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3094U - 车辆的底盘组件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车辆的底盘组件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3094U
CN215043094U CN202022766486.3U CN202022766486U CN215043094U CN 215043094 U CN215043094 U CN 215043094U CN 202022766486 U CN202022766486 U CN 202022766486U CN 215043094 U CN215043094 U CN 21504309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xle
chassis
vehicle
driving
axl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2766486.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国良
王欢迎
秦宬
郭瑞
顾金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YD Co Ltd
Qingdao BYD Automobil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YD Co Ltd
Qingdao BYD Automobi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YD Co Ltd, Qingdao BYD Automobi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Y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2766486.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4309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309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309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2Electric energy management in electromobility

Landscapes

  • Vehicle Body Suspens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底盘组件以及车辆,车辆的底盘组件包括:底盘;至少四个车桥,多个车桥设于底盘且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开,多个车桥中的至少两个设为驱动桥。由此,通过将多个车桥中的至少两个设置为驱动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车辆具有至少两个驱动桥,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还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Description

车辆的底盘组件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辆的底盘组件以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客车的前后车厢均为双桥结构,客车的发动机和驱动桥之间通过传动轴连接,发动机产生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递到驱动桥,并且只有一个车桥为驱动桥,动力性和通过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的底盘组件,该车辆的底盘组件可以使车辆具有至少两个驱动桥,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还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提出了一种车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组件包括:底盘;至少四个车桥,多个所述车桥设于所述底盘且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开,多个所述车桥中的至少两个设为驱动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底盘组件,通过将多个车桥中的至少两个设置为驱动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车辆具有至少两个驱动桥,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还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车桥为四个,四个所述车桥分别为第一车桥、第二车桥、第三车桥和第四车桥,从所述车辆前方至后方方向,所述第一车桥、所述第二车桥、所述第三车桥和所述第四车桥依次间隔开,所述第二车桥和所述第三车桥构造为驱动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车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车桥两端的车轮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还包括:第一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设于所述底盘且位于所述第一车桥和所述第二车桥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三车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车桥两端的车轮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还包括:第二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设于所述底盘且位于所述第三车桥和所述第四车桥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还包括:双向侧跪结构,所述双向侧跪结构设于所述底盘,所述双向侧跪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底盘左侧高度和/或右侧高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还包括:主动转向结构,所述主动转向结构设于所述底盘且靠近所述第四车桥布置,所述主动转向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第四车桥两端的车轮转向。