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9804U - 高压泵溢流阀 - Google Patents

高压泵溢流阀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9804U
CN215059804U CN202121094012.7U CN202121094012U CN215059804U CN 215059804 U CN215059804 U CN 215059804U CN 202121094012 U CN202121094012 U CN 202121094012U CN 215059804 U CN215059804 U CN 21505980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alve
overflow
valve seat
pump
ho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094012.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龚太金
乔瓦尼
刘伟才
黄建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Yili Electric Co ltd
Zhejiang Yili Machinery and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Yili Electric Co ltd
Zhejiang Yili Machinery and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Yili Electric Co ltd, Zhejiang Yili Machinery and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Yili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094012.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980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980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980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泵溢流阀,包括泵盖以及溢流阀构件,所述泵盖上设置有泵进口、泵出口以及第一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容纳腔室的一端连接泵进口,另一端通过单向阀连接泵出口,溢流阀构件包括阀杆及匹配套装在阀杆上的阀座并贯穿第一容纳腔室,阀座上设置有阀座通孔及溢流通道,泵出口通过泵盖上具有的旁通管路与阀座通孔连接,溢流阀构件能够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打开状态时,泵出口中的流体能够泄压进入第一容纳腔室;在关闭状态时,阀座通孔与溢流通道不连通,本实用新型融合溢流与开关控制两种功能,减少溢流阀零部件数量,装配简单,结构紧凑,具有关枪停机后的泄压功能,提高了高压泵工作可靠性。

Description

高压泵溢流阀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压泵溢流阀。
背景技术
溢流阀是一种常见的水泵阀结构,起到安全保护的作用,在系统正常工作时,溢流阀关闭,只有在负载超过规定极限的时候开启溢流阀,进行过载保护,使系统压力不再增加。但是高压清洗机水泵需要关水枪时使电机停止或使得水压在内部循环,传统的溢流阀结构都比较复杂,不适于用作此类泵中的高压溢流保护。泄压阀与开关控制功能零部件分开设置,零部件数量多,造成了高压泵溢流阀组件的复杂,高压泵头的布局设计复杂,加工制造装配复杂,造成了成本的升高。
专利文献CN104053907B公开了一种高压清洁设备的活塞泵(10),该活塞泵具有多个泵腔(20),能往复运动的活塞(22)分别插入这些泵腔中,并且这些泵腔分别通过抽吸阀(24)与抽吸入口(14)形成流动连接,并且通过压力阀(26)与压力出口(16)形成流动连接,其中,抽吸阀(24)包括抽吸阀闭合体(28),该抽吸阀闭合体能够密封地贴靠在抽吸阀座(30)上,并且其中,压力阀(26)包括压力阀闭合体(48),该压力阀闭合体能够密封地贴靠在压力阀座(52)上,其中,压力阀座(52)和抽吸阀座(30)相对泵纵轴线(64)具有不同的径向间距,但该设备零部件多,结构复杂,造成了装配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压泵溢流阀。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高压泵溢流阀,包括泵盖以及溢流阀构件,所述泵盖上设置有泵进口以及泵出口;
所述泵进口通过单向阀连接所述泵出口,所述泵盖中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室,所述第一容纳腔室与所述泵进口连接;
所述溢流阀构件贯穿所述第一容纳腔室,所述溢流阀构件包括阀杆以及匹配套装在所述阀杆上的阀座,所述阀座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阀座通孔以及沿端部内壁周向布置的溢流通道,所述泵出口通过泵盖上设置的旁通管路与所述阀座通孔连接;
所述溢流阀构件能够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打开状态时,所述阀座通孔依次通过阀杆和阀座之间的间隙、溢流通道与第一容纳腔室连通;
在关闭状态时,阀杆和阀座之间密封贴合,所述阀座通孔与第一容纳腔室不连通。
优选地,所述阀杆沿周向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阀座通孔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阀座沿周向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三环形凹槽、第四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第四环形凹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阀座通孔的两侧。
