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6349U - 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6349U
CN215056349U CN202120216841.1U CN202120216841U CN215056349U CN 215056349 U CN215056349 U CN 215056349U CN 202120216841 U CN202120216841 U CN 202120216841U CN 215056349 U CN215056349 U CN 2150563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pressing
locking portion
limiting
miniaturiz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168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贵磊
梁浩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eoelectro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eo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eoelectron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eoelectro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168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63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63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63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应用于箱子,箱子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锁紧件、底座以及第二锁紧件。第一锁紧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用于固定于第一壳体,第二端设有第一锁紧部。底座用于固定于第二壳体,底座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置腔,第一锁紧件的第二端自第一开口可插拔连接于容置腔。第二锁紧件包括第二锁紧部,第二锁紧部可活动连接于底座的容置腔中,第一锁紧件的第二端插接于容置腔中时,第二锁紧部锁紧于第一锁紧部以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锁紧,或者,第二锁紧部与第一锁紧部分离,以解锁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锁紧强度高、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一些箱子的箱体和盖体上会设置锁紧装置以锁紧盖体和箱体,避免箱子打翻后导致内部的物体滚落出来。相关技术中的锁紧装置,为了达到较好的锁紧效果,其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导致生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具有较好的锁紧效果且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所述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应用于箱子,所述箱子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包括:
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一锁紧部;
底座,所述底座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底座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置腔,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一开口可插拔连接于所述容置腔;以及
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二端插接于所述容置腔中时,所述第二锁紧部锁紧于所述第一锁紧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锁紧,或者,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分离,以解锁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锁紧部为锁孔,所述第二锁紧部为插接柱或挂钩时,所述锁孔的开口方向倾斜于或垂直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所述插接柱或所述挂钩连接于所述锁孔以限制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一开口脱离,或者,所述插接柱或所述挂钩与所述锁孔分离以使所述第二端能够沿所述第一开口移动。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面形成为弹性面;
所述第一端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端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柱,所述第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时,多个所述凸柱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弹性内壁面抵接。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所述凸柱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倾斜,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凸柱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上表面和/或所述下表面上的凸起高度自所述第二端朝向所述第一端的方向上逐渐减小。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凸台,两个相邻的所述凸台形成凹槽,所述凸柱设于所述凸台上。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的侧壁面凸设有导向部,沿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导向部在所述侧壁面的凸出高度逐渐增大;
所述导向部具有沿所述第一端的侧壁面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侧壁面的方向形成的限位面;
所述限位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端的侧壁面,或者,所述限位面与所述第一端的侧壁面的夹角为锐角。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锁紧件还包括按压部,所述底座具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的第二开口,所述按压部至少部分盖合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锁紧部设于所述按压部的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一侧;
