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16943U -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 - Google Patents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16943U
CN215116943U CN202121605698.1U CN202121605698U CN215116943U CN 215116943 U CN215116943 U CN 215116943U CN 202121605698 U CN202121605698 U CN 202121605698U CN 215116943 U CN215116943 U CN 2151169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ens
imaging
conical surface
hole
enviro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60569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谆桦
赖昱辰
周明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169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169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05Diaphragm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1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for more than one le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ans for compensating for changes in temperature or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thermal stabilis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2Bodies
    • G03B17/12Bodies with means for supporting objectives, supplementary lenses, filters, masks, or turret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e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Transforming Light Signals Into Electric Signals (AREA)
  • Image Inpu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成像镜头包含透镜和通孔元件;成像镜头的成像光路通过透镜的光学部;通孔元件环绕成像光路并形成通孔,且通孔元件接触透镜的物侧或像侧;通孔元件包含第一锥面、第二锥面及承靠面;第一锥面和第二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通孔;承靠面垂直于成像光路并与透镜接触;当成像镜头于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与透镜接触,第二锥面与透镜间隔设置,且通孔与光学部对正;当成像镜头于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与透镜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透镜间隔设置,且通孔与光学部对正。取像模组具有成像镜头。电子装置具有取像模组。本实用新型可维持光学元件之间在成像光路上的对正。

Description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适用于电子装置的成像镜头和取像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工艺技术更加精进,使得电子感光元件性能有所提升,像素可达到更微小的尺寸,因此,具备高成像质量的光学镜头俨然成为不可或缺的一环。此外,随着科技日新月异,配备光学镜头的手机装置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对于光学镜头的要求也是更加多样化。
近年来,电子产品朝向轻薄化发展,然传统的光学镜头已难以同时满足微型化和高成像质量的需求。现今的取像模组多具有自动对焦、光学防手震及变焦等功能,然为了实现所述各种功能,取像模组的结构变得相对复杂且其尺寸也随之增加,从而使得电子装置的体积增大。一般公知的光学镜头在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时,其透镜、通孔件等光学元件之间在成像光路上容易发生轴向偏移的情形而无法彼此对正,导致成像质量的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揭露一种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有助于解决先前技术中光学镜头在受到环境变化的影响时,其透镜、通孔件等光学元件之间在成像光路上容易发生轴向偏移的情形而无法彼此对正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透镜以及一通孔元件;第一透镜具有一光学部,且成像镜头的一成像光路通过光学部;通孔元件环绕成像光路并形成一通孔,且通孔元件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透镜的物侧或像侧;通孔元件面向第一透镜的一侧包含一第一锥面、一第二锥面以及一承靠面;第一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第二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通孔;承靠面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且承靠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第二锥面与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通孔与光学部对正;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通孔与光学部对正;其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以下至少一关系:
温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6K≤|Ta-Tb|≤198K;以及
湿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14%≤|RHa-RHb|≤81%。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透镜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一锥面相对应设置,且该第二对应锥面与该第二锥面相对应设置;
其中,在垂直该成像光路且通过该第一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该第二锥面及该第二对应锥面的截面上,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二对应锥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2微米≤|D-d|≤19.8微米。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透镜还包含一不透明部,该不透明部环绕该光学部,该不透明部形成有该第一对应锥面及该第二对应锥面,且该不透明部与该光学部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形成一体成型的该第一透镜。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锥面及该第二锥面在平行该成像光路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12度≤θ≤145度。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第二透镜,其中该通孔元件还包含一内侧面,该内侧面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该通孔,且该第二透镜设置于该通孔中并与该内侧面实体接触。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通孔元件还包含一内侧面以及一减反射结构,该内侧面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该通孔,且该减反射结构覆盖至少一部分该内侧面。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第二透镜,其中该第二透镜与该通孔元件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透镜为一反射透镜,该第一透镜沿该成像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且该成像光路在该至少一反射面转折。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遮光元件,其中该遮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通孔元件之间。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至少其中之一不完全环绕该成像光路。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通孔元件为一不透明元件。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第三透镜,其中该第三透镜与该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该通孔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
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通孔元件以及一第二通孔元件;第一通孔元件环绕成像镜头的一成像光路并形成一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元件环绕成像光路并形成一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元件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通孔元件的物侧或像侧;第一通孔元件面向第二通孔元件的一侧包含一第一锥面、一第二锥面以及一承靠面;第一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第二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第一通孔;承靠面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且承靠面与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第二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间隔设置,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正;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间隔设置,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正;其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以下至少一关系:
温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23K≤|Ta-Tb|≤195K;以及
湿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14%≤|RHa-RHb|≤81%。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二通孔元件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一锥面相对应设置,且该第二对应锥面与该第二锥面相对应设置;
其中,在垂直该成像光路且通过该第一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该第二锥面及该第二对应锥面的截面上,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二对应锥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2微米≤|D-d|≤19.8微米。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锥面及该第二锥面在平行该成像光路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12度≤θ≤145度。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第一透镜,其中该第一通孔元件还包含一内侧面,该内侧面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该第一通孔,且该第一透镜设置于该第一通孔中并与该内侧面实体接触。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通孔元件还包含一内侧面以及一减反射结构,该内侧面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该第一通孔,且该减反射结构覆盖至少一部分该内侧面。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第一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一通孔元件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一体成型。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透镜为一反射透镜,该第一透镜沿该成像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且该成像光路在该至少一反射面转折。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遮光元件,其中该遮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通孔元件与该第二通孔元件之间。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至少其中之一不完全环绕该成像光路。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通孔元件及该第二通孔元件皆为不透明元件。
