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14633U - 传感器结构 - Google Patents

传感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14633U
CN215114633U CN202120765890.0U CN202120765890U CN215114633U CN 215114633 U CN215114633 U CN 215114633U CN 202120765890 U CN202120765890 U CN 202120765890U CN 215114633 U CN215114633 U CN 2151146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nsor
hole
fixing
clamping
buckl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658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海涛
陈�光
苏月红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DENSHI SY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ODENSHI SY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DENSHI SY CORP filed Critical KODENSHI SY CORP
Priority to CN2021207658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146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146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146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结构,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主要目的是使得传感器的拆装维护更方便,以及避免传感器安装时出现颠倒的问题。该传感器结构包括: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硅胶垫;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所述固定件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弹片包括相对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上设置有第三卡扣部,所述第二弹性臂上设置有第四卡扣部;其中,所述第一卡扣部仅与所述第三卡扣部相适配并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卡扣部仅与所述第四卡扣部相适配并卡合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弹片之间,所述硅胶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Description

传感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到一种传感器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很多汽车开始配置自动雨量检测的自动雨刷系统以及自动光线检测的自动大灯系统。这个系统最核心的部分就是雨量传感器和光线传感器。
目前,大多小型汽车雨量及光线传感器仅能适配5mm厚的风挡玻璃,以及30度左右的玻璃倾角,导致目前的大部分雨量及光线传感器无法应用到商用车(比如货车和大巴车等)上,因为商用车的玻璃厚度通常在8mm左右,玻璃倾角大概为85度。而目前市场上仅存的少量商用车雨量及光线传感器通常具有不易拆装维护,以及安装时容易安装颠倒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结构,主要目的是使得传感器的拆装维护更方便,以及避免传感器安装时出现颠倒的问题。
包括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结构,包括: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硅胶垫;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所述固定件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
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弹片包括相对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上设置有第三卡扣部,所述第二弹性臂上设置有第四卡扣部;
其中,所述第一卡扣部仅与所述第三卡扣部相适配并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卡扣部仅与所述第四卡扣部相适配并卡合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弹片之间,所述硅胶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卡扣部包括第二卡勾,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的宽度不相同;
所述第三卡扣部包括第一卡孔,所述第四卡扣部包括第二卡孔,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二卡孔的宽度不相同;
所述第一卡勾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孔的宽度相适配,所述第二卡勾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宽度相适配;
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端部呈弧形轨迹向外弯折延伸,并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导向弧面;所述第二弹性臂的端部呈弧形轨迹向外弯折延伸,并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内表面形成第二导向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参照标识,所述第一参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固定件的安装方向;
