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53911U - 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 - Google Patents

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53911U
CN215053911U CN202121213336.8U CN202121213336U CN215053911U CN 215053911 U CN215053911 U CN 215053911U CN 202121213336 U CN202121213336 U CN 202121213336U CN 215053911 U CN215053911 U CN 2150539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ode unit
cross beam
strength steel
flange
high streng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213336.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陶冬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lin Hongm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lin Hongm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lin Hongm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lin Hongming Construction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213336.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539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539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53911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Joining Of Building Structures In Genera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结构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适用于宽度不同的梁之间设置便捷,且安全性、牢固性高的节点构件,以在体现塑性铰的功能性的节点单元的技术问题。具体为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包括强度结构,其设置在第二横梁上,以使得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交错布置时,第二横梁和强度结构的宽度能够填充在第一横梁的两个翼缘之间;其中,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交错布置时,第二横梁的端部与第一横梁的腹板之间保持一预设间距;强度结构构造出凹陷结构,凹陷结构用以形成塑性铰,且凹陷结构布置在预设间距的范围内。具有使用范围广、可靠性高的技术优势。

Description

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结构设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
背景技术
在基于混泥土受弯钢结构的构建的试验破坏阶段,由于梁柱或者横梁和纵梁受拉已经屈服,塑性应变增大而应力维持不变,随着节点界面受压区高度的减小,节点钢结构的截面的弯矩也有所增大,在弯矩基本维持不变的情况下,截面曲率激增,称作塑性铰。
塑性铰就是认为一个结构构件在受力时出现某一点相对面的纤维屈服但未破坏,则认为此点为一塑性铰,这样一个构件就变成了两个构件加一个塑性铰,塑性铰两边的构件都能做微转动,塑性铰转动的过程就是内力重分布的过程。其作用是体现的是“延性”,它的作用在于在结构抗弯破坏开始之后到彻底破坏之前,消耗掉一部分能量,从而使结构破坏滞后,达到预期。
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适用于宽度不同的梁之间设置便捷,且安全性、牢固性高的节点构件,以在体现塑性铰的功能性的节点单元。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适用于宽度不同的梁之间设置便捷,且安全性、牢固性高的节点构件,以在体现塑性铰的功能性的节点单元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包括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其中,所述第二横梁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横梁的宽度,还包括:
强度结构,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交错布置时,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强度结构的宽度能够填充在所述第一横梁的两个翼缘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二横梁交错布置时,所述第二横梁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横梁的腹板之间保持一预设间距;
所述强度结构构造出凹陷结构,所述凹陷结构用以形成塑性铰,且所述凹陷结构布置在所述预设间距的范围内。
具体地,所述强度结构包括:
支撑部,其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的翼缘和腹板;
连接板,其固定在所述支撑部上,所述连接板的一端
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的腹板上。
具体地,所述凹陷结构在所述连接板上构造成型。
具体地,所述连接板通过高强度螺栓与所述第二横梁的翼缘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凹陷结构呈槽状,且在所述连接板侧视方向上看呈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横梁的第一侧翼缘。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结构呈U型槽状。
进一步地,所述凹陷结构呈方型槽状。
进一步地,还包括有:
第一加强板,其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远离设置所述强度结构一侧的所述第一横梁的翼缘和所述第二横梁的翼缘。
优选地,所述预设间距的最大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横梁翼缘边缘至腹板的深度。
优选地,所述支撑部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横梁的翼缘至所述第一横梁的腹板深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通过强度结构10有效的保证了第一横梁、第二横梁连接时的强度,凹陷结构能够设置在预设间距范围内,并起到塑性铰的用途。因此,本技术方案在梁之间不同宽度下保证了足够的强度,且在节点单元区域范围内设置了凹陷结构使得在载荷下形成塑性铰。具有使用范围广、可靠性高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方型槽状的实施方式;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U型槽状的实施方式;
图中的附图标记表示为:
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强度结构10、凹陷结构200、支撑部11、连接板12、翼缘3、腹板4、第一加强板3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为了便于描述,以当前视图中“左侧”为“第一端”,“右侧”为“第二端”,“上侧”为“第一端”,“下侧”为“第二端”,如此描述的目的在于清楚的表达该技术方案,不应当理解为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不当限定。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适用于宽度不同的梁之间设置便捷,且安全性、牢固性高的节点构件,以在体现塑性铰的功能性的节点单元的技术问题。请参阅图1所示,该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包括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其中,第二横梁2的宽度小于第一横梁1的宽度,还包括:强度结构10,其设置在第二横梁2上,以使得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交错布置时,第二横梁2和强度结构10的宽度能够填充在第一横梁1的两个翼缘之间;如此设计可增加节点单元整体的强度,以适应梁之间的宽度不同。
