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94528U - 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94528U
CN215094528U CN202120790957.6U CN202120790957U CN215094528U CN 215094528 U CN215094528 U CN 215094528U CN 202120790957 U CN202120790957 U CN 202120790957U CN 215094528 U CN215094528 U CN 21509452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d
plate
head end
tensioning
end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90957.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浩
陆杰
徐莉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hina Co Ltd
Jiangsu Jianhua New Wall Materi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hina Co Ltd
Jiangsu Jianhua New Wall Materi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hina Co Ltd, Jiangsu Jianhua New Wall Materi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hua Construction Materials China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90957.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9452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9452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9452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les And Underground Anch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包括呈中空柱体结构的模具,所述模具中设置有预制桩的钢筋笼、分别安装在钢筋笼头尾两端的头端组件和尾端组件,所述头端组件与张拉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模具远离尾端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张拉挡板,所述张拉螺杆的另一端贯穿张拉挡板后螺接张拉螺母,所述头端组件和尾端组件均为卡接结构;张拉时,所述头端组件在张拉螺杆的牵引下沿模具内壁轴向移动。本实用新型采用不使用螺钉或螺栓的卡接结构,与拆装头尾板螺栓生产工艺相比,简化了操作工艺,大大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预制桩的张拉工艺的整体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
背景技术
增强型预制桩作为新兴的建筑产品,广泛的应用于各行各业的建设中。为提高预制桩产品的抗弯性能,在其钢筋笼制作阶段,需要在预制桩模具两端装设有带数个沉台孔的端板或带沉孔的套筒,钢筋笼的数根纵向主筋两端加工有呈扩大头状的镦头,两侧相同数量的镦头分别卡接在两端端板或套筒的沉孔内,然后采用张拉螺栓将尾端张拉板与尾端的端板或进行连接固定,将头端张拉板与头端的端板或进行连接固定。尾端张拉板与尾端的端板与模具位置相对固定后,液压张拉设备通过其它连接件连接张拉板,对卡接在两端端板或套筒的沉孔内的钢筋笼主筋进行拉伸,拉伸完成后采用锚固装置保证钢筋笼保持拉伸后的状态。随后将模具内灌注混凝土,当混凝土凝固后,松开锚固装置,与混凝土胶结在一起的钢筋笼无法回弹,主筋的预应力便一直保持,从而提高了整条预制桩的抗弯性能。
目前,根据申请号201610547088.8,申请日为2016年7月8日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管桩张拉机构》专利文件公开的技术,连接通道中需放置连接螺栓等,用于轴向主筋与第一张拉板组件和第二张拉板组件之间的连接,该方式存在的技术问题:需要将连接螺栓与卡接主筋镦头的套筒或端板进行连接,因连接螺栓需要重复利用,因此当预制桩的混凝土凝固成型后,需要将连接螺栓进行拆除,两侧张拉组件上均安装有数个连接螺栓,螺栓的装拆不但降低了生产效率,而且增加了操作员工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包括呈中空柱体结构的模具1,所述模具1中设置有预制桩的钢筋笼、分别安装在钢筋笼头尾两端的头端组件和尾端组件,所述头端组件与张拉螺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模具1远离尾端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张拉挡板22,所述张拉螺杆21的另一端贯穿张拉挡板22后螺接张拉螺母23,所述头端组件和尾端组件均为卡接结构;张拉时,所述头端组件在张拉螺杆21的牵引下沿模具1内壁轴向移动。
