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4664U - 一种排水槽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排水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4664U
CN215054664U CN202121328011.4U CN202121328011U CN215054664U CN 215054664 U CN215054664 U CN 215054664U CN 202121328011 U CN202121328011 U CN 202121328011U CN 215054664 U CN215054664 U CN 2150546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inlet
water
drainage tank
rib plate
main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32801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洪英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shuangc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Dezhou Jianbangyo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ezhou Jianbangyo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ezhou Jianbangyo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32801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46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46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466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领域。公开了一种排水槽结构,包括排水槽主体,所述排水槽主体顶部开设有顶部进水口,所述顶部进水口上方设置有挡板。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排水槽结构具有很好的排水能力,并且可以避免排水槽主体顶部积水。

Description

一种排水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排水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排水槽结构。
背景技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等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
排水槽使用海绵城市的构建,主要用于屋顶、车库顶部的排水,排水槽铺在屋顶上,通过两桶、四通将排水槽铺成网状,各个排水槽的两侧对接上排水板,排水板将屋顶覆盖,最后再上面盖上土工布,铺上其它材料,下雨时,水从排水板排入排水槽,最终排出。
但是,对于目前市面上的排水槽结构来说,具备许多不易弥补的缺陷,例如,现有的排水槽结构排水效果很差,只能通过下进水口排水,而土工布也会影响现有排水槽结构的排水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申请的一种排水槽结构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排水能力不足且排水槽主体顶部容易积水的技术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排水槽结构,包括:排水槽主体,所述排水槽主体顶部开设有顶部进水口,所述顶部进水口上方设置有挡板。
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改进,所述挡板顶部中心向上隆起。
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改进,所述顶部进水口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顶部进水口沿所述排水槽主体轴向排列。
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槽主体顶部设置有至少两组沿所述排水槽主体轴向设置的筋板组,两组所述筋板组设置在所述顶部进水口与所述挡板之间。
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改进,两组所述筋板组固定连接在所述顶部进水口的顶部。
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改进,所述挡板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筋板组的顶部。
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改进,所述筋板组包括至少一个筋板,所述筋板两端的顶面分别朝向所述顶部进水口的端部的顶面向下倾斜。
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槽主体两侧开设有下进水口,所述排水槽主体每侧的所述下进水口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下进水口沿所述排水槽主体轴向排列。
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改进,所述排水槽主体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横筋和底板,所述横筋设置在所述下进水口上方,所述底板设置在所述下进水口下方,所述横筋的宽度大于所述底板的宽度。
作为上述优选方案的改进,在所述排水槽主体轴向上,每相邻两个所述下进水口之间设置有侧筋板,所述侧筋板固定设置在所述排水槽顶部,所述侧筋板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另一端沿所述排水槽主体侧面向下穿过所述横筋延伸至所述下进水口的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在排水槽主体的顶部开设顶部进水口,当有雨水降落时在排水槽主体上时,雨水可以直接由顶部进水口排出,可以避免排水槽的顶部积水;
