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32614U - 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32614U
CN215032614U CN202121411697.3U CN202121411697U CN215032614U CN 215032614 U CN215032614 U CN 215032614U CN 202121411697 U CN202121411697 U CN 202121411697U CN 215032614 U CN215032614 U CN 2150326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nding
block
auxiliary
column
auxiliary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141169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Paragon Medical Device C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Paragon Medical Device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Paragon Medical Device C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Paragon Medical Device C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141169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326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326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326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包括底座、固定块、第一折弯辅助块、第二折弯辅助块、第三折弯辅助块和折弯手柄;所述底座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折弯辅助块、第二折弯辅助块和第三折弯辅助块对应的第一折弯槽、第二折弯槽和第三折弯槽;所述第一折弯辅助块、第二折弯辅助块和第三折弯辅助的中央均设有折弯孔;所述折弯手柄包括手柄本体以及至少一对设置在手柄本体一端的中心折弯柱和旋转折弯柱;所述固定块用于将待折弯测深计的柱形杆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中心折弯柱插入折弯孔,使柱形杆体位于旋转折弯柱与第一折弯辅助块、第二折弯辅助块或第三折弯辅助块之间,转动手柄本体实现对柱形杆体的折弯。

Description

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
背景技术
图1所示为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用于测量髋臼杯螺钉孔的深度,测深计为柱形杆体91,加工过程中需要将柱形杆体91的一端进行四道折弯,形成闭合手柄92,且闭合手柄92所在平面与测深杆93和测深头94形成的平面相互垂直。为了满足产品要求,有必要设计中方便快捷的折弯夹具,在保证折弯质量的同时,提高折弯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该折弯夹具通过固定块将待折弯测深计的柱形杆体固定在底座上,然后将折弯手柄的中心折弯柱插入各折弯辅助块的折弯孔,使柱形杆体位于旋转折弯柱与各折弯折弯辅助块之间,转动手柄本体实现对柱形杆体的折弯,该折弯夹具操作简单,四道折弯全部在一套夹具上完成,期间无需更换夹具,折弯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包括底座、固定块、第一折弯辅助块、第二折弯辅助块、第三折弯辅助块和折弯手柄;所述底座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折弯辅助块、第二折弯辅助块和第三折弯辅助块对应的第一折弯槽、第二折弯槽和第三折弯槽;所述第一折弯辅助块、第二折弯辅助块和第三折弯辅助块的中央均设有折弯孔;所述折弯手柄包括手柄本体以及设置在手柄本体一端的中心折弯柱和旋转折弯柱;
所述固定块用于将待折弯测深计的柱形杆体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中心折弯柱插入第一折弯辅助块的折弯孔,使柱形杆体位于旋转折弯柱与第一折弯辅助块之间,旋转手柄本体实现第一道折弯;所述中心折弯柱插入第二折弯辅助块的折弯孔,使柱形杆体位于旋转折弯柱与第二折弯辅助块之间,旋转手柄本体实现第二道折弯;所述中心折弯柱插入第三折弯辅助块的折弯孔,使柱形杆体位于旋转折弯柱与第三折弯辅助块之间,旋转手柄本体实现第三道折弯;所述中心折弯柱插入第二折弯辅助块的折弯孔,使柱形杆体位于旋转折弯柱与第二折弯辅助块之间,旋转手柄本体实现第四道折弯,形成测深计的闭合手柄。
具体地,上述的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还包括左挡条和右挡条,所述底座在第二折弯辅助块和第三折弯辅助块之间还可拆卸地设有至少两个左定位销和至少两个右定位销,所述左挡条通过定位孔套设在左定位销上,用于在第二道折弯后引导柱形杆体的方向;所述右挡条通过定位孔套设在右定位销上,用于在第三道折弯后引导柱形杆体的方向。
具体地,上述固定块的底部具有定位槽,所述测深计的柱形杆体穿过定位槽,并通过固定块固定在底座上。
具体地,上述底座上固定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销,所述固定块通过定位孔套设在第一定位销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上。
具体地,上述测深计的柱形杆体与测深计的测深杆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所述固定块在远离第一折弯辅助块的一端具有与该夹角匹配的斜面。
具体地,上述的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还包括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所述左限位块和右限位块上均设有折弯孔,所述第二折弯辅助块上设有辅助槽,所述左限位块设置于辅助槽内,所述中心折弯柱插入左限位块的折弯孔,使柱形杆体位于旋转折弯柱与第二折弯辅助块之间,旋转手柄本体实现第二道折弯;所述中心折弯柱插入右限位块的折弯孔,使柱形杆体位于旋转折弯柱与第二折弯辅助块之间,旋转手柄本体实现第四道折弯。
具体地,上述手柄本体的另一端也设有中心折弯柱和旋转折弯柱,所述手柄本体两端的中心折弯柱和旋转折弯柱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具体地,上述第一折弯槽在靠近柱形杆体的一侧具有圆弧壁和直线壁,所述直线壁所在直线与折弯前的柱形杆体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40°。
