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21292U - 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21292U
CN215121292U CN202121220700.3U CN202121220700U CN215121292U CN 215121292 U CN215121292 U CN 215121292U CN 202121220700 U CN202121220700 U CN 202121220700U CN 215121292 U CN215121292 U CN 21512129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poke
column
niobium
welding
doub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20700.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全
贺斐思
潘卫民
李中泉
戴旭文
张占军
赵辉
郑晓冰
赵建兵
张亮
杨丛莱
牟智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igh Energy Ruixin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of CAS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igh Energy Ruixin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of CAS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igh Energy Ruixin Technology Co ltd, Institute of High Energy Physics of CAS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igh Energy Ruix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20700.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2129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2129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2129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article Accelerat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本实用新型的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轮辐柱和外导体;其中,所述外导体内设有两个所述轮辐柱,两所述轮辐柱的漂移管同轴;所述外导体上设有与所述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的清洗观察口匹配的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通过第一转接环与所述清洗观察口连接;所述外导体上设有与所述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的耦合器耦合口匹配的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通过第二转接环与所述耦合器耦合口连接;所述外导体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端盖连接;所述轮辐柱的漂移管与所述端盖中心的束流管同轴。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双轮辐柱轮辐腔的制造加工工艺设计,成功实现了应用于质子加速器中能加速段双轮辐柱轮辐腔的制造。

Description

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
背景技术
