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8126U -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8126U
CN215078126U CN202121103048.7U CN202121103048U CN215078126U CN 215078126 U CN215078126 U CN 215078126U CN 202121103048 U CN202121103048 U CN 202121103048U CN 215078126 U CN215078126 U CN 2150781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rt
air
air outlet
dirt collection
collection box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030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军
周林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0304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81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81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81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parating Particles In Gases By Inertia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所述集污箱组件包括集污箱和分离装置,所述集污箱设有进污口和排气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污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腔体,所述分离装置安装于所述集污箱的腔体内靠近顶部处,所述分离装置连通在所述进污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排气口用于连通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用于经所述排气口产生负压,以使污水在负压作用下经所述进污口进入所述分离装置内,并在所述分离装置的固液分离作用后进入所述集污箱的腔体内。上述集污箱组件实现分开收集固体垃圾和污水的作用,并且所述分离装置无需占用所述集污箱之外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维护基站的小型化。

Description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清洁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各样的清洁机器人广泛应用于家庭清洁任务中,比如扫地机器人、洗地机器人或擦玻璃机器人等。一些情况下,可以利用维护基站对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维护,维护基站安装有集污箱组件,但清洁维护过程中可能同时涉及固体垃圾和液体混合的复杂情况,固体垃圾和液体混合物留存在维护基站上容易产生异味和污染的问题,目前的集污箱组件缺乏合理的结构设计来同时处理固体垃圾和液体,给用户后期维护带来极大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以解决目前的集污箱组件缺乏合理的结构设计来同时处理固体垃圾和液体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集污箱组件,所述集污箱组件包括集污箱和分离装置,所述集污箱设有进污口和排气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污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腔体,所述分离装置安装于所述集污箱的腔体内靠近顶部处,所述分离装置连通在所述进污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排气口用于连通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用于经所述排气口产生负压,以使污水在负压作用下经所述进污口进入所述分离装置内,并在所述分离装置的固液分离作用后进入所述集污箱的腔体内。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维护基站,所述维护基站用于维护清洁设备,所述维护基站包括基站本体、进污管道和风机组件,以及如上所述的集污箱组件,所述集污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站本体上,所述进污管道安装在所述基站本体上并连通于所述进污口,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基站本体上并连通于所述排气口。
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所述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设备和如上所述的维护基站。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通过所述分离装置安装于所述集污箱的腔体内靠近顶部处,所述分离装置连通在所述进污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以及所述风机组件与所述排气口气动连通设置,所述风机组件用于产生负压,所述风机组件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力,以使污水在负压作用下经所述进污口进入所述分离装置内,并在所述分离装置的固液分离作用后进入所述集污箱内,所述分离装置可以起到分离固体垃圾的作用,从而避免固体垃圾和液体混合留存在集污箱中而产生异味和污染的问题,实现集污箱组件分开收集固体垃圾和污水的作用,并且所述分离装置无需占用所述集污箱之外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维护基站的小型化。