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42603U - 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42603U
CN215042603U CN202121129517.2U CN202121129517U CN215042603U CN 215042603 U CN215042603 U CN 215042603U CN 202121129517 U CN202121129517 U CN 202121129517U CN 215042603 U CN215042603 U CN 2150426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triode
resistor
output
inter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129517.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魏庆忠
邹素瑞
熊磊
周涛
王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United Automotive Electronic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129517.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426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426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426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nic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放电电路,所述放电电路连接第一输入信号和地;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连接第二输入信号和地;储能电路,所述储能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放电电路;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并连接至工作电压,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储能电路和输出端。据此,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于,能够提供一种电路,在车辆的微控制单元无法工作时,提供电源,使得部分功能电路连接至输出电路,能够将该部分功能被短暂使能,使得该部分功能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实现动作。

Description

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电子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控制器。
背景技术
在汽车车身电子控制领域,现有技术的定时输出控制功能通常是通过微控制单元(Micro Controller Unit,MCU)内部的定时器或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外加控制驱动电路来实现的。
但是,在车身控制器(Body Control Module,BCM)的跛行回家(Limphome)模式下,有些功能需要被短暂使能,而在此模式下微控制单元已无法正常工作,导致失去定时输出功能。参阅图1A、1B所示,尽管集成电路(例如,定时器芯片或运放芯片)有可能还能正常工作,但成本较高。图1A展示了现有技术中包括有定时器芯片01的电路原理示意图;图1B所示包括有运放芯片02的电路原理示意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提供一种成本较低的电路,能够实现在微控制单元无法工作时,能够为车辆的某些功能被短暂使能,完成某些功能的正常工作。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路,能够在车辆的微控制单元无法工作时,该电路能够为车辆的某些功能被短暂使能,完成某些功能的正常工作。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包括:
放电电路,所述放电电路连接第一输入信号和地;
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连接第二输入信号和地;
储能电路,所述储能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放电电路;
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并连接至工作电压,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储能电路和输出端。
优选地,所述充电电路为第一开关控制电路。
优选地,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为NPN型;
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二输入信号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和基极之间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储能电路。
优选地,所述储能电路为电容储能型电路。
优选地,所述电容储能型电路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一接口,所述电容的第二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二接口。
优选地,所述放电电路为第二开关控制电路。
优选地,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封装器件,所述第二三极管封装器件为表面贴装元件开关三极管,包括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分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分管的基极通过第一偏置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所述第二分管的基极通过第一偏置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分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分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储能电路,所述第一分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分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输出电路并连接至工作电压,所述第一分管的基极和与其连接的第一偏置电阻之间连接点通过第二偏置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分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分管的基极和与其连接的第一偏置电阻之间连接点通过第二偏置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分管的发射极。
优选地,所述输出电路为三极管电流控制电路。
优选地,所述三极管电流控制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和所述第四三极管为PNP型,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放电电路并连接至工作电压,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所述储能电路具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并通过第七电阻连接至储能电路的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储能电路的第四接口。
优选地,所述储能电路为电容储能型电路,所述电容储能型电路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一接口,所述电容的第二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二接口,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一接口为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二接口为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放电电路,所述放电电路连接第一输入信号和地;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连接第二输入信号和地;储能电路,所述储能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放电电路;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并连接至工作电压,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储能电路和输出端。据此,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在于,能够提供一种电路,在车辆的微控制单元无法工作时,提供电源,使得部分功能电路连接至输出电路,能够将该部分功能被短暂使能,使得该部分功能在一段时间内能够实现动作。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技术的包含定时器芯片的集成电路的元器件所连接示意图。