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包含一第一透镜以及一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一光学部,且成像镜头的一成像光路通过第一光学部;第二透镜包含一第二光学部以及一不透明部;成像光路通过第二光学部;不透明部较第二光学部远离成像光路,且不透明部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透镜的物侧或像侧;不透明部面向第一透镜的一侧包含一第一锥面、一第二锥面以及一承靠面;第一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第二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第二光学部;承靠面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且承靠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第二锥面与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第一光学部与第二光学部对正;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第一光学部与第二光学部对正;其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以下至少一关系:
温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6K≤|Ta-Tb|≤198K;以及
湿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14%≤|RHa-RHb|≤81%。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透镜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一锥面相对应设置,且该第二对应锥面与该第二锥面相对应设置;
其中,在垂直该成像光路且通过该第一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该第二锥面及该第二对应锥面的截面上,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二对应锥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2微米≤|D-d|≤19.8微米。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锥面及该第二锥面在平行该成像光路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12度≤θ≤145度。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不透明部还包含一内侧面以及一减反射结构,该内侧面面向该成像光路,且该减反射结构覆盖至少一部分该内侧面。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透镜及该第二透镜其中之一为一反射透镜,该反射透镜沿该成像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且该成像光路在该至少一反射面转折。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遮光元件,其中该遮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至少其中之一不完全环绕该成像光路。
如上所述的成像镜头,其中,该不透明部与该第二光学部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形成一体成型的该第二透镜,该不透明部为一通孔元件,且该不透明部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一通孔。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像模组,包含前述的成像镜头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包含前述的取像模组。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通过上述的配置,在不同温度及/或不同湿度下的二次对正,使成像镜头在受到环境变化时可维持透镜间、透镜与通孔元件间或通孔元件间在成像光路上的对正,有助于减少轴向偏移的风险,并可在环境恢复时保持配合,借此提高成像镜头对外来因素变化的抗性。并且,成像镜头也可以进一步抵抗落下冲击、震动等外力。此外,通过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不同时与对应的透镜或通孔元件实体接触的特征,可避免因机构干涉而影响透镜间的配合。
以上关于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说明及以下实施方式的说明是用以示范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与原理,并且提供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更进一步的解释。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实用新型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其中:
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2绘示图1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和通孔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绘示图1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4绘示图3的区域EL1的放大示意图。
图5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4的区域EL2的放大示意图。
图6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4的区域EL2的放大示意图。
图7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8绘示图7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通孔元件和第二通孔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9绘示图7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10绘示图9的区域EL3的放大示意图。
图11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10的区域EL4的放大示意图。
图12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10的区域EL4的放大示意图。
图1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14绘示图13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通孔元件和遮光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5绘示图13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二透镜、通孔元件和固定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16绘示图13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17绘示图16的区域EL5的放大示意图。
图18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17的区域EL6的放大示意图。
图19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17的区域EL6的放大示意图。
图20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21绘示图20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通孔元件和遮光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2绘示图20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二透镜和通孔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3绘示图20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
图24绘示图23的区域EL7的放大示意图。
图25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24的区域EL8的放大示意图。
图26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24的区域EL8的放大示意图。
图27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28绘示图27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和通孔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9绘示图27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沿29-29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0绘示图27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沿30-30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1绘示图30的区域EL9的放大示意图。
图32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31的区域EL10的放大示意图。
图33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31的区域EL10的放大示意图。
图3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
图35绘示图34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和通孔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6绘示图34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和通孔元件的另一侧立体示意图。
图37绘示图34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沿37-37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8绘示图34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沿38-38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
图39绘示图38的区域EL11的放大示意图。
图40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39的区域EL12的放大示意图。
图41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39的区域EL12的放大示意图。
图4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3绘示图42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
图44绘示图42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图45绘示图42的电子装置以介于11mm至14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
图46绘示图42的电子装置以介于22mm至3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
图47绘示图42的电子装置以介于60mm至30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
图48绘示图42的电子装置以介于400mm至60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1、21、31、41、51、61…成像镜头
110、210、310、410、510、610…成像面
111、211、311、411、511、611…成像透镜组
112、312、412、512、612…通孔元件
212…第一通孔元件
213…第二通孔元件
1121、2121、2131、3121、4121、5121、6121…内侧面
1122、2122、2132、4122、5122…减反射结构
1123、3123、4123、5123、6123…通孔
2123…第一通孔
2133…第二通孔
1124、2124、3124、4124、5124、6124…第一锥面
1125、2125、3125、4125、5125、6125…第二锥面
1126、2126、3126、4126、5126、6126…承靠面
615…反射元件
ER1…入光面
ER2…反射面
ER3...出光面
316…固定元件
317、417…遮光元件
118、218、318、418、518、618…滤光元件
119、219、319、419、519、619…镜筒
10、20、30、40、50、60…电子感光元件
7…电子装置
7a、7b、7c、7d、7e、7f、7g、7h…取像模组
72…发光元件
73…对焦辅助模组
74…单芯片系统
75…显示设备
751…变焦控制键
752…对焦拍照按键
753…影像回放按键
754…取像模组切换按键
755…集成选单按键
77…生物识别传感器
78…电路板
781…连结器
79…电子元件
IOP…成像光路
E1…第一透镜
E10…光学部
E11、2134…第一对应锥面
E12、2135…第二对应锥面
E19…不透明部
E191…内侧面
E192…减反射结构
E2…第二透镜
E20…光学部
E29…非光学部
E3…第三透镜
ELS…透镜
CS…截面
SS…缩减面
D…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之间的最近距离
d…第一对应锥面与第二对应锥面之间的最短距离
θ…第一锥面及第二锥面在平行成像光路的截面上的夹角
OBJ…被摄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保护范围及附图,任何熟习相关技艺者可轻易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目的及优点。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观点,但非以任何观点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包含一第一透镜以及一通孔元件。第一透镜具有一光学部,且成像镜头的一成像光路通过光学部。通孔元件环绕成像光路并形成一通孔,且通孔元件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透镜的物侧或像侧。
通孔元件面向第一透镜的一侧包含一第一锥面、一第二锥面以及一承靠面。第一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第二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通孔。承靠面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且承靠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其中,通孔元件可具有遮光的功能性,用以遮蔽或吸收非成像光线,借此提升成像质量。此外,通孔元件可具有维持透镜间距、固定透镜等功能。
