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30786U - 极片烘箱 - Google Patents

极片烘箱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30786U
CN215030786U CN202120971736.9U CN202120971736U CN215030786U CN 215030786 U CN215030786 U CN 215030786U CN 202120971736 U CN202120971736 U CN 202120971736U CN 215030786 U CN215030786 U CN 2150307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le piece
pipe
cooling
cooling medium
sub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97173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叶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ALB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ALB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ALB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97173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307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307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3078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at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烘箱,其中,极片烘箱用以加热烘干电池极片,极片烘箱包含箱体、加热装置以及冷却装置;箱体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加热装置包含喷嘴单元,喷嘴单元设置于箱体内,并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位于第一区域,第二部位于第二区域;冷却装置至少设置于第二部,用以降低喷嘴单元由第二部输送至第二区域的加热介质的温度。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降低喷嘴单元由第二部输送至第二区域的加热介质的温度,从而降低极片烘箱的第二区域对于极片对应位置的烘干加热温度,使得对于极片不同位置的烘干加热温度不同。

Description

极片烘箱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生产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极片烘箱。
背景技术
在电池的制备过程中,需要对涂布后的极片进行干燥处理,现有的工艺设计通常利用烘箱对电池极片进行干燥。然而,现有烘箱各区域对于极片各位置的烘干加热温度大致相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能够在不同区域实现不同的烘干加热温度的极片烘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极片烘箱,其中,所述极片烘箱用以加热烘干电池极片,所述极片烘箱包含箱体、加热装置以及冷却装置;所述箱体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加热装置包含喷嘴单元,所述喷嘴单元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冷却装置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部,用以降低所述喷嘴单元由所述第二部输送至所述第二区域的加热介质的温度。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包含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喷嘴单元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位于箱体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此基础上,极片烘箱还包含设置在喷嘴单元的第二部的冷却装置,据此能够降低喷嘴单元由第二部输送至第二区域的加热介质的温度,从而降低极片烘箱的第二区域对于极片对应位置的烘干加热温度,使得对于极片不同位置的烘干加热温度不同。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的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极片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示出的极片烘箱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3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极片烘箱的部分结构的侧视图;
图4是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极片烘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100.箱体;
101.第一区域;
102.第二区域;
210.喷嘴单元;
2101.第一部;
2102.第二部;
211.加热介质输送管;
220.冷却介质输送管;
221.第一子输送管;
2211.第一控制阀;
222.第二子输送管;
2221.第二控制阀;
240.距离传感器;
310.冷却介质输入管;
320.冷却介质排出管;
330.冷却管;
341.第一主输送管;
3411.第三子输送管;
3412.第三控制阀;
342.第二主输送管;
3421.第四子输送管;
3422.第四控制阀;
343.第三主输送管;
3431.第五子输送管;
3432.第五控制阀;
344.第四主输送管;
3441.第六子输送管;
3442.第六控制阀;
X.第一水平方向;
Y.第二水平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在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
实施例一
