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62594U - 加湿装置 - Google Patents

加湿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62594U
CN215062594U CN202120811975.8U CN202120811975U CN215062594U CN 215062594 U CN215062594 U CN 215062594U CN 202120811975 U CN202120811975 U CN 202120811975U CN 215062594 U CN215062594 U CN 2150625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side wall
fog
substrate
base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11975.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享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11975.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625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625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625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Humidific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其包括壳体、消毒件和雾化器。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收纳空间,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用于容纳待雾化液体;所述消毒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对应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用于对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的所述待雾化液体进行杀菌;所述雾化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对应所述第一收纳空间,所述雾化器邻近所述消毒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的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以生成液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中,通过在所述壳体上安装对应所述第一收纳空间内待雾化液体的所述消毒件,可以在所述加湿装置工作过程中对所述待雾化液体及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后生成液雾进行消毒杀菌,使所述加湿装置排出的液雾更加干净卫生,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Description

加湿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湿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加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干燥气候或环境下,为减小皮肤、呼吸道等因为干燥带来的不适,人们通常会使用一些加湿装置,如加湿器、香薰机等来增加空气湿度。市面上常见的加湿装置,通常利用雾化片将储液箱中的液体雾化为气体,再通过出雾口将气雾吹向空中,由于加湿装置内部余液或者清洁不及时等,会导致加湿装置的储液箱、雾化片等元件上滋生细菌,在加湿时容易将加湿装置内部的细菌也一并吹入空气中,导致用户吸入体内,影响用户身体健康,用户体验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加湿装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装置,其包括壳体、消毒件和雾化器。所述壳体具有第一收纳空间,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用于容纳待雾化液体;所述消毒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对应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用于对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的所述待雾化液体进行杀菌;所述雾化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对应所述第一收纳空间,所述雾化器邻近所述消毒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的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以生成液雾。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中,通过在所述壳体上安装对应所述第一收纳空间内待雾化液体的所述消毒件,可以在所述加湿装置工作过程中对所述待雾化液体及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后生成液雾进行消毒杀菌,使所述加湿装置排出的液雾更加干净卫生,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侧壁结构,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围成第一收纳空间,所述第一底板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消毒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雾化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通过在所述第一底板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和所述第二安装部,并分别将所述消毒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雾化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可以将所述消毒件和所述雾化器稳定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上,使所述消毒件和所述雾化器均能准确对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保障了所述加湿装置工作时的稳定性。