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维护基站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污箱组件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处截面示意图一;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污箱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2中B-B处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污箱组件的横向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2中A-A处截面示意图二;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集污箱组件的分离装置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3中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清洁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不冲突,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互结合,均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另外,虽然在装置示意图中进行了功能模块划分,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装置中的模块划分,或流程图中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再者,本申请所采用的“第一”、“第二”、“第三”等字样并不对数据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仅是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
请参阅图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维护基站100,所述维护基站100用于维护清洁设备。所述维护基站100包括基站本体200、进污管道15和风机组件30,以及集污箱组件101。
所述集污箱组件101包括集污箱10和分离装置20,所述集污箱10设有进污口40和排气口50,以及连通所述进污口40和所述排气口50之间的腔体60,所述分离装置20安装于所述集污箱10的腔体60内靠近顶部处,所述分离装置20连通在所述进污口40和所述排气口50之间,所述排气口50用于连通风机组件30,所述风机组件30用于经所述排气口50产生负压,以使污水在负压作用下经所述进污口40进入所述分离装置20内,并在所述分离装置20的固液分离作用后进入所述集污箱10的腔体60内。
所述集污箱1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站本体200上,所述进污管道15安装在所述基站本体200上并连通于所述进污口40,所述风机组件30安装在所述基站本体200上并连通于所述排气口50。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维护基站100,通过所述分离装置20安装于所述集污箱10的腔体60内靠近顶部处,所述分离装置20连通在所述进污口40和所述排气口50之间,以及所述风机组件30与所述排气口50气动连通设置,所述风机组件30用于产生负压,所述风机组件30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力,以使污水在负压作用下经所述进污口40进入所述分离装置20内,并在所述分离装置20的固液分离作用后进入所述集污箱10内,所述分离装置20可以起到分离固体垃圾的作用,从而避免固体垃圾和液体混合留存在集污箱10中而产生异味和污染的问题,实现集污箱组件101分开收集固体垃圾和污水的作用,并且所述分离装置20无需占用所述集污箱10之外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维护基站100的小型化。
所述基站本体200可以对所述集污箱10起到承载作用,所述集污箱1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站本体200上,例如,所述基站本体200上设置有安装腔,所述集污箱10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站本体200的安装腔内。所述进污管15与所述集污箱10的进污口40连通设置,所述进污管15用于在所述风机组件30的负压吸力作用下抽吸污水或者垃圾。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维护基站100可以通过所述进污管15直接抽吸所述清洁机器人所收集的污水到所述集污箱1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污管15远离所述集污箱10一端形成对接部,所述对接部用于与所述清洁机器人对接。所述清洁机器人设有集污容器和与所述集污容器气动连通的对接阀,当所述清洁机器人移动靠近所述维护基站100,所述清洁机器人的对接阀可与所述进污管15的对接部对接连通,以建立连通所述集污容器和所述集污箱10之间的流体通道。所述风机组件30可以通过负压驱动所述集污容器内的流体通过所述流体通道转移至所述集污箱10内。
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维护基站100可以提供清洁液体对所述清洁机器人进行清洁维护,在清洁维护过程中可能产生污水,所述维护基站100可以通过所述进污管15将上述污水抽吸到所述集污箱10中。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基站本体200设有集污槽,所述集污槽用于接收对所述清洁机器人清洁维护过程中产生的污水,所述进污管15一端连通所述集污槽,另一端连通所述集污箱10。所述风机组件30可以通过负压驱动所述集污槽内的流体通过所述进污管转移至所述集污箱10内。
所述风机组件30包括风机和导风通道,所述导风通道一端与所述分离装置20气动连通设置,另一端远离所述分离装置20设置。所述风机安装于所述导风通道内,所述风机可以在所述导风通道内产生负压,以抽吸污水进入所述分离装置20内。
所述分离装置20安装在所述集污箱10的顶部位置,使得所述分离装置20处于相对较高的位置,所述集污箱10的储液腔处于相对较低的位置,经过所述分离装置20处理过的液体可以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动流入所述集污箱10的储液腔内。
