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103583U - 氢氧发生装置 - Google Patents

氢氧发生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103583U
CN215103583U CN202120054675.XU CN202120054675U CN215103583U CN 215103583 U CN215103583 U CN 215103583U CN 202120054675 U CN202120054675 U CN 202120054675U CN 215103583 U CN215103583 U CN 21510358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end cover
separation
hydrogen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0546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涛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00546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10358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10358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10358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30Hydrogen technology
    • Y02E60/36Hydrogen production from non-carbon containing sources, e.g. by water electrolysi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氢氧发生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外壳内部的水箱和氢氧发生组件,水箱具有出水管和回水管,氢氧发生组件具有循环进水口、循环出水口和氢气出口,还包括第一气水分离组件和第二气水分离组件;第一气水分离组件包括第一分离筒、浮体、第一上端盖和第一下端盖;第二气水分离组件包括第二分离筒、第二上端盖和第二下端盖;第一进气管与氢气出口连接,第一排水口与水箱连通,出水管与循环进水口连接,循环出水口与第二进气管连接,第二排水口与回水管连接。实现自动将气水分离并实现自动排水,以提高用户体验性和使用便利性。实现自动将气水分离并实现自动排水,以提高用户体验性和使用便利性。

Description

氢氧发生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电解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氢氧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利用电解水产氢气是人们日常生活中获取氢气的常规方式,中国专利号201910043216.9公开了一种氢氧发生器,其配置有氢氧发生组件以及水箱,水箱向氢氧发生组件供水,氢氧发生组件则通过正负电极来电解水以产生氢气和氧气。对于氢气而言,水箱上配置有两个仓体来实现氢气和水的分离,但是,对于氧气而言,由于氧气跟随水流直接流回到水箱中,氧气无法进行有效的气水分离,氧气的含水量较大,导致用户体验性较差。因此,如何设计一种方便用户使用以提高用户体验性的氢氧发生装置是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氢氧发生装置,实现自动将气水分离并实现自动排水,以提高用户体验性和使用便利性。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氢氧发生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水箱和氢氧发生组件,所述水箱具有出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氢氧发生组件具有循环进水口、循环出水口和氢气出口,还包括第一气水分离组件和第二气水分离组件;
所述第一气水分离组件包括第一分离筒、浮体、第一上端盖和第一下端盖;所述第一上端盖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下端盖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上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离筒的上端口上,所述第一下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离筒的下端口上,所述第一分离筒与所述第一上端盖和所述第一下端盖之间形成第一气水分离腔体,所述浮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离筒中,所述浮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一排水口的封堵部;
所述第二气水分离组件包括第二分离筒、第二上端盖和第二下端盖;所述第二上端盖上设置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下端盖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上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筒的上端口上,所述第二下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筒的下端口上,所述第二分离筒与所述第二上端盖和所述第二下端盖之间形成第二气水分离腔体;