进一步地,所述头端组件具体为第一头端组件,所述第一头端组件包括第一头板41和第一头端端板42,所述第一头板41的上表面设置若干第一凸块411,所述第一凸块411以头板的中轴线为中心轴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凸块41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头端端板42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一凹陷区421;所述第一凸块411的高度与第一凹陷区421的凹陷深度相匹配,当第一头板41和第一头端端板42卡接时,第一凸块411位于第一凹陷区421内,且第一凸块411与第一凹陷区421之间形成供插销43插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头板41和第一头端端板42通过插销43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尾端组件具体为第一尾端组件,所述第一尾端组件包括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所述第一尾板51的上表面设置若干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以头板的中轴线为中心轴均匀设置,所述第二凸块的侧面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尾端端板52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二凹陷区;所述第二凸块的高度与第二凹陷区的凹陷深度相匹配,当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卡接时,第二凸块位于第二凹陷区内,且第二凸块与第二凹陷区之间形成供插销(43)插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通过插销43卡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块411和第二凸块为扇形,所述第一头板41、第一头端端板42、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均为圆盘;所述插销43为底面为菱形的长方体;所述第一头板41上还设有供张拉螺杆21安装的第一中心通孔,所述第一头端端板42上设有供预制桩钢筋笼安装用的穿筋孔34。
进一步地,所述尾端组件具体为第二头端组件,所述第二尾端组件包括半卡71和侧面设有第一凹槽的第二尾板端板72,所述半卡71为半圆环结构,所述半卡71的内环端卡入第二尾板端板72的第一凹槽内,模具1两端的端面分别与张拉挡板22和半卡71突出于第二尾板端板72的部分相贴合,模具(1)与半卡(71)的外环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头端组件包括第二头板61和第二头端端板62,所述第二头板61包括圆环611和均匀设置在圆环611侧面的扇形卡齿612,所述圆环611和扇形卡齿612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卡齿612的厚度小于圆环611的厚度;所述第二头端端板62的内圈设有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所述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的形状和第二头板61的卡齿612相适应。所述第二头板61嵌入第二头端端板62内,嵌合后的第二头板61的扇形卡齿612正面与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背面紧密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头端端板(62)的第四通孔靠近钢筋笼侧安装有头端端板橡胶塞(63),装配后,所述扇形卡齿(612)位于头端端板橡胶塞(63)和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头端组件具体为第三头端组件,所述第三头端组件包括第三头板81、第三头端端板83和分别卡接第三头板81和第三头端端板82的内卡82,所述内卡82为呈凹字形,内卡82两侧的突起部分别插入第三头板81和第三头端端板83侧面设置的第二凹槽内。
进一步地,内卡82的个数为2,两个内卡82对称设置于第三头板81和第三头端端板83间;所述第三头板81上还设有供张拉螺杆21安装的中心通孔,所述第三头端端板83中间设有供第三头板橡胶塞84塞入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笼包括主筋32和环绕在主筋32上的环筋,所述头端组件和尾端组件上均设有供钢筋笼的主筋32安装的穿筋孔34,所述尾端组件上还设有供橡胶塞35塞入的通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不使用螺钉或螺栓的卡接结构,与拆装头尾板螺栓生产工艺相比,简化了操作工艺,大大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预制桩的张拉工艺的整体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纵向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头板的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头板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头端端板的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头端端板的主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头端端板的局部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头板和第一头端端板卡接的结构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插销的结构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