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96224U - 对准贴合装置 - Google Patents

对准贴合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96224U
CN215096224U CN202121256723.XU CN202121256723U CN215096224U CN 215096224 U CN215096224 U CN 215096224U CN 202121256723 U CN202121256723 U CN 202121256723U CN 215096224 U CN215096224 U CN 21509622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djusting
piece
supporting
attached
align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5672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5672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9622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9622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9622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准贴合装置。对准贴合装置包括:支撑载台,支撑载台的表面具有用于容置待贴合件的容置凹槽;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为多个,多个调节组件绕容置凹槽间隔设置,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待贴合件抵接,以及支撑板组件,支撑板组件贴设在待贴合件的表面,调节组件的至少另一部分与支撑板组件抵接,以使得支撑板组件的边缘与待贴合件对应的边缘距离相同。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存在贴合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对准贴合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设备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对准贴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显示模组在安装贴合时,多为手动对准贴合,无法保障高精密产品模组件的对组贴合需求,且对组贴合效率低下,同时这样形成的产品的良率较低,还需要浪费大量的时间用于返修。
也就是说,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存在贴合效率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对准贴合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存在贴合效率低的问题。
一种对准贴合装置,包括:支撑载台,支撑载台的表面具有用于容置待贴合件的容置凹槽;调节组件,调节组件为多个,多个调节组件绕容置凹槽间隔设置,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待贴合件抵接,以及支撑板组件,支撑板组件贴设在待贴合件的表面,调节组件的至少另一部分与支撑板组件抵接,以使得支撑板组件的边缘与待贴合件对应的边缘距离相同。
支撑载台用于支撑待贴合件,避免待贴合件掉落的风险,同时支撑载台对调节组件进行支撑,以使得调节组件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撑载台的位置固定,以保证调节组件工作的稳定性。容置凹槽用于容置待贴合件,使得待贴合件被限制在容置凹槽内而不会向某一方向偏移太多,便于支撑板组件与待贴合件对齐。多个调节组件绕容置凹槽的周向间隔设置,使得多个调节组件与支撑板组件和待贴合件的多个位置均抵接,以保证支撑板组件与待贴合件的边缘距离在各个方向上均相同,也就是说保证了支撑板组件与待贴合件同心,进而使得支撑板组件与待贴合件对齐。这样使得待贴合件与支撑板组件之间能够快速对齐,增加了支撑板组件与待贴合件之间的贴合效率,同时增加了支撑板组件与待贴合件之间贴合的精度,减少了不良品的产生,大大增加了产品的良率。
可选地,调节组件朝向容置凹槽的表面分别与待贴合件和支撑板组件抵接。
可选地,调节组件朝向容置凹槽的表面具有凹部,待贴合件与凹部对应抵接,支撑板组件与调节组件抵接。
可选地,调节组件包括:限位件,限位件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载台上;连接件,连接件与支撑载台连接,连接件具有连接孔;调节件,调节件的一端穿过连接孔与限位件固定连接,调节件的另一端与连接件活动连接,调节件用于调节限位件与连接件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调节件与连接件螺纹连接。
可选地,连接件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与支撑载台连接,连接板远离支撑载台的一侧具有第一卡槽;连接盖板,连接盖板朝向支撑载台的一侧具有第二卡槽,连接盖板盖设在连接板上,且第一卡槽与第二卡槽围成连接孔。
可选地,支撑载台的表面具有滑道,滑道为多个,多个滑道与多个限位件一一对应设置,滑道的一端与容置凹槽连通,滑道的另一端与支撑载台的侧边连通,限位件容置在滑道内并沿滑道滑动。
可选地,滑道的深度大于容置凹槽的深度。
可选地,支撑载台的表面具有固定槽,连接件卡接在固定槽内,固定槽的延伸方向与滑道垂直。
可选地,支撑载台包括:载台板,载台板的表面具有容置凹槽;高度调节件,高度调节件为多个,多个高度调节件间隔设置在载台板远离容置凹槽的表面,以调节载台板与工作面之间的距离。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对准贴合装置的结构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对准贴合装置的爆炸图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对准贴合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支撑载台;11-容置凹槽;12-滑道;13-固定槽;14-载台板;15-高度调节件;20-调节组件;21-凹部;22-限位件;221-滑动凸起;23-连接件;231-连接板;232-连接盖板;233-第一卡槽;234-第二卡槽;235-紧固件;24-调节件;30-支撑板组件;40-待贴合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正如背景技术部分所描述的,现有技术中显示模组存在贴合效率低的问题。