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第二锥面与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通孔与光学部对正。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通孔与光学部对正。其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以下至少一关系:温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6开尔文(K)≤|Ta-Tb|≤198K;以及湿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14%≤|RHa-RHb|≤81%。进一步说明,通孔元件及透镜于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下具有相异的体积变化比例,其原因可以是通孔元件及透镜具有相异热膨胀系数,也可以是通孔元件及透镜具有相异的吸水率或相异的湿度对体积变化敏感的程度,还可以是成像镜头的空间配置所导致成像镜头内部存在温度或湿度的梯度变化而有相异的体积变化比例,且通孔元件及透镜可进一步为相同材质。借此,透镜与通孔元件间通过在不同温度及/或不同湿度下彼此限制其间的相对径向偏移量,以达到二次对正的作用,可减少轴向偏移的风险。并且,通过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不同时与透镜实体接触的特征,可避免因机构干涉而影响透镜间的配合。其中,在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温度依赖关系的情况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0K≤|Ta-Tb|≤100K。其中,在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温度依赖关系的情况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5K≤|Ta-Tb|≤50K。其中,在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湿度依赖关系的情况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0%≤|RHa-RHb|≤60%。所述“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环境时”可定义为所述成像镜头是设置于所述环境一段时间且没有明显“正在改变”的状况。举例来说,温度依赖关系的情况中可指成像镜头设置于特定环境温度一段时间,且确认此环境基本上没有明显的升温或降温情形,例如温差维持在6K以内。
通过上述的配置,使成像镜头在受到环境变化时可维持透镜与通孔元件间在成像光路上的对正,并可在环境恢复时保持配合,借此提高成像镜头对外来因素变化的抗性。并且,成像镜头也可以进一步抵抗落下冲击、震动等外力。此外,通孔元件的承靠面在环境改变的状况下皆与第一透镜保持实体接触。所述环境变化可以是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或长时间的高温高湿环境等。
第一透镜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第一对应锥面与第一锥面相对应设置,且第二对应锥面与第二锥面相对应设置。其中,在垂直成像光路且通过第一锥面、第一对应锥面、第二锥面及第二对应锥面的截面上,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第一对应锥面与第二对应锥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2微米≤|D-d|≤19.8微米。借此,通过控制锥面间的间隔距离(|D-d|),可对针对真实情况作优化设计。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0微米≤|D-d|≤9.8微米。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0微米≤|D-d|≤3.5微米。请参照图6,为绘示有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参数D和d的示意图。
第一透镜可进一步包含一不透明部,且不透明部环绕光学部并形成有所述第一对应锥面及所述第二对应锥面。借此,不透明部可进一步遮蔽非成像光进入电子感光元件形成眩光,进而提升成像质量。其中不透明部与光学部可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一透镜,其中不透明部与光学部可以是相同材质,通过加入不透明色料的方式形成不透明部。借此,提升不透明部与光学部的结合性。其中不透明与光学部也可以是相异材质,且可进一步通过嵌入的方式结合不透明部与光学部。借此,提升光学部与不透明部间的结合性。
第一锥面及第二锥面在平行成像光路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2度≤θ≤145度。借此,以控制透镜与通孔元件间的受力方向,借以避免膨胀收缩时发生弯曲。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5度≤θ≤90度。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0度≤θ≤60度。请参照图6,为绘示有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参数θ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二透镜,通孔元件可进一步包含一内侧面,其中内侧面环绕成像光路并形成通孔,且第二透镜设置于通孔中并与内侧面实体接触。借此,通孔元件可同时具有遮蔽非成像光及固定透镜的功能,借以能减少零件的使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通孔元件可进一步包含一减反射结构,且减反射结构覆盖至少一部分内侧面。借此,减反射结构可减少非成像光经过内侧面反射而形成的眩光。其中,减反射结构可以是具有多个突起的峰谷结构,此外,减反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吸光特性的镀层,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第二透镜与通孔元件可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一体成型。借此,通过二次射出一体成型可减少第二透镜与通孔元件组装工序及并进一步减少组装公差。
第一透镜可为一反射透镜,其沿成像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且成像光路在至少一反射面转折。借此,透镜可进一步具有转折光路的功能,借以减少成像镜头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可进一步包含一遮光元件,且遮光元件设置于第一透镜与通孔元件之间。借此,遮光元件可遮蔽非成像光,以减少眩光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成像质量。
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至少其中之一可不完全环绕成像光路。借此,可减少成像镜头的尺寸,以进一步缩小电子装置的尺寸,此外,也可对应非圆形的透镜(例如棱镜或具有缩减面的透镜)及通孔元件。其中,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可呈C字形。
通孔元件可为一不透明组件。举例来说,通孔元件可以是一不透明的塑料件、陶瓷件或金属件,但本实用新型不以上述所列举材料为限。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三透镜,其中第三透镜与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通孔元件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借此,通孔元件可具有间隔二透镜的功能性。
前述揭露的成像镜头包含可用来限制透镜径向偏移量的通孔元件,但通孔元件与透镜的实体接触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另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包含一第一通孔元件以及一第二通孔元件。第一通孔元件环绕成像镜头的一成像光路并形成一第一通孔。第二通孔元件环绕成像光路并形成一第二通孔,且第二通孔元件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通孔元件的物侧或像侧。
第一通孔元件面向第二通孔元件的一侧包含一第一锥面、一第二锥面以及一承靠面。第一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第二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第一通孔。承靠面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且承靠面与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其中,通孔元件可具有遮光的功能性,用以遮蔽或吸收非成像光线,借此提升成像质量。此外,通孔元件可具有维持透镜间距、固定透镜等功能。
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第二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间隔设置,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正。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第二通孔元件间隔设置,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对正。其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以下至少一关系:温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6K≤|Ta-Tb|≤198K;以及湿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14%≤|RHa-RHb|≤81%。借此,通孔元件之间通过在不同温度及/或不同湿度下彼此限制其间的相对径向偏移量,以达到二次对正的作用,可减少轴向偏移的风险。并且,通过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不同时与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的特征,可避免因机构干涉而影响透镜间的配合。其中,在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温度依赖关系的情况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0K≤|Ta-Tb|≤100K。其中,在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温度依赖关系的情况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5K≤|Ta-Tb|≤50K。其中,在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湿度依赖关系的情况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0%≤|RHa-RHb|≤60%。
通过上述的配置,使成像镜头在受到环境变化时可维持通孔元件之间在成像光路上的对正,并可在环境恢复时保持配合,借此提高成像镜头对外来因素变化的抗性。并且,成像镜头也可以进一步抵抗落下冲击、震动等外力。此外,第一通孔元件的承靠面在环境改变的状况下皆与第二通孔元件保持实体接触。所述环境变化可以是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或长时间的高温高湿环境等。
第二通孔元件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第一对应锥面与第一锥面相对应设置,且第二对应锥面与第二锥面相对应设置。其中,在垂直成像光路且通过第一锥面、第一对应锥面、第二锥面及第二对应锥面的截面上,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第一对应锥面与第二对应锥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2微米≤|D-d|≤19.8微米。借此,通过控制锥面间的间隔距离(|D-d|),可对针对真实情况作优化设计。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0微米≤|D-d|≤9.8微米。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0微米≤|D-d|≤3.5微米。
第一锥面及第二锥面在平行成像光路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2度≤θ≤145度。借此,以控制通孔元件之间的受力方向,借以避免膨胀收缩时发生弯曲。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5度≤θ≤90度。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0度≤θ≤60度。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一透镜,第一通孔元件可进一步包含一内侧面,其中内侧面环绕成像光路并形成第一通孔,且第一透镜设置于第一通孔中并与内侧面实体接触。借此,通孔元件可同时具有遮蔽非成像光及固定透镜的功能,借以能减少零件的使用,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第一通孔元件可进一步包含一减反射结构,且减反射结构覆盖至少一部分内侧面。借此,减反射结构可减少非成像光经过内侧面反射而形成的眩光。其中,减反射结构可以是具有多个突起的峰谷结构,此外,减反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吸光特性的镀层,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第一透镜与第一通孔元件可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一体成型。借此,通过二次射出一体成型可减少第一透镜与通孔元件组装工序及并进一步减少组装公差。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一通孔元件可以是相同材质。借此,提升第一透镜与第一通孔元件的结合性。其中第一透镜与第一通孔元件也可以是相异材质,且可进一步通过嵌入的方式结合第一透镜与第一通孔元件。借此,提升光学部与不透明部间的结合性。
第一透镜可为一反射透镜,其沿成像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且成像光路在至少一反射面转折。借此,透镜可进一步具有转折光路的功能,借以减少成像镜头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可进一步包含一遮光元件,且遮光元件设置于第一通孔元件与第二通孔元件之间。借此,遮光元件可遮蔽非成像光,以减少眩光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成像质量。