具体地,上述第二折弯槽在靠近柱形杆体的一侧也具有圆弧壁和直线壁,所述直线壁所在直线与折弯前的柱形杆体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第二折弯槽的左右两侧均具有圆弧壁和直线壁,所述直线壁所在直线与折弯前的柱形杆体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均为β,β为4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通过固定块将待折弯测深计的柱形杆体固定在底座上,然后将折弯手柄的中心折弯柱插入各折弯辅助块的折弯孔,使柱形杆体位于旋转折弯柱与各折弯折弯辅助块之间,转动手柄本体实现对柱形杆体的折弯,该折弯夹具操作简单,四道折弯全部在一套夹具上完成,期间无需更换夹具,折弯效率高;
(2)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座上还在第二折弯辅助块与第三折弯辅助块之间设有左挡条和右挡条,可用于在距离较远的第二折弯辅助块和第三折弯辅助块之间帮助控制柱形杆体的方向,使柱形杆体能够更加精确地按着设计方案进行折弯,满足使用要求;
(3)本实用新型中的固定块在远离第一折弯辅助块的一端具有与测深杆和柱形杆体之间夹角匹配的斜面,在对柱形杆体进行固定时,只需使测深杆与固定块的斜面贴合即可确保柱形杆体放置准确,即确保最终形成的闭合手柄所在的平面与测深杆和测深头所形成的平面相互垂直,满足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局部俯视图;
图中: 1. 底座;11. 第一折弯槽;12. 第二折弯槽;13. 第三折弯槽;14. 左定位销;15. 右定位销;16. 第一定位销;2. 固定块;21. 斜面;31. 第一折弯辅助块;32. 第二折弯辅助块;321. 辅助槽;33. 第三折弯辅助块;34. 折弯孔;4. 折弯手柄;41. 手柄本体;42. 中心折弯柱;43. 旋转折弯柱;51. 左挡条;52. 右挡条;61. 左限位块;62. 右限位块;A1. 圆弧壁;A2. 直线壁;91. 柱形杆体;92. 闭合手柄;93. 测深杆;94. 测深头。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包括底座1、固定块2、第一折弯辅助块31、第二折弯辅助块32、第三折弯辅助块33和折弯手柄4;底座1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折弯辅助块31、第二折弯辅助块32和第三折弯辅助块33对应的第一折弯槽11、第二折弯槽12和第三折弯槽13;第一折弯辅助块31、第二折弯辅助块32和第三折弯辅助块33的中央均设有折弯孔34;折弯手柄4包括手柄本体41以及设置在手柄本体41一端的中心折弯柱42和旋转折弯柱43;固定块2用于将待折弯测深计的柱形杆体91固定在底座1上,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一折弯辅助块31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一折弯辅助块31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一道折弯;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二折弯辅助块32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二折弯辅助块32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二道折弯;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三折弯辅助块33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三折弯辅助块33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三道折弯;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二折弯辅助块32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二折弯辅助块32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四道折弯,形成测深计的闭合手柄92。
通过固定块2将待折弯测深计的柱形杆体91固定在底座1上,然后将折弯手柄4的中心折弯柱42插入各折弯辅助块的折弯孔34内,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各折弯折弯辅助块之间,转动手柄本体41实现对柱形杆体91的折弯,该折弯夹具操作简单,四道折弯全部在一套夹具上完成,期间无需更换夹具,折弯效率高。
在具体实施例中,先通过固定块2将待折弯测深计的柱形杆体91固定在底座1上,确保固定后测深计的测深杆93和测深头94形成的平面与水平面(即闭合手柄92所在的平面)垂直。将第一折弯辅助块31插入第一折弯槽11,将折弯手柄4的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一折弯辅助块31的折弯孔34内,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一折弯辅助块31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一道折弯;然后将第二折弯辅助块32插入第二折弯槽12,将折弯手柄4的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二折弯辅助块32的折弯孔34内,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二折弯辅助块32的左侧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二道折弯;再将第三折弯辅助块33插入第三折弯槽13,将折弯手柄4的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三折弯辅助块33的折弯孔34内,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三折弯辅助块33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三道折弯;最后再将折弯手柄4的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二折弯辅助块32的折弯孔34内,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二折弯辅助块32的右侧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四道折弯。四道折弯结束后形成闭合手柄92。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还包括左挡条51和右挡条52,底座1在第二折弯辅助块32和第三折弯辅助块33之间还可拆卸地设有至少两个左定位销14和至少两个右定位销15,左挡条51通过定位孔套设在左定位销14上,用于在第二道折弯后引导柱形杆体91的方向;右挡条52通过定位孔套设在右定位销15上,用于在第三道折弯后引导柱形杆体91的方向。