基于此,本申请希望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其详细内容将在后续实施例中得以阐述。
如图1至图3所示,对准贴合装置包括支撑载台10、调节组件20支撑板组件30,支撑载台10的表面具有用于容置待贴合件40的容置凹槽11;调节组件20为多个,多个调节组件20绕容置凹槽11的间隔设置,调节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与待贴合件40抵接,支撑板组件30贴设在待贴合件40的表面,调节组件20的至少另一部分与支撑板组件30抵接,以使得支撑板组件30的边缘与待贴合件40对应的边缘距离相同。
支撑载台10用于支撑待贴合件40,避免待贴合件40掉落的风险,同时支撑载台10对调节组件20进行支撑,以使得调节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与支撑载台10的位置固定,以保证调节组件20工作的稳定性。容置凹槽11的设置用于容置待贴合件40,使得待贴合件40被限制在容置凹槽11内而不会向某一方向偏移太多,便于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对齐。多个调节组件20绕容置凹槽11的周向间隔设置,使得多个调节组件20与支撑板组件30和待贴合件40的多个位置均抵接,以保证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的边缘距离在各个方向上均相同,也就是说保证了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同心,进而使得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对齐。这样使得待贴合件40与支撑板组件30之间能够快速对齐,增加了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之间的贴合效率,同时增加了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之间贴合的精度,减少了不良品的产生,大大增加了产品的良率。
如图2所示,调节组件20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载台10具有容置凹槽11的一侧表面上,这样使得调节组件20的位置能够改变,以便于将待贴合件40放置到容置凹槽11内将支撑板组件30放置到待贴合件40上,然后调整调节组件20的位置,使调节组件20能够与待贴合件40和支撑板组件30均抵接,以使待贴合件40与支撑板组件30同心设置。
可选地,调节组件20朝向容置凹槽11的表面分别与待贴合件40和支撑板组件30抵接。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叠置在一起,且调节组件20朝向容置凹槽11的表面均与待贴合件40和支撑板组件30抵接,使得待贴合件40和支撑板组件30同心,进而使得以使得支撑板组件30的边缘与待贴合件40的边缘之间各处的距离是相同的,保证了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之间贴合的精度,大大增加了产品的良率。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组件20朝向容置凹槽11的表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具有缺口形成不平的面。
若待贴合件40与支撑板组件30的面积相同,就需要将调节组件20朝向容置凹槽11的表面设计为平面,这样就能够使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的边缘对齐。
若待贴合件40与支撑板组件30的面积不同,就需要将调节组件20朝向容置凹槽11的表面设计为不是在同一平面上的两个面,且两个面分别与支撑板组件30和待贴合件40对应,以保证支撑板组件30和待贴合件40同心,也就使得支撑板组件30的边缘与待贴合件4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在各处均相同。
在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的面积不同的情况下,可以是支撑板组件30的面积大于待贴合件40的面积,也可以是支撑板组件30的面积小于待贴合件40的面积。
如图2和图3所示,调节组件20朝向容置凹槽11的一侧的表面具有凹部21,待贴合件40与凹部21对应抵接,支撑板组件30与调节组件20具有凹部21的表面除凹部21的区域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凹部21的底面是平面,且除凹部以外的区域也是平面,这样就使得凹部21各处的深度相同,而待贴合件40的边缘与支撑板组件3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等于凹部21的深度。待贴合件40的边缘伸入到凹部21内,并与凹部的底面抵接,同时支撑板组件30与除凹部21以外的区域抵接,这样就使得支撑板组件30的边缘与待贴合件40的边缘各处的距离相同。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施例中,凹部21位于调节组件20的下方,且与调节组件20的底面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调节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伸入到容置凹槽11内与待贴合件40抵接。
在一个未图示的具体实施例中,支撑板组件30的面积大于待贴合件40的面积,调节组件20朝向容置凹槽11的一侧的表面具有凹部21,支撑板组件30与凹部21对应抵接,待贴合件40与调节组件20具有凹部21的表面除凹部21的区域抵接。需要说明的是凹部21的底面是平面,且除凹部以外的区域也是平面,这样就使得凹部21各处的深度相同,而待贴合件40的边缘与支撑板组件30的边缘之间的距离等于凹部21的深度。支撑板组件30的边缘伸入到凹部21内,并与凹部21的底面抵接,同时待贴合件40与除凹部21以外的区域抵接,这样就使得支撑板组件30的边缘与待贴合件40的边缘各处的距离相同。