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主动转向结构包括:储液器、电机、进油管、回油管、液压缸、转向控制器,所述转向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进油管、所述回油管均连接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液压缸两端的转向控制杆分别与所述第四车桥两端的车轮连接;所述电机适于将所述储液器内的油液泵入所述进油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盘设有电池安装仓,所述电池安装仓位于所述第四车桥后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底盘包括:前底盘和后底盘,所述前底盘和所述后底盘通过所述铰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车桥和所述第二车桥设于所述前底盘,所述第三车桥和所述第四车桥设于所述后底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后底盘包括: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所述第一底盘连接在所述铰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底盘之间,所述第三车桥和所述第四车桥设于所述第二底盘。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示例中,所述第二底盘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底盘的高度、所述前底盘的高度;所述第一底盘的高度与所述前底盘的高度相同。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包括上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底盘组件的俯视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底盘组件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动转向结构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主动转向结构和第四车桥的装配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双向侧跪结构的示意图;
图6是图5的A处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
底盘组件100;
底盘1;铰接结构3;安装位6;整车控制器7;电池安装仓8;空气压缩机9;
车桥2;第一车桥21;第二车桥22;第三车桥23;第四车桥24;
第一驱动件25;第一驱动电机251;第二驱动电机252;
第一电机控制器26;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
第二驱动件27;第三驱动电机271;第四驱动电机272;
第二电机控制器28;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
双向侧跪结构30;电磁阀31;高度阀32;
主动转向结构40;储液器41;电机42;进油管43;回油管44;液压缸45;转向控制器46;第一进油管47;第二进油管48;
前底盘51;后底盘52;第一底盘53;第二底盘5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6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底盘组件100。
如图1-图6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底盘组件100包括:底盘1和至少四个车桥2。多个车桥2设置于底盘1,并且多个车桥2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多个车桥2中的至少两个设置为驱动桥,需要说明的是,多个车桥2可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并且多个车桥2同时设置在底盘1上,多个车桥2的其中两个车桥2可以设置为驱动桥。
其中,车辆可以为客车,车辆可以包括前车厢和后车厢,在车辆的前后方向,多个车桥2中的一部分车桥2与前车厢对应设置,且可以在前车厢的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多个车桥2中的另一部分车桥2与后车厢对应设置,且可以在后车厢的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驱动桥中的一个可以设置在前车厢下方的底盘1处,驱动桥中的另一个可以设置在后车厢下方的底盘1处,这样可以便于在底盘1上布置多个车桥2,可以对车辆起到良好的支撑作用,还可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
优选地,底盘1可以设置有7个安装位6,安装位6可以与车辆的车门对应设置,7个安装位6中的一个可以设置为轮椅区,优选地,可以在底盘1的左右方向各设置3个安装位6,在剩余的安装位6处设置轮椅区,通过设置轮椅区,可以使乘客快速进入或者离开车辆,可以避免乘客在进入或者离开车辆时发生拥堵现象,从而可以避免发生踩踏现象等危险情况,并且,通过设置轮椅区,可以便于障碍人士乘坐车辆。
由此,通过将多个车桥2中的至少两个设置为驱动桥,与现有技术相比,可以使车辆具有至少两个驱动桥,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还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5所示,车桥2可以设置为四个,四个车桥2分别为第一车桥21、第二车桥22、第三车桥23和第四车桥24,从车辆前方至后方方向,第一车桥21、第二车桥22、第三车桥23和第四车桥24可以依次间隔开设置,第二车桥22和第三车桥23可以构造为驱动桥。需要说明的是,车辆可以设置有四个车桥2,四个车桥2可以包括第一车桥21、第二车桥22、第三车桥23和第四车桥24,第一车桥21、第二车桥22、第三车桥23和第四车桥24可以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开设置,第一车桥21和第二车桥22可以设置在与前车厢相对应的底盘1上,第三车桥23和第四车桥24可以设置在与后车厢相对应的底盘1上,第二车桥22和第三车桥23可以设置为驱动桥,这样设置可以使车桥2的布置形式合理。