利用设置在顶部进水口上方的挡板支撑起土工布,防止土工布将顶部进水口堵死,土工布中的水能够流畅地进入到顶部进水口中。
2、挡板顶部中心向上隆起支撑土工布,挡板上方被顶起的土工布会倾斜,在土工布位置的水会顺着土工布很好的向下流动至顶部进水口处,雨水更容易进入到顶部进水口中,很好的减少排水槽主体顶部积水。
3、设置多个进水口,可以很快的将排水槽顶部的积水排出,减少排水槽顶部的积水。
4、筋板组固定设置在顶部进水口和挡板之间,在顶部进水口受到水的冲击时,利用筋板组提高顶部进水口的强度,利用挡板提高筋板组的强度,最终有效提高顶部进水口的强度。
5、筋板组有若干个筋板组成,每个筋板的两端均向下倾斜,当土工布盖到排水槽主体上之后,筋板的顶部将土工布的局部支撑成斜面,使土工布中的水更容易沿倾斜的土工布流到顶部进水口中;
由于筋板组设置在排水槽主体顶部,筋板组会撑起上方的土工布,土工布与顶部进水口不会贴合在一起,可以避免土工布将顶部进水口堵死。
6、通过设置下进水口和顶部进水口,能够快速将水排出,提高效率。
7、设置侧筋板和导流板之后,在排水槽顶部的区域中的水会通过侧筋板和侧筋板之间的空隙向下流动,导流板可以将水流导流在下方的下进水口处,可以减少排水槽主体顶部的积水。
8、设置横筋之后,利用横筋支撑土工布,避免土工布将下进水口堵死;
并且横筋的宽度太于底板的宽度,横筋支撑土工布后,排水槽主体两侧的排水板能够更好的与下进水口对接,避免上方土工布下陷阻挡进入下进水口的水流。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底部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顶部进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下进水口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筋板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排水槽主体;2、顶部进水口;3、挡板;4、筋板组;5、下进水口;6、侧筋板;7、导流板;8、筋板;9、横筋;10、底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结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附图1至图5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的一种排水槽结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排水槽结构,包括排水槽主体1,所述排水槽主体1顶部开设有顶部进水口2,所述顶部进水口2上方设置有挡板3。
在屋顶或者其它场所安装本实用新型之后,挡板3支撑起排水槽主体1上方的土工布,有雨水落在排水槽主体1顶部时(此处以雨水为例进行叙述,本实施例不限于雨水,也可以为其它水源),落在排水槽主体1上的雨水可以通过顶部进水口2排出,避免雨水在排水槽主体1顶部聚集过多。
可选地,所述挡板3顶部中心向上隆起。
挡板3支撑起排水槽主体1上方的土工布,并且将挡板3上方的土工布支撑成斜面,土工布中的水能够顺着斜面流到顶部进水口2处,再进入到顶部进水口2中,可以减少排水槽主体1顶部积水。
可选地,所述顶部进水口2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顶部进水口2沿所述排水槽主体1轴向排列。
设置多个顶部进水口2,能够使排水槽主体1顶部的积水能够通过多个顶部进水口2快速排出。
可选地,所述排水槽主体1顶部设置有至少两组沿所述排水槽主体1轴向设置的筋板组4,两组所述筋板组4设置在所述顶部进水口2与所述挡板3之间。
落在排水槽主体1顶部的积水有一部分会落入到两组筋板组4之间,而两组筋板组4设置在顶部进水口2与挡板3之间,所以两组筋板组4之间的区域与顶部进水口2连通,这个区域内的雨水被两组筋板组4导流进顶部进水口2中。
进一步地,两组所述筋板组4固定连接在所述顶部进水口2的顶部,所述挡板3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筋板组4的顶部。
在顶部进水口2处通过大量水流时,顶部进水口2会受到很大的冲击,所以使用筋板组4固定在顶部进水口2的上方,用于加强顶部进水口2位置的强度,并且利用挡板3加强筋板组4的强度,使整体结构强度更高。
具体的,所述筋板组4包括至少一个筋板8,所述筋板8两端的顶面分别朝向所述顶部进水口2的端部的顶面向下倾斜。
当土工布盖到排水槽主体1上之后,筋板8的顶部将土工布的局部支撑成斜面,使土工布中的水更容易沿倾斜的土工布流到顶部进水口2中。
可选地,所述排水槽主体1两侧开设有下进水口5,所述排水槽主体1每侧的所述下进水口5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下进水口5沿所述排水槽主体1轴向排列,所述排水槽主体1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横筋9和底板10,所述横筋9设置在所述下进水口5上方,所述底板10设置在所述下进水口5下方,所述横筋9的宽度大于所述底板10的宽度。
在安装本实用新型时,排水槽主体1的两侧对接排水板,排水板中的水通过下进水口5排出,排水槽主体1安装后需要在上面盖上土工布等,排水槽主体1两侧的横筋9,能够支撑土工布,避免土工布将下进水口5堵死,保证排水性能,并且横筋9的宽度大于底板10的宽度,横筋9能够支撑土工布,使两侧的排水板更好的与下进水口5对接,避免上方土工布下陷阻挡进入下进水口5的水流。
进一步地,在所述排水槽主体1轴向上,每相邻两个所述下进水口5之间设置有侧筋板6,所述侧筋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排水槽顶部,所述侧筋板6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导流板7,所述导流板7另一端沿所述排水槽主体1侧面向下穿过所述横筋9延伸至所述下进水口5的侧面。
在排水槽主体1顶部上,两组筋板组4之外的区域上的雨水,通过侧筋板6与侧筋板6之间的空隙流下,由导流板7将雨水导流至排水槽主体1两侧的位置,再通过下进水口5排出,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上”、“下”、“左”、“右”、“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别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排水槽主体(1),所述排水槽主体(1)顶部开设有顶部进水口(2),所述顶部进水口(2)上方设置有挡板(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顶部中心向上隆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进水口(2)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顶部进水口(2)沿所述排水槽主体(1)轴向排列。