其中,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交错布置时,第二横梁2的端部与第一横梁1的腹板之间保持一预设间距;强度结构10构造出凹陷结构200,凹陷结构200用以形成塑性铰,且凹陷结构200布置在预设间距的范围内。凹陷结构200形成塑性铰的原理在于,凹陷结构200提供了一个微转动点,利用凹陷实现延性,以达到在载荷作用时作为塑性铰的作用。
进一步地,请参阅图1所示,强度结构10包括:支撑部11,其固定在第一横梁1的翼缘3和腹板4;连接板12,其固定在支撑部11上,连接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一横梁1的腹板4上,相当于将不同的梁之间不同的宽度进行补充,进一步的稳定节点的结构,更为具体的,凹陷结构200在连接板12上构造成型,且位于预设间距的位置,预设间距实际为翼缘边缘至腹板的距离,相当于梁的一侧的深度,目的在于是的不同宽度的梁的翼缘至少一侧可以平齐,便于施工,也为塑性铰位置预留出了更加合理配置的空间。
进一步地,在连接方面,请参阅图1所示,连接板12通过高强度螺栓与第二横梁2的翼缘固定连接。
请参阅图1所示,凹陷结构200呈槽状,且在连接板12侧视方向上看呈开口朝向第一横梁1的第一侧翼缘。
实施例一请参阅图3所示,凹陷结构200呈U型槽状。
实施例二请参阅图2所示,凹陷结构200呈方型槽状。
显然,实施例一、实施例二的槽状作为在载荷下微转动点作用,原理为在载荷下变形时,实施例一、实施例二则能够在变形下作为微转动点形成塑性铰的位置。
请参阅图1所示,还包括有:
第一加强板300,其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远离设置强度结构10一侧的第一横梁1的翼缘和第二横梁2的翼缘。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所示,预设间距的最大长度等于第一横梁1翼缘边缘至腹板的深度。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所示,支撑部11的宽度等于第一横梁1的翼缘至第一横梁1的腹板深度。
综上,本申请通过强度结构10有效的保证了第一横梁1、第二横梁2连接时的强度,凹陷结构200能够设置在预设间距范围内,并起到塑性铰的用途。因此,本技术方案在梁之间不同宽度下保证了足够的强度,且在节点单元区域范围内设置了凹陷结构200使得在载荷下形成塑性铰。具有使用范围广、可靠性高的技术优势。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包括第一横梁(1)和第二横梁(2),其中,所述第二横梁(2)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一横梁(1)的宽度,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强度结构(10),其设置在所述第二横梁(2)上,以使得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交错布置时,所述第二横梁(2)和所述强度结构(10)的宽度能够填充在所述第一横梁(1)的两个翼缘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横梁(1)和所述第二横梁(2)交错布置时,所述第二横梁(2)的端部与所述第一横梁(1)的腹板之间保持一预设间距;
所述强度结构(10)构造出凹陷结构(200),所述凹陷结构(200)用以形成塑性铰,且所述凹陷结构(200)布置在所述预设间距的范围内。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强度结构(10)包括:
支撑部(11),其固定在所述第一横梁(1)的翼缘(3)和腹板(4);
连接板(12),其固定在所述支撑部(11)上,所述连接板(12)的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第一横梁(1)的腹板(4)上。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200)在所述连接板(12)上构造成型。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12)通过高强度螺栓与所述第二横梁(2)的翼缘固定连接。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200)呈槽状,且在所述连接板(12)侧视方向上看呈开口朝向所述第一横梁(1)的第一侧翼缘。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200)呈U型槽状。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结构(200)呈方型槽状。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 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第一加强板(300),其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远离设置所述强度结构(10) 一侧的所述第一横梁(1)的翼缘和所述第二横梁(2)的翼缘。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间距的最大长度等于所述第一横梁(1)翼缘边缘至腹板的深度。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11)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横梁(1)的翼缘至所述第一横梁(1)的腹板深度。
CN202121213336.8U 2021-05-27 2021-05-27 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539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3336.8U CN215053911U (zh) 2021-05-27 2021-05-27 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213336.8U CN215053911U (zh) 2021-05-27 2021-05-27 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53911U true CN215053911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94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213336.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15053911U (zh) 2021-05-27 2021-05-27 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539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836482B (zh) 一种加固钢结构梁或柱的施工方法
CN104136693A (zh) 接合金属件和建筑结构
CN108330805B (zh) 一种提升组合梁性能的结构
CN215053911U (zh) 高强度钢结构连接节点单元
CN100549340C (zh) 无连接件抗扭钢-混凝土组合梁
CN210315194U (zh) 一种用于钢混组合桥梁的开孔板连接件
CN217538018U (zh) 一种下压式体外预应力cfrp材料横向张拉系统
CN215977847U (zh) 一种钢管剪力墙
CN215406548U (zh) 安全型钢结构连接节点构件
CN214220180U (zh) 一种叠合楼板
CN214656470U (zh) 一种用于独柱墩桥梁抵抗倾覆力矩的限位结构
CN101285333A (zh) 组合式变波纹纤维片材专用锚具及其预应力张拉
CN211523591U (zh) 一种装配式可更换连梁阻尼器
CN216809635U (zh) 一种桥梁顶升用钢分配梁装置
CN212248876U (zh) 一种高强度的预制板
CN217352087U (zh) 一种防倾覆箱梁
CN110702498B (zh) 一种预制楼梯结构性能检测用加载支座装置
CN201209292Y (zh) 组合式变波纹纤维片材专用锚具
KR20070016511A (ko) 휨좌굴응력을 향상시킨 i형 강재거더 및 이의 제작방법
CN216512268U (zh) 带加强支架的电梯横梁
CN218233791U (zh) 一种z型钢构件
CN216640944U (zh) 一种用于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的超长干挂连接件结构
CN216948748U (zh) 一种建筑用加强型钢结构承重横梁结构
CN220927493U (zh) 一种高强铝合金锚固结构
CN117648741B (zh) 一种基于剪力钉滑移限值的钢混结合段刚度匹配设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