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9076U - 磁液减振阻尼器 - Google Patents

磁液减振阻尼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9076U
CN215059076U CN202121199421.3U CN202121199421U CN215059076U CN 215059076 U CN215059076 U CN 215059076U CN 202121199421 U CN202121199421 U CN 202121199421U CN 215059076 U CN215059076 U CN 21505907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ermanent magnet
wall surface
hole
adjacent
wa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99421.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德才
韩鹏栋
李英松
任思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singhua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singhua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singhua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2121199421.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907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907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907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luid-Damping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液减振阻尼器,所述磁液减振阻尼器包括壳体、第一永磁体、阻挡件、第二永磁体、第三永磁体和连接件。第一永磁体位于空腔内,第一永磁体具有第一通孔,第一永磁体的外周面与周壁面配合,阻挡件位于第一通孔内,阻挡件的邻近第二壁面的一端具有锥孔,锥孔的孔壁面为锥面,锥孔的径向尺寸在沿第一方向且邻近第二壁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第二永磁体位于空腔内,第一永磁体与第二永磁体同极相对,第三永磁体位于第一通孔内,连接件连接在第二永磁体和第三永磁体之间。本实用新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具有很好的减振效率和减振效果,且具有质量小、尺寸小的优点。

Description

磁液减振阻尼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减振器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磁液减振阻尼器。
背景技术
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充分利用了磁性液体的特性,对惯性力的敏感度高,在机械工程振动领域广泛应用。相关技术中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结构复杂、质量大,且壳体尺寸大,因此应用的范围受限,在精密设备、轻质量设备中无法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出一种磁液减振阻尼器,该磁液减振阻尼器具有很好的减振效率和减振效果,且具有质量小、尺寸小的优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壁面包括周壁面、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
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永磁体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周壁面相配合,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内周面形成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面;
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阻挡件的邻近所述第二壁面的一端具有锥孔,所述锥孔的孔壁面为锥面,所述锥孔的径向尺寸在沿第一方向且邻近所述第二壁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阻挡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内周面相连;
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位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二永磁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永磁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周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填充有磁性液体,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磁极和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磁极相同;
第三永磁体,所述第三永磁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三永磁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阻挡件的邻近所述第二壁面的一侧,所述第三永磁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填充有磁性液体,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第三永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磁极和所述第三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磁极相反;和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阻挡件,且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之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第二永磁体与第一永磁体同极相对,第二永磁体朝向第一永磁体移动时能够受到反向的恢复力,第三永磁体朝向阻挡件移动时,阻挡件的锥面能够挤压第二间隙中的磁性液体,从而能够为第三永磁体提供反向的恢复力,因此第二永磁体、第三永磁体和连接件形成的减振单元能够在壳体中沿第一方向高频率的往复移动,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的减振效果和减振效率。
