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636158U -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 Google Patents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636158U
CN218636158U CN202221053872.0U CN202221053872U CN218636158U CN 218636158 U CN218636158 U CN 218636158U CN 202221053872 U CN202221053872 U CN 202221053872U CN 218636158 U CN218636158 U CN 21863615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vable
precession
endplate
cervical vertebra
artificial cervic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05387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军
贺西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School of Medicine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22105387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63615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63615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63615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包括一个椎体部件(1)、两个可动部件(2)和两个仿终板部件(3),椎体部件(1)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圆筒(4),第一连接圆筒(4)上设有螺纹,可动部件(2)呈圆柱形且其上端和下端都设有螺纹,仿终板部件(3)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圆筒(8)、另一端端面上设有圆锥型刺突结构(7),第二连接圆筒(8)上设有螺纹。其能有效恢复颈椎次全切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和相应节段运动功能、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同时能够避免植入物塌陷、松动等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假体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人工颈椎,具体涉及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背景技术
颈椎次全切除融合术已在临床广泛开展,该术式适用于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连续双节段椎间盘突出并脱垂至椎体后方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椎体原发性肿瘤或椎体转移瘤患者以及脊髓前方椎管内肿物患者等。该手术在开展时需首先暴露病变椎体并将之由双侧钩椎关节以内的部分切除,其次切除病变椎体上、下椎间盘以及造成脊髓压迫的其他病变,最后在上述减压槽内植入骨块或者钛笼并通过若干枚前方固定螺钉将上、下椎体统一固定起来使得上述结构形成一整体单元,为后期脊髓和神经功能的恢复提供稳定的生物力学环境。
尽管颈椎次全切除融合术已经逐渐成熟,但临床随访发现患者接受此类手术后存在颈椎活动度下降,融合节段的上下邻近节段存在退行性病变加速等现象。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融合术引起颈椎间隙活动度丧失(Virk SS,Niedermeier S,Yu E,KhanSN.Adjacent segment disease.Orthopedics.Aug 2014;37(8):547-55)。
此外,由于颈椎次全切融合术采用了自体植骨块或者钛笼,术后患者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出现植骨块或钛笼下沉,进而引起固定螺钉松动乃至断裂,从而导致手术失败。
国内外学者通过研发新型个性化钛笼来试图避免次全切后因内植入物下沉而引起的严重并发症。3D打印个性化人工颈椎体能重建椎体高度且和上下邻近椎体接触的有效面积显著增加(李玉伟,王海蛟,崔巍,李程.3D打印人工颈椎与钛网置入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的比较研究[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18,20(8):705-711),同时通过个性化3D打印人工颈椎在有效重建颈椎体肿瘤患者的椎间高度和支撑功能方面也有成功应用(Yang W,Jiang L,Liu X,et al.Surgical complications of extraspinal tumors in thecervical spine:a report of 110cases and literature review.Eur Spine J.Apr2018;27(4):882-890)。
随后对人们对人工椎体不断改进,逐渐出现了与人体组织相容性更加良好的金属材料、新型复合材料等,固定方式也由原来的钢板或钉棒辅助融合固定发展到目前的单纯自锁人工椎体植入融合固定,并且对人工椎体表面进行生物活性材料涂层处理,以达到与周围骨性结更加良好融合的目的。同时由早期的单纯支撑型发展到可撑开固定型人工椎体,现在还出现了适用于不同人群的高度可调式的人工椎体。
尽管上述人工椎体在个性化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从术式来看仍局限于颈椎融合术内,尚未突破融合后造成邻近节段压力负荷和运动负荷增加的困境。人工颈椎间盘的成功应用提示我们通过非融合内植物可以有效保留椎间活动度,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因单间隙椎间融合术后造成邻近节段活动增加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Parish JM,AsherAM,Coric D.Adjacent-Segment Disease Following SpinalArthroplasty.Neurosurgery Clinics of North America.Oct 2021;32(4):505-510)。但人工颈椎间盘仅适用于椎体完整性不受影响的手术,而针对如何有效预防颈椎次全切除后邻近节段蜕变这一问题确实始终无法有效解决。
综上所述,目前现有技术不能避免颈椎次全切除减压融合术后运动功能丧失的弊端及所致的邻近节段退变加速的问题。
