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10461U - 电子换挡器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电子换挡器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10461U
CN215110461U CN202120732923.1U CN202120732923U CN215110461U CN 215110461 U CN215110461 U CN 215110461U CN 202120732923 U CN202120732923 U CN 202120732923U CN 215110461 U CN215110461 U CN 2151104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ction
linkage section
shift
rotating shaft
circuit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32923.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效龙
刘宁
莫名球
王再富
全太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meihe Control System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深圳华美和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深圳华美和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深圳华美和汽车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Priority to CN202120732923.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104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104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104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Control Devices For Change-Speed Gear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子换挡器及车辆,其中,电子换挡器,包括换挡座和手柄组件,换挡座包括壳体、电路板及传感器,壳体的内部具有轴孔,电路板容置于壳体的内部,传感器安装于电路板;手柄组件包括杆体和感应件,杆体包括操作段、联动段和转轴段,联动段容置于壳体的内部,操作段位于壳体的外部,转轴段位于操作段与联动段之间,转轴段的侧面设置有转轴,转轴容置于轴孔中,杆体一体成型,感应件安装于联动段上。杆体的操作段、联动段和转轴段一体成型,安装时,将转轴段的转轴插入壳体内部的轴孔即可完成杆体与壳体的转动连接,无需单独的连接件,安装流程较为简便,能够节省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电子换挡器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挡器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子换挡器及车辆。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中,电子换挡器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使用时,由电子换挡器发出换挡指令,电子换挡执行器执行机械动作驱动变速箱改变挡位并反馈当时位置电信号来实现换挡功能,其中电子换挡器通常包括壳体和伸出壳体的操作杆,操作杆与壳体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安装时,需将转轴穿设于操作杆,再连接于壳体上,安装过程较为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子换挡器,能够简化安装流程。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了一种包括上述电子换挡器的车辆。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换挡器,包括换挡座和手柄组件,所述换挡座包括壳体、电路板及传感器,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轴孔,所述电路板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所述手柄组件包括杆体和感应件,所述杆体包括操作段、联动段和转轴段,所述联动段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操作段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转轴段位于所述操作段与所述联动段之间,所述转轴段的侧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容置于所述轴孔中,所述杆体一体成型,所述感应件安装于所述联动段上;其中,所述杆体能够带动所述感应件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感应件绕所述转轴的轴线的转动角度。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换挡器,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杆体的操作段、联动段和转轴段一体成型,安装时,将转轴段的转轴插入壳体内部的轴孔即可完成杆体与壳体的转动连接,无需单独的连接件,安装流程较为简便,能够节省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子弹头和弹性件,所述换挡座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联动段具有伸缩腔,所述子弹头部分容置于所述伸缩腔并从所述联动段远离所述操作段的一端露出,所述子弹头的露出端与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子弹头与所述伸缩腔的内壁,所述子弹头能够沿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移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缩腔的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子弹头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能够卡接于所述卡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限位件开设有换挡滑槽,所述换挡滑槽包括稳态位、换挡位及斜坡,所述换挡位与所述稳态位之间通过所述斜坡连接,所述换挡位相对所述稳态位更接近所述联动段的端部,所述子弹头的露出端能够在所述换挡滑槽内滑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