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氢气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循环进水口连接,所述循环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回水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氢气外接头和氧气外接头,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氢气外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氧气外接头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氢气外接头之间还设置有背压阀;或者,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氢气外接头之间的连接气管中设置有曝气石。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进气管高于所述水箱的最高水位线,所述第二排水口高于所述出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水箱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第二分离筒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进一步的,所述浮体的底部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密封堵头,所述密封堵头为所述封堵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排水口中设置有嵌块,所述嵌块的上表面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嵌块上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贯通孔;在所述第一排水口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封堵部抵靠在所述凸起结构上并密封住所述贯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通过配置独立的第一气水分离组件和第二气水分离组件,第一气水分离组件用于对氢气进行气水分离处理,第二气水分离组件用于对氧气进行气水分离处理,而对于电解水而产生的气体经由进气管进入到分离筒中,由于气体较轻而水分较重,水分在分离筒中则会因重力下落并积累在分离筒的底部,而分离出的气体则经由排气管排出以实现水气分离,以提高用户体验性;而对于第一分离筒对氢气进行气水分离过程中,第一分离筒中的浮体能够对底部的第一排水口进行封堵以减少气体泄漏,而在第一分离筒中的积水较多时,则浮体受浮力作用将短时间的漂浮起以打开底部的第一排水口,进而快速的排掉第一分离筒中的积水,实现自动排水;第一分离筒中的水位下降使得浮体重新抵靠在第一排水口重新封闭第一排水口,这样,便可以实现自动将第一气水分离腔体中的积水输送至水箱中循环使用,而无需用户定期清理积水,方便用户使用并提高了使用便利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装置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装置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装置实施例中第一气水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装置实施例第一气水分离组件的剖视图之一;
图5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装置实施例中第一分离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装置实施例中第一下端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装置实施例第一气水分离组件的剖视图之二;
图8为本实用新型氢氧发生装置实施例第一气水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8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氢氧发生装置,包括外壳100以及设置在外壳100内部的水箱200和氢氧发生组件300。水箱200用于储水,水箱200上设置有
水箱200具有出水管201和回水管202,氢氧发生组件300具有循环进水口(未标记)、循环出水口(未标记)和氢气出口(未标记)。氢氧发生组件300能够采用电解水的原理来产生氢气和氧气,氢氧发生组件的具体表现实体可以采用常规氢氧发生装置的氢氧发生部件,在此针对氢氧发生组件的具体结构形式和工作原理不做赘述和限制。
为了对氢氧发生组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进行气水分离处理,则氢氧发生装置还配置有第一气水分离组件400和第二气水分离组件500。第一气水分离组件400的作用是用于将氢气中的水有效的分离出,第一气水分离组件400的作用是用于将氧气中的水有效的分离出,具体结构如下。
第一气水分离组件400包括第一分离筒1、浮体2、第一上端盖3和第一下端盖4;第一上端盖3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管31和第一排气管32,第一下端盖4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口41,第一上端盖3设置在第一分离筒1的上端口上,第一下端盖4设置在第一分离筒1的下端口上,第一分离筒1与第一上端盖3和第一下端盖4之间形成第一气水分离腔体,浮体2设置在第一分离筒1中,浮体2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封堵第一排水口41的封堵部21。
第二气水分离组件500包括第二分离筒1-1、第二上端盖1-2和第二下端盖1-3;第二上端盖1-2上设置有第二进气管1-21和第二排气管1-22,第二下端盖1-3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未图示),第二上端盖1-2设置在第二分离筒1-1的上端口上,第二下端盖1-3设置在第二分离筒1-1的下端口上,第二分离筒1-1与第二上端盖1-2和第二下端盖1-3之间形成第二气水分离腔体;
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氢气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水箱200连通,出水管201与所述循环进水口连接,所述循环出水口与第二进气管1-21连接,所述第二排水口与回水管202连接。