图1B为现有技术的包含运放芯片的集成电路的元器件所连接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结构框图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一实施例的元器件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现有技术:
01 定时器芯片
01 运放芯片;
本实用新型:
1 放电电路
11 第二开关三极管
11b 第二开关三极管的基极
11c 第二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
11e 第二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
2 第一输入信号
3 地
4 充电电路
41 第一开关三极管
41b 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基极
41e 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
41c 第一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
5 第二输入信号
6 储能电路
61 电容
611 电容的第一端
612 电容的第二端
62 第三接口
63 第四接口
7 输出电路
71 第一接口
72 第二接口
73 第三三极管
73e 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
73b 第三三极管的基极
73c 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
74 第四三极管
74e 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
74b 第四三极管的基极
74c 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
8 工作电压
9 输出端
R1 第一电阻
R2 第二电阻
R3 第三电阻
R4 第四电阻
R5 第五电阻
R6 第六电阻
R7 第七电阻。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包括:放电电路1,放电电路1连接第一输入信号(EN1)2和地3。充电电路4,充电电路4连接第二输入信号(EN2)5和地3。储能电路6,储能电路6连接充电电路4和放电电路1。输出电路7,输出电路7连接放电电路1并连接至工作电压(VB)8,输出电路7连接储能电路6和输出端9。工作电压(VB)8可以设置为车载电池处电压。
参阅图2和图3所示,充电电路4为第一开关控制电路。
参阅图3所示,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三极管41,第一开关三极管41为NPN型。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基极41b通过第一电阻R1与第二输入信号(EN2)5连接。第一电阻R1和基极41b之间通过第二电阻R2与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41e连接,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41e接地3。第一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41c连接储能电路6。
参阅图2和图3所示,储能电路6为电容储能型电路。
参阅图3所示,电容储能型电路包括电容61,电容的第一端611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充电电路4,电容的第一端611连接放电电路1,输出电路7具有第一接口71和第二接口72,电容的第一端611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输出电路的第一接口71,电容的第二端612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二接口72。
参阅图2和图3所示,放电电路1为第二开关控制电路。
参阅图3所示,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封装器件11,第二三极管封装器件11为表面贴装元件开关三极管,其型号为BCR22PN,包括第一分管12和第二分管13,其为封装中内置的三极管图中未能具体体现,第一分管12为NPN型三极管,第二分管13为PNP型三极管,第一分管的基极12b通过第一偏置电阻(bias resistor 1)连接第一输入信号(EN1)2,第二分管的基极13b通过第一偏置电阻(bias resistor 1)连接第一分管的集电极12c,第二分管的集电极13c连接储能电路6,第一分管的发射极12e接地3,第二分管的发射极13e连接输出电路7并连接至工作电压(VB)8。第一分管的基极12b和与其连接的第一偏置电阻(bias resistor 1)之间连接点通过第二偏置电阻(bias resistor 2)连接第一分管的发射极12e。第二分管的基极13b和与其连接的第一偏置电阻(bias resistor 1)之间连接点通过第二偏置电阻(bias resistor 2)连接第二分管的发射极13e。第一偏置电阻(bias resistor 1)、第二偏置电阻(bias resistor 2)也是集成于第二三极管封装器件11中未具体展示,其数量为各自两个。因为未展示内部封装的第一偏置电阻,所以,为了简便表示,图中表示的基极的符号12b和13b指向是连接有第一偏置电阻后的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的基极的引脚。
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开关三极管11,第二开关三极管11为表面贴装元件开关三极管,第二开关三极管的基极11b连接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11c,第二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11c连接储能电路,第二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11e接地,第二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11e连接输出电路并连接至工作电压。
参阅图2和图3所示,输出电路7为三极管电流控制电路。
参阅图3所示,三极管电流控制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73和第四三极管74,第三三极管73和第四三极管74为PNP型,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73e连接放电电路1并连接至工作电压(VB)8,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73e通过第六电阻R6连接第三三极管的基极73b和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74e,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73c连接输出端(OUT)9,储能电路6具有第三接口62和第四接口63,第三三极管的基极73b和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74e连接并通过第七电阻R7连接至储能电路的第三接口62和第四三极管的基极74b,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74c连接储能电路的第四接口63。
参阅图3所示,储能电路6为电容储能型电路,电容储能型电路包括电容61,电容的第一端611通过第三电阻R3连接充电电路4,电容的第一端611连接放电电路1,输出电路7具有第一接口71和第二接口72,电容的第一端611通过第四电阻R4连接输出电路的第一接口71,电容的第二端612通过第五电阻R5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二接口72,输出电路的第一接口71为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74c,输出电路的第二接口72为第四三极管的基极74b。
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实施例的主要技术方案,展示部件和部件间的连接关系。
本实用新型电路的工作原理,阐述如下。
(1)、当EN1=0,EN2=0时,放电电路1、充电电路4和储能电路6不工作,输出电路7输出低电平。
(2)、当EN1=0,EN2=1时,放电电路1不工作、充电电路4工作、储能电路6开始储能。储能期间,输出电路7输出高电平;待储能结束后,输出电路7输出低电平。
(3)、当EN1=1,EN2=0时,放电电路1被时能,为储能电路6提供释放回路,保证输出电路7不误输出。
