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6169U - 传送装置 - Google Patents

传送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6169U
CN215046169U CN202121535965.2U CN202121535965U CN215046169U CN 215046169 U CN215046169 U CN 215046169U CN 202121535965 U CN202121535965 U CN 202121535965U CN 215046169 U CN215046169 U CN 21504616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ransmission
wheel
transfer
shaft
suppo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535965.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郝光
王�忠
曹林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Yili Industri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535965.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4616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616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616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Conveying Motion By Means Of Endless Flexible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传送装置,涉及工业自动化加工领域。该传送装置包括:支架、主动轴、从动轴,以及至少两个传送单元;其中,主动轴和从动轴均设置在支架上,一个传送单元包括第一传送轮、第二传送轮和传送带,第一传送轮套设在主动轴上,第二传送轮套设在从动轴上,且第一传送轮和第二传送轮的直径相同,传送带套设于第一传送轮和第二传送轮上;至少两个传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直径不同的第一传送轮。这样,由于该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传送单元,且该至少两个传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直径不同的第一传送轮,因而,在主动轴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时,各传送单元的传送带能够以至少两种不同的速度进行传送,从而可以实现物体的差速传送。

Description

传送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业自动化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送装置。
背景技术
传送装置作为一种常用的机械装置,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加工领域。传送装置能够将物体从传送装置的首端传送到末端,从而提高自动化加工效率。然而,现有的传送装置一般是通过调整主动轴的转速,来整体改变传送带上物体的传送速度,因而,现有的传送装置并不能实现对传送带上的物体的差速传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送装置,以解决现有的传送装置只能实现同一速度的传送,并不能实现多种速度的传送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传送装置,该传送装置包括:支架、主动轴、从动轴,以及至少两个传送单元;
其中,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一个所述传送单元包括第一传送轮、第二传送轮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轮套设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第二传送轮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且第一传送轮和第二传送轮的直径相同,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传送轮和所述第二传送轮上;
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直径不同的第一传送轮。
可选地,所述第一传送轮和所述第二传送轮为链轮,所述传送带为链板,所述链板与所述链轮适配连接。
可选地,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单元中的各第一传送轮的直径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或者,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单元中的各第一传送轮的直径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主动轴平行的方向。
可选地,所述传送单元的数量为2至8。
可选地,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电机、第一传动链轮、第二传动链轮和传动链条;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链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链轮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传动链条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链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链轮上。
可选地,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支撑轴;
其中,所述支撑轴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相对于所述支架可旋转;
所述支撑轴用于支撑所述传送带,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