优选地,在车辆的宽度方向,底盘1的安装第一车桥21处的过道净宽度可以为870mm,底盘1的安装第二车桥22处的过道净宽度可以为560mm,如此设置可以为使用轮椅等的障碍人士提供良好的通过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二车桥22和第三车桥23两端的车轮均可以设置为双车轮,也可以理解为,第二车桥22和第三车桥23的左侧均可以设置有两个车轮,第二车桥22和第三车桥23的右侧也均可以设置有两个车轮,设置在第二车桥22和第三车桥23同一侧的两个车轮之间可以刚性连接,这样设置可以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底盘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驱动件25,第一驱动件25可以设置于第二车桥22,第一驱动件25可以用于驱动第二车桥22两端的车轮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一驱动件25可以设置在第二车桥22上,具体地,第一驱动件25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51和第二驱动电机252,第一驱动电机251可以设置在第二车桥22的左侧,第二驱动电机252可以设置在第二车桥22的右侧,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电机251可以设置在第二车桥22左侧车轮的内侧,第二驱动电机252可以设置在第二车桥22右侧车轮的内侧,第一驱动电机251可以与第二车桥22左侧两个车轮的内侧车轮的轮毂传动连接,第一驱动电机251可以驱动第二车桥22左侧的两个车轮转动,第二驱动电机252可以与第二车桥22右侧两个车轮的内侧车轮的轮毂传动连接,第二驱动电机252可以驱动第二车桥22右侧的两个车轮转动,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一驱动件25直接驱动第二车桥22两端的车轮转动,不需要通过传动轴来传递动力,可以提高传动效率,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性。
进一步地,第一驱动电机251和第二驱动电机252均可以连接有齿轮系总成,第一驱动电机251和第二驱动电机252输出的动力可以经过齿轮系总成减速增矩后传递至车轮,优选地,齿轮系总成可以为行星齿轮系总成,如此设置可以增大第一驱动电机251和第二驱动电机252输出的扭矩,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通过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盘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一电机控制器26,第一电机控制器26可以与第一驱动件25连接,第一电机控制器26可以设置于底盘1,并且第一电机控制器26可以位于第一车桥21和第二车桥22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电机控制器26可以与第一驱动件25电连接,且第一电机控制器26可以控制第一驱动件25输出动力,具体地,第一电机控制器26可以包括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和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可以与第一驱动电机251电连接,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可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51输出动力,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可以与第二驱动电机252电连接,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可以控制第二驱动电机252输出动力,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和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可以设置在底盘1上,优选地,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可以靠近第一驱动电机251设置,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可以靠近第二驱动电机252设置,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一电机控制器26来控制第一驱动件25工作,从而可以保证底盘组件100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5所示,底盘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二驱动件27,第二驱动件27可以设置于第三车桥23,第二驱动件27可以用于驱动第三车桥23两端的车轮转动。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驱动件27可以设置在第三车桥23上,具体地,第二驱动件27可以包括第三驱动电机271和第四驱动电机272,第三驱动电机271可以设置在第三车桥23的左侧,第四驱动电机272可以设置在第三车桥23的右侧,进一步地,第三驱动电机271可以设置在第三车桥23左侧车轮的内侧,第四驱动电机272可以设置在第三车桥23右侧车轮的内侧,第三驱动电机271可以与第三车桥23左侧两个车轮的内侧车轮的轮毂传动连接,第三驱动电机271可以驱动第三车桥23左侧的两个车轮转动,第四驱动电机272可以与第三车桥23右侧两个车轮的内侧车轮的轮毂传动连接,第四驱动电机272可以驱动第三车桥23右侧的两个车轮转动,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二驱动件27直接驱动第三车桥23两端的车轮转动,不需要通过传动轴来传递动力,可以进一步提高传动效率,从而可以获得良好的经济性。
进一步地,第三驱动电机271和第四驱动电机272也均可以连接有齿轮系总成,第三驱动电机271和第四驱动电机272输出的动力可以经过齿轮系总成减速增矩后传递至车轮,优选地,齿轮系总成可以为行星齿轮系总成,如此设置可以增大第三驱动电机271和第四驱动电机272输出的扭矩,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通过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盘组件100还可以包括:第二电机控制器28,第二电机控制器28可以与第二驱动件27连接,第二电机控制器28可以设置于底盘1,并且第二电机控制器28可以位于第三车桥23和第四车桥24之间。