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8338338U - 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 Google Patents

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8338338U
CN218338338U CN202221419580.4U CN202221419580U CN218338338U CN 218338338 U CN218338338 U CN 218338338U CN 202221419580 U CN202221419580 U CN 202221419580U CN 218338338 U CN218338338 U CN 21833833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ust
shell
cup
opening
s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2141958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卞小贤
刘海平
施金鑫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lev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lev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lev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leva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2141958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833833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833833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833833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ilters For Electric Vacuum Clean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尘杯组件包括上盖、壳体、分离杯、旋风锥和下盖,壳体顶部和底部分别设有壳体上开口和壳体下开口,上盖和下盖分别附接在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离杯设置在壳体的内部,分离杯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集尘腔,分离杯包括分离腔和出尘口,旋风锥设置在分离腔内,出尘口连通分离腔和集尘腔;分离杯的中心线偏离壳体的中心线;上盖具有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观察面板,在上盖与壳体上开口盖合的情况下,观察面板包括与分离腔相对的第一部分和与集尘腔相对的第二部分,出尘口处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能够在吸尘器运行时,随时观察分离杯内的旋风分离的运转情况、尘杯内的出尘情况以及灰尘过滤的效果。

Description

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背景技术
现有立式吸尘器尘杯顶部通常为非透明设计,在吸尘器工作时,无法清楚的观察尘杯内的过滤效果,在灰尘等垃圾分离效果不好时,缠绕旋风分离器或者堵塞旋风室时无法第一时间观察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尘杯组件,能够在吸尘器运行时,随时可以观察分离杯内的旋风分离的运转情况、尘杯组件内的出尘情况以及灰尘过滤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包括上盖、壳体、分离杯、旋风锥和下盖,
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壳体上开口,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壳体下开口,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壳体上开口与所述壳体下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上盖附接在所述壳体的上部以盖合或者打开所述壳体上开口,所述下盖附接在所述壳体的下部以盖合或者打开所述壳体下开口,所述分离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分离杯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集尘腔,所述分离杯包括分离腔和出尘口,所述旋风锥设置在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分离腔通过所述出尘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
所述上盖具有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观察面板。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离杯的中心线偏离所述壳体的中心线;所述观察面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上开口盖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分离腔相对,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集尘腔相对,所述出尘口处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离杯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上开口盖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边沿相抵接;
所述第一部分的形状与所述分离杯的顶部的形状相对应。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部分的形状为圆形。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离杯的下部设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导风管的底部设有出风口;
所述旋风锥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
所述下盖上设有通孔,在所述下盖与所述壳体下开口盖合的情况下,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通孔相连。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的上部之间通过铰接结构和卡扣结构连接,所述铰接结构和所述卡扣结构相对设置。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离杯靠近所述铰接结构设置;所述出尘口设置在所述分离杯上远离所述铰接结构的一侧。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铰接结构设置,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卡扣结构设置。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盖上还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上盖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手柄为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手柄上设有按钮,当按下所述按钮时,所述卡扣结构自动打开。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立式吸尘器,包括地刷,长杆,手柄,软管,电机壳体以及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所述的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可整体地从所述电机壳体上方被移除。
