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左转动耳座,护围右端面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右转动耳座;其中一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两左转动耳座之间,另一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两右转动耳座之间;效果:将本申请移动至平行病床侧边沿并靠近病床固定不动,转动任一过床板至抵贴病床床面,将病人从车台转移至病床或从病床将病人转移至车台时,过床板可起到很好的承托并过渡病人的作用,使得医护人员抬起病人身体时轻松省力,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Description

病人转运改良平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涉及一种病人转运改良平车。
背景技术
病人转运平车,顾名思义,用以转运病人的平台车,其主要用以将病人从病床转运至手术台。其在各大医院均很常见且使用频繁。
现有的病人转运平车基本包括以供病人平躺的车台、立固于相应车台底部的车架及安装于相应车架底部四角的带制动件的滚轮,相应车台两侧分别设有可收折围栏。
对于上述所述的病人转运平车,其虽然使用广泛,但本专利发明人在实际工作中则发现其具有一定缺陷和不足;
具体来说,一方面,在将病人转至其上或从其上将病人转至病床时,其与病床之间具有一定高度差及一定间隙,使得需要多个医护人员直接将病人从病床抬起转至其上或从其上抬起病人转至病床,如此,则使得医护人员抬起费力并吃力,尤其对于非常重的肥胖病人,医护人员抬起会更加费力及吃力,另一方面,所使用的相应病人转运平车使用效果欠佳,其车台与地面之间高度差更高,当病人因跌倒等原因躺于地面不能走路需要迅速转运时,将病人直接从地面抬设其上则会更加的费力及吃力。
因此,基于上述所述,本专利发明人构思良久,并设计出本申请,以解决相关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种病人转运改良平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包括以供病人平躺的车台、立固于所述车台底部的车架及安装于所述车架底部四角的带制动件的滚轮,还包括用以过渡病人身体的两过床板;
所述车台周缘向上设有护围;所述护围左端面上部前后两侧分别固设有一左转动耳座,所述护围右端面上部前后两侧分别固设有一右转动耳座;两所述过床板均沿前后方向竖置,其中一所述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两所述左转动耳座之间,另一所述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两所述右转动耳座之间。
下面对以上技术方案作进一步阐述:
优选的,两所述左转动耳座前端面分别开有贯穿其后端面的左转孔;两所述右转动耳座前端面分别开有贯穿其后端面的右转孔;
两所述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分别向外凸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转杆;其中一所述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转杆对应可转动的插至于两所述左转孔;另一所述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转杆对应可转动的插至于两所述右转孔。
优选的,所述车架底中部设有一底层置物台,所述底层置物台前上部及后上部分别设有延伸至所述车台底部的隔板,所述底层置物台左上部及右上部分别设有围栏,两所述围栏与所述车台底部之间分别形成物品取放口;
两所述过床板的高度均等于或略大于两所述围栏至所述车台底部之间的间距,以使在自然状态时,两所述过床板对应盖合两所述物品取放口。
优选的,还包括用以吸附固定两所述过床板的多个磁吸块;
两所述过床板均为金属材质;多个所述磁吸块均匀固设于所述护围左端面前后两侧中部及所述护围右端面前后两侧中部。
优选的,还包括以供转运病人的担架;所述担架可提拿的层叠于所述车台。
优选的,所述担架为塑胶材质制作,其中部向下凹陷形成适于病人躺设的躺窝,所述躺窝外部尺寸略小于所述护围内部尺寸,以适于卡至所述护围内;所述担架前上部及后上部分别开有贯穿其下端面的握槽。
优选的,还包括多根用以绑设固定病人身体的第一弹性系紧带及多根用以绑设固定病人身体的第二弹性系紧带;
多根所述第一弹性系紧带左端从前至后均匀固于所述担架左上部;多根所述第二弹性系紧带右端从前至后均匀固于所述担架右上部,并对应与多根所述第一弹性系紧带左右相对。
优选的,多根所述第一弹性系紧带右端分别固设有一插扣;多根所述第二弹性系紧带左端分别固设有一用以插接相对位置所述插扣的插头。
优选的,还包括一用以挂设输液瓶或输液袋的可升降输液架;
所述护围左端面前后两侧及右端面前后两侧分别竖向固设有一插筒;所述可升降输液架下端可插拔的插至任一所述插筒内。