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至少其中之一可不完全环绕成像光路。借此,可减少成像镜头的尺寸,以进一步缩小电子装置的尺寸,此外,也可对应非圆形的透镜(例如棱镜或具有缩减面的透镜)及通孔元件。其中,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可呈C字形。
第一通孔元件及第二通孔元件可皆为不透明组件。举例来说,通孔元件可以是一不透明的塑料件、陶瓷件或金属件,但本实用新型不以上述所列举材料为限。
前述揭露的成像镜头是额外设置独立的通孔元件,但本实用新型也可在透镜上形成类似前述通孔元件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再提供一种成像镜头,其包含一第一透镜以及一第二透镜。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一光学部,且成像镜头的一成像光路通过第一光学部。第二透镜包含一第二光学部以及一不透明部。成像光路通过第二光学部。不透明部较第二光学部远离成像光路,且不透明部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透镜的物侧或像侧。
不透明部面向第一透镜的一侧包含一第一锥面、一第二锥面以及一承靠面。第一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第二锥面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且第二锥面较第一锥面靠近第二光学部。承靠面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且承靠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其中,不透明部可具有遮光的功能性,用以遮蔽或吸收非成像光线,借此提升成像质量。此外,通孔元件可具有维持透镜间距、固定透镜等功能。
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第二锥面与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第一光学部与第二光学部对正。当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与第一透镜实体接触,第一锥面与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第一光学部与第二光学部对正。其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以下至少一关系:温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6K≤|Ta-Tb|≤198K;以及湿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14%≤|RHa-RHb|≤81%。其中,在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温度依赖关系的情况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0K≤|Ta-Tb|≤100K。其中,在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温度依赖关系的情况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5K≤|Ta-Tb|≤50K。其中,在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湿度依赖关系的情况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0%≤|RHa-RHb|≤60%。
通过上述的配置,使成像镜头在受到环境变化时可维持透镜之间在成像光路上的对正,并可在环境恢复时保持配合,借此提高成像镜头对外来因素变化的抗性。所述环境变化可以是温度变化、湿度变化或长时间的高温高湿环境等。此外,成像镜头也可以进一步抵抗落下冲击、震动等外力。并且,第二透镜的不透明部的承靠面在环境改变的状况下皆与第一透镜保持实体接触。
第一透镜可进一步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第一对应锥面与第一锥面相对应设置,且第二对应锥面与第二锥面相对应设置。其中,在垂直成像光路且通过第一锥面、第一对应锥面、第二锥面及第二对应锥面的截面上,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第一对应锥面与第二对应锥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可满足下列条件:0.2微米≤|D-d|≤19.8微米。借此,通过控制锥面间的间隔距离(|D-d|),可对针对真实情况作优化设计。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0微米≤|D-d|≤9.8微米。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0微米≤|D-d|≤3.5微米。
第一锥面及第二锥面在平行成像光路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可满足下列条件:12度≤θ≤145度。借此,以控制透镜之间的受力方向,借以避免膨胀收缩时发生弯曲。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15度≤θ≤90度。其中,也可满足下列条件:20度≤θ≤60度。
不透明部可进一步包含一内侧面以及一减反射结构,内侧面面向成像光路,且减反射结构覆盖至少一部分内侧面。借此,减反射结构可减少非成像光通过内侧面反射而形成的眩光。其中,减反射结构可以是具有多个突起的峰谷结构,此外,减反射结构也可以是具有吸光特性的镀层,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第一透镜及第二透镜其中至一可为一反射透镜,其沿成像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且成像光路在至少一反射面转折。借此,透镜可进一步具有转折光路的功能,借以减少成像镜头的高度。
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成像镜头可进一步包含一遮光元件,且遮光元件设置于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之间。借此,遮光元件可遮蔽非成像光,以减少眩光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成像质量。
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至少其中之一可不完全环绕成像光路。借此,可减少成像镜头的尺寸,以进一步缩小电子装置的尺寸,此外,也可对应非圆形的透镜(例如棱镜或具有缩减面的透镜)及通孔元件。其中,第一锥面与第二锥面可呈c字形。
不透明部与第二光学部可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二透镜,其中不透明部与光学部可以是相同材质,通过加入不透明色料的方式形成不透明部。借此,提升不透明部与光学部的结合性。其中不透明与光学部也可以是相异材质,且可进一步通过嵌入的方式结合不透明部与光学部。借此,提升光学部与不透明部间的结合性。其中不透明部可为一通孔元件,且不透明部环绕成像光路并形成一通孔。举例来说,通孔元件可以是一不透明的塑料件、陶瓷件或金属件,但本实用新型不以上述所列举材料为限。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取像模组,其包含至少一前述的成像镜头。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前述的取像模组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其中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上。
上述本实用新型成像镜头中的各技术特征皆可组合配置,而达到对应的功效。
根据上述实施方式,以下提出具体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至图6,其中图1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图2绘示图1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和通孔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绘示图1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图4绘示图3的区域EL1的放大示意图,图5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4的区域EL2的放大示意图,且图6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4的区域EL2的放大示意图。
取像模组包含一成像镜头11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1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10设置于成像镜头11的一成像面110上。
成像镜头11包含一成像透镜组111、一通孔元件112、一滤光元件118以及一镜筒119,其中镜筒119用于承载成像透镜组111和通孔元件112,且滤光元件118设置于成像透镜组111和成像面110之间。
成像透镜组111沿成像镜头11的成像光路IOP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E1以及一第二透镜E2,其中第一透镜E1具有一光学部E10,且成像光路IOP通过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
通孔元件112设置于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且通孔元件112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透镜E1的像侧。通孔元件112具有间隔相邻两透镜的功能性。此外,通孔元件112为一不透明组件,其包含一内侧面1121以及一减反射结构1122,其中内侧面1121环绕成像光路IOP并形成一通孔1123,且减反射结构1122覆盖至少一部分内侧面1121。减反射结构1122为多个环绕成像光路IOP的环状凹槽排列所形成的凹凸结构,其可减少非成像光通过内侧面1121反射进入电子感光元件10,使得通孔元件112具有减少眩光的功能性。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元件112例如为一不透明的塑料件、陶瓷件或金属件。
通孔元件112在面向第一透镜E1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锥面1124、一第二锥面1125以及一承靠面1126。第一锥面1124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第二锥面1125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且第二锥面1125较第一锥面1124靠近通孔1123。承靠面1126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IOP,且承靠面1126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
第一透镜E1在面向通孔元件112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E11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E12,其中第一对应锥面E11与第一锥面1124相对应设置,且第二对应锥面E12与第二锥面1125相对应设置。
如图5所示,当成像镜头11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1124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且第二锥面1125与第一透镜E1间隔设置,此时通孔元件112的通孔1123与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对正。另外,如图6所示,当成像镜头11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1125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且第一锥面1124与第一透镜E1间隔设置,此时通孔元件112的通孔1123与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对正。其中,通孔元件112的承靠面1126在环境改变的状况下皆与第一透镜E1保持实体接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湿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RHa=98%;RHb=30%;以及|RHa-RHb|=68%。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的温度一致,例如两者皆为293.1K,因此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不具有温度依赖关系。
如图6所示,在垂直成像光路IOP且通过第一锥面1124、第一对应锥面E11、第二锥面1125及第二对应锥面E12的截面CS上,第一锥面1124与第二锥面1125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第一对应锥面E11与第二对应锥面E12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284毫米;d=0.294毫米;以及|D-d|=10微米。
第一锥面1124及第二锥面1125在平行成像光路IOP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θ=120度。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7至图12,其中图7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图8绘示图7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通孔元件和第二通孔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9绘示图7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图10绘示图9的区域EL3的放大示意图,图11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10的区域EL4的放大示意图,且图12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10的区域EL4的放大示意图。
取像模组包含一成像镜头21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2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20设置于成像镜头21的一成像面210上。
成像镜头21包含一成像透镜组211、一第一通孔元件212、一第二通孔元件213、一滤光元件218以及一镜筒219,其中镜筒219用于承载成像透镜组211、第一通孔元件212和第二通孔元件213,且滤光元件218设置于成像透镜组211和成像面210之间。
