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8394U - 支撑座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支撑座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8394U
CN215058394U CN202120847420.9U CN202120847420U CN215058394U CN 215058394 U CN215058394 U CN 215058394U CN 202120847420 U CN202120847420 U CN 202120847420U CN 215058394 U CN215058394 U CN 2150583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ing
base
state
arc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4742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享福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Jis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4742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83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83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83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一种支撑座及电子设备。支撑座用于支撑物件,包括:底座和支撑结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盖板、连接板及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收纳部,所述连接板具有与所述收纳部连通的开口,所述支撑机构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所述支撑机构滑动连接所述收纳部,能够在收纳状态、伸出状态和支撑状态之间转换,所述连接板邻近所述开口的外表面具有沿所述支撑机构相较于所述底座的转动方向设置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用于在所述伸出状态与所述支撑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抵压所述支撑机构。通过所述弧形面,可减少所述支撑机构在三种状态之间转换时施加的外力,提升用户体验感,还可降低产品部件的磨损,从而提升产品寿命。

Description

支撑座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支撑机构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支撑座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电子设备小型化的需求,目前市场上有多种折叠装置如折叠风扇或台灯等。此种折叠装置在底座设置有收纳槽,伸缩机构可收纳于收纳槽中,以实现小型化。然而此种装置的伸缩机构在伸出或收纳于收纳槽而转动时,需要用较大的外力才能完成此过程,且容易碰撞磨损产品部件,导致产品寿命缩短且支撑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支撑座及电子设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座,用于支撑物件,其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盖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及所述盖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收纳部,所述连接板具有与所述收纳部连通的开口,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缺口;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滑动连接所述收纳部,使得所述支撑机构能够在经由所述开口滑动收纳在所述收纳部的收纳状态和从所述开口滑动伸出所述收纳部的伸出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支撑机构还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而转换至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缺口的支撑状态,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件和连接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内套筒、外套筒和弹性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物件,所述内套筒套设于所述支撑杆外,所述外套筒套设于所述内套筒和所述支撑杆外,所述内套筒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外套筒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
其中,所述连接板邻近所述开口的外表面具有沿所述支撑机构相较于所述底座的转动方向设置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用于在所述伸出状态与所述支撑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抵压所述外套筒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运动以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弹性件抵压所述第二限位部使得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底座锁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座,通过在所述支撑机构相较于所述底座的转动方向设置弧形面,从而在所述支撑机构伸出或收纳于所述收纳部时,可以支撑所述支撑机构,实现用户用较小的力即可推动所述支撑机构转动;同时通过所述弧形面的设置,可以避免所述支撑机构转动时与所述底座的碰撞,从而减少所述支撑机构和所述底座的碰撞磨损,进而提升所述支撑座的使用寿命;另外所述弧形面还可通过抵压所述支撑机构从而压缩所述弹性件,以便所述支撑机构转动至相应位置时,可利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实现所述支撑机构的支撑或收纳功能,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机构相较于所述底座从所述伸出状态转动至所述支撑状态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动方向,所述弧形面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的第一弧线,所述第一弧线曲率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逐渐减小,使得所述支撑机构从所述伸出状态转动至所述支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弧形面对所述外套筒的抵压力逐渐增大。