具体的,以对氢氧发生组件300产生的氢气进行气水分离为例,氢氧发生组件300的氢气出口通过管路与第一进气管31连接。氢氧发生组件产生的氢气含有较多的水分,进入到第一分离筒1中后,由于水分的重量较大,则大部分的水分将落入到第一分离筒1的底部,而氢气则会从第一排气管32排出。在进行气水分离过程中,浮体2则因重力作用将通过封堵部21将第一排水口41堵死,以避免或减少出现气体从第一排水口41泄漏。
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则在第一分离筒1的底部会积存一定量的水,而随着底部积水量的增加,使得浮体2所收到的浮力大于浮体2自身的重力,进而在浮力作用下,使得浮体2漂浮并离开第一排水口41,以实现打开第一排水口41。而在第一排水口41打开后,由于第一气水分离腔体中因注入氢气的原因使得第一气水分离腔体内形成正压状态,利用第一气水分离腔体中的气压使得其底部的积水经由第一排水口41快速的排出,排出的水自动进入到水箱200中。在较短的时间内,第一气水分离腔体中的水位将随之下降,使得浮体2的重力又大于浮力,浮体2再次下落并抵靠在第一排水口41上以实现自动关闭第一排水口41,进而避免氢气泄漏。
同样的,对于第二气水分离组件500而言,从出水管201输出的水经由所述循环进水口进入到氢氧发生组件300中,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氧气跟随水流从所述循环出水口输出并经由第二进气管1-21进入到第二分离筒1-1中,水流受重力作用下落至第二分离筒1-1的底部,同时,氧气中的水分同样的受重力作用下落,以实现气水分离进而获得较为干燥的氧气。而对于第二分离筒1-1底部的水经由所述第二排水口输出并从回水管202进入到水箱200中。
其中,为了方便用户吸氢气或吸氧气,则可以在外壳100上设置有氢气外接头101和氧气外接头102,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氢气外接头连接,第二排气管1-22与所述氧气外接头连接。
而对于第一气水分离组件400和第二气水分离组件500的区别在于:第一气水分离组件400额外增加有浮体2,而两个气水分离组件中的分离筒、上端盖和下端盖可以采用相同或类似的结构形式。以下以第一气水分离组件400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进气管31和第一排气管32并排布置,第一进气管31的出气方向朝下,而第一排气管32的出气方向则朝上布置。由于第一进气管31和第一排气管32的出气方向反向布置,这样,从第一进气管31进入到第一气水分离腔体中的气流能够充分的分离出水分。
进一步的,为了方便组装,可以将第一上端盖3与第一分离筒1设计为一体式结构,而第一下端盖4则采用可拆卸的方式安装在第一分离筒1的底部。
具体的,第一分离筒1的底部设置有外翻边11,外翻边1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口111,第一下端盖4的周圈设置有多个第二安装口43;外翻边11贴靠在第一下端盖4上,第一安装口111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安装口对齐,螺栓依次穿过第一安装口111和所述第二安装口并螺纹连接有螺母。采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将第一分离筒1与所述下盖板连接固定在一起。而为了提高密封性能,则可以在第一下端盖4上设置有环形凹槽44,外翻边11上设置有环形筋条112,环形筋条112位于环形凹槽44中。另外,还可以在环形筋条112与环形凹槽44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未图示)。
同样的,第二气水分离组件500也可以采用上述第一气水分离组件400的中第一分离筒1、第一上端盖3和第一下端盖4结构形式和组装方式,在此不做限制和赘述。而对于第二气水分离组件500而言,其特有的设计为:第二进气管1-21高于水箱200的最高水位线,所述第二排水口高于出水管201。具体的,通过将第二进气管1-21设计高于水箱200的最高水位线,可以避免因水箱200中的水位过高而进入到第二进气管1-21中。与此同时,所述第二排水口高于出水管201,以满足有效回水的要求。另外,水箱200上设置有安装架203,第二分离筒1-1设置在安装架203上。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可选的,对于第一气水分离组件400其特有的结构和配置进行如下说明。
对于封堵部21的表现实体,可以采用密封堵头的方式,即在浮体2的底部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密封堵头,所述密封堵头为封堵部21。具体的,当浮体2的重力大于其所受的浮力时,则密封堵头将封堵住底部的第一排水口41,并结合底部的积水,可以使得密封堵头与第一排水口41形成的密封面具有更好的气密效果。而浮力大于重力时,则密封堵头跟随浮体2
第一下端盖4上还设置有多个支撑板42,多个支撑板42间隔布置并围绕在第一排水口41的外周圈。具体的,由于所述密封堵头通常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如硅胶等),通过支撑板42能够对浮体2的底部进行支撑,以限制密封堵头的形变量,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
优选地,还可以在第一排水口41中设置有嵌块5,嵌块5的上表面形成凸起结构,嵌块5上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贯通孔51;在第一排水口41处于关闭状态下,在第一排水口41处于关闭状态下,封堵部21抵靠在所述凸起结构上并密封住所述贯通孔。具体的,嵌块5采用金属材料(如不锈钢)制成并密封嵌入在第一排水口41中,嵌块5的上表面形成凸起结构与柔性密封片31配合,柔性密封片31接触到嵌块5上表面的凸起结构后将发生较大形变以密封遮盖住贯通孔51,进而实现密封住第一排水口41。
优选实施例中,第一排气管32上还连接有控压模块6。具体的,控压模块6设置在第一排气管32上能够对输出的气体进行限制,进而使得第一气水分离腔体内处于一定压力值的正压状态。而正压状态下,第一气水分离腔体中的浮体2能够进一步的利用气压来对第一排水口41进行更加有效地的密封遮挡,进而提高使用可靠性。同时,一定压力值的正压,也可以使得在浮体2打开第一排水口41时,利用气压快速的将积水排出。控压模块6的表现实体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控压模块6可以为连接在第一排气管32上的背压阀,或者,控压模块6包括连接气管61和曝气石62,曝气石62封堵在连接气管61中,连接气管61与第一排气管32连接。

Claims (7)

