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7479U - 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67479U CN215067479U CN202121284377.6U CN202121284377U CN215067479U CN 215067479 U CN215067479 U CN 215067479U CN 202121284377 U CN202121284377 U CN 202121284377U CN 215067479 U CN215067479 U CN 215067479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ens
- butt
- abutting
- bearing
- platfor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ens Barre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包括抵接透镜和镜筒,所述抵接透镜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内壁上,所述抵接透镜上还设有抵接台,所述抵接台环绕设置在所述抵接透镜的外侧,所述抵接透镜通过所述抵接台抵接于所述镜筒的内壁;沿所述镜筒的轴线方向,所述抵接台的中心面与所述抵接透镜的中心面之间设有预设间距。通过偏移的抵接台的设置,更改了抵接透镜的受力位置,继而减小了两侧曲面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继而减小了镜头的轴向形变,便于镜头成像,增加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器件领域,具体为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设计生产的波塑混合镜头中的塑料抵接透镜存在高温下的温漂问题,主要表现在塑料抵接透镜在高温下发生大变形、甚至不可逆的变形,导致整个镜头系统无法正常成像,从而导致生产失败。
该问题主要导致原因是由于如图1所示,抵接透镜直接组装到镜筒中,通常会受到沿光轴的轴向力以及径向力,前者主要来自压环的锁付力、前后方向膨胀或者收缩的压力,后者主要来自温度变化后抵接透镜外径与镜筒的压力,而抵接透镜又由于其自身无论径向还是轴向均不对称,继而导致的抵接透镜产生了较大的形变,镜头难以成像,降低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将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通过偏移的抵接台的设置,更改了抵接透镜的受力位置,继而减小了两侧曲面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继而减小了镜头的轴向形变,便于镜头成像,增加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包括抵接透镜和镜筒,所述抵接透镜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内壁上,所述抵接透镜上还设有抵接台,所述抵接台环绕设置在所述抵接透镜的外侧,所述抵接透镜通过所述抵接台抵接于所述镜筒的内壁;
沿所述镜筒的轴线方向,所述抵接台的中心面与所述抵接透镜的中心面之间设有预设间距。
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抵接透镜的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变化较大,抵接透镜左右两侧的曲面厚度差异较大,镜筒的内壁对抵接透镜的曲面作用力较大,抵接透镜的轴向形变较大,因此,通过偏移的抵接台的设置,更改了抵接透镜的受力位置,继而减小了两侧曲面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继而减小了镜头的轴向形变,便于镜头成像,增加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抵接透镜包括非敏感面和敏感面,非敏感面与所述抵接透镜的中心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敏感面与所述抵接透镜的中心面之间的间距,所述抵接台的中心面设置于所述抵接透镜的中心面靠近所述非敏感面的一侧。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抵接台设置于非敏感面的一端时,增大了非敏感面受到的压力,减小了敏感面受到的压力,因此,减小了抵接透镜受到的最大应力,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的轴向形变,便于镜头成像,增加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沿所述镜筒的轴线方向,所述抵接台的长度小于所述抵接透镜的长度。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减小抵接台的长度,靠近敏感面处的抵接台的长度减小,进一步减小了敏感面收到的压力,进一步减小了敏感面的形变,减小了抵接透镜受到的最大应力,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的轴向形变,便于镜头成像,增加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优选地,所述抵接台与所述抵接透镜通过第一倒角连接。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倒角的设置,在不偏移抵接台的中心面位置的基础上,同时不用增大抵接台沿抵接透镜径向的截面积,减小了抵接台的压强,减小了抵接台损坏的可能。
优选地,所述抵接透镜一侧设有第一承靠台,所述抵接透镜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承靠台;
所述第一承靠台抵接于所述抵接透镜的第一承靠面,所述第二承靠台抵接于所述抵接透镜的第二承靠面;
所述透镜承靠结构满足以下条件式:
0.95<R1/R2<1.05;
其中,R1为所述第一承靠面中心位置的半径,R2为所述第二承靠面中心位置的半径。
本技术方案中,抵接透镜在发生轴向形变时,由于抵接透镜分别与第一抵接台、第二抵接台抵接于第一承靠面、第二承靠面,因此第一抵接台、第二抵接台将对抵接透镜进一步造成形变,通过对第一承靠面与第二承靠面中心位置的半径的限定,进一步减小了抵接透镜收到第一承靠面、第二承靠面径向的压力的可能,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发生径向形变可能。
优选地,所述透镜承靠结构满足以下条件式:
R1=R2。
本技术方案中,当抵接透镜与镜筒的加工精度较高时,且抵接透镜与镜筒的装配精度较高时,通过上述条件的限定,进一步减小了抵接透镜收到第一承靠面、第二承靠面径向的压力的可能,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发生径向形变可能。
