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7845U -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7845U
CN215057845U CN202023197264.0U CN202023197264U CN215057845U CN 215057845 U CN215057845 U CN 215057845U CN 202023197264 U CN202023197264 U CN 202023197264U CN 215057845 U CN215057845 U CN 21505784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el injector
fuel
return
passage
intermediate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97264.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建生
陈雄
韩襄平
游国华
张祖璧
陈子眉
张天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mdi
Bmdi Singapore Pte Ltd
Original Assignee
Bmdi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mdi Singapore Pte Ltd filed Critical Bmdi Singapore Pte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97264.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784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784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784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uel-Injection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包括主壳体、连接于所述主壳体的外阀体、中间体及针阀。所述外阀体具有第一燃料喷口及第一阀座。所述中间体可平动地设置于所述外阀体的内腔。所述中间体具有第二燃料喷口及第二阀座。所述中间体与所述外阀体之间形成第一压力腔及第一控制腔。所述第一燃料喷口通过所述第一阀座与所述第一压力腔连通。连通于所述第一压力腔的第一输入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控制腔的第一回流通道。所述针阀可平动设置于所述中间体的内腔。所述针阀与所述中间体之间形成第二压力腔及第二控制腔。所述第二燃料喷口通过所述第二阀座与所述第二压力腔连通。连通于所述第二压力腔的第二输入通道、以及连通于所述第二控制腔的第二回流通道。

Description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燃料喷射器,尤其涉及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
背景技术
采用传统燃料及替代燃料的双燃料发动机对能源的合理使用及环境控制起到了积极作用。以气体燃料为替代燃料的双燃料发动机,例如柴油-天然气发动机,其中的喷油器无法用于以液体燃料为替代燃料的双燃料发动机。因此,需要提供一种用于传统燃料及替代燃料均为液体燃料的发动机双燃料喷油器,并在无需改装发动机及喷油器安装接口的情况下使用双燃料喷油器,使得液体替代燃料可以得到有效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在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发动机的燃料喷射器。燃料喷射器包括主壳体、连接于所述主壳体的外阀体,所述外阀体具有第一燃料喷口及第一阀座、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可平动地设置于所述外阀体的内腔,所述中间体具有第二燃料喷口及第二阀座,所述中间体与所述外阀体之间形成第一压力腔及第一控制腔,所述第一燃料喷口通过所述第一阀座与所述第一压力腔连、连通于所述第一压力腔的第一输入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一控制腔的第一回流通道、针阀,所述针阀可平动设置于所述中间体的内腔,所述针阀与所述中间体之间形成第二压力腔及第二控制腔,所述第二燃料喷口通过所述第二阀座与所述第二压力腔连通、连通于所述第二压力腔的第二输入通道、连通于所述第二控制腔的第二回流通道,其中所述中间体可以相对于所述外阀体在第一中间体位置及第二中间体位置之间平动,当处于第一中间体位置时,所述中间体抵接所述第一阀座,以阻断所述第一压力腔与所述第一燃料喷口的流体连接;当处于第二中间体位置时,所述中间体与所述第一阀座间隔开,以连通所述第一压力腔与所述第一燃料喷口,所述针阀可以相对于所述中间体在第一针阀位置及第二针阀位置之间平动,当处于第一针阀位置时,所述针阀抵接所述第二阀座,以阻断所述第二压力腔与所述第二燃料喷口的流体连接;当处于第二针阀位置时,所述针阀与所述第二阀座间隔开,以连通所述第二压力腔与第二燃料喷口。
