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75962U - 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75962U
CN215075962U CN202120853343.8U CN202120853343U CN215075962U CN 215075962 U CN215075962 U CN 215075962U CN 202120853343 U CN202120853343 U CN 202120853343U CN 215075962 U CN215075962 U CN 2150759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jack
limiting
connecting column
elastic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53343.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oertek Inc
Original Assignee
Goertek Inc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oertek Inc filed Critical Goertek Inc
Priority to CN202120853343.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759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759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759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穿戴设备,所述穿戴设备包括设备本体和带体,所述设备本体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孔壁设有卡凸;所述带体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卡槽;其中,所述连接柱插接于所述插孔内,且所述卡凸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带体遮盖所述插孔。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拆装便利的穿戴设备,该穿戴设备无需使用工具,且能够保证安装状态的稳定,外观美观。

Description

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智能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穿戴设备等智能电子产品技术的迅速发展,例如腕戴设备,智能手环和手表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手环类的要求也出现了较大变化。
相关技术中,腕戴设备的表主体上通常设置生耳以固定表带,表带与表主体通过生耳结构连接固定,生耳中的连接钢棒具有安全稳定的特点,而这种连接方式不方便随时随地拆卸,拆卸时需要通过其他工具辅助,且拆卸次数多了很容易损坏表带刮花表盘,安装时不易对准生耳孔,造成定位不准的问题,佩戴时间久了容易松弛,进而导致生耳从生耳穿插孔中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穿戴设备,旨在提供一种拆装便利的穿戴设备,该穿戴设备无需使用工具,且能够保证安装状态的稳定,外观美观。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穿戴设备,所述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孔壁设有卡凸;和
带体,所述带体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卡槽;
其中,所述连接柱插接于所述插孔内,且所述卡凸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带体遮盖所述插孔。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本体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朝向所述主体部弯折,并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连接,以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所述插孔;
所述连接柱将所述带体分隔为相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所述连接柱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时,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限位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凹设有凹槽,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槽口处的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与所述凹槽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形变间隙,所述弹性板面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凸设有所述卡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弹性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邻近所述第一段设置,所述弹性板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段方向延伸;
且/或,所述弹性板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且/或,所述弹性板与所述凹槽的底壁围合形成U型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主体部邻近所述插孔凸设有限位凸台,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一段围合形成限位槽;