可以理解,通过对所述弧形面的曲率进行限制,可以实现所述弧形面对所述外套筒的抵压力逐渐增大,从而自动压缩所述弹性件,进而使得所述支撑机构转动至所述支撑状态后,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底座锁定。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外套筒包括套筒主体和连接所述套筒主体且朝向所述支撑杆延伸的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弧形面用于在所述伸出状态与所述支撑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抵压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面以压缩所述弹性件;当所述弧形面脱离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面,所述弹性件释放弹力以驱动所述外套筒使得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底座锁定,且当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所述套筒主体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卡入所述缺口。可以理解,通过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二限位部的配合,在所述支撑机构转动时,利用所述弧形面抵压所述第二限位部来压缩所述弹性件,从而在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可以利用所述弹性件的弹力提升所述支撑机构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连接所述盖板的所述缺口处且朝向所述底板延伸的连接部和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缺口内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延伸部围成台阶部,当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所述套筒主体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台阶部中,且所述弹性件经由所述第二限位部使所述第二限位部抵压所述延伸部,使得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底座锁定。通过设置所述台阶部抵接所述外套筒,实现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底座锁定,可提升所述支撑机构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在所述弹性件的作用下,可进一步提升所述支撑机构支撑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所述支撑座的支撑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板邻近所述开口的外表面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弧形面,两个所述弧形面分别用于抵压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面的两端。可以理解,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弧形面,可以提升支撑所述支撑机构转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收纳部包括滑槽,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支撑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通过设置所述滑槽,可引导所述支撑机构在既定轨道上滑动,从而实现所述支撑机构较快速地伸出或滑入所述收纳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底座还包括连接所述底板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滑槽壁,所述滑槽位于两个所述滑槽壁之间。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滑槽壁,可较好地限制所述支撑机构的活动范围,可防止所述支撑机构在滑动时晃动,从而提升滑动速度,还可降低所述支撑座的部件磨损,提升所述支撑座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槽包括位于主体槽和位于所述主体槽两侧的边缘槽,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和连接所述主体部两侧的转动部,所述主体部对应所述主体槽,且所述主体部用于沿所述主体槽滑动且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所述转动部对应所述边缘槽,且所述转动部用于沿所述边缘槽滑动且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主体槽和所述边缘槽,可以较好地配合所述连接件的所述主体部和所述转动部的滑动和收纳,进一步提升所述支撑机构滑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包括多个可伸缩连接的套管;所述连接板环设且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外缘和所述盖板的外缘之间。可以理解,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时,可调节所述支撑机构的伸缩高度,从而调节所述支撑座的伸缩高度,提升用户体验感;通过所述连接板的环设,可以较好地保护所述底座内部的结构,还可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所述底座内部,从而提升所述支撑座的使用寿命。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设备主体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为第一方面所述的支撑座,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支撑机构铰接,所述支撑机构收纳于所述底座内时,所述设备主体可叠置于所述底座。可以理解,所述电子设备采用了第一方面所述的支撑座,也同时具备所述支撑座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申请支撑座的拆解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支撑座的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支撑座的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支撑座的支撑状态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支撑座的支撑状态时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风扇的支撑状态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风扇的支撑状态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风扇的支撑状态的另一示意图;