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的结构示意图。在该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是以应用于对涂覆有活性物质层的电池极片进行加热烘干的设备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实用新型的相关设计应用于对其他工艺步骤下的电池极片进行加热烘干时,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的原理的范围内。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包含箱体100、加热装置以及冷却装置。具体而言,该箱体100能够用于加热待烘干的电池极片,从而实现对电池极片的烘干,且箱体100具有第一区域101 和第二区域102。该加热装置包含喷嘴单元210,该喷嘴单元210设置于箱体 100内,且喷嘴单元210具有能够输出热介质的第一部2101和第二部2102,该第一部2101位于箱体100的第一区域101,该第二部2102位于箱体100 的第二区域102。该冷却装置设置于喷嘴单元210的第二部2102,用以降低喷嘴单元210由第二部2102输送至第二区域102的加热介质的温度,使得第二区域102的加热温度低于第一区域101。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能够降低喷嘴单元210由第二部2102输送至第二区域102 的加热介质的温度,从而降低极片烘箱的第二区域102对于极片对应位置的烘干加热温度,使得对于极片不同位置的烘干加热温度不同。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电池极片包含集流体以及活性物质层,该活性物质层设置在该集流体的部分区域,且活性物质层具有中间段和减薄段。该减薄段位于中间段的两端,且减薄段的涂布面密度小于中间段的涂布面密度。其中,当电池极片位于极片烘箱时,电池极片的活性物质层的中间段位于第一区域101,减薄段位于第二区域102。由于极片包含集流体和活性物质层,且现有的极片的活性物质层的中间段较厚,位于中间段两端的减薄段较薄,因此在极片烘干过程中,在相同的干燥温度下,减薄段更容易被烘干。然而为了保证涂布较厚的中间段的烘干效果,通常需要更长的干燥时间,从而由于干燥时间较长,导致涂布较薄的减薄段出现活性物质层开裂的问题。对此,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在电池极片位于极片烘箱时,能够利用冷却装置降低箱体100的第二区域102的加热温度,从而降低减薄段的干燥温度,使得电池极片的活性物质层的减薄段与中间段的表面温度产生温度差,避免减薄段产生开裂、鼓边等问题。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可以通过加热介质输送管 211连接于喷嘴单元210,从而通过加热介质输送管211向喷嘴单元210输送加热介质。本实施例中是以加热介质输送管211连接于喷嘴单元210的第一部2101为例进行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加热介质输送管211亦可连接于喷嘴单元210的第一部2101和第二部2102,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可选地,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可以包含冷却介质输送管220以及第一子输送管221。具体而言,冷却介质输送管220用以输送冷却介质。第一子输送管221的一端连接于冷却介质输送管220,第一子输送管221的另一端设置于喷嘴单元210的第二部2102,即第一子输送管 221在第二部2102上具有冷却介质出口。
进一步地,基于冷却装置包含冷却介质输送管220以及第一子输送管221 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输送管220和第一子输送管221可以为软管。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冷却介质输送管220和第一子输送管221的布置更加方便,并能够适应各种布置空间的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冷却介质输送管220以及第一子输送管221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子输送管221上可以设置有第一控制阀2211,第一控制阀2211能够控制第一子输送管221的通断和流量。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实现各冷却介质管路的独立控制,提高系统控制精度,适应更多的应用需要。
进一步地,基于冷却装置包含第二子输送管222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输送管222可以为软管。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冷却介质输送管220和第一子输送管221的布置更加方便,并能够适应各种布置空间的需要。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加热装置可以包含多个喷嘴单元 210,这些喷嘴单元210可以大致沿第一水平方向X间隔布置,该第一水平方向X可以为极片的前进方向。在此基础上,每个喷嘴单元210具有一个第一部2101和两个第二部2102,两个第二部2102分别位于第一部2101的沿第二水平方向Y的两侧,且第二水平方向Y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X。需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是以电池极片具有一个中间段和两个减薄段为例进行说明,即电池极片的上述各段的排布顺序大致为“减薄段-中间段-减薄段”。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电池极片的不同结构,例如根据电池极片的活性物质层的涂布的“单条幅”或者“多条幅”的不同方案,可以灵活调整喷嘴单元的第一部和第二部的数量和布置形式,从而灵活调整冷却装置在喷嘴单元中的布置形式,据此能适应各种涂布型号的电池极片的需要。例如,“多条幅”的涂布方案下,极片原料具有交替布置的多组中间段和减薄段,即电池极片的各段的排布顺序大致为“减薄段-中间段-减薄段-空箔区-减薄段-中间段-减薄段-空箔区……减薄段-中间段-减薄段”,在该实施例中,每个喷嘴单元可以具有多个第一部,且每个第一部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一个第二部。换言之,在符合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的设计构思的各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喷嘴单元可以具有至少一个第一部和至少两个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沿第二水平方向交替布置,每个第一部沿第二水平方向的两侧分别具有第二部。