所述连接柱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时,所述限位凸台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柱包括: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带体连接,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段围合形成所述限位槽;和
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连接于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带体的一端,并与所述限位部呈夹角设置,所述卡接部、所述限位部及所述带体围合形成定位槽,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卡接部背向所述定位槽的一侧;
所述连接柱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时,部分所述连接部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台面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
且/或,所述连接部面向限位凸台的一侧设有配合斜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插孔呈沿所述设备本体宽度方向的条形孔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设备本体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设有间隔设置的安装腔和所述插孔;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及
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所述盖板对应所述插孔设有连接环。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底壳环绕所述插孔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环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穿戴设备通过在设备本体上设置插孔,插孔的孔壁上设置有卡凸,并在带体上设置连接柱,使得连接柱上设置有卡槽,如此在连接柱插接于插孔内时,卡凸卡接于卡槽内,以限位连接柱从插孔内移出,从而确保带体与设备本体的连接。同时,在连接柱插接于插孔内时,带体遮盖插孔,从而有效提高穿戴设备的外观美观度。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穿戴设备不仅结构简单、易于连接,且连接结构稳定,不易出现意外脱离;同时,无需使用其他辅助工具,且能够保证安装状态的稳定,外观美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穿戴设备的剖面示意图;
图3为图2中穿戴设备的分解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带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底壳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3036103640000031
Figure BDA000303610364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实用新型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穿戴设备技术的迅速发展,例如腕戴设备,智能手环和手表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人们对于手环类的要求也出现了较大变化。
相关技术中,腕戴设备的表主体上通常设置生耳以固定表带,表带与表主体通过生耳结构连接固定,生耳中的连接钢棒具有安全稳定的特点,而这种连接方式不方便随时随地拆卸,拆卸时需要通过其他工具辅助,且拆卸次数多了很容易损坏表带刮花表盘,安装时不易对准生耳孔,造成定位不准的问题,佩戴时间久了容易松弛,进而导致生耳从生耳穿插孔中脱落。同时,相关技术中采用快拆结构的腕戴设备通常需要增加额外的零件,例如弹片、卡扣、弹簧、螺丝等达到扣合的效果,额外增加大量成本。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穿戴设备100。可理解的,该穿戴设备100可以是手表、智能手环等设备,在此不做限定。该穿戴设备100设计的智能拆装方案,不需要额外增加扣合部件,且带体2扣合后与设备本体1的外观整体效果好,带体2固定的连接柱23非常强壮,能大大提高带体2的水平拉拔强度。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穿戴设备100包括设备本体1和带体2,其中,所述设备本体1设有插孔11b,所述插孔11b的孔壁设有卡凸1131;所述带体2的一端设有连接柱23,所述连接柱23设有卡槽2321;其中,所述连接柱23插接于所述插孔11b内,且所述卡凸1131卡接于所述卡槽2321内,以使所述带体2遮盖所述插孔11b。
在本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的设备本体1即为腕戴设备或穿戴设备100的主要结构,例如手表的表体或智能手环的显示盘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可理解的,设备本体1具有外壳或壳体结构,插孔11b设于设备本体1的外壳或壳体结构的外壁或周缘,通过在插孔11b的孔壁设有卡凸1131,如此使得带体2的连接柱23插设于插孔11b内时,通过卡凸1131卡接于连接柱23的卡槽2321内,以实现限制连接柱23从插孔11b内移出,从而有效提高设备本体1与带体2的连接稳定性。
可理解的,带体2用于穿戴于用户的手腕等部位,为了方便佩戴,带体2设置为可弯折或柔性结构,如此可根据用户的手腕或穿戴部位进行调节,以使带体2能够与穿戴部位相适配,提高穿戴舒适性。可选地,带体2可采用塑料材质、金属材质等,在此不做限定。