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毒件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发光元件、罩设于所述发光元件外围且与所述基板密封连接的透光防水罩、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密封件、和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基板电连接以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或者所述导电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基板以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的另一端用于接收电源信号,使得所述电源信号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以对所述待雾化液体进行杀菌。通过将所述发光元件设置在所述基板上,并通过所述透光防水罩与所述基板密封连接,同时在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发光元件一侧设置所述密封件,可以全方位的将所述发光元件进行密封,防止所述待雾化液体或者所述液雾造成所述发光元件潮湿损坏或者出现漏电问题。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安装槽,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密封件、所述基板和所述安装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导电件穿过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通过设置所述安装槽,且所述密封件、所述基板和所述安装槽的形状相适配,可以使所述消毒件卡入所述安装槽中,使所述消毒件的安装更加稳定,且防水密封性更好。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包括至少一个硅胶垫。通过使用硅胶垫作为所述密封件,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防水密封性。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消毒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消毒件安装在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安装部。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消毒件可以使消毒效率更高,使所述加湿装置在加湿出雾的同时液雾就能消毒完成。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储液箱和液雾通道件,所述储液箱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中,所述储液箱用于容纳所述待雾化液体以及向所述第一收纳空间提供所述待雾化液体,所述液雾通道件设于所述储液箱内部,所述液雾通道件具有液雾腔,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生成的所述液雾通过所述液雾腔排至出雾口。通过在所述储液箱内部设置所述液雾通道件,可以使所述加湿装置的结构更加简洁,占用空间更小。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壳体,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基板、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盖设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对应所述液雾腔设置的所述出雾口,其中,沿贯穿所述出雾口的方向看,所述第二基板的外缘部分和所述第一基板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内缘部分投影重叠或相接,且所述第二基板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内缘部分在贯穿所述出雾口的方向上具有间隔,使得所述第二基板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内缘部分之间形成进液通道。通过在所述第二壳体上设有具有所述第一开口的所述第一基板和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盖设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的第二基板,且所述第二基板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内缘部分在贯穿所述出雾口的方向上具有间隔,使得所述第二基板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内缘部分之间形成进液通道,通过所述进液通道,可以在所述加湿装置缺液时,不拆卸容置所述待雾化液体的储液箱就可以直接进行补液操作,操作简单,方便用户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储液箱包括底壁、连接所述底壁外缘的外侧壁和连接所述底壁内缘的内侧壁,所述液雾通道件位于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内侧壁内部且使得所述雾化器对应所述液雾腔的入口,所述液雾通道件包括第一侧壁部分、第二侧壁部分和第三侧壁部分,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包括侧壁部分和连接所述侧壁部分邻近所述底壁一侧的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抵接在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底壁邻近所述第一底板一侧,所述第二侧壁部分连接所述侧壁部分远离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底壁的一端,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邻近所述第二壳体一侧,所述第三侧壁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邻近所述第二壳体一侧,所述第三侧壁部分远离所述第二侧壁部分的一端具有所述液雾腔的出口,所述第三侧壁部分的部分所述液雾腔的宽度沿朝向所述出雾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液雾腔的出口的形状与所述出雾口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二侧壁部分和所述侧壁部分套接在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内侧壁内。通过所述延伸部分抵接在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底壁邻近所述第一底板一侧,所述第二侧壁部分连接所述侧壁部分远离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底壁的一端,可以使所述液雾通道件与所述储液箱的安装更加稳固,并且所述第三侧壁部分远离所述第二侧壁部分的一端具有所述液雾腔的出口,所述第三侧壁部分的部分所述液雾腔的宽度沿朝向所述出雾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液雾腔的出口的形状与所述出雾口的形状一致,可以通过压缩所述液雾腔的入口到出口的宽度增大所述出雾口的出雾速度,提升出雾效率,进一步加快所述加湿装置的加湿效率。