所述按压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按压端和第二按压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置腔时,所述第一按压端用于被按压时锁紧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按压端用于被按压时使所述第一锁紧部与所述第二锁紧部分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按压部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底座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锁紧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按压端的一侧,按压所述第二按压端时,所述按压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分离。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所述容置腔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按压端被按压后相对所述容置腔的运动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二按压端被按压后相对所述容置腔的运动位置。
作为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对应于所述第一按压端设置,所述限位块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按压端的第一限位斜面,所述第一限位斜面用于在所述第一按压端被按压时与所述第一按压端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的第二限位斜面,所述第二按压端的端面设有第三限位斜面,所述第二按压端被压端时,所述第二限位斜面与所述第三限位斜面抵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包括第一锁紧件和设于底座的第二锁紧件,第一锁紧件的第一端固定于箱子的第一壳体,底座固定于箱子的第二壳体。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第二端可以自底座的第一开口插入至底座的容置腔中,然后可以通过第二锁紧件的第二锁紧部和第一锁紧部锁紧,从而使得第二端无法自容置腔中拔出,以使得第一箱体锁紧于第二箱体。当需要对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解锁时,可以将第二锁紧部和第一锁紧部脱离,从而使得第二端可以自容置腔中拔出,即可实现第一箱体和第二箱体的解锁。采用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具有较好的锁紧效果,且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结构简单,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箱子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箱子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的箱子的剖视图;
图4是本实施例提供的箱子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部分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剖视图;
图7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第一锁紧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第一锁紧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11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一种结构分解剖视图;
图12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解锁状态下的剖视图;
图13是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第二锁紧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00、箱子;11、第一壳体;111、第一安装槽;12、第二壳体;121、第二安装槽;200、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1、第一锁紧件;21a、第一端;211、第一表面;212、第二表面;213、凹槽;214、凸台;215、凸柱;2151、倾斜面;2152、平面;216、导向部;2161、限位面;21b、第二端;217、第一锁紧部;22、底座;221、第一开口;222、容置腔;223、座体;2231、凸肋;2232、卡槽;2233、侧壁面;224、底板;2241、卡凸;2242、限位孔;225、第二开口;226、凸块;227、第二转动部;228、承载部;229、第一限位部;2291、第一限位斜面;2292、第四限位斜面;220、第二限位部;23、第二锁紧件;231、第二锁紧部;2311、倒角;2312、减胶槽;232、按压部;2321、第一按压端;2322、第二按压端;232a、按压曲面;232b、第三限位斜面;2323、第一转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前”、“后”、“顶”、“底”、“内”、“外”、“中”、“竖直”、“水平”、“横向”、“纵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这些术语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描述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例,并非用于限定所指示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必须具有特定方位,或以特定方位进行构造和操作。
并且,上述部分术语除了可以用于表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以外,还可能用于表示其他含义,例如术语“上”在某些情况下也可能用于表示某种依附关系或连接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这些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安装”、“设置”、“设有”、“连接”、“相连”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可拆卸连接,或整体式构造;可以是机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或者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又或者是两个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之间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主要是用于区分不同的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具体的种类和构造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并非用于表明或暗示所指示装置、元件或组成部分的相对重要性和数量。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和箱子,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能够应用于箱子,以实现对箱子的锁紧。