本实用新型的穿戴设备100通过在设备本体1上设置插孔11b,插孔11b的孔壁上设置有卡凸1131,并在带体2上设置连接柱23,使得连接柱23上设置有卡槽2321,如此在连接柱23插接于插孔11b内时,卡凸1131卡接于卡槽2321内,以限位连接柱23从插孔11b内移出,从而确保带体2与设备本体1的连接。同时,在连接柱23插接于插孔11b内时,带体2遮盖插孔11b,从而有效提高穿戴设备100的外观美观度。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穿戴设备100不仅结构简单、易于连接,且连接结构稳定,不易出现意外脱离;同时,无需使用工具,且能够保证安装状态的稳定,外观美观。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设备本体1包括主体部111和连接部112,所述连接部112的两端朝向所述主体部111弯折,并与所述主体部111的一侧连接,以使所述连接部112和所述主体部111围合形成所述插孔11b;所述连接柱23将所述带体2分隔为相连接的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所述连接柱23插接于所述插孔11b内时,所述第一段21远离所述第二段22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11限位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设备本体1的主体部111和连接部112围合形成插孔11b,也即插孔11b为贯穿设备本体1设置的通孔或贯通孔结构。可理解的,连接部112的两端朝向所述主体部111弯折,并与所述主体部111的一侧连接。可选地,设备本体1的主体部111和连接部112为一体成型结构,如此可提高设备本体1的结构强度。
可理解的,连接柱23凸设于带体2的一侧,使得连接柱23将带体2分隔为相连接的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也即带体2的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连接为一体结构。可选地,带体2的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为一体成型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柱23可固定设置于带体2,例如采用焊接或一体成型设置,如此可提高连接柱23与带体2的连接强度。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连接柱23也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设置于带体2,例如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在此不做限定。
可理解的,在连接柱23插接于插孔11b内时,带体2的第一段21远离第二段22的一端与主体部111限位抵接,如此使得主体部111对带体2实现限位安装的同时,带体2的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配合封盖于插孔11b,从而提高穿戴设备100的外观美观度。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主体部111面向所述连接部112的一侧凹设有凹槽1111,所述设备本体1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1111槽口处的弹性板113,所述弹性板113与所述凹槽1111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形变间隙1132,所述弹性板113面向所述连接部112的一侧凸设有所述卡凸113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体部111设置凹槽1111,从而利用凹槽1111为弹性板113提供让位空间的同时,也为弹性板113的变形提供变形空间。可理解的,弹性板113设于所述凹槽1111槽口处,且弹性板113与凹槽1111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形变间隙1132。
可理解的,通过将卡凸1131设置于弹性板113面向连接部112的一侧,如此可使得弹性板113发生变形,从而使得卡凸1131卡入或脱离卡槽2321,从而实现带体2与设备本体1的连接或拆卸。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板113可选为弹性件、弹片等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弹性板113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111连接,并邻近所述第一段21设置,所述弹性板11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段21方向延伸。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板113的一端与主体部111连接,弹性板113的另一端为自由端。可选地,弹性板113的延伸方向与连接柱23插入方向相同。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弹性板113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凹槽1111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1133。可理解的,通过在弹性板113的相对两侧与凹槽1111的侧壁之间形成间隙1133,从而有效增大弹性板113的形变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板113呈板状结构,弹性板113的一侧边与主体部111邻近第一段21的位置连接,弹性板113的另外三个侧边均与凹槽1111的侧壁间隔。可理解的,为了方便用户通过解锁弹性板113,弹性板113的自由端显露于插孔11b背离带体2的一侧开口处。可理解的,凹槽1111为通槽结构,凹槽1111远离带体2第一段21的一端贯通主体部111。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弹性板113与所述凹槽1111的底壁围合形成U型槽。
可理解的,弹性板113的自由端(也即弹性板113远离带体2第一段21的一端)的端部为解锁掰手部,即能够进行相对于其所设置的位置的移动,从而,实现在外部控制弹性板113的变形,实现卡凸1131卡接于卡槽2321内的卡接状态的控制。
可选的,还可以将弹性板113设置为其他异形结构,具体为具有弧度的、可以弯曲的结构。可选的,弹性板113的自由端设计为台阶形式的掰手位,方便手指按压。
在本实施例中,穿戴设备100组装时,首先将带体2的连接柱23插设于设备本体1的插孔11b内,使得连接柱23挤压弹性板113,从而使得弹性板113的卡凸1131卡接于连接柱23的卡槽2321内,且带体2的第一段21和第二段22遮盖插孔11b一侧的开口,以实现带体2与设备本体1的连接。拆卸带体2时,通过推按显露于插孔11b另一侧开口处弹性板113的自由端,给弹性板113向主体部111移动的力,使卡凸1131与卡槽2321脱离,从而使带体2的连接柱23从插槽11b内脱离出,拆卸下带体2。