在其中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位于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储液箱的一侧,所述第一底板具有朝向所述储液箱凸起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底板一侧凸起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雾化器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罩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外围,且具有邻近所述通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扇组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位于所述底盖邻近所述第一底板一侧,及所述第一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一侧,用于经由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朝向所述液雾腔吹风;所述底盖具有多个对应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第一进风口。通过在所述底盖邻近所述第一底板一侧设置所述第一风扇组件,并且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经由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朝向所述液雾腔吹风,可以加速所述加湿装置的液雾的排出,提高所述加湿装置的加湿效率,同时,所述第一底板朝向所述储液箱设有凸起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侧壁部分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底板一侧凸起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罩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外围,所述第一风扇组件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一侧,可以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出风与待雾化的液体隔离开,保障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使用过程中的干燥及安全性。另外,通过在所述底盖设置多个对应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所述第一进风口,可以为所述第一风扇组件提供进风,保障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消毒件与第一安装部安装后的剖视图。
图5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沿III-III剖面线方向部分组装的剖视图。
图6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沿V-V剖面线方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请参阅图1-图3,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加湿装置100的立体图,图2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100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100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加湿装置100,其包括壳体1、消毒件60和雾化器10。所述壳体1具有第一收纳空间27,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用于容纳待雾化液体;所述消毒件60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且对应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用于对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的所述待雾化液体进行杀菌;所述雾化器10安装于所述壳体1上且对应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所述雾化器10邻近所述消毒件60,用于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的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以生成液雾。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加湿装置100中,通过在所述壳体1上安装对应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内待雾化液体的所述消毒件60,可以在所述加湿装置100工作过程中对所述待雾化液体及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后生成液雾进行消毒杀菌,使所述加湿装置100排出的液雾更加干净卫生,不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包括第一壳体20,所述第一壳体20包括第一底板23和第一侧壁结构24,所述第一底板23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24围成第一收纳空间27,所述第一底板23具有第一安装部234和第二安装部231,所述消毒件6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34;所述雾化器1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31。通过在所述第一底板23设置所述第一安装部234和所述第二安装部231,并分别将所述消毒件60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234,所述雾化器1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31可以将所述消毒件60和所述雾化器10稳定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23上,使所述消毒件60和所述雾化器10均能准确对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保障了所述加湿装置100工作时的稳定性。