1.一种氢氧发生装置,包括外壳以及设置在所述外壳内部的水箱和氢氧发生组件,所述水箱具有出水管和回水管,所述氢氧发生组件具有循环进水口、循环出水口和氢气出口,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气水分离组件和第二气水分离组件;
所述第一气水分离组件包括第一分离筒、浮体、第一上端盖和第一下端盖;所述第一上端盖上设置有第一进气管和第一排气管,所述第一下端盖上设置有第一排水口,所述第一上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离筒的上端口上,所述第一下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离筒的下端口上,所述第一分离筒与所述第一上端盖和所述第一下端盖之间形成第一气水分离腔体,所述浮体设置在所述第一分离筒中,所述浮体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封堵所述第一排水口的封堵部;
所述第二气水分离组件包括第二分离筒、第二上端盖和第二下端盖;所述第二上端盖上设置有第二进气管和第二排气管,所述第二下端盖上设置有第二排水口,所述第二上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筒的上端口上,所述第二下端盖设置在所述第二分离筒的下端口上,所述第二分离筒与所述第二上端盖和所述第二下端盖之间形成第二气水分离腔体;
所述第一进气管与所述氢气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水口与所述水箱连通,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循环进水口连接,所述循环出水口与所述第二进气管连接,所述第二排水口与所述回水管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上设置有氢气外接头和氧气外接头,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氢气外接头连接,所述第二排气管与所述氧气外接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氢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氢气外接头之间还设置有背压阀;或者,所述第一排气管与所述氢气外接头之间的连接气管中设置有曝气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气管高于所述水箱的最高水位线,所述第二排水口高于所述出水管。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氢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水箱上设置有安装架,所述第二分离筒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体的底部设置有向下突出的密封堵头,所述密封堵头为所述封堵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氢氧发生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口中设置有嵌块,所述嵌块的上表面形成凸起结构,所述嵌块上设置有贯穿上下表面的贯通孔;在所述第一排水口处于关闭状态下,所述封堵部抵靠在所述凸起结构上并密封住所述贯通孔。
CN202120054675.XU 2021-01-11 2021-01-11 氢氧发生装置 Active CN21510358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4675.XU CN215103583U (zh) 2021-01-11 2021-01-11 氢氧发生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054675.XU CN215103583U (zh) 2021-01-11 2021-01-11 氢氧发生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103583U true CN215103583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234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054675.XU Active CN215103583U (zh) 2021-01-11 2021-01-11 氢氧发生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10358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536985A (zh) 氢氧发生组件及氢氧发生器
CN215103583U (zh) 氢氧发生装置
CN213527772U (zh) 气水分离组件及氢氧发生设备
CN103480227B (zh) 氢气发生装置的气水分离器
CN214458355U (zh) 水箱模组及氢氧发生设备
CN218306740U (zh) 气水分离装置
CN109501987B (zh) 一种浮力调节装置
CN215195907U (zh) 一种化工生产中的氢气回收装置
CN2221139Y (zh) 水泵自动进排气阀
CN213570764U (zh) 氢氧发生设备
CN210397823U (zh) 一种液压油输送系统的排水排气阀
CN207794206U (zh) 一种新型供水系统
CN207761787U (zh) 船用低速柴油机缸套冷却水的自动透气装置
CN206092307U (zh) 填埋气收集井用活塞式水气分离泵
CN215083858U (zh) 家用制氢机
CN201056719Y (zh) 一种用于供水装置的真空抑制器
CN217762302U (zh) 一种智能型油水分离阀
CN114991191B (zh) 一种复式真空负压降水抽水一体井管
CN216342696U (zh) 一种水下压缩空气储气系统
CN206199021U (zh) 一种反渗透净水机储水桶
CN112853386B (zh) 氢氧发生器
CN216337983U (zh) 氢氧发生器
CN213479339U (zh) 智慧型空气阀
CN2254502Y (zh) 常开式浮球疏水阀
CN219385342U (zh) 一种水循环汽水分离氢氧发生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