所述传感器上设置有第二参照标识,所述第二参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传感器的安装方向。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相连接的本体部分和围绕所述本体部分周围的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相对所述本体部分弯折形成侧板;
所述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相对地设置于所述侧板上;
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分;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本体部分和所述侧板围成的空间内。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部分包括多个边角部分,至少一个所述边角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向所述侧板的延伸方向和远离所述传感器的方向倾斜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弹片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传感器上设置有可熔融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固定孔熔融连接;
所述固定孔包括相对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内径不相同;
所述固定柱包括相对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的外径不相同;
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径和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熔融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内径和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二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熔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中至少一个所述定位孔与其余所述定位孔非轴对称地设置;
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中至少一个所述定位柱与其余所述定位柱非轴对称地设置;
多个所述定位孔与多个所述定位柱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四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的第一传感器透镜,至少四个所述第一传感器透镜之间设置有“十”字形空隙;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传感器透镜,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传感器透镜相对地布置于所述空隙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透镜与所述第二传感器透镜分别与所述硅胶垫接触。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呈圆环状的凸台;
所述第一传感器透镜和第二传感器透镜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
所述硅胶垫设置于所述凸台中;
所述第一通孔呈圆形,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所述凸台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凸台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器结构还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的内壁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三卡勾,所述盖体的侧部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盖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走线槽体;
所述固定件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三卡孔或卡槽,多个所述第三卡勾与多个所述第三卡孔或卡槽一一对应,所述固定件上与每个所述第三卡孔或卡槽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斜面;
所述盖体扣合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弹片的外部,且所述第三卡勾能经所述导向斜面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三卡孔或卡槽中;
所述盖体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弹性件压紧于所述传感器。