成像透镜组211包含沿成像镜头21的成像光路IOP排列的多个透镜ELS,其中第一通孔元件212和第二通孔元件213设置于其中两个透镜ELS之间,且第二通孔元件213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通孔元件212的像侧。第一通孔元件212和第二通孔元件213具有间隔相邻两透镜ELS的功能性。此外,第一通孔元件212和第二通孔元件213皆为不透明组件,第一通孔元件212包含一内侧面2121以及一减反射结构2122,且第二通孔元件213包含一内侧面2131以及一减反射结构2132,其中第一通孔元件212的内侧面2121环绕成像光路IOP并形成一第一通孔2123,第二通孔元件213的内侧面2131环绕成像光路IOP并形成一第二通孔2133。第一通孔元件212的减反射结构2122覆盖至少一部分内侧面2121。第二通孔元件213的减反射结构2132覆盖至少一部分内侧面2131。减反射结构2122、2132为多个沿成像光路IOP方向延伸的条状突起排列所形成的凹凸结构,其可减少非成像光通过内侧面反射进入电子感光元件20,使得通孔元件212、213具有减少眩光的功能性。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元件212、213例如为不透明的塑料件、陶瓷件或金属件。
第一通孔元件212在面向第二通孔元件213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锥面2124、一第二锥面2125以及一承靠面2126。第一锥面2124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第二锥面2125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且第二锥面2125较第一锥面2124靠近第一通孔2123。承靠面2126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IOP,且承靠面2126与第二通孔元件213实体接触。
第二通孔元件213在面向第一通孔元件212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2134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2135,其中第一对应锥面2134与第一锥面2124相对应设置,且第二对应锥面2135与第二锥面2125相对应设置。
如图11所示,当成像镜头21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2124与第二通孔元件213实体接触,且第二锥面2125与第二通孔元件213间隔设置,此时第一通孔2123与第二通孔2133对正。另外,如图12所示,当成像镜头21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2125与第二通孔元件213实体接触,且第一锥面2124与第二通孔元件213间隔设置,此时第一通孔2123与第二通孔2133对正。其中,第一通孔元件212的承靠面2126在环境改变的状况下皆与第二通孔元件213保持实体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温度依赖关系。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Ta=343.1K;Tb=293.1K;以及|Ta-Tb|=50K。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还具有湿度依赖关系。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RHa=70%;RHb=50%;以及|RHa-RHb|=20%。
如图12所示,在垂直成像光路IOP且通过第一锥面2124、第一对应锥面2134、第二锥面2125及第二对应锥面2135的截面CS上,第一锥面2124与第二锥面2125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第一对应锥面2134与第二对应锥面2135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1815毫米;d=0.1765毫米;以及|D-d|=5微米。
第一锥面2124及第二锥面2125在平行成像光路IOP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θ=45度。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13至图19,其中图13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图14绘示图13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通孔元件和遮光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5绘示图13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二透镜、通孔元件和固定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16绘示图13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图17绘示图16的区域EL5的放大示意图,图18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17的区域EL6的放大示意图,且图19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17的区域EL6的放大示意图。
取像模组包含一成像镜头31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3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30设置于成像镜头31的一成像面310上。
成像镜头31包含一成像透镜组311、一通孔元件312、一固定元件316、一遮光元件317、一滤光元件318以及一镜筒319,其中镜筒319用于承载成像透镜组311和通孔元件312,且滤光元件318设置于成像透镜组311和成像面310之间。
成像透镜组311沿成像镜头31的成像光路IOP由像侧至物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E1、一第二透镜E2以及一第三透镜E3,其中第一透镜E1具有一光学部E10,且成像光路IOP通过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
第三透镜E3与第一透镜E1间隔设置,通孔元件312设置于第一透镜E1与第三透镜E3之间,且通孔元件312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透镜E1的物侧。通孔元件312具有间隔相邻两透镜的功能性。此外,通孔元件312为一不透明组件,其包含一内侧面3121,其中内侧面3121环绕成像光路IOP并形成一通孔3123,且第二透镜E2设置于通孔3123中并与内侧面3121实体接触。进一步地,第二透镜E2是通过固定元件316固定于通孔元件312的通孔3123中。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元件312例如为一不透明的塑料件、陶瓷件或金属件。
通孔元件312在面向第一透镜E1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锥面3124、一第二锥面3125以及一承靠面3126。第一锥面3124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第二锥面3125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且第二锥面3125较第一锥面3124靠近通孔3123。承靠面3126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IOP,且承靠面3126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
第一透镜E1在面向通孔元件312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E11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E12,其中第一对应锥面E11与第一锥面3124相对应设置,且第二对应锥面E12与第二锥面3125相对应设置。
遮光元件317设置于第一透镜E1与通孔元件312之间。借此,遮光元件317可遮蔽非成像光,以减少眩光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成像质量。
如图18所示,当成像镜头31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3124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且第二锥面3125与第一透镜E1间隔设置,此时通孔元件312的通孔3123与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对正。另外,如图19所示,当成像镜头31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3125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且第一锥面3124与第一透镜E1间隔设置,此时通孔元件312的通孔3123与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对正。其中,通孔元件312的承靠面3126在环境改变的状况下皆与第一透镜E1保持实体接触。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温度依赖关系。其中,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Ta=293.1K;Tb=273.1K;以及|Ta-Tb|=20K。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一致,例如两者皆为30%,因此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不具有湿度依赖关系。
如图18所示,在垂直成像光路IOP且通过第一锥面3124、第一对应锥面E11、第二锥面3125及第二对应锥面E12的截面CS上,第一锥面3124与第二锥面3125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第一对应锥面E11与第二对应锥面E12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322毫米;d=0.32毫米;以及|D-d|=2微米。
第一锥面3124及第二锥面3125在平行成像光路IOP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θ=30度。
<第四实施例>
请参照图20至图26,其中图20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图21绘示图20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第二透镜、通孔元件和遮光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2绘示图20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二透镜和通孔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3绘示图20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剖面示意图,图24绘示图23的区域EL7的放大示意图,图25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24的区域EL8的放大示意图,且图26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24的区域EL8的放大示意图。
取像模组包含一成像镜头41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4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40设置于成像镜头41的一成像面410上。
成像镜头41包含一成像透镜组411、一通孔元件412、一遮光元件417、一滤光元件418以及一镜筒419,其中镜筒419用于承载成像透镜组411和通孔元件412,且滤光元件418设置于成像透镜组411和成像面410之间。
成像透镜组411沿成像镜头41的成像光路IOP由像侧至物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E1以及一第二透镜E2,其中第一透镜E1具有一光学部E10,且成像光路IOP通过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
通孔元件412设置于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且通孔元件412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透镜E1的物侧。通孔元件412具有间隔相邻两透镜的功能性。此外,通孔元件412为一不透明组件,其可遮蔽自第二透镜E2光学部E20外的非光学部E29入射成像镜头41的非成像光线,进而避免非成像光线进入电子感光元件40,从而通孔元件412具有减少非成像光进入电子感光元件40的功能性。
通孔元件412包含一内侧面4121以及一减反射结构4122,其中内侧面4121环绕成像光路IOP并形成一通孔4123,且减反射结构4122覆盖至少一部分内侧面4121。减反射结构4122为多个环绕成像光路IOP的环状凹槽排列所形成的凹凸结构,其可减少非成像光通过内侧面4121反射进入电子感光元件40,使得通孔元件412具有减少眩光的功能性。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元件412例如为一不透明的塑料件、陶瓷件或金属件,第二透镜E2例如为一透明的塑料件或玻璃件,且通孔元件412与第二透镜E2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一体成型。其中通孔元件412与第二透镜E2可以是相同材质,通过加入不透明色料的方式形成通孔元件412。借此,提升通孔元件412与第二透镜E2的结合性。其中通孔元件412与第二透镜E2也可以是相异的材质,且可进一步通过嵌入的方式结合不透明部与光学部。借此,提升光学部与不透明部间的结合性。
通孔元件412在面向第一透镜E1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锥面4124、一第二锥面4125以及一承靠面4126。第一锥面4124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第二锥面4125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且第二锥面4125较第一锥面4124靠近通孔4123。承靠面4126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IOP,且承靠面4126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
第一透镜E1在面向通孔元件412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E11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E12,其中第一对应锥面E11与第一锥面4124相对应设置,且第二对应锥面E12与第二锥面4125相对应设置。
遮光元件417设置于第一透镜E1与通孔元件412之间。借此,遮光元件417可遮蔽非成像光,以减少眩光的产生,有助于提高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元件412与第二透镜E2是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一体成型,从而也可将通孔元件412视为第二透镜E2的不透明部,其环绕第二透镜E2的光学部E20且较第二透镜E2的光学部E20远离成像光路IOP。
