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30944U - 人工颈椎间盘 - Google Patents

人工颈椎间盘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30944U
CN215130944U CN202121135780.2U CN202121135780U CN215130944U CN 215130944 U CN215130944 U CN 215130944U CN 202121135780 U CN202121135780 U CN 202121135780U CN 215130944 U CN215130944 U CN 2151309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dplate
end plate
artificial cervical
cervical disc
nucleus pulpos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35780.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石锐
韩骁
田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UMATOLOGY AND ORTHOPAEDICS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UMATOLOGY AND ORTHOPAEDICS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UMATOLOGY AND ORTHOPAEDICS,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RESEARCH INSTITUTE OF TRAUMATOLOGY AND ORTHOPAEDICS
Priority to CN202121135780.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309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309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309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人工颈椎间盘,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人工颈椎间盘包括上终板、下终板和弹性体髓核;弹性体髓核设置在上终板与下终板之间,且弹性体髓核的两端分别与上终板和下终板固定连接;下终板的两侧设置有钩椎关节板,以使上终板侧方稳定。达到了治疗效果好的技术效果。

Description

人工颈椎间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人工颈椎间盘。
背景技术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是目前治疗各种颈椎间盘退变性疾病较好的手术方式,与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相比,该术式保存了颈椎的活动功能,避免了术后长时间外固定,不需行骨移植,达到了防止相邻椎间盘继发性退变的目的。随着ACDR技术在临床的普及,ACDR的临床疗效得到了临床医生的认可,有Meta分析表明ACDR的短中期临床疗效与ACDF相似,但能保留病变节段的活动。近年来,ACDR的并发症也逐渐引起广大医生的关注,常见并发症包括假体植入后异位骨化(heterotopic ossification,HO)、后凸畸形、假体位置不良等。据文献报道HO已成为ACDR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甚至有学者认为是不可避免的并发症,相关文献报道ACDR术后HO的发生率高达21-88%。现有证据表明,HO的发生不影响ACDR术后疗效,但会明显降低手术节段的活动度,甚至导致手术节段的融合。
对于完整切除钩椎关节的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现有技术中的人工颈椎间盘治疗效果较差。
因此,提供一种治疗效果好的人工颈椎间盘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所要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人工颈椎间盘,以缓解现有技术中治疗效果差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包括上终板、下终板和弹性体髓核;
所述弹性体髓核设置在所述上终板与所述下终板之间,且所述弹性体髓核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终板和所述下终板固定连接;
所述下终板的两侧设置有钩椎关节板,以使所述上终板侧方稳定。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钩椎关节板与所述下终板为一体式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下终板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上终板屈伸活动过度的滑移挡板。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滑移挡板与所述下终板为一体式结构。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弹性体髓核的一端与所述上终板粘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终板粘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弹性体髓核的一端与所述上终板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终板可拆卸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弹性体髓核的一端与所述上终板卡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终板卡接。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弹性体髓核采用医用聚氨酯、医用硅橡胶和超高分质量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下终板远离所述上终板的一端设置有钛涂层、磷酸钙涂层、羟基磷灰石钙涂层、倒刺和/或锥状凸起。
结合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其中,上述上终板远离所述下终板的一端设置有钛涂层、磷酸钙涂层、羟基磷灰石钙涂层、倒刺和/或锥状凸起。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包括上终板、下终板和弹性体髓核;弹性体髓核设置在上终板与下终板之间,且弹性体髓核的两端分别与上终板和下终板固定连接;下终板的两侧设置有钩椎关节板,以使上终板侧方稳定。
具体的,在手术过程中,医务工作人员将发生病变的间盘在手术中摘除,然后将本实施例提供的人工颈椎间盘放在摘除部位代替人体自身间盘发挥作用,并且在术后,人工颈椎间盘的上终板和下终板可以和患者的椎体间愈合,并且在上终板和下终板之间设置弹性体髓核,弹性体髓核用以提供给患者生理活动曲度。此外,在下终板的两侧设置有钩椎关节板,在患者术后运动中,能够避免上终板出现侧方不稳定的现象,提高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人工颈椎间盘的局部剖视图。
图标:
100-上终板;
200-下终板;
300-弹性体髓核;
400-钩椎关节板;
500-滑移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包括上终板100、下终板200和弹性体髓核300;弹性体髓核300设置在上终板100与下终板200之间,且弹性体髓核300的两端分别与上终板100和下终板200固定连接;下终板200的两侧设置有钩椎关节板400,以使上终板100侧方稳定。
具体的,在手术过程中,医务工作人员将发生病变的间盘在手术中摘除,然后将本实施例提供的人工颈椎间盘放在摘除部位代替人体自身间盘发挥作用,并且在术后,患者病变的上下间盘能分别与上终板100和下终板200两者生长在一起,从而使得人工颈椎间盘的上终板100和下终板200可以和患者的椎体间愈合,并且在上终板100和下终板200之间设置弹性体髓核300,使得患者的颈部在术后能够自由运动,并且,在下终板200的两侧设置有钩椎关节板400,在患者术后运动中,能够避免上终板100出现侧方不稳定的现象,提高治疗效果。