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和图5,其中,所述分离装置20包括储污容器21,所述储污容器21与所述进污口40相连通,所述储污容器21设有出风侧部211以及设置于所述出风侧部211上的滤网212,所述储污容器21通过所述出风侧部211与所述腔体60和所述排气口50相连通。所述储污容器21收容于所述集污箱10的腔体内,有利于实现所述维护基站100的小型化。
当所述风机组件30工作产生负压抽吸作用时,污水可以在负压作用下自所述进污口40首先进入所述储污容器21内,污水可以随所述储污容器21内的气体流动通过所述出风侧部211,所述出风侧部211上的滤网212对污水起到过滤作用,使得污水中的固体垃圾无法通过所述出风侧部211而分离在所述储污容器21内,即所述储污容器21可以起到收集污水中的固体垃圾的作用。另外,通过所述出风侧部211的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落至所述腔体60的底部,可以避免污水被所述风机组件30的吸力所吸引而进入所述风机组件30内,防止所述风机组件30受潮而损坏。
所述储污容器21可拆卸安装于所述集污箱10上,当所述储污容器21内的固体垃圾达到一定容量时,用户可以将储污容器21从所述集污箱10上拆卸下来,进而方便对所述储污容器21内的固体垃圾进行清理。
所述储污容器21的形状在此不作限定,所述储污容器21可以呈方形、圆筒形或异形等其中任意一种,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形状。
所述出风侧部211大致呈板状,例如,所述出风侧部211可以呈平板状、曲面板状或异型板状等其中任意一项。所述出风侧部211上的滤网212可以是金属滤网212、塑料滤网212或者海帕等其中任意一种。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侧部211可以相对所述集污箱10的侧壁设置。另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出风侧部211也可以相对所述集污箱10的底壁设置。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污容器21底部和所述集污箱10底部之间形成储液空间70,所述出风侧部211与所述集污箱10的侧壁相对并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出风侧部211与所述集污箱10的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储液空间70的出风通道213。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液空间70位于所述储污容器21的下方,即所述储液空间70相较于所述储污容器21处于较低的位置,所述风机组件30正常工作产生负压抽吸作用时,所述抽污容器内的污水和气体在负压作用下通过所述出风侧部211,其中,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直接向下流动至所述储液空间70内,而气体则在负压作用下继续流向所述入风侧部,从而实现污水和气体分离,避免污水在负压作用下继续流向所述风道结构22,进一步防止所述风机组件30受潮而损坏。
所述出风侧部211大致在所述集污箱10高度方向上延伸,则所述出风通道213大致在所述集污箱10高度方向上延伸。所述出风侧部211与所述集污箱10的侧壁的间隔距离满足预设距离阈值,所述预设距离阈值可以是10mm-50mm,当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所述预设距离阈值。
由于所述出风侧部211与所述集污箱10的侧壁相对且距离较近,使得所述出风侧部211的出风方向朝向所述集污箱10的侧壁,所述集污箱10的侧壁能够对自所述出风侧部211流出的气流起到缓冲减速作用,有效避免湿垃圾堵塞滤网212导致固液分离失效的情况,同时有助于降低噪音。所述出风侧部211具有较大的出风面积,通过所述出风侧部211实现从所述储污容器21侧向抽走污水的方式,也有助于避免湿垃圾堵塞滤网212导致固液分离失效的情况。
请参阅图1、图2和图5,进一步地,所述储污容器21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出风侧部211,两个所述出风侧部211分别邻近所述集污箱10的相对两侧壁,以对应形成两个所述出风通道213,所述进污口40位于两个所述出风侧部211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所述出风侧部211的设置使得所述储污容器21具有更大的出风面积,当所述风机组件30工作产生负压抽吸作用时,所述储污容器21内的气体在负压作用下形成两股气流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出风侧部211,可以在两个方向分散固体垃圾,有利于避免湿垃圾堵塞滤网212导致固液分离失效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在两个方向分散两路污水分别通过两个所述出风侧部211,也有助于起到快速排水至所述腔体60的作用。
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进一步地,所述储污容器21还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导流底板214,所述导流底板214与所述集污箱10底部相对并间隔设置,所述导流底板214与所述集污箱10底部之间形成所述储液空间70,所述出风侧部211连接于所述导流底板214的边缘处,所述导流底板214用于引导污水和气流流向所述出风侧部21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底板214在水平方向上展开设置,所述导流底板214具有较大的展开面积,可以在重力方向上承载较多的固体垃圾。所述导流底板214可以起到分隔所述储液空间70和所述储污容器21内腔的作用,所述导流底板214可以承载大量固体垃圾而不容易引起垃圾堵塞滤网212的问题,便于用户清理所述储污容器21内的固体垃圾。当所述风机组件30工作产生负压抽吸作用时,所述储污容器21内的污水和固体垃圾可以沿导流底板214朝所述出风侧部211移动,所述导流底板214能够对固体湿垃圾起到一定摩擦阻碍作用,阻碍大量固体湿垃圾随污水快速冲击所述出风侧部211的滤网212,有助于避免湿垃圾堵塞滤网212导致固液分离失效的情况。