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3,图1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箱子处于锁紧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箱子的处于解锁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图1中的箱子的剖视图。具体地,箱子100包括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以及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第一壳体11可对合连接于第二壳体12。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可连接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从而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锁紧连接。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箱子100可以包括行李箱、工具箱、医药箱等,本实施例对其使用范围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为翻转连接,也可以为扣合连接,本实施例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连接方式不做具体限定。
可以理解的是,一个箱子100可以设置有一个或多个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设置多个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可以增加对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锁紧强度。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壳体11可设置有第一安装槽111,第二壳体12可设置有第二安装槽121,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可部分插接于第一安装槽111中,以实现与第一壳体11的连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还可部分插接于第二安装槽121中,以实现与第二壳体12的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与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连接的部分为弹性部分,和/或,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采用弹性材料,从而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连接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时,可分别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弹性抵接。换言之,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与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连接的部分为弹性部分,或者,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采用弹性材料,或者,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与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连接的部分为弹性部分,且,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采用弹性材料。采用该种方式,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能够发生形变,或者,第一锁紧件21和底座22能够发生形变,那么,在组装时,可以使得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弹性抵接,从而能够增加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与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连接强度。
可选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材质为弹性材料,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采用塑料或者塑胶中的一种,比如,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可以采用EPP材料、发泡塑料、ABS塑料等。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材质为塑料时,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可以为弹性材料,如尼龙、PP塑料、PC塑料等。
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结构以及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对箱子的锁紧过程。
请一并参阅图5和图6,图5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一种结构分解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剖视图。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包括第一锁紧件21、底座22以及第二锁紧件23。第一锁紧件21包括相对的第一端21a和第二端21b,第一端21a用于固定于第一壳体11,第二端21b设有第一锁紧部217。底座22用于固定于第二壳体12,底座22设有具有第一开口221的容置腔222,第一锁紧件21的第二端21b自第一开口221可插拔连接于容置腔222。第二锁紧件23包括第二锁紧部231,第二锁紧部231可活动连接于底座22的容置腔222中,第一锁紧件21的第二端21b插接于容置腔222中时,第二锁紧部231锁紧于第一锁紧部217以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锁紧,或者,第二锁紧部231与第一锁紧部217分离,以解锁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当需要通过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锁紧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时,首先将第一壳体11盖合于第二壳体12,然后将第一锁紧件21的第二端21b自容置腔222的第一开口221插入至容置腔222中,再将位于容置腔222的第二锁紧件23的第二锁紧部231锁紧第二端21b的第一锁紧部217,从而使得第一锁紧部217不可自第一开口221处拔出容置腔222,进而使得第一壳体11无法相对于第二壳体12打开,即,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锁紧。当需要打开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时,可以将第一锁紧部217和第二锁紧部231分离,从而使得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处于解锁状态。由于第一锁紧部217和第二锁紧部231分离,因此,第一锁紧部217不会再限制第二锁紧部231位于容置腔222中,也就是说,第二锁紧部231可以从容置腔222中拔出,从而使得第一壳体11可以相对于第二壳体12打开。采用本实施例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其具有较好的锁紧效果,而且其结构简单,从而能够降低生产成本、降低批量生产的难度。同时,当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处于锁紧状态时能够将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锁紧,从而避免由于误触该箱子100导致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打开,导致箱子100内部的物体滑落的情况。可以理解的是,第一锁紧部217和第二锁紧部231可以卡扣连接,这样,当第一锁紧部217自第一开口221插入至容置腔222时,通过与第二锁紧部231卡扣连接,第二锁紧部231可以将第一锁紧部217限制于该容置腔222中,从而锁紧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