此外,第三永磁体和阻挡件设在第一通孔内,在第二永磁体、第三永磁体和连接件形成的减振单元往复移动过程中,第二永磁始终在壳体的空腔中往复移动,第三永磁体始终在第一通孔中往复移动,利用第一通孔作为第三永磁体的移动空间,而且不需要额外的结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结构简单、质量小、尺寸小。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具有很好的减振效率和减振效果,且具有质量小、尺寸小的优点。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壁面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三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与所述锥孔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一端的距离为L2,L1>L2。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重合,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二壁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相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永磁体的远离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所述第三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二壁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距离为L4,L3>L4。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空腔的周壁面、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内周面、所述阻挡件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永磁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三永磁体的周面中的每一者为圆周面,所述空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所述阻挡件、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中的每一者的轴线重合,所述空腔的轴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设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阻挡件的内周面为圆周面,所述阻挡件的内周面形成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面。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锥孔的孔壁面与所述阻挡件的内周面相交且形成第一环形棱边,所述锥孔的孔壁面与所述阻挡件的外周面相交且形成第二环形棱边,所述第一环形棱边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棱边的直径,且所述第一环形棱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棱边的邻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体、所述阻挡件和所述连接件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阻挡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均为轴向充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第一永磁体、第二永磁体和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磁液减振阻尼器100;
壳体10;空腔101;本体11;周壁面111;第一端盖12;第一壁面121;第二端盖13;第二壁面131;
第三永磁体20;第一通孔201;阻挡件30;第二通孔301;锥孔302;第一永磁体40;第二永磁体50;连接件60;磁性液体7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和图2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100,包括壳体10、第一永磁体40、阻挡件30、第二永磁体50、第三永磁体20和连接件60。壳体10、阻挡件30和连接件60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因此能够保持壳体10中的磁场稳定。
壳体10具有封闭的空腔101。空腔101的壁面包括周壁面111、第一壁面121和第二壁面131,第一壁面121和第二壁面131在第一方向(如图1中的左右方向)上相对设置。具体地,第一壁面121位于空腔101的左侧,第二壁面131位于空腔101的右侧。
第一永磁体40位于空腔101内,且第一永磁体40位于空腔101的邻近第二壁面131的一端(右端)。第一永磁体40具有第一通孔201,第一永磁体40的外周面与周壁面111相配合,第一永磁体40的内周面形成第一通孔201的孔壁面。
阻挡件30位于第一通孔201内,阻挡件30的邻近第二壁面131的一端(右端)具有锥孔302。锥孔302的孔壁面为锥面,锥孔302的径向尺寸在沿第一方向且邻近第二壁面131的方向上逐渐增大,即锥孔302的径向尺寸沿从左到右的方向逐渐增大。阻挡件30的外周面与第一永磁体40的内周面相连。
第二永磁体50位于空腔101内,且第二永磁体50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永磁体40的邻近第一壁面121的一侧(左侧)。第二永磁体50的外周面与周壁面111之间具有第一间隙,第一间隙填充有磁性液体70,第一永磁体40与第二永磁体50相对的一侧的磁极和第二永磁体50与第一永磁体40相对的一侧的磁极相同。因此,第二永磁体50在磁性液体70的作用下悬浮在空腔101中,而且第二永磁体50与第一永磁体40同极相对,第二永磁体50朝向第一永磁体40移动时能够受到反向的恢复力。
第三永磁体20位于第一通孔201内,且第三永磁体20在第一方向上位于阻挡件30的邻近第二壁面131的一侧(右侧)。第三永磁体20的外周面与第一永磁体40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填充有磁性液体70,第二永磁体50与第三永磁体20相对的一侧的磁极和第三永磁体20与第二永磁体50相对的一侧的磁极相反,连接件60穿过阻挡件30,且连接件60连接在第二永磁体50和第三永磁体20之间,第二永磁体50、第三永磁体20和连接件60形成减振单元。因此,第三永磁体20在磁性液体70的作用下悬浮在第一通孔201内,而且第三永磁体20朝向阻挡件30移动时,阻挡件30的锥面能够挤压第二间隙中的磁性液体70,而此时第二永磁体50与第一永磁体40之间的磁力减小,从而能够为第三永磁体20提供反向的恢复力。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100,第二永磁体50、第三永磁体20和连接件60形成的减振单元在能够惯性力作用下移动。
减振单元向右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永磁体50与第一永磁体40之间具有排斥力,且排斥力逐渐增大,因此减振单元逐渐减速并在排斥力的作用下反向移动。