双轮辐柱轮辐腔(Double spoke cavity)是质子加速器中能加速段的一种常用加速结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频率为325MHz,加速粒子速度在β=v/c=0.5(v为粒子速度,c为光速)的双轮辐柱轮辐腔及其制造加工工艺流程。
β为0.5的双轮辐柱轮辐腔是一种适用于散裂中子源中能段加速模块的一种超导加速结构。如图1所示。
根据轮辐柱数量的不同,轮辐腔分为单轮辐柱轮辐腔、双轮辐柱轮辐腔和多轮辐柱轮辐腔。双轮辐柱轮辐腔多被设计应用于质子加速器的中能传输段。同时,由于物理设计目标不同,双轮辐柱轮辐腔存在不同的腔型结构,腔型结构复杂。为满足我国使用质子加速器的大工程装置如CSNS和CiADS中能传输段超导直线加速器的建设,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腔的设计,其设计运行频率为325MHz,β=0.5。
由于该双轮辐柱轮辐腔物理尺寸大(真空体直径560mm,长729mm)、结构复杂。因此该双轮辐柱轮辐腔在制造过程中存在着部件成型难度大,机械加工精度要求高,焊接质量要求高,无制造生产经验等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及其制造方法。本实用新型采用跑道型轮辐柱,机械结构上其主体由细精高纯(RRR>300)铌材、细精低纯(RRR=40)铌材构成,配合铌钛和钛材料完成其余法兰和加强筋部分的机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轮辐柱和外导体;其中,
所述外导体内设有两个所述轮辐柱,两所述轮辐柱的漂移管同轴;所述外导体上设有与所述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的清洗观察口匹配的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通过第一转接环与所述清洗观察口连接;所述外导体上设有与所述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的耦合器耦合口匹配的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通过第二转接环与所述耦合器耦合口连接;
所述外导体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端盖连接;所述轮辐柱的漂移管与所述端盖中心的束流管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端盖包括端盖主体,所述端盖主体的中心设有所述束流管;所述端盖主体上位于所述束流管外围依次设有同轴的铌钛内环、铌钛外环;铌钛内环与铌钛外环之间设有多个钛螺纹块,每一钛螺纹块上设有用于双轮辐超导腔与超导腔测试工装连接的螺纹孔,所述铌钛外环上设有与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液氦槽连接的钛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轮辐柱为由两个轮辐柱半片焊接构成的跑道型轮辐柱,两所述轮辐柱半片之间设有铌加强板。
进一步的,所述轮辐柱半片采用高纯细晶铌板冲压成型;所述铌加强板由细晶低纯铌板机械加工成型,所述轮辐柱上开槽用于与所述铌加强板配合焊接。
进一步的,轮辐柱半片的冲压下料结构为一长板,该长板长两端被椭圆弧线切割、宽两端为四段直线构成的五边形开槽,线段间的连接具有圆角弧度,长板中心为圆开孔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清洗观察口包括第一转接环、氦槽连接件、清洗观察管和清洗观察口法兰;所述清洗观察管通过所述第一转接环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清洗观察管的外侧端口上设有所述清洗观察口法兰,所述第一转接环与清洗观察口法兰之间设有所述氦槽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耦合器耦合口包括第二转接环、氦槽连接件、耦合管和耦合口法兰;所述耦合管通过所述第二转接环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耦合管的外侧端口上设有所述耦合口法兰,所述第二转接环与耦合口法兰之间设有所述氦槽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外导体的厚度为3mm的铌材料,所述端盖为厚度4mm的铌材料;所述法兰为铌钛合金材料。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双轮辐柱轮辐腔的制造加工工艺设计,并实验验证了各加工工艺中的操作流程,如模具设计,冲压材料下料模型和方式方法,焊接,机械加工配做等。对双轮辐柱轮辐腔的焊接工艺进行了设计和实际验证,成功实现了应用于质子加速器中能加速段双轮辐柱轮辐腔的制造。