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结构,固定件可以固定在预设位置如商用车风挡玻璃上,而弹片与传感器连接,使得传感器能够带着弹片一起放置在固定件上,此时可以将弹片的第一弹性臂上的第三卡扣部与固定件上的第一卡扣部卡合连接,以及将弹片的第二弹性臂上的第四卡扣部与固定件上的第二卡扣部卡合连接,从而使得传感器固定于固定件和弹片之间,硅胶垫穿过第一通孔与风挡玻璃紧密贴合,即可完成传感器在风挡玻璃上的安装;相应地,需要对传感器进行维护时,可以将第三卡扣部与第一卡扣部分离,以及将第四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分离,即可将传感器从固定件上拆卸下来,传感器的拆装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结构中,第一卡扣部仅能与第三卡扣部相适配卡合连接,第二卡扣部仅能与第四卡扣部相适配卡合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卡扣部无法与第四卡扣部卡合连接,第二卡扣部无法与第三卡扣部卡合连接,从而实现了该传感器结构的防呆设计,使得传感器在固定件上的安装仅有一个方向,从而避免了传感器安装时出现安装颠倒的问题。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结构中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结构中弹片在第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结构中弹片在第二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结构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结构中电路板安装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结构中第一传感器透镜和第二传感器透镜安装于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传感器结构中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结构中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传感器结构中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包括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包括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包括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包括了便于描述本实施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包括对本实施例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感器结构,包括传感器1,该传感器1包括硅胶垫;固定件2,该固定件2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固定件2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23;弹片3,与传感器1连接,弹片3包括相对的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第一弹性臂31上设置有第三卡扣部,第二弹性臂32上设置有第四卡扣部;其中,第一卡扣部仅与第三卡扣部相适配并卡合连接,第二卡扣部仅与第四卡扣部相适配并卡合连接,传感器1固定于固定件2和弹片3之间,硅胶垫穿过第一通孔23。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传感器1结构可以应用于商用汽车,具体地,传感器1可以为雨量及光线传感器1,硅胶垫可以为光学硅胶。而弹片3整体可以呈类似M状,其两端分别形成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在使用时,可以先将固定件2通过双面泡棉胶或其它胶黏剂(如单组份或双组份胶水)固定到商用车的风挡玻璃100上,然后将带有弹片3的传感器1放置在固定件2上,最后按压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以使得第一卡扣部与第三卡扣部卡合连接,以及第二卡扣部与第四卡扣部卡合连接,从而完成传感器1的安装。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结构,固定件2可以固定在预设位置如商用车风挡玻璃100上,而弹片3与传感器1连接,使得传感器1能够带着弹片3一起放置在固定件2上,此时可以按压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使得第三卡扣部与固定件2上的第一卡扣部卡合连接,以及第四卡扣部与固定件2上的第二卡扣部卡合连接,从而使得传感器1固定于固定件2和弹片3之间,硅胶垫穿过第一通孔23与风挡玻璃100紧密贴合,即可完成传感器1在风挡玻璃100上的安装;相应地,需要对传感器1进行维护时,可以再次按压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使得第三卡扣部与第一卡扣部分离,第四卡扣部与第二卡扣部分离,即可将传感器1从固定件2上拆卸下来,传感器1的拆装更加方便快捷。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传感器1结构中,第一卡扣部仅能与第三卡扣部相适配卡合连接,第二卡扣部仅能与第四卡扣部相适配卡合连接,也就是说,第一卡扣部无法与第四卡扣部卡合连接,第二卡扣部无法与第三卡扣部卡合连接,从而实现了该传感器1结构的防呆设计,使得传感器1在固定件2上的安装仅有一个方向,从而避免了传感器1安装时出现安装颠倒的问题,进而保证了传感器1的正常工作。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和图3,第一卡扣部可以包括第一卡勾21,第二卡扣部可以包括第二卡勾22,第一卡勾21和第二卡勾22的宽度不相同;第三卡扣部可以包括第一卡孔311,第四卡扣部可以包括第二卡孔321,第一卡孔311和第二卡孔321的宽度不相同。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设置为卡勾和卡孔的结构,不仅结构简单,还便于固定件2与弹片3之间的连接。而且,第一卡勾21和第二卡勾22的宽度不相同,第一卡孔311和第二卡孔321的宽度不相同,当然,第一卡勾21的宽度与第一卡孔311的宽度相适配,第二卡勾22与第二卡孔321的宽度相适配,使得宽度较大的相应卡勾无法卡合到宽度较小的卡孔内,只能是宽度相适配的相应卡勾和卡孔相互卡合连接,从而避免了传感器1安装颠倒,实现了该传感器1结构的防呆设计。