第一头板和第一头端端板卡接的局部剖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纵向剖面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头板的结构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头板的剖视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头端端板橡胶塞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头端端板的正面结构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头端端板的反面结构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第二头板和第二头端端板卡接的结构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纵向剖面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第三头板通过内卡和第三头端端板卡接的爆炸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第三头板通过内卡和第三头端端板卡接的整体装配图。
图中的标记所代表的含义:
模具1、张拉螺杆21、张拉挡板22、张拉螺母23、抱箍皮31、主筋32、混凝土33、穿筋孔34、橡胶塞35、第一头板41、第一凸块411、第一头板41、第一头端端板42、第一凹陷区421、插销43、第一尾板51、第一尾端端板52、第二头板61、圆环611、卡齿612、第二头端端板62、头端端板橡胶塞63、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半卡71、第二尾板端板72、第三头板81、内卡82、第三头端端板83、第三头板橡胶塞8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一实施例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及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预制桩张拉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呈中空柱体结构的模具1,所述模具1包括沿模具1横截面中心点轴向切割后形成的上模具和下模具,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间设置有预制桩的钢筋笼、分别安装在钢筋笼头尾两端的第一头端组件和第一尾端组件,所述第一头端组件与张拉螺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模具1远离第一尾端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张拉挡板22,所述张拉挡板22为上下两个半圆组成的中间带螺杆孔的圆板结构,其中张拉挡板22的上半圆与上模具固定连接,张拉挡板22的下半圆与下模具固定连接。所述张拉螺杆21的另一端贯穿张拉挡板22中间的螺杆孔后螺接张拉螺母23。所述钢筋笼包括主筋32和环绕在主筋32上的环筋。
具体地,如图1、图2、图3和图7所示,所述第一头端组件包括第一头板41和第一头端端板42,所述第一头板41和第一头端端板42通过插销43卡接,所述第一头板41为上表面设置若干第一凸块411的圆盘,所述第一凸块411为扇形且以头板的中轴线为中心轴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凸块41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头端端板42为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一凹陷区421的圆盘,如图4、图5和图6所示;
如图7、图8和图9所示,所述第一凸块411的高度与第一凹陷区421的凹陷深度相匹配,当第一头板41和第一头端端板42卡接时,第一凸块411位于第一凹陷区421内,且第一凸块411与第一凹陷区421之间形成供插销43插入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一头板41上还设有供张拉螺杆21安装的第一中心通孔,所述第一头端端板42上设有供预制桩的钢筋安装的穿筋孔34。
与之对应地,所述第一尾端组件包括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所述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通过插销43卡接,所述第一尾板51为上表面设置若干第二凸块的圆盘,所述第二凸块为扇形且以头板的中轴线为中心轴均匀设置,所述第二凸块的侧面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尾端端板52为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二凹陷区的圆盘;
所述第二凸块的高度与第二凹陷区的凹陷深度相匹配,当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卡接时,第二凸块位于第二凹陷区内,且第二凸块与第二凹陷区之间形成供插销43插入的第二通孔。
所述第一尾端端板52设有供钢筋笼的主筋32安装的穿筋孔34和供橡胶塞35塞入的第三通孔。
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的连接螺栓锁紧;所述插销43为长方体。
所述预制桩的头端和尾端均包覆有抱箍皮31,所述抱箍皮31为金属材料,用于防止灌浆时混凝土33流至张拉挡板22与第一头板41之间的空腔内。