需要说明的是,第二电机控制器28可以与第二驱动件27电连接并且第二电机控制器28可以控制第二驱动件27输出动力,具体地,第二电机控制器28可以包括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和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可以与第三驱动电机271电连接,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可以控制第三驱动电机271输出动力,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可以与第四驱动电机272电连接,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可以控制第四驱动电机272输出动力,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和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可以设置在底盘1上,优选地,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可以靠近第三驱动电机271设置,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可以靠近第四驱动电机272设置,这样设置可以通过第二电机控制器28来控制第二驱动件27工作,从而可以保证底盘组件100的工作可靠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和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均可以设置在底盘1的后方,这样设置可以便于布置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和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1所示,底盘组件100还可以包括:整车控制器7,需要解释的是,整车控制器7可以设置在底盘1上,优选地,整车控制器7可以设置在车辆后悬右侧,整车控制器7可以与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和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电连接,整车控制器7可以根据车辆的动力输出要求来控制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和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
具体地,当车辆的动力输出要求高时,整车控制器7可以向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和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发出指令,此时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第三驱动电机控制器281和第四驱动电机控制器282分别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51、第二驱动电机252、第三驱动电机271和第四驱动电机272工作,第二车桥22和第三车桥23两侧的车轮同时驱动车辆行驶,当车辆的动力输出要求低时,整车控制器7可以向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和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发出指令,此时第一驱动电机控制器261和第二驱动电机控制器262分别控制第一驱动电机251和第二驱动电机252工作,只有第二车桥22两侧的车轮驱动车辆行驶,如此设置可以根据车辆的动力输出要求实时切换车辆的驱动模式,可以在四电机驱动模式和两电机驱动模式之间有序的切换,从而可以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底盘组件100还可以包括:双向侧跪结构30,双向侧跪结构30可以设置于底盘1,双向侧跪结构30可以用于驱动底盘1的左侧高度和/或右侧高度。需要解释的是,双向侧跪结构30可以设置在底盘1上,双向侧跪结构30可以提升底盘1的左侧高度和/或底盘1的右侧高度,具体地,当乘客需要从车辆的左侧进入或者离开车辆时,双向侧跪结构30可以提升底盘1的右侧高度,从而可以降低底盘1的左侧高度,当乘客需要从车辆的右侧进入或者离开车辆时,双向侧跪结构30可以提升底盘1的左侧高度,从而可以降低底盘1的右侧高度,这样设置可以在使乘客方便的进入或者离开车辆,并且可以使障碍人士容易地进入或者离开车辆,从而可以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如图5和图6所示,双向侧跪结构30可以包括:电磁阀31、高度阀32和气囊,需要说明的是,电磁阀31可以和高度阀32电连接,高度阀32可以设置在气囊的旁边,气囊的旁边还可以设置有控制感应器,当需要调节底盘1的左侧高度和/或右侧高度时,电磁阀31可以向高度阀32传递信号,高度阀32可以测算前车厢和后车厢的高度,控制感应器可以感应高度阀32的工作状况,并根据高度阀32的工作状况控制气囊充气或者放气,以实现调节底盘1的左侧高度和/或右侧高度。优选地,高度阀32的数量可以设置为6个,气囊的数量可以设置为12个,电磁阀31的数量可以设置为4个,具体地,底盘1的与前车厢对应处可以设置有4个高度阀32,4个高度阀32的其中3个可以用于前车厢的高度调节,另外1个高度阀32可以用于前车厢的辅助高度调节,底盘1的与后车厢对应处可以设置有2个高度阀32,2个高度阀32可以根据铰接结构3的位置高度测算后车厢的高度调节,这样设置可以实现调节车辆的高度。
需要说明的是,在车辆的入口高度标定后,车辆的高度不会产生变化,当需要调节底盘1的左侧高度和/或右侧高度以使乘客方便的进入或者离开车辆时,驾驶员可以通过设置在驾驶室的按键来控制双向侧跪结构30调节底盘1的左侧高度和/或右侧高度,从而可以提高乘客的乘车体验,当车辆遇到高度较高的障碍物时,可以通过手动按键来控制双向侧跪结构30提升底盘1的离地高度,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和图4所示,底盘组件100还可以包括:主动转向结构40,主动转向结构40可以设置于底盘1,并且主动转向结构40可以靠近第四车桥24布置,主动转向结构40可以用于驱动第四车桥24两端的车轮转向。需要解释的是,主动转向结构40可以设置在底盘1上,主动转向结构40可以设置在第四车桥24的附近,当车辆转向时,主动转向结构40可以主动驱动第四车桥24两端的车轮转向,例如,当车辆向左转向时,主动转向结构40可以主动驱动第四车桥24上的车轮向左转动,当车辆向右转向时,主动转向结构40可以主动驱动第四车桥24上的车轮向右转动,并且,当车辆倒车转向时,主动转向结构40也可以主动驱动第四车桥24上的车轮转动,这样设置可以改善车辆的操作性能,可以减少车辆转弯时的转动轨迹和转弯半径,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也可以提高车辆转弯时的车身稳定性,还可以降低第四车桥24上的车轮的轮胎磨损,可以增加第四车桥24上的车轮的轮胎的使用寿命。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主动转向结构40可以包括:储液器41、电机42、进油管43、回油管44、液压缸45、转向控制器46,转向控制器46可以与电机42连接,进油管43、回油管44均可以连接在储液器41和液压缸45之间,液压缸45两端的转向控制杆可以分别与第四车桥24两端的车轮连接,电机42适于将储液器41内的油液泵入进油管43。