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主体(1)顶部设置有至少两组沿所述排水槽主体(1)轴向设置的筋板组(4),两组所述筋板组(4)设置在所述顶部进水口(2)与所述挡板(3)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两组所述筋板组(4)固定连接在所述顶部进水口(2)的顶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3)固定连接在两组所述筋板组(4)的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组(4)包括至少一个筋板(8),所述筋板(8)两端的顶面分别朝向所述顶部进水口(2)的端部的顶面向下倾斜。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主体(1)两侧开设有下进水口(5),所述排水槽主体(1)每侧的所述下进水口(5)数量至少为两个,所述下进水口(5)沿所述排水槽主体(1)轴向排列。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槽主体(1)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横筋(9)和底板(10),所述横筋(9)设置在所述下进水口(5)上方,所述底板(10)设置在所述下进水口(5)下方,所述横筋(9)的宽度大于所述底板(10)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排水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排水槽主体(1)轴向上,每相邻两个所述下进水口(5)之间设置有侧筋板(6),所述侧筋板(6)固定设置在所述排水槽顶部,所述侧筋板(6)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导流板(7),所述导流板(7)另一端沿所述排水槽主体(1)侧面向下穿过所述横筋(9)延伸至所述下进水口(5)的侧面。
CN202121328011.4U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排水槽结构 Active CN2150546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8011.4U CN215054664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排水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328011.4U CN215054664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排水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4664U true CN215054664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28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328011.4U Active CN215054664U (zh) 2021-06-15 2021-06-15 一种排水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46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54664U (zh) 一种排水槽结构
CN107143045B (zh) 一种新型建筑工程防水板
CN216156984U (zh) 一种排水槽进水结构
CN216339997U (zh) 一种自动调节排水的雨水篦子
CN216239263U (zh) 一种多功能型绿色建筑集成屋顶
CN208518385U (zh) 一种可收集雨水的环保公交站
CN213507906U (zh) 一种海绵城市透水路面结构
CN113216320B (zh) 一种适用于低绿地率的雨水生态净化和收集利用系统
CN210857440U (zh) 一种绿化排水装置
CN210645271U (zh) 截留净化装置及系统
CN107354989A (zh) 一种适用于老旧小区的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CN210164040U (zh) 一种装配式钢结构建筑
CN213897738U (zh) 一种车库顶板排水结构
CN210369225U (zh) 初雨收集绿地
CN209468846U (zh) 一种地下车库防水建筑结构
CN211972968U (zh) 一种海绵城市步道路面结构
CN219863168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CN214656101U (zh) 一种高强度组合型环保透水砖
CN213476517U (zh) 一种生态水分维护系统
CN211744393U (zh) 一种小型城市社区串联型光伏发电站
CN217378447U (zh) 一种海绵城市的道路透水铺装结构
CN215670003U (zh) 一种溢流式雨水口
CN213173192U (zh) 一种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CN210104907U (zh) 雨水蓄水模块的初级过滤结构
CN217352771U (zh) 海绵城市道路排水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307

Address after: 253000 East Road, 50m south of Xiezhuang bridge, Provincial Road 324, sininsi Town, Wucheng County, De Zhou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shuangce sponge City Construc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253000 second row of West Shentong express yard, 50m south of the intersection of Guangchuan Avenue and taiyanghu, Changhe sub district office, Dezhou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Dezhou jianbangyou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