具体地,请参阅图4,图4是图1所示加湿装置100消毒件60与第一安装部234安装后的剖视图。所述消毒件60包括基板61、设置于基板61上的发光元件62、罩设于所述发光元件62外围且与所述基板61密封连接的透光防水罩63、位于所述基板61远离所述发光元件62一侧的密封件64、和导电件65,所述导电件65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64与所述基板61电连接以与所述发光元件62电连接或者所述导电件65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64与所述基板61以与所述发光元件62电连接;所述导电件65的另一端用于接收电源信号,使得所述电源信号驱动所述发光元件62发光以对所述待雾化液体进行杀菌。通过将所述发光元件62设置在所述基板61上,并通过所述透光防水罩63与所述基板61密封连接,同时在位于所述基板61远离所述发光元件62一侧的设置所述密封件64,可以全方位的将所述发光元件62进行密封,防止所述待雾化液体或者所述液雾造成所述发光元件62潮湿损坏或者出现漏电问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安装部234包括安装槽234a,所述密封件64和所述基板61设置于所述安装槽234a中,所述密封件64、所述基板61和所述安装槽234a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导电件65穿过所述安装槽234a的槽底壁234b。通过设置所述安装槽234a,且所述密封件64、所述基板61和所述安装槽234a的形状相适配,可以使所述消毒件60卡入所述安装槽234a中,使所述消毒件60的安装更加稳定,且防水密封性更好。
具体地,所述密封件64可以包括至少一个硅胶垫。详细地,本实施例中,所述密封件64为硅胶垫。通过使用硅胶垫作为所述密封件64,可以降低制造成本,提高防水密封性。
进一步地,所述消毒件60的数量可以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234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234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消毒件60安装在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安装部234。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消毒件60和所述第一安装部234的数量分别为两个。通过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消毒件60可以使消毒效率更高,使所述加湿装置100在加湿出雾的同时液雾就能消毒完成。
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发光元件62可以是具有消毒杀菌作用的紫外线灯,通过将所述紫外线灯安装在所述基板61上,并通过所述透光防水罩63与所述基板61密封连接,同时在位于所述基板61远离所述发光元件62一侧的设置所述密封件64,可以全方位的将所述紫外线灯与所述待雾化液体和液雾进行密封隔离,然后通过所述第一安装部234的所述安装槽234a将所述紫外线灯固定在所述第一底板23上,在所述加湿装置100通电工作后,所述导电件65的接收电源信号后,驱动所述所述紫外线灯发光从而对所述待雾化液体进行杀菌。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图6,所述第一壳体20包括储液箱251和液雾通道件252,所述储液箱251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中,所述液雾通道件252设于所述储液箱251内部,所述储液箱251用于容置所述待雾化液体以及向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提供所述待雾化液体,所述液雾通道件252具有液雾腔22,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生成的所述液雾通过所述液雾腔22排至出雾口321。通过在所述储液箱251内部设置所述液雾通道件252,可以使所述加湿装置100的结构更加简洁,占用空间更小。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1还包括第二壳体30,所述第二壳体30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0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30包括具有第一开口311的第一基板31、对应所述第一开口311盖设于所述第一基板31远离所述第二壳体30一侧的第二基板32,所述第二基板32具有对应所述液雾腔22设置的所述出雾口321,其中,沿贯穿所述出雾口321的方向看,所述第二基板32的外缘部分和所述第一基板31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311的内缘部分投影重叠或相接,且所述第二基板32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31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311的内缘部分在贯穿所述出雾口321的方向上具有间隔,使得所述第二基板32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31的内缘部分之间形成进液通道40。亦即是说,水平放置加湿装置100时,从正上方往下看所述第二壳体30,所述进液通道40可以被所述第二基板32遮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大颗粒尘埃直接降落到进液通道40,而且可以更加美观。进一步而言,水平放置加湿装置100时,从水平方向看第一壳体20和第二壳体30,所述第一基板31及所述进液通道40的入口可以被第二壳体30的竖直侧壁所遮挡,即所述第一基板31呈凹陷结构,以便补液时,直接倒到所述第一基板31上即可自动沿着凹陷结构汇聚流进到所述进液通道40中,而无需对准进液通道40,方便用户操作使用。
可以理解,所述加湿装置100在工作时,所述储液箱251中的所述待雾化液体被所述雾化器10雾化为液雾,进入所述液雾腔22并从所述出雾口321排出,当所述储液箱251中所述待雾化液体不足或者缺液时,需要及时向所述储液箱251中进行补液,避免所述加湿装置100加湿效果不佳,甚至干烧造成设备损坏,本实施例中,在所述储液箱251中所述待雾化液体不足或者缺液时,可以在不对所述储液箱251或所述加湿装置100进行拆卸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所述第二基板32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31的内缘部分之间形成的所述进液通道40进行补液,即将所述待雾化液体从所述第二基板32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31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311的内缘部分在贯穿所述出雾口321的方向上的所述间隔处倒入,所述待雾化液体便可以通过所述第二基板32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31的内缘部分之间的所述进液通道40进入到所述储液箱251。通过在所述第二壳体30上设有具有所述第一开口311的所述第一基板31和对应所述第一开口311盖设于所述第一基板31远离所述壳体一侧的第二基板32,且所述第二基板32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31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311的内缘部分在贯穿所述出雾口321的方向上具有间隔,使得所述第二基板32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31的内缘部分之间形成进液通道40,通过所述进液通道40,可以在所述加湿装置100缺液时,不拆卸容置所述待雾化液体的储液箱251就可以直接进行补液操作,操作简单,方便用户使用,提升了用户体验。