优选地,所述第一输入通道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中且沿所述外阀体的第一径向排布;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中且沿所述外阀体的第二径向排布,所述第二径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径向沿所述外阀体的第二周向以燃料喷射器的纵轴为轴转角错位。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料喷射器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与所述中间体之间的进料环槽、相对于所述进料环槽沿轴向偏移的回流环槽及连通于所述进料环槽及所述回流环槽之间的第二控制腔,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中的初级输入段及形成于所述中间体中的次级输入段,所述初级输入段的出口及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入口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料环槽,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压力腔,其中所述次级输入段沿所述外阀体的第一径向排布。
优选地,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入口与所述燃料喷射器的纵轴的径向距离大于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出口与所述燃料喷射器纵轴的径向距离,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出口沿所述纵轴方向位于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入口与所述第二燃料喷口之间,使得所述次级输入段相对于所述纵轴倾斜且朝向所述第二燃料喷口方向收窄布设。
优选地,所述第二回流通道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中且沿所述第三径向排布,所述第三径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径向及所述第二径向沿所述外阀体的第三周向以燃料喷射器的纵轴为轴转角错位。
优选地,所述第二回流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中间体中的初级回流段及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中的次级回流段,所述初级回流段的入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控制腔,所述初级回流段的出口及所述次级回流段的入口分别连通于所述回流环槽,其中所述初级回流段及所述次级回流段沿所述第三径向排布。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料喷射器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及所述第一控制腔的第一控制通道,所述第一控制通道在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及所述第一控制腔之间形成第一阻尼通孔。
优选地,所述第一控制通道沿所述第三径向排布。
优选地,所述中间体的内腔具有导向内表面,所述针阀具有平行于燃料喷射器的纵轴、与所述导向内表面平动配合且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导向脊部,相邻导向脊部之间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向内表面之形成径向间隙,所述径向间隙构成液体通道。
优选地,所述导向脊部抵接所述中间体的导向内表面。
优选地,所述导向脊部的包络面与中间体内腔的圆柱形内表面形成紧密平动配合,使得所述中间体对针阀提供导向支撑。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料喷射器还包括开口于所述主壳体顶部的第一燃料入口及开口于所述主壳体侧壁的第二燃料入口,所述第二燃料入口位于所述第一燃料入口与所述第一燃料喷口之间。
优选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燃料喷射器还包括开口于所述壳体的回流出口,其中所述回流出口与所述第一回流通道及所述第二回流通道共同连通。
附图简要说明
图1是根据一个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的立体图;
图2是图1所示燃料喷射器的分解图;
图3是燃料喷射器的壳体与阀体对接界面与其他视图的对应剖面方位示意图;
图4是图1所示的燃料喷射器的分解局部剖面图,示出沿图3所示A-A的纵向剖面;
图5是图1所示的燃料喷射器的分解局部剖面图,示出沿图3所示B-B的纵向剖面;