换挡滑槽包括多个所述换挡位,多个所述换挡位相对所述稳态位对称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稳态位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换挡位,相邻的所述换挡位之间通过所述斜坡连接,靠近所述稳态位的所述换挡位比远离所述稳态位的所述换挡位更接近所述联动段的端部,单个所述换挡位两侧的所述斜坡的倾斜角度不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联动段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感应件安装于所述联动段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侧面,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联动段的表面,位于所述稳态位的所述子弹头能够使所述感应件对正于所述传感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轴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P挡按键,所述P挡按键安装于所述操作段,所述P挡按键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换挡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结构简单、安装流程简便的电子换挡器,能够节省电子换挡器生产用的工时和生产成本,从而节省车辆的生产工时及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一些实施例的电子换挡器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电子换挡器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电子换挡器的剖视图;
图4为图1所示的电子换挡器的子弹头与限位块的配合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的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换挡座100,壳体110,轴孔111,上壳体112,下壳体113,电路板120,传感器130,限位件140,换挡滑槽141,稳态位1411,换挡位1412,斜坡1413,手柄组件200,杆体210,操作段211,联动段212,伸缩腔2121,卡槽2122,转轴段213,转轴2131,感应件220,子弹头230,卡扣231,弹性件240,P挡按键25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换挡器,包括换挡座100和手柄组件200,换挡座100包括壳体110、电路板120及传感器130,壳体110的内部具有轴孔111,电路板120容置于壳体110的内部,传感器130安装于电路板120;手柄组件200包括杆体210和感应件220,杆体210包括操作段211、联动段212和转轴段213,联动段212容置于壳体110的内部,操作段211位于壳体110的外部,转轴段213位于操作段211与联动段212之间,转轴段213的侧面设置有转轴2131,转轴2131容置于轴孔111中,杆体210一体成型,感应件220安装于联动段212上;其中,杆体210能够带动感应件220绕转轴2131的轴线转动,传感器130用于感应感应件220绕转轴2131的轴线的转动角度。
例如,如图1所示,电子换挡器包括换挡座100和手柄组件200,参照图2,换挡座100包括壳体110、电路板120及传感器130,壳体110的内部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轴孔111,电路板120容置于壳体110的内部,传感器130安装于电路板120;手柄组件200包括杆体210和感应件220,杆体210包括操作段211、联动段212和转轴段213,联动段212容置于壳体110的内部,操作段211位于壳体110的外部,转轴段213位于操作段211与联动段212之间,转轴段213的两个相对侧面设置有两个转轴2131,转轴2131容置于轴孔111中,感应件220安装于联动段212上。拨动杆体210的操作段211,联动段212能够同步转动,从而带动感应件220绕转轴2131的轴线转动,传感器130能够感应到感应件220绕转轴2131的轴线的转动角度,从而获取换挡信息。杆体210的操作段211、联动段212和转轴段213一体成型,安装时,将转轴段213的转轴2131插入壳体110内部的轴孔111即可完成杆体210与壳体110的转动连接,无需单独的连接件,安装流程较为简便,能够节省工时,降低生产成本。
可以理解的是,感应件220可以为永磁体,传感器130可以为霍尔元件,感应件220转动时,传感器130能够感受到磁场的变化,从而感应到感应件220的转动角度,获取换挡信息。轴孔111可以为盲孔或通孔,若设置为盲孔,可在转轴2131的轴向和周向上均对转轴2131具有约束,能够提升杆体210转动的稳定性;可将轴孔111和转轴2131设置为相互匹配的形状,进一步提升杆体210转动的稳定性。转轴2131的端部周向上可设置倒角或圆角,以降低装入轴孔111的装配难度;还可在转轴2131的周向上设置凹槽,进一步降低装配难度。转轴2131可以相对地设置有两个,也可以仅在转轴段213的一个侧面上设置,并在壳体110的内部的对应位置设置一个轴孔1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组件200还包括子弹头230和弹性件240,换挡座100还包括限位件140,限位件140容置于壳体110的内部,联动段212具有伸缩腔2121,子弹头230部分容置于伸缩腔2121并从联动段212远离操作段211的一端露出,子弹头230的露出端与限位件140抵接,弹性件240的两端分别抵接于子弹头230与伸缩腔2121的内壁,子弹头230能够沿弹性件240的伸缩方向移动。
例如,如图2所示,手柄组件200还包括子弹头230和弹性件240,换挡座100还包括限位件140,限位件140容置于壳体110的内部,联动段212具有伸缩腔2121,子弹头230部分容置于伸缩腔2121并从联动段212远离操作段211的一端露出,子弹头230的露出端与限位件140抵接,参照图3,弹性件240的一端抵接于子弹头230的内部,另一端抵接于伸缩腔2121的底部,子弹头230能够沿弹性件240的伸缩方向移动。在弹性件240的作用下,子弹头230的露出端能够始终与限位件140抵接,拨动操作段211时,子弹头230与限位件140的摩擦作用及弹性件240压迫子弹头230的反作用力能够给驾驶者力反馈,保证驾驶者始终具有换挡手感,从而准确地进行换挡操作。
可以理解的是,弹性件240可以为弹簧、弹性杆件等,子弹头230可以采用尼龙材料、聚甲醛等材料制成,具有较好的耐磨性及润滑性,能够延长使用寿命,减少使用中的磨损。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伸缩腔2121的内壁开设有卡槽2122,子弹头230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扣231,卡扣231能够卡接于卡槽2122中。
例如,如图2及图3所示,伸缩腔2121的内壁开设有卡槽2122,子弹头230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扣231,卡扣231能够卡接于卡槽2122中。安装时,将子弹头230插入伸缩腔2121内部,并施加外力将卡扣231卡进卡槽2122中,即可完成子弹头230与联动段212的安装,卡扣231与卡槽2122能够防止子弹头230从伸缩腔2121内脱出影响后续装配。