如图25所示,当成像镜头41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4124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且第二锥面4125与第一透镜E1间隔设置,此时通孔元件412的通孔4123与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对正。另外,如图26所示,当成像镜头41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4125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且第一锥面4124与第一透镜E1间隔设置,此时通孔元件412的通孔4123与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对正。其中,通孔元件412的承靠面4126在环境改变的状况下皆与第一透镜E1保持实体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温度依赖关系。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Ta=353.1K;Tb=253.1K;以及|Ta-Tb|=100K。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还具有湿度依赖关系。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RHa=90%;RHb=20%;以及|RHa-RHb|=70%。
如图26所示,在垂直成像光路IOP且通过第一锥面4124、第一对应锥面E11、第二锥面4125及第二对应锥面E12的截面CS上,第一锥面4124与第二锥面4125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第一对应锥面E11与第二对应锥面E12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32毫米;d=0.336毫米;以及|D-d|=16微米。
第一锥面4124及第二锥面4125在平行成像光路IOP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θ=40度。
<第五实施例>
请参照图27至图33,其中图27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图28绘示图27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和通孔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9绘示图27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沿29-29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0绘示图27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沿30-30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1绘示图30的区域EL9的放大示意图,图32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31的区域EL10的放大示意图,且图33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31的区域EL10的放大示意图。
取像模组包含一成像镜头51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5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50设置于成像镜头51的一成像面510上。
成像镜头51包含一成像透镜组511、一通孔元件512、一滤光元件518以及一镜筒519,其中镜筒519用于承载成像透镜组511和通孔元件512,且滤光元件518设置于成像透镜组511和成像面510之间。
成像透镜组511沿成像镜头51的成像光路IOP由像侧至物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E1以及一第二透镜E2。第一透镜E1具有一光学部E10以及一不透明部E19,其中成像光路IOP通过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不透明部E19环绕光学部E10,且不透明部E19与光学部E10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一透镜E1。其中不透明部E19与光学部E10可以是相同材质,通过加入不透明色料的方式形成不透明部E19。借此,提升不透明部E19与光学部E10的结合性。其中不透明与光学部也可以是相异材质。
通孔元件512设置于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且通孔元件512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透镜E1的物侧。具体来说,通孔元件512实体接触第一透镜E1的不透明部E19。通孔元件512具有间隔相邻两透镜的功能性。此外,通孔元件512为一不透明组件,其包含一内侧面5121以及一减反射结构5122,其中内侧面5121环绕成像光路IOP并形成一通孔5123,且减反射结构5122覆盖至少一部分内侧面5121。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元件512例如为一不透明的塑料件、陶瓷件或金属件。
通孔元件512在面向第一透镜E1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锥面5124、一第二锥面5125以及一承靠面5126。第一锥面5124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第二锥面5125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且第二锥面5125较第一锥面5124靠近通孔5123。承靠面5126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IOP,且承靠面5126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
第一透镜E1的不透明部E19在面向通孔元件512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E11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E12,其中第一对应锥面E11与第一锥面5124相对应设置,且第二对应锥面E12与第二锥面5125相对应设置。进一步地,不透明部E19还包含一内侧面E191以及一减反射结构E192,其中内侧面E191面向成像光路IOP,且减反射结构E192覆盖至少一部分内侧面E191。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元件512的内侧面5121和第一透镜E1的不透明部E19的内侧面E191共同形成有所述减反射结构5122、E192,其中减反射结构5122、E192为朝远离成像光路IOP方向凹陷的结构,其可避免高角度的非成像光通过内侧面5121、E191反射进入电子感光元件50,具有减少眩光的功能性。此外,通孔元件512的内侧面5121可以进一步设置有吸光特性的镀层,以进一步提升成像质量。
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元件512与成像透镜组511的透镜皆呈非圆形,借此可减少成像镜头51在单一方向上的尺寸。如图28所示,第一锥面5124、第二锥面5125、第一对应锥面E11、第二对应锥面E12及承靠面5126适型而不完全环绕成像光路IOP。进一步来说,第一锥面5124、第二锥面5125、第一对应锥面E11、第二对应锥面E12及承靠面5126是设置于成像光路IOP相对两侧并形成为两个C字形,且第一透镜E1的不透明部E19是设置于光学部E10的相对两侧。
如图32所示,当成像镜头51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5124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且第二锥面5125与第一透镜E1间隔设置,此时通孔元件512的通孔5123与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对正。另外,如图33所示,当成像镜头51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5125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且第一锥面5124与第一透镜E1间隔设置,此时通孔元件512的通孔5123与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对正。其中,通孔元件512的承靠面5126在环境改变的状况下皆与第一透镜E1保持实体接触。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温度依赖关系。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Ta=323.1K;Tb=293.1K;以及|Ta-Tb|=30K。另外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一致,例如两者皆为40%,因此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不具有湿度依赖关系。
如图33所示,在垂直成像光路IOP且通过第一锥面5124、第一对应锥面E11、第二锥面5125及第二对应锥面E12的截面CS上,第一锥面5124与第二锥面5125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第一对应锥面E11与第二对应锥面E12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32毫米;d=0.322毫米;以及|D-d|=2微米。
第一锥面5124及第二锥面5125在平行成像光路IOP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θ=45度。
<第六实施例>
请参照图34至图41,其中图34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例的取像模组的立体剖切示意图,图35绘示图34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和通孔元件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6绘示图34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和通孔元件的另一侧立体示意图,图37绘示图34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沿37-37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8绘示图34的取像模组的成像镜头沿38-38剖面线的剖面示意图,图39绘示图38的区域EL11的放大示意图,图40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一环境时图39的区域EL12的放大示意图,且图41绘示成像镜头处于第二环境时图39的区域EL12的放大示意图。
取像模组包含一成像镜头61以及一电子感光元件60,其中电子感光元件60设置于成像镜头61的一成像面610上。
成像镜头61包含一成像透镜组611、一通孔元件612、一反射元件615、一滤光元件618以及一镜筒619,其中镜筒619用于承载成像透镜组611和通孔元件612,滤光元件618设置于成像透镜组611和成像面610之间,且反射元件615设置于成像透镜组611和滤光元件618之间。
成像透镜组611沿成像镜头61的成像光路IOP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E1以及一第二透镜E2。第一透镜E1具有一光学部E10以及一不透明部E19,其中成像光路IOP通过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不透明部E19环绕光学部E10,且不透明部E19与光学部E10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形成一体成型的第一透镜E1。
通孔元件612设置于第一透镜E1与第二透镜E2之间,且通孔元件612面向且实体接触第一透镜E1的像侧。通孔元件612具有间隔相邻两透镜的功能性。此外,通孔元件612为一不透明组件,其包含一内侧面6121,且内侧面6121环绕成像光路IOP并形成一通孔6123。在本实施例中,通孔元件612例如为一不透明的塑料件、陶瓷件或金属件。
通孔元件612在面向第一透镜E1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锥面6124、一第二锥面6125以及一承靠面6126。第一锥面6124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第二锥面6125以成像光路IOP为轴心环绕成像光路IOP,且第二锥面6125较第一锥面6124靠近通孔6123。承靠面6126实质上垂直于成像光路IOP,且承靠面6126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
第一透镜E1在面向通孔元件612的一侧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E11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E12,其中第一对应锥面E11与第一锥面6124相对应设置,且第二对应锥面E12与第二锥面6125相对应设置。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透镜E1为一反射透镜,其沿成像光路IOP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入光面ER1、一反射面ER2及一出光面ER3,且成像光路IOP在反射面ER2转折。
如图35所示,通孔元件612为非圆形,借此可适型于反射透镜。此外,通孔元件612进一步形成有一对缩减面SS,且缩减面SS与第一锥面6124、第二锥面6125及部分承靠面6126相切,使得第一锥面6124、第二锥面6125不完全环绕成像光路IOP。承靠面6126在垂直成像光路IOP的其中一方向缩减。进一步来说,第一锥面6124与第二锥面6125是设置于成像光路IOP相对两侧并形成为两个C字形。
如图40所示,当成像镜头61处于一第一环境时,第一锥面6124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且第二锥面6125与第一透镜E1间隔设置,此时通孔元件612的通孔6123与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对正。另外,如图41所示,当成像镜头61处于一第二环境时,第二锥面6125与第一透镜E1实体接触,且第一锥面6124与第一透镜E1间隔设置,此时通孔元件612的通孔6123与第一透镜E1的光学部E10对正。其中,通孔元件612的承靠面6126在环境改变的状况下皆与第一透镜E1保持实体接触。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具有温度依赖关系。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Ta=298.1K;Tb=363.1K;以及|Ta-Tb|=65K。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环境与第二环境还具有湿度依赖关系。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RHa=40%;RHb=80%;以及|RHa-RHb|=40%。