(4)、当EN1=1,EN2=1时,放电电路工作,充电电路工作;储能电路不工作。输出电路输出低电平。
本实用新型能达到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提供简单的电路,例如,由基本的电容、电阻、开关三极管等器件搭建而成,第一输入信号和第二输入信号不受微控制单元的工作状态的影响,成本较低,能够适用于汽车车身电子控制,特别地,适用于在跛行回家(Limphome)模式下需要短暂工作的功能,例如,四门解锁。
上述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说明仅为例示性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效果,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任何熟于此项技术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均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及精神的情况下,在权利要求保护的范围内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改或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电电路,所述放电电路连接第一输入信号和地;
充电电路,所述充电电路连接第二输入信号和地;
储能电路,所述储能电路连接所述充电电路和所述放电电路;
输出电路,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并连接至工作电压,所述输出电路连接所述储能电路和输出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路为第一开关控制电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一开关三极管,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为NPN型;
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一电阻与第二输入信号连接;
所述第一电阻和基极之间通过第二电阻与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第一开关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储能电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路为电容储能型电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容储能型电路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一接口,所述电容的第二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二接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电路为第二开关控制电路。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关控制电路包括第二三极管封装器件,所述第二三极管封装器件为表面贴装元件开关三极管,包括第一分管和第二分管,所述第一分管为NPN型三极管,所述第二分管为PNP型三极管,所述第一分管的基极通过第一偏置电阻连接所述第一输入信号,所述第二分管的基极通过第一偏置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分管的集电极,所述第二分管的集电极连接所述储能电路,所述第一分管的发射极接地,所述第二分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输出电路并连接至工作电压,所述第一分管的基极和与其连接的第一偏置电阻之间连接点通过第二偏置电阻连接所述第一分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二分管的基极和与其连接的第一偏置电阻之间连接点通过第二偏置电阻连接所述第二分管的发射极。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电路为三极管电流控制电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三极管电流控制电路包括第三三极管和第四三极管,所述第三三极管和所述第四三极管为PNP型,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所述放电电路并连接至工作电压,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发射极通过第六电阻连接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所述第三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输出端,所述储能电路具有第三接口和第四接口,所述第三三极管的基极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并通过第七电阻连接至储能电路的第三接口和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储能电路的第四接口。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电路为电容储能型电路,所述电容储能型电路包括电容,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三电阻连接所述充电电路,所述电容的第一端连接所述放电电路,所述输出电路具有第一接口和第二接口,所述电容的第一端通过第四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一接口,所述电容的第二端通过第五电阻连接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二接口,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一接口为所述第四三极管的集电极,所述输出电路的第二接口为所述第四三极管的基极。
CN202121129517.2U 2021-05-25 2021-05-25 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 Active CN2150426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9517.2U CN215042603U (zh) 2021-05-25 2021-05-25 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129517.2U CN215042603U (zh) 2021-05-25 2021-05-25 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42603U true CN215042603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1026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129517.2U Active CN215042603U (zh) 2021-05-25 2021-05-25 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426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11296A (en) Capacitance multiplier circuit
CN215042603U (zh) 用于车身控制器的定时输出控制电路
CN210156904U (zh) 车用电源短路保护电路
JP2022107586A (ja) プラグ状態検出回路、コントローラ、及び車両
KR100778203B1 (ko) 자동차용 전자기기의 전원 보호 회로
CN102931637A (zh) 一种车载电子部件的电源保护电路
JP2016225145A (ja) スイッチ監視回路
CN219086789U (zh) 一种车载usb电源保护电路
JP2019216384A (ja) 車両用制御装置
CN210986070U (zh) 一种自保持电路
CN209930225U (zh) 一种mos管驱动电路
CN106523241A (zh) 一种汽车点火发动状态的检测电路
US8149563B2 (en) Ignition circuit
JP2005149092A (ja) 車載電子装置の電源制御回路
CN204915549U (zh) 汽车电子电源缓冲电路
CN113433847B (zh) 一种应用于不确定性继电系统的自适应控制系统
JP2004357445A (ja) 車載電子装置の電源制御回路
CN216873187U (zh) 一种通用输入接口电路和控制电路
CN219436642U (zh) 反向电流保护电路、电子设备及车辆
CN112455366B (zh) 一种可检测高边负载开路的汽车组合仪表控制电路
CN215097420U (zh) 车载摄像机启动电路及车载摄像机
CN219554825U (zh) 一种低成本负压生成电路
CN214256279U (zh) 输出电路、pcb及电子装置
CN217037154U (zh) 主芯片复位电路、车辆控制器及车辆
CN220381556U (zh) 一种设备唤醒电路和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