图6是图1所示的燃料喷射器的分解局部剖面图,示出沿图3所示C-C的纵向剖面;
图7是图1所示的燃料喷射器阀体的局部剖面图;
图8是图1所示的燃料喷射器阀体的组合剖面图,将沿第一、第二及第三径向的剖面叠加显示;
图9A是图8所示燃料喷射器阀体的部份9A放大图;
图9B是图8所示料喷射器阀体的部份9B放大图;
图10A是图2所示燃料喷射器阀体部分的放大剖视图,示出沿图3所示D-D的纵向剖面
图10B是图10A的部分分解图;
图11是图1所示的燃料喷射器燃料喷口部分的放大主视剖面图,其中中间体及针阀均处于闭合位置;
图12是图1所示的燃料喷射器燃料喷口部分的放大主视剖面图,其中中间体处于开启位置;
图13是图1所示的燃料喷射器燃料喷口部分的放大主视剖面图,其中针阀处于开启位置。
附图标记:
90 纵轴
100 燃料喷射器
102 主壳体
104 次壳体
106 阀体
108 连接孔
110 阀体横截面
111 第一径向
112 第二径向
112a 第二周向
113 第三径向
113a 第三周向
120 外阀体
120a 顶面
122 第一燃料喷口
123 第一阀座
126 第一压力腔
127 第一控制通道
129 第一控制腔
130 第一输入通道
131 第一燃料入口
140 第一回流通道
150 中间体
152 第二燃料喷口
153 第二阀座
155 进料环槽
155a 第一内槽
155b 第一外槽
156 第二压力腔
157 第二控制通道
158 回流环槽
158a 第二内槽
158b 第二外槽
159 第二控制腔
1501 第一中间体位置
1502 第二中间体位置
160 第二输入通道
161 第二燃料入口
162 初级输入段
162a 初级输入段入口
162b 初级输入段出口
1621a 初级输入段入口与纵轴的径向距离
1621b 初级输入段出口与纵轴的径向距离
164 次级输入段
164a 次级输入段入口
164b 次级输入段出口
1641a 次级输入段入口与纵轴的径向距离
1641b 次级输入段出口与纵轴的径向距离
170 第二回流通道
172 初级回流段
174 次级回流段
176 回流出口
178 回流通道
180 针阀
182 径向间隙
184 导向脊部
185 棱柱形节段
186 连接部
1801 第一针阀位置
1802 第二针阀位置
191 第一电磁阀
192 第二电磁阀
193 第一弹性件
194 第二弹性件
具体实施方式
可以理解,除了所描述的示例实施例之外,如本文附图中一般描述和示出的实施例的部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设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结合附图所表示的示例实施例和以下更详细的描述仅为示例实施例的代表,并不限制实施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说明书中对“一个实施例”、“另一个实施例”或“实施例”(或类似术语)的引用意为结合该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包括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因此,贯穿本说明书在各个地方出现的短语“在一个实施例中”或“在实施例中”等不一定泛指相同的实施例。
此外,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实施例中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组合。在以下描述中,提供了许多具体细节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在没有一个或多个具体细节的情况下或者利用其他方法、组件、材料等来实践各种实施例。在其他情况下,一些或所有已知结构、材料、或者操作可能不作详细显示或描述。
如图1及2所示,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100,包括主壳体102、连接于主壳体102侧部的次壳体104,以及沿燃料喷射器100纵轴90的方向连接于主壳体102的阀体106。主壳体102上形成有第一燃料入口131,次壳体104上形成有第二燃料入口161。燃料喷射器100还包括耦接于主壳体102的用于控制第一燃料喷射的第一电磁阀191,以及耦接于次壳体104的用于第二控制燃料喷射的第二电磁阀192。次壳体104上包括用于与发动机耦接的若干安装孔,例如螺栓孔108。在本文中,术语“耦接”表示本实用新型双燃料喷射器100中两个或多个独立零部件之间的直接或间接连接或组装方式,包括该两个或多个独立零部件之间以可拆卸方式的连接、组装,例如通过螺纹结构、机械公差配合结构等方式的连接、组装,还包括该两个或多个独立零部件之间以不可拆卸方式的连接、组装,例如通过焊接、铆接等等方式的连接、组装。