其中,钩椎关节是维持颈椎稳定性非常重要的一对关节。由于钩椎关节属于滑膜关节,钩椎关节增生被认为和神经根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水分含量减少,椎间盘高度降低,钩椎关节应力负荷增加,以及其他外伤、劳损等原因造成钩椎关节损伤后可能出现骨膜撕裂、炎症、机化、钙盐沉积等,关节面出现凹陷和象牙骨质变化,钩突出现变形,骨赘形成,颈椎出现退变性改变。一般认为钩椎关节骨关节炎改变开始于40岁以后,且随着年龄增长更多的钩椎关节会被累及且变形更重。术前钩椎关节肥大增生是术后出现HO的危险因素,术前钩椎关节肥大患者出现CADR术后影响椎间活动的HO时间是25.5个月,而术前无钩椎关节肥大患者术后出现影响椎间活动的HO时间是47.2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对95例患者狭窄的椎间孔进行研究后认为,钩突骨赘形成是由软骨帽进展性的钙化形成一个成熟的骨赘演变而来。骨赘增生通常是由钩突的后份部分开始,增生的骨赘可突入椎间孔中并激惹压迫其中的神经根。而现有人工颈椎间盘都是基于保留钩椎关节的设计,因此,术后的HO发生率较大,严重影响的脊柱的活动性,失去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后所带来的脊柱可动性维持意义。
而本实施例提供的人工颈椎间盘用于完整切除钩椎关节的人工间盘置换术,通过在下终板200的两侧设置有钩椎关节板400,从而保证上终板100侧方稳定,保证患者的颈部能够自由活动,并且降低术后HO的发生率。
通过上述设置,有效防止人工间盘置换术后钩椎关节增生引起的骨赘及异位骨化(HO),从而防止椎体活动度受阻,置换间盘相邻节段融合等并发症,提高人工间盘置换术的成功率。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钩椎关节板400与下终板200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的,钩椎关节板400与下终板200两者可以设置成一体式结构,提高钩椎关节板400与下终板200两者的结构强度。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下终板200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防止上终板100屈伸活动过度的滑移挡板500。
具体的,在下终板200的前后两端设置有滑移挡板500,通过滑移挡板500的设置能够放置用户术后运动时上终板100屈伸活动过度,保证本实施提供的人工颈椎间盘长时间正常使用。
具体的,上终板100和下终板200两者采用刚性金属终板,通过刚性金属终板代替原有椎体终板及钩椎关节,通过弹性体髓核300的变形实现人工颈椎间盘生物力学的仿生。设置在下终板200两侧的钩椎关节板400能够有效防止上终板100侧方不稳定作用,设置在下终板200前后的滑移挡板500,能够有效的防止屈伸活动时过度,避免弹性体髓核300前后滑移。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滑移挡板500与下终板200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的,滑移挡板500与下终板200两者可以设置成一体式结构,提高滑移挡板500与下终板200两者的结构强度。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弹性体髓核300的一端与上终板100粘接,另一端与下终板200粘接。
具体的,弹性体髓核300的一端与上终板100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接的连接方式。弹性体髓核300的另一端与下终板200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粘接的连接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弹性体髓核300的一端与上终板10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下终板200可拆卸连接。
具体的,弹性体髓核300的一端与上终板100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弹性体髓核300的另一端与下终板200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连接方式。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弹性体髓核300的一端与上终板100卡接,另一端与下终板200卡接。
具体的,具体的,弹性体髓核300的一端与上终板100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弹性体髓核300的另一端与下终板200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可以采用卡接的连接方式。
需要指出的是,上终板100和下终板200两者还可以通过卡接与粘接结合的方式与弹性体髓核300连接。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弹性体髓核300采用医用聚氨酯、医用硅橡胶和超高分质量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具体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人工颈椎间盘中的弹性体髓核300可以采用医用聚氨酯、医用硅橡胶和超高分质量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下终板200远离上终板100的一端设置有钛涂层、磷酸钙涂层、羟基磷灰石涂层、倒刺和/或锥状凸起。
具体的,下终板200远离上终板100的一端设置有钛涂层、磷酸钙涂层、羟基磷灰石涂层、倒刺和锥状凸起中的一种或多种。
参见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上终板100远离下终板200的一端设置有钛涂层、磷酸钙涂层、羟基磷灰石涂层、倒刺和/或锥状凸起。
具体的,上终板100远离下终板200的一端设置有钛涂层、磷酸钙涂层、羟基磷灰石涂层、倒刺和锥状凸起中的一种或多种。
需要指出的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自行选择其他材质的涂层、倒刺或者锥状凸起,在此不再进行赘述。
需要指出的是,上终板100和下终板200两者由医用钛合金、钽金属或钴铬钼合金制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终板(100)、下终板(200)和弹性体髓核(300);
所述弹性体髓核(300)设置在所述上终板(100)与所述下终板(200)之间,且所述弹性体髓核(300)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上终板(100)和所述下终板(200)固定连接;
所述下终板(200)的两侧设置有钩椎关节板(400),以使所述上终板(100)侧方稳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钩椎关节板(400)与所述下终板(200)为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终板(200)的前后两端均设置有用于防止所述上终板(100)屈伸活动过度的滑移挡板(50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移挡板(500)与所述下终板(200)为一体式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髓核(300)的一端与所述上终板(100)粘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终板(200)粘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髓核(300)的一端与所述上终板(100)可拆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终板(200)可拆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髓核(300)的一端与所述上终板(100)卡接,另一端与所述下终板(200)卡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体髓核(300)采用医用聚氨酯、医用硅橡胶和超高分质量聚乙烯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终板(200)远离所述上终板(100)的一端设置有钛涂层、磷酸钙涂层、羟基磷灰石涂层、倒刺和/或锥状凸起。
10.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人工颈椎间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终板(100)远离所述下终板(200)的一端设置有钛涂层、磷酸钙涂层、羟基磷灰石涂层、倒刺和/或锥状凸起。
CN202121135780.2U 2021-05-25 2021-05-25 人工颈椎间盘 Active CN2151309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35780.2U CN215130944U (zh) 2021-05-25 2021-05-25 人工颈椎间盘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35780.2U CN215130944U (zh) 2021-05-25 2021-05-25 人工颈椎间盘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30944U true CN215130944U (zh) 2021-12-14