附图说明
图1为散裂中子源超导直线加速器结构;
图2为双轮辐柱轮辐腔结构图;
(a)为机械结构图,(b)为刨面图;
图3为双轮辐柱轮辐腔三视图;
(a)为主视图,(b)为俯视图,(c)为左视图;
图4为双轮辐柱轮辐腔制造的部件分解图;
图5为端盖结构图;
(a)为加工模型图,(b)为加工部件拆分图;
图6为端盖主体结构图;
(a)为冲压模具线框图,(b)为实体图,(c)为截面图;
图7为轮辐柱结构图;
(a)为轮辐柱加工模型,(b)为加工部件拆分图;
图8为轮辐柱半片的铌板下料模型结构图;
图9为轮辐柱半片冲压结构图;
(a)为模具实体图,(b)为正视截面图,(c)为侧视截面图;
图10为清洗观察口结构图;
(a)为加工模型,(b)为加工部件拆分图;
图11为清洗观察口转接环冲压模具结构图;
(a)为线框图,(b)为截面图,(c)为下料模型;
图12为耦合口结构图;
(a)为加工模型,(b)为加工部件拆分图;
图13为耦合口半片冲压模具结构图;
(a)为线框图,(b)为截面图,(c)为下料模型;
图14为轮辐腔主体结构图;
(a)为加工模型,(b)为加工部件拆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1、本实用新型双轮辐柱轮辐腔的机械结构设计。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轮辐柱轮辐腔机械结构如图2所示,其腔主体厚度3mm,端盖厚度4mm。腔主体及端盖部件由铌(Nb)材料构成,各开口法兰为铌钛(Nb-Ti)合金材料,钛(Ti)螺纹块上有螺纹孔,负责腔与腔工装的连接,其中将钛环、铌钛合金环、钛螺纹块三个部件焊接在一起,起到不同材料焊接连接的作用。相邻两个腔的中心开口通过额外的超导腔连接束流管连接,该束流管大多为波纹管结构。
本实用新型中的双轮辐柱轮辐腔机械结构的三视图如图3所示。清洗观察口和耦合器耦合口开孔内径直径均为100mm,束流管开孔内径直径为50mm。
2、本实用新型双轮辐柱轮辐腔的制造加工工艺流程。
双轮辐柱轮辐腔的制造部件拆分如图4所示,其制造所涉及部件主要包括端盖、轮辐柱和外导体三部分。轮辐柱半片由整片材料整体冲压成型,随后选择两片尺寸相近的轮辐柱半片配合焊接成轮辐柱,轮辐柱与外导体通过相贯线配合焊接完成。对端盖也采用整块板料一体冲压成型,端盖冲压时下料方式采用中心不开孔的整体下料冲压方式,冲压过程中二次成型(端盖外径翻边处先成型,随后冲压鼻锥处成型),端盖冲压成型后再在中心处开孔,与束流管进行配合焊接。外导体由整块铌板卷圆后焊接成型,并配合其余部件焊接轨迹尺寸进行开孔加工;外导体由同一块高纯铌材料开孔制作完成,而不是将两个轮辐柱分别与两部分外导体焊接后,再将两部分外导体焊接在一起(这样焊接和机械加工难度虽小,但不适用于尺寸较大的轮辐柱)。
各部件在焊接前应经过严格的洁净处理。通过超声除油,纯水清洗后,使用缓冲化学抛光酸轻抛材料表面6μm,纯水再次冲洗后装入专用洁净袋,运至IOS5级(百级)洁净间晾干等到焊接。铌材酸洗用的BCP酸为氢氟酸,硝酸和磷酸按体积比1:1:2混合配置而成。部件酸洗时应控制酸的温度小于15℃且充分搅拌混合,定期标定混酸中各酸的含量和铌离子的含量。部件酸洗前可通过标准铌试块测定酸洗速率。
在保证部件充分清洁的同时,为了避免焊接导致RRR值的下降,电子束焊接应该在真空度好于2×10-5mbar的真空炉内完成。焊接前各部件的配合应满足焊接轨迹两侧材料厚度相当,焊接轨迹缝隙小于0.1mm的焊接要求(可以通过将焊接的两个部件机械加工配合制作,使将要焊接的两个部件焊接轨迹处尺寸一致,同时,采用相应的焊接工装固定将要焊接的两个部件,通过局部挤压部件焊缝附近的材料,使两个部件焊接轨迹处的焊缝充分贴合,达到焊缝小于0.1mm的要求)。焊接时选择合适的焊接参数以达到焊道光滑且内部平整,并不产生任何焊接溅射的效果;对于焊接轨迹尺寸较长的焊接,可先通过小电子束流先将部件点焊连接,再采用正式的焊接束流整体焊接完成。电子束完全穿透背成型焊接参数不应太保守使焊接轨迹没有熔透,从而影响焊接质量。焊接完成后的部件应在真空炉内充分冷却至50℃以下后炉内充过滤后的空气取出以避免焊缝融穿出现。随后取出部件的焊缝应充分打磨其微波面至光滑无缺陷。焊接的整个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部件微波面,并充分检查各部件微波面是否存在缺陷,部分较小的缺陷在缓冲化学抛光酸洗清洁后才能被发现,应即时处理。