图9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风扇的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风扇的由伸出状态到收纳状态过程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一种实施例风扇的收纳状态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现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作详细说明。
参照图1至图5,其展示了本申请提供的支撑座10,用于支撑物件,所述物件可以是小型的电子设备的设备主体,例如,风扇、台灯、或音响等的主体,还可以是小型的生活用品,例如,手机或平板支架、阅读支架或者镜子等的主体。
具体地,所述支撑座10可以包括底座20和支撑机构30。
所述底座20包括底板21、与所述底板21相对设置的盖板22和连接于所述底板21及所述盖板22之间的连接板23,所述底板21和所述盖板22之间形成收纳部24,所述连接板23具有与所述收纳部24连通的开口231,所述盖板22具有与所述开口231连通的缺口;所述支撑机构30滑动连接所述收纳部24,使得所述支撑机构30能够在经由所述开口231滑动收纳在所述收纳部24的收纳状态和从所述开口231滑动伸出所述收纳部24的伸出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支撑机构30还与所述底座20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机构30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20转动而转换至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缺口的支撑状态。
所述支撑机构30包括支撑件40和连接件50,所述支撑件40包括支撑杆41、内套筒43、外套筒42和弹性件44,所述连接件50连接所述支撑杆41的一端,所述支撑杆41的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物件,所述内套筒43套设于所述支撑杆41外,所述外套筒42套设于所述内套筒43和所述支撑杆41外,所述内套筒43包括第一限位部431,所述外套筒42包括第二限位部422,所述弹性件44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431和所述第二限位部422。
其中,所述连接板23邻近所述开口231的外表面具有沿所述支撑机构30相较于所述底座20的转动方向设置的弧形面232,所述弧形面232用于在所述伸出状态与所述支撑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抵压所述外套筒42朝向远离所述底座20的方向运动以压缩所述弹性件44,所述支撑机构30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弹性件44抵压所述第二限位部422使得所述外套筒42与所述底座20锁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座10,通过在所述支撑机构30相较于所述底座20的转动方向设置弧形面232,从而在所述支撑机构30伸出或收纳于所述收纳部24时,可以支撑所述支撑机构30,实现用户用较小的力即可推动所述支撑机构30转动;同时通过所述弧形面232的设置,可以避免所述支撑机构30转动时与所述底座20的碰撞,从而减少所述支撑机构30和所述底座20的碰撞磨损,进而提升所述支撑座10的使用寿命;另外所述弧形面232还可抵压所述支撑机构30从而压缩所述弹性件44,以便所述支撑机构30转动至相应位置时,可利用所述弹性件44的弹力实现所述支撑机构30的支撑或收纳功能,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感。
具体地,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支撑机构30相较于所述底座20从所述伸出状态转动至所述支撑状态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动方向X,所述弧形面232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X所在的平面平行的第一弧线232a,所述第一弧线232a曲率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X逐渐减小,使得所述支撑机构30从所述伸出状态转动至所述支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弧形面232对所述外套筒42的抵压力逐渐增大。可以理解,通过对所述弧形面232的曲率进行限制,可以实现所述弧形面232对所述外套筒42的抵压力逐渐增大,从而自动压缩所述弹性件44,进而使得所述支撑机构30转动至所述支撑状态后,在所述弹性件44的弹力作用下与所述底座20锁定。
进一步地,所述外套筒42可以包括套筒主体421和连接所述套筒主体421且朝向所述支撑杆41延伸的所述第二限位部422,所述弧形面232用于在所述伸出状态与所述支撑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抵压所述第二限位部422远离所述弹性件44的端面以压缩所述弹性件44;当所述弧形面232脱离所述第二限位部422远离所述弹性件44的端面,所述弹性件44释放弹力以驱动所述外套筒42使得所述外套筒42与所述底座20锁定,且当所述支撑机构30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所述套筒主体421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限位部422卡入所述缺口。可以理解,通过所述弹性件44与所述第二限位部422的配合,在所述支撑机构30转动时,利用所述弧形面232抵压所述第二限位部422来压缩所述弹性件44,从而在所述支撑机构30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可以利用所述弹性件44的弹力提升所述支撑机构30支撑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20还可以包括连接所述盖板22的所述缺口处且朝向所述底板21延伸的连接部25和连接所述连接部25远离所述盖板22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缺口内侧延伸的延伸部26,所述连接部25与所述延伸部26围成台阶部,当所述支撑机构30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所述套筒主体421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限位部422位于所述台阶部中,且所述弹性件44经由所述第二限位部422使所述第二限位部422抵压所述延伸部26,使得所述外套筒42与所述底座20锁定。通过设置所述台阶部抵接所述外套筒42,实现所述外套筒42与所述底座20锁定,可提升所述支撑机构30支撑的稳定性;同时在所述弹性件44的作用下,可进一步提升所述支撑机构30支撑的稳定性,从而提升所述支撑座10的支撑稳定性。