图3至图10B分别以立体图、平面图、剖视图及分解图示出燃料喷射器100的内部结构,其中图8是图1所示的燃料喷射器阀体的组合剖面图,将图4、图5及图6所示的沿位于不同平面的第一、第二及第三径向的剖面叠加为同一平面显示。图10A是图2所示阀体106的纵向剖视图,其中外阀体120沿图3所示B-B方向剖面,中间体150沿图3所示D-D方向剖面,如图3至图10B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阀体106包括耦接于主壳体102的外阀体120、可平动地设置于外阀体120的内腔的中间体150,以及可平动设置于中间体150的内腔的针阀180。其中,外阀体120具有第一燃料喷口122及第一阀座123。中间体150具有第二燃料喷口152及第二阀座153。中间体150与外阀体120之间形成有第一压力腔126及第一控制腔129。第一燃料喷口122通过第一阀座123与第一压力腔126连通。针阀180与中间体之150间形成有第二压力腔156及第二控制腔159。第二燃料喷口152通过第二阀座153与第二压力腔156连通。第一燃料入口131开口于所述次壳体104顶部,第二燃料入口161开口于主壳体102的侧壁。第二燃料入口161位于所述第一燃料入口131与所述第一燃料喷口122之间。第一控制腔129内设置有第一弹性件,例如第一螺旋弹簧193,第二控制腔159内设置有第二弹性件,例如第二螺旋弹簧194。
燃料喷射器100包括连通于第一压力腔126的一对第一输入通道130以及连通于第一控制腔129的第一回流通道140。第一输入通道130形成于主壳体102和次壳体104中,与第一燃料入口131构成流体连通。第一输入通道130构成第一压力腔126与第一燃料入口131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一回流通道140形成于主壳体102中,构成第一控制腔129与第一电磁阀191之间的流体连通。
燃料喷射器100还包括连通于第二压力腔156的一对第二输入通道160以及连通于第二控制腔159的第二回流通道170。第二输入通道160形成于主壳体102中,与第二燃料入口161流体连通。第二输入通道160构成第二压力腔156与第二燃料入口161之间的流体连通。第二回流通道170形成于主壳体102和次壳体104中,构成第二控制腔159与第二电磁阀192之间的流体连通。
外阀体120与中间体150之间形成有进料环槽155以及相对于进料环槽155沿纵轴90偏移的回流环槽158。进料环槽155包括环绕外阀体120内壁形成的第一内槽155a以及环绕中间体150外壁且与第一内槽155a沿纵轴90对齐的第一外槽155b。回流环槽158包括形成于并环绕外阀体120内壁的第二内槽158a以及形成于并环绕中间体150外壁且与第一内槽155a沿纵轴90对齐的第二外槽158b。第二控制腔159连通于进料环槽155及回流环槽158之间。
第二输入通道160包括形成于外阀体120中的一对初级输入段162及形成于中间体150中的一对次级输入段164。每个初级输入段162的入口162a开口于外阀体120的顶面120a。每个初级输入段162的出口162b及每个次级输入段164的入口164a分别连通于进料环槽155。如图10A及图10B所示,初级输入段162的入口162a与燃料喷射器100的纵轴90的径向距离1621a大于初级输入段162的出口162b与燃料喷射器100纵轴(90)的径向距离1621b,即,初级输入段162的出口162b相对于入口162a较靠近纵轴90,使得初级输入段162相对于纵轴90倾斜且朝向第二燃料喷口152方向收窄布设。
每个次级输入段164的出口164b连通于第二压力腔156。进料环槽155及第二压力腔156沿纵轴90的不同高度位置布设,使得第二压力腔156位于进料环槽155与第二燃料喷口152之间。次级输入段164的入口164a与燃料喷射器100纵轴90的径向距离1641a大于次级输入段164的出口164b与燃料喷射器100纵轴(90)的径向距离1641b,且次级输入段164的出口164b沿纵轴90方向位于次级输入段164的入口164a与第二燃料喷口152之间。换言之,该一对次级输入段164的出口164b相对于入口164a较靠近纵轴90,使得次级输入段164相对于纵轴90倾斜且朝向第二燃料喷口152方向收窄布设。
参考图3至图6,作为一个示例,一对第一输入通道130沿外阀体120的第一径向111排布。一对第二输入通道160沿外阀体120的第二径向112排布。第二径向112相对于第一径向111沿外阀体120的第二周向112a,以燃料喷射器100的纵轴90为轴转角错位。第二回流通道170沿第三径向113排布。第三径向113相对于第一径向111沿外阀体120的第三周向113a,以燃料喷射器100的纵轴90为轴转角错位。第三周向113a与第二周向112a为相反方向。外阀体120中还形成有第二输入通道160及第一控制通道127。第二输入通道160及第一控制通道127连通于第一控制腔129。第一控制通道127沿第三径向113排布。第一控制通道127具有可以使得在第二输入通道160及第一控制腔129之间提供沿程压力差的孔径,从而在第二输入通道160及第一控制腔129之间形成阻尼通孔。按照上述排布,一对第一输入通道130、一对第二输入通道160及第二回流通道170均形成于外阀体120中,外阀体120提供的结构空间得到且合理利用,使得燃料喷射器100的整体结构紧凑,构成可以适配现有发动机箱体的外形尺寸,从而无须对现有发动机及燃料喷射器安装接口做实质改造。
第二回流通道170包括形成于中间体150中的初级回流段172及形成于外阀体120中的次级回流段174。初级回流段172的入口连通于第二控制腔159,初级回流段172的出口及次级回流段174的入口分别连通于回流环槽158。其中,次级回流段174沿第三径向113排布(图6)。
中间体150包括连通于第二输入通道160及第二控制腔159的第二控制通道157。第二控制通道157沿第三径向113排布。第二控制通道157具有可以使得在第二输入通道160及第二控制腔159之间形成提供沿程压力差的孔径,从而在第二输入通道160及第二控制腔159之间形成阻尼通孔。
