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3900U - 一种新型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3900U
CN215063900U CN202121037252.3U CN202121037252U CN215063900U CN 215063900 U CN215063900 U CN 215063900U CN 202121037252 U CN202121037252 U CN 202121037252U CN 215063900 U CN215063900 U CN 21506390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 exchange
pipe
box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37252.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晓龙
郭遵广
冯亚娟
牟文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hua Institute of Chemical Machinery and Automati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2121037252.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390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390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390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壳体、第一管板、第二管板、第一管箱、第二管箱、折流板、U型换热管、测温装置、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与第一管板点焊连接,且壳体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点焊连接;所述第一管板与第一管箱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管板与第二管箱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管箱设有进料腔体、回料腔体;所述折流板与壳体点焊连接,且折流板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U型换热管从第二管板穿入,且U型换热管从第一管板穿出;所述U型换热管贯穿壳体,且U型换热管穿过折流板;所述U型换热管设置多条,且U型换热管在壳体内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测温装置与第一管箱螺丝连接,且测温装置位于回料腔体内;该装置能提高换热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器是一种在不同温度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流体间实现物料之间热量传递的节能设备,是使热量由温度较高的流体传递给温度较低的流体,使流体温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以满足工艺条件的需要,同时也是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设备之一。换热器行业涉及暖通、压力容器、中水处理设备,化工,石油等近30多种产业,相互形成产业链条,换热器在石油、化工、轻工、制药、能源等工业生产中,常常用作把低温流体加热或者把高温流体冷却,把液体汽化成蒸汽或者把蒸汽冷凝成液体。
目前市场上的管壳式换热器虽然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但是大多数的管壳式换热器有这样的缺点,现有传统换热管布管方式不适宜高温(大于450℃)高压(大于15MPa)的介质环境;传统换热管布管方式造成管板厚度过厚,以致国内无法购买到过厚的管板材料;对换热设备管壳不能起到保护作用;而且很难判断流体的温度是否达到规定的指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换热器,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壳体、第一管板、第二管板、第一管箱、第二管箱、折流板、U型换热管、测温装置、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一端与第一管板点焊连接,且壳体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点焊连接;所述第一管板与第一管箱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管板与第二管箱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管箱设有进料腔体、回料腔体;所述折流板与壳体点焊连接,且折流板设置在壳体内部;所述U型换热管从第二管板穿入,且U型换热管从第一管板穿出;所述U型换热管贯穿壳体,且U型换热管穿过折流板;所述U型换热管设置多条,且U型换热管在壳体内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测温装置与第一管箱螺丝连接,且测温装置位于回料腔体内;所述支座设有两个;所述支座分别设置在第一管箱、第二管箱下方,且支座分别与第一管箱、第二管箱点焊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壳体下方设有出液管;所述出液管位于第一管板旁;所述第二管箱上方设有进液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均设有多个通孔,且第二管板还设有进液孔;所述第一管板和所述第二管板均设有隔层圈。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隔层圈将所述通孔分隔成内外两部分;所述隔层圈外的通孔与U型换热管的一端套接;所述隔层圈内的通孔与U型换热管的另一端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进料腔体设置在第一管箱的内部中间;所述第一管箱内部的其余空间为出料腔体;所述进料腔体设有进料管,且进料腔体与第一管板的隔层圈套接;所述出料腔体设有出料管;所述进料管设于第一管箱的一侧;所述出料管设于第一管箱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折流板为圆弧型;所述折流板设有三个以上,且折流板上设有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折流板之间上下参差设置在壳体的内壁上;所述折流板上的通孔贯穿安装有U型换热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U型换热管设有三种以上不同大小的规格;所述U型换热管一端的端口位于进料腔体内,且U型换热管另一端的端口位于出料腔体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测温装置设有温度显示器、温度探测管;所述温度显示器设于第一管箱的一侧,且温度显示器位于进料管的下方;所述温度探测管与温度显示器连接;所述温度探测管位于出料腔体内,且温度探测管在出料管上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换热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装置内部U型换热管使用喷泉式的布管方式,使得管壳内部换热更加均匀,提高换热效率;该布管的方式可以用于高温高压介质环境;可以减少管板的厚度,国内的材料都可以制造;可以降低管箱内温,保护管壳材料,该装置还设有测温装置,能够实时检测出料腔体内的流体温度,便于判断流体温度是否达到流程规定的指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内部结构部分剖面图;
