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13009U -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13009U
CN215113009U CN202121220257.XU CN202121220257U CN215113009U CN 215113009 U CN215113009 U CN 215113009U CN 202121220257 U CN202121220257 U CN 202121220257U CN 215113009 U CN215113009 U CN 2151130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ilding
air inlet
water
communicated
cartridge fil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20257.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丁晓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Jili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2121220257.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130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130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13009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30/00Energy efficient heating, ventilation or air conditioning [HVAC]
    • Y02B30/54Free-cooling systems

Landscapes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涉及通气节能技术领域;包括雨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储水箱、第三水管、排水槽和排水板等;还包括过滤筒,过滤筒设置在排水槽与第三水管之间,过滤筒顶端与排水槽底部连接,过滤筒底部与第三水管进水端连接,过滤筒包括内筒,内筒同轴设置在过滤筒内部上方,内筒的顶端边缘固定设置有连接圆环,连接圆环水平嵌接在过滤筒内壁上,内筒的侧面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一过滤孔。该实用新型可直接利用雨水对建筑内部进行降温加湿,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还可净化雨水,避免喷雾中含有过多杂质而影响建筑内部环境。

Description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气节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背景技术
绿色建筑为在全寿命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
申请号为CN202020261637.7的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包括进气管、滤尘装置、排气管和控制装置;进气管设置在建筑墙体上并与进气腔连通,滤尘装置设置在进气管上;进气腔内设有进风机、紫外线杀菌灯和电加热网;抽水管设置在水泵上并与储水箱连通,输水管设置在水泵上;喷雾头设置在输水管上;排气腔内设有排风机;排气管设置在建筑墙体上并与排气腔连通;控制装置设置在建筑墙体上,控制装置控制连接进风机、紫外线杀菌灯、电加热网、排风机和水泵;建筑屋顶上设有太阳能发电板和蓄电池。该实用新型操作简单,使用方便,较为节能,不仅能够实现建筑内的通风,还有助于保持建筑内部温度和湿度的恒定,功能多样,并且能够对输入空气进行滤尘和杀菌,使用效果极佳。
上述设备能很好地发挥通风换气的作用,且还利用喷雾和风的混合,实现室内降温加湿的目的。但是,该设备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单独加水至储水箱中,以便实现喷雾目的,虽能对建筑内部降温加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水资源。若该设备能对雨水及时利用收集,将其储备在储水箱中,进而实现降温加湿的目的,将会极大的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其设置了雨水收集装置,能及时将雨水进行收集,进而使其发挥降温加湿的作用;另外,还设置了过滤筒,能对收集的雨水进行净化,防止其在形成喷雾的过程中污染室内环境。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包括进气腔和排气腔,所述进气腔和排气腔设置在建筑墙体相对的两侧,所述进气腔与所述排气腔均与所述建筑内部连通,所述进气腔内设置有进风机,所述进气腔远离所述建筑内部的一端连通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远离所述进气腔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并延伸至建筑外部;所述排气腔内部设置有排风机,所述排气腔远离所述建筑内部的一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所述排气腔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并延伸至建筑外部;
还包括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外部,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储水箱、第三水管、排水槽和排水板;所述排水板覆盖在所述建筑墙体的屋顶上方,所述排水板两侧均倾斜朝下延伸,所述排水板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凹槽,所述排水槽对称设置在所述排水板两侧边缘,两个所述排水槽均呈上方开口的空心设置,两个所述排水槽一侧顶部均与所述排水板边缘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排水槽一端底端均连通有所述第三水管,两个所述第三水管远离所述排水槽一端均连通有所述储水箱,两个所述储水箱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外部,两个所述储水箱均连通有第二水管,两根所述第二水管均共同连通有主水管,所述主水管远离所述第二水管一端连通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远离所述第二水管一端连通有第一水管,所述第一水管远离所述抽水泵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并延伸至所述建筑内部并与喷头连通,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进气腔一侧;