可以理解的是,为保证子弹头230能够在伸缩腔2121内部沿联动段21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可沿联动段212的长度方向设置卡槽2122,且卡扣231的长度小于卡槽2122的长度,以保证子弹头230的活动范围。为保证卡扣231顺利卡入卡槽2122,可在卡扣231远离子弹头230的露出端的一侧设置缓冲面,可设置为斜面或圆弧面等;为保证卡扣231与卡槽2122之间卡接的稳定性,可在卡扣231靠近子弹头230的露出端的一侧设置抵持面,抵持面能够抵持于卡槽2122的侧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限位件140开设有换挡滑槽141,换挡滑槽141包括稳态位1411、换挡位1412及斜坡1413,换挡位1412与稳态位1411之间通过斜坡1413连接,换挡位1412相对稳态位1411更接近联动段212的端部,子弹头230的露出端能够在换挡滑槽141内滑动。
例如,如图4及图5所示,限位件140开设有换挡滑槽141,换挡滑槽141包括稳态位1411、换挡位1412及斜坡1413,换挡位1412与稳态位1411之间通过斜坡1413连接,换挡位1412相对稳态位1411更接近联动段212的端部,子弹头230的露出端能够在换挡滑槽141内滑动。施加外力拨动操作段211,联动段212带动子弹头230绕转轴2131的轴线转动,子弹头230的露出端在换挡滑槽141内滑动,由稳态位1411经斜坡1413滑动至换挡位1412,由于换挡位1412相对稳态位1411更接近联动段212的端部,在此过程中,弹性件240被压缩;撤去外力时,在弹性件240的回弹力的作用下,子弹头230的露出端能够沿斜坡1413滑回稳态位1411,实现杆体210的自复位功能,且稳态位1411、换挡位1412及斜坡1413均能够给驾驶者合适的力反馈,指示出稳态位1411和换挡位1412的准确位置,保证操作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斜坡1413的倾斜角度不作限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稳态位1411和换挡位1412之间的间隔不作限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换挡滑槽141包括多个换挡位1412,多个换挡位1412相对稳态位1411对称设置。
例如,如图5所示,换挡滑槽141包括多个换挡位1412,多个换挡位1412相对稳态位1411对称设置,能够保证换挡手感的一致性,减少驾驶者由于换挡手感不一致导致挂错挡,从而提高行驶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稳态位1411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换挡位1412,相邻的换挡位1412之间通过斜坡1413连接,靠近稳态位1411的换挡位1412比远离稳态位1411的换挡位1412更接近联动段212的端部,单个换挡位1412两侧的斜坡1413的倾斜角度不同。
例如,如图5所示,稳态位1411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换挡位1412,相邻的换挡位1412之间通过斜坡1413连接,靠近稳态位1411的换挡位1412比远离稳态位1411的换挡位1412更接近联动段212的端部,单个换挡位1412两侧的斜坡1413的倾斜角度不同,能够指示出两斜坡1413之间的换挡位1412的准确位置,保证换挡操作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的是,斜坡1413的倾斜角度不作限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相邻两换挡位1412之间的间隔不作限制,可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进行设置,可设置相邻两换挡位1412之间的间隔等于稳态位1411与其相邻的换挡位1412之间的间隔,以保证换挡手感的一致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联动段212位于电路板120的一侧,感应件220安装于联动段212朝向电路板120的侧面,传感器130安装于电路板120朝向联动段212的表面,位于稳态位1411的子弹头230能够使感应件220对正于传感器130。
例如,如图3所示,联动段212位于电路板120的一侧,感应件220安装于联动段212朝向电路板120的侧面,传感器130安装于电路板120朝向联动段212的表面,子弹头230位于稳态位1411时,感应件220位于传感器130的正上方,便于进行安装定位,能够提高安装精度,从而降低后续对换挡位信号进行标定的难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壳体110包括上壳体112和下壳体113,轴孔111设置于上壳体112和/或下壳体113。
例如,如图2所示,壳体110包括上壳体112和下壳体113,两个轴孔111分设于上壳体112与下壳体113,安装时,可先将转轴段213一侧的转轴2131插入下壳体113的轴孔111中,再将上壳体112的轴孔111套设于转轴段213另一侧的转轴2131上,并将上壳体112扣合于下壳体113上,安装过程较为简单,且便于安装定位。
可以理解的是,在仅设置一个转轴2131的情况下,也可以仅在上壳体112设置轴孔111或仅在下壳体113设置轴孔111。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手柄组件200还包括P挡按键250,P挡按键250安装于操作段211,P挡按键250与电路板120电连接。
例如,如图2所示,手柄组件200还包括P挡按键250,P挡按键250安装于操作段211,P挡按键250与电路板120电连接。P挡按键250按下时,能够输出制动信号,控制车辆制动。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包括上述任意实施例提供的电子换挡器。
采用结构简单、安装流程简便的电子换挡器,能够节省电子换挡器生产用的工时和生产成本,从而节省车辆的生产工时及生产成本。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Claims (10)

1.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换挡座,包括壳体、电路板及传感器,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轴孔,所述电路板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
手柄组件,包括杆体和感应件,所述杆体包括操作段、联动段和转轴段,所述联动段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操作段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所述转轴段位于所述操作段与所述联动段之间,所述转轴段的侧面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容置于所述轴孔中,所述杆体一体成型,所述感应件安装于所述联动段上;