具体地,所述第一壳体20包括第一底板23、第一侧壁结构24,所述第一底板23具有第二安装部231,所述雾化器10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231,所述第一底板23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24围成第一收纳空间27,所述第二壳体30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24远离所述第一底板23的一侧,所述储液箱251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中,所述储液箱251包括底壁251a、连接所述底壁251a外缘的外侧壁251b和连接所述底壁251a内缘的内侧壁251c,所述储液箱251的底壁251a具有第一下水孔251d,所述储液箱251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下水孔251d流入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所述液雾通道件252具有所述液雾腔22,且所述液雾通道件252位于所述储液箱251的所述内侧壁251c内部且使得所述雾化器10对应所述液雾腔22的入口,所述液雾腔22的出口对应所述出雾口321。通过将所述第二壳体30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结构24远离所述第一底板23的一侧,同时,将所述储液箱251设于所述第一底板23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24围成第一收纳空间27中,且所述液雾腔22的出口对应所述出雾口321,使所述进液通道40处于所述出雾口321同一侧,所述加湿装置100在正常工作的摆放状态即可以进行补液,进一步简化了补液操作,便于用户使用,用户体验更佳。另外,通过所述第二安装部231将所述雾化器10安装于所述第一底板23上,可以稳定固定所述雾化器10,保障了所述加湿装置100工作时的稳定性,另外,所述储液箱251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24围成的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中,且所述液雾通道件252位于所述储液箱251内部,使整个所述加湿装置100整体结构简单,占用空间更小,同时,所述雾化器10对应所述液雾腔22的入口设置,所述液雾腔22的出口对应所述出雾口321,使所述加湿装置100的出雾路径更短,出雾效率更高。
进一步地,所述液雾通道件252包括第一侧壁部分253、第二侧壁部分254和第三侧壁部分255,所述第一侧壁部分253包括侧壁部分253a和连接所述侧壁部分253a邻近所述底壁251a一侧的延伸部分253b,所述延伸部分253b抵接在所述储液箱251的所述底壁251a邻近所述第一底板23一侧,所述第二侧壁部分254连接所述侧壁部分253a远离所述储液箱251的所述底壁251a的一端,所述第一壳体20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基板32相对设置的第二底板29,所述第二底板29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20邻近所述第二壳体30一侧,所述第三侧壁部分255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29邻近所述第二壳体30一侧,所述第三侧壁部分255远离所述第二侧壁部分254的一端具有所述液雾腔22的出口,所述第三侧壁部分255的部分所述液雾腔22的宽度沿朝向所述出雾口321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液雾腔22的出口的形状与所述出雾口321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二侧壁部分254和所述侧壁部分253a套接在所述储液箱251的所述内侧壁251c内。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延伸部分253b还可以包括延伸主体部分253g和安装部分253h,所述延伸主体部分253g连接所述侧壁部分253a邻近所述底壁251a一端沿所述底壁251a延伸,所述安装部分253h垂直所述延伸主体部分253g外缘向所述第一底板23一侧延伸,所述安装部分253h可以抵接在所述第一底板23上支撑所述第一侧壁部分253,保障了所述延伸主体部分253g紧贴所述底壁251a。通过所述第二侧壁部分254和所述侧壁部分253a套接在所述储液箱251的所述内侧壁251c内,可以使所述液雾通道件252与所述储液箱251的安装更加稳固,并且所述第三侧壁部分255远离所述第二侧壁部分254的一端具有所述液雾腔22的出口,所述第三侧壁部分255的部分所述液雾腔22的宽度沿朝向所述出雾口321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液雾腔22的出口的形状与所述出雾口321的形状一致,可以通过压缩所述液雾腔22的入口到出口的宽度增大所述出雾口321的出雾速度,提升出雾效率,进一步加快所述加湿装置100的加湿效率。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侧壁部分254与所述储液箱251的所述内侧壁251c的至少部分一体成型。通过将所述第二侧壁部分254与所述储液箱251的所述内侧壁251c的至少部分设置为一体成型结构,可以使所述储液箱251与所述液雾通道件252的连接更加稳固,且可以减少相关部件的设置,使整体结构更加简洁,同时,采用一体成型技术,生产安装更加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体20还包括底盖28,所述底盖28位于所述第一底板23远离所述储液箱251的一侧,所述加湿装置100还包括第一风扇组件70,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位于所述底盖28邻近所述第一底板23一侧,所述第一底板23朝向所述储液箱251凸起的第一凸起部232,所述第一凸起部232具有第一通风口233,所述第一侧壁部分253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底板29一侧凸起的第二凸起部253c,所述第二凸起部253c上具有通孔253d,所述通孔253d对应所述雾化器10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253c罩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32外围,且具有邻近所述通孔253d的第二通风口253e,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32远离所述第二凸起部253c的一侧,用于经由所述第一通风口233和所述第二通风口253e朝向所述液雾腔22吹风;所述底盖28具有多个对应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的第一进风口281。