在完成第二道折弯后,将左定位销14插入底座1上对应的定位孔内,然后通过左挡条51上的定位孔将左挡条51套设在左定位销14上,使第二道折弯后的柱形杆体91抵靠在左挡条51上,以便于第三道折弯的进行。在完成第三道折弯后,将右定位销15插入底座1上对应的定位孔内,然后通过右挡条52上的定位孔将右挡条52套设在右定位销15上,使第三道折弯后的柱形杆体91抵靠在右挡条52上,以便于第四道折弯的进行。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固定块2的底部具有定位槽,测深计的柱形杆体91穿过定位槽,并通过固定块2固定在底座1上。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底座1上固定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销16,固定块2通过定位孔套设在第一定位销16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测深计的柱形杆体91与测深计的测深杆93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固定块2在远离第一折弯辅助块31的一端具有与该夹角匹配的斜面21。在对柱形杆体91进行固定时,只需使测深杆93与固定块2的斜面21贴合即可确保柱形杆体91放置准确,并确保最终形成的闭合手柄92所在的平面与测深杆93和测深头94所形成的平面相互垂直,满足使用要求。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还包括左限位块61和右限位块62,左限位块61和右限位块62上均设有折弯孔34,第二折弯辅助块32上设有辅助槽321,左限位块61设置于辅助槽321内,中心折弯柱42插入左限位块61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二折弯辅助块32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二道折弯;中心折弯柱42插入右限位块62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二折弯辅助块32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四道折弯。
从图2中可以看出,闭合手柄92靠近测深杆93的一侧宽度大于其原理测深杆93一侧的宽度,这种情况下,如果第二折弯辅助块32的折弯孔34仍然位于中心位置,可能需要设置较大的孔径,这就需要更换较粗的中心折弯柱42,或者采用相同直径的中心折弯柱42,但是需要增加中心折弯柱42与旋转折弯柱43之间的间距。因此设计可放置于第二折弯辅助块32的辅助槽321内的左限位块61和右限位块62,其中左限位块61的折弯孔34靠近左侧,右限位块62的折弯孔34靠近右侧,从而在使用相同折弯手柄4的情况下完成第二道折弯和第四道折弯。
在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辅助槽321与外界连通,左限位块61和右限位块62均具有便于手持的长柄,从而便于将左限位块61和右限位块62从辅助槽321中取出。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手柄本体41的另一端也设有中心折弯柱42和旋转折弯柱43,手柄本体41两端的中心折弯柱42和旋转折弯柱43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在手柄本体41两端分别设置间距不等的中心折弯柱42和旋转折弯柱43,可适用于不同程度的折弯弧度要求。在具体实施例中,手柄本体41的长度设置在200mm以上(比如215mm),更加省力。两端中心折弯柱42和旋转折弯柱43之间的距离可以分别设置为14.96mm和11.86mm,以满足不同的折弯需求。如图1所示,手柄本体41左侧的中心折弯柱42用于与第一折弯辅助块31、第二折弯辅助块32的折弯孔34配合,中心折弯柱42位于手柄本体41下方的部分的高度可以大于或小于旋转折弯柱43位于手柄本体41下方的部分的高度,具体取决于第一折弯辅助块31、第二折弯辅助块32(或者左限位块61和右限位块62)中折弯孔34的深度。手柄本体41右5侧的中心折弯柱42用于与第三折弯辅助块33的折弯孔34配合。
在具体实施例中,中心折弯柱42和旋转折弯柱43采用氩弧焊接方式固定在手柄本体41上。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一折弯槽11在靠近柱形杆体91的一侧具有圆弧壁A1和直线壁A2,直线壁A2所在直线与折弯前的柱形杆体91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40°。
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第二折弯槽12在靠近柱形杆体91的一侧也具有圆弧壁A1和直线壁A2,直线壁A2所在直线与折弯前的柱形杆体91之间的夹角为β;第二折弯槽12的左右两侧均具有圆弧壁A1和直线壁A2,直线壁A2所在直线与折弯前的柱形杆体91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均为β,β为40°。
在具体的实施方式中,可根据柱形杆体91实际需要的折弯角度计算α和β的角度。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Claims (9)

1.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固定块(2)、第一折弯辅助块(31)、第二折弯辅助块(32)、第三折弯辅助块(33)和折弯手柄(4);所述底座(1)上设有分别与第一折弯辅助块(31)、第二折弯辅助块(32)和第三折弯辅助块(33)对应的第一折弯槽(11)、第二折弯槽(12)和第三折弯槽(13);所述第一折弯辅助块(31)、第二折弯辅助块(32)和第三折弯辅助块(33)的中央均设有折弯孔(34);所述折弯手柄(4)包括手柄本体(41)以及设置在手柄本体(41)一端的中心折弯柱(42)和旋转折弯柱(43);