轮辐腔端盖部件模型和加工部件拆分如图5所示。端盖加工各部件之间的焊接工艺如表1所示,图中虚线轨迹为焊接线。端盖主体采用4mm厚高纯细晶铌圆板整体冲压成型。采用端盖鼻锥中心不开预留孔,整体冲压成型后再开孔和束流管配做加工工艺。端盖主体成型后需要高温退火复压。其端盖主体冲压模具如图6所示。钛连接件是与超导腔液氦槽连接的预留件,钛螺纹块是与超导腔低温垂直测试工装通过螺钉连接的预留件。铌钛内外环起加强端盖作用,同时铌钛是腔体铌材与钛环,钛螺纹块连接的焊接过渡材料,铌钛内外环因此也起到焊接过渡的作用。束流管法兰是将来与腔与腔之间束流管连接的预留件。
铌钛内外环均由铌钛板条卷圆后焊接校圆制成,束流管由细晶低纯铌棒料机械加工成型。束流管法兰由铌钛环材料机械加工成型。
表1端盖加工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微波面为正面) 焊接轨迹
电子束完成穿透正面焊接 b
电子束完成穿透背成型焊接 d
电子束双面焊接 a
电子束完全穿透角焊缝焊接 e;f;h
激光焊接 g
氩弧焊 c
由于端盖主体为冲压件,各部位由于冲压时受力不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减薄,因此焊接轨迹a和轨迹d两端部件均需要按实际厚度尺寸配做,以保证焊接时焊缝平齐。并由于端盖主体厚度4mm,而双轮辐柱轮辐腔外导体厚度为3mm,需要对图5(a)中实黑线A进行机械加工,既要保证该轨迹在机械加工后厚度均为3mm,还需保证其圆度较好,从而保证合腔焊接的焊缝质量。a是端盖主体与束流管焊接轨迹,b是束流管与束流管法兰焊接轨迹,c是钛螺纹块与铌钛内、外环焊接轨迹,d是端盖主体与外导体焊接轨迹,e是铌钛内环与端盖主体焊接轨迹,f是铌钛外环与端盖主体焊接轨迹,g是钛连接件与铌钛外环焊接轨迹,h是束流管法兰与束流管焊接轨迹。
焊接轨迹b、e、f、g、h只需保证焊透,有一定熔深,满足各部件间高强度连接即可。其中轨迹b在3mm熔深焊接完成后焊接轨迹上存在一些小坑,可以通过机械加工去掉0.5mm厚度即可保证其焊接面平整。
轮辐柱部件模型和加工部件拆分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轮辐柱采用了尺寸较大的跑道型轮辐柱,极大的降低了超导双轮辐柱轮辐腔的峰值表面电磁场。各部件之间的焊接工艺如表2所示。轮辐柱半片采用3mm厚高纯细晶铌板冲压成型,轮辐柱半片的冲压下料结构为一块长板结构,该长板长两端被椭圆弧线切割,宽两端为四段直线构成的五边形开槽,线段间的连接有圆角弧度,长板中心为圆开孔结构,如图8所示;轮辐柱半片冲压模具由凸模和凹模组成,凹模由轮辐柱半片的实体形状为主体,并附带一块长方形压料板,该压料板一宽边被圆弧线切割,凹模底板为一块长方形结构,通过沉头螺钉与凹模轮辐柱半片实体连接,轮辐柱半片实体中心有为冲压轮辐柱漂移管结构的开孔结构,凸模为一块圆形实体,该实体一侧为轮辐柱半片结构,另一侧为平面,平面上有四个螺纹开孔,冲压模具结构如图9所示。冲压下料时还应保证部件各部位受力均匀,成型时不发生滑动位移,以此来保证轮辐柱半片减薄最严重的四个角均匀形变而不断裂。轮辐柱半片同样需要高温退火复压定型。漂移管尺寸较小,由细晶低纯铌棒料机械加工成型。铌加强板由3mm细晶低纯铌板机械加工成型,并在轮辐柱上开槽和其配合焊接。
由于轮辐柱半片冲压后焊接轨迹i处局部减薄严重,机械加工平齐后的焊接轨迹上各点厚度不一,需要选择厚度最为接近的两个轮辐柱半片配合完成焊接,且焊接参数需要按厚度变化进行调整。图7(a)中的实黑线C和B为轮辐柱在焊接完成后与外导体配做的机械加工轨迹。由于轮辐柱受焊接力影响部件存在一定旋向扭曲,因此配做机械加工时应保证轮辐柱处于自然状态,且机械加工轨迹的轨迹面粗糙度较好,以此来保证轮辐柱与外导体焊接时能够满足其焊接要求。
表2轮辐柱加工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微波面为正面) 焊接轨迹
电子束完成穿透正面焊接 i;k
电子束完全穿透角焊缝焊接 J
清洗观察口部件模型和加工部件拆分如图10所示。各部件之间的焊接工艺如表3所示。其转接环由细晶低纯3mm厚铌板冲压成型,同样采用退火复压定型工艺,转接环两端分别与外导体和清洗观察管连接,负责外导体与清洗观察圆管之间的焊接过渡。其转接环的铌板下料模型和冲压模具如图11所示。清洗观察管为细晶低纯铌板卷圆后背成型焊接成型,焊接完成后还需再次校圆。氦槽连接件为铌钛材料,氦槽连接件与清洗观察管和液氦槽连接,是双轮辐柱轮辐腔与液氦槽焊接的预留件。清洗观察口法兰由铌钛环机械加工成型。
焊接轨迹I、m、n均以保证焊接强度为目标。焊接轨迹o要求焊透,保证微波面焊缝质量。图10(a)中的轨迹D为清洗观察口与外导体焊接的配做轨迹,机械加工时应充分保持其圆度,焊接面无明显刀痕,粗糙度良好。