可选地,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第一水平高度,所述支撑轴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第二水平高度,所述第二水平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水平高度。
可选地,所述支撑轴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轴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
可选地,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其中,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支架可旋转连接,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支架可旋转连接。
可选地,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调节孔和/或第二调节孔;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第一调节孔内的位置可调节,以调整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的间距;
所述第二调节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第二调节孔内的位置可调节,以调整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的间距。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该传送装置包括:支架、主动轴、从动轴,以及至少两个传送单元;其中,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一个所述传送单元包括第一传送轮、第二传送轮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轮套设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第二传送轮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且第一传送轮和第二传送轮的直径相同,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传送轮和所述第二传送轮上;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直径不同的第一传送轮。这样,由于该传送装置包括至少两个传送单元,且该至少两个传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直径不同的第一传送轮,因而,在主动轴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时,各传送单元的传送带能够以至少两种不同的速度进行传送,从而可以实现物体的差速传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现有的传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传送装置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该传送装置包括:支架(图中未示出)、主动轴110、从动轴120,以及至少两个传送单元130;
其中,主动轴110和从动轴120均设置在支架上,一个传送单元130包括第一传送轮131、第二传送轮132和传送带133,第一传送轮131套设在主动轴110上,第二传送轮132套设在从动轴120上,且第一传送轮131和第二传送轮132的直径相同,传送带133套设于第一传送轮131和第二传送轮132上;
至少两个传送单元130包括至少两个直径不同的第一传送轮131。
具体地,上述传送单元130的数量可以为2,3,4等任意大于1的整数,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定。多个传送单元130可以并列设置在主动轴110和从动轴120上,在主动轴110和从动轴120的带动下,分别以一定的速度进行传送。当不同的传送单元130的第一传送轮131的直径相同时,则不同的传送单元130的传送速度相同;当不同的传送单元130的第一传送轮131的直径不同时,则不同的传送单元130的传送速度不同。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传送轮131和第二传送轮132可以为齿轮,也可以为滚轮;上述传送带133可以为帆布皮带、链条、链板等,本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至少两个传送单元130的第一传送轮131的直径设置成至少两个不同的直径,这样,当主动轴110以一定的速度旋转时,至少两个传送单元130的传送带133能够以至少两种不同的速度进行传送,从而可以实现物体的差速传送。也就是说,可以实现在同一传送装置上对同类物体或者不同类物体进行差速传送,以满足不同产品的生产需求。
进一步地,第一传送轮131和第二传送轮132为链轮,传送带133为链板,链板与链轮适配连接。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采用链轮作为第一传送轮131和第二传送轮132,采用链板作为传送带133。由于链板不易发生磨损和拉长形变,因而可以提升传送带133的使用寿命。同时,这样也可以降低传动单元的结构,具体而言,如果采用帆布皮带作为传送带133,则需要采用如图2所示的多齿轮的传动单元,该传送单元130需要有一个主动轮210、两个从动轮220、两个张紧轮230和帆布皮带240。当帆布皮带240发生拉升形变导致张紧力降低时,可以通过调整两个张紧轮230来调节帆布皮带的张紧力,因而需要发费较长的调整时间,调整操作较为繁琐。而当使用链板作为传送带133时,可以采用如图3所示的传送单元130,该传送单元130只需要一个主动轮(即第一传送轮131)、一个从动轮(即第二传送轮132)和传送带133即可,因而相比图2所示的现有的传送单元,本申请实施例的传送单元130更为简单,调整方式也更为便捷。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传送轮131和传送带133上可以具有相互适配的凹凸结构,第二传送轮132和传送带133上也可以具有相互适配的凹凸结构,该凹凸结构可以为相互适配齿和齿槽等。因而,在第一传送轮131旋转时,可以通过第一传送轮131与传送带133之间的凹凸结构,带动传送带133移动,进而通过第二传送轮132与传送带133之间的凹凸结构,带动第二传送轮132旋转。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第一传送轮131和传送带133上可以不具有相互适配的凹凸结构,而是两者的接触面均为粗燥的表面;第二传送轮132和传送带133上可以不具有相互适配的凹凸结构,而是两者的表面均为粗燥的表面。在第一传送轮131旋转时,可以通过第一传送轮131与传送带133之间的摩擦力,带动传送带133移动,进而通过第二传送轮132与传送带133之间的摩擦力,带动第二传送轮132旋转。