张拉时,将张拉螺杆21与液压张拉设备进行连接,液压张拉设备的反力架抵压在张拉挡板22上,开始进行张拉;由于张拉挡板22和第一尾端端板52的尺寸均大于模具1的径向截面尺寸,因此张拉时,张拉挡板22、模具1和第一尾端端板52的位置固定不变;在液压张拉设备的拉力的作用下,第一头端组件与第一尾端组件之间的主筋32被拉长,张拉螺杆21和第一头端组件均向前移动。
到达设定的张拉力时,将张拉螺杆21上的张拉螺母23向张拉挡板22方向旋进,直到张拉螺母23紧贴在张拉挡板22的端面上,将液压张拉装置与张拉螺杆21进行脱离,此时张拉螺母23起到了锁紧作用,主筋32无法回弹,主筋32的预应力便得到了保持;
之后进行灌浆、离心等操作,得到混凝土33凝固成型后的预制桩,此时采用放张设备将张拉螺母23反向旋转后拆卸,拆卸上模具与张拉挡板22的上半圆,将组装成为整体的张拉螺杆21、张拉螺母23、第一头板41和第一头端端板42、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从下模具内吊出,拔出插销43,将第一头板41向预制桩头端方向拉出,第一头板41便与第一头端端板42分离,第一尾板51向预制桩尾端方向拉出,第一尾板51便与第一尾端端板52分离,便得到了第一头端端板42、第一尾端端板52与凝固的混凝土33组成的混凝土预制桩成品。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所述的预制桩张拉结构与实施例一的结构总体相同,所不同的在于将第一头端组件替换成第二头端组件,将第一尾端组件替换成第二尾端组件。
具体地,如图10、图11、图12、图13和图14所示,所述第二头端组件包括第二头板61和第二头端端板62,所述第二头板61包括圆环611和均匀设置在圆环611侧面的扇形卡齿612,所述圆环611和扇形卡齿612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卡齿612的厚度小于圆环611的厚度;所述第二头端端板62包括中心设有第四通孔的圆盘,所述第二头端端板62的内侧环面均匀地设有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所述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的形状和第二头板61的卡齿612相适应,装配时,如图16所示,将第二头板61嵌入第二头端端板62内,嵌合后的第二头板61的扇形卡齿612正面与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背面紧密贴合。
具体地,如图10所示,所述第二尾端组件包括半卡71和侧面设有第一凹槽的第二尾板端板72,所述半卡71为半圆环结构,分别固定在上模具和下模具尾端,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后,2个半卡71组装成整体的圆形卡。所述半卡71的内环端卡入第二尾板端板72的第一凹槽内,模具1两端的端面分别与张拉挡板22和半卡71突出于第二尾板端板72的部分相贴合,模具(1)与半卡(71)的外环端固定连接。
张拉前,将装配好第二头端端板62和第二尾板端板72的钢筋笼放入到下模具内,此时,第二尾板端板72侧面的第一凹槽和安装在下模具尾端的半卡71卡合。
将张拉螺杆21与第二头板61固定,下模具将第二头板61的各扇形卡齿612与第二头端端板62的各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间的空隙对准,随后将张拉螺杆21向下模具的尾端方向推动,直到各扇形卡齿612穿过各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间的空隙,达到各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的背面,此时旋转张拉螺杆21,与其固定连接的第二头板61的扇形卡齿612也随之旋转,直到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与各扇形卡齿612在正视图角度重合,再将张拉螺杆21向张拉挡板22方向拉动,直到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的背面与各扇形卡齿612的正面紧密贴合,最后将头端端板橡胶塞63塞进第二头端端板62背面中间的第四通孔空间内,以防止布料时混凝土33通过扇形卡齿612间的空隙流入到第二头端端板62和张拉挡板22间的空隙内,污染模具1。
张拉时,将张拉螺杆21与液压张拉设备进行连接,液压张拉设备的反力架抵压在张拉挡板22上,开始进行张拉;由于张拉挡板22大于模具1的径向截面尺寸,因此张拉时,张拉挡板22、模具1和半卡71的位置固定不变;在液压张拉设备的拉力的作用下,第二头端组件与第二尾端组件之间的钢筋被拉长,张拉螺杆21和第二头端组件均向前移动。
到达设定的张拉力时,将张拉螺杆21上的张拉螺母23向张拉挡板22方向旋进,直到张拉螺母23紧贴在张拉挡板22的端面上,将液压张拉装置与张拉螺杆21进行脱离,此时张拉螺母23起到了锁紧作用,主筋32无法回弹,主筋32的预应力便得到了保持;
之后进行灌浆、离心等操作,得到混凝土33凝固成型后的预制桩,此时采用放张设备将张拉螺母23反向旋转后拆卸,随后拆卸张拉挡板22和上模具,然后将张拉螺杆21旋转一定的角度,直到与张拉螺杆21固定连接的第二头板61的扇形卡齿612,旋转至第二头端端板62的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间的空隙内,再将张拉螺杆21带动第二头板61向张拉挡板22方向拉动,直到第二头板61与第二头端端板62分离,最后将已经成型的预制桩吊出。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所述的预制桩张拉结构与实施例二的结构总体相同,所不同的在于将第二头端组件替换成第三头端组件。
具体地,如图17、图18和图19所示,所述第三头端组件包括第三头板81、第三头端端板83和分别卡接第三头板81和第三头端端板83的内卡82,所述内卡82为半圆形结构,2个内卡82可组合为一完整的中空的圆柱体结构。所述内卡82任一方向的截面为呈凹字形,具体地,内卡82沿模具1轴向前后两端的内圈向内突起部分分别卡入第三头板81和第三头端端板83侧面的第二凹槽内,如18图所示为一个内卡82卡接第三头板81和第三头端端板83的示意图。所述第三头板81上还设有供张拉螺杆21安装的第二中心通孔,所述第三头端端板83上设有供第三头板橡胶塞84塞入的第五通孔。