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还可以包含距离传感器240以及控制单元。具体而言,该距离传感器240设置于喷嘴单元210的第二部2102的外部,距离传感器240用以在电池极片位于箱体100内时,测量电池极片边缘区域的高度。该控制单元连接于距离传感器 240,控制单元能够根据距离传感器240的测量结果与预设的高度阈值的比对结果控制冷却装置,例如控制上述各控制阀的启闭和流量。例如,当距离传感器240的测量结果大于高度阈值时,说明电池极片的活性物质层的减薄段可能因过热而产生翘曲现象,从而导致开裂风险产生。此时,控制单元能够根据该比对结果控制冷却装置,例如增加输入喷嘴单元210的第二部2102 的冷却介质的流量,即降低喷嘴单元210输入第二区域102的加热介质的温度,从而降低电池极片的边缘的干燥速率而预防干裂的产生。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可以采用气体,例如室内洁净冷风。加热介质可以采用加热后的气体。在此基础上,喷嘴单元210可以采用风嘴结构。
实施例二
基于上述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第一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以下将结合图3,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的第二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3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冷却介质输送管220以及第一子输送管 221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可以包含第二子输送管222。具体而言,第二子输送管222的一端连接于冷却介质输送管220,第二子输送管222的另一端设置于喷嘴单元210的第一部2101,即第二子输送管222在第一部2101上具有冷却介质出口。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随着基材涂布面密度的逐渐变小,停机时箱体100断带的风险升高,本实用新型在箱体100异常停机或涂布结束停机时可开启喷嘴单元210内的全部的冷却装置,即开启位于第一部2101和第二部2102的全部第一子输送管221和第二子输送管222,以此能够使得喷嘴单元210的第一部2101和第二部2102均输出低温介质,从而将箱体100的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的温度快速降低,防止断带的产生。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第二子输送管222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子输送管222上可以设置有第二控制阀2221,第二控制阀2221能够控制第二子输送管222的通断和流量。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实现各冷却介质管路的独立控制,提高系统控制精度,适应更多的应用需要。
实施例三
基于上述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的第一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以下将结合图4,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的第三实施例进行说明。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的冷却装置可以包含冷却介质输入管310、冷却介质排出管320以及冷却管330。具体而言,冷却管330设置于喷嘴单元210的第二部2102,冷却介质输入管310和冷却介质排出管320分别连接于冷却管330的入口和出口。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冷却介质输入管310和冷却介质排出管320能够向冷却管330内循环通入冷却介质,利用冷却管330的换热功能,使得第二部2102的温度降低,从而使得喷嘴单元210由第二部2102输送至第二区域102的加热介质的温度降低,进而使得第二区域102的加热温度低于第一区域101。
可选地,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喷嘴单元210的第二部2102可以设置有多根冷却管330,所谓“多根”可以理解为至少两根。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的冷却装置还可以包含第一主输送管341和多根第三子输送管3411、第二主输送管342和多根第四子输送管3421。具体而言,第一主输送管341连接于冷却介质输入管310,多根第三子输送管3411分别连接于位于第二部2102的多根冷却管330的入口与第一主输送管341之间。第二主输送管342连接于冷却介质排出管320,多根第四子输送管3421分别连接于位于第二部2102的多根冷却管330的出口与第二主输送管342之间。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为各冷却管330输送冷却介质的管路布置更加系统、精确,便于进一步对各不同位置的冷却介质输入的调节。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排出管320内可以施加有微负压,从而为冷却介质在冷却介质输入管310、冷却管330和冷却介质排出管320内的流动提供稳定动力。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冷却介质输入管310和第一主输送管341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输送管341与冷却介质输入管310之间可以设置有第三控制阀3412,通过控制该第三控制阀3412的启闭和开度,能够调节第一主输送管341的通断和流量。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实现各冷却介质管路的独立控制,提高系统控制精度,适应更多的应用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冷却介质排出管320和第二主输送管342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输送管342与冷却介质排出管320之间可以设置有第四控制阀3422,通过控制该第四控制阀3422的启闭和开度,能够调节第二主输送管342的通断和流量。