表3清洗观察口加工焊接工艺
Figure BDA0003097474850000061
Figure BDA0003097474850000071
耦合口部件模型和加工部件拆分如图12所示。各部件之间的焊接工艺如表4所示。转接环与耦合口半片均为细晶低纯铌板冲压成型,其冲压模具和下料尺寸如图13所示,两耦合口半片结合构成耦合管道,该转接环的两端分别与外导体和耦合管道连接,负责外导体与耦合口半片之间的焊接过渡。氦槽连接件由铌钛板机械加工成型,该氦槽连接件与耦合口半片和液氦槽连接,是双轮辐柱轮辐腔与液氦槽焊接的预留件。耦合口法兰由铌钛环机械加工成型。
焊接轨迹q、s、t均以保证焊缝微波面质量为焊接目标。焊缝p、r以保证焊接强度为目标。图12(a)中的轨迹E为耦合口与外导体焊接的配做轨迹,机械加工时应充分保持其圆度,焊接面无明显刀痕,粗糙度较好。
表4耦合口加工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微波面为正面) 焊接轨迹
电子束完成穿透正面焊接 p
电子束完成穿透背成型焊接 q;s;t
电子束完全穿透角焊缝焊接 r
双轮辐柱轮辐腔主体模型和加工部件拆分如图14所示。各部件之间的焊接工艺如表5所示。其外导体由3mm厚细晶高纯长铌板卷制成型,其焊接前的铌板卷圆长度可由公式L=2π·(r+0.43t)(r是卷圆后圆的内径半径,t是板料厚度,L是卷圆前板料长度)计算后加上单边1mm的焊接收缩可得。由于外导体成型焊接轨迹长度较长,其卷圆后的焊接由部分电子束完全穿透背成型焊接和部分电子束完全穿透正面焊接完成。成型后的外导体同样需要校圆和固定开孔,开孔尺寸由配做的轮辐柱,清洗观察口和耦合口尺寸决定。开孔中应保证外导体受力均匀,使开孔完成后的外导体在自然状态下能够和其它部件配合,并满足电子束焊接要求。
双轮辐柱轮辐腔主体的电子束焊接难度来源于焊机轨迹u是一个圆柱和跑道型柱体的相贯线。在电子束焊接的过程中需要转动外导体且变参数焊接,焊接前可先局部点焊使轮辐柱和外导体配合固定。完成焊接后的双轮辐腔主体应对图14(a)中轨迹F、G进行测量和机械加工确保其轨迹面平行于轮辐柱束流口面,且两端长度一致对称,保障腔两端加速间隙的对称性。
表5双轮辐腔主体加工焊接工艺
焊接工艺(微波面为正面) 焊接轨迹
电子束完成穿透背成型焊接 u;v;w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流程为:
1)对端盖主体进行冲压成型,成型后需要高温退火后进行二次复压。铌钛内外环由铌钛板条卷圆焊接校圆后与端盖主体进行焊接。钛连接件与铌钛外环焊接。钛螺纹块与铌钛内外环焊接。束流管与束流管法兰焊接。端盖主体中心开孔与束流管焊接。
2)对黑线A进行机械加工,保证黑线A的圆度和厚度均匀为3mm。
3)重复1)和2)制作两个端盖。
4)对轮辐柱半片进行冲压成型,成型后需要高温退火后进行二次复压,一共冲压成型四个轮辐柱半片。对轮辐柱半片进行机械加工,保证焊接轨迹i处平齐。将两个尺寸最为接近的轮辐柱半片配合漂移管进行焊接。共制作两个半加工轮辐柱。半加工轮辐柱机械加工开Nb加强板焊接槽,将Nb加强板与半加工轮辐柱进行焊接。
5)对黑线B和C进行机械加工,保证黑线B和C的跑道型尺寸,完成两个轮辐柱的制作。
6)对清洗观察口转接环进行冲压成型,成型后需要高温退火后进行二次复压。清洗观察管由板料卷圆焊接校园后成型,机械加工清洗观察管上各焊接定位槽。清洗观察法兰机械加工成型。清洗观察口氦槽连接件机械加工成型。
7)将清洗观察口氦槽连接件与清洗观察管焊接,随后清洗观察管与清洗观察口法兰焊接,随后清洗观察管与清洗观察管转接环焊接,制成清洗观察口部件。
8)对黑线D进行机械加工,保证黑线D的圆形尺寸。
9)重复6)7)8)完成两个清洗观察口部件的制作。
10)对耦合口转接环进行冲压成型,成型后需要高温退火后进行二次复压。对耦合口半片进行冲压成型,成型后需要高温退火后进行二次复压。
11)将两个耦合口半片进行配合焊接,焊接完成后机械加工各焊接定位槽。耦合口法兰机械加工成型。耦合口氦槽连接件机械加工成型。
12)将耦合口氦槽连接件与耦合口管道焊接,随后耦合口管道与耦合口法兰焊接,随后耦合口管道与耦合口转接环焊接,制成耦合口部件。
13)对黑线E进行机械加工,保证黑线E的圆形尺寸。
14)外导体由长铌板卷圆焊接校园后成型。根据耦合口部件黑线E,清洗观察口黑线D,轮辐柱黑线C和B的尺寸,对外导体进行开孔,共计四个轮辐柱开孔,两个清洗观察口开孔,一个耦合口开孔。
15)将外导体与两个轮辐柱进行顺序配合焊接,随后将外导体与两个清洗观察口进行顺序配合焊接,随后将外导体与耦合口进行焊接。完成双轮辐柱轮辐腔主体的制作。