优选地,所述抵接透镜上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沿竖直于所述镜筒的轴线方向开设于所述抵接透镜上。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调节槽的设置,便于实现第一承靠面与第二承靠面宽度的调节,继而便于调节第一承靠面与第二承靠面宽度之差,进一步减小了抵接透镜收到第一承靠面、第二承靠面径向的压力的可能,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发生径向形变可能。
优选地,所述调节槽的边缘通过第二倒角连接于所述抵接透镜。
本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二倒角的设置,减小了调节槽的边缘位置损坏的可能,同时也减小了调节槽的边缘位置应力过大的可能。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还在于提供一种镜头,包括透镜承靠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抵接透镜的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变化较大,抵接透镜左右两侧的曲面厚度差异较大,镜筒的内壁对抵接透镜的曲面作用力较大,抵接透镜的轴向形变较大,因此,通过偏移的抵接台的设置,更改了抵接透镜的受力位置,继而减小了两侧曲面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继而减小了镜头的轴向形变,便于镜头成像,增加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2、通过将抵接台设置于非敏感面的一端时,增大了非敏感面受到的压力,减小了敏感面受到的压力,因此,减小了抵接透镜受到的最大应力,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的轴向形变,便于镜头成像,增加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3、通过减小抵接台的长度,靠近敏感面处的抵接台的长度减小,进一步减小了敏感面收到的压力,进一步减小了敏感面的形变,减小了抵接透镜受到的最大应力,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的轴向形变,便于镜头成像,增加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以明确易懂的方式,结合附图说明优选实施方式,对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的上述特性、技术特征、优点及其实现方式予以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透镜承靠结构改善前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透镜承靠结构改善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的A处放大图。
附图标号说明:1、抵接透镜;11、第一承靠面;12、第二承靠面;2、镜筒;3、抵接台;31、第一倒角;4、调节槽;41、第二倒角;5、第一承靠台;6、第二承靠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实施例1
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包括抵接透镜1和镜筒2,所述抵接透镜1设置在所述镜筒2的内壁上,本实施例中,抵接透镜1能够设置为多个,镜筒2内的任意一个透镜均能够作为本实施例中的抵接透镜1。
所述抵接透镜1上还设有抵接台3,所述抵接台3环绕设置在所述抵接透镜1的外侧,所述抵接透镜1通过所述抵接台3抵接于所述镜筒2的内壁。
沿所述镜筒2的轴线方向,所述抵接台3的中心面与所述抵接透镜1的中心面之间设有预设间距,即本实施例中,抵接台3的中部与抵接透镜1的中部未重合。
本实施例中,由于抵接透镜1的径向方向上的厚度变化较大,抵接透镜1左右两侧的曲面厚度差异较大,镜筒2的内壁对抵接透镜1的曲面作用力较大,抵接透镜1的轴向形变较大,因此,通过偏移的抵接台3的设置,更改了抵接透镜1的受力位置,继而减小了两侧曲面受到的作用力的大小,继而减小了镜头的轴向形变,便于镜头成像,增加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抵接透镜1包括非敏感面和敏感面,非敏感面与所述抵接透镜1的中心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敏感面与所述抵接透镜1的中心面之间的间距,所述抵接台3的中心面设置于所述抵接透镜1的中心面靠近所述非敏感面的一侧。
通过将抵接台3设置于非敏感面的一端时,增大了非敏感面受到的压力,减小了敏感面受到的压力,因此,减小了抵接透镜1受到的最大应力,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1的轴向形变,便于镜头成像,增加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沿所述镜筒2的轴线方向,所述抵接台3的长度小于所述抵接透镜1的长度。
通过减小抵接台3的长度,靠近敏感面处的抵接台3的长度减小,进一步减小了敏感面收到的压力,进一步减小了敏感面的形变,减小了抵接透镜1受到的最大应力,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1的轴向形变,便于镜头成像,增加了镜头的成像质量。
所述抵接台3与所述抵接透镜1通过第一倒角31连接。
通过第一倒角31的设置,在不偏移抵接台3的中心面位置的基础上,同时不用增大抵接台3沿抵接透镜1径向的截面积,减小了抵接台3的压强,减小了抵接台3损坏的可能。
所述抵接透镜1一侧设有第一承靠台5,所述抵接透镜1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承靠台6,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抵接透镜1左右两侧的透镜、镜筒2均可作为本实施例所描述的第一承靠台5与第二承靠台6,第一承靠台5与第二承靠台6只需要与抵接透镜1抵接。
所述第一承靠台5抵接于所述抵接透镜1的第一承靠面11,所述第二承靠台6抵接于所述抵接透镜1的第二承靠面12;
所述透镜承靠结构满足以下条件式:
0.95<R1/R2<1.05;
其中,R1为所述第一承靠面11中心位置的半径,R2为所述第二承靠面12中心位置的半径。
抵接透镜1在发生轴向形变时,由于抵接透镜1分别与第一抵接台3、第二抵接台3抵接于第一承靠面11、第二承靠面12,因此第一抵接台3、第二抵接台3将对抵接透镜1进一步造成形变,通过对第一承靠面11与第二承靠面12中心位置的半径的限定,进一步减小了抵接透镜1收到第一承靠面11、第二承靠面12径向的压力的可能,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1发生径向形变可能。
所述透镜承靠结构满足以下条件式:
R1=R2。
当抵接透镜1与镜筒2的加工精度较高时,且抵接透镜1与镜筒2的装配精度较高时,通过上述条件的限定,进一步减小了抵接透镜1收到第一承靠面11、第二承靠面12径向的压力的可能,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1发生径向形变可能。