燃料喷射器100还包括开口于主壳体102侧部的回流出口176,以及连通于回流出口176、第一电磁阀191及第二电磁阀192之间的回流通道178。回流通道178通过第一电磁阀191及第二电磁阀192与相应第一回流通道140及第二回流通道170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中间体150的内腔具有导向内表面,例如圆柱形内表面。针阀180在对应于中间体150导向内表面部分包括棱柱形节段185,从而形成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导向脊部184及相邻导向脊部之间的连接部186。导向脊部184抵接中间体150的导向内表面,导向脊部184的包络面与中间体150的内腔的圆柱形内表面形成紧密平动配合,使得中间体150对针阀180提供导向支撑。同时,连接部186与导向内表面之间形成径向间隙182。径向间隙182构成液体通道。径向间隙182构成第二压力腔156的一部分。在第二电磁阀192开启之后,第二燃料可以在从进料环槽155在第二压力腔156的流动过程中穿过径向间隙182,从第二燃料喷口152喷出。
中间体150可以相对于外阀体120在第一中间体位置1501及第二中间体位置1502之间平动。当处于第一中间体位置1501时,如图11所示,中间体150抵接并紧靠第一阀座123,以阻断第一压力腔126与第一燃料喷口122的流体连通。当处于第二中间体位置1502时,如图12所示,中间体150与第一阀座123间隔开,以连通第一压力腔126与第一燃料喷口122。与中间体150相对于外阀体120的平动独立地,针阀180可相对于中间体150在第一针阀位置1801及第二针阀位置1802之间平动。当处于第一针阀位置1801时,如图10所示,针阀180抵接并紧靠第二阀座153,以阻断第二压力腔156与第二燃料喷口152的流体连通。当处于第二针阀位置1802时,如图12所示,针阀180与第二阀座153间隔开,以连通第二压力腔156与第二燃料喷口152。
燃料喷射器100在工作时,第一燃料,例如液体甲醇,通过第一燃料入口131由第一燃料高压泵提供并进入第一输入通道130以及第一压力腔126。第二燃料,例如液体柴油,通过第二燃料入口161由第二燃料高压泵提供并进入第二输入通道160、第一回流通道140、第二回流通道170、第一控制腔129、第二控制腔159、第一控制通道127、第二控制通道157以及第二压力腔156。
第一电磁阀191用于控制第一燃料的喷射。第一电磁阀191的开启,使得第一控制腔129内的第二燃料通过第一回流通道140及第一电磁阀191流向回流出口176,从而导致第一控制腔129内的液体压力小于第一压力腔126液体压力,同时在第一控制通道127的阻尼作用下,在第一控制腔129与第一压力腔126之间形成液体压力差。当第一控制腔129与第一压力腔126之间的液体压力差施加于中间体150的朝向远离第一喷口122方向的推力大于第一弹性件193的弹力时,中间体150被第一压力腔126中的第一燃料驱动,从第一中间体位置1501(图11)平动至第二中间体位置1502(图12)。中间体150在第二中间体位置1502构成第一压力腔126与第一燃料喷口122之间的连通,使得第一燃料可以从第一燃料喷口122喷出燃料喷射器100,以向燃料喷射器100安装于其上的发动机提供第一燃料。第一电磁阀191关闭后,第二燃料通过第一控制通道127流向第一控制腔129,使得第一控制腔129中的压力升高。当第一控制腔129与第一压力腔126之间的压差小于第一弹性件193的弹力时,中间体150复位至第一中间体位置1501(图11),关闭第一压力腔126与第一燃料喷口122之间的连通,从而停止第一燃料从第一燃料喷口122喷出。
与第一电磁阀191的控制独立地,第二电磁阀192用于控制第二燃料的喷射。第二电磁阀192的开启,使得第二控制腔159内的第二燃料通过第二回流通道170及第二电磁阀192流向回流出口176。这使得第二控制腔159内的液体压力降低,并小于第二压力腔156的液体压力,同时在第二控制通道157的阻尼作用下,在第二控制腔159与第二压力腔156之间形成液体压力差。当第二控制腔159与第二压力腔156之间的液体压力差朝向远离第二喷口152方向施加于针阀180的推力大于第二弹性件194的弹力时,针阀180被第二压力腔156中的第二燃料驱动,从第一针阀位置1801(图11)平动至第二针阀位置1802(图13)。针阀180在第二针阀位置1802形成第二压力腔156与第二燃料喷口152之间的连通,使得第二燃料可以从第二燃料喷口152喷出燃料喷射器100,以向燃料喷射器100安装于其上的发动机提供第二燃料。第二电磁阀192关闭后,第二燃料通过第二控制通道157流向第二控制腔159,使得第二控制腔159中的压力升高。当第二控制腔159与第二压力腔156之间的压差小于第二弹性件194的弹力时,针阀180复位至第一针阀位置1801,关闭第二压力腔156与第二燃料喷口152之间的连通,从而停止第二燃料从第二燃料喷口152喷出。如上所述,通过对第一电磁阀191及第二电磁阀192的独立及、或协调开闭操作,可以控制第一燃料及第二燃料的喷射或停止喷射,从而向发动机提供第一燃料及第二燃料。
如本文所使用,除非另有明确说明,否则单数“一”和“一个”可以解释为包括复数“一个或多个”。
本实用新型出于说明和描述的目的,并非为详尽无遗或为限制性。许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清楚易懂的。本文所选择和描述的示例实施例是为了解释原理和实际应用,使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所适合的各种修改,以达到预期的特定技术效果。