具体地,所述连接板23邻近所述开口231的外表面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弧形面232,两个所述弧形面232分别用于抵压所述第二限位部422远离所述弹性件44的端面的两端。可以理解,通过相对设置的两个所述弧形面232,可以提升支撑所述支撑机构30转动时的稳定性,从而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所述收纳部24为滑槽240,所述滑槽240设置于所述底板21和所述盖板22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支撑机构30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240。具体地,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240设置于所述底板21。可以理解,在另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槽240也可仅设置于所述盖板22上;而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槽240既可设置于所述底板21上,还可同时设置于所述盖板22上。通过设置所述滑槽240,可引导所述支撑机构30在既定轨道上滑动,从而实现所述支撑机构30较快速地伸出或滑入所述收纳部24。
具体地,所述底座20还包括连接所述底板21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滑槽壁241,所述滑槽240位于两个所述滑槽壁241之间。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滑槽壁241,可较好地限制所述支撑机构30的活动范围,可防止所述支撑机构30在滑动时晃动,从而提升滑动速度,还可降低所述支撑座10的部件磨损,提升所述支撑座10的使用寿命。
详细地,所述滑槽240包括位于主体槽240a和位于所述主体槽240a两侧的边缘槽240b,所述连接件50包括主体部51和连接所述主体部51两侧的转动部52,所述主体部51对应所述主体槽240a,且所述主体部51用于沿所述主体槽240a滑动且可相对于所述底座20转动,所述转动部52对应所述边缘槽240b,且所述转动部52用于沿所述边缘槽240b滑动且可相对于所述底座20转动。可以理解,通过设置所述主体槽240a和所述边缘槽240b,可以较好地配合所述连接件50的所述主体部51和所述转动部52的滑动和收纳,进一步提升所述支撑机构30滑动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41为伸缩杆,包括多个可伸缩连接的套管。可以理解,所述支撑杆41为伸缩杆时,可调节所述支撑机构30的伸缩高度,从而调节所述支撑座10的伸缩高度,提升用户体验感。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23环设且连接于所述底板21的外缘和所述盖板22的外缘之间。可以理解,所述连接板23可通过卡接或粘胶或螺钉等方式与所述底板21和所述盖板22连接。通过所述连接板23的环设,可以较好地保护所述底座20内部的结构,还可防止灰尘等杂物进入所述底座20内部,从而提升所述支撑座10的使用寿命。
所述支撑座10的所述弧形面232的作用和原理简述如下:如图2所示,所述支撑座10处于收纳状态,在外力作用下,所述支撑机构30伸出所述底座20的收纳部24,此时所述支撑座10处于伸出状态,如图3所示;对所述支撑机构30施加向上的力,所述支撑机构30沿所述弧形面232转动,即所述支撑机构30抵压所述弧形面232沿第一转动方向X转动,通过弧形面232的弧面设置,所述支撑机构30在沿第一转动方向X转动过程中受到弧形面232的挤压,所述支撑机构30内部的弹性件44被挤压;当所述支撑机构30转动到位于所述盖板22的缺口的支撑状态时,所述弹性件44释放弹力以驱动所述支撑机构30朝向所述底板21运动以与所述底座20锁定。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70,包括设备主体60和支撑座10,所述设备主体60与所述支撑机构30铰接,所述支撑机构30收纳于所述底座20内时,所述设备主体60可叠置于所述底座20。其中,所述电子设备70为小型的用电设备,例如为风扇、台灯、音响、可照明或补光化妆镜、可照明或补光的手机或平板支架、阅读支架等。可以理解,所述电子设备70采用了本申请实施例所述支撑座10,也同时具备所述支撑座10的有益效果,此处不再一一赘述。
参照图6至图11,本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设备70可以为风扇,所述设备主体60为风扇主体,所述风扇主体与所述支撑机构30铰接,所述支撑机构30收纳于所述底座20内时,所述风扇主体可叠置于所述底座20。具体地,所述风扇主体可独立出风,所述风扇主体可以是涡轮风扇,也可以是无叶风扇,在此不做限定。所述风扇主体与所述支撑机构30铰接,由此,所述风扇主体在所述支撑机构30收纳于所述收纳部24时,能够相对所述底座20转动,从而折叠在所述底座20上,与所述底座20一体,收纳更加方便,外形整洁美观,携带方便。且所述风扇主体与所述支撑机构30铰接,还可转动以调节出风方向,灵活性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可以对上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所有这些修改和替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支撑座,用于支撑物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包括底板、与所述底板相对设置的盖板和连接于所述底板及所述盖板之间的连接板,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之间形成收纳部,所述连接板具有与所述收纳部连通的开口,所述盖板具有与所述开口连通的缺口;
支撑机构,所述支撑机构滑动连接所述收纳部,使得所述支撑机构能够在经由所述开口滑动收纳在所述收纳部的收纳状态和从所述开口滑动伸出所述收纳部的伸出状态之间转换,所述支撑机构还与所述底座转动连接,使得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所述伸出状态时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而转换至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缺口的支撑状态,所述支撑机构包括支撑件和连接件,所述支撑件包括支撑杆、内套筒、外套筒和弹性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所述支撑杆的一端,所述支撑杆的另一端用于支撑所述物件,所述内套筒套设于所述支撑杆外,所述外套筒套设于所述内套筒和所述支撑杆外,所述内套筒包括第一限位部,所述外套筒包括第二限位部,所述弹性件的两端分别抵接所述第一限位部和所述第二限位部;