图3为U型换热管布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部分结构拆分立体图;
图5为第一管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其中:1、壳体,2、第一管板,3、第二管板, 4、第一管箱,401、进料腔体,402、出料腔体,5、第二管箱,6、折流板,7、U型换热管,8、测温装置,801、温度显示器,802、温度探测管,9、支座,10、出液管,11、进液管,12、进液孔,13、隔层圈,14、进料管,15、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壳体1、第一管板2、第二管板3、第一管箱4、第二管箱5、折流板6、U型换热管7、测温装置8、支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与第一管板2点焊连接,且壳体1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3点焊连接;所述第一管板2与第一管箱4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管板3与第二管箱5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管箱4设有进料腔体401、回料腔体402;所述折流板6与壳体1点焊连接,且折流板6设置在壳体1内部;所述U型换热管7从第二管板3穿入,且U型换热管7从第一管板2穿出;所述U型换热管7贯穿壳体1,且U型换热管7穿过折流板6;所述U型换热管7设置多条,且U型换热管7在壳体1内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测温装置8与第一管箱4螺丝连接,且测温装置8位于回料腔体402内;所述支座9设有两个;所述支座9分别设置在第一管箱4、第二管箱5下方,且支座9分别与第一管箱4、第二管箱5点焊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壳体1下方设有出液管10;所述出液管10位于第一管板2旁;所述第二管箱5上方设有进液管11。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管板2和所述第二管板3均设有多个通孔,且第二管板3还设有进液孔12;所述第一管板2和所述第二管板3均设有隔层圈13。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隔层圈13将所述通孔分隔成内外两部分;所述隔层圈13外的通孔与U型换热管7的一端套接;所述隔层圈13内的通孔与U型换热管7的另一端套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进料腔体401设置在第一管箱4的内部中间;所述第一管箱4内部的其余空间为出料腔体402;所述进料腔体401设有进料管14,且进料腔体401与第一管板2的隔层圈13套接;所述出料腔体402设有出料管15;所述进料管14设于第一管箱4的一侧;所述出料管15设于第一管箱4的下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折流板6为圆弧型;所述折流板6设有三个以上,且折流板6上设有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折流板6之间上下参差设置在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折流板6上的通孔贯穿安装有U型换热管7。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U型换热管7设有三种以上不同大小的规格;所述U型换热管7一端的端口位于进料腔体401内,且U型换热管7另一端的端口位于出料腔体402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所述测温装置8设有温度显示器801、温度探测管802;所述温度显示器801设于第一管箱4的一侧,且温度显示器801位于进料管14的下方;所述温度探测管802与温度显示器801连接;所述温度探测管802位于出料腔体402内,且温度探测管802在出料管15上方。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1: 一种新型换热器的安装步序,首先将不同规格的U型换热管7依次从第二管板3穿入排列形成一排,然后圆周均匀分布在第二管板3上,U型换热管7穿过折流板6,从第一管板穿出;然后第一管箱4和第一管板2通过螺栓连接,第二管箱5和第二管板3通过螺栓连接,中间均有橡胶圈避免液体泄漏,安装完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2: 一种新型换热器的工作流程,将冷流体、热流体分别接入进料管14、进液管11,冷流体从进料管14流入进料腔体401,待进料腔体401蓄满后,冷流体流入U型换热管内,通过U型换热管7流到第二管箱5内,通过U型换热管7的喷泉式布管结构向四周折返流到出料腔体402内,然后测温装置8通过温度探测管802测量冷流体的温度,将冷流体的温度传输到温度显示器801上,然后冷流体从出料管15流出;热流体从进液管11接入,进入第二管箱5内,热流体通过第二管板3上的进液孔12流进壳体内,经过几个折流板6后,热流体从出液管10处流出;在这个过程中冷流体和热流体在壳体1内相互传递温度,达到换热的效果。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3: 一种新型换热器的工作流程,将热流体、冷流体分别接入进料管14、进液管11,热流体从进料管14流入进料腔体401,待进料腔体401蓄满后,热流体流入U型换热管内,通过U型换热管7流到第二管箱5内,通过U型换热管7的喷泉式布管结构向四周折返流到出料腔体402内,然后测温装置8通过温度探测管802测量热流体的温度,将热流体的温度传输到温度显示器801上,然后热流体从出料管15流出;冷流体从进液管11接入,进入第二管箱5内,冷流体通过第二管板3上的进液孔12流进壳体内,经过几个折流板6后,冷流体从出液管10处流出;在这个过程中热流体和冷流体在壳体1内相互传递温度,达到换热的效果。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8)