因此,为有效恢复颈椎次全切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和相应节段运动功能、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同时避免植入物塌陷、松动等问题,急需设计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能有效恢复颈椎次全切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和相应节段运动功能、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同时能够避免植入物塌陷、松动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包括一个椎体部件、两个可动部件和两个仿终板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部件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圆筒,所述第一连接圆筒上设有螺纹,所述可动部件呈圆柱形且其上端和下端都设有螺纹,所述仿终板部件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圆筒、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圆锥型刺突结构,所述第二连接圆筒上也设有螺纹,所述椎体部件的上端和其中一个所述仿终板部件与其中一个所述可动部件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椎体部件的下端和另一个所述仿终板部件与另一个所述可动部件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优选地,所述椎体部件的中部为立方体结构,其左右两侧面完全贯通,前后两侧面为平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圆筒设有内螺纹,所述可动部件的上端和下端都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圆筒也设有内螺纹。
优选地,所述仿终板部件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五个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
优选地,其中四个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排列成正方形,另一个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位于所述正方形的中心。
优选地,所述可动部件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制成,所述椎体部件和仿终板部件由金属钽制成且其表面设有厚度为30μm的羟基磷灰石涂层。
优选地,所述椎体部件的中部的长为12mm、宽为10mm、高为11mm。
优选地,所述可动部件的直径为10mm、高为6mm。
优选地,所述仿终板部件的去除掉所述第二连接圆筒后的长为12mm、宽为10mm、高为3mm。
优选地,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的高度为2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具有如下有益技术效果中的一者或多者:
1、其能够在颈椎体次全切除术后通过螺纹连接形成一个稳定的整体来重建颈椎的有效高度并保留原有椎间节段的运动功能,从而能够减少颈椎活动时对邻近节段应力,降低邻近节段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内压力,有效降低邻近椎间盘的载荷,进而有效预防次全切除后融合术所致的相邻节段退变。
2、其能够通过植骨和其表面的羟基磷灰石涂层与次全切除后的椎体实现稳定良好的骨性融合。
3、采用其之后,使得手术难度较小,创伤小,便于推广。
4、由于其螺纹连接的存在,可以获得术后长期稳定,且连接方式简单,操作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的等轴测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的正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的侧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的椎体部件的等轴测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的椎体部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的椎体部件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的可动部件的正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的仿终板部件的等轴测视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的仿终板部件的另一等轴测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的仿终板部件的正视示意图。
其中:1为椎体部件;2为可动部件;3为仿终板部件;4为第一连接圆筒;5为左右侧面;6为前后侧面;7为圆锥型刺突结构;8为第二连接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的内容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表示方位的术语,例如,“上”、“下”、“左”、“右”、“前”、“后”等都是为了便于结合附图进行描述而使用的,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为有效恢复颈椎次全切术后的椎间隙高度和相应节段运动功能、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同时避免植入物塌陷、松动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包括一个椎体部件1、两个可动部件2和两个仿终板部件3。
其中,如图4-6所示,所述椎体部件1的中部为立方体结构且其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圆筒4。所述第一连接圆筒4上设有螺纹。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圆筒4设有内螺纹。
如图7所示,所述可动部件2呈圆柱形且其上端和下端都设有螺纹。
优选地,所述可动部件2的上端和下端都设有外螺纹。
如图8-10所示,所述仿终板部件3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圆筒8、另一端为长方体结构且其端面上设有圆锥型刺突结构7。所述第二连接圆筒8上也设有螺纹。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圆筒8也设有内螺纹