16)将双轮辐柱轮辐腔主体与两个端盖进行组装,测量双轮辐柱轮辐腔的射频谐振频率,通过机械加工黑线F和G,保证双轮辐柱轮辐腔的射频谐振频率为目标频率,随后对双轮辐柱轮辐腔进行合腔焊接,将两个端盖与双轮辐柱轮辐腔主体配合焊接,完成双轮辐柱轮辐腔的整体制造。
以上所述,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非对实用新型的做出限制,虽然上述实施例做出了详细的说明,但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对其进行替换、修饰和简单更改,而这些替换、修饰和简单更改并不能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使用新实施例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轮辐柱和外导体;其中,
所述外导体内设有两个所述轮辐柱,两所述轮辐柱的漂移管同轴;所述外导体上设有与所述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的清洗观察口匹配的第一开口,该第一开口通过第一转接环与所述清洗观察口连接;所述外导体上设有与所述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的耦合器耦合口匹配的第二开口,该第二开口通过第二转接环与所述耦合器耦合口连接;
所述外导体的两端分别与一所述端盖连接;所述轮辐柱的漂移管与所述端盖中心的束流管同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其特征在于,所述端盖包括端盖主体,所述端盖主体的中心设有所述束流管;所述端盖主体上位于所述束流管外围依次设有同轴的铌钛内环、铌钛外环;铌钛内环与铌钛外环之间设有多个钛螺纹块,每一钛螺纹块上设有用于双轮辐超导腔与超导腔测试工装连接的螺纹孔,所述铌钛外环上设有与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液氦槽连接的钛连接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柱为由两个轮辐柱半片焊接构成的跑道型轮辐柱,两所述轮辐柱半片之间设有铌加强板。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辐柱半片采用高纯细晶铌板冲压成型;所述铌加强板由细晶低纯铌板机械加工成型,所述轮辐柱上开槽用于与所述铌加强板配合焊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其特征在于,轮辐柱半片的冲压下料结构为一长板,该长板长两端被椭圆弧线切割、宽两端为四段直线构成的五边形开槽,线段间的连接具有圆角弧度,长板中心为圆开孔结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洗观察口包括第一转接环、氦槽连接件、清洗观察管和清洗观察口法兰;所述清洗观察管通过所述第一转接环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清洗观察管的外侧端口上设有所述清洗观察口法兰,所述第一转接环与清洗观察口法兰之间设有所述氦槽连接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器耦合口包括第二转接环、氦槽连接件、耦合管和耦合口法兰;所述耦合管通过所述第二转接环与所述外导体连接,所述耦合管的外侧端口上设有所述耦合口法兰,所述第二转接环与耦合口法兰之间设有所述氦槽连接件。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导体的厚度为3mm的铌材料,所述端盖为厚度4mm的铌材料;所述法兰为铌钛合金材料。
CN202121220700.3U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 Active CN21512129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0700.3U CN215121292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0700.3U CN215121292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21292U true CN215121292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25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20700.3U