具体地,如图17所示,所述第二尾端组件包括半卡71和侧面设有第一凹槽的第二尾板端板72,所述半卡71为半圆结构,分别固定在上模具和下模具尾端,当上模具和下模具合模后,2件半卡71组装成整体的圆形卡。
安装时,将内卡82放置在下模具头端的腔内,随后将与张拉螺杆21固定连接的第三头板81与内卡82一侧的内圈向内突起部分卡合。
将所述的第三头板橡胶塞84装在第三头端端板83中间的第五通孔内,防止布料时混凝土33流入第三头端端板83和第三头板81之间的空腔内,污染内卡82,随后将装配好第三头端端板62和第二尾板端板72的钢筋笼放入到下模具内。第三头端端板83侧面的第二凹槽与内卡82下半圆的另一侧内圈向内突起部分卡合;半卡71的下半圆环卡入第二尾板端板72侧面的第一凹槽内。
将所述的内卡82上半圆部分向下卡入,一侧的内圈向内突起部分卡在第三头板81的上半圆部分,另一侧的内圈向内突起部分卡在第三头端端板83侧面的第二凹槽的上半部分内,形成如图19所示的整体结构。最后将上模具与下模具进行安装呈整体结构。
张拉时,将张拉螺杆21与液压张拉设备进行连接,液压张拉设备的反力架抵压在张拉挡板22上,开始进行张拉;由于张拉挡板22大于模具1的径向截面尺寸,因此张拉时,张拉挡板22、模具1和半卡71的位置固定不变;在液压张拉设备的拉力的作用下,第三头端组件和第二尾端组件之间的主筋32被拉长,张拉螺杆21和第三头端组件均向前移动。
到达设定的张拉力时,将张拉螺杆21上的张拉螺母23向张拉挡板22方向旋进,直到张拉螺母23紧贴在张拉挡板22的端面上,将液压张拉装置与张拉螺杆21进行脱离,此时张拉螺母23起到了锁紧作用,主筋32无法回弹,主筋32的预应力便得到了保持;
之后进行灌浆、离心等操作,得到混凝土33凝固成型后的预制桩,此时采用放张设备将张拉螺母23反向旋转后拆卸,随后拆卸张拉挡板22和上模具,然后将内卡82的上半圆部分向上取出,此时将已经成型的预制桩吊出,得到了预制桩成品,而内卡82的下半圆部分和第三头板81便留在了下模具内,等待生产下一条预制桩。
本实用新型采用不使用螺钉或螺栓的卡接结构,与拆装头尾板螺栓生产工艺相比,简化了操作工艺,大大降低了员工劳动强度,提高了预制桩的张拉工艺的整体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呈中空柱体结构的模具(1),所述模具(1)中设置有预制桩的钢筋笼、分别安装在钢筋笼头尾两端的头端组件和尾端组件,所述头端组件与张拉螺杆(21)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模具(1)远离尾端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张拉挡板(22),所述张拉螺杆(21)的另一端贯穿张拉挡板(22)后螺接张拉螺母(23),所述头端组件和尾端组件均为卡接结构;张拉时,所述头端组件在张拉螺杆(21)的牵引下沿模具(1)内壁轴向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组件具体为第一头端组件,所述第一头端组件包括第一头板(41)和第一头端端板(42),所述第一头板(41)的上表面设置若干第一凸块(411),所述第一凸块(411)以头板的中轴线为中心轴均匀设置,所述第一凸块(411)的侧面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头端端板(42)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一凹陷区(421);所述第一凸块(411)的高度与第一凹陷区(421)的凹陷深度相匹配,当第一头板(41)和第一头端端板(42)卡接时,第一凸块(411)位于第一凹陷区(421)内,且第一凸块(411)与第一凹陷区(421)之间形成供插销(43)插入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头板(41)和第一头端端板(42)通过插销(43)卡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组件具体为第一尾端组件,所述第一尾端组件包括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所述第一尾板(51)的上表面设置若干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以头板的中轴线为中心轴均匀设置,所述第二凸块的侧面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一尾端端板(52)的下表面设有若干第二凹陷区;所述第二凸块的高度与第二凹陷区的凹陷深度相匹配,当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卡接时,第二凸块位于第二凹陷区内,且第二凸块与第二凹陷区之间形成供插销(43)插入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通过插销(43)卡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块(411)和第二凸块为扇形,所述第一头板(41)、第一头端端板(42)、第一尾板(51)和第一尾端端板(52)均为圆盘;所述插销(43)为底面为菱形的柱体;所述第一头板(41)上还设有供张拉螺杆(21)安装的第一中心通孔,所述第一头端端板(42)的下表面设有供预制桩钢筋笼安装用的穿筋孔(3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端组件具体为第二头端组件,所述第二尾端组件包括半卡(71)和侧面设有第一凹槽的第二尾板端板(72),所述半卡(71)为为半圆环结构,所述半卡(71)的内环端卡入第二尾板端板(72)的第一凹槽内,模具(1)两端的端面分别与张拉挡板(22)和半卡(71)突出于第二尾板端板(72)的部分相贴合,模具(1)与半卡(71)的外环端