还包括过滤筒,所述过滤筒设置在所述排水槽与所述第三水管之间,所述过滤筒顶端与所述排水槽底部连接,所述过滤筒底部与所述第三水管进水端连接,所述过滤筒包括内筒,所述内筒同轴设置在所述过滤筒内部上方,所述内筒的顶端边缘固定设置有连接圆环,所述连接圆环水平嵌接在所述过滤筒内壁上,所述内筒的侧面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一过滤孔。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槽底端内侧呈倾斜设置,所述过滤筒设置在低端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外壁与所述排水槽螺纹连接,所述过滤筒底端内壁与所述第三水管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内部还同轴设置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设置在所述内筒下方,所述过滤层上穿设有若干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内径。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筒内部还设置有活性炭层,所述活性炭层设置在所述过滤层下方。
进一步的,还包括连接箱,所述连接箱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内壁,所述连接箱与所述进气腔连通,所述喷头设置在所述连接箱内部,所述连接箱远离所述进气腔一侧穿设有若干排气孔。
进一步的,所述进气管进气端竖直朝下设置,所述进气管进气端设置有滤尘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排水板两侧上方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太阳能发电板电性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各用电设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设置有包括排水板、排水槽、第三水管和储水箱的雨水收集装置。可使雨水沿排水板上的凹槽流进排水槽,再经第三水管流至储水箱进行收集。可直接利用雨水对建筑内部进行降温加湿,减少自来水等的使用,实现节约水资源的目的。
2.设置有包括内筒、过滤层和活性炭层的过滤筒。内筒可对雨水中的大体积杂质进行吸附,过滤层可对雨水中的小体积杂质进行吸附,活性炭可去除雨水中的色素和异味,通过过滤筒的作用,可雨水进行净化,避免喷雾中含有过多杂质而影响建筑内部环境。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排水槽的侧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筒的正视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筒的俯视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0-进气腔、110-进风机、120-进气管、200-排气腔、210-排风机、220-排气管、300-建筑墙体、410-喷头、420-第一水管、430-抽水泵、440-主水管、450第二水管、460-储水箱、470-第三水管、480-过滤筒、481-内筒、482-连接圆环、483-过滤层、484-活性炭层、490-排水槽、500-排水板、510-凹槽、600-连接箱、610-排气孔、700-滤尘装置、800-太阳能发电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现有技术中,公开的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能很好地发挥通风换气的作用,且还利用喷雾和风的混合,实现室内降温加湿的目的。但是,该设备在实际运用中,需要单独加水至储水箱中,以便实现喷雾目的,虽能对建筑内部降温加湿,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浪费了水资源。若该设备能对雨水及时利用收集,将其储备在储水箱中,进而实现降温加湿的目的,将会极大的节约水资源,进一步满足绿色建筑的要求。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包括进气腔100和排气腔200,进气腔100和排气腔200设置在建筑墙体300相对的两侧,进气腔100与排气腔200均与建筑内部连通,进气腔100内设置有进风机110,进气腔100远离建筑内部的一端连通有进气管120,进气管120远离进气腔100一端贯穿建筑墙体300并延伸至建筑外部;排气腔200内部设置有排风机210,排气腔200远离建筑内部的一端连通有排气管220,排气管220远离排气腔200一端贯穿建筑墙体300并延伸至建筑外部。此外,还包括雨水收集装置,雨水收集装置设置在建筑墙体300外部,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储水箱460、第三水管470、排水槽490和排水板500;排水板500覆盖在建筑墙体300的屋顶上方,排水板500两侧均倾斜朝下延伸,排水板500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凹槽510,排水槽490对称设置在排水板500两侧边缘,两个排水槽490均呈上方开口的空心设置,两个排水槽490一侧顶部均与排水板500边缘固定连接,两个排水槽490一端底端均连通有第三水管470,两个第三水管470远离排水槽490一端均连通有储水箱460,两个储水箱460对称固定设置在建筑墙体300外部,两个储水箱460均连通有第二水管450,两根第二水管450均共同连通有主水管440,主水管440远离第二水管450一端连通有抽水泵430,抽水泵430远离第二水管450一端连通有第一水管420,第一水管420远离抽水泵430一端贯穿建筑墙体300并延伸至建筑内部与喷头410连通,喷头410设置在进气腔100一侧。另外,还包括过滤筒480,过滤筒480设置在排水槽490与第三水管470之间,过滤筒480顶端与排水槽490底部连接,过滤筒480底部与第三水管470进水端连接,过滤筒480包括内筒481,内筒481同轴设置在过滤筒480内部上方,内筒481的顶端边缘固定设置有连接圆环482,连接圆环482水平嵌接在过滤筒480内壁上,内筒481的侧面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一过滤孔,进一步的,过滤筒480内部还同轴设置有过滤层483,过滤层483设置在内筒481下方,过滤层483上穿设有若干第二过滤孔,第二过滤孔的内径小于第一过滤孔的内径;过滤筒480内部还设置有活性炭层484,活性炭层484设置在过滤层483下方。进一步的,排水槽490底端内侧呈倾斜设置,过滤筒480设置在低端一端,过滤筒480外壁与排水槽490螺纹连接,过滤筒480底端内壁与第三水管470螺纹连接。此外,排水板500两侧上方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800,太阳能发电板800电性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各用电设备。