由前述可知,第一锁紧件21的第二端21b自第一开口221可插拔连接于容置腔222。第一锁紧件21的第二端21b插接于容置腔222中时,第二锁紧部231锁紧于第一锁紧部217以使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锁紧,或者,第二锁紧部231与第一锁紧部217分离,以解锁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
可选地,第二锁紧部231沿第一方向(如图5所示)与第一锁紧部217连接,第一方向倾斜于或垂直于第一开口221的开口方向。由于第一方向与第一开口221的开口方向不平行,因此,当第二锁紧部231沿第一方向与第一锁紧部217连接后,将使得第一锁紧部217无法沿第一开口221的开口方向移动,从而将第一锁紧部217限制于容置腔222中而无法通过第一开口221移出,即,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锁紧。采用该种方式,第一锁紧部217和第二锁紧部231的配合连接方式简单,因此,第一锁紧部217和第二锁紧部231可以制作较为简单的结构即可实现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的锁紧功能。示例性地,第一方向与第一开口221的开口方向垂直。
可选地,第一锁紧部217和第二锁紧部231均为挂钩,或者,第一锁紧部217和第二锁紧部231二者之一为挂钩或插接柱,第一锁紧部217和第二锁紧部231二者另一为锁孔。换言之,第一锁紧部217和第二锁紧部231可以均为挂钩,两个挂钩扣合时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锁紧。或者,第一锁紧部217为挂钩,第二锁紧部231为锁孔,锁孔穿设至挂钩上以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锁紧。或者,第一锁紧部217为锁孔,第二锁紧部231为挂钩,挂钩钩合于锁孔以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锁紧。或者,第一锁紧部217为插接柱,第二锁紧部231为锁孔,锁孔套设于插接柱上以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锁紧。或者,第一锁紧部217为锁孔,第二锁紧部231为插接柱,插接柱插接于锁孔中以实现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锁紧。第一锁紧部217和第二锁紧部231采用上述方式,其结构简单,且锁紧牢固。
为了便于说明,本实施例中,以第一锁紧部217为锁孔,第二锁紧部231为插接柱为例进行详细说明。当第一锁紧部217位于容置腔222时,将第二锁紧部231插入至第一锁紧部217中,那么,第二锁紧部231将限制第一锁紧件21沿第一开口221的开口方向的位移,从而使得第一锁紧件21无法自容置腔222中移出,使得第一壳体11相对于第二壳体12锁紧。
请参阅图7和图8,图7和图8分别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第一锁紧件的两种不同角度下的结构示意图。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锁紧件21可为长条的扁平板状,其截面形状可大致为腰形。第一锁紧件21的第一端21a可用于和第一壳体11安装在一起,以实现第一锁紧件21与第一壳体11的安装。具体地,第一端21a可插接于第一壳体11的第一安装槽111中。由前述可知,第一壳体11、第二壳体12可为弹性材质,则第一安装槽111的容置空间可以略小于第一端21a的尺寸,那么,在第一端21a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时,可以将第一端21a挤压进入第一安装槽111。由于第一安装槽111以及第一端21a的弹性作用,第一安装槽111和第一端21a会产生相互挤压的力,从而使得第一端21a牢固地固定于第一安装槽111中。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加强第一端21a与第一安装槽111的连接的可靠性,还可在第一安装槽111或第一端21a点胶,使得第一端21a插接进入第一安装槽111中时还可进一步粘合在第一安装槽111内。具体地,由于第一端21a为长条板状,则第一安装槽111可以设置为对应于第一端21a的长条状的安装槽。第一端21a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在将第一端21a安装至第一安装槽111中时,可以首先在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涂一层胶水,然后再将第一端21a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中,从而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都可以粘接在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面上,从而增加第一端21a与第一安装槽111的连接可靠性。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端21a还可以通过螺钉连接等方式连接于第一安装槽111。
为了使得第一端21a与第一安装槽111的连接强度更高,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和/或第二表面212设有多个凹槽213,多个凹槽213间隔设置。换言之,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设有多个凹槽213,或者,第一端21a的第二表面212设有多个凹槽213,或者,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均设有多个凹槽213。
通过在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和/或第二表面212设置多个凹槽213,那么,在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涂覆胶水时,凹槽213能够用于承载胶水,从而能够为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与第一安装槽111的连接处粘接更多的胶水,使得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与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面连接的更加牢固,能够避免由于胶水不足导致第一端21a与第一安装槽111的连接强度较小的问题。
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和/或第二表面212去除材料从而形成上述凹槽213,采用该种方式,其制作工艺简单。
另一种可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和/或第二表面212设有多个凸台214,两个相邻的凸台214形成凹槽213。采用该种方式,能够避免第一端21a由于去除材料导致材料强度减弱的问题。本实施例中以该种方式为例进行说明。