实施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尘杯组件,包括上盖、壳体、分离杯、旋风锥和下盖,上盖和下盖分别附接在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壳体包括壳体上开口、壳体下开口以及连通壳体上开口和壳体下开口的容置空间,分离杯设在容置空间内,分离杯包括分离腔和出尘口,分离杯的外壁与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集尘腔,旋风锥设在分离腔内,出尘口连通分离腔和集尘腔,通过将分离杯的中心线偏离壳体的中心线设置,并在上盖上设置包括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透明材质的观察面板,在上盖与壳体上开口盖合时,第一部分与分离腔相对,第二部分与集尘腔相对,且出尘口位于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能够使得靠近壳体上部的集尘腔的面积较集中,使得灰尘能够集中地从出尘口排出,并且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分别观察分离杯内的运转情况和自出尘口排出的灰尘的流动情况及过滤效果。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尘杯组件的结构展开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尘杯组件的正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尘杯组件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尘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尘杯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吸尘器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的附图标记:1-上盖,11-观察面板,111-第一部分,112-第二部分,12-铰接结构,13-卡扣结构,14-手柄,141-按钮,2-壳体,21-壳体上开口,22-壳体下开口,231-集尘腔,232-分离腔,3-分离杯,31-出尘口,32-第一开口,33-导风管,331-进风口,332-出风口,4,旋风锥,41-第二开口,5-下盖,51-通孔,6-进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现有技术中,吸尘器的尘杯组件的顶部通常为非透明设计,使得在吸尘器工作时,无法及时观察尘杯内的旋风分离器的运转情况以及灰尘的出尘情况。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尘杯组件,尘杯组件包括上盖1、壳体2、分离杯3、旋风锥4和下盖5,
壳体2顶部设有壳体上开口21,壳体2底部设有壳体下开口22,壳体2的内部具有连通壳体上开口21与壳体下开口22的容置空间,上盖1附接在壳体2的上部以盖合或者打开壳体上开口21,下盖5附接在壳体2的下部以盖合或者打开壳体下开口22,分离杯3设置在容置空间内,分离杯3的外壁与壳体2的内壁之间形成集尘腔231,分离杯3包括分离腔232和出尘口31,旋风锥4设置在分离腔232内,分离腔232通过出尘口31与集尘腔231连通;
其中,分离杯3的中心线偏离壳体2的中心线;上盖1具有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观察面板11,观察面板11包括第一部分111和与第一部分111相连的第二部分112,在上盖1与壳体上开口21盖合的情况下,第一部分111与分离腔232相对,第二部分112与集尘腔231相对,出尘口31处于第一部分111与第二部分112之间。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分离杯3的上部可以与壳体2一体成型。上盖1与壳体2的上部之间通过铰接结构12和卡扣结构13连接,铰接结构12和卡扣结构13相对设置,分离杯3的中心线靠近铰接结构12设置,出尘口31的位置设置在远离铰接结构12的一侧,分离腔232靠近铰接结构12,且集尘腔231远离铰接结构12,相应地,与分离腔232相对的第一部分111靠近铰接结构12设置,与集尘腔231相对的第二部分112靠近卡扣结构13设置。分离腔232与集尘腔231之间通过出尘口31连通。旋风锥4可以是倒置旋风锥4,旋风锥4的表面具有密集细小的孔洞,旋风锥4的底部具有开口,在混有灰尘的气流进入分离杯3后,在旋风锥4的分离下,灰尘通过出尘口31排出至集尘腔231内,分离后的干净的空气经过旋风锥4表面的孔洞过滤后从旋风锥4底部的开口最终排至外界大气中。
将分离杯3的中心线偏离壳体2的中心线设置,能够使得集尘腔231集中在一起,增加集尘腔231的纵向距离,结合出尘口31的设置,能够集中引导灰尘排出至集尘腔231内,并且减少从出尘口31排出的灰尘受到的离心力的影响,从而加快灰尘在集尘腔231内的自由落体,并且减少灰尘的无规律运动,同时能够减少灰尘对上盖1的污染。上盖1上设置的观察面板11,第一部分111能够观察分离杯3内的运转情况,第二部分112能够观察从分离腔232内的灰尘经出尘口31至集尘腔231的出尘情况以及灰尘过滤的效果。下盖5打开时,可以用于倾倒集尘腔231内积聚的灰尘。
相对于将整个上盖1结构都设置为透明的状态,本申请将上盖1结构设置为包括与分离腔232相对的第一部分111以及与集尘腔231对应的第二部分112的观察面板11,能够增加尘杯的美观度,无法显眼地看到上盖1与壳体2之间的连接结构等,在使用时,容易因为上盖1的多次盖合及打开造成边沿的磨损,而非透明状态的上盖1的边沿能够减少磨损的清晰度,延长使用寿命。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离杯3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32,在所述上盖1与所述壳体上开口21盖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111与所述第一开口32的边沿相抵接;所述第一部分111的形状与所述分离杯3的顶部的形状相对应。
分离杯3顶部的第一开口32与壳体上开口21相连,在上盖1盖设在壳体上开口21上时,第一开口32的边沿与观察面板11的第一部分111紧密抵接,并且第一部分111的形状与第一开口32的形状相对应,使得分离出的灰尘能够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更集中地从出尘口31排出。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开口32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部分111的形状为圆形。第二部分112的形状和壳体2的顶部与分离杯3的顶部限定出的形状相对应,可以为矩形、月牙形等。当观察到有灰尘吸附在观察面板11的表面或者灰尘积聚在分离杯3的内部时,可以打开上盖1擦拭观察面板11或者倾倒分离杯3的灰尘。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分离杯3的下部设有导风管33,所述导风管33的顶部设有进风口331,所述导风管33的底部设有出风口332;所述旋风锥4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41,所述进风口331与所述第二开口41相连;所述下盖5上设有通孔51,在所述下盖5与所述壳体下开口22盖合的情况下,所述出风口332与所述通孔51相连。旋风锥4套设在导风管33的顶部,旋风锥4上设有细小密集的孔洞,当混有灰尘的气流进入分离杯3后,灰尘在离心力的作用下从出尘口31排至集尘腔231内,干净的气流穿过旋风锥4的孔洞,流动至旋风锥4的内部,并经第二开口41、导风管33的进风口331以及出风口332,最终排至外界大气中。
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上盖1上还设有手柄14,所述手柄14与所述上盖1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在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手柄14为透明材质制成,能够使得观察更加清晰。手柄14可以设在上盖1的中间位置,也可以设在上盖1的两边。在一个可行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手柄14上设有按钮141,当按下所述按钮141时,所述卡扣结构13自动打开。手柄14的设置还能够方便操作者拿取尘杯组件。
如图6和图7所示,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立式吸尘器,包括地刷,长杆,手柄,软管,电机壳体以及应用上述的尘杯组件,尘杯组件的侧壁上还设有进气口6,混有灰尘的气流从地刷被吸入后流经长杆和软管后从进气口6进入尘杯组件内经过旋风过滤后的干净气体从电机壳体上方进入电机壳体内,再从电机壳体上的栅格排至外界大气中,实现灰尘与干净气体的分离,尘杯组件可整体的从电机壳体上方被移除。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0)