具体实施时,下雨天气会产生大量的雨水,排水板500上设置的若干凹槽510有利于雨水聚集并顺槽而下至排水槽490中,因排水槽490底端内侧倾斜设置,可使雨水倾斜流入过滤筒480中,防止部分雨水堆积在排水槽490中,待雨水流置过滤筒480中,先经内筒481将大体积杂质进行过滤,因内筒481的侧面和侧面均穿设有若干第一过滤孔,可使内筒481与雨水的接触面积更大,提高雨水的过滤速度,防止杂质快速的将第一过滤孔堵塞,影响过滤及雨水收集效果;待雨水经内筒481过滤后,会进入过滤层483中,进行再次过滤,因过滤层483中的若干第二过滤孔内径小于第一过滤孔,可将第一过滤孔未去除的小杂质去除掉,待雨水中的杂质去除掉后,雨水再流入活性炭层484中,活性炭层484会对雨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进行去除,经过滤筒480净化后的雨水直接沿第三水管470流至储水箱460中进行收集;另外,因过滤筒480与排水槽490螺纹连接,可在过滤筒480净化程度降低或者失效后对其进行更换,操作简便。当建筑内部需要单独降温加湿时,打开抽水泵430,在抽水泵430的作用下,雨水依次沿第二水管450、主水管440、抽水泵430以及第一水管420流至喷头410中,再从喷头410中以喷雾的形式喷向建筑内部,实现降温加湿的目的;若建筑内部需同时实现通气降温的目的,可同时打开抽水泵430和进风机110,使风沿进气管120、进气腔200吹向喷雾,此时喷雾和风混合吹向建筑内部,实现建筑内部同时通气降温的目的,且喷雾在风的吹动下,可在室内分布更广,增强其降温加湿效果;若只需单独通气,则打开进风机110,关闭抽水泵430,便可实现单独通气目的。上述降温加湿、通气降温或者单独通气的三种过程中,均需将排风机210打开,便于室内的空气沿排气腔200、排气管220排出建筑外部,实现空气流通,提升通气效果。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进风机110、排风机210和抽水泵430均与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且蓄电池的输入端与太阳能发电板800连接,可将太阳能转化的电能存入在蓄电池中,可进一步实现节能的目的,遵循绿色发展的宗旨。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还包括连接箱600,连接箱600固定设置在建筑墙体300内壁,连接箱600与进气腔100连通,喷头410设置在连接箱600内部,连接箱600远离进气腔100一侧穿设有若干排气孔610。进气管120进气端竖直朝下设置,进气管120进气端设置有滤尘装置700。
具体实施时,在通气降温过程中,若直接用风将喷雾吹向建筑内部,会出现风与喷雾混合不均匀的情况,导致建筑内部的通气湿度不一致,影响居住舒适度,因此设置的连接箱600,可使风与喷雾提前均匀混合,再吹向建筑内部,使通入建筑内部的风的湿度相同,提升居民的居住舒适度。此外,进气管120的进气端设置的滤尘装置700可净化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杂质进入建筑内部,影响建筑内部的环境;且进气管120进气端竖直朝下设置,可防止雨水进入建筑内部,引起建筑损坏等。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腔(100)和排气腔(200),所述进气腔(100)和排气腔(200)设置在建筑墙体(300)相对的两侧,所述进气腔(100)与所述排气腔(200)均与所述建筑内部连通,所述进气腔(100)内设置有进风机(110),所述进气腔(100)远离所述建筑内部的一端连通有进气管(120),所述进气管(120)远离所述进气腔(100)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300)并延伸至建筑外部;所述排气腔(200)内部设置有排风机(210),所述排气腔(200)远离所述建筑内部的一端连通有排气管(220),所述排气管(220)远离所述排气腔(200)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300)并延伸至建筑外部;
还包括雨水收集装置,所述雨水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300)外部,所述雨水收集装置包括储水箱(460)、第三水管(470)、排水槽(490)和排水板(500);所述排水板(500)覆盖在所述建筑墙体(300)的屋顶上方,所述排水板(500)两侧均倾斜朝下延伸,所述排水板(500)上均匀设置有若干凹槽(510),所述排水槽(490)对称设置在所述排水板(500)两侧边缘,两个所述排水槽(490)均呈上方开口的空心设置,两个所述排水槽(490)一侧顶部均与所述排水板(500)边缘固定连接,两个所述排水槽(490)一端底端均连通有所述第三水管(470),两个所述第三水管(470)远离所述排水槽(490)一端均连通有所述储水箱(460),两个所述储水箱(460)对称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300)外部,两个所述储水箱(460)均连通有第二水管(450),两根所述第二水管(450)均共同连通有主水管(440),所述主水管(440)远离所述第二水管(450)一端连通有抽水泵(430),所述抽水泵(430)远离所述第二水管(450)一端连通有第一水管(420),所述第一水管(420)远离所述抽水泵(430)一端贯穿所述建筑墙体(300)并延伸至所述建筑内部并与喷头(410)连通,所述喷头(410)设置在所述进气腔(100)一侧;