优选的,所述护围左端面前后两侧及右端面前后两侧还分别设有一握把,后部两所述握把对应位于后部两所述插筒后侧;前部两所述握把对应位于前部两所述插筒前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在具体实施时,一方面,所述车台周缘向上设有护围,病人躺于所述车台时通过所述护围相围护,使得不易掉落,使得躺设安全可靠,另一方面,本申请包括用以过渡病人身体的两过床板,两所述过床板对应可转动的设于所述车台左右两侧,由此,将本申请移动至平行病床侧边沿并靠近病床固定不动,且转动任一所述过床板至抵贴于病床床面,将病人从所述车台转移至病床或从病床将病人转移至所述车台时,所设置的所述过床板均可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医护人员稍微的抬起病人身体,以使病人身体沿着所述过床板滑动,即可实现能较为轻便的将病人从所述车台转移至病床或从病床将病人转移至所述车台,所述过床板可起到较好的承托病人身体的作用,使得医护人员抬起病人身体时轻松且省力,并且,在不使用所述过床板时,其向下贴合至所述护围,使得不占用外部空间,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其二、在本技术方案中,一方面,本申请还包括以供转运病人的担架,所述担架可提拿的层叠于所述车台,由此,当需要将病人从地面等低处位置转移至本申请上时,则可直接将所述担架抬至地面,并将病人从地面等低处位置抬至所述担架的躺窝中,再将所述担架抬设至所述车台相关操作相对于传统的直接将病人从地面等低处位置抬至较高位置所述车台上更加安全可靠,不用担心在抬的过程中病人身体滑落,也不用担心在抬的过程中引起骨折病人身体骨头的二次损伤,另一方面,当病人处在没有电梯的高层楼房中且不能走路时,亦可使用本申请所述担架直接上楼将病人抬出并搁置所述车台,再通过本申请对病人进行转运,使得本申请使用灵活性好及使用便利性好,进而,本申请使用效果更优,使得适于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的分解图;
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担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在去掉所述担架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在去掉所述担架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标号:
病人转运改良平车 1000;
车台 10;
护围 101;
左转动耳座 102;
左转孔 1021;
右转动耳座 103;
右转孔 1031;
插筒 104;
握把 105;
车架 20;
底层置物台 201;
隔板 202;
围栏 203;
滚轮 30;
过床板 40;
转杆 401;
磁吸块 50;
担架 60;
躺窝 601;
握槽 602;
第一弹性系紧带 70;
第二弹性系紧带 80;
插头 90;
插扣 100;
可升降输液架 110;
中空套筒 1101;
锁紧螺栓 11011;
升降杆 1102;
挂钩 1103;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以便更清楚、直观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
图1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的分解图;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图4是图2中B的放大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担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在去掉所述担架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在去掉所述担架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
结合图1-图8所示;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病人转运改良平车1000,包括以供病人平躺的车台10、立固于所述车台10底部的车架20及安装于所述车架20底部四角的带制动件的滚轮30;本实用新型的改进在于:还包括用以过渡病人身体的两过床板40;
其中,所述车台10周缘向上设有护围101;所述护围101左端面上部前后两侧分别固设有一左转动耳座102,所述护围101右端面上部前后两侧分别固设有一右转动耳座103;两所述过床板40均沿前后方向竖置,其中一所述过床板40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两所述左转动耳座102之间,另一所述过床板40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两所述右转动耳座103之间。
基于上述所述,可以明确的是,本申请在具体实施时,则主要用以作为病人转运改良平车1000使用。
一方面,所述车台10周缘向上设有护围101,病人躺于所述车台10时通过所述护围101相围护,使得不易掉落,使得躺设安全可靠。