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通风口233与所述第二通风口253e的出风方向可以朝相反方向设置,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的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口281进风并吹向所述第一通风口233后,在所述第二凸起部253c中吹向与所述第一通风口233相对的所述第二凸起部253c的侧壁上,并通过所述第二凸起部253c的侧壁的反弹加速吹向所述第二通风口253e,从而吹进所述液雾腔22,加快所述液雾腔22中液雾的排出。通过在所述底盖28邻近所述第一底板23一侧设置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并且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经由所述第一通风口233和所述第二通风口253e朝向所述液雾腔22吹风,可以加速所述加湿装置100的液雾的排出,提高所述加湿装置100的加湿效率,同时,所述第一底板23朝向所述储液箱251设有凸起的第一凸起部232,所述第一侧壁部分253设有朝向远离所述第一底板23一侧凸起的第二凸起部253c,所述第二凸起部253c罩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32外围,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位于所述第一凸起部232远离所述第二凸起部253c的一侧,可以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及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的出风与待雾化的液体隔离开,保障了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使用过程中的干燥及安全性。另外,通过在所述底盖28的设置多个对应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的所述第一进风口281,可以为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提供进风,保障所述第一风扇组件70的正常工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液雾通道件252还可以包括导引件256,所述导引件256可以位于所述通孔253d中,用于导引所述液雾,使所述液雾能更快速的导出,提升所述加湿装置100的加湿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装置100还包括阀体组件50,所述阀体组件50包括下水阀51和浮力组件52,所述延伸部分253b具有与所述第一下水孔251d对应的第二下水孔253f,所述下水阀51贯穿安装于所述第一下水孔251d和第二下水孔253f,所述浮力组件52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且安装于所述储液箱251与所述第一底板23之间,所述浮力组件52连接所述下水阀51,所述浮力组件52在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的液体的浮力作用下控制所述下水阀51密封所述第一下水孔251d和第二下水孔253f或打开所述第一下水孔251d和第二下水孔253f。可以理解,本实施例中,所述浮力组件52与所述下水阀51位于一杠杆结构的两端,所述浮力组件52在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中,会受到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中的所述待雾化液体的浮力,当所述待雾化液体比较充足时,所述待雾化液体的浮力较大,从而使所述浮力组件52上浮,根据杠杆原理,所述浮力组件52一端上浮,所述下水阀51一端则下沉,从而将所述第一下水孔251d和第二下水孔253f密封,使所述储液箱251中的液体不会继续流入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当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中的所述待雾化液体被雾化消耗到一定程度,所述待雾化液体的浮力减小,从而使所述浮力组件52下沉,根据杠杆原理,所述浮力组件52一端下沉,所述下水阀51一端则上浮,从而打开所述第一下水孔251d和第二下水孔253f,使所述储液箱251中的液体通过所述第一下水孔251d和第二下水孔253f流入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阀体组件50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储液箱251内,盖设于所述下水阀51上的水阀盖53,所述水阀盖53可以包括阀上盖531和阀侧壁532,所述阀侧壁532相对两侧上设有贯通的入水孔533,当所述下水阀51打开时,所述储液箱251中的液体可以通过所述入水孔533流入所述第一收纳空间27,防止所述储液箱251中的液体直接冲击所述下水阀51造成所述下水阀51的开关受阻,保障了所述下水阀51工作的稳定性,还可以延长所述下水阀51的使用寿命。通过设置所述阀体组件50,可以在液体充足时,在液体浮力作用控制下使所述浮力组件52上浮从而使所述下水阀51将所述第一下水孔251d和第二下水孔253f关闭,在缺液时,所述浮力组件52下沉从而使所述下水阀51将所述第一下水孔251d和第二下水孔253f打开进行补液,避免了液体过多的进入所述雾化器10中,影响所述加湿装置100的正常及稳定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过多的液体从所述第一下水孔251d和第二下水孔253f流入造成液体漏出,影响所述加湿装置100的安全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板32为控制面板且具有按键部322,所述第二底板29还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311对应的第二开口291和沿预设方向延伸的连接板292,所述连接板292穿过所述第一开口311连接所述第二基板32和所述第二底板29之间,所述连接板292将所述第一开口311、所述第二开口291和所述第三侧壁部分255划分在相对的两侧,所述连接板292、所述第二基板32和所述第三侧壁部分255还围成第二收纳空间26,所述加湿装置100包括电控组件2,所述电控组件2位于所述第二收纳空间26且与所述按键部322连接。通过设置所述第二基板32为控制面板且具有按键部322并将与所述按键部322连接的所述电控组件2收容于所述连接板292、所述第二基板32和所述第二底板29围成第二收纳空间26中,在便于用户按键操作的同时,可以避免所述电控组件2受液雾和补液液体的影响而受潮失效的问题,还可以避免异物、灰尘等落入所述电控组件2中,保障了所述加湿装置100的电力安全。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壳体30还包括第二侧壁结构36,所述第二侧壁结构36连接所述第一基板31邻近所述第一壳体20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底板29之间,所述第二侧壁结构36、所述第一基板31、所述第二基板32、所述第二底板29还围成第三收纳空间37,所述加湿装置100还包括第二风扇组件80,所述第二风扇组件80位于所述第三收纳空间37,所述第二基板32上具有邻近所述出雾口321设置的出风口323,所述第二风扇组件80用于向所述出雾口321的所述液雾吹风使得所述液雾扩散。