可理解的,弹性板113的自由端为具有台阶结构或具有防滑结构的端部。也就是说,弹性板113的自由端是具有便于推按的结构。
在本实施例中,弹性板113的卡凸1131与弹性板113呈垂直设置。为了方便带体2的连接柱23插入插孔11b内,使得卡凸1131卡接于连接柱23的卡槽2321内,卡凸1131设置有导向斜面。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主体部111邻近所述插孔11b凸设有限位凸台1112,所述连接柱23与所述第一段21围合形成限位槽2311;所述连接柱23插接于所述插孔11b内时,所述限位凸台1112限位于所述限位槽2311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主体部111邻近插孔11b设置限位凸台1112,并使得连接柱23与第一段21围合形成限位槽2311,从而在连接柱23插接于插孔11b内时,限位凸台1112限位于限位槽2311内,如此可利用限位凸台1112对带体2实现限位安装,避免带体2发生滑动或晃动等现象。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连接柱23包括限位部231和卡接部232,其中,所述限位部231与所述带体2连接,所述限位部231与所述第一段21围合形成所述限位槽2311;所述卡接部232连接于所述限位部231远离所述带体2的一端,并与所述限位部231呈夹角设置,所述卡接部232、所述限位部231及所述带体2围合形成定位槽2322,所述卡槽2321设于所述卡接部232背向所述定位槽2322的一侧;所述连接柱23插接于所述插孔11b内时,部分所述连接部112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定位槽2322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将连接柱23设置为呈夹角设置的限位部231和卡接部232,使得卡接部232、限位部231及带体2围合形成定位槽2322,从而在连接柱23插接于插孔11b内时,部分连接部112容纳并限位于定位槽2322内,如此可进一步提高带体2的连接柱23插接于插孔11b内的稳定性。
可理解的,卡槽2321设于卡接部232背向定位槽2322的一侧,也即卡接部232朝向限位部231远离限位槽2311的一侧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限位凸台1112面向所述连接部112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1113。可理解的,通过在限位凸台1112设置导向斜面1113,从而在连接柱23插设于插孔11b内时,方便利用导向斜面1113对连接柱23实现导向。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连接部112面向限位凸台1112的一侧设有配合斜面1121。可理解的,通过在连接部112设置配合斜面1121,从而在连接柱23插设于插孔11b内时,方便利用配合斜面1121对连接柱23实现导向。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所述插孔11b呈沿设备本体宽度方向的条形孔设置。可理解的,通过将插孔11b设置为沿设备本体宽度方向的条形孔或腰型孔结构,带体2的连接柱23外形轮廓与插孔11b的轮廓相适配,从而方便增大连接柱23的连接面积,以提高带体2与设备本体1的连接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设备本体1包括底壳11、控制组件12及盖板13,其中,所述底壳11设有间隔设置的安装腔11a和所述插孔11b;所述控制组件12设于所述安装腔11a内;所述盖板13盖合于所述安装腔11a的开口,所述盖板13对应所述插孔11b设有连接环131。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壳11设置安装腔11a,从而方便利用安装腔11a安装固定控制组件12。可理解的,控制组件12可以是传感器或检测器,例如用于检测心率、温度等,在此不做限定。通过设置盖板13,从而利用盖板13盖合安装腔11a的开口,以避免其他物质从安装腔11a的开口进入安装腔11a内,从而影响控制组件12。当然,盖板13也可以是设置有显示面板,从而显示控制组件12检测的信息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图3、图5和图6所示,所述底壳11环绕所述插孔11b设有安装槽11c,所述连接环131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安装槽11c内。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底壳11上环绕插孔11b设有安装槽11c,从而方便利用安装槽11c容纳并限位连接环131,如此既可以对盖板13的连接环131实现限位安装,又可以提高盖板13与底壳11的连接稳定性。
可理解的,带体2的主体包括双色注塑的硬质部,连接柱23的固定端插接于硬质部内。例如采用在软胶带体2上注塑得到硬胶结构,并将连接柱23的一端固定在硬胶结构上,以便增强连接柱23的连接稳定性。具体地,上述硬质部为PVC硬质部或者ABS硬质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穿戴设备100的设备本体1与带体2的拆装方式不费时、不费力,无论是组装还是拆卸只要按压一下弹性板113的自由端即可。此种带体2快拆结构不会对带体2造成损坏,且不易刮花设备本体1的表盘。可理解的,穿戴设备100采用智能拆装方案,不需要额外增加扣合部件,且带体2扣合后与设备本体1的外观整体效果好,带体2固定的连接柱23非常强壮,能大大提高带体的水平拉拔强度。
本实施例中的穿戴设备100解决了带体2快拆结构复杂,成本高,强度低的问题。同时,保证了带体2和设备本体1的外观效果整体性,且使得带体2和设备本体1扣合结构安装拆除方便可靠。
可理解的,本实施例中的穿戴设备100不局限于此种组装方式,卡凸1131的形状及带体2连接柱23的形状也可以通过结构改变,可以从单面改为双面,位置也可以是连接柱23与连接部112连接的一侧,在此不做限定。该穿戴设备100解决了带体2智能拆装问题,成本更加优化,结构牢固性也更高,拆装更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穿戴设备包括:
设备本体,所述设备本体设有插孔,所述插孔的孔壁设有卡凸;和
带体,所述带体的一端设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设有卡槽;