1.一种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尘杯组件包括上盖、壳体、分离杯、旋风锥和下盖,
所述壳体顶部设有壳体上开口,所述壳体底部设有壳体下开口,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连通所述壳体上开口与所述壳体下开口的容置空间,所述上盖附接在所述壳体的上部以盖合或者打开所述壳体上开口,所述下盖附接在所述壳体的下部以盖合或者打开所述壳体下开口,所述分离杯设置在所述容置空间内,所述分离杯的外壁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集尘腔,所述分离杯包括分离腔和出尘口,所述旋风锥设置在所述分离腔内,所述分离腔通过所述出尘口与所述集尘腔连通;
所述上盖具有采用透明材质制成的观察面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杯的中心线偏离所述壳体的中心线;所述观察面板包括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上开口盖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分离腔相对,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集尘腔相对,所述出尘口处于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二部分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杯的顶部具有第一开口,在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上开口盖合的情况下,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开口的边沿相抵接;
所述第一部分的形状与所述分离杯的顶部的形状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形状为圆形,所述第一部分的形状为圆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杯的下部设有导风管,所述导风管的顶部设有进风口,所述导风管的底部设有出风口;
所述旋风锥的底部具有第二开口,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开口相连;
所述下盖上设有通孔,在所述下盖与所述壳体下开口盖合的情况下,所述出风口与所述通孔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与所述壳体的上部之间通过铰接结构和卡扣结构连接,所述铰接结构和所述卡扣结构相对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离杯靠近所述铰接结构设置;所述出尘口设置在所述分离杯上远离所述铰接结构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部分靠近所述铰接结构设置,所述第二部分靠近所述卡扣结构设置。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尘杯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还设有手柄,所述手柄与所述上盖可固定连接或可拆卸地连接,所述手柄为透明材质制成;所述手柄上设有按钮,当按下所述按钮时,所述卡扣结构自动打开。
10.一种立式吸尘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地刷,长杆,手柄,软管,电机壳体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尘杯组件,所述尘杯组件可整体地从所述电机壳体上方被移除。
CN202221419580.4U 2022-06-08 2022-06-08 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Active CN21833833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19580.4U CN218338338U (zh) 2022-06-08 2022-06-08 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21419580.4U CN218338338U (zh) 2022-06-08 2022-06-08 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8338338U true CN218338338U (zh) 2023-01-20

Family

ID=849225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21419580.4U Active CN218338338U (zh) 2022-06-08 2022-06-08 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833833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24477B (zh) 空气过滤组件、吸尘器及其组合件
RU2277372C2 (ru) Пылесборник робота-пылесоса
RU2337603C2 (ru) Компактный робот-пылесос
EP1371318B1 (en) Electric vacuum cleaner
GB2389034A (en) Vacuum cleaner with interchangeable filtration apparatus
KR20040026305A (ko) 습건식 진공청소기
KR100448544B1 (ko) 진공청소기
US7208024B2 (en) Floor care appliance with filter cleaning system
KR100678673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싸이클론장치
KR100963337B1 (ko) 진공청소기의 집진어셈블리
CN218338338U (zh) 尘杯组件及立式吸尘器
JP4521159B2 (ja) 電気掃除機
JPH04218121A (ja) 真空掃除機システム
CN213993429U (zh) 具有预过滤器组件的吸尘器
CN213993418U (zh) 具有旋转滤网的吸尘器
CN212037366U (zh) 一种手持式吸尘器
CN218165132U (zh) 一种具有尘杯可拆卸且灰尘自分离的吸尘组件
CN101143082A (zh) 真空吸尘器的集尘装置
JP4102642B2 (ja) 電気掃除機
JP2007167450A (ja) サイクロン式電気掃除機
KR100593619B1 (ko) 진공청소기용 사이클론 집진장치
CN217066233U (zh) 杆体机构及清洁设备
CN213993428U (zh) 一种吸尘器
CN215820766U (zh) 一种刮灰操作简单的清洁设备
CN218515677U (zh) 一种收集吸尘器内部灰尘的设备和吸尘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