因此,尽管在此参考附图描述了说明性示例实施例,但是应当理解地,该描述不具限制性,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创意构思及实施方案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各种其他改变和修改。

Claims (13)

1.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燃料喷射器包括:
主壳体;
连接于所述主壳体的外阀体,所述外阀体具有第一燃料喷口及第一阀座;
中间体,所述中间体可平动地设置于所述外阀体的内腔,所述中间体具有第二燃料喷口及第二阀座,所述中间体与所述外阀体之间形成有第一压力腔及第一控制腔,所述第一燃料喷口通过所述第一阀座与所述第一压力腔连通;
连通于所述第一压力腔的第一输入通道;
连通于所述第一控制腔的第一回流通道;
针阀,所述针阀可平动地设置于所述中间体的内腔,所述针阀与所述中间体之间形成有第二压力腔及第二控制腔,所述第二燃料喷口通过所述第二阀座与所述第二压力腔连通;
连通于所述第二压力腔的第二输入通道;
连通于所述第二控制腔的第二回流通道;
其中所述中间体可以相对于所述外阀体在第一中间体位置及第二中间体位置之间平动;当处于第一中间体位置时,所述中间体抵接所述第一阀座,以阻断所述第一压力腔与所述第一燃料喷口的流体连接;当处于第二中间体位置时,所述中间体从所述第一阀座间隔开,以连通所述第一压力腔与所述第一燃料喷口;
所述针阀可以相对于所述中间体在第一针阀位置及第二针阀位置之间平动;当处于第一针阀位置时,所述针阀抵接所述第二阀座,以阻断所述第二压力腔与所述第二燃料喷口的流体连接;当处于第二针阀位置时,所述针阀从所述第二阀座间隔开,以连通所述第二压力腔与第二燃料喷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输入通道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中且沿所述外阀体的第一径向排布;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中且沿所述外阀体的第二径向排布,所述第二径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径向沿所述外阀体的第二周向以燃料喷射器100的纵轴为轴转角错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与所述中间体之间的进料环槽、相对于所述进料环槽沿轴向偏移的回流环槽及连通于所述进料环槽及所述回流环槽之间的第二控制腔,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中的初级输入段及形成于所述中间体中的次级输入段,所述初级输入段的出口及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入口分别连通于所述进料环槽,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出口连通于所述第二压力腔,其中所述次级输入段沿所述外阀体的第一径向排布。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入口与所述燃料喷射器的纵轴的径向距离大于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出口与所述燃料喷射器的纵轴的径向距离,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出口沿所述纵轴方向位于所述次级输入段的入口与所述第二燃料喷口之间,使得所述次级输入段相对于所述纵轴倾斜且朝向所述第二燃料喷口方向收窄布设。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流通道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中且沿第三径向排布,所述第三径向相对于所述第一径向及所述第二径向沿所述外阀体的第三周向以燃料喷射器的纵轴为轴转角错位。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流通道包括形成于所述中间体中的初级回流段及形成于所述外阀体中的次级回流段,所述初级回流段的入口连通于所述第二控制腔,所述初级回流段的出口及所述次级回流段的入口分别连通于所述回流环槽,其中所述初级回流段及所述次级回流段沿所述第三径向排布。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通于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及所述第一控制腔的第一控制通道,所述第一控制通道在所述第二输入通道及所述第一控制腔之间形成第一阻尼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通道沿所述第三径向排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体的内腔具有导向内表面,所述针阀具有平行于燃料喷射器纵轴、与所述导向内表面平动配合且沿周向分布的多个导向脊部,相邻导向脊部之间形成有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与所述导向内表面之间形成径向间隙,所述径向间隙构成液体通道。