进一步地,至少两个传送单元130中的各第一传送轮131的直径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或者,至少两个传送单元130中的各第一传送轮131的直径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其中,第一方向为与主动轴110平行的方向。
在一实施例中,多个传送单元130的第一传送轮131的直径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这样,多个传送单元130中的各传送带133的传送速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或者,多个传送单元130的第一传送轮131的直径沿第一方向逐渐减小,这样,多个传送单元130中的各传送带133的传送速度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更多传输速度的设置,并且可以有规律的控制各传送带133上的物体达到传送带133末端的先后顺序。
进一步地,传送单元130的数量为2至8。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该传送装置上并列设置2个至8个传送单元130,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多个不同速度的差速传送,还可以保证主动轴110的正常传动,避免传送单元130数量过多造成的主动轴110过载的问题。图1所示,该传送装置可以包括6个传送单元130,该6个传送单元130依次为2个低速链轮、2个中速链轮和2个高速链轮。这样,即可通过2个低速链轮实现2个传送带133上物体的低速传送,通过2个中速链轮实现2个传送带133上物体的中速传送,通过2个高速链轮实现2个传送带133上物体的高速传送,由此满足高、中、低不同速度的传送功能。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传送装置还包括:电机140、第一传动链轮150、第二传动链轮160和传动链条;
其中,第一传动链轮150与电机140连接,第二传动链轮160与主动轴110连接,传动链条套设在第一传动链轮150和第二传动链轮160上。
具体地,第一传动链轮150位于电机140的靠近传送带133的一端面上,且与第二传动链轮160位于同一平面上。当电机140工作时,电机140带动第一传动链轮150旋转,进而通过传动链条带动第二传动链轮160旋转,由此实现对主动轮的驱动。
进一步地,传送装置还包括:支撑轴180;
其中,支撑轴180设置在支架上,且相对于支架可旋转;
支撑轴180用于支撑传送带133,支撑轴180位于主动轴110和从动轴120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在主动轴110和从动轴120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支撑轴180,支撑轴180的表面与传送带133的下表面接触,在传送带133的摩擦力作用下,支撑轴180可以相对支架旋转运动。由于传送装置增加了支撑轴180对传送带133进行支撑,可以避免传送带133自重或者传送带133上物体的重量过大,导致传送带133塌陷,以致影响到传送带133的传送效果。
进一步地,主动轴110和从动轴120设置在支架的第一水平高度,支撑轴180设置在支架的第二水平高度,第二水平高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水平高度。
在一实施例中,支撑轴180的水平高度可以大于或等于主动轴110和从动轴120的水平高度,这样,该支撑轴180可以作为张紧装置,通过调整支撑轴180的水平高度对传送带133进行张紧,由此提高传送带133的传送效果。
进一步地,支撑轴180为多个,多个支撑轴180等间距地设置在主动轴110和从动轴120之间。这样,可以实现对传送带133进行均匀受力。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1,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一轴承191和第二轴承192;
其中,主动轴110通过第一轴承191与支架可旋转连接,从动轴120通过第二轴承192与支架可旋转连接。
具体地,上述第一轴承191和上述第二轴承192分别设置在支架的不同的安装孔内,且安装孔的形状与第一轴承191和第二轴承192的形状相适配。如图1所示,可以在主动轴110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一轴承191,通过第一轴承191将主动轴110与支架进行固定,并且可以确保主动轴110能够相对于支架可旋转。同时,可以在从动轴120的两端分别设置第二轴承192,通过第二轴承192将从动轴120与支架进行固定,并且可以确保从动轴120能够相对于支架可旋转。
进一步地,继续参见图3,支架设置有第一调节孔191和/或第二调节孔192;
其中,第一调节孔191用于安装第一轴承191,第一轴承191在第一调节孔191内的位置可调节,以调整主动轴110和从动轴120之间的间距;
第二调节孔192用于安装第二轴承192,第二轴承192在第二调节孔192内的位置可调节,以调整主动轴110和从动轴120之间的间距。
在一实施例中,可以将第一调节孔191作为第一轴承191在支架上的安装孔,和/或,将第二调节孔192作为第二轴承192在支架上的安装孔。由于第一调节孔191和第二调节孔192均为长条形孔,因而第一轴承191可以在第一调节孔191内的位置可调节,和/或,第二轴承192可以在第二调节孔192内的位置可调节,由此可以对主动轴110和从动轴120之间的间距进行调整,实现传送带133的张紧调节。
上述实施例是参考附图来描述的,其他不同的形式和实施例也是可行而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应被建构成为在此所提出实施例的限制。更确切地说,这些实施例被提供以使得本实用新型会是完善又完整,且会将本实用新型范围传达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组件尺寸及相对尺寸也许基于清晰起见而被夸大。在此所使用的术语只是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目的,并无意成为限制用。术语“包含”及/或“包括”在使用于本说明书时,表示特征、整数、构件及/或组件的存在,但不排除一或更多其它特征、整数、构件、组件及/或其族群的存在或增加。除非另有所示,陈述时,一值范围包含该范围的上下限及其间的任何子范围。
以上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包括:支架、主动轴、从动轴,以及至少两个传送单元;
