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19399U - 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19399U
CN215119399U CN202121676947.6U CN202121676947U CN215119399U CN 215119399 U CN215119399 U CN 215119399U CN 202121676947 U CN202121676947 U CN 202121676947U CN 215119399 U CN215119399 U CN 21511939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sliding
charging connector
rack
fra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7694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金波
戴米沙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sha Wanwei Robo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sha Wanwei Robo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sha Wanwei Robot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sha Wanwei Robo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67694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1939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1939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1939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包括:充电接头(1),用于安装所述充电接头(1)的充电架(2),用于与所述充电架(2)滑动连接的安装座(3),与所述充电架(2)相连接的所述缓冲结构(4);沿所述充电架(2)的滑动方向,所述充电接头(1)和所述缓冲结构(4)位于所述充电架(2)的相对两侧;在垂直于所述充电架(2)滑动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安装座(3)与所述充电架(2)相对的两端滑动连接。本方案中的充电接头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设置于装置内部进行充电。此外,通过设置的缓冲结构可实现在接触充电式对充电接头和充电架的缓冲作用,有效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Description

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进步,机器人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通常机器人以自主移动的方式运行,进而这些机器人普遍采用可充电的蓄电池作为其动力来源以执行相应场景下的运载功能。因此,为了延长其运用时间和保证机器人正常运行的需要,在其应用中实现稳定安全的充电是必要的。通常,在机器人充电时,使机器人的充电接头与电源接头连接即可。但在充电接头与充电插口接触充电的时候,容易因控制不准确出现刚性接触,导致接口磨损,使用寿命变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
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包括:充电接头,用于安装所述充电接头的充电架,用于与所述充电架滑动连接的安装座,与所述充电架相连接的所述缓冲结构;
沿所述充电架的滑动方向,所述充电接头和所述缓冲结构位于所述充电架的相对两侧;
在垂直于所述充电架滑动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安装座与所述充电架相对的两端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充电架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凸起;
所述限位凸起上设置有贯穿其本体的滑动通孔;
所述安装座包括:座体和设置在所述座体上的滑轴;
所述充电架通过所述滑动通孔与所述滑轴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座体一侧间隔的设置有两个连接臂;
所述滑轴位于两个所述连接臂之间,且所述滑轴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臂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座体设置所述连接臂的一侧与所述充电架的端部滑动接触;
所述滑动通孔为长圆孔。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充电架为长条状的中空结构,所述充电接头一端与所述充电架的中空部相嵌合的连接,另一端在所述充电架的一侧突出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缓冲结构包括:滑块和弹性缓冲件;
所述弹性缓冲件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架远离所述充电接头的一侧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充电架远离所述充电接头的一侧设置有滑块安装部;
所述滑块安装部为长条状结构,且所述滑块安装部与所述充电架相垂直的设置;
所述滑块安装部上设置有贯穿其本体的滑槽;
所述滑槽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充电架的滑动方向相平行;
所述缓冲结构安装在所述滑块安装部上,其中,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滑槽内且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弹性缓冲件一端与所述滑块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槽的侧壁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所述滑块为圆柱体或棱柱体。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还包括: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滑块轴向的至少一端相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沿所述充电架的滑动方向,所述限位凸起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撞缓冲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方案中的充电接头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设置于装置内部进行充电。此外,通过设置的缓冲结构可实现在接触充电式对充电接头和充电架的缓冲作用,有效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体积小,易安装的特点,进而其可安装在机器人内部,从而使得充电接头不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而造成磨损或者腐蚀,提高了使用寿命。此外,通过在机器人内部的安装实现整个对接过程均可在机器人内部完成,也不会出现因为外部环境潮湿或者下雨的因素,而造成漏电的问题,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限位凸起在充电架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这样可实现对充电架的多点导向,对于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稳定移动有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在座体的同一侧间隔的设置连接臂,以使得座体整体呈U字形,这样在能够实现与滑轴稳定连接的情况下,还可实现对充电架滑动距离的准确限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稳定可靠。此外,通过座体与安装位置相连接还可实现对整个结构的位置固定,连接安装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通过座体与充电架端部的滑动接触,可实现座体对与之相相连接的充电架进行长度方向的限位,有效的保证了充电架可沿滑轴稳定运行,避免了其长度方向的摆动,对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对接准确度有利。