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脊部抵接所述中间体的导向内表面。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脊部的包络面与中间体内腔的圆柱形内表面形成紧密平动配合,使得所述中间体对针阀提供导向支撑。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次壳体、开口于所述次壳体顶部的第一燃料入口及开口于所述主壳体侧壁的第二燃料入口,所述第二燃料入口位于所述第一燃料入口与所述第一燃料喷口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燃料喷射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口于所述主壳体的回流出口,其中回流出口与第一回流通道及第二回流通道通过各自的电磁阀体而导通。
CN202023197264.0U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 Active CN21505784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7264.0U CN215057845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97264.0U CN215057845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7845U true CN215057845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229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97264.0U Active CN215057845U (zh) 2020-12-25 2020-12-25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784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740187B2 (e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el injector
US5458292A (en) Two-stage fuel injection nozzle
CN101578445B (zh) 用于将燃料喷射到内燃机燃烧室中的喷射器
EP1059438B1 (en) Fuel injector with tubular lower needle guide
EP2365203B1 (en) Injector assembly for a rocket engine
EP2483545B1 (en) Internally nested variable-area fuel nozzle
CN106795816B (zh) 双燃料-燃料喷射器
CN215057845U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
US11591995B2 (en) Fuel injector having valve seat orifice plate with valve seat and drain and re-pressurization orifices
CN105658945B (zh) 活塞-流体管路布置结构
CN114687901A (zh) 一种用于发动机的双燃料喷射器
CN102213171B (zh) 带有可变面积轴针式喷嘴的燃料喷射器
JP5932227B2 (ja) 内燃機関のための燃料噴射機
CN110017230A (zh) 一种电液联控快速响应型高压共轨喷油器
CN111535958B (zh) 一种双燃料喷射器及其喷射方法
KR900004901Y1 (ko) 연료 분사노즐
US4549696A (en) Fuel injection nozzles
JP2003504556A (ja) コモンレール・インジェクタ
US6663024B2 (en) Compact high-pressure resistant injector for fuel injection
CN112081673A (zh) 一种双燃料喷射器
US20010017324A1 (en) Two piece guided nozzle assembly for a fuel injector
US6978766B2 (en) Control module for a storage-type injection system injector
US20070095947A1 (en) Injection nozzle with an improved injection function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an injection nozzle
CN114352452B (zh) 一种压力控制的带有安全保护的双路喷油器
CN116857096B (zh) 一种喷油规律可变的低回油电控喷油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