通过在邻近所述出雾口321设置所述出风口323;并且在邻近所述出风口323设置所述第二风扇组件80,可以经由所述出风口323朝向所述出雾口321吹风,以使得所述出雾口321排出所述液雾扩散,使所述加湿装置100排出的液雾扩散更加均匀,同时在所述第二风扇组件80的吹风下可以加快液雾的扩散,加快了液雾的排出效率,达到了快速增加环境湿度,快速达到人体舒适度,提升用户体验的目的。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基板32具有基板主体324和隔板325,所述基板主体324具有第三开口324a,所述第一基板31具有与所述第三开口324a对应的第四开口312,所述隔板325安装于所述第三开口324a,所述隔板325包括具有多个通孔253d区域的网格结构325a,多个所述通孔253d区域中的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雾口321,多个所述通孔253d区域中的另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风口323。通过在所述第二基板32的所述第三开口324a安装所述隔板325,并且将所述隔板325的所述通孔253d区域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雾口321,另一部分作为所述出风口323,可以更加精准的导风,提升出雾口321液雾的扩散效率的同时,简化所述加湿装置100的部件设置,便于生产组装。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侧壁结构36上设置有多个第一进风孔361,所述第二风扇组件80还包括风扇安装罩81和风轮82,所述风轮82包括沿预设方向依次间隔排列的多个支撑板83,和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83之间连接的多个风板84,多个所述风板84绕所述预设方向所在的轴向环设并间隔排列以组成风板层85,所述风扇安装罩81包括罩板811和连接于所述罩板811两端的两个固定板812,所述固定板812用于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36固定,所述风轮82安装于所述两个固定板812上且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孔361,所述罩板811罩设于所述风轮82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孔361的一侧,用于导风。通过设置支撑板83并在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83之间连接的多个风板84组成风板层85使所述风轮82的结构更加稳定,且出风效率更高,将所述第二风扇组件80的所述风轮82安装于所述两个固定板812上,所述固定板812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36固定,可以使所述风轮82与所述第二侧壁结构36固定,保障了所述加湿装置100工作时所述第二风扇组件80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述罩板811罩设于所述风轮82远离所述第一进风孔361的一侧,在导风的同时,可以将所述风轮82的出风与所述出雾口321的出雾通道进行隔离,避免液雾在排出所述出雾口321前被吹散,另外,所述风轮82安装于所述两个固定板812上且对应多个所述第一进风孔361,通过所述第一进风孔361为所述第二风扇组件80提供进风,保障了所述第二风扇组件80进出风的通畅性。
进一步地,所述加湿装置100还包括液雾过滤件90,位于所述液雾腔22中,用于过滤所述液雾中较大粒径的雾滴,并使得所述液雾中较小粒径的雾滴通过且经由所述出雾口321排出,所述液雾过滤件90包括具有多个过滤孔91的挡板92。可以理解,所述液雾过滤件90设于所述液雾通道件252内远离所述储液箱251的所述底壁251a一侧,所述挡板92对应所述通孔253d设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液雾过滤件90可以盖设于所述第一侧壁部分253远离所述储液箱251的所述底壁251a一侧,所述挡板92对应所述通孔253d设置,所述多个过滤孔91位于所述挡板92一侧。所述挡板92对应所述通孔253d设置,即所述挡板92对应所述雾化器10设置,当加湿装置100工作时,例如,在加湿装置100水平放置时,所述挡板92位于雾化器10的正上方,此时,所述雾化器10产生的液雾劲直吹向所述挡板92,液雾中的大粒径的雾滴刚好能被所述挡板92挡住,而较小粒径的雾滴则可以绕开所述挡板92从所述挡板92一侧的所述多个过滤孔91排出。通过设置挡板92和多个过滤孔91,可以使液雾过滤效率更高、出雾更加细腻,提升出雾效率的同时,使人体感受更加舒适,提升用户体验。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加湿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加湿装置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第一收纳空间,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用于容纳待雾化液体;
消毒件,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对应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用于对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的所述待雾化液体进行杀菌;
雾化器,安装于所述壳体上且对应所述第一收纳空间,所述雾化器邻近所述消毒件,用于将所述第一收纳空间的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以生成液雾。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第一底板和第一侧壁结构,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一侧壁结构围成第一收纳空间,所述第一底板具有第一安装部和第二安装部,所述消毒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部;所述雾化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件包括基板、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发光元件、罩设于所述发光元件外围且与所述基板密封连接的透光防水罩、位于所述基板远离所述发光元件一侧的密封件、和导电件,所述导电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基板电连接以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或者所述导电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件与所述基板以与所述发光元件电连接;所述导电件的另一端用于接收电源信号,使得所述电源信号驱动所述发光元件发光以对所述待雾化液体进行杀菌。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部包括安装槽,所述密封件和所述基板设置于所述安装槽中,所述密封件、所述基板和所述安装槽的形状相适配,所述导电件穿过所述安装槽的槽底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件包括至少一个硅胶垫。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的数量为至少两个,且至少两个所述第一安装部间隔设置,每个所述消毒件安装在对应的一个所述第一安装部。