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进一步地,所述储污容器21还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导流侧板215,所述两个导流侧板215分别邻近所述集污箱10的相对两侧壁,所述出风侧部211连接于所述两个挡风侧板一侧,所述两个导流侧板215引导污水和气流流向所述出风侧部211。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导流底板214连接所述两个导流侧板215,所述导流底板214与所述两个导流侧板215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方式,例如,所述导流底板214可以与所述两个导流侧板215一体注塑成型,或者,所述导流底板214可以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两个导流侧板215可拆卸地连接,或者,所述导流底板214可以通过螺钉连接与所述两个导流侧板215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
请参阅图1、图2、图4和图5,进一步地,所述集污箱10包括箱本体13和箱盖14,所述箱盖14与所述箱本体13相盖合,所述箱盖14和所述箱本体13围合形成所述腔体60,所述储污容器21连接于所述箱盖14,所述储污容器21和所述箱盖14围合形成储污腔216,所述储污腔216经所述出风侧部211与所述腔体60连通,所述风道结构22安装于所述储污腔216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箱本体13为具有敞口端的容器,所述箱盖14与所述箱本体13的敞口端相盖合,使得所述箱盖14和所述箱本体13围合形成所述腔体60。所述箱盖14和所述箱本体13之间设置有密封圈102,以使得所述箱盖14和所述箱本体13密封连接。所述箱盖14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或磁铁吸附等其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组合与所述箱本体13连接。所述储污容器21为具有敞口端的容器。所述箱盖14封盖所述储污容器21的敞口端,使得所述储污容器21和所述箱盖14围合形成所述储污腔216。所述储污容器21可以通过卡扣连接、螺钉连接或磁铁吸附等其中任意一种或多种方式的组合与所述箱盖14连接。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污容器21也可以为封闭的容器结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污容器21也可以与所述箱盖14一体设置,例如,所述储污容器21与所述箱盖14一体注塑成型。
当所述箱盖14从所述箱本体13上拆卸下来时,所述储污容器21可以随所述箱盖14一同与所述箱本体13拆卸分离,从而方便对所述储污容器21所收集的垃圾进行清理,也方便对所述箱本体13内的污水进行清理。
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储污容器21或所述箱盖14上可设置可活动盖板,通过打开可活动盖板可以开放所述储污容器21的储污腔216,从而方便清理所述储污容器21的储污腔216,通过关闭可活动盖板可以封闭所述储污容器21的储污腔216。
另一些实施方式中,通过所述储污容器21的敞口端与所述箱盖14拆卸分离,也可以开放所述储污容器21的储污腔216。
请参阅图3和图6,进一步地,所述分离装置20还包括连接所述储污容器21的风道结构22,所述风道结构22一端与所述排气口50相连通,所述风道结构22远离所述排气口50一端设有入风侧部222,所述风道结构22经所述入风侧部222与所述腔体60连通。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结构22收容于所述储污容器21内,从而所述风道结构22可以利用所述储污容器21的内腔空间进行排布,使得所述风道结构22和所述储污容器21组成的整体结构紧凑,在所述集污箱10内所占用空间最小化,从而使得所述集污箱10可以保留足够的剩余空间用来储存污水。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结构22部分收容于所述储污容器21内,所述风道结构22部分伸出所述储污容器21设置;或者,所述风道结构22位于所述储污容器21的外部,或者,所述风道结构22收容于所述储污容器21和所述集污箱10之间的空腔内。
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所述风道结构22远离所述风机组件30一端设有入风侧部222,所述风道结构22经所述入风侧部222与所述腔体60连通,以及所述储污容器21通过所述出风侧部211与所述腔体60连通,则所述进污口40、所述储污容器21、所述腔体60和所述风道结构22依次连通形成延长流通路径。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分离装置20也可以不设置所述风道结构22。所述风机组件30的导风通道直接连通所述封闭腔体60。
当所述风机组件30工作产生负压抽吸作用时,所述储污容器21内的气体在负压作用下可通过上述延长流通路径最终排出至外部环境中,其中,另一方面,所述储污容器21内的气体在负压作用下通过所述出风侧部211后,短暂经过所述腔体60后仍然流向所述风道结构22的入风侧部222,相较于所述风机组件30直接抽吸所述储污容器21内的气体的方式,上述延长流通路径的路径长度相对较长,有利于提高对抽吸气体的脱湿效果,防止所述风机组件30受潮而损坏。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结构22与所述集污箱10的箱盖14一体设置,例如,所述风道结构22与所述集污箱10的箱盖14一体注塑成型,或者,所述风道结构22与所述集污箱10的箱盖14通过热熔接方式连接等,可以减少拆件数量,可以简化产品装配难度并降低产品制造成本。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结构22也可以通过螺钉连接、卡扣连接或者铆接等方式与所述集污箱10的箱盖14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3、图5和图6,进一步地,所述入风侧部222和所述出风侧部211分别朝向所述集污箱10侧壁的不同位置,所述入风侧部222与所述集污箱10的侧壁相对并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入风侧部222与所述集污箱10的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出风通道213的入风通道217。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风道结构22收容于所述储污容器21内,所述风道结构22沿水平方向横跨在所述储污容器21内腔的相对两侧壁之间。其中,所述风道结构22沿水平方向横跨在所述两个导流侧板215上,即所述风道结构22的两端分别邻接所述两个导流侧板215,使得所述风道结构22可以直接与所述储液空间70连通,则所述风机组件30可以经所述风道结构22和所述储液空间70间接对所述抽污容器产生负压抽吸作用,又由于所述出风通道213和所述入风通道217形成于所述储污容器21的周侧,使得所述出风通道213和所述入风通道217所在的位置高于所述储液空间70所在位置,使得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自所述出风通道213进入所述储液空间70内,污水无法上升通过所述入风通道217进入所述风道结构22内,进而可以防止所述风机组件30受潮。