其中,所述连接板邻近所述开口的外表面具有沿所述支撑机构相较于所述底座的转动方向设置的弧形面,所述弧形面用于在所述伸出状态与所述支撑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抵压所述外套筒朝向远离所述底座的方向运动以压缩所述弹性件,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时,所述弹性件抵压所述第二限位部使得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底座锁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相较于所述底座从所述伸出状态转动至所述支撑状态的转动方向为第一转动方向,所述弧形面包括与所述第一转动方向所在的平面平行的第一弧线,所述第一弧线曲率沿所述第一转动方向逐渐减小,使得所述支撑机构从所述伸出状态转动至所述支撑状态的过程中,所述弧形面对所述外套筒的抵压力逐渐增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套筒包括套筒主体和连接所述套筒主体且朝向所述支撑杆延伸的所述第二限位部,所述弧形面用于在所述伸出状态与所述支撑状态的转换过程中抵压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面以压缩所述弹性件;当所述弧形面脱离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面,所述弹性件释放弹力以驱动所述外套筒使得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底座锁定,且当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所述套筒主体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限位部卡入所述缺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连接所述盖板的所述缺口处且朝向所述底板延伸的连接部和连接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盖板的一侧且朝向所述缺口内侧延伸的延伸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延伸部围成台阶部,当所述支撑机构处于所述支撑状态,所述套筒主体的部分和所述第二限位部位于所述台阶部中,且所述弹性件经由所述第二限位部使所述第二限位部抵压所述延伸部,使得所述外套筒与所述底座锁定。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邻近所述开口的外表面具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弧形面,两个所述弧形面分别用于抵压所述第二限位部远离所述弹性件的端面的两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纳部包括滑槽,所述滑槽设置于所述底板和所述盖板中的至少一个上,所述支撑机构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还包括连接所述底板且相对设置的两个滑槽壁,所述滑槽位于两个所述滑槽壁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包括位于主体槽和位于所述主体槽两侧的边缘槽,所述连接件包括主体部和连接所述主体部两侧的转动部,所述主体部对应所述主体槽,且所述主体部用于沿所述主体槽滑动且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所述转动部对应所述边缘槽,且所述转动部用于沿所述边缘槽滑动且可相对于所述底座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包括多个可伸缩连接的套管;所述连接板环设且连接于所述底板的外缘和所述盖板的外缘之间。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和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支撑座,所述设备主体与所述支撑机构铰接,所述支撑机构收纳于所述底座内时,所述设备主体可叠置于所述底座。
CN202120847420.9U 2021-04-23 2021-04-23 支撑座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150583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7420.9U CN215058394U (zh) 2021-04-23 2021-04-23 支撑座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47420.9U CN215058394U (zh) 2021-04-23 2021-04-23 支撑座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8394U true CN215058394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125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47420.9U Active CN215058394U (zh) 2021-04-23 2021-04-23 支撑座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83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21834B2 (ja) 折り畳み装置、及びそれを用いた折り畳み式扇風機及び折り畳み式テーブルランプ
CN109819074B (zh) 终端设备
US8899797B2 (en) Lamp with desk organizer and electronics stand
CN215722204U (zh) 支撑座及电子设备
US9727089B2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70199851A1 (en) Information Book With Pda And Multiple Foldable Pieces
US9047058B2 (en) Electronic device with support mechanism
CN215058394U (zh) 支撑座及电子设备
KR102198057B1 (ko) 바닥판을 구비한 거치대
JPS6230233A (ja) オ−バ−ヘツドプロジエクタ−
US9487982B2 (en) Pivotally rotating positioner for a support illuminating multi-task device and the support illuminating multi-task device
KR101380270B1 (ko) 휴대기기 거치대가 구비된 탁상용 조명
CN214249000U (zh) 一种支撑底座、电子设备及自拍设备
CN214368854U (zh) 支撑底座及电子设备
CN212750248U (zh) 内外弧弧度可调的led柔性屏
CN214332048U (zh) 支撑底座及电子设备
CN211209740U (zh) 便携式折叠手机支架
CN214405309U (zh) 支撑底座及电子设备
CN214618744U (zh) 支撑底座及电子设备
CN210581491U (zh) 一种内置led灯的化妆镜
CN112912656B (zh) 一种支撑底座、电子设备及自拍设备
CN207926113U (zh) 一种线盖可收纳的桌面线盒
WO2021248880A1 (zh) 一种支撑底座、电子设备及自拍设备
CN208703659U (zh) 多功能台灯
CN209359944U (zh) 一种变径餐桌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