其中,所述杆体能够带动所述感应件绕所述转轴的轴线转动,所述传感器用于感应所述感应件绕所述转轴的轴线的转动角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子弹头和弹性件,所述换挡座还包括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容置于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联动段具有伸缩腔,所述子弹头部分容置于所述伸缩腔并从所述联动段远离所述操作段的一端露出,所述子弹头的露出端与所述限位件抵接,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于所述子弹头与所述伸缩腔的内壁,所述子弹头能够沿所述弹性件的伸缩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腔的内壁开设有卡槽,所述子弹头的外表面设置有卡扣,所述卡扣能够卡接于所述卡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开设有换挡滑槽,所述换挡滑槽包括稳态位、换挡位及斜坡,所述换挡位与所述稳态位之间通过所述斜坡连接,所述换挡位相对所述稳态位更接近所述联动段的端部,所述子弹头的露出端能够在所述换挡滑槽内滑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挡滑槽包括多个所述换挡位,多个所述换挡位相对所述稳态位对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态位的两侧均设置有多个换挡位,相邻的所述换挡位之间通过所述斜坡连接,靠近所述稳态位的所述换挡位比远离所述稳态位的所述换挡位更接近所述联动段的端部,单个所述换挡位两侧的所述斜坡的倾斜角度不同。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段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一侧,所述感应件安装于所述联动段朝向所述电路板的侧面,所述传感器安装于所述电路板朝向所述联动段的表面,位于所述稳态位的所述子弹头能够使所述感应件对正于所述传感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轴孔设置于所述上壳体和/或所述下壳体。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换挡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组件还包括P挡按键,所述P挡按键安装于所述操作段,所述P挡按键与所述电路板电连接。
10.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换挡器。
CN202120732923.1U 2021-04-09 2021-04-09 电子换挡器及车辆 Active CN2151104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2923.1U CN215110461U (zh) 2021-04-09 2021-04-09 电子换挡器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32923.1U CN215110461U (zh) 2021-04-09 2021-04-09 电子换挡器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10461U true CN215110461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649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32923.1U Active CN215110461U (zh) 2021-04-09 2021-04-09 电子换挡器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104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312846B (zh) 换挡器组件
EP1589322B1 (en) Device for detecting rotation in two directions and shift lever device
CA2309067C (en) Shift mechanism for motor vehicle transmissions
US7640823B2 (en) Integrated automatic manual transmission lever-type shift selector
DE102008003296B4 (de) Fahrpedal
US11014450B2 (en) Stalk mounted telescoping rotary shift knob
EP3483479B1 (en) Shifter assembly
US8376098B2 (en) Resistance mechanism for a pedal assembly
JP2002264679A (ja) シフトレバー装置
KR101954191B1 (ko) 이중 힌지를 이용한 변속제어장치
WO2006138437A2 (en) Pedal assembly having a hysteresis mechanism
US10281038B2 (en) Actuator for shift by wire automatic transmission
CN111720532B (zh) 用于车辆的换挡杆装置
CN215110461U (zh) 电子换挡器及车辆
KR100204887B1 (ko) 컨트롤 케이블의 결합구조
US6154107A (en) Inhibitor switch with rattle preventing structure
US11906039B2 (en) Selector device for a user input for shifting a vehicle gearbox, and gearbox system for a vehicle
CN109469726B (zh) 线控换档移位器装置
KR20200120331A (ko) 변속 엑츄에이터용 편심감속기
CN210178896U (zh) 一种用于车辆变速箱的滑动式线控换挡装置
JP3929710B2 (ja) 自動変速機操作レバー
CN210178898U (zh) 一种用于车辆变速箱的滑动式线控换挡装置
JPH06174060A (ja) 自動変速機用変速操作レバーのレバー本体
JPH11294582A (ja) 変速操作装置
CN214146544U (zh) 换挡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8 floor 1-3, plant 1, Verde Industrial Park, Qinglan Third Road, Pingshan new area, Shenzhen, Guangdong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meihe Control System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1-3 / F, No.1 Factory building, Verde Industrial Park, third Qinglan Road, Pingshan New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uameihe Automobile Parts Manufacturing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