优选地,所述溢流阀构件包括弹簧、溢流口体以及溢流口阀座;
所述溢流口阀座安装在所述泵盖的内部,所述溢流口体的一端穿过所述溢流口阀座并与所述阀杆连接,所述溢流口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口阀座活动配合;
所述阀杆沿周向延伸出限位台,所述弹簧套装在所述阀杆上并设置在所述限位台和溢流口阀座之间。
优选地,所述溢流口体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口阀座滑动配合,其中,所述溢流口体的周向设置的第五密封件与溢流口阀座配合或者通过设置的锥形面与所述溢流口阀座锥形口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溢流口阀座沿周向设置有第五环形凹槽,所述第五环形凹槽中设置有第六密封件。
优选地,所述泵盖的内部设置有限位通孔,所述阀杆穿过所述限位通孔且所述限位通孔能够对所述阀杆朝向溢流口阀座运动的行程进行限位。
优选地,所述阀杆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溢流口体的端部通过设置的外螺纹匹配安装在所述内螺纹孔中。
优选地,所述溢流通道沿所述阀座的内壁周向间隔均匀布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溢流通道之间形成导向筋位。
优选地,所述弹簧处于压缩状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溢流阀构件与泵盖的结构配合,融合溢流与开关控制两种功能在一套组件上,优化了高压泵的布局结构,使得高压泵溢流阀零部件数量少,制造和装配简单,结构更加紧凑,具有关枪停机后的泄压功能,提高了高压泵工作可靠性。
2、本实用新型恒压设计使得高压泵溢流阀的运动主要依赖于泵头内压力的变化实现,从而对高压泵溢流阀弹簧等零件的要求减少或降低,结构简化后的高压泵溢流阀结构大大降低了失效的几率。
3、本实用新型中设置阀座并通过在阀座上设置阀座通孔和导向筋位配合阀杆的运动,解决了溢流阀运动泄压过程中高压水流对溢流O型圈的冲击损坏问题,提高了溢流阀运动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阀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溢流阀构件在关闭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溢流阀构件在打开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2中溢流口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
泵盖1 第三O型圈17
泵进口6 第四O型圈18
弹簧7 阀杆19
溢流口体8 第五O型圈20
溢流口阀座9 单向阀53
泵出口10 溢流阀构件70
阀座11 阀座通孔111
第一容纳腔室12 溢流通道112
旁通管路13 导向筋位113
第一O型圈15 限位台191
第二O型圈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压泵溢流阀,如图1、图2所示,包括泵盖1以及溢流阀构件70,所述泵盖1上设置有泵进口6以及泵出口10,所述泵进口6通过单向阀53连接所述泵出口10,其中所述单向阀53仅能够使泵进口6中的流体流向泵出口10而不能反向流动,所述泵盖1中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室12,所述第一容纳腔室12与所述泵进口6连接,所述溢流阀构件70贯穿所述第一容纳腔室12,所述溢流阀构件70包括阀杆19以及匹配套装在所述阀杆19上的阀座11,所述阀座11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阀座通孔111以及沿端部内壁周向布置的溢流通道112,如图2所示,所述泵出口10通过泵盖1上设置的旁通管路13与所述阀座通孔111连接,所述溢流阀构件70能够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从关闭状态到打开状态的过程中,泵出口10中的流体依次通过旁通管路13、阀座通孔111进而驱使所述阀杆19相对于阀座11朝向溢流口阀座9运动。在打开状态时,如图1、图4所示,所述阀座通孔111依次通过阀杆19和阀座11之间的间隙、溢流通道112与第一容纳腔室12连通,在关闭状态时,如图1、图3所示,阀杆19和阀座11之间密封贴合,阀杆19将阀座通孔111和溢流通道112之间的通道堵住,所述阀座通孔111与第一容纳腔室12不连通。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溢流通道112沿所述阀座11的内壁周向间隔均匀布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溢流通道112之间形成导向筋位113,同时沿周向设置多个溢流通道112,提高了泄压效率,同时通过多个沿周向布置的导向筋位113保证所述阀杆19沿轴向方向发生位移。
具体地,如图1、图3所示,所述溢流阀构件70包括弹簧7、溢流口体8以及溢流口阀座9,所述溢流口阀座9安装在所述泵盖1的内部,所述溢流口体8的一端穿过所述溢流口阀座9并与所述阀杆19连接,所述溢流口体8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口阀座9活动配合,所述阀杆19沿周向延伸出限位台191,所述弹簧7套装在所述阀杆19上并设置在所述限位台191和溢流口阀座9之间,当阀杆19运动时,所述弹簧7能够在限位台191的推动下压缩变短。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弹簧7始终处于压缩状态,从而始终存在挤压所述阀杆19的弹力。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19和溢流口体8螺纹连接,在一个优选例中,所述阀杆19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溢流口体8的端部通过设置的外螺纹匹配安装在所述内螺纹孔中。