如图1至图3所示,调节组件20包括限位件22、连接件23和调节件24,限位件22可移动地设置在支撑载台10上;连接件23与支撑载台10连接,连接件23具有连接孔;调节件24的一端穿过连接孔与限位件22固定连接,调节件24的另一端与连接件23活动连接,调节件24用于调节限位件22与连接件23之间的距离。限位件22的至少一部分能够伸入到容置凹槽11内与待贴合件40抵接,限位件22能够在支撑载台10上移动,以改变限位件22的位置,进而使得限位件22可以不遮挡容置凹槽11,便于将待贴合件40放置到容置凹槽11内,同时调节限位件22的位置使限位件22与待贴合件40和支撑板组件30抵接。连接件23与支撑载台10连接以为调节件24提供支撑力,使得调节件24与支撑载台10之间间隔设置,同时在将限位件22的位置调节好后,在连接件23的支撑下,调节件24和限位件22的位置不易改变,保证了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之间对准的稳定性。
在图2所示的具体实施例中,限位件22朝向容置凹槽11的一侧表面具有凹部21,限位件22呈块状。同时滑动凸起221设置在限位件22的底面上。
具体的,调节件24与连接件23螺纹连接。这样设置使得调节件24与连接件23之间移动的距离可以很小,进而增加了调节件24的调节精度,使限位件22可以移动很小的距离保证了限位件22调节的准确性。同时螺纹连接还可以为调节件24提供一定的阻力,避免在调节对面的调节件24时导致调节件24错位的情况,增加了支撑板组件30与待贴合件40之间的贴合效率。
如图2所示,连接件23包括连接板231和连接盖板232,连接板231与支撑载台10连接,连接板231远离支撑载台10的一侧具有第一卡槽233;连接盖板232朝向支撑载台10的一侧具有第二卡槽234,连接盖板232盖设在连接板231上,且第一卡槽233与第二卡槽234围成连接孔。通过将连接件23设置成分体的,便于调节件24与连接件23安装,这样使得调节件24与连接件23之间能够实现快速组装,增加了工作效率。第一卡槽233和第二卡槽234之间围成连接孔,调节件24能够在连接孔内移动。
连接件23还包括紧固件235,紧固件235为多个,紧固件235依次穿过连接盖板232与连接板231连接,同时紧固件235还可以调节连接盖板232与连接板231之间连接的紧密程度。可以通过调节紧固件235来调节连接孔的大小,进而来决定调节件24能否在连接孔内移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载台10的表面具有滑道12,滑道12为多个,多个滑道12与多个限位件22一一对应设置,滑道12的一端与容置凹槽11连通,滑道12的另一端与支撑载台10的侧边连通,限位件22容置在滑道12内并沿滑道12滑动。滑道12的设置便于限位件22滑动到容置凹槽11处,避免了其他结构件对限位件22运动的影响,保证了限位件22滑动的稳定性。滑道12的另一端与支撑载台10的侧边连通,这样便于将限位件22放置到滑道12内,使得对准贴合装置能够快速组装,减少了对准贴合装置的组装时间,增加了对准贴合装置的组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将滑道12的一端与容置凹槽11连通,便于限位件22的至少一部分滑动到容置凹槽11内,以实现不同的位置对不同的结构进行抵接。
需要说明的是,限位件22朝向支撑载台10的一侧表面具有滑动凸起221,滑动凸起221伸入到滑道12内,这样可以保证限位件22滑动的稳定性。
具体的,滑道12的深度大于容置凹槽11的深度。这样设置使得滑道12的底面与容置凹槽11的底面之间具有一定的高度差,以使限位件22的伸入到容置凹槽11内的部分优先与待贴合件40抵接,而不是容置凹槽11的侧壁与待贴合件40抵接,大大增加了限位件22工作的稳定性,保证了待贴合件40与支撑板组件30之间贴合的精准性,大大减少了不良品的产生,增加了产品的良率。
如图2所示,支撑载台10的表面具有固定槽13,连接件23卡接在固定槽13内,固定槽13的延伸方向与滑道12垂直。固定槽13的设置用于固定连接件23,以使得连接件23的位置被固定,这样使得连接件23能够对调节件24进行支撑,保证限位件22的位置能够定位住,以使得调节件24与连接件23锁定的情况下,限位件22的位置被固定,以便于其余限位件22的调节。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撑载台10包括载台板14和高度调节件15,载台板14的表面具有容置凹槽11;高度调节件15为多个,多个高度调节件15间隔设置在载台板14远离容置凹槽11的表面,以调节载台板14与工作面之间的距离。载台板14的设置能够对调节组件20和待贴合件进行支撑。高度调节件15能够调节支撑载台10与工作面之间的距离,以使得支撑载台10与操作人员更适配。
当然,支撑载台10的高度也可以是不能调节的,这样就使得用户在使用时容易产生不方便的情况。
具体的,上述的待贴合件40为显示板。采用本申请中的对准贴合装置能够快速将显示板与支撑板组件快速贴合在一起,这样就大大增加了显示板与支撑板组件的贴合效率。同时还增加了显示板与支撑板组件之间的贴合精度,增加了产品良率。
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应用不限于上述的举例,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对准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支撑载台(10),所述支撑载台(10)的表面具有用于容置待贴合件(40)的容置凹槽(11);
调节组件(20),所述调节组件(20)为多个,多个所述调节组件(20)绕所述容置凹槽(11)间隔设置,所述调节组件(20)的至少一部分与所述待贴合件(40)抵接;以及
支撑板组件(30),所述支撑板组件(30)贴设在所述待贴合件(40)的表面,所述调节组件(20)的至少另一部分与所述支撑板组件(30)抵接,以使得所述支撑板组件(30)的边缘与所述待贴合件(40)对应的边缘距离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准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0)朝向所述容置凹槽(11)的表面分别与所述待贴合件(40)和所述支撑板组件(30)抵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准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0)朝向所述容置凹槽(11)的表面具有凹部(21),所述待贴合件(40)与所述凹部(21)对应抵接,所述支撑板组件(30)与所述调节组件(20)抵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对准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组件(20)包括:
限位件(22),所述限位件(22)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支撑载台(10)上;
连接件(23),所述连接件(23)与所述支撑载台(10)连接,所述连接件(23)具有连接孔;