另一方面,本申请包括用以过渡病人身体的两过床板40,其中一所述过床板40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护围101左端面的两所述左转动耳座102之间,另一所述过床板40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护围101右端面的两所述右转动耳座103之间,由此,则使得两所述过床板40对应可转动的设于所述车台10左右两侧,将本申请移动至平行病床侧边沿并靠近病床固定不动,且转动任一所述过床板40至抵贴于病床床面,将病人从所述车台10转移至病床或从病床将病人转移至所述车台10时,所设置的所述过床板40均可起到很好的过渡作用,医护人员稍微的抬起病人身体,以使病人身体沿着所述过床板40滑动,即可实现能较为轻便的将病人从所述车台10转移至病床或从病床将病人转移至所述车台10,所述过床板40可起到较好的承托病人身体的作用,使得医护人员抬起病人身体时轻松且省力。
并且,在不使用所述过床板40时,其向下自然的贴合至所述护围101,使得不占用外部空间,具体的,可参照图1及图6所示。
进而,本申请实用性强,使用效果好。
优选的,在本技术方案中,两所述左转动耳座102前端面分别开有贯穿其后端面的左转孔1021;两所述右转动耳座103前端面分别开有贯穿其后端面的右转孔1031;
基于此,在本申请中,两所述过床板40前后端面上部分别向外凸设有一与其一体成型的转杆;其中一所述过床板40前后端面上部转杆对应可转动的插至于两所述左转孔1021;另一所述过床板40前后端面上部转杆对应可转动的插至于两所述右转孔1031。
如此,即实现其中一所述过床板40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两所述左转动耳座102之间,并实现另一所述过床板40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两所述右转动耳座103之间。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车架20底中部设有一底层置物台201,所述底层置物台201前上部及后上部分别设有延伸至所述车台10底部的隔板202,所述底层置物台201左上部及右上部分别设有围栏203,两所述围栏203与所述车台10底部之间分别形成物品取放口;
两所述过床板40的高度均等于或略大于两所述围栏203至所述车台10底部之间的间距,以使在自然状态时,两所述过床板40对应盖合两所述物品取放口。
由此,则可在所述底层置物台201放置病人临时所需使用的医用品或随身物品,如心电监护仪及病人衣物等,使得本申请使用效果更好,且所放置的病人临时所需使用的医用品或随身物品通过所述隔板202及所述围栏203相围护,也使得不易掉落。
并且,在自然状态时,两所述过床板40对应盖合两所述物品取放口,使得两所述过床板40不仅均能起到承托病人身体以过渡病人身体的作用,其还均可作为盖门使用,以在其对应盖合两所述物品取放口时,使得所述底层置物台201上方几乎构成为密闭容腔,使得其上所放置的病人临时所需使用的医用品或随身物品更加不容易滑出掉落。
此外,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还包括用以吸附固定两所述过床板40的多个磁吸块50;
其中,两所述过床板40均为金属材质;多个所述磁吸块50均匀固设于所述护围101左端面前后两侧中部及所述护围101右端面前后两侧中部。具体的,可参照图2及图3所示.
由此,在不使用所述过床板40时,其向下自然的贴合至所述护围101,并被相应位置所述磁吸块50吸附固定,使得其不易摇晃摆动发出声音,使得本申请使用稳定,降噪效果好。
同时,在其被相应位置所述磁吸块50吸附固定时,其则能更稳固的对应盖合两所述物品取放口,使得所述底层置物台201上所放置的病人临时所需使用的医用品或随身物品更进一步不容易滑出掉落。具体的,可参照图1及图6所示。
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还包括以供转运病人的担架60;所述担架60可提拿的层叠于所述车台10。
具体的,在本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担架60为塑胶材质制作,其中部向下凹陷形成适于病人躺设的躺窝601,所述躺窝601外部尺寸略小于所述护围101内部尺寸,以适于卡至所述护围101内;所述担架60前上部及后上部分别开有贯穿其下端面的握槽602。
由此,结合图5所示,当需要将病人从地面等低处位置转移至本申请上时,则可直接将所述担架60抬至地面独立使用,并将病人从地面等低处位置抬至所述担架60的躺窝601中,再将所述担架60抬设至所述车台10,相关操作相对于传统的直接将病人从地面等低处位置抬至较高位置所述车台10上更加安全可靠,不用担心在抬的过程中病人身体滑落,也不用担心在抬的过程中引起骨折病人身体骨头的二次损伤。
进而,本申请使用安全性好。
并且,结合图5所示,当病人处在没有电梯的高层楼房中且不能走路时,亦可独立使用本申请所述担架60直接上楼将病人抬出并搁置所述车台10,再通过本申请对病人进行转运,使得本申请使用灵活性好及使用便利性好。
从而,本申请使用效果更优,使得适于推广普及。
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还包括多根用以绑设固定病人身体的第一弹性系紧带70及多根用以绑设固定病人身体的第二弹性系紧带80;
其中,多根所述第一弹性系紧带70左端从前至后均匀固于所述担架60左上部;多根所述第二弹性系紧带80右端从前至后均匀固于所述担架60右上部,并对应与多根所述第一弹性系紧带70左右相对。
并且,多根所述第一弹性系紧带70右端分别固设有一插扣90;多根所述第二弹性系紧带80左端分别固设有一用以插接相对位置所述插扣90的插头100。