具体地,所述泵盖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通孔,所述阀杆19穿过所述限位通孔且所述限位通孔能够对所述阀杆19朝向溢流口阀座9运动的行程进行限位,防止阀杆19的运动行程过大造成阀杆19周向的密封件失效而使流体通过阀杆19与阀座11之间的缝隙窜入其他部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
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时应根据预定的泄压压力调整弹簧7的预紧力,弹簧7预紧力的调整壳体通过调整溢流口阀座9与限位台191之间的距离实现,距离越短,弹簧7初始的弹力越大,泵出口10泄压时需要的压力越大。
具体地,所述阀杆19沿周向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阀座通孔111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实现阀杆19和阀座11之间的密封配合。所述阀座11沿周向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三环形凹槽、第四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第四环形凹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阀座通孔111的两侧,通过所述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实现阀座11和泵盖1之间的密封配合。所述溢流口体8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口阀座9滑动配合,如图1所示,所述溢流口体8通过设置的锥形面与所述溢流口阀座9锥形口相配合,当溢流阀构件70在关闭状态时,泵进口6中流体压力较高,此时泵进口6中的流体通过单向阀53流入泵出口10,此时溢流口体8上的锥形面与所述溢流口阀座9的锥形口密封配合;当溢流阀构件70在打开状态时,泵进口6中流体压力较低,泵出口10通过旁通管路13泄压,此时,溢流口体8上的锥形面运动离开所述溢流口阀座9的锥形口形成间隙布置的结构,此时仅靠溢流口体8和溢流口阀座9滑动接触面实现密封。在一个优选例中,溢流口体8与所述溢流口阀座9接触的一端沿周向采取衬塑处理,例如沿溢流口体8的周向外衬聚丙烯或外衬橡胶层。
进一步地,在一个优选例中,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分别采用第四O型圈18、第五O型圈20、第二O型圈16、第三O型圈17。
具体地,所述溢流口阀座9沿周向设置有第五环形凹槽,所述第五环形凹槽中设置有第六密封件。所述第六密封件优选采用第一O型圈15,通过第一O型圈15实现溢流口阀座9和泵盖1内壁之间的密封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实施例1的一个变化例。
本实施例中,所述溢流口体8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口阀座9滑动配合,如图5所示,所述溢流口体8的周向设置的第七密封件与溢流口阀座9配合。第七密封件优选采用O型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当高压泵开启工作时,泵进口6中的流体通过单向阀53进入到泵出口10通过喷枪流出。
当喷枪出口关闭后,高压泵停止工作,瞬间泵出口10中流体的压力升高,泵进口6中压力降低,由此泵出口10的压力与泵进口6中压力形成压力差,泵出口10中的流体通过旁通管路13、阀座通孔111推动阀杆19朝向溢流口阀座9的方向运动,进而使阀座通孔111流向第一容纳空间12的通道打开,流体从阀座通孔111经溢流通道112依次进入到第一容纳空间12、泵进口6中,使得泵出口10的压力降低,实现了关枪停机后的泄压功能。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化或修改,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和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Claims (10)

1.一种高压泵溢流阀,其特征在于,包括泵盖(1)以及溢流阀构件(70),所述泵盖(1)上设置有泵进口(6)以及泵出口(10);
所述泵进口(6)通过单向阀(53)连接所述泵出口(10),所述泵盖(1)中设置有第一容纳腔室(12),所述第一容纳腔室(12)与所述泵进口(6)连接;
所述溢流阀构件(70)贯穿所述第一容纳腔室(12),所述溢流阀构件(70)包括阀杆(19)以及匹配套装在所述阀杆(19)上的阀座(11),所述阀座(11)上设置有沿周向布置的阀座通孔(111)以及沿端部内壁周向布置的溢流通道(112),所述泵出口(10)通过泵盖(1)上设置的旁通管路(13)与所述阀座通孔(111)连接;
所述溢流阀构件(70)能够在打开状态与关闭状态之间切换,在打开状态时,所述阀座通孔(111)依次通过阀杆(19)和阀座(11)之间的间隙、溢流通道(112)与第一容纳腔室(12)连通;
在关闭状态时,阀杆(19)和阀座(11)之间密封贴合,所述阀座通孔(111)与第一容纳腔室(12)不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泵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19)沿周向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所述第一环形凹槽、第二环形凹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第二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阀座通孔(111)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泵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座(11)沿周向设置有间隔布置的第三环形凹槽、第四环形凹槽,所述第三环形凹槽、第四环形凹槽中分别设置有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所述第三密封件、第四密封件分别设置在所述阀座通孔(111)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泵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阀构件(70)包括弹簧(7)、溢流口体(8)以及溢流口阀座(9);