如图1-3所示,所述椎体部件1的上端和其中一个所述仿终板部件3与其中一个所述可动部件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也就是,所述椎体部件1的上端与其中一个所述可动部件2的下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其中一个所述可动部件2的上端与其中一个所述仿终板部件3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所述椎体部件1的下端和另一个所述仿终板部件3与另一个所述可动部件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也就是,所述椎体部件1的下端与另中一个所述可动部件2的上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另一个所述可动部件2的下端与另一个所述仿终板部件3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因此,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一个椎体部件1、两个可动部件2和两个仿终板部件3可以通过螺纹连接而形成一个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在本实用新型中,如图4-6所示,所述椎体部件1的中部为立方体结构,其左右两侧面5完全贯通,前后侧面6为平板。由此,所述椎体部件1内可以植入自体骨颗粒,并使得自体骨颗粒便于通过完全贯通的所述左右两侧面5与人体自身的骨性结构形成骨整合。
并且,优选地,所述椎体部件1的前后侧面的壁厚度均为1mm。
更优选地,所述可动部件2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制成。所述椎体部件1和仿终板部件3由金属钽制成且其表面设有厚度为30μm的羟基磷灰石涂层。由此,使得所述可动部件2能够相对于所述椎体部件1和仿终板部件3屈伸、旋转、侧曲等。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所述椎体部件1的外表面和内表面均设有生物相容性较好的羟基磷灰石涂层,这样,在植入人体后,使得所述椎体部件1的界面和骨性结构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骨整合,从而使得所述椎体部件1和次全切除剩余部分的颈椎体形成稳定结构,进而获得良好的生物力学稳定性。
而且,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仿终板部件3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五个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7。
优选地,其中四个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7排列成正方形,另一个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7位于所述正方形的中心。
更优选地,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7的高度为2mm。
其中,在植入后,所述仿终板部件3上的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7与上下邻近椎体的终板相抵触,并经过纵向挤压后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7扎入上下临近椎体内,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可动人工颈椎能在屈伸、侧曲、旋转时稳定存在于次全切除后的减压槽内。
优选地,所述椎体部件1的中部的长为12mm、宽为10mm、高为11mm。所述可动部件2的直径为10mm、高为6mm。所述仿终板部件3的去除掉所述第二连接圆筒8后,也就是,所述长方体结构的长为12mm、宽为10mm、高为3mm。该尺寸使得它们通过螺纹连接而形成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能够很好地植入到行颈椎次全切除术的患者的方形减压槽。
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通过所述椎体部件1、可动部件2和仿终板部件3的组配能在颈椎次全切除后有效重建颈椎的支撑功能。而在颈椎屈伸、旋转、侧曲过程中所述可动部件2能够通过自身形变来保留相应椎间隙的活动度。同时,通过所述可动部件2的自身形变来保留椎间运动功能完全避免了现有可动人工颈椎的球窝关节设计,回避了球窝关节带来的摩擦界面、表面处理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具备恢复原有颈椎生理功能的特征,具有减轻邻近节段椎间盘内压力、延缓邻近节段退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适用于颈前路椎体次全切的病例,例如: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连续双节段椎间盘突出并脱垂至椎体后方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椎体原发性肿瘤或椎体转移瘤患者以及脊髓前方椎管内肿物患者等。此外,对于一期实施颈椎融合术后引发邻近节段退变严重的其他类型颈椎疾病也可使用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以下就椎间盘摘除、椎体次全切、本系统置换术来说明手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其整个手术过程如下:
1、对拟行颈椎次全切除术的患者进行术前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凝血、心电图等检查,排除手术禁忌。
2、静吸复合全身麻醉满意后取患者仰卧位,双肩垫高,颈部后仰,枕部放置软垫圈。
3、采用颈前纵切口或横切口,切口长度约5cm;并在颈动脉鞘和气管食管之间隙以食指做钝性分离直达骨面;然后切开椎前筋膜后用牵引装置将切口进一步充分暴露术野。
4、在透视机下确定病变椎体后于邻近上下椎体植入椎体撑开钉,将撑开器套入上下两枚撑开钉内向上下两端撑开椎体。
5、确定上下椎间隙所在位置后用尖刀小心切开纤维环,用髓核钳配合神经剥离子逐步完全取除椎间盘组织;并用咬骨钳逐步咬除病变椎体直达后纵韧带,用尖刀配合神经剥离子进行后纵韧带切开,用椎板咬骨钳逐步完全咬除后纵韧带实现对脊髓的完全减压,最终形成一个深度为13mm,宽度12mm,高度为28mm的方形减压槽。
6、用磨钻打磨减压槽内的上下位椎体终板使其平整,最终稳定减压槽的高度在30-32mm。
7、将两个仿终板部件3、两个可动部件2、一个椎体部件1在体外按照图1-3的模式组装成为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将咬除的椎体骨组织或取自身髂骨块咬碎呈颗粒状植入所述椎体部件1内。
8、进一步撑开上下椎体后将所述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植入上述减压槽内。
9、松开上下撑开螺钉后在透视机下观察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的位置满意后冲洗伤口,放置引流,逐层缝合皮下筋膜皮肤组织。
10、术后常规护理,术后3天可下地并正常活动颈部。
由此可知,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之后,使得手术难度较小,创伤小,便于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列。

Claims (10)