还包括过滤筒(480),所述过滤筒(480)设置在所述排水槽(490)与所述第三水管(470)之间,所述过滤筒(480)顶端与所述排水槽(490)底部连接,所述过滤筒(480)底部与所述第三水管(470)进水端连接,所述过滤筒(480)包括内筒(481),所述内筒(481)同轴设置在所述过滤筒(480)内部上方,所述内筒(481)的顶端边缘固定设置有连接圆环(482),所述连接圆环(482)水平嵌接在所述过滤筒(480)内壁上,所述内筒(481)的侧面和底部均设置有若干第一过滤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490)底端内侧呈倾斜设置,所述过滤筒(480)设置在低端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480)外壁与所述排水槽(490)螺纹连接,所述过滤筒(480)底端内壁与所述第三水管(470)螺纹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480)内部还同轴设置有过滤层(483),所述过滤层(483)设置在所述内筒(481)下方,所述过滤层(483)上穿设有若干第二过滤孔,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内径小于所述第一过滤孔的内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筒(480)内部还设置有活性炭层(484),所述活性炭层(484)设置在所述过滤层(483)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箱(600),所述连接箱(600)固定设置在所述建筑墙体(300)内壁,所述连接箱(600)与所述进气腔(100)连通,所述喷头(410)设置在所述连接箱(600)内部,所述连接箱(600)远离所述进气腔(100)一侧穿设有若干排气孔(61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20)进气端竖直朝下设置,所述进气管(120)进气端设置有滤尘装置(700)。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板(500)两侧上方均设有太阳能发电板(800),太阳能发电板(800)电性连接蓄电池的输入端,所述蓄电池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各用电设备。
CN202121220257.XU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130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0257.XU CN215113009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20257.XU CN215113009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13009U true CN215113009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25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20257.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113009U (zh) 2021-06-02 2021-06-02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13009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3379A (zh) * 2022-01-25 2022-04-29 杭州亚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被动式建筑通风系统
CN115262870A (zh) * 2022-08-23 2022-11-01 江西中一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结构装修一体化绿色建筑体系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13379A (zh) * 2022-01-25 2022-04-29 杭州亚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被动式建筑通风系统
CN114413379B (zh) * 2022-01-25 2023-03-31 杭州亚景景观设计有限公司 被动式建筑通风系统
CN115262870A (zh) * 2022-08-23 2022-11-01 江西中一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结构装修一体化绿色建筑体系
CN115262870B (zh) * 2022-08-23 2023-05-02 江西中一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装配式结构装修一体化绿色建筑体系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5747155U (zh) 一种空调器室内机
CN215113009U (zh)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CN203111187U (zh) 带有直接蒸发冷却的地铁用蒸发冷却空调湿度控制系统
CN205444603U (zh) 生物净化系统
CN207132498U (zh) 被动式蒸发冷却通风空调系统
CN206829683U (zh) 一种四季可用的敞开式户外岗亭
CN205980164U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机
CN205579801U (zh) 一种壁挂式新风机
CN209482764U (zh) 一种智能环保木屋
CN214370676U (zh) 一种用于绿色建筑通风降温的屋顶新风装置
CN208983493U (zh) 一种双向流净化热回收加湿机
CN202813671U (zh) 多功能设备带及具有该设备带的空调器
CN207936341U (zh) 一种温湿调节的过滤杀菌送风装置
CN108317633A (zh) 一种新能源家用空调加湿装置
CN206168658U (zh) 一种新型的无泵水幕喷漆室
CN204787008U (zh) 窗式自然通风空气加湿器
CN209229906U (zh) 一种水雾空气净化主机
CN107352513A (zh) 一种多功能开放式家用制氧机
CN208108373U (zh) 结合光伏发电和蒸发冷却技术的atm机空调系统
CN207702666U (zh) 一种绿色建筑通气节能设备
CN207094886U (zh) 一种用于中央空调或新风管道空气净化的系统装置
CN207963032U (zh) 一种组合式防水型消声通风系统
CN206439971U (zh) 用于中小学教室的壁挂式新风净化机
CN206310599U (zh) 一种全新风空气净化装置
CN104990186A (zh) 窗式自然通风空气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