所述溢流口阀座(9)安装在所述泵盖(1)的内部,所述溢流口体(8)的一端穿过所述溢流口阀座(9)并与所述阀杆(19)连接,所述溢流口体(8)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口阀座(9)活动配合;
所述阀杆(19)沿周向延伸出限位台(191),所述弹簧(7)套装在所述阀杆(19)上并设置在所述限位台(191)和溢流口阀座(9)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泵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体(8)的另一端与所述溢流口阀座(9)滑动配合,其中,所述溢流口体(8)的周向设置的第五密封件与溢流口阀座(9)配合或者通过设置的锥形面与所述溢流口阀座(9)锥形口相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泵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阀座(9)沿周向设置有第五环形凹槽,所述第五环形凹槽中设置有第六密封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泵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泵盖(1)的内部设置有限位通孔,所述阀杆(19)穿过所述限位通孔且所述限位通孔能够对所述阀杆(19)朝向溢流口阀座(9)运动的行程进行限位。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压泵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19)的端部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溢流口体(8)的端部通过设置的外螺纹匹配安装在所述内螺纹孔中。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泵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通道(112)沿所述阀座(11)的内壁周向间隔均匀布置,每相邻的两个所述溢流通道(112)之间形成导向筋位(1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泵溢流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
CN202121094012.7U 2021-05-20 2021-05-20 高压泵溢流阀 Active CN21505980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4012.7U CN215059804U (zh) 2021-05-20 2021-05-20 高压泵溢流阀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094012.7U CN215059804U (zh) 2021-05-20 2021-05-20 高压泵溢流阀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9804U true CN215059804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134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094012.7U Active CN215059804U (zh) 2021-05-20 2021-05-20 高压泵溢流阀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980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82905B2 (en) High power reciprocating pump manifold and valve cartridges
SU1324593A3 (ru) Предохранительный клапан
US3981479A (en) Check valve
CN105358879B (zh) 用于自动变速器的液压控制装置和自动变速器
TWI705195B (zh) 具增力機構的流體壓力缸
EP2564098B1 (en) Shuttle valve
CN103038520A (zh) 延时阀
TWI707101B (zh) 流體控制閥
CN100478530C (zh) 止回阀
CN215059804U (zh) 高压泵溢流阀
US8568109B2 (en) Pump for a high-pressure cleaning device
CN109340100B (zh) 一种柱塞泵
CN213419544U (zh) 双向液控单向阀
CN217632894U (zh) 一种矿用乳化液柱塞泵
CN105922203A (zh) 一种手持液压工具
EP0666420B1 (en) Apparatus for driving piston by fluid pressure
US6817177B2 (en) Replenishing device for a closed circuit
WO2020124790A1 (zh) 防水锤卸位安全阀
CN111536089A (zh) 一种基于骨架结构的耐用增压缸结构
CN111852967A (zh) 一种煤矿液压支架用液控单向阀
KR100486847B1 (ko) 증압 실린더
KR0170375B1 (ko) 압유급배조작밸브
CN114270034B (zh) 发动机及具备该发动机的液压泵装置
CN113864267B (zh) 模块化稳态关闭比例节流单向及过载溢流多重无泄漏系统
US6053711A (en) Pump for pressurizing control system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