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将滑动通孔设置为长圆孔,可有效消除充电架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微小晃动或异物时的卡死状态,进一步避免了本实用新型与对接结构刚性接触的可能,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更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尤其是其体积小可直接安装在充电架上,使得充电架集成了充电结构连接和缓冲连接的双重作用,不仅有效的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体积,而且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和安装更加方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在限位凸起的相对两侧设置防撞缓冲材料可有效避免限位凸起在移动至极限位置后与座体上连接臂的刚性接触,进而对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有利。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充电接头的主视图;
图2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充电架的立体图;
图3是示意性表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的充电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在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时,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所表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相关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上述术语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地描述,实施方式不能在此一一赘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因此限定于以下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包括:充电接头1,用于安装充电接头1的充电架2,用于与充电架2滑动连接的安装座3,与充电架2相连接的缓冲结构4。在本实施方式中,沿充电架2的滑动方向,充电接头1和缓冲结构4位于充电架2的相对两侧;在垂直于充电架2滑动方向的方向上,安装座3与充电架2相对的两端滑动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本方案中的充电接头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设置于装置内部进行充电。通过设置的缓冲结构可实现在接触充电式对充电接头1和充电架2的缓冲作用,有效的保证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充电架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凸起21。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21上设置有贯穿其本体的滑动通孔211。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座3包括:座体31和设置在座体31上的滑轴32;充电架2通过滑动通孔211与滑轴32滑动连接。
在本实施方式中,限位凸起21在充电架2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这样可实现对充电架2的多点导向,对于保证本实用新型的稳定移动有利。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座体31一侧间隔的设置有两个连接臂311。在本实施方式中,滑轴32位于两个连接臂311之间,且滑轴32相对的两端分别与连接臂311相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在座体31的同一侧间隔的设置连接臂311,以使得座体31整体呈U字形,这样在能够实现与滑轴32稳定连接的情况下,还可实现对充电架滑动距离的准确限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稳定可靠。此外,通过座体31与安装位置相连接还可实现对整个结构的位置固定,连接安装方便。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座体31设置连接臂311的一侧与充电架2的端部(即限位凸起21与座体31相邻的一侧)滑动接触。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动通孔211为长圆孔。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座体31与充电架2端部的滑动接触,可实现座体31对与之相相连接的充电架进行长度方向的限位,有效的保证了充电架2可沿滑轴稳定运行,避免了其长度方向的摆动,对进一步提高本实用新型的对接准确度有利。
通过上述设置,将滑动通孔211设置为长圆孔,可有效消除充电架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微小晃动或异物时的卡死状态,进一步避免了本实用新型与对接结构刚性接触的可能,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稳定性和安全性更优。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充电架2为长条状的中空结构,充电接头1一端与充电架2的中空部相嵌合的连接,另一端在充电架2的一侧突出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充电架2的中空部贯穿了充电架2的宽度方向(即充电架2沿滑轴的滑动方向),这样可使得充电接头1一端嵌入到充电架2中连接,并且可通过中空部引线至相应的电器以实现充电。而充电接头1的另一端突出则为了与对接装置实现电连接,保证连接的稳定。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缓冲结构4包括:滑块41和弹性缓冲件42。在本实施方式中,弹性缓冲件42的一端与滑块相连接,另一端与充电架2远离充电接头1的一侧相连接。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充电架2远离充电接头1的一侧设置有滑块安装部22。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安装部22为长条状结构,且滑块安装部22与充电架2相垂直的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滑块安装部22上设置有贯穿其本体的滑槽221,且滑槽221的延伸方向与充电架2的滑动方向相平行。
在本实施方式中,缓冲结构4安装在滑块安装部22上,其中,滑块41设置于滑槽221内且与滑槽221滑动连接,弹性缓冲件42一端与滑块41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滑槽221的侧壁相连接。
通过上述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结构4结构简单且稳定可靠。尤其是其体积小可直接安装在充电架2上,使得充电架集成了充电结构连接和缓冲连接的双重作用,不仅有效的简化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体积,而且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和安装更加方便。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滑块41为圆柱体或棱柱体。在本实施方式中,滑槽221为贯穿滑块安装部22的长圆孔槽,滑槽的宽度与滑块41的径向宽度是一致的,保证了滑块41在滑槽221延伸方向上的稳定滑动,避免了滑块51在滑槽221内的晃动。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还包括:驱动机构。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与滑块41轴向的至少一端相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驱动机构为电动机构。当不需要充电时,驱动机构驱动滑块41将充电架2整体收入设备内部,即限位凸起21移动至后方的连接臂311处,当需要充电时,驱动机构驱动滑块41将充电架2整体伸出设备外部,即限位凸起21移动至前方的连接臂311处。在来回收缩的过程中,弹性缓冲件42起到缓冲和稳定伸缩的作用。此外,在充电接头1与充电桩上的对接头相对接时弹性缓冲件42还能起到缓冲作用。