其中,所述连接柱插接于所述插孔内,且所述卡凸卡接于所述卡槽内,以使所述带体遮盖所述插孔。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包括主体部和连接部,所述连接部的两端朝向所述主体部弯折,并与所述主体部的一侧连接,以使所述连接部和所述主体部围合形成所述插孔;
所述连接柱将所述带体分隔为相连接的第一段和第二段;
所述连接柱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时,所述第一段远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限位抵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面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凹设有凹槽,所述设备本体还包括设于所述凹槽槽口处的弹性板,所述弹性板与所述凹槽的底壁之间形成有形变间隙,所述弹性板面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凸设有所述卡凸。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板的一端与所述主体部连接,并邻近所述第一段设置,所述弹性板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第一段方向延伸;
且/或,所述弹性板的相对两侧与所述凹槽的侧壁之间形成有间隙;
且/或,所述弹性板与所述凹槽的底壁围合形成U型槽。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邻近所述插孔凸设有限位凸台,所述连接柱与所述第一段围合形成限位槽;
所述连接柱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时,所述限位凸台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柱包括:
限位部,所述限位部与所述带体连接,所述限位部与所述第一段围合形成所述限位槽;和
卡接部,所述卡接部连接于所述限位部远离所述带体的一端,并与所述限位部呈夹角设置,所述卡接部、所述限位部及所述带体围合形成定位槽,所述卡槽设于所述卡接部背向所述定位槽的一侧;
所述连接柱插接于所述插孔内时,部分所述连接部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台面向所述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
且/或,所述连接部面向限位凸台的一侧设有配合斜面。
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孔呈沿所述设备本体宽度方向的条形孔设置。
9.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本体包括:
底壳,所述底壳设有间隔设置的安装腔和所述插孔;
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设于所述安装腔内;及
盖板,所述盖板盖合于所述安装腔的开口,所述盖板对应所述插孔设有连接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环绕所述插孔设有安装槽,所述连接环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安装槽内。
CN202120853343.8U 2021-04-23 2021-04-23 穿戴设备 Active CN2150759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3343.8U CN215075962U (zh) 2021-04-23 2021-04-23 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53343.8U CN215075962U (zh) 2021-04-23 2021-04-23 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75962U true CN215075962U (zh) 2021-12-10

Family

ID=792715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53343.8U Active CN215075962U (zh) 2021-04-23 2021-04-23 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759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20040055122A1 (en) Buckle
US11564462B2 (en) Wearable apparatus and band thereof
CN215075962U (zh) 穿戴设备
CN214047813U (zh) 快拆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11920152B (zh) 穿戴设备
CN215501608U (zh) 可拆卸机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N211186088U (zh) 表带连接结构和可穿戴设备
CN214483527U (zh) 连接结构和腕戴设备
CN109557671B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113854715A (zh) 可穿戴设备
CN218551571U (zh) 设备主机及可穿戴设备
CN111543745A (zh) 一种可穿戴设备
CN216753719U (zh) 带体组件和可穿戴设备
CN216453715U (zh) 可穿戴设备
CN219396490U (zh) 锁合机构、壳体组件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18413071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15303503U (zh) 可拆卸结构、可穿戴设备、表带及表头
CN212574380U (zh) 一种腕带式电子产品
KR20160057262A (ko) 멀티미디어 데이터 전달장치
CN217771658U (zh) 拼接件、拼接表带及手表
CN220442086U (zh) 一种绑带及可穿戴设备
CN113827004B (zh) 腕戴设备
CN218413069U (zh) 一种智能眼镜
CN215075966U (zh) 一种智能穿戴设备用连接结构及智能穿戴设备
CN113974284B (zh) 可穿戴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