所述抵接透镜1上设有调节槽4,所述调节槽4沿竖直于所述镜筒2的轴线方向开设于所述抵接透镜1上。
本实施例中,通过调节槽4的设置,便于实现第一承靠面11与第二承靠面12宽度的调节,继而便于调节第一承靠面11与第二承靠面12宽度之差,进一步减小了抵接透镜1收到第一承靠面11、第二承靠面12径向的压力的可能,继而减小了抵接透镜1发生径向形变可能。
所述调节槽4的边缘通过第二倒角41连接于所述抵接透镜1。
通过第二倒角41的设置,减小了调节槽4的边缘位置损坏的可能,同时也减小了调节槽4的边缘位置应力过大的可能。
实施例2
一种镜头,如图2和图3所示,包括上述实施例所描述的透镜承靠结构。
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抵接透镜和镜筒,所述抵接透镜设置在所述镜筒的内壁上,所述抵接透镜上还设有抵接台,所述抵接台环绕设置在所述抵接透镜的外侧,所述抵接透镜通过所述抵接台抵接于所述镜筒的内壁;
沿所述镜筒的轴线方向,所述抵接台的中心面与所述抵接透镜的中心面之间设有预设间距。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透镜包括非敏感面和敏感面,非敏感面与所述抵接透镜的中心面之间的间距大于敏感面与所述抵接透镜的中心面之间的间距,所述抵接台的中心面设置于所述抵接透镜的中心面靠近所述非敏感面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沿所述镜筒的轴线方向,所述抵接台的长度小于所述抵接透镜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台与所述抵接透镜通过第一倒角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透镜一侧设有第一承靠台,所述抵接透镜的另一侧设有第二承靠台;
所述第一承靠台抵接于所述抵接透镜的第一承靠面,所述第二承靠台抵接于所述抵接透镜的第二承靠面;
所述透镜承靠结构满足以下条件式:
0.95<R1/R2<1.05;
其中,R1为所述第一承靠面中心位置的半径,R2为所述第二承靠面中心位置的半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透镜承靠结构满足以下条件式:
R1=R2。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抵接透镜上设有调节槽,所述调节槽沿竖直于所述镜筒的轴线方向开设于所述抵接透镜上。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调节槽的边缘通过第二倒角连接于所述抵接透镜。
9.一种镜头,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何一项所述的透镜承靠结构。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84377.6U CN215067479U (zh) | 2021-06-09 | 2021-06-09 | 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284377.6U CN215067479U (zh) | 2021-06-09 | 2021-06-09 | 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67479U true CN215067479U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92050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284377.6U Active CN215067479U (zh) | 2021-06-09 | 2021-06-09 | 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67479U (zh) |
-
2021
- 2021-06-09 CN CN202121284377.6U patent/CN215067479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6150535B2 (ja) |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レンズ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 | |
US9128265B2 (en) | Lens assembly and optical system including the same | |
JP6325377B2 (ja) | レンズユニット、およびホルダの製造方法 | |
JP2006284789A (ja) | レンズ鏡胴 | |
JP2009048024A (ja) | レンズユニット、撮像モジュール、及び光学機器 | |
US20190302393A1 (en) | Lens assembly | |
JP2014170123A (ja)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
WO2016011544A1 (en) | Optical assemblies with tilt-controlled mounting of an optical element in a barrel | |
US11314076B2 (en) | Rigid scope | |
US10996423B2 (en) | Lens assembly | |
JP7417616B2 (ja) | エッジ接触取付けを使用する光学素子の心出し | |
CN215067479U (zh) | 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 | |
CN101813812B (zh) | 一种CaF2透镜夹持装置及其方法 | |
CN113253411A (zh) | 一种透镜承靠结构和镜头 | |
KR101445525B1 (ko) | 필터 프레임에 있어서의 필터 렌즈의 유지 기구 | |
US8351140B2 (en) | Lens barrel and lens module | |
TWI460487B (zh) | 互卡承靠式光學鏡片組 | |
CN109828343A (zh) | 镜头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A3159117A1 (en) | Mounting of optical elements in a barrel using a resilient spacer | |
CN217879776U (zh) | 镜头单元 | |
WO2019181680A1 (ja) | 鏡筒 | |
CN110837165A (zh) | 光学镜头及其组装方法 | |
JP2024001703A (ja) | レンズユニット | |
JPS58158615A (ja) | レンズ保持機構 | |
JP7489034B2 (ja) | 管継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