调节件(24),所述调节件(24)的一端穿过所述连接孔与所述限位件(22)固定连接,所述调节件(24)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23)活动连接,所述调节件(24)用于调节所述限位件(22)与所述连接件(23)之间的距离。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准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24)与所述连接件(23)螺纹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准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3)包括:
连接板(231),所述连接板(231)与所述支撑载台(10)连接,所述连接板(231)远离所述支撑载台(10)的一侧具有第一卡槽(233);
连接盖板(232),所述连接盖板(232)朝向所述支撑载台(10)的一侧具有第二卡槽(234),所述连接盖板(232)盖设在所述连接板(231)上,且所述第一卡槽(233)与所述第二卡槽(234)围成所述连接孔。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对准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载台(10)的表面具有滑道(12),所述滑道(12)为多个,多个所述滑道(12)与多个所述限位件(22)一一对应设置,所述滑道(12)的一端与所述容置凹槽(11)连通,所述滑道(12)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载台(10)的侧边连通,所述限位件(22)容置在所述滑道(12)内并沿所述滑道(12)滑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准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道(12)的深度大于所述容置凹槽(11)的深度。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对准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载台(10)的表面具有固定槽(13),所述连接件(23)卡接在所述固定槽(13)内,所述固定槽(13)的延伸方向与所述滑道(12)垂直。
10.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对准贴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载台(10)包括:
载台板(14),所述载台板(14)的表面具有所述容置凹槽(11);
高度调节件(15),所述高度调节件(15)为多个,多个所述高度调节件(15)间隔设置在所述载台板(14)远离所述容置凹槽(11)的表面,以调节所述载台板(14)与工作面之间的距离。
CN202121256723.XU 2021-06-04 2021-06-04 对准贴合装置 Active CN21509622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6723.XU CN215096224U (zh) 2021-06-04 2021-06-04 对准贴合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56723.XU CN215096224U (zh) 2021-06-04 2021-06-04 对准贴合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96224U true CN215096224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3040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56723.XU Active CN215096224U (zh) 2021-06-04 2021-06-04 对准贴合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9622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294464U (zh) 转接装置
CN215096224U (zh) 对准贴合装置
CN113927283A (zh) 手表螺钉后盖自动装配机及装配方法
CN112975482A (zh) 一种汽车牵引挂钩的加工夹具
CN113216578B (zh) 一种大板瓷砖与平接插件粘结用模具
CN215999547U (zh) 一种多工序整合数控机床多轴定向加工夹具
CN212444203U (zh) 一种装夹装置
CN113878281A (zh) 焊接机器人焊接放置结构及其放置方法
CN109901269B (zh) 耦合设备和光模块生产线
CN219648896U (zh) 焊接治具
CN102120217B (zh) 转盘式分选设备测试工位底座调整装置
CN111515726A (zh) 一种装夹装置
CN218657706U (zh) 一种能降维调整的fac组装用治具
CN210731732U (zh) 一种台钳固定装置
CN209830912U (zh) 一种用于加工定位的通用夹具
CN218904021U (zh) 一种激光切割薄脆材料用的工装
CN220112763U (zh) 一种同心孔加工工装
CN217750347U (zh) 钻针加工装置及其调节装置
CN204787153U (zh) 板式结构固定装置和空调机组
CN210722197U (zh) 一种具有连接角盖的面框
CN212311457U (zh) 一种立式装卡治具
CN219026861U (zh) 一种用于钻床的测力仪搭载平台
CN218225003U (zh) 一种电路板装焊工装及装焊系统
CN211278130U (zh) 一种可调水平度的固定机构
CN219660015U (zh) 用于固定pcb板的组合夹具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402760 No.69, Wushan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after: Chongqing Kangjia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after: China

Address before: 402760 No.69, Wushan Road, Biquan street, Bishan District, Chongqing

Patentee before: Chongqing Kangjia Photoelectric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Country or region before: China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