由此,在将病人抬至所述担架60的躺窝601中后,将相对位置所述插头100插固至相对位置所述插扣90中,以通过相对位置所述第一弹性系紧带70及所述第二系紧带系紧病人身体,即使得病人更加不易从诉搜狐担架60中滑落,使得本申请所述担架60使用也更安全可靠。
更进一步需要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本申请还包括一用以挂设输液瓶或输液袋的可升降输液架110;
其中,所述护围101左端面前后两侧及右端面前后两侧分别竖向固设有一插筒104;所述可升降输液架110下端可插拔的插至任一所述插筒104内。
如此一来,病人平躺于所述担架60的躺窝601中,当病人脚部位置需要输液时,则可将所述可升降输液架110插至靠近病人脚部所在一侧的插筒104中,当病人手部位置需要输液时,则可将所述可升降输液架110插至靠近病人手部所在一侧的插筒104中,使得所述可升降输液架110使用灵活及使用便利。
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可升降输液架110包括上部形成为敞口的中空套筒1101、经所述敞口可升降的插至于所述中空套筒1101的升降杆1102及固设于所述升降杆1102顶部的挂钩1103;所述中空套筒1101上端外壁设有旋入其内部以抵紧所述升降杆1102外壁的锁紧螺栓11011;
当拧松所述锁紧螺栓11011时,所述升降杆1102的伸出所述中空套筒1101的长度可调,以使所述可升降输液架110高度可调。
由此,在具体使用时,可根据实际输液需要来灵活调节所述可升降输液架110高度,且在不使用所述可升降输液架110时,则可将其调至最低,以使不占用外部空间。
还需补充的是,在具体实施时,所述护围101左端面前后两侧及右端面前后两侧还分别设有一握把105,后部两所述握把105对应位于后部两所述插筒104后侧;前部两所述握把105对应位于前部两所述插筒104前侧。
由此,通过设置所述握把105,即使得方便对其手握来推拉本申请。
并且,显而易见,由上所述可以知晓,本申请整体结构除所述可升降输液架110外,前后结构对称,使得使用时可无需选择使用方位。
且在本实施例中,两所述过床板40的上下高度均为H,所述H=30.0cm-60.0cm,并优选设定为50.0cm,以使其高度足够,使得在将其平置时,即便本申请与病床之间间距略大,所述过床板40下部也依然能较好的抵至病床床面来方便承托并转运病人至本申请上。
同时,参照图5、图7及图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担架60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在图5中,本申请所述担架60可独立使用;图7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1000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在图7中,本申请所述车台10则连同所述担架60一起联合使用;图8是本实用新型病人转运改良平车1000在去掉所述担架60时的使用状态参考图,在图8中,本申请所述车台10则可独立使用。由此,则使得本申请使用灵活多变。
其他实施例等,在此,则不做一一举例说明。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简单,易实施,易操作,实用性强,专用性强,制造成本低,在结构的改进及技术的改进中,均不需要增加太多的成本,使得本实用新型必然具有很好的市场推广价值,本实用新型会非常的受欢迎,能得到有效普及。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而因此限制了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出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包括车台、立固于车台底部的车架及安装于车架底部四角的带制动件的滚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两过床板;
车台周缘向上设有护围;护围左端面上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左转动耳座,护围右端面上部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右转动耳座;
两过床板均沿前后方向竖置,其中一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两左转动耳座之间,另一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可转动的连接于两右转动耳座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其特征在于:两左转动耳座前端面分别开有贯穿其后端面的左转孔;两右转动耳座前端面分别开有贯穿其后端面的右转孔;
两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分别向外凸设有转杆;其中一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转杆对应可转动的插至两左转孔;另一过床板前后端面上部转杆对应可转动的插至两右转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其特征在于:车架底中部设有底层置物台,底层置物台前上部及后上部分别设有延伸至车台底部的隔板,底层置物台左上部及右上部分别设有围栏,两围栏与车台底部之间分别形成物品取放口;