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实现各冷却介质管路的独立控制,提高系统控制精度,适应更多的应用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第一主输送管341和第三子输送管3411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主输送管341和第三子输送管 3411可以分别为软管。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第一主输送管341和第三子输送管3411的布置更加方便,并能够适应各种布置空间的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第二主输送管342和第四子输送管3421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主输送管342和第四子输送管3421可以分别为软管。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第二主输送管342和第四子输送管3421的布置更加方便,并能够适应各种布置空间的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多根冷却管330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喷嘴单元210的第一部2101中也可以设置有冷却管330。换言之,在符合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的各种可能的实施例中,冷却管330至少设置于喷嘴单元210的第二部2102,进一步地,喷嘴单元210的第一部2101 中可以设置至少一根冷却管330,即,冷却装置至少设置于第二部2102。通过上述结构设计,随着基材涂布面密度的逐渐变小,停机时箱体100断带的风险升高,本实用新型在箱体100异常停机或涂布结束停机时可开启喷嘴单元210内的全部的冷却装置,即开启位于第一部2101和第二部2102的全部输送管,以此能够使得喷嘴单元210的第一部2101和第二部2102均输出低温介质,从而将箱体100的第一区域101和第二区域102的温度快速降低,防止断带的产生。
在此基础上,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却装置还可以包含第三主输送管343和至少两根第五子输送管3431、第四主输送管344和至少两根第六子输送管3441。具体而言,第三主输送管343连接于冷却介质输入管310,各根第五子输送管3431分别连接于位于第一部2101的冷却管330的入口与第三主输送管343之间。第四主输送管344连接于冷却介质排出管320,各根第六子输送管3441分别连接于位于第一部2101的冷却管330的出口与第四主输送管344之间。
承上,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输入管310通过第一主输送管341和第三子输送管3411向位于第二部2102的冷却管330输送冷却介质,第一主输送管341和第三子输送管3411可以在极片烘箱的工作过程中保持常开状态。冷却介质输入管310通过第三主输送管343和第五子输送管 3431向位于第一部2101的冷却管330输送冷却介质,第三主输送管343和第五子输送管3431可以在极片烘箱停机时开启。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冷却介质输入管310和第三主输送管343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主输送管343与冷却介质输入管310的连接处可以设置有第五控制阀3432,通过控制该第五控制阀3432 的启闭和开度,能够调节第三主输送管343的通断和流量。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实现各冷却介质管路的独立控制,提高系统控制精度,适应更多的应用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冷却介质排出管320和第四主输送管344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主输送管344与冷却介质排出管320之间可以设置有第六控制阀3442,通过控制该第六控制阀3442的启闭和开度,能够调节第四主输送管344的通断和流量。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进一步实现各冷却介质管路的独立控制,提高系统控制精度,适应更多的应用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第三主输送管343和第五子输送管3431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主输送管343和第五子输送管 3431可以分别为软管。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第三主输送管343和第五子输送管3431的布置更加方便,并能够适应各种布置空间的需要。
进一步地,如图4所示,基于冷却装置包含第四主输送管344和第六子输送管3441的结构设计,在本实施例中,第四主输送管344和第六子输送管 3441可以分别为软管。通过上述结构设计,本实用新型能够使得第四主输送管344和第六子输送管3441的布置更加方便,并能够适应各种布置空间的需要。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可以采用气体,例如室内洁净冷风。在此基础上,冷却管330可以采用换热气管结构。在其他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亦可采用其他种类的气体,例如低温惰性气体。冷却介质亦可为液体,例如冷却油液等,并不以本实施例为限。
在此应注意,附图中示出而且在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极片烘箱仅仅是能够采用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种极片烘箱中的几个示例。应当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绝非仅限于附图中示出或本说明书中描述的极片烘箱的任何细节或任何部件。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包含加热装置,加热装置的喷嘴单元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第一部和第二部分别位于箱体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此基础上,极片烘箱还包含设置在喷嘴单元的第二部的冷却装置,据此能够降低喷嘴单元由第二部输送至第二区域的加热介质的温度,从而降低极片烘箱的第二区域对于极片对应位置的烘干加热温度,使得对于极片不同位置的烘干加热温度不同。
