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7722U - 机动车油冷器 - Google Patents
机动车油冷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15057722U CN215057722U CN202121825224.8U CN202121825224U CN215057722U CN 215057722 U CN215057722 U CN 215057722U CN 202121825224 U CN202121825224 U CN 202121825224U CN 215057722 U CN215057722 U CN 215057722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hose
- pipe
- oil outlet
- water condensa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油冷器领域的机动车油冷器,包括两个相同的油筒,两个油筒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油罩和出油罩,进油罩的输入端固定连通进油软管,出油罩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油软管,进油软管和出油软管的内部均设置有防腐蚀层,防腐蚀层的底面设置有吸热层,两个油筒内部的底端均开设有空腔,通过设置进油罩和出油罩,可以将进油软管和出油软管更好连接的作用,达到便捷的效果,避免连接时出现连接困难的问题,通过设置吸热层和防腐蚀层,可以实现当油存在进油软管和出油软管时间过长时防止出现腐蚀和过烫的功能,达到增加进油软管和出油软管的使用寿命的效果,避免进油软管和出油软管出现过烫和腐蚀时,造成无法使用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冷器领域,具体是机动车油冷器。
背景技术
由于机油具有导热性能,并且在发动机内不断流动循环,所以,油冷器对发动机曲轴箱、离合器和气门组件等都起到冷却作用,即使是水冷发动机,能够用水冷却的部分也只有汽缸头和汽缸壁,其它部位仍要靠油冷器来冷却。
而现有的机动车油冷器使用的软管会出现腐蚀和过烫,使其软管无法使用继续使用的问题,同时一些机动车油冷器在进行散热时候存在散热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机动车油冷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机动车油冷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包括两个相同的油筒,两个所述油筒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油罩和出油罩,所述进油罩的输入端固定连通进油软管,所述出油罩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油软管,所述进油软管和出油软管的内部均设置有防腐蚀层,所述防腐蚀层的底面设置有吸热层,两个所述油筒内部的底端均开设有空腔,两个所述空腔的内底壁和内顶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凝管和第二水凝管,所述第一水凝管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若干个相同的水凝散热管,每个所述水凝散热管远离第一水凝管的一端均贯穿油筒并与第二水凝管的底面相连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油筒相靠近的一侧面共同连通有油管,每个所述水凝散热管的外表面均共同套设有若干个加固环。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每个所述油筒的外表面均套接有连接环,每个所述连接环的背面均开设有两个相同的安装口。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管的内部放置有分流板,所述分流板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与油管的内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水凝管的和第二水凝管的内部均放置有散热环,每个所述散热环的底面和上表面分别与第一水凝管的内底壁和第二水凝管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两个所述油筒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盘,每个所述法兰盘均通过若干个螺栓螺纹连接有支撑柱。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管的正面放置有两个相同的防漏环,所述进油软管的外表面和出油软管的外表面分别与防漏环相套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进油罩和出油罩,可以将进油软管和出油软管更好连接的作用,达到便捷的效果,避免连接时出现连接困难的问题,通过设置吸热层和防腐蚀层,可以实现当油存在进油软管和出油软管时间过长时防止出现腐蚀和过烫的功能,达到可以增加进油软管和出油软管的使用寿命的效果,避免进油软管和出油软管出现过烫和腐蚀时,造成无法使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设置第一水凝管和第二水凝管能够配合水凝散热管,从而可以实现当水凝散热管过烫时可以进到第一水凝管和第二水凝管中进行散热的功能,达到更好散热的效果,避免散热不及时,造成机动车无法使用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油冷器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油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油筒立体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水凝管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空腔立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进油软管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水凝管立体的剖视图。
图中:1、油筒;2、支撑柱;3、螺栓;4、法兰盘;5、出油罩;6、出油软管;7、油管;8、进油罩;9、进油软管;10、连接环;11、加固环;12、水凝散热管;13、分流板;14、第一水凝管;15、第二水凝管;16、空腔;17、防腐蚀层;18、吸热层;19、散热环;20、防漏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机动车油冷器,包括两个相同的油筒1,两个油筒1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油罩8和出油罩5,进油罩8的输入端固定连通进油软管9,出油罩5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油软管6,进油软管9和出油软管6的内部均设置有防腐蚀层17,防腐蚀层17的底面设置有吸热层18,防腐蚀层17是防腐涂层是指涂敷在金属表面上使之与周围介质隔离,以控制管道腐蚀的一种覆盖层,应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隔水性,与管道表面有较强的附着力,能抗化学破坏和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为现有技术,在这里就不过多描述,吸热层18是指物体本身的温度升高,吸收外界的热量,外界温度降低的层,为现有技术,在这里就不过多描述,两个油筒1内部的底端均开设有空腔16,两个空腔16的内底壁和内顶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凝管14和第二水凝管15,第一水凝管14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若干个相同的水凝散热管12,每个水凝散热管12远离第一水凝管14的一端均贯穿油筒1并与第二水凝管15的底面相连通。
其中,两个油筒1相靠近的一侧面共同连通有油管7,每个水凝散热管12的外表面均共同套设有若干个加固环11,通过设置加固环11,可以防止水凝散热管12在工作时出现位置偏移的问题,每个油筒1的外表面均套接有连接环10,每个连接环10的背面均开设有两个相同的安装口,通过设置连接环10能够配合安装口将油冷器进行安装的功能,达到便捷的效果,避免安装时出现安装困难的问题,油管7的内部放置有分流板13,分流板13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与油管7的内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分流板13,可以将有实现分离的功能,起到可以全面进行散热的效果,避免散热不及时造成机器无法使用的问题。