减振单元向左移动的过程中,第二永磁体50与第一永磁体40之间的排斥力逐渐减小,当第二间隙中的磁性液体70与阻挡件30的锥面接触后,阻挡件30的锥面能够挤压第二间隙中的磁性液体70,磁性液体70受压变形,并产生恢复力,从而第三永磁体20受到向右的作用力,因此减振单元逐渐减速并在恢复力的作用下反向移动。
因此,减振单元能够在壳体10中高频率的左右往复移动,从而提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100的减振效果和减振效率。
此外,第三永磁体20和阻挡件30设在第一通孔201内,减振单元左右往复移动过程中,第二永磁始终在壳体10的空腔101中往复移动,第三永磁体20始终在第一通孔201中往复移动。第三永磁体20利用第一通孔201作为第三永磁体20的移动空间,而且不需要额外的结构件,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100结构简单、质量小、尺寸小。
由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100具有很好的减振效率和减振效果,且具有质量小、尺寸小的优点。
如图1所示,第二永磁体50的邻近第一壁面121的端面(左端面)与第一壁面121之间的距离为L1,第三永磁体20的邻近第一壁面121的端面(左端面)与锥孔302的邻近第一壁面121的一端(左端)的距离为L2,L1>L2。因此,减振单元向左移动时,第三永磁体20以及第二间隙中的磁性液体70优先与阻挡件30接触,第二永磁体50与空腔101的第一壁面121之间始终具有间隙,因此能够避免第二永磁体50与空腔101的第一壁面121碰撞。具体地,阻挡件30由弹性材料制成,因此第三永磁体20与阻挡件30接触时,不会造成第三永磁体20损坏和磨损。
如图1所示,阻挡件30的邻近第一壁面121的端面(左端面)与第一永磁体40的邻近第一壁面121的端面(左端面)重合。第一永磁体40的邻近第二壁面131的端面(右端面)与第二壁面131相接触。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100能够充分利用空腔101以及第一通孔201的空间,减小壳体10尺寸。
第二永磁体50的远离第一壁面121的端面(右端面)与第一永磁体40的邻近第一壁面12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第三永磁体20的邻近第二壁面131的端面(右端面)与第二壁面131之间的距离为L4,L3>L4。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永磁体50的径向尺寸大于第三永磁体20的径向尺寸。第二永磁体50与第一永磁体40之间的距离越小,二者之间产生的排斥力越大,而第三永磁体20的外周面与第一永磁体40的内周面之间的第二间隙中的磁性液体70与阻挡件30的锥孔302的锥面脱离接触后,第三永磁体20不再受到恢复力,从而,第三永磁体20向右移动的距离小于L4时,减振单元就会反向移动。即使L3>L4,第三永磁体20不会与第二壁面131产生碰撞。
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磁液减振阻尼器100在减小了在第一方向上尺寸的前提下,还保证了第三永磁体20的移动空间,避免第三永磁体20与第二壁面131产生碰撞。
如图1和图2所示,空腔101的周壁面111、第一永磁体40的外周面、第一永磁体40的内周面、阻挡件30的外周面、第二永磁体50的周面和第三永磁体20的周面中的每一者为圆周面。空腔101的轴线与第一永磁体40、阻挡件30、第二永磁体50和第三永磁体20中的每一者的轴线重合,且空腔101的轴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具体地,第一永磁体40、第二永磁体50和第三永磁体20均为轴向充磁,即第一永磁体40、第二永磁体50和第三永磁体20的充磁方向均为第一方向。也就是说,空腔101、第一永磁体40、第二永磁体50和第三永磁体20均为圆柱状,且轴向相同。因此,减振单元能够顺利地在空腔101以及第一通孔201中左右往复移动。
如图1所示,阻挡件30设有供连接件60穿过的第二通孔301,阻挡件30的内周面为圆周面,阻挡件30的内周面形成第二通孔301的孔壁面。锥孔302的孔壁面与阻挡件30的内周面相交且形成第一环形棱边,锥孔302的孔壁面与阻挡件30的外周面相交且形成第二环形棱边。第一环形棱边的直径小于第二环形棱边的直径,且第一环形棱边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二环形棱边的邻近第一端面的一侧。也就是说,阻挡件30为圆筒状,且阻挡件30的壁厚小于第二间隙的径向尺寸。因此,能够减小磁液减振阻尼器100的质量,还能使锥孔302的锥面完全与第二间隙中的磁性液体70接触。
如图1所示,壳体10包括本体11、第一端盖12和第二端盖13。本体11为圆筒状,第一端盖12设在本体11的左端,第二端盖13设在本体11的右端。本体11的内周面形成为空腔101的周壁面111,第一端盖12的右端面形成为空腔101的第一壁面121,第二端盖13的左端面形成为空腔101的第二壁面131。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磁液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具有空腔,所述空腔的壁面包括周壁面、第一壁面和第二壁面,所述第一壁面和所述第二壁面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
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一永磁体位于所述空腔内,所述第一永磁体具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周壁面相配合,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内周面形成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壁面;
阻挡件,所述阻挡件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所述阻挡件的邻近所述第二壁面的一端具有锥孔,所述锥孔的孔壁面为锥面,所述锥孔的径向尺寸在沿第一方向且邻近所述第二壁面的方向上逐渐增大,所述阻挡件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内周面相连;
第二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位于所述空腔内,且所述第二永磁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一侧,所述第二永磁体的外周面与所述周壁面之间具有第一间隙,所述第一间隙填充有磁性液体,所述第一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磁极和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磁极相同;