所述风道结构22沿水平方向横跨在所述储污容器21内腔的相对两侧壁之间,所述风道结构22可以利用所述储污容器21内腔的空间展开足够长度,从而形成足够长度的风道结构22,有利于增加上述延长流通路径的长度,有利于提高对抽吸气体的脱湿效果。
请参阅图3、图5和图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集污箱10具有第一侧壁11和连接所述第一侧壁11的第二侧壁12,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呈夹角设置,所述出风侧部211与所述第一侧壁11相对并间隔设置,所述入风侧部222与所述第二侧壁12相对并间隔设置。其中,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呈直角设置,或者,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呈锐角设置,或者,所述第一侧壁11与所述第二侧壁12呈钝角设置,在此不作限定。所述出风侧部211相对所述第一侧壁11展开设置,使得所述出风侧部211与所述第一侧壁11之间形成所述出风通道213。一所述导流侧板215相对所述第二侧壁12展开设置,一所述导流侧板215和所述第二侧壁12之间设置有间隔,所述入风通道217形成所述间隔的一部分。其中,所述出风通道213沿所述第一侧壁11延伸,所述入风通道217沿所述第二侧壁12延伸,所述出风通道213的水平延伸方向与所述入风通道217的水平延伸方向呈夹角设置,使得气流自所述出风侧部211流出后,气流沿所述出风通道213流动转向所述入风通道217,进而沿所述入风通道217流向所述入风侧部222,使得气流中水汽得到充分释放,有利于提高对气流的脱湿效果。
请参阅图7和图8,进一步地,所述风道结构22在两端之间设有气旋腔221,所述分离装置20还包括气旋结构223,所述气旋结构223安装于所述气旋腔221内,所述气旋结构223可引导自所述入风侧部222进入的气流做旋转离心运动后流向所述风机组件30。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气旋腔221具有朝向所述集污箱10底部的封闭端和相对所述封闭端设置的开口端。所述气旋结构223经所述开口端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气旋腔221内。所述开口端可以贯穿所述箱盖14设置,从而可以在所述箱盖14表面取出所述气旋结构223进行维护。所述气旋结构223设有进气通道224和排气通道225,以及连通在所述进气通道224和所述排气通道225之间的多个气旋锥管226。所述进气通道224连通于所述风道结构22的入风侧部222,所述排气通道225连通于所述排气口50。所述多个气旋锥管226朝向所述气旋腔221的底部设置,所述气旋结构223在所述多个气旋锥管所朝向一侧设置有分离腔227,所述排气通道225连通于所述分离腔227,以通过所述分离腔227连通所述多个气旋锥管226。气流可以自所述入风侧部222进入所述气旋结构223的进气通道224内,进而进入所述多个气旋锥管226内作离心旋转运动,以充分将水汽分离在所述分离腔227内,起到除湿效果,经过所述多个气旋锥管226的气流通过所述排气通道225继续流向所述排气口50以通过所述风机组件30。其中,所述气旋锥管226的数目可以是一个或者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在此不作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定。
请参阅图9,进一步地,所述箱盖14设有对接所述风机组件30的排气口50,所述风道结构22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气口50,所述风道结构22远离所述排气口50一端设有所述入风侧部222,所述入风侧部222的位置和所述排气口50的位置在所述集污箱10高度方向上形成高度差。其中,通过将所述排气口50设置在相对较高位置,所述入风侧部222设置在相对较低位置,有利于增加气流自所述入风侧部222流向所述排气口50的流通路径长度,减缓气流流速,有利于降噪除湿。
请参阅图10,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清洁系统300,所述清洁系统300包括清洁设备301和如上所述的维护基站100。
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清洁设备301,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清洁设备301可以是清洁机器人,例如,所述清洁设备301可以是扫地机器人、扫拖一体机器人、洗地机器人或擦地机器人等其中任意一种,所述清洁设备301还可以是手持式清洁设备301,例如,所述清洁设备301可以是手持式拖地机、手持式洗地机或手持式擦窗机等其中任意一种。
对于所述清洁设备301为清洁机器人,所述清洁设备301可以被设计成自主地在地面上规划路径,也可以被设计成响应于遥控指令在地面上移动。所述清洁设备301可以通过陀螺仪、加速度计、摄像头、GPS定位和/或激光雷达等其中一种或几种的组合进行导航,例如,所述清洁设备301可以在顶面凸出设置激光雷达,通过激光雷达对周围环境进行扫描采集障碍物数据,根据障碍物数据建立环境地图,可以根据环境地图进行实时定位,便于规划清洁路径。
所述清洁设备301可以自主地导航至维护基站100,使得所述清洁设备301与维护基站100完成对接,以方便所述维护基站100对所述清洁设备301进行维护。
对于所述清洁设备301为手持式清洁设备301,用户可以手动将所述清洁设备301放在所述维护基站100上进行维护。