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组件具体为第二头端组件,所述第二头端组件包括第二头板(61)和第二头端端板(62),所述第二头板(61)包括圆环(611)和均匀设置在圆环(611)侧面的扇形卡齿(612),所述圆环(611)和扇形卡齿(612)的下表面位于同一平面,所述卡齿(612)的厚度小于圆环(611)的厚度;所述第二头端端板(62)包括中心设有第四通孔的圆盘,所述第二头端端板(62)的内侧环面设有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所述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的形状和第二头板(61)的卡齿(612)相适应,装配后,第二头板(61)的扇形卡齿(612)正面与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背面紧密贴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头端端板(62)的第四通孔靠近钢筋笼侧安装有头端端板橡胶塞(63),装配后,所述扇形卡齿(612)位于头端端板橡胶塞(63)和第二头端端板卡齿6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头端组件具体为第三头端组件,所述第三头端组件包括第三头板(81)、第三头端端板(83)和分别卡接第三头板(81)和第三头端端板(83)的内卡(82),所述内卡(82)截面为呈凹字形,内卡(82)两侧的突起部分别插入第三头板(81)和第三头端端板(83)侧面设置的第二凹槽内。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内卡(82)的个数为2,两个内卡(82)对称设置于第三头板(81)和第三头端端板(83)间;所述第三头板(81)上还设有供张拉螺杆(21)安装的第二中心通孔,所述第三头端端板(83)中间设有供第三头板橡胶塞(84)塞入的第五通孔。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桩的张拉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笼包括主筋(32)和环绕在主筋(32)上的环筋,所述头端组件和尾端组件上均设有供钢筋笼的主筋(32)安装的穿筋孔(34),所述尾端组件上还设有供橡胶塞(35)塞入的通孔。
CN202120790957.6U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 Active CN21509452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0957.6U CN215094528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90957.6U CN215094528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94528U true CN215094528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667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90957.6U Active CN215094528U (zh) 2021-04-16 2021-04-16 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9452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114717B (zh) 一种伸缩缝两侧剪力墙模板系统
CN201125491Y (zh) 预应力筋固定端锚具
CN111058440A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桩的机械连接装置及制作方法
JP2010174474A (ja) プレストレストコンクリート杭及びその製造方法並びに杭とフーチングとの連結構造
KR101264918B1 (ko) 콘크리트 파일 제조용 막음판 및 이를 이용한 콘크리트 파일 제조장치 및 제조방법
CN203510449U (zh) 一种用于管桩生产中的新型张拉装置
CN211735370U (zh) 一种混凝土预制桩的机械连接装置
CN215094528U (zh) 一种预制桩的张拉结构
CN202370175U (zh) 一种专用于端头带有丝扣的预应力钢筋的联接装置
KR200454570Y1 (ko) 파일 제조용 몰드의 체결구
CN113152449B (zh) 端板片、预制桩、张拉结构及方法、接桩结构及方法
CN113172750B (zh) 一种增强型预制桩的张拉装置及张拉工艺
CN201092730Y (zh) 复合墙体施工的支护结构
CN213449470U (zh) 混凝土工程支模浇筑结构
CN115026927A (zh) 装配式桥梁预制防撞护栏用的模具及其使用方法
KR101604267B1 (ko) 아치형 터널 구조체
CN113145772A (zh) 一种增强型预制桩的新型镦头及其生产方法
CN219471529U (zh) 一种带有单向拆卸机构的剪力墙支护结构
KR200482779Y1 (ko) 조립식 거푸집용 수평 보강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조립식 거푸집
CN210086055U (zh) 针对桥面板的模具装置
CN214006146U (zh) 一种装配式墙体预埋件
CN110820588A (zh) 桥梁预应力张拉锁紧机构
CN212152956U (zh) 一种预埋套管定位底座及预埋套管组件
CN217597378U (zh) 装配式桥梁预制防撞护栏用的模具
KR200361275Y1 (ko) 콘크리트 거푸집의 간격유지구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