第一表面211和/或第二表面212可以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柱215,第一端21a插接于第一安装槽111时,多个凸柱215与第一安装槽111的弹性内壁面抵接。其中,第一表面211和/或第二表面212可以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柱215,包括:第一表面211可以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柱215,或者,第二表面212可以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柱215,或者,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均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柱215。由于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和第二表面212设有凸柱215,在将第一端21a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时,凸柱215会对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面产生挤压的作用力,使得第一安装槽111对凸柱215产生朝向凸柱215的弹性作用力,从而使得第一端21a紧固地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11中,避免第一端21a自第一安装槽111中脱落。
进一步地,凸柱215可以间隔设置于凸台214上。换言之,每一个凸台214上可设置一个或者是多个凸柱215。或者,也可其中部分凸台214设置有凸柱215,另一部分凸台214未设置凸柱215。举例来说,如图7所示,在每一个凸台214上都设置有3个凸柱215,且相邻的两个凸台214之间的凸柱215对应设置,从而在将第一端21a安装于第一安装槽111时,凸柱215的设置,可以进一步增大第一端21a对第一安装槽111的挤压作用力,使得第一端21a与第一安装槽111的连接更紧固、可靠。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凸柱215的设置数量仅为便于理解做的示例,不限定本实施例的范围。
可选地,凸柱215可以为圆柱、方柱、棱柱等,本实施例对凸柱215的形状不做具体限定。
以凸柱215为圆柱状结构为例,为了使得凸柱215的第一端21a易于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中,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凸柱215设有倾斜面2151,倾斜面2151自第一端21a向第二端21b的方向逐渐倾斜,以使在第二端21b朝向第一端21a的方向上,至少一个凸柱215相对于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和/或第二表面212上的凸起高度逐渐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在将该第一端21a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时,凸柱215的相对于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和/或第二表面212凸起的高度较小的位置先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中,从而能够便于第一端21a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以便于将第一端21a组装至第一壳体11上。
一些实施例中,倾斜面2151自凸柱215的端部的中部位置朝向第一端21a的方向倾斜延伸,凸柱215的端部的中部位置朝向第二端21b的方向的部分为平面2152。也就是说,凸柱215的端部的一部分设有倾斜面2151,凸柱215的端部的另一部分为平面2152。这样,当该第一端21a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后,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面的部分被凸柱215的端部抵接而发生扩张形变,由于第一安装槽111的弹性的内壁面具有恢复形变的趋势,那么,第一安装槽111具有收缩的趋势,第一安装槽111的侧壁部分会在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面发生收缩形变时与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面抵接,从而能够限制第一端21a自第一安装槽111中脱离,进而增加第一端21a与第一安装槽111的连接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21a的侧壁面凸设有导向部216,沿第一端21a向第二端21b的方向上,导向部216在侧壁面的凸出高度逐渐增大。也就是说,导向部216的设置,使得第一端21a的具有该导向部216的部分的宽度在沿第一端21a向第二端21b的方向上逐渐增大。那么,将第一端21a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时,第一端21a的侧壁面的宽度较小的部分先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中,第一端21a的侧壁面的较宽的部分后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中。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端21a的侧壁面宽度较小的部分与第一安装槽111之间具有更小的抵接力,第一端21a的侧壁面的宽度较大的部分与第一安装槽111之间具有更大的抵接力,那么,第一端21a的侧壁面的宽度较小的部分先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中,能够对第一端21a插入第一安装槽111中起到导向作用,更加便于第一端21a插入至第一安装槽111中。此外,若要将第一端21a自第一安装槽111拔出,那么,首先需要将第一端21a宽度较宽的部分拔出,而第一端21a宽度较宽的部分更不易被拔出,从而能够避免第一端21a自第一安装槽111中脱离,增强第一端21a与第一安装槽1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一些实施例中,导向部216具有沿第一端21a的侧壁面向远离第一端21a的侧壁面的方向形成的限位面2161。限位面2161垂直于第一端21a的侧壁面,或者,限位面2161与第一端21a的侧壁面的夹角为锐角。当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面收缩时能够至少部分抵接于限位面2161,当限位面2161垂直于第一端21a的侧壁面,限位面2161与第一安装槽111的内壁面产生的抵接作用力能够阻止第一端21a自第一安装槽111中脱离,从而增强了第一端21a与第一安装槽1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可选地,该限位面2161垂直于第一端21a的侧壁面,即,导向部216被沿平行于第一端21a的第一表面211的平面所截得的形状可为直角三角形,即,导向部216可为三角块状,该导向部216的其中一个直角面固定于第一端的侧壁面,该导向部216的另一个直角面则形成该限位面2161,而该导向部216的斜面则形成为该导向部216的导向面,用于在第一端21a插入第一安装槽111时提供导向作用。
可以理解的是,在其他实施例中,该导向部216也可为楔形块或者是其他形状的块状。
请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底座的结构示意图一些实施例中,底座22包括座体223和连接于座体223的底板224,座体223和底板224共同围合形成容置腔222。由于该底座22包括座体223和底板224,那么,在组装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时,可以先将第二锁紧件23组装于该座体223中,然后再将底板224盖合于该座体223,以便于第二锁紧件23的组装。
可选地,底座22的形状可以为长方体、圆柱体、梯形体等。示例性地,该底座22的形状类似于梯形体,采用这种形状的底座22,更易于成型和脱模。