两过床板高度均等于或略大于两围栏至车台底部之间的间距,以在自然状态时,两过床板对应盖合两物品取放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吸附固定两过床板的多个磁吸块;
两过床板均为金属材质;多个磁吸块均匀固于护围左端面前后两侧中部及护围右端面前后两侧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供转运病人的担架;担架可提拿的层叠于车台。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其特征在于:担架为塑胶材质制作,其中部向下凹陷形成适于病人躺设的躺窝,躺窝外部尺寸略小于护围内部尺寸,以适于卡至护围内;担架前上部及后上部分别开有贯穿其下端面的握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根第一弹性系紧带及多根第二弹性系紧带;
多根第一弹性系紧带左端从前至后均匀固于担架左上部;多根第二弹性系紧带右端从前至后均匀固于担架右上部,并对应与多根第一弹性系紧带左右相对。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其特征在于:多根第一弹性系紧带右端分别固设有插扣;多根第二弹性系紧带左端分别固设有用以插接相对位置插扣的插头。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以挂设输液瓶或输液袋的可升降输液架;
护围左端面前后两侧及右端面前后两侧分别竖向固设有插筒;可升降输液架下端可插拔的插至任一插筒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病人转运改良平车,其特征在于:护围左端面前后两侧及右端面前后两侧还分别设有握把,后部两握把对应位于后部两插筒后侧;前部两握把对应位于前部两插筒前侧。
CN202121618678.8U 2021-07-15 2021-07-15 病人转运改良平车 Active CN2151318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8678.8U CN215131826U (zh) 2021-07-15 2021-07-15 病人转运改良平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18678.8U CN215131826U (zh) 2021-07-15 2021-07-15 病人转运改良平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31826U true CN215131826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954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18678.8U Active CN215131826U (zh) 2021-07-15 2021-07-15 病人转运改良平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3182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493890B2 (en) Critical care platform for litters
BR112013027826B1 (pt) Sistema de transporte de órgãos portátil e método para separar um contentor de órgãos de um carro móvel
CN215131826U (zh) 病人转运改良平车
CN210542095U (zh) 一种病人转移装置
CN210582866U (zh) 一种带有可移动担架的转运平车
US7458743B2 (en) Critical care platform for litters
CN211512350U (zh) 一种医床一体化担架
CN210542100U (zh) 一种医用病人运输床
CN209966796U (zh) 一种定向轨道式平床转运车
CN216417552U (zh) 一种ecmo设备辅助运送装置
CN212654275U (zh) 一种野战医院伤员转运梯
CN210582868U (zh) 一种危重患者外出转运用的置物架
CN210698019U (zh) 小型单人操作急救担架
CN215193046U (zh) 一种医用对接床
CN213884023U (zh) 一种组装式医用护理车
CN216307415U (zh) 一种便携式氧气瓶转运架
CN219289950U (zh) 一种转运一体化担架
CN220326627U (zh) 一种野生环境下棕熊的诱捕、运输、野放一体式笼具
CN218075486U (zh) 一种精神病人约束转运椅
CN214342985U (zh) 一种医用转运车
CN210301560U (zh) 一种医用多功能精密手术器械下收下送车
CN204072634U (zh) 一种碳纤维无磁推车
CN211560726U (zh) 一种急诊病人转运车
CN219921441U (zh) 医用转运车
CN213218317U (zh) 一种医用病人转移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