区别于现有技术,上述集污箱组件101、维护基站100和清洁系统300,通过所述分离装置20安装于所述集污箱10的腔体60内靠近顶部处,所述分离装置20连通在所述进污口40和所述排气口50之间,以及所述风机组件30与所述排气口50气动连通设置,所述风机组件30用于产生负压,所述风机组件30可以产生强大的吸力,以使污水在负压作用下经所述进污口40进入所述分离装置20内,并在所述分离装置20的固液分离作用后进入所述集污箱10内,所述分离装置20可以起到分离固体垃圾的作用,从而避免固体垃圾和液体混合留存在集污箱10中而产生异味和污染的问题,实现集污箱组件101分开收集固体垃圾和污水的作用,并且所述分离装置20无需占用所述集污箱10之外的空间,有利于实现维护基站100的小型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在本申请的思路下,以上实施例或者不同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之间也可以进行组合,步骤可以以任意顺序实现,并存在如上所述的本申请的不同方面的许多其它变化,为了简明,它们没有在细节中提供;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6)

1.一种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组件包括集污箱和分离装置,所述集污箱设有进污口和排气口,以及连通所述进污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的腔体,所述分离装置安装于所述集污箱的腔体内靠近顶部处,所述分离装置连通在所述进污口和所述排气口之间,所述排气口用于连通风机组件,所述风机组件用于经所述排气口产生负压,以使污水在负压作用下经所述进污口进入所述分离装置内,并在所述分离装置的固液分离作用后进入所述集污箱的腔体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包括储污容器,所述储污容器与所述进污口相连通,所述储污容器设有出风侧部以及设置于所述出风侧部上的滤网,所述储污容器通过所述出风侧部与所述腔体和所述排气口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污容器底部和所述集污箱底部之间形成储液空间,所述储液空间形成所述腔体的一部分,所述出风侧部与所述集污箱的侧壁相对并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出风侧部与所述集污箱的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储液空间的出风通道。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污容器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出风侧部,两个所述出风侧部分别邻近所述集污箱的相对两侧壁,以对应形成两个所述出风通道,所述进污口位于两个所述出风侧部之间。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污容器还设有沿水平方向布置的导流底板,所述导流底板与所述集污箱底部相对并间隔设置,所述导流底板与所述集污箱底部之间形成所述储液空间,所述出风侧部连接于所述导流底板的边缘处,所述导流底板用于引导污水和气流流向所述出风侧部。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污容器还设有相对设置的两个导流侧板,所述两个导流侧板分别邻近所述集污箱的相对两侧壁,所述出风侧部连接于所述两个挡风侧板一侧,所述两个导流侧板用于引导污水和气流流向所述出风侧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储污容器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结构一端与所述排气口相连通,所述风道结构远离所述排气口一端设有入风侧部,所述风道结构经所述入风侧部与所述腔体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收容于所述储污容器内,所述风道结构沿水平方向横跨在所述储污容器内腔的相对两侧壁之间。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入风侧部和所述出风侧部分别朝向所述集污箱侧壁的不同位置,所述入风侧部与所述集污箱的侧壁相对并间隔设置,以使所述入风侧部与所述集污箱的侧壁之间形成连通所述出风通道的入风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具有第一侧壁和连接所述第一侧壁的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与所述第二侧壁呈夹角设置,所述出风侧部与所述第一侧壁相对并间隔设置,所述入风侧部与所述第二侧壁相对并间隔设置。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在两端之间设有气旋腔,所述分离装置还包括气旋结构,所述气旋结构安装于所述气旋腔内,所述气旋结构可引导自所述入风侧部进入的气流做旋转离心运动后流向所述风机组件。
12.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结构与所述集污箱的箱盖一体设置。
13.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箱包括箱本体和箱盖,所述箱盖与所述箱本体相盖合,所述箱盖和所述箱本体围合形成所述腔体,所述储污容器连接于所述箱盖,所述储污容器和所述箱盖围合形成储污腔,所述储污腔经所述出风侧部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风道结构安装于所述储污腔内。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集污箱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盖设有对接所述风机组件的排气口,所述风道结构一端连通于所述排气口,所述风道结构远离所述排气口一端设有所述入风侧部,所述入风侧部的位置和所述排气口的位置在所述集污箱高度方向上形成高度差。
15.一种维护基站,所述维护基站用于维护清洁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维护基站包括基站本体、进污管道和风机组件,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14任意一项所述的集污箱组件,所述集污箱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基站本体上,所述进污管道安装在所述基站本体上并连通于所述进污口,所述风机组件安装在所述基站本体上并连通于所述排气口。
16.一种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清洁系统包括清洁设备和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维护基站。