所述固定块(2)用于将待折弯测深计的柱形杆体(91)固定在底座(1)上,所述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一折弯辅助块(31)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一折弯辅助块(31)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一道折弯;所述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二折弯辅助块(32)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二折弯辅助块(32)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二道折弯;所述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三折弯辅助块(33)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三折弯辅助块(33)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三道折弯;所述中心折弯柱(42)插入第二折弯辅助块(32)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二折弯辅助块(32)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四道折弯,形成测深计的闭合手柄(92)。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挡条(51)和右挡条(52),所述底座(1)在第二折弯辅助块(32)和第三折弯辅助块(33)之间还可拆卸地设有至少两个左定位销(14)和至少两个右定位销(15),所述左挡条(51)通过定位孔套设在左定位销(14)上,用于在第二道折弯后引导柱形杆体(91)的方向;所述右挡条(52)通过定位孔套设在右定位销(15)上,用于在第三道折弯后引导柱形杆体(91)的方向。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2)的底部具有定位槽,所述测深计的柱形杆体(91)穿过定位槽,并通过固定块(2)固定在底座(1)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固定设有至少两个第一定位销(16),所述固定块(2)通过定位孔套设在第一定位销(16)上,并通过螺栓固定在底座(1)上。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深计的柱形杆体(91)与测深计的测深杆(93)之间具有一定的夹角,所述固定块(2)在远离第一折弯辅助块(31)的一端具有与该夹角匹配的斜面(2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左限位块(61)和右限位块(62),所述左限位块(61)和右限位块(62)上均设有折弯孔(34),所述第二折弯辅助块(32)上设有辅助槽(321),所述左限位块(61)设置于辅助槽(321)内,所述中心折弯柱(42)插入左限位块(61)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二折弯辅助块(32)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二道折弯;所述中心折弯柱(42)插入右限位块(62)的折弯孔(34),使柱形杆体(91)位于旋转折弯柱(43)与第二折弯辅助块(32)之间,旋转手柄本体(41)实现第四道折弯。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本体(41)的另一端也设有中心折弯柱(42)和旋转折弯柱(43),所述手柄本体(41)两端的中心折弯柱(42)和旋转折弯柱(43)之间的间距不相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弯槽(11)在靠近柱形杆体(91)的一侧具有圆弧壁(A1)和直线壁(A2),所述直线壁(A2)所在直线与折弯前的柱形杆体(91)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为α,α为40°。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弯槽(12)在靠近柱形杆体(91)的一侧也具有圆弧壁(A1)和直线壁(A2),所述直线壁(A2)所在直线与折弯前的柱形杆体(91)之间的夹角为β;所述第二折弯槽(12)的左右两侧均具有圆弧壁(A1)和直线壁(A2),所述直线壁(A2)所在直线与折弯前的柱形杆体(91)所在直线之间的夹角均为β,β为40°。
CN202121411697.3U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 Active CN2150326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1697.3U CN215032614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1411697.3U CN215032614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32614U true CN215032614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021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1411697.3U Active CN215032614U (zh) 2021-06-23 2021-06-23 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3261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402579A (en) C-clamps with integral bubble levels
CN106862954B (zh) 一种对中夹持装置
US2651951A (en) Universally adaptable drill jig
CN215032614U (zh) 一种髋臼杯置换用测深计手工折弯夹具
US2455138A (en) Pivoted bender with reversible clamp and former
CN210254390U (zh) 一种机械加工快速打孔装置
US2986195A (en) Tube bending machines
CN214868833U (zh) 凸轮挠曲阀阀芯球面加工工装
US2793041A (en) Machine tool fixture
US3621697A (en) Tube bending tool
CN210909078U (zh) 三通模锻阀体加工工装
JP2000140948A (ja) 波状管曲げ装置
US6912886B1 (en) Bending apparatus for pipe and tubing
US3662575A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bending tubing
CN206047680U (zh) 阀门填料函铣扁夹持工装
CN208467803U (zh) 一种固定式可三向调节定位夹具
US3575032A (en) Tube bending tool
CN207414840U (zh) 绝缘座嵌件装夹装置
CN211540300U (zh) 外星轮用刮平面钻中心孔钻床专用夹具
CN104607736A (zh) 线切割加工薄壁管棱锥的方法及装具
CN217434143U (zh) 一种多曲面薄壁工件的专用夹具
CN214054352U (zh) 一种多折热交换器加工用切割折弯设备
CN209918605U (zh) 一种简易式修正轴芯用调直机
CN210937267U (zh) 一种圆管钻孔夹具
CN215148130U (zh) 一种双筒型套筒工件用固定工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