由于该底座22的形状类似于梯形体。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壳体12的第二安装槽121可以对应地设置为梯形体的安装槽,从而便于底座22安装于第二安装槽121中。此外,由于底座22设有具有第一开口221的容置腔222,第一锁紧件21自第一开口221插入至容置腔222中。因此,第一开口221可以设置于座体223的一个侧壁面2233。在将该底座22安装至第二安装槽121时,座体223的设有第一开口221的一侧壁面2233对应于第一壳体11设置。这样,第一锁紧件21可以平行于第一壳体11的连接于第二壳体12的壁面设置,当第一壳体11盖合于第二壳体12时,设于第一壳体11的第一锁紧件21可以对应第一开口221插入至容置腔222中。采用该种方式,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的结构简单。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便于座体223连接于底板224,座体223和底板224二者之一设有卡槽2232,座体223和底板224二者另一设有卡凸2241,卡槽2232卡接于卡凸2241。换言之,座体223设有卡槽2232,底板224设有卡凸2241,或者,底板224设有卡槽2232,座体223设有卡凸2241。采用该种方式,座体223和底板224的连接方式简单且可靠。具体地,卡凸2241可以为卡勾,从而进一步增加底板224与座体223的连接可靠性。示例性地,座体223可以设置有卡槽2232,底板224可以设置有卡勾。为了进一步增加座体223与底板224的连接强度,座体223可以设置有多个卡槽2232,底板224可以设置有多个卡勾,示例性地,座体223的相对的两个侧壁设有两个卡槽2232,底板224的对应于两个卡槽2232的位置设有两个卡勾。
一些实施例中,当将底座22与第二壳体12连接时,可通过将底座22插接于第二壳体12的第二安装槽121中。具体地,底板224和座体223共同安装于第二壳体12的第二安装槽121中。为了增加底座22与第二安装槽121的连接稳定性,座体223的侧壁设有凸肋2231。那么,在安装时,凸肋2231将会增加该底座22与弹性的第二安装槽121之间的接触面积,此外,凸肋2231会增加底座22与弹性的第二安装槽121之间的弹性抵接力,从而增加底座22与第二安装槽12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可选地,凸肋2231可以设置有多条,比如,凸肋2231可以设置为两条、三条或者四条等。示例性地,在座体223的侧壁间隔设置四条凸肋2231。四条凸肋可以分别两两相对设置于座体223的两个相对的侧壁面。
请参阅图10和图11,图10和图11分别示出了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结构分解示意图以及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的一种结构分解剖视图。可选地,为了便于控制第二锁紧部231与第一锁紧部217的配合连接或分离,第二锁紧件23还可以包括按压部232,底座22具有连通于容置腔222的第二开口225,按压部232至少部分盖合连接于第二开口225,第二锁紧部231设于按压部232的位于容置腔222的一侧。按压部232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按压端2321和第二按压端2322,第二端21b位于容置腔222时,第一按压端2321用于被按压时第二锁紧部231插接于第一锁紧部217,第二按压端2322用于被按压时使第二锁紧部231自第一锁紧部217拔出。通过设置按压部232,按压第一按压端2321能够实现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的锁紧,按压第二按压端2322能够实现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的解锁,从而能够更加便于控制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的锁紧与解锁状态,便于用户操作。
可选地,按压部232可以为板状结构,按压部232盖合于第二开口225,第二开口225的开口方向可以与第一开口221的开口方向垂直,这样,第二锁紧部231可以为直的柱状结构,第二锁紧部231自按压部232的朝向容置腔222的一侧向容置腔222内部延伸形成。采用该种方式,在保证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具有较好的锁紧效果外,还能够使得按压部232以及第二锁紧部231的结构简单,易于成型制作。
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232的背离于容置腔222的一侧面为按压曲面232a,按压曲面232a被配置为适配于人体手指表面的弧度,这样,能够提升用户按压该按压部232时的体验感。具体地,如图11所示,该按压曲面232a的曲率可自第一按压端2321向第二按压端2322逐渐增大,从而按压曲面232a的中间部分略微下陷,更易于用户手指放置,从而提高用户按压操作的舒适度。
一些实施例中,按压部232设有第一转动部2323,底座22设有第二转动部227,第一转动部2323与第二转动部227转动连接。第二锁紧部231与第一转动部2323间隔设置,且第二锁紧部231位于第一转动部2323的朝向第一按压端2321的一侧,按压第二按压端2322时,凸柱215转动以使第二锁紧部231与第一锁紧部217分离。采用该种方式,由于按压部232与底座22转动连接,且第二锁紧部231位于第一转动部2323的朝向第一按压端2321的一侧,那么,在按压第二按压端2322时,该按压部232发生转动,使得位于第一转动部2323的朝向第二按压端2322的一侧靠近容置腔222运动(即,第二按压端2322朝向容置腔222运动),位于第一转动部2323的朝向第一按压端2321的一侧背离容置腔222运动(即,第一按压端2321背离容置腔222运动),那么,位于第一转动部2323的朝向第一按压端2321的一侧的第二锁紧部231会随之背离容置腔222运动,使得第二锁紧部231脱离于第一锁紧部217。反之,当按压第一按压端2321时,第二锁紧部231朝向容置槽运动,使得第二锁紧部231插接于第一锁紧部217,以实现锁紧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
进一步地,第一转动部2323设于第二按压端2322,这样,在按压部232的长度相同的情况下,第二锁紧部231可以与第一转动部2323之间的距离更大,那么,按压第二按压端2322时,第二锁紧部231远离容置腔222的位移更大,更易于控制第二锁紧部231自第一锁紧部217中拔出。
可选地,第一转动部2323和第二转动部227二者之一为转轴,第一转动部2323和第二转动部227二者另一设有轴孔,转轴与轴孔转动连接。采用该种方式,其结构简单、连接稳定。示例性地,第一转动部2323为转轴,第二转动部227为轴孔。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该按压部232无需旋转一周,因此,转轴无需设置为圆柱状,比如,转轴可以设置为半圆柱状。
为了增加第二按压端2322的稳定性,避免按压第二按压端2322时,第二按压端2322发生倾斜偏移,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按压端2322两侧分别对称设有两个第一转动部2323。这样,两个第一转动部2323可以使得第二按压端2322平衡地连接于底座22,从而避免按压第二按压端2322时,第二按压端2322在转轴的轴向方向发生偏移。
一些实施例中,为了增强第一转动部2323与底座22的连接强度,底座22还设置有承载部228,转轴抵接于承载部228。采用该种方式,能够进一步增强转轴与底座22的连接稳定性。
为了进一步固定按压部232的第一按压端2321,按压部232的第一按压端2321的端部与第二开口225过盈配合。具体地,底座22的第二开口225处对应于第一按压端2321的位置设有凸块226,该凸块226用于与第一按压端2321过盈配合。当按压第一按压部232后,第一按压部232不会在未受外力的作用下翘起。
进一步地,凸块226的朝向第一按压端2321的端面为曲面,具体可为圆弧面,第一按压端2321的朝向凸块226的端面也为曲面,具体可为圆弧面,这样,第一按压端2321在转动时与凸块226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使得凸块226不仅能够限制第一按压端2321不会翘起,还能够使得按压第一按压端2321被按压时可以转动地更加顺利。