如图40所示,在垂直成像光路IOP且通过第一锥面6124、第一对应锥面E11、第二锥面6125及第二对应锥面E12的截面CS上,第一锥面6124与第二锥面6125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第一对应锥面E11与第二对应锥面E12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D=0.17毫米;d=0.1毫米;以及|D-d|=10微米。
第一锥面6124及第二锥面6125在平行成像光路IOP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θ=41度。
<第七实施例>
请参照图42至图44,其中图42绘示依照本实用新型第七实施例的一种电子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43绘示图42的电子装置的另一侧的立体示意图,且图44绘示图42的电子装置的系统方块图。
在本实施例中,电子装置7为一移动通讯装置,其中移动通讯装置可以是计算机、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装置、空拍机或车用影像纪录与显示仪器等等,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7包含取像模组7a、取像模组7b、取像模组7c、取像模组7d、取像模组7e、取像模组7f、取像模组7g、取像模组7h、发光元件72、对焦辅助模组73、影像讯号处理器(ImageSignal Processor)、显示设备75、影像软件处理器以及生物识别传感器77。
取像模组7a、取像模组7b、取像模组7c、取像模组7d、取像模组7e、取像模组7f、取像模组7g及取像模组7h可例如分别包含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以及电子感光元件。
取像模组7a、取像模组7b、取像模组7c、取像模组7d及取像模组7e是皆配置于电子装置7的同一侧。取像模组7f、取像模组7g、取像模组7h及显示设备75是皆配置于电子装置7的另一侧,并且显示设备75可为用户接口,以使取像模组7f及取像模组7g可作为前置镜头以提供自拍功能,但本实用新型并不以此为限。
取像模组7a为一超望远取像模组,取像模组7b为一微距取像模组,取像模组7c为一广角取像模组,取像模组7d为一超广角取像模组,取像模组7e为一望远取像模组,取像模组7f为一超广角取像模组,取像模组7g为一广角取像模组,且取像模组7h为一飞时测距(Time of Flight,ToF)取像模组。本实施例的取像模组7a、取像模组7b、取像模组7c、取像模组7d及取像模组7e具有相异的视角,使电子装置7可提供不同的放大倍率,以达到光学变焦的拍摄效果。举例来说,超广角取像模组7d具有105度至125度的最大视角,其能达成介于11mm至14mm之间等效焦距的影像。在此情况下所拍摄到的影像可参照图45,是绘示有电子装置7以介于11mm至14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其中所撷取到的影像包含整体教堂、周边建筑与广场上的人物。图45的影像具有较大的视角与景深,但常伴随有较大的畸变。广角取像模组7c具有70度至90度的最大视角,其能达成介于22mm至30mm之间等效焦距的影像。在此情况下所拍摄到的影像可参照图46,是绘示有电子装置7以介于22mm至3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其中所撷取到的影像包含整体教堂与教堂前的人物。望远取像模组7e具有10度至40度的最大视角,其能达成介于60mm至300mm之间等效焦距的影像,而望远取像模组7e能被视为可提供5倍的放大倍率。在此情况下所拍摄到的影像可参照图47,是绘示有电子装置7以介于60mm至30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其中所撷取到的影像包含教堂前方飞翔的鸟群。图47的影像具有较小的视角与景深,使得望远取像模组7e可用于拍摄移动目标,镜头驱动模组驱动成像镜头对目标快速且连续的自动对焦,使目标物不会因为远离对焦位置而模糊不清;在取像时,望远取像模组7e可进一步针对拍摄主题进行光学变焦,获得更清晰的影像,其中取像模组的放大倍率被定义为焦距最大值及最小值的比值,以此取像模组为例,放大倍率为5倍。超望远取像模组7a具有4度至8度的最大视角,其能达成介于400mm至600mm之间等效焦距的影像。在此情况下所拍摄到的影像可参照图48,是绘示有电子装置7以介于400mm至600mm之间的等效焦距所撷取到的影像示意图,其中所撷取到的影像包含教堂尖塔上方的天使像与十字架。图48的影像具有更小的视角与景深,使得超望远取像模组7a的成像镜头更容易因抖动而失焦,因此镜头驱动模组在提供驱动力使超望远取像模组7a的成像镜头对目标物聚焦时,可同时提供修正抖动的反馈力以达成光学防抖的功效。另外,取像模组7h可取得影像的深度信息。上述电子装置7以包含多个取像模组7a、7b、7c、7d、7e、7f、7g、7h为例,但取像模组的数量与配置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上述取像模组所对应的等效焦距为一经过换算的估计值,其与实际焦距可能会因为成像镜头的设计以及电子感光元件的尺寸而不同。
当用户拍摄被摄物OBJ时,电子装置7利用取像模组7a、取像模组7b、取像模组7c、取像模组7e或取像模组7f聚光取像,启动发光元件72进行补光,并使用对焦辅助模组73提供的被摄物OBJ的物距信息进行快速对焦,再加上影像讯号处理器进行影像优化处理,来进一步提升成像镜头所产生的影像质量。对焦辅助模组73可采用红外线或雷射对焦辅助系统来达到快速对焦。
此外,电子装置7也可利用取像模组7f、取像模组7g或取像模组7h进行拍摄。当取像模组7f、取像模组7g或取像模组7h进行拍摄时,可有一提示灯7k发光以提醒用户电子装置7正在拍摄中。显示设备75可采用触控屏幕或变焦控制键751和对焦拍照按键752的实体的拍摄按钮,配合影像软件处理器的多样化功能进行影像拍摄以及图像处理。通过影像软件处理器处理后的影像可显示于显示设备75。用户还可通过显示设备75的影像回放按键753回放先前拍摄的影像,也可通过取像模组切换按键754以选取适合的取像模组来进行拍摄,还可通过集成选单按键755来对当下的拍摄场景进行适合的拍摄条件调整。
进一步来说,电子装置7还包含一电路板78,且电路板78承载多个电子元件79。取像模组7a、7b、7c、7d、7e、7f、7g、7h通过电路板78上的连结器781电性连接电子元件79,其中电子元件79可包含一信号发射模组,可通过信号发射模组将影像传递至其他电子装置或是云端储存。其中,信号发射模组可以是无线网络技术(Wireless Fidelity,WiFi)模组、蓝牙模组、红外线模组、网络服务模组或上述多种信号发射的集成模组,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
电子元件79也可包含储存单元、随机存取内存以储存影像信号、陀螺仪、位置定位器以利电子装置7的导航或定位。在本实施例中,影像信号处理器、影像软件处理器与随机存取内存整合成一个单芯片系统74,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配置为限。在部分其他实施例中,电子元件也可以整合于取像模组或也可设置于多个电路板的其中之一。此外,生物识别传感器77可提供电子装置7开机和解锁等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不以应用于智能手机为限。成像镜头还可视需求应用于移动对焦的系统,并兼具优良像差修正与良好成像质量的特色。举例来说,成像镜头可多方面应用于三维(3D)影像撷取、数字相机、移动通讯装置、平板计算机、智能电视、网络监控设备、行车记录仪、倒车显影装置、多镜头装置、辨识系统、体感游戏机与穿戴式装置等电子装置中。前揭电子装置仅是示范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际运用例子,并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成像镜头的运用范围。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前述的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这些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此技艺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当视所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32)

1.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一光学部,该成像镜头的一成像光路通过该光学部;以及
一通孔元件,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一通孔,且该通孔元件面向且实体接触该第一透镜的物侧或像侧;
其中,该通孔元件面向该第一透镜的一侧包含:
一第一锥面,以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该成像光路;
一第二锥面,以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该成像光路,且该第二锥面较该第一锥面靠近该通孔;以及
一承靠面,实质上垂直于该成像光路,且该承靠面与该第一透镜实体接触;
其中,当该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一环境时,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一透镜实体接触,该第二锥面与该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该通孔与该光学部对正;
其中,当该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二环境时,该第二锥面与该第一透镜实体接触,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该通孔与该光学部对正;
其中,该第一环境与该第二环境具有以下至少一关系:
温度依赖关系,其中该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该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6K≤|Ta-Tb|≤198K;以及
湿度依赖关系,其中该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该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14%≤|RHa-RHb|≤8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一锥面相对应设置,且该第二对应锥面与该第二锥面相对应设置;
其中,在垂直该成像光路且通过该第一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该第二锥面及该第二对应锥面的截面上,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二对应锥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2微米≤|D-d|≤19.8微米。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还包含一不透明部,该不透明部环绕该光学部,该不透明部形成有该第一对应锥面及该第二对应锥面,且该不透明部与该光学部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形成一体成型的该第一透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锥面及该第二锥面在平行该成像光路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12度≤θ≤145度。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第二透镜,其中该通孔元件还包含一内侧面,该内侧面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该通孔,且该第二透镜设置于该通孔中并与该内侧面实体接触。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通孔元件还包含一内侧面以及一减反射结构,该内侧面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该通孔,且该减反射结构覆盖至少一部分该内侧面。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第二透镜,其中该第二透镜与该通孔元件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一体成型。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为一反射透镜,该第一透镜沿该成像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且该成像光路在该至少一反射面转折。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遮光元件,其中该遮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通孔元件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至少其中之一不完全环绕该成像光路。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通孔元件为一不透明元件。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第三透镜,其中该第三透镜与该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该通孔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三透镜之间。
13.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包含:
一第一通孔元件,环绕该成像镜头的一成像光路并形成一第一通孔;以及
一第二通孔元件,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一第二通孔,且该第二通孔元件面向且实体接触该第一通孔元件的物侧或像侧;
其中,该第一通孔元件面向该第二通孔元件的一侧包含:
一第一锥面,以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该成像光路;
一第二锥面,以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该成像光路,且该第二锥面较该第一锥面靠近该第一通孔;以及
一承靠面,实质上垂直于该成像光路,且该承靠面与该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
其中,当该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一环境时,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该第二锥面与该第二通孔元件间隔设置,且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对正;
其中,当该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二环境时,该第二锥面与该第二通孔元件实体接触,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通孔元件间隔设置,且该第一通孔与该第二通孔对正;