需要说明的是,转向控制器46可以连接在电机42的一侧,储液器41可以连接在电机42的另一侧,进油管43、回油管44的一端可以连接液压缸45,进油管43、回油管44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储液器41,进油管43可以包括第一进油管47和第二进油管48,第一车桥21和铰接结构3上均可以设置有角度传感器,当车辆转向时,设置在第一车桥21和铰接结构3上的角度传感器可以将车辆转向的角度发送给整车控制器7,整车控制器7可以通过车辆转向的角度计算出第四车桥24两端的车轮需要转动的最佳角度,并且整车控制器7可以根据第四车桥24两端的车轮需要转动的最佳角度控制转向控制器46,转向控制器46可以控制电机42工作,当电机42工作时,可以将储液器41内的油液泵入第一进油管47和第二进油管48,油液会经过第一进油管47和第二进油管48进入到液压缸45,使液压缸45拉伸或者压缩,液压缸45两端的转向控制杆可以分别与第四车桥24两端的车轮连接,当液压缸45拉伸或者压缩时,可以控制第四车桥24两端的车轮向左或者向右转动,具体地,当液压缸45拉伸时,第四车桥24两端的车轮向左转动,当液压缸45压缩时,第四车桥24两端的车轮向右转动,这样设置可以实现第四车桥24两端车轮的主动转向,从而可以改善车辆的操作性能,并且,与现有技术相比,主动转向结构40在第一车桥21和第四车桥24之间没有任何的机械部件连接,占用空间小,布置比较简单,并且整体重量小,有利于车辆的轻量化设计。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主动转向结构40可以具有回正锁止功能,当主动转向结构40发生故障时,主动转向结构40的回正力可以使第四车桥24两端的车轮回正,当第四车桥24两端的车轮回正后,第四车桥24锁止,此时第四车桥24变为支撑桥,可以提高车辆的承载能力,并且在第四车桥24锁止时,车辆的仪表板可以显示主动转向结构40发生故障,以提醒驾驶员尽快检修,这样设置可以保证主动转向结构40的工作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底盘1可以设置有电池安装仓8,电池安装仓8可以位于第四车桥24的后侧,需要说明的是,电池安装仓8可以设置在底盘1上,电池安装仓8内可以设置有动力电池和空气压缩机9,优选地,空气压缩机9可以设置为两个,空气压缩机9可以为车门的开关和车辆的制动提供高压气体,通过设置两个空气压缩机9,可以降低空气压缩机9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对乘客的影响,同时可以减少管路走线的浪费,并且可以极大的提升打气速率,可以避免车辆行驶时气量不足。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空气压缩机9可以同时工作,也可以只有一个空气压缩机9工作,在车辆的用气量不大时,可以只有一个空气压缩机9工作,在车辆的用气量大时,两个空气压缩机9可以同时工作,当其中一个空气压缩机9发生故障时,另一个空气压缩机9可以单独工作,并且可以在仪表盘上提醒驾驶员空气压缩机9发生故障,这样设置可以保证车辆行驶时的安全性。
进一步地,动力电池还可以设置在车顶,这样设置可以在保证成员安全的同时扩大乘车空间,从而可以提高乘员乘坐车辆的舒适性和乘员上下车的舒适性,还可以增加车辆座椅的数量以提高车辆的载客量,并且还可以有利于乘员和驾驶员或者更好的视野。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底盘1可以包括:前底盘51和后底盘52,前底盘51和后底盘52可以通过铰接结构3连接,第一车桥21和第二车桥22可以设置于前底盘51,第三车桥23和第四车桥24可以设置于后底盘52。需要说明的是,前底盘51和后底盘52可以共同构成底盘1,前底盘51和后底盘52可以通过铰接结构3连接在一起,前车厢可以设置在前底盘51上,后车厢可以设置在后底盘52上,前底盘5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车桥21和第二车桥22,后底盘52上可以设置有第三车桥23和第四车桥24。优选地,铰接结构3可以设置为铰接盘,铰接结构3的前端可以通过卡接和螺接配合的方式与前底盘51连接,铰接结构3的后端可以通过螺接配合的方式与后底盘52连接,通过设置铰接结构3可以将前底盘51和后底盘52可靠的连接在一起,可以避免前底盘51和后底盘52脱落,并且,由于只设置一个铰接结构3,可以增加后底盘52的长度,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长度,还可以提高车辆的载客量。具体地,车辆的长度可以达到21米以上,载客量可以达到160人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后底盘52可以包括:第一底盘53和第二底盘54,第一底盘53可以连接在铰接结构3和第二底盘54之间,第三车桥23和第四车桥24可以设置于第二底盘54。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底盘53和第二底盘54可以共同构成后底盘52,第一底盘53的前端可以与铰接结构3连接,第一底盘53的后端可以与第二底盘54连接,第二底盘54可以设置有第三车桥23和第四车桥24,这样设置可以车辆的乘坐空间,可以提高车辆的载客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底盘54的高度可以高于第一底盘53的高度和前底盘51的高度,第一底盘53的高度可以与前底盘51的高度相同,需要解释的是,在车辆的上下方向,第二底盘54的高度可以高于第一底盘53的高度,第二底盘54的高度也可以高于前底盘51的高度,并且第一底盘53的高度与前底盘51的高度可以设置为相同的高度,这样设置可以将大部分装置布置在第二底盘54的位置,可以为乘客上下车提供良好的便利性,也可以根据有站台的线路设计车门的相对位置,以使车辆具有良好的兼顾特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动力电池可以设置在第一底盘53和前底盘51上,这样设置可以在车辆上布置更多的动力电池,可以增大车辆的行驶里程,还可以增大乘车空间,从而可以增加车辆内的座椅数量和站立面积,可以增加车辆的载客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双向侧跪结构30可以设置为机械式双向侧跪结构30,主动转向结构40可以设置为机械式的被动转向系统,第四车桥24也可以设置为锁止桥,这样设置可以降低成本。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底盘组件100,底盘组件100设置在车辆上,可以使车辆具有至少两个驱动桥,从而可以提高车辆的动力性,还可以提高车辆的通过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意性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3)

1.一种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底盘;