Active CN215121292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2129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7062A (zh) * 2021-12-24 2022-01-28 北京高能锐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束焊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977062A (zh) * 2021-12-24 2022-01-28 北京高能锐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电子束焊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21292U (zh) 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
CN102026469A (zh) 一种单芯棒轮辐式超导加速腔及其制造方法
CN113260132A (zh) 一种双轮辐柱轮辐超导腔及其制造方法
CN103639649A (zh) 一种发动机进气道的制造方法
CN113385895A (zh) 一种高稳定铌基超导加速腔及其制备方法
CN102974987A (zh) 大直径薄壁t250钢压力容器真空电子束焊接制造方法
CN103167718B (zh) 一种单芯棒轮辐式超导加速腔及其制造方法
US5500995A (en) Method of producing radiofrequency resonating cavities of the weldless type
CN111132441A (zh) 一种永磁型四极磁铁及其组装方法
CN113319417A (zh) 一种hcm机台用靶材电子束焊接成型的方法
Zhen-Yu et al. Investigation on the fabrication of the 3rd harmonic superconducting cavity for the SSRF storage ring
Kirchgessner Forming and welding of niobium for superconducting cavities
Park et al. The fabrication of the prototype β= 0.12 half-wave resonator at the Rare Isotope Science Project (RISP)
Park et al. First test results of Superconducting Twin axis cavity for ERL applications
Palmieri Advancements on spinning of seamless multicell reentrant cavities
CN117066822B (zh) 加强筋结构的超薄壁真空腔室的制作方法
Yamanaka et al. Cavity fabrication study in CFF at KEK
CN102956417B (zh) 无焊接柱状绝缘瓷多级降压收集极的装配及热挤压方法
CN116546718A (zh) 一种用于加速质子的高Q双spoke超导腔制备方法
Glock et al. Production, Tuning and Processing Challenges of the bERLinPro Gun1. 1 Cavity
Watanuki et al. Status of the 9-cell Superconducting cavity R&D for ILC at HITACHI
CN115870696A (zh) 一种薄壁结构的射频超导腔的制作方法
Compton et al. Studies of alternative techniques for niobium cavity fabrication
RU2540978C1 (ru)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переходника для соединения резонатора с кожухом криомодуля коллайдера
CN115962666A (zh) 一种微通道换热器芯体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