为了便于弹片3与固定件2之间的卡合连接,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3,第一弹性臂31的端部呈弧形轨迹向外延伸,并在第一弹性臂31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导向弧面312;第二弹性臂32的端部呈弧形轨迹向外延伸,并在第二弹性臂32的内表面形成第二导向弧面322,从而实现了在按压第一弹性臂31和第二弹性臂32时,第一导向弧面312和第二导向弧面322可以分别滑过第一卡勾21和第二卡勾22的外表面,从而使得第一卡孔311能够顺利地与第一卡勾21卡合,第二卡孔321也能够顺利地与第二卡勾22卡合,进而使得传感器1的安装更方便。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和图2,固定件2上可以设置有第一参照标识24,该第一参照标识24用于指示固定件2的安装方向;传感器1上可以设置有第二参照标识11,该第二参照标识11用于指示传感器1的安装方向。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固定件2上设置第一参照标识24,使得操作人员在将固定件2固定于商用车风挡玻璃100上时,可以根据第一参照标识24的提示按照正确的方向将固定件2固定在风挡玻璃100上,避免了固定件2安装颠倒,同时,通过在传感器1上设置第二参照标识11,使得操作人员可以根据第二参照标识11的提示按照正确的方向将传感器1和弹片3放置在固定件2上,保证了固定件2与弹片3之间能够一次性地准确组装,避免来回返工。具体地,第一参照标识24和第二参照标识11均可以包括相邻的箭头状和“UP”状沉槽或凸起。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固定件2可以包括固定板25,固定板25包括相连接的本体部分和围绕本体部分周围的边缘部分,边缘部分相对本体部分弯折形成侧板26;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相对地设置于侧板26上;第一通孔23设置于本体部分;传感器1位于本体部分和侧板26围成的空间内。
上述实施例中,固定件2采用上述翻边结构而不是平铺结构,一方面,可以减小该传感器1结构的占用空间,从而为驾驶员提供更广阔的视野;另一方面,弯折形成的侧板26还可以对传感器1起到一定的定位作用,使得传感器1的安装更加稳固。具体地,为了便于加工和减轻该传感器1结构的重量,弯折形成的相邻两个侧壁部分之间可以具有间隙,该间隙可以位于固定板25的边角处。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本体部分可以包括多个边角部分251,至少一个边角部分251相对于本体部分向侧板26的延伸方向和远离传感器1的方向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本体部分的至少一个边角部分251设置为倾斜设置,以使得固定件2与商用车风挡玻璃100之间能够具有一定的间隙,实现了当需要拆卸该传感器结构时,操作人员可以利用螺丝刀等简易工具插入该间隙内并撬动固定件2,即可将整个传感器结构轻松地拆卸下来,操作方便快捷;此外,当需要拆卸传感器1时,可以首先将弹片3与固定件2分离,然后利用螺丝刀到等简易工具插入边角部分251和传感器1之间的间隙,再以边角部分251的边缘为支点来撬动传感器1,即可实现传感器1的拆卸,使得传感器1的拆卸方便快捷。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和图4,弹片3上可以设置有固定孔33;传感器1上可以设置有可熔融的固定柱12,固定柱12可以为塑料材质,固定柱12穿过固定孔33,并与固定孔33熔融连接。本实施例中,固定柱12可为传感器1自身具备的结构,通过将固定柱12穿过弹片3上的固定孔33,再将固定柱12熔融使其产生变形,即可实现传感器1与弹片3之间的连接,这种连接方式可以避免增设额外的连接件,不仅可以减轻该传感器1结构的重量,还可以降低成本。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3和图4,固定孔33可以包括相对的第一固定孔331和第二固定孔332,第一固定孔331和第二固定孔332的内径不相同;固定柱12包括相对的第一固定柱121和第二固定柱122,第一固定柱121和第二固定柱122的外径不相同;第一固定孔331的内径和第一固定柱121的外径相适配,第一固定柱121穿过第一固定孔331并与第一固定孔331熔融连接,第二固定孔332的内径和第二固定柱122的外径相适配,第二固定柱122穿过第二固定孔332并与第二固定孔332熔融连接。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将第一固定柱121和第二固定柱122的外径设置不相同,第一固定孔331和第二固定孔332的内径设置不相同,且第一固定柱121与第一固定孔331相适配,第二固定柱122与第二固定孔332相适配,从而实现了该传感器1结构的另一防呆设计,即第一固定柱121仅能与第一固定孔331熔融连接,第二固定柱122仅能与第二固定孔332熔融连接,从而使得弹片3和传感器1之间只有一个正确的组装方向,进而避免了传感器1和弹片3安装时发生颠倒,确保了该传感器1结构的准确安装。其中,第一固定孔331和第二固定孔332可以呈对称的三角形,且二者均包括小头端和大头端,二者的小头端相对,大头端相背离,且各个固定柱与相应小头端相适配插接,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减轻弹片3的重量,还可以节省材料降低成本,且还可提高弹片3的美观性,同时,三角形的固定孔,更加便于固定柱与弹片3进行装配。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5和图6,传感器1可以包括壳体13和设置于壳体13内的电路板14;电路板14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141,多个定位孔141中至少一个定位孔141与其余定位孔141非轴对称地设置;壳体13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131,多个定位柱131中至少一个定位柱131与其余定位柱131非轴对称地设置;多个定位孔141与多个定位柱131一一对应,每个定位柱131插接于每个定位孔141中。
上述实施例中,电路板14上位于其左上角的定位孔141可以与其它三个定位孔141孔非轴对称设置,相应地,壳体13的内壁上位于其左上角的定位柱131可以与其它三个定位柱131非轴对称设置,实现了该传感器1结构的又一防呆设计,保证了电路板14在壳体13内的安装只有一个方向,避免了电路板14安装颠倒,确保了该传感器1结构的准确安装。
当然,为了避免传感器1在生产组立过程中出现安装颠倒,参见图5,可以在其壳体13的前壳和后壳上分别设置第三参照标识132,该第三参照标识132用于指示前壳和后壳的安装方向,以便于生产人员在组装产品时可以根据该第三参照标识进行装配,避免出错。具体地,该第三参照标识可以为箭头状的沉槽。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7,壳体13内设置有至少四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的第一传感器透镜14,至少四个第一传感器透镜14之间设置有“十”字形空隙;壳体13内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传感器透镜15,至少两个第二传感器透镜15相对地布置于空隙中;第一传感器透镜14与第二传感器透镜15分别与硅胶垫接触。