第三永磁体,所述第三永磁体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内,且所述第三永磁体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阻挡件的邻近所述第二壁面的一侧,所述第三永磁体的外周面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内周面之间具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填充有磁性液体,所述第二永磁体与所述第三永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磁极和所述第三永磁体与所述第二永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磁极相反;和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穿过所述阻挡件,且所述连接件连接在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壁面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第三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与所述锥孔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一端的距离为L2,L1>L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重合,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二壁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壁面相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永磁体的远离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一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一壁面的端面之间的距离为L3,所述第三永磁体的邻近所述第二壁面的端面与所述第二壁面之间的距离为L4,L3>L4。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的周壁面、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外周面、所述第一永磁体的内周面、所述阻挡件的外周面、所述第二永磁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三永磁体的周面中的每一者为圆周面,所述空腔的轴线与所述第一永磁体、所述阻挡件、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中的每一者的轴线重合,所述空腔的轴线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设有供所述连接件穿过的第二通孔,所述阻挡件的内周面为圆周面,所述阻挡件的内周面形成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壁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孔的孔壁面与所述阻挡件的内周面相交且形成第一环形棱边,所述锥孔的孔壁面与所述阻挡件的外周面相交且形成第二环形棱边,所述第一环形棱边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环形棱边的直径,且所述第一环形棱边在所述第一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二环形棱边的邻近所述第一端面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所述阻挡件和所述连接件均由非导磁材料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件由弹性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磁液减振阻尼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永磁体、所述第二永磁体和所述第三永磁体均为轴向充磁。
CN202121199421.3U 2021-05-31 2021-05-31 磁液减振阻尼器 Active CN21505907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9421.3U CN215059076U (zh) 2021-05-31 2021-05-31 磁液减振阻尼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99421.3U CN215059076U (zh) 2021-05-31 2021-05-31 磁液减振阻尼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9076U true CN215059076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85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99421.3U Active CN215059076U (zh) 2021-05-31 2021-05-31 磁液减振阻尼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907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2514A (zh) * 2022-04-29 2022-08-30 北京交通大学 单球磁性液体碰撞阻尼减振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2514A (zh) * 2022-04-29 2022-08-30 北京交通大学 单球磁性液体碰撞阻尼减振器
CN114962514B (zh) * 2022-04-29 2023-05-12 北京交通大学 单球磁性液体碰撞阻尼减振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59076U (zh) 磁液减振阻尼器
CN105553217B (zh) 振动马达
US20170120298A1 (en) Vibration Motor
CN103401395A (zh) 水平线性振动电机
CN211530982U (zh) 线性振动电机
CN103122960A (zh) 一种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2244452A (zh) 线性振动器
US11664712B2 (en) Linear vibration motor with at least couple linear movement support shafts of the vibrator
CN103758921A (zh) 一种用于抑制航天器在轨微振动的非线性消振装置
CN214221874U (zh) 抽屉式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09235686B (zh) 一种旋转式磁负刚度减振装置
CN112196926B (zh) 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JP2018179228A (ja) 発電機能付きダンパ
CN111089115A (zh) 一种磁悬浮轴承轴向保护系统
CN1992483B (zh) 具有弹性联结部的轴向致动装置
CN112727973B (zh) 磁性液体减振器
CN212970098U (zh) 一种平衡电枢单元及平衡电枢式受话器
CN113074209B (zh) 一种微型磁流变减振装置
CN111779838B (zh) 可回收磁粉的磁粉密封装置
CN201069687Y (zh) 双推电磁铁的减震机构
CN210039894U (zh) 一种低噪音变压器
CN214465785U (zh) 具有阶梯面的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12196928B (zh) 抽屉式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CN113915272B (zh) 一种磁性液体阻尼减振器
WO2021035830A1 (zh) 一种线圈外嵌套外壳的线性马达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