CN202121103048.7U 2021-05-21 2021-05-21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Active CN2150781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03048.7U CN215078126U (zh) 2021-05-21 2021-05-21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03048.7U CN215078126U (zh) 2021-05-21 2021-05-21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8126U true CN215078126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987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03048.7U Active CN215078126U (zh) 2021-05-21 2021-05-21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8126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51813A (zh) * 2022-02-21 2022-05-10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工具及其固液分离装置、相配合的基站和清洁设备
CN114532921A (zh) * 2022-01-27 2022-05-27 深圳原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集污满载检测装置、方法以及清洁机
CN114983292A (zh) * 2022-06-22 2022-09-02 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 洗地机
WO2022242110A1 (zh) * 2021-05-21 2022-11-24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42110A1 (zh) * 2021-05-21 2022-11-24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CN114532921A (zh) * 2022-01-27 2022-05-27 深圳原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集污满载检测装置、方法以及清洁机
CN114532921B (zh) * 2022-01-27 2023-09-22 深圳原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集污满载检测装置、方法以及清洁机
CN114451813A (zh) * 2022-02-21 2022-05-10 添可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清洁工具及其固液分离装置、相配合的基站和清洁设备
CN114983292A (zh) * 2022-06-22 2022-09-02 深圳市杉川机器人有限公司 洗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78126U (zh)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CN109124479B (zh) 吸尘器
KR101826935B1 (ko) 분리 장치를 구비한 자동 진공 청소기
RU2277372C2 (ru) Пылесборник робота-пылесоса
KR100456174B1 (ko) 습건식 진공청소기
CN103417163A (zh) 自主真空吸尘器
JPS5947090B2 (ja) 吸込式清掃装置
US6368373B1 (en) Air and liquid separator for a carpet extractor
CN215502760U (zh) 一种具有基站的清洁机系统
CN214317936U (zh) 一种带有内置挡板的新型扫地机尘盒
KR20090034493A (ko) 로봇청소기
CN115363490A (zh) 集污箱组件、维护基站和清洁系统
CN115153368B (zh) 集尘基站
CN215534087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5777794U (zh) 用于清洁机器人的主基站及其清洁机器人系统
CN101889843A (zh) 灰尘分离及自清洁式集尘桶
CN218279527U (zh) 一种用于清洁机的分离模块及清洁机
CN211324726U (zh) 旋风式预分离装置及包括该旋风式预分离装置的吸尘装置
CN219846402U (zh) 垃圾箱及扫地机器人
CN215502717U (zh) 清洁机系统
CN220459294U (zh) 基站和清洁机器人系统
CN218338338U (zh) 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CN215502759U (zh) 用于清洁机的基站及清洁机系统
CN215533994U (zh) 一种用于灰尘分离模块的固体筛网及灰尘分离模块
CN216147985U (zh) 尘桶、集尘站及扫地机器人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518110 1701, building 2, Yinxing Zhijie, No. 1301-72, sightseeing Road, Xinlan community, Guanlan street,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Yinxing Intelligent Group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110 Building A1, Yinxing Hi-tech Industrial Park, Guanlan Street Sightseeing Road, Longhua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Silver Star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