1.一种新型换热器,包括壳体(1)、第一管板(2)、第二管板(3)、第一管箱(4)、第二管箱(5)、折流板(6)、U型换热管(7)、测温装置(8)、支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一端与第一管板(2)点焊连接,且壳体(1)的另一端与第二管板(3)点焊连接;所述第一管板(2)与第一管箱(4)螺栓连接;所述第二管板(3)与第二管箱(5)螺栓连接;所述第一管箱(4)设有进料腔体(401)、回料腔体(402);所述折流板(6)与壳体(1)点焊连接,且折流板(6)设置在壳体(1)内部;所述U型换热管(7)从第二管板(3)穿入,且U型换热管(7)从第一管板(2)穿出;所述U型换热管(7)贯穿壳体(1),且U型换热管(7)穿过折流板(6);所述U型换热管(7)设置多条,且U型换热管(7)在壳体(1)内圆周均匀分布;所述测温装置(8)与第一管箱(4)螺丝连接,且测温装置(8)位于回料腔体(402)内;所述支座(9)设有两个;所述支座(9)分别设置在第一管箱(4)、第二管箱(5)下方,且支座(9)分别与第一管箱(4)、第二管箱(5)点焊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下方设有出液管(10);所述出液管(10)位于第一管板(2)旁;所述第二管箱(5)上方设有进液管(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板(2)和所述第二管板(3)均设有多个通孔,且第二管板(3)还设有进液孔(12);所述第一管板(2)和所述第二管板(3)均设有隔层圈(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层圈(13)将所述通孔分隔成内外两部分;所述隔层圈(13)外的通孔与U型换热管(7)的一端套接;所述隔层圈(13)内的通孔与U型换热管(7)的另一端套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腔体(401)设置在第一管箱(4)的内部中间;所述第一管箱(4)内部的其余空间为出料腔体(402);所述进料腔体(401)设有进料管(14),且进料腔体(401)与第一管板(2)的隔层圈(13)套接;所述出料腔体(402)设有出料管(15);所述进料管(14)设于第一管箱(4)的一侧;所述出料管(15)设于第一管箱(4)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折流板(6)为圆弧型:所述折流板(6)设有三个以上,且折流板(6)上设有通孔;相邻的两个所述折流板(6)之间上下参差设置在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折流板(6)上的通孔贯穿安装有U型换热管(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换热管(7)设有三种以上不同大小的规格;所述U型换热管(7)一端的端口位于进料腔体(401)内,且U型换热管(7)另一端的端口位于出料腔体(402)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新型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装置(8)设有温度显示器(801)、温度探测管(802);所述温度显示器(801)设于第一管箱(4)的一侧,且温度显示器(801)位于进料管(14)的下方;所述温度探测管(802)与温度显示器(801)连接;所述温度探测管(802)位于出料腔体(402)内,且温度探测管(802)在出料管(15)上方。
CN202121037252.3U 2021-05-15 2021-05-15 一种新型换热器 Active CN21506390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37252.3U CN215063900U (zh) 2021-05-15 2021-05-15 一种新型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37252.3U CN215063900U (zh) 2021-05-15 2021-05-15 一种新型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3900U true CN215063900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1724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37252.3U Active CN215063900U (zh) 2021-05-15 2021-05-15 一种新型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390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982886B (zh) 局部射流的小循环倍率管壳式高温余热蒸汽锅炉
CN215063900U (zh) 一种新型换热器
CN114485221A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列管式换热器
CN201653206U (zh) 螺旋板换热器
CN212362907U (zh) 一种螺旋管管壳式换热器
CN106017164B (zh) 一种废气余热回收换热器
CN214582627U (zh) 一种四流程板管式换热器
CN102288062B (zh) 用于换热器的密封管板
CN204555762U (zh) 双管板螺旋折流板换热器
CN210862348U (zh) 管板式换热器封头
CN112728966A (zh) 一种四流程板管式换热器及其使用方法
CN101975521A (zh) 直管间壁式换热器
CN103791744B (zh) 双相变潜热换热器
CN112432361A (zh) 一种集中供暖系统冷凝换热器
CN209386612U (zh) 一种干式壳管式蒸发器冷凝器组合系统
CN203163537U (zh) 常压消声汽水混合热水罐
CN220818663U (zh) 一种碳化硅双管板换热装置
CN220270155U (zh) 一种制药用换热器的冷却装置
CN104075598A (zh) 一种管壳式换热器
CN205808164U (zh) 一种螺旋管式换热器
CN217714881U (zh) 一种具有水位监测功能的热交换器
CN207635915U (zh) 一种多管程管式换热装置
CN215725316U (zh) 一种蒸汽开水机内螺纹外翅片换热器
CN210321339U (zh) 一种板式换热器
CN215572302U (zh) 一种换热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407

Address after: 730000 Gansu city of Lanzhou province Xigu District Heshui Road No. 3

Patentee after: TIANHUA INSTITUTE OF CHEMICAL MACHINERY AND AUTOM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730000 Lanzhou Aerospace Building, No. 1685, Yanbei Road, Chengguan District, Lanzhou City, Gan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He Xiaolon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