其中,该第一环境与该第二环境具有以下至少一关系:
温度依赖关系,其中该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该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6K≤|Ta-Tb|≤198K;以及
湿度依赖关系,其中该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该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14%≤|RHa-RHb|≤81%。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二通孔元件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一锥面相对应设置,且该第二对应锥面与该第二锥面相对应设置;
其中,在垂直该成像光路且通过该第一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该第二锥面及该第二对应锥面的截面上,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二对应锥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2微米≤|D-d|≤19.8微米。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锥面及该第二锥面在平行该成像光路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12度≤θ≤145度。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第一透镜,其中该第一通孔元件还包含一内侧面,该内侧面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该第一通孔,且该第一透镜设置于该第一通孔中并与该内侧面实体接触。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元件还包含一内侧面以及一减反射结构,该内侧面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该第一通孔,且该减反射结构覆盖至少一部分该内侧面。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第一透镜,其中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一通孔元件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一体成型。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为一反射透镜,该第一透镜沿该成像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且该成像光路在该至少一反射面转折。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遮光元件,其中该遮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通孔元件与该第二通孔元件之间。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至少其中之一不完全环绕该成像光路。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通孔元件及该第二通孔元件皆为不透明元件。
23.一种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包含:
一第一透镜,具有一第一光学部,该成像镜头的一成像光路通过该第一光学部;以及
一第二透镜,包含一第二光学部以及一不透明部,该成像光路通过该第二光学部,该不透明部较该第二光学部远离该成像光路,且该不透明部面向且实体接触该第一透镜的物侧或像侧;
其中,该不透明部面向该第一透镜的一侧包含:
一第一锥面,以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该成像光路;
一第二锥面,以该成像光路为轴心环绕该成像光路,且该第二锥面较该第一锥面靠近该第二光学部;以及
一承靠面,实质上垂直于该成像光路,且该承靠面与该第一透镜实体接触;
其中,当该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一环境时,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一透镜实体接触,该第二锥面与该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该第一光学部与该第二光学部对正;
其中,当该成像镜头处于一第二环境时,该第二锥面与该第一透镜实体接触,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一透镜间隔设置,且该第一光学部与该第二光学部对正;
其中,该第一环境与该第二环境具有以下至少一关系:
温度依赖关系,其中该第一环境的温度为Ta,该第二环境的温度为Tb,其满足下列条件:6K≤|Ta-Tb|≤198K;以及
湿度依赖关系,其中该第一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a,该第二环境的相对湿度为RHb,其满足下列条件:14%≤|RHa-RHb|≤81%。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还包含一第一对应锥面以及一第二对应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一锥面相对应设置,且该第二对应锥面与该第二锥面相对应设置;
其中,在垂直该成像光路且通过该第一锥面、该第一对应锥面、该第二锥面及该第二对应锥面的截面上,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之间的最近距离为D,该第一对应锥面与该第二对应锥面之间的最短距离为d,其满足下列条件:
0.2微米≤|D-d|≤19.8微米。
25.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锥面及该第二锥面在平行该成像光路的截面上的夹角为θ,其满足下列条件:
12度≤θ≤145度。
26.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不透明部还包含一内侧面以及一减反射结构,该内侧面面向该成像光路,且该减反射结构覆盖至少一部分该内侧面。
27.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透镜及该第二透镜其中之一为一反射透镜,该反射透镜沿该成像光路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含一入光面、至少一反射面及一出光面,且该成像光路在该至少一反射面转折。
28.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成像镜头还包含一遮光元件,其中该遮光元件设置于该第一透镜与该第二透镜之间。
29.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锥面与该第二锥面至少其中之一不完全环绕该成像光路。
30.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其特征在于,该不透明部与该第二光学部通过二次射出接合而形成一体成型的该第二透镜,该不透明部为一通孔元件,且该不透明部环绕该成像光路并形成一通孔。
31.一种取像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取像模组包含:
如权利要求1、权利要求13或权利要求23所述的成像镜头;以及
一电子感光元件,设置于该成像镜头的一成像面上。
32.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包含:
如权利要求31所述的取像模组。
CN202121605698.1U 2021-05-14 2021-07-15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 Active CN215116943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TW110117582A TWI768900B (zh) 2021-05-14 2021-05-14 成像鏡頭、取像模組與電子裝置
TW110117582 2021-05-1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16943U true CN215116943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21029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605698.1U Active CN215116943U (zh) 2021-05-14 2021-07-15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
CN202110798972.XA Pending CN115343820A (zh) 2021-05-14 2021-07-15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798972.XA Pending CN115343820A (zh) 2021-05-14 2021-07-15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2007589B2 (zh)
CN (2) CN215116943U (zh)
TW (1) TWI768900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15966A1 (en) * 2022-01-25 2023-07-2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TWI775545B (zh) * 2021-07-27 2022-08-21 新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鏡頭模組
TWI837056B (zh) * 2022-10-20 2024-03-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光路轉折元件、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7760446B2 (en) * 2004-12-27 2010-07-20 Canon Kabushiki Kaisha Method of fixing optical member and optical unit
CN101526656B (zh) 2008-03-05 2011-06-08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光学镜片组
US9465187B2 (en) * 2010-11-15 2016-10-11 DigitalOptics Corporation MEMS Thermal despace compensation systems and methods
TWI491948B (zh) * 2011-06-07 2015-07-1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
TW201310104A (zh) 2011-08-29 2013-03-01 Hon Hai Prec Ind Co Ltd 鏡頭模組
KR20160094692A (ko) * 2015-02-02 2016-08-10 삼성전기주식회사 렌즈 모듈
TWM533229U (en) 2016-08-26 2016-12-01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Optical path folding element, imaging lens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I631381B (zh) 2017-02-22 2018-08-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環形光學元件組、成像鏡片組與電子裝置
CN208636525U (zh) 2018-08-15 2019-03-22 瑞声科技(新加坡)有限公司 镜头模组
CN210222335U (zh) 2019-08-28 2020-03-31 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摄像镜头
TWI706157B (zh) * 2019-09-12 2020-10-0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光學元件組、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TWI728690B (zh) * 2020-02-10 2021-05-21 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成像鏡頭、相機模組及電子裝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EP4215966A1 (en) * 2022-01-25 2023-07-26 Largan Precision Co. Ltd. Imaging lens assembly and electronic devic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343820A (zh) 2022-11-15
TWI768900B (zh) 2022-06-21
US20220365254A1 (en) 2022-11-17
US12007589B2 (en) 2024-06-11
TW202244588A (zh) 2022-1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116943U (zh) 成像镜头、取像模组与电子装置
CN210572980U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CN212364777U (zh) 可达成影像稳定的反射模组、相机模组与电子装置
TWI737978B (zh) 成像鏡頭模組及電子裝置
TWI748624B (zh)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與電子裝置
CN214174717U (zh) 成像镜头、取像装置与电子装置
US12007619B2 (en) Imaging lens system, image capturing unit and electronic device
TW202132885A (zh) 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15398308A (zh) 潜望式连续光变模组及相应的多摄模组
TWI698700B (zh) 塑膠鏡筒、成像鏡頭及電子裝置
CN216210188U (zh) 透镜组、光学装置与电子装置
CN114706185B (zh) 使用金属固定环的成像镜头、相机模块及电子装置
TW202113447A (zh) 相機模組以及電子裝置
TWI828107B (zh) 成像鏡頭模組與電子裝置
CN215526212U (zh) 相机模块与电子装置
TW202248688A (zh) 成像裝置、相機模組與電子裝置
CN102445819A (zh) 照相机
US20240069409A1 (en) Camera module
TWI801857B (zh) 成像鏡頭、取像裝置及電子裝置
TW202223472A (zh) 使用固定元件的成像鏡頭與電子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