其中,第一水凝管14的和第二水凝管15的内部均放置有散热环19,散热环19的底面和上表面分别与第一水凝管14的内底壁和第二水凝管15的内顶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散热环19,可以防止第一水凝管14和第二水凝管15内部出现发烫的问题,两个油筒1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盘4,每个法兰盘4均通过若干个螺栓3螺纹连接有支撑柱2,通过设置支撑柱2,可以防止机动车在行驶时出现碰撞的问题,油管7的正面放置有两个相同的防漏环20,进油软管9的外表面和出油软管6的外表面分别与防漏环20相套接,通过设置防漏环20,可以防止进油软管9和出油软管6在工作时出现油漏出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工作过程首先工作人员通过连接环10上安装口将油冷器安装当需要使用的地方,再将进油软管9和出油软管6也安装到需要使用的地方,当机动车发动时,油箱中油会随着进油软管9通过进油罩8进入到油筒1中,然后通过油筒1进入到油管7中,进入油管7时会通过分流板13将油实现分离流动的效果,当有出现发热时,通过第一水凝管14和第二水凝管15中水会进入到水凝散热管12中,从而水凝散热管12会对有进行散热,当水凝散热管12出现散热效果不好时,会进入到第二水凝管15中,从而第二水凝管15会对水凝散热管12实现降温,当水凝散热管12再次出现发烫时,会进入到第一水凝管14中,第一水凝管14会对水凝散热管12进行再次散热,从而达到循环散热的效果,实现更好对油管7中油进行散热功能,避免散热不及时,使其机动车无法继续使用的问题,在散热的同时有会通过油管7进入到出油罩5中,然后通过出油罩5进入到出油软管6中,当进油软管9和出油软管6中长时间出现油的时候,会出现腐蚀的现象,这时防腐蚀层17就会防止进油软管9和出油软管6出现腐蚀的现象,当进油软管9和出油软管6出现发烫时,吸热层18会将热量吸走,从而实现对软管进行保护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机动车油冷器,包括两个相同的油筒(1),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油筒(1)的外表面分别固定连通有进油罩(8)和出油罩(5),所述进油罩(8)的输入端固定连通进油软管(9),所述出油罩(5)的输出端固定连通有出油软管(6),所述进油软管(9)和出油软管(6)的内部均设置有防腐蚀层(17),所述防腐蚀层(17)的底面设置有吸热层(18),两个所述油筒(1)内部的底端均开设有空腔(16),两个所述空腔(16)的内底壁和内顶壁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水凝管(14)和第二水凝管(15),所述第一水凝管(14)上表面固定连通有若干个相同的水凝散热管(12),每个所述水凝散热管(12)远离第一水凝管(14)的一端均贯穿油筒(1)并与第二水凝管(15)的底面相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油冷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油筒(1)相靠近的一侧面共同连通有油管(7),每个所述水凝散热管(12)的外表面均共同套设有若干个加固环(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油筒(1)的外表面均套接有连接环(10),每个所述连接环(10)的背面均开设有两个相同的安装口。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7)的内部放置有分流板(13),所述分流板(13)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与油管(7)的内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凝管(14)的和第二水凝管(15)的内部均放置有散热环(19),每个所述散热环(19)的底面和上表面分别与第一水凝管(14)的内底壁和第二水凝管(15)的内顶壁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油冷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油筒(1)相互远离的一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法兰盘(4),每个所述法兰盘(4)均通过若干个螺栓(3)螺纹连接有支撑柱(2)。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动车油冷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管(7)的正面放置有两个相同的防漏环(20),所述进油软管(9)的外表面和出油软管(6)的外表面分别与防漏环(20)相套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25224.8U CN215057722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机动车油冷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21825224.8U CN215057722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机动车油冷器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15057722U true CN215057722U (zh) | 2021-12-07 |
Family
ID=792206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21825224.8U Active CN215057722U (zh) | 2021-08-06 | 2021-08-06 | 机动车油冷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15057722U (zh) |
-
2021
- 2021-08-06 CN CN202121825224.8U patent/CN215057722U/zh active Activ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4759181A (en) | Manifol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exhaust transfer and cooling of V-type marine engines | |
CA2588261A1 (en) | Engine cooling radiator | |
CN213530751U (zh) | 一种冷却效率高的铝合金铸造装置 | |
EP1227974B1 (en) | Improved heat exchanger | |
CN112780856A (zh) | 一种具有内嵌循环水路的水冷法兰 | |
CN215057722U (zh) | 机动车油冷器 | |
WO2011009412A1 (en) | Heat exchanger assembly and machine using the same | |
US20020162643A1 (en) | Heat exchanger with beveled header | |
CN219124059U (zh) | 用于车辆的电驱系统壳体和车辆 | |
JP3775571B2 (ja) | 冷却水出入口カバーを備える内燃機関 | |
CN212620250U (zh) | 双联换热器 | |
CN212566489U (zh) | 一种靶材散热机构 | |
US3792727A (en) | Automotive oil cooler | |
CN210660854U (zh) | 一种液压油循环降温装置 | |
CA2389845C (en) | Heat exchanger with beveled header | |
CN212671967U (zh) | 一种发动机冷却用回油管 | |
CN219134479U (zh) | 一种船舶轮机用散热系统 | |
CN110836138A (zh) | 发动机冷却系统、发动机和车辆 | |
CN216665731U (zh) | 回水结构、冷却系统、发动机和工程设备 | |
CN210317469U (zh) | 用于汽车发动机散热器的硅胶管 | |
JP2016217675A (ja) | 継手接続部のシール構造 | |
CN219366160U (zh) | 发动机出水管及发动机冷却系统 | |
CN219119333U (zh) | 一种高效冷却油冷器 | |
CN220830376U (zh) | 一种电动汽车的电机冷却套结构 | |
CN211008809U (zh) | 一种发动机用高散热油底壳结构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