Family

ID=79375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35780.2U Active CN215130944U (zh) 2021-05-25 2021-05-25 人工颈椎间盘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309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220273459A1 (en) Method and spacer device for spanning a space formed upon removal of an intervertebral disc
CA2731048C (en) Modular nucleus pulposus prosthesis
CN204600639U (zh) 一种复合颈椎椎骨内固定装置
CA2548780C (en) Parts assembly and part for a prosthesis
EP1884221A1 (en) Variable stiffness intramedullary system
CN201040010Y (zh) 一种完全接触式脊柱钛质网状植骨融合器
CN101972179B (zh) 一种可调式颈椎椎间融合器
CN215130944U (zh) 人工颈椎间盘
CN203790085U (zh) 一种关节融合器
CN213993858U (zh) 股骨峡部成型多孔钢板系统
CN105266929B (zh) 一种可组装异体皮质骨轴向融合器
CN204655085U (zh) 一种具有加压撑开功能的颈椎前路钢板及固定系统
CN112842635B (zh) 一种可滑动及自锁式寰枢椎椎间融合器
CN209564264U (zh) 一种用于脊柱椎间融合的钛网融合器
CN216495882U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及脊柱内固定系统
CN112089510A (zh) 具有缓震植入物-骨界面负荷作用的颈椎椎间高度维持器
CN205434005U (zh) 一种颈椎间盘假体
CN208274654U (zh) 寰枢椎椎间关节融合器
CN215425323U (zh) 一种非融合人工椎体
CN215425325U (zh) 一种人工颈椎间盘假体
AU2021104414A4 (en) Anterior cervical self fixed artificial vertebrae
CN212630972U (zh) 一种椎间融合器
CN216535681U (zh) 一种跖趾关节假体
CN218636158U (zh)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CN201879810U (zh) 椎弓根弹性内固定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