1.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包括一个椎体部件(1)、两个可动部件(2)和两个仿终板部件(3),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部件(1)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连接圆筒(4),所述第一连接圆筒(4)上设有螺纹,所述可动部件(2)呈圆柱形且其上端和下端都设有螺纹,所述仿终板部件(3)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圆筒(8)、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圆锥型刺突结构(7),所述第二连接圆筒(8)上也设有螺纹,所述椎体部件(1)的上端和其中一个所述仿终板部件(3)与其中一个所述可动部件(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所述椎体部件(1)的下端和另一个所述仿终板部件(3)与另一个所述可动部件(2)通过螺纹连接在一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部件(1)的中部为立方体结构,其左右两侧面(5)完全贯通,前后两侧面(6)为平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圆筒(4)设有内螺纹,所述可动部件(2)的上端和下端都设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圆筒(8)也设有内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终板部件(3)的另一端的端面上设有五个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7)。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特征在于,其中四个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7)排列成正方形,另一个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7)位于所述正方形的中心。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件(2)由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制成,所述椎体部件(1)和仿终板部件(3)由金属钽制成且其表面设有厚度为30μm的羟基磷灰石涂层。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特征在于,所述椎体部件(1)的中部的长为12mm、宽为10mm、高为11mm。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动部件(2)的直径为10mm、高为6mm。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特征在于,所述仿终板部件(3)的去除掉所述第二连接圆筒(8)后的长为12mm、宽为10mm、高为3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其特征在于,所述圆锥型刺突结构(7)的高度为2mm。
CN202221053872.0U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Active CN21863615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3872.0U CN218636158U (zh)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053872.0U CN218636158U (zh)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636158U true CN218636158U (zh) 2023-03-17

Family

ID=85489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053872.0U Active CN218636158U (zh) 2022-05-05 2022-05-05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63615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01236B2 (en) Articulating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implant
US11896493B2 (en)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spacer
US11766340B2 (en) Articulating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implant
US11033404B2 (en) Stabilized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spacer
US10874522B2 (en) Articulating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implant
US9968462B2 (en) Articulating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implant
US9554918B2 (en) Articulating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implant
JP2022082722A (ja) 拡張する椎体間インプラントおよび関節駆動するインサータ、ならびに、使用方法
CN104023675B (zh) 可膨胀椎间植入物
JP6971979B2 (ja) 関節接合式拡張可能な椎間インプラント
US12029659B2 (en) Stabilized intervertebral spacer
PL209138B1 (pl) Para międzytrzonowych implantów lędźwiowych
EP3030198B1 (en) Articulating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implant
CN111035482A (zh) 一种3d打印仿生防脱位可动型人工颈椎和椎间连接复合体
CN218636158U (zh)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CN218636157U (zh) 一种一体式可动人工颈椎
CN117045400A (zh) 一种旋进式一体化可动人工颈椎
CN117045399A (zh) 一种一体式可动人工颈椎
CN216021553U (zh) 一种胸腰椎前路锁定加压融合器
LU501223B1 (en) Novel Motion-preserving 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and Vertebra Complex with Anti-Dislocation Mechanism
US20230293312A1 (en) Articulating expandable intervertebral implant
CN113520677A (zh) 微创经内镜植入可扩张腰椎椎体间融合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