至少四个车桥,多个所述车桥设于所述底盘且在所述车辆的前后方向依次间隔开,多个所述车桥中的至少两个设为驱动桥;
所述车桥为四个,四个所述车桥分别为第一车桥、第二车桥、第三车桥和第四车桥,从所述车辆前方至后方方向,所述第一车桥、所述第二车桥、所述第三车桥和所述第四车桥依次间隔开,所述第二车桥和所述第三车桥构造为驱动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二车桥,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二车桥两端的车轮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第一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一电机控制器设于所述底盘且位于所述第一车桥和所述第二车桥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件,所述第二驱动件设于所述第三车桥,所述第二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第三车桥两端的车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电机控制器,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件连接,所述第二电机控制器设于所述底盘且位于所述第三车桥和所述第四车桥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向侧跪结构,所述双向侧跪结构设于所述底盘,所述双向侧跪结构用于驱动所述底盘左侧高度和/或右侧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主动转向结构,所述主动转向结构设于所述底盘且靠近所述第四车桥布置,所述主动转向结构用于驱动所述第四车桥两端的车轮转向。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转向结构包括:储液器、电机、进油管、回油管、液压缸、转向控制器,所述转向控制器与所述电机连接,所述进油管、所述回油管均连接在所述储液器和所述液压缸之间,所述液压缸两端的转向控制杆分别与所述第四车桥两端的车轮连接;
所述电机适于将所述储液器内的油液泵入所述进油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设有电池安装仓,所述电池安装仓位于所述第四车桥后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包括:前底盘和后底盘,所述前底盘和所述后底盘通过铰接结构连接,所述第一车桥和所述第二车桥设于所述前底盘,所述第三车桥和所述第四车桥设于所述后底盘。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底盘包括:第一底盘和第二底盘,所述第一底盘连接在所述铰接结构和所述第二底盘之间,所述第三车桥和所述第四车桥设于所述第二底盘。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底盘的高度高于所述第一底盘的高度、所述前底盘的高度;
所述第一底盘的高度与所述前底盘的高度相同。
13.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底盘组件。
CN202022766486.3U 2020-11-25 2020-11-25 车辆的底盘组件以及车辆 Active CN21504309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6486.3U CN215043094U (zh) 2020-11-25 2020-11-25 车辆的底盘组件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2766486.3U CN215043094U (zh) 2020-11-25 2020-11-25 车辆的底盘组件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3094U true CN215043094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61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2766486.3U Active CN215043094U (zh) 2020-11-25 2020-11-25 车辆的底盘组件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309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AU2017204451B2 (en) Tracked all-terrain vehicle
US20040012162A1 (en) Platforms for sustainable transportation
US20070227800A1 (en) Low load floor motor vehicle
US20060207822A1 (en) Differential steering application for trailer spotter vehicles
US3405778A (en) Integrated tractor and trailer
US20030010561A1 (en) Low load floor motor vehicle
CN215398370U (zh) 一种全轮驱动超重型沙漠运输车
CN215043094U (zh) 车辆的底盘组件以及车辆
CN213768572U (zh) 面向充气弹性元件失效的虚拟轨道列车失稳保护装置
US20080087483A1 (en) Vehicle and four-to-three wheel conversion method
CN111572581A (zh) 一种适用于大坡度的跨坐式单轨转向架及辅助驱动方法
EP4094967A1 (en) Vehicle having an axle assembly and a wheel end support housing
RU158277U1 (ru) Снегоболотоход "лопарь"
CN114801952A (zh) 一种全轮驱动超重型沙漠运输车
CN217753919U (zh) 一种特种用途宽体牵引车
CN213138972U (zh) 一种货车底盘组件及车辆
CN217374655U (zh) 一种新结构的10×4专用车底盘
CN211032526U (zh) 一种具有辅助移动系统的汽车底盘
CN102923112B (zh) 长头四驱工程车
RU2705863C1 (ru) Модульный электромобиль
CN116215216A (zh) 一种具有提升驱动桥的分布式电驱动挂车
CN2079132U (zh) 汽车浮动桥轮胎举升装置
CN117508350A (zh) 一种液压防爆电动转运平台
CN114379444A (zh) 无轨式混合电力牵引载重车
JPH0526698U (ja) 車両の横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