一些实施例中,容置腔222设有第一限位部229和第二限位部220,第一限位部229用于限制第一按压端2321被按压后移动的距离,第二限位部220用于限制第二按压端2322被按压后移动的距离。也就是说,通过设置第一限位部229和第二限位部220,能够限制该按压部232的第一按压端2321和第二按压端2322的转动角度,从而避免该按压部232转动角度过大而导致不易于复位的情况。
具体地,第一限位部229包括设于容置腔222的限位块,限位块对应于第一按压端2321设置,限位块包括朝向第一按压端2321的第一限位斜面2291,第一限位斜面2291用于在第一按压端2321被按压时与第一按压端2321抵接;第二限位部220包括设于容置腔222的内壁面的第二限位斜面,第二按压端2322的端面设有第三限位斜面232b,第二按压端2322被压端时,第二限位斜面与第三限位斜面232b抵接。通过限位块的第一限位斜面2291和容置腔222的内壁面的第二限位斜面分别与按压部232的第一按压端2321和第二按压端2322抵接,从而实现对第一按压端2321和第二按压端2322的限位作用,其结构简单,限位效果较佳。
可选地,限位块还包括第四限位斜面2292,第四限位斜面2292与第一限位斜面2291连接。第四限位斜面2292朝向第二锁紧部231设置,第四限位斜面2292用于第二按压端2322被按压时,抵接于第二锁紧部231。采用该种方式,通过限位块的第四限位斜面2292与第二锁紧部231的抵接,进一步限制连接于第二锁紧部231的按压部232的转动角度。而且,利用一个限位块既对按压部232的第一按压端2321限位又对第二锁紧部231的限位,仅采用一个部件即可实现对两个部位的限位效果,有利于实现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的小型化设计。
由前述可知,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可以采用弹性材料。第二锁紧部231可以为插接柱,第一锁紧部217可以为锁孔,当第二锁紧部231插入至第一锁紧部217时,实现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的锁紧。那么,如果用户在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处于锁紧状态时使用较大的力气拉动第一锁紧件21,第二锁紧部231在第一锁紧部217的拉动作用下可能会发生变形而脱离,导致无法维持锁紧状态。因此,在本实施例中,参见图10和图12所示,底板224对应于第二锁紧部231的位置设有限位孔2242,限位孔2242用于供第二锁紧部231的端部插入。采用本实施例的方式,由于第二锁紧部231插入第一锁紧部217后,第二锁紧部231的端部自第一锁紧部217露出,第二锁紧部231自第一锁紧部217露出的端部的部分插入至限位孔2242中,那么,限位孔2242将对第二锁紧部231的端部起到限位作用,使得第二锁紧部231不易变形而脱离于第一锁紧部217,从而能够提高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的锁紧效果。
可选地,限位孔2242与第二锁紧部231均设置有多个,各限位孔2242分别对应于各第二锁紧部231设置。采用该种方式,能够对第二锁紧部231实现更好地限位作用,防止第二锁紧部231变形而脱离于第一锁紧部217。示例性地,限位孔2242和第二锁紧部231均设置两个。当设置有两个第二锁紧部231时,两个中任一个第二锁紧部231均可以用来插接于第一锁紧部217。当然,也可以设置分别与两个第二锁紧部231对应的两个第一锁紧部217,从而可以提升锁紧强度。示例性地,本实施例中,采用两个第二锁紧部231以及一个第一锁紧部217插接于其中一个第二锁紧部231。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二锁紧部231设置为两个时,底座22的第一开口221也可以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开口221连通设置。这样,第一锁紧件21可以自第一个第一开口221插入至容置腔222以与其中一个第二锁紧部231插接连接,或者,第一锁紧件21也可以自第二个第一开口221插入至容置腔222以与其中另一个第二锁紧部231插接连接。采用该种方式,第一插接件与底座22可以有两个连接方向,以满足客户的不同需求。
为了进一步增加第二锁紧部231的强度,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紧部231的背离于第一开口221的一侧做倒角2311处理,和/或,第二锁紧部231的背离于第一锁紧件21的第一端21a的一侧做圆角处理。换言之,第二锁紧部231的背离于第一锁紧件21的第一端21a的一侧做倒角2311处理,或者,第二锁紧部231的背离于第一锁紧件21的第一端21a的一侧做圆角处理,或者,第二锁紧部231的背离于第一锁紧件21的第一端21a的一侧既做倒角2311处理,又做圆角处理。采用该种方式,能够增强第二锁紧部231的结构强度。当拉动第一锁紧件21的第一端21a使得第一锁紧部217朝向第一端21a的方向运动时,第一锁紧部217的壁面与第二锁紧部231的外壁面抵接,由于第二锁紧部231在背离于第一开口221的一侧做倒角2311处理和/或圆角处理,因此,能够避免该第二锁紧部231发生形变使得第二锁紧部231脱离于第一锁紧部217。
一些实施例中,第二锁紧部231设有减胶槽2312。通过在第二锁紧部231上设置减胶槽2312,更加便于第二锁紧部231的成型和防止第二锁紧部231因受热而发生收缩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以及箱子100,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包括连接于第一壳体11的第一锁紧件21以及连接于第二壳体12的底座22,底座22中设置有第二锁紧件23,第一锁紧件21可以自底座22的第一开口221伸入至容置腔222中以与第二锁紧件23配合连接,从而实现该第一壳体11和第二壳体12的锁紧。此外,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通过第二锁紧件23与第一锁紧件21的锁紧方向垂直于第一开口221,从而限制第一锁紧件21自第一开口221拔出,以提升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的锁紧的可靠度。因此,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锁紧强度高,结构简单,易于制作成小型化的锁紧装置。而且,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的第一锁紧件21设置有用于储存胶水凹槽213以及用于与弹性的第一壳体11抵接的凸柱215,从而能够增强该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200与箱子100的连接强度。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应用于箱子,所述箱子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所述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包括:
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相对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第二端设有第一锁紧部;
底座,所述底座用于固定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底座设有具有第一开口的容置腔,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一开口可插拔连接于所述容置腔;以及
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二锁紧件包括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锁紧部可活动连接于所述底座的所述容置腔中,所述第一锁紧件的所述第二端插接于所述容置腔中时,所述第二锁紧部锁紧于所述第一锁紧部以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锁紧,或者,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分离,以解锁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部为锁孔,所述第二锁紧部为插接柱或挂钩,所述锁孔的开口方向倾斜于或垂直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开口方向,所述插接柱或所述挂钩连接于所述锁孔以限制所述第二端自所述第一开口脱离,或者,所述插接柱或所述挂钩与所述锁孔分离以使所述第二端能够沿所述第一开口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面形成为弹性面;