通过上述设置,通过设置的驱动机构可通过推动滑块41的移动而带动整个充电架2的移动,可实现对充电架2伸缩位置的控制,方便了充电架2与对接结构的准确对接,有效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灵活性和对接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方式,沿充电架2的滑动方向,限位凸起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撞缓冲件。
通过上述设置,在限位凸起21的相对两侧设置防撞缓冲材料可有效避免限位凸起2在移动至极限位置后与座体31上连接臂311的刚性接触,进而对保证本实用新型的使用安全性有利。
为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对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做进一步说明。
S1.将本实用新型的充电接头安装在机器人内部;
S2.当机器人电量告警后,移动至充电桩的位置,并向着与充电桩上突出的对接头相对应的位置移动;
S3.当对接头伸入到机器人内部与充电接头相对的位置后,与滑块41相连接的驱动机构动作,通过弹性缓冲件42的中间力传导作用,带动充电架2朝着靠近对接头的方向运动,并与对接头相连接;此时,由于弹性缓冲件42的作用有效消除了对接时的冲击力,实现了对接过程的有效保护。
S4.当机器人电量充满后,驱动装置反向带动滑块41移动以实现充电接头1与对接头的接触,然后进一步将充电架2移动至初始位置后停止。在本实施方式中,当充电架2移动至初始位置时,限位凸起21侧面上的防撞缓冲件则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保护作用,以有效避免充电架2与安装座3的刚性接触。同样的,在充电接头1靠近对接头的过程中,若充电架2移动至极限位置,同样可通过限位凸起21侧面上的防撞缓冲件起到进一步的缓冲保护作用,以有效避免充电架2与安装座3的刚性接触。
上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方案的例子,对于其中未详尽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当理解为采取本领域已有的通用设备及通用方法来予以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案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充电接头(1),用于安装所述充电接头(1)的充电架(2),用于与所述充电架(2)滑动连接的安装座(3),与所述充电架(2)相连接的缓冲结构(4);
沿所述充电架(2)的滑动方向,所述充电接头(1)和所述缓冲结构(4)位于所述充电架(2)的相对两侧;
在垂直于所述充电架(2)滑动方向的方向上,所述安装座(3)与所述充电架(2)相对的两端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架(2)的端部设置有限位凸起(21);
所述限位凸起(21)上设置有贯穿其本体的滑动通孔(211);
所述安装座(3)包括:座体(31)和设置在所述座体(31)上的滑轴(32);
所述充电架(2)通过所述滑动通孔(211)与所述滑轴(32)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31)一侧间隔的设置有两个连接臂(311);
所述滑轴(32)位于两个所述连接臂(311)之间,且所述滑轴(32)相对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连接臂(311)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体(31)设置所述连接臂(311)的一侧与所述充电架(2)的端部滑动接触;
所述滑动通孔(211)为长圆孔。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架(2)为长条状的中空结构,所述充电接头(1)一端与所述充电架(2)的中空部相嵌合的连接,另一端在所述充电架(2)的一侧突出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结构(4)包括:滑块(41)和弹性缓冲件(42);
所述弹性缓冲件(42)的一端与所述滑块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充电架(2)远离所述充电接头(1)的一侧相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架(2)远离所述充电接头(1)的一侧设置有滑块安装部(22);
所述滑块安装部(22)为长条状结构,且所述滑块安装部(22)与所述充电架(2)相垂直的设置;
所述滑块安装部(22)上设置有贯穿其本体的滑槽(221);
所述滑槽(221)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充电架(2)的滑动方向相平行;
所述缓冲结构(4)安装在所述滑块安装部(22)上,其中,所述滑块(41)设置于所述滑槽(221)内且与所述滑槽(221)滑动连接,所述弹性缓冲件(42)一端与所述滑块(41)侧壁相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滑槽(221)的侧壁相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41)为圆柱体或棱柱体。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机构;
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滑块(41)轴向的至少一端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充电架(2)的滑动方向,所述限位凸起(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防撞缓冲件。
CN202121676947.6U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 Active CN21511939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6947.6U CN215119399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676947.6U CN215119399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19399U true CN215119399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18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76947.6U Active CN215119399U (zh) 2021-07-22 2021-07-22 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1939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62883B2 (en) Non-stop battery changing system
CN110854570B (zh) 充电触头机构、充电桩以及移动机器人
EP2899832A1 (en) Charging station system of automatic working device
CN108172712A (zh) 一种带有对位充电结构的充电桩设备
CN215119399U (zh) 一种自带保护结构的充电接头
CN111478384A (zh) 一种磁吸式机器人充电桩及机器人充电系统
CN212637188U (zh) 一种agv自动充电用侧充结构
CN211556322U (zh) 电池插拔机构
CN209200216U (zh) 一种电子设备充电接口结构
CN210744016U (zh) 一种搬运车及其新型电池插拔机构
CN110323807A (zh) 机器人用充电装置
CN216830113U (zh) 一种防震砂光机及其电动工具
US20070145943A1 (en) Charging apparatus and charging apparatus for self-propelled apparatus
CN111224445B (zh) 充电装置
CN211333290U (zh) 一种具有弹性结构的防摔机器人
CN219126216U (zh) 基站和清洁系统
CN208272276U (zh) 储能电池用充放电快速连接器
CN112397937A (zh) 电池插拔机构以及电池插拔机构的检测方法
CN216684104U (zh) 浮动机构和充电设备
CN220673431U (zh) 充电组件、充电底座、充电系统及推车
CN215989355U (zh) 充电刷头组件、充电桩及行驶装置
CN109508039B (zh) 无人机控制系统
CN110239330A (zh) 自动引导运输装置
CN211830265U (zh) 一种磁吸式机器人充电桩及机器人充电系统
CN218829136U (zh) 一种新型移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