其中,第一传感器透镜14可以为雨量传感器透镜,第二传感器透镜15可以为光线传感器透镜,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至少两个光线传感器透镜相对地布置在至少四个雨量传感器透镜之间的十字形空隙中,可以使得各个透镜的排布更加紧凑,从而进一步减小传感器1的整体体积,进而进一步减小该传感器结构的占用空间,尽可能地降低该传感器结构对驾驶员视线的影响。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8,壳体13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壳体13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与第二通孔连通且呈圆环状的凸台133;第一传感器透镜14和第二传感器透镜15与第二通孔相对应;硅胶垫设置于凸台133中,且硅胶垫可高于凸台133一毫米;第一通孔23呈圆形,第一通孔23的内径与凸台133的外径相适配,凸台133插设于第一通孔23中。
上述实施例中,环状凸台133定义了灌入光学硅胶的范围,同时,将凸台133设置为圆环状,其内壁无棱角,可以方便硅胶在凸台133内的流动而形成高出凸台133的硅胶垫。此外,固定件2上第一通孔23与该环状凸台133的形状和尺寸相适配,使得凸台133可以插设在第一通孔23中,这样不仅可以使得硅胶垫经由第一通孔23穿出与风挡玻璃100紧贴,还可以通过第一通孔23与凸台133之间的配合进一步实现该传感器1结构的定位,使得传感器1的安装更加稳固。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1、图2和图10,该传感器1结构还可以包括盖体16,该盖体16的内壁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三卡勾161,盖体16的侧部延伸设置有与盖体16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走线槽体162;固定件2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三卡孔或卡槽27,多个第三卡勾161与多个第三卡孔或卡槽27一一对应,固定件2上与每个第三卡孔或卡槽27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斜面28;盖体16扣合于传感器1和弹片3的外部,且第三卡勾161能经由导向斜面28卡合连接于第三卡孔或卡槽27中。
上述实施例中,盖体16可以为立方体形状,且其表面的棱角处均可以圆滑过渡,通过设置盖体16将传感器1和弹片3扣合起来,不仅能够实现对传感器1的保护作用,还可以实现在发生事故时,避免驾驶员的头部直接与弹片3发生碰撞,从而降低事故发生时对驾驶员及相关人员的伤害度。
上述实施例中,通过在盖体16的侧部设置走线槽体162,使得传感器1的走线能够被该走线槽体162覆盖,从而使得该传感器1结构的安装更加简洁美观。具体地,该走线槽体162的长度可以根据客户安装位置与中控台之间的距离进行定制,以保证该槽体能够覆盖整个走线。
其中,多个第三卡孔或卡槽27可以设置在前述的侧板26上,具体地,可以设置在相对设置的两个侧板26部分上,相应地,多个第三卡勾161设置在盖体16的相对内壁上,并且,导向斜面28可以设置在侧板26的边缘上,以实现在扣合盖体16时,第三卡勾161能够在导向斜面28的引导下顺利地卡入第三卡孔或卡槽27内,便于盖体16的扣合。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在盖体16内可以设置有弹性件,例如泡棉等,该盖体16通过弹性件压紧于传感器1。本实施例中,在盖体16完全扣合时,盖体16能够通过泡棉等弹性件与传感器1贴紧,使得弹性产生一定的压缩量,从而保证盖体16能够扣合紧密,进而确保在车辆震动的环境中盖体16不会发生异响,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一可选的实施例中,参见图9,该传感器1结构还可以包括保护罩17,该保护罩17用于在传感器1在运输途中扣合于传感器1的外部,以对传感器1进行保护,且在安装传感器1时将该保护罩17取下,该保护罩17的内壁可以设置多个凸起171,以便当保护罩17扣合于传感器1外部时其能够通过多个凸起171与传感器1相抵,从而固定保护罩17。具体地,该保护罩17可以采用透明PET材质,并采用吸塑工艺进行制造,相比于采用乳白色PE材质注塑工艺生产的保护罩17而言,在材料和模具成本上都有所降低;同时,保护罩17为透明材质,可以使传感器1的透镜和硅胶垫漂亮地呈现出来,还便于人员第一时间发现硅胶垫上的瑕疵(尘埃等),从而第一时间对瑕疵进行处理,提高了对传感器1质量的把控。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传感器,所述传感器包括硅胶垫;
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所述固定件上还设置有第一通孔;
弹片,所述弹片与所述传感器连接,所述弹片包括相对的第一弹性臂和第二弹性臂,所述第一弹性臂上设置有第三卡扣部,所述第二弹性臂上设置有第四卡扣部;
其中,所述第一卡扣部仅与所述第三卡扣部相适配并卡合连接,所述第二卡扣部仅与所述第四卡扣部相适配并卡合连接,所述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弹片之间,所述硅胶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卡扣部包括第一卡勾,所述第二卡扣部包括第二卡勾,所述第一卡勾和所述第二卡勾的宽度不相同;
所述第三卡扣部包括第一卡孔,所述第四卡扣部包括第二卡孔,所述第一卡孔和所述第二卡孔的宽度不相同;
所述第一卡勾的宽度与所述第一卡孔的宽度相适配,所述第二卡勾的宽度与所述第二卡孔的宽度相适配;
所述第一弹性臂的端部呈弧形轨迹向外弯折延伸,并在所述第一弹性臂的内表面形成第一导向弧面;所述第二弹性臂的端部呈弧形轨迹向外弯折延伸,并在所述第二弹性臂的内表面形成第二导向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第一参照标识,所述第一参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固定件的安装方向;
所述传感器上设置有第二参照标识,所述第二参照标识用于指示所述传感器的安装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包括相连接的本体部分和围绕所述本体部分周围的边缘部分,所述边缘部分相对所述本体部分弯折形成侧板;
所述第一卡扣部和第二卡扣部相对地设置于所述侧板上;