所述第一端用于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端包括相对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设置的凸柱,所述第一端插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时,多个所述凸柱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弹性内壁面抵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凸柱设有倾斜面,所述倾斜面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倾斜,以使所述至少一个所述凸柱相对于所述第一端的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上的凸起高度自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逐渐减小。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所述第一表面和/或所述第二表面间隔设有多个凸台,两个相邻的所述凸台形成凹槽,所述凸柱设于所述凸台上。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端的侧壁面凸设有导向部,沿所述第一端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上,所述导向部在所述侧壁面的凸出高度逐渐增大;所述导向部具有沿所述第一端的侧壁面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侧壁面的方向延伸的限位面;
所述限位面垂直于所述第一端的侧壁面,或者,所述限位面与所述第一端的侧壁面的夹角为锐角。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锁紧件还包括按压部,所述底座具有连通于所述容置腔的第二开口,所述按压部至少部分盖合连接于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锁紧部设于所述按压部的位于所述容置腔的一侧;
所述按压部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按压端和第二按压端,所述第二端位于所述容置腔时,所述第一按压端用于被按压时锁紧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所述第二按压端用于被按压时使所述第一锁紧部与所述第二锁紧部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按压部设有第一转动部,所述底座设有第二转动部,所述第一转动部与所述第二转动部转动连接,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转动部间隔设置,且所述第二锁紧部位于所述第一转动部的朝向所述第一按压端的一侧,按压所述第二按压端时,所述按压部转动以使所述第二锁紧部与所述第一锁紧部分离。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置腔设有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所述第一限位部用于限制所述第一按压端被按压后相对所述容置腔的运动位置,所述第二限位部用于限制第二按压端被按压后相对所述容置腔的运动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部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对应于所述第一按压端设置,所述限位块包括朝向所述第一按压端的第一限位斜面,所述第一限位斜面用于在所述第一按压端被按压时与所述第一按压端抵接;所述第二限位部包括设于所述容置腔的内壁面的第二限位斜面,所述第二按压端的端面设有第三限位斜面,所述第二按压端被压端时,所述第二限位斜面与所述第三限位斜面抵接。
CN202120216841.1U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 Active CN2150563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6841.1U CN215056349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16841.1U CN215056349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6349U true CN215056349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5317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16841.1U Active CN215056349U (zh) 2021-01-26 2021-01-26 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634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49679B2 (en) Cover latching structure for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8094439B2 (en) Latching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the same
US72171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7681345B (zh) 电连接器组件
KR101909830B1 (ko) 커넥터 부재 및 커넥터
JPH0626518U (ja) バックル
CN215056349U (zh) 一种小型化锁紧装置
WO2016157793A1 (ja) 環状部材の固定構造及び電子キー
US20100024304A1 (en) Battery cover latch mechanism and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using same
CN112761441A (zh) 小型化锁紧装置
KR20040108122A (ko) 메모리카드 커넥터의 하우징 구조
US20210210901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US10971858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TW201022897A (en) Battery cover lock structure
JP2003036921A (ja) シャッタ付きコネクタ
CN211378465U (zh) 终端以及锁扣组件
WO2013164888A1 (ja) フロントリリースバックル
TWM598548U (zh) 連接器
WO2020174832A1 (ja) ケーブルガイドおよびワイヤハーネス装置
KR102146238B1 (ko) 유에스비 케이블 장착구 및 이를 구비하는 가방
CN219764456U (zh) 一种角块
CN113741628A (zh) 一种卡榫结构及包括卡榫结构的闩锁机构及其使用方法
JP4620610B2 (ja) 電子キー装置
CN213220942U (zh) 锁扣装置及搭建玩具
CN217634661U (zh) 一种快装板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