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储液箱和液雾通道件,所述储液箱位于所述第一收纳空间中,所述储液箱用于容纳所述待雾化液体以及向所述第一收纳空间提供所述待雾化液体,所述液雾通道件设于所述储液箱内部,所述液雾通道件具有液雾腔,所述待雾化液体雾化生成的所述液雾通过所述液雾腔排至出雾口。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二壳体,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一侧,所述第二壳体包括具有第一开口的第一基板、对应所述第一开口盖设于所述第一基板远离所述第一壳体一侧的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具有对应所述液雾腔设置的所述出雾口,其中,沿贯穿所述出雾口的方向看,所述第二基板的外缘部分和所述第一基板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内缘部分投影重叠或相接,且所述第二基板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的邻近所述第一开口的内缘部分在贯穿所述出雾口的方向上具有间隔,使得所述第二基板的外缘部分与所述第一基板的内缘部分之间形成进液通道。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包括底壁、连接所述底壁外缘的外侧壁和连接所述底壁内缘的内侧壁,所述液雾通道件位于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内侧壁内部且使得所述雾化器对应所述液雾腔的入口,所述液雾通道件包括第一侧壁部分、第二侧壁部分和第三侧壁部分,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包括侧壁部分和连接所述侧壁部分邻近所述底壁一侧的延伸部分,所述延伸部分抵接在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底壁邻近所述第一底板一侧,所述第二侧壁部分连接所述侧壁部分远离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底壁的一端,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与所述第二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板盖设于所述第一壳体邻近所述第二壳体一侧,所述第三侧壁部分形成于所述第二底板邻近所述第二壳体一侧,所述第三侧壁部分远离所述第二侧壁部分的一端具有所述液雾腔的出口,所述第三侧壁部分的部分所述液雾腔的宽度沿朝向所述出雾口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液雾腔的出口的形状与所述出雾口的形状一致,所述第二侧壁部分和所述侧壁部分套接在所述储液箱的所述内侧壁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加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还包括底盖,所述底盖位于所述第一底板远离所述储液箱的一侧,所述第一底板具有朝向所述储液箱凸起的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具有第一通风口,所述第一侧壁部分包括朝向远离所述第二底板一侧凸起的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上具有通孔,所述通孔对应所述雾化器设置,所述第二凸起部罩设于所述第一凸起部外围,且具有邻近所述通孔的第二通风口,所述加湿装置还包括第一风扇组件,所述第一风扇组件位于所述底盖邻近所述第一底板一侧,及所述第一凸起部远离所述第二凸起部的一侧,用于经由所述第一通风口和所述第二通风口朝向所述液雾腔吹风;所述底盖具有多个对应所述第一风扇组件的第一进风口。
CN202120811975.8U 2021-04-20 2021-04-20 加湿装置 Active CN2150625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1975.8U CN215062594U (zh) 2021-04-20 2021-04-20 加湿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11975.8U CN215062594U (zh) 2021-04-20 2021-04-20 加湿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62594U true CN215062594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070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11975.8U Active CN215062594U (zh) 2021-04-20 2021-04-20 加湿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625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504677B1 (ko) 가습공기청정기
KR20170051276A (ko) 가습공기청정기
KR200381874Y1 (ko) 휴대용 다기능 가습기
JP4630245B2 (ja) 加湿装置
JP2008039326A (ja) 加湿装置
JP2012042132A (ja) 加湿機
CN215062594U (zh) 加湿装置
KR200431451Y1 (ko) 자연대류방식 가습 키트
CN216592056U (zh) 空气净化器
CN214746206U (zh) 一种空气净化加湿一体机
CN215062595U (zh) 加湿装置
CN111735128B (zh) 一种加湿净化器
CN215412289U (zh) 加湿装置
CN212382131U (zh) 具有紫外线杀菌功效的口罩
CN217154409U (zh)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加湿风扇
CN216384447U (zh) 加湿装置
CN215175798U (zh) 一种杀菌消毒装置
JP4274878B2 (ja) 加湿器
CN217235940U (zh) 一种带有火焰效果的香薰机
CN111170405B (zh) 紫外线杀菌式雾化装置
CN220689295U (zh) 空气净化加湿器
CN214249941U (zh) 一种具有消毒功能的高效加湿器
CN217209640U (zh) 加湿装置
KR20150033712A (ko) 공기 조화기
CN212841996U (zh) 一种加湿器水箱结构及蒸发型加湿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