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本体部分;所述传感器位于所述本体部分和所述侧板围成的空间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本体部分包括多个边角部分,至少一个所述边角部分相对于所述本体部分向所述侧板的延伸方向和远离所述传感器的方向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片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传感器上设置有可熔融的固定柱,所述固定柱穿过所述固定孔,并与所述固定孔熔融连接;
所述固定孔包括相对的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内径不相同;
所述固定柱包括相对的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所述第一固定柱和第二固定柱的外径不相同;
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内径和所述第一固定柱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一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并与所述第一固定孔熔融连接;
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内径和所述第二固定柱的外径相适配,所述第二固定柱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并与所述第二固定孔熔融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感器包括壳体和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电路板;
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多个所述定位孔中至少一个所述定位孔与其余所述定位孔非轴对称地设置;
所述壳体的内壁上设置有多个定位柱,多个所述定位柱中至少一个所述定位柱与其余所述定位柱非轴对称地设置;
多个所述定位孔与多个所述定位柱一一对应,所述定位柱插接于所述定位孔中。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内设置有至少四个呈矩形阵列排布的第一传感器透镜,至少四个所述第一传感器透镜之间设置有“十”字形空隙;
所述壳体内还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传感器透镜,至少两个所述第二传感器透镜相对地布置于所述空隙中;
所述第一传感器透镜与所述第二传感器透镜分别与所述硅胶垫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壳体的表面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且呈圆环状的凸台;
所述第一传感器透镜和第二传感器透镜与所述第二通孔相对应;
所述硅胶垫设置于所述凸台中;
所述第一通孔呈圆形,所述第一通孔的内径与所述凸台的外径相适配,所述凸台插设于所述第一通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盖体,所述盖体的内壁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三卡勾,所述盖体的侧部延伸设置有与所述盖体的内部空间连通的走线槽体;
所述固定件的周向设置有多个第三卡孔或卡槽,多个所述第三卡勾与多个所述第三卡孔或卡槽一一对应,所述固定件上与每个所述第三卡孔或卡槽相邻的位置处设置有导向斜面;
所述盖体扣合于所述传感器和所述弹片的外部,且所述第三卡勾能经所述导向斜面卡合连接于所述第三卡孔或卡槽中;
所述盖体内设置有弹性件,所述盖体通过所述弹性件压紧于所述传感器。
CN202120765890.0U 2021-04-14 2021-04-14 传感器结构 Active CN2151146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5890.0U CN215114633U (zh) 2021-04-14 2021-04-14 传感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65890.0U CN215114633U (zh) 2021-04-14 2021-04-14 传感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14633U true CN215114633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65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65890.0U Active CN215114633U (zh) 2021-04-14 2021-04-14 传感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1463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93308B2 (en) In-vehicle camera
CN102458057A (zh) 电子装置
CN105659145A (zh) 显示装置
CN113287159B (zh) 曲面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CN215114633U (zh) 传感器结构
CN210390955U (zh) 一种后视镜及车辆
CN210605673U (zh) 触摸框及包含其的触摸屏
CN112923982A (zh) 传感器结构
CN211044881U (zh) 车载一体式曲面多联屏显示器
CN210454465U (zh) 一种双联屏结构及其安装结构
US20230247786A1 (en) Display apparatus
CN113050316B (zh) 一种双视角车载背光模组
CN114270250A (zh) 背光模组、显示装置以及交通工具
CN114600442A (zh) 用于车辆的相机模块
CN211075765U (zh) 抬头显示器及其安装支架
CN210591714U (zh) 电机线固定支架及具有其的电动汽车
CN104875689B (zh) 一种汽车lcd屏的固定安装结构
CN205427980U (zh) 行车记录仪
CN111559323A (zh) 一种摄像头安装支架结构、摄像头总成及车辆
CN218777416U (zh) 一种双屏仪表盘
CN212047160U (zh) 多功能车辆智能终端
JP3916367B2 (ja) 表示装置のアース板取付構造
JP7435327B2 (ja) 車両用表示装置
CN219601080U (zh) 抗撞击后视镜
CN210793031U (zh) 车载终端固定支架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