其中,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均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一个所述传送单元包括第一传送轮、第二传送轮和传送带,所述第一传送轮套设在所述主动轴上,所述第二传送轮套设在所述从动轴上,且第一传送轮和第二传送轮的直径相同,所述传送带套设于所述第一传送轮和所述第二传送轮上;
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单元包括至少两个直径不同的第一传送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轮和所述第二传送轮为链轮,所述传送带为链板,所述链板与所述链轮适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单元中的各第一传送轮的直径沿第一方向逐渐增大,或者,所述至少两个传送单元中的各第一传送轮的直径沿所述第一方向逐渐减小;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与所述主动轴平行的方向。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单元的数量为2至8。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电机、第一传动链轮、第二传动链轮和传动链条;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链轮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第二传动链轮与所述主动轴连接,所述传动链条套设在所述第一传动链轮和所述第二传动链轮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支撑轴;
其中,所述支撑轴设置在所述支架上,且相对于所述支架可旋转;
所述支撑轴用于支撑所述传送带,所述支撑轴位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第一水平高度,所述支撑轴设置在所述支架的第二水平高度,所述第二水平高度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水平高度。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轴为多个,多个所述支撑轴等间距地设置在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送装置还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
其中,所述主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与所述支架可旋转连接,所述从动轴通过所述第二轴承与所述支架可旋转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传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设置有第一调节孔和/或第二调节孔;
其中,所述第一调节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在所述第一调节孔内的位置可调节,以调整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的间距;
所述第二调节孔用于安装所述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在所述第二调节孔内的位置可调节,以调整所述主动轴和所述从动轴之间的间距。
CN202121535965.2U 2021-07-07 2021-07-07 传送装置 Active CN21504616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5965.2U CN215046169U (zh) 2021-07-07 2021-07-07 传送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535965.2U CN215046169U (zh) 2021-07-07 2021-07-07 传送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6169U true CN215046169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281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535965.2U Active CN215046169U (zh) 2021-07-07 2021-07-07 传送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616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1255155A (en) Apparatus for stretching plastic dough
EP1594778B1 (en) Article guide for an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the flow of articles
CN211140732U (zh) 一种转向输送装置
CN103791050A (zh) 一种链式无级变速传动装置
CN215046169U (zh) 传送装置
CN110745519A (zh) 一种多角度多楔带式模块化摆轮装置及分拣机
CN201296534Y (zh) 用于带式输送机的无源清扫器
CN111689188A (zh) 一种换向输送装置及换向控制方法
CN211520860U (zh) 一种多角度多楔带式模块化摆轮装置及分拣机
CN212291630U (zh) 一种皮带机压带轮装置
KR200463677Y1 (ko) 컨베이어 롤러
CN213230150U (zh) 一种冷拔钢管传送辊道
CN114772148A (zh) 一种辊筒式同步带顶升移载输送机
CN215206759U (zh) 一种纸盒传送装置
CN214778541U (zh) 一种链式皮带机
CN217599507U (zh) 一种输送线传输定位组件
CN214092923U (zh) 横梁皮带张紧装置
CN214140070U (zh) 一种轮式分拣机的传动结构
CN219525103U (zh) 一种多通道直角转弯辊道输送机
CN216736290U (zh) 小产品转弯输送机
CN220055093U (zh) 一种流水线输送机构
CN218963322U (zh) 一种果蔬分选机及其果蔬传输装置
CN213628804U (zh) 一种自动变速减速带
CN211443766U (zh) 一种防滑皮带轮及传送系统
CN220950427U (zh) 薄膜水平传送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