以上详细地描述和/或图示了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不限于这里所描述的特定实施例,相反,每个实施例的组成部分和/或步骤可与这里所描述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独立和分开使用。一个实施例的每个组成部分和/或每个步骤也可与其它实施例的其它组成部分和/或步骤结合使用。在介绍这里所描述和/或图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时,用语“一个”、“一”和“上述”等用以表示存在一个或多个要素 /组成部分/等。术语“包含”、“包括”和“具有”用以表示开放式的包括在内的意思并且是指除了列出的要素/组成部分/等之外还可存在另外的要素/ 组成部分/等。此外,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中的术语“第一”和“第二”等仅作为标记使用,不是对其对象的数字限制。
虽然已根据不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极片烘箱进行了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认识到可在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进行改动。

Claims (10)

1.一种极片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烘箱用以加热烘干电池极片,所述极片烘箱包含:
箱体,具有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加热装置,包含喷嘴单元,所述喷嘴单元设置于所述箱体内,并具有第一部和第二部,所述第一部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二部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冷却装置,至少设置于所述第二部,用以降低所述喷嘴单元由所述第二部输送至所述第二区域的加热介质的温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含:
冷却介质输送管,用以输送冷却介质;
第一子输送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却介质输送管,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喷嘴单元的所述第二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极片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还包含:
第二子输送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冷却介质输送管,另一端设置于所述喷嘴单元的所述第一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极片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却装置包含:
冷却介质输入管和冷却介质排出管;
冷却管,设置于所述喷嘴单元的所述第二部,所述冷却介质输入管和所述冷却介质排出管分别连接于所述冷却管的入口和出口。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烘箱,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喷嘴单元中设置有至少两根所述冷却管;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含:
第一主输送管和至少两根第三子输送管,所述第一主输送管连接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管,所述至少两根第三子输送管分别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二部的所述至少两根冷却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一主输送管之间;
第二主输送管和至少两根第四子输送管,所述第二主输送管连接于所述冷却介质排出管,所述至少两根第四子输送管分别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二部的所述至少两根冷却管的出口与所述第二主输送管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极片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输送管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三控制阀;和/或,所述第二主输送管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控制阀;和/或,所述第一主输送管和所述第三子输送管为软管;和/或,所述第二主输送管和所述第四子输送管为软管。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极片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嘴单元的所述第一部设置有至少两根所述冷却管;其中,所述冷却装置还包含:
第三主输送管和至少两根第五子输送管,所述第三主输送管连接于所述冷却介质输入管,所述至少两根第五子输送管分别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部的所述至少两根冷却管的入口与所述第三主输送管之间;
第四主输送管和至少两根第六子输送管,所述第四主输送管连接于所述冷却介质排出管,所述至少两根第六子输送管分别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部的所述至少两根冷却管的出口与所述第四主输送管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极片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主输送管与所述冷却介质排出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五控制阀;和/或,所述第四主输送管与所述冷却介质排出管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六控制阀;和/或,所述第三主输送管和所述第五子输送管为软管;和/或,所述第四主输送管和所述第六子输送管为软管。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极片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极片包含活性物质层,所述活性物质层具有中间段和减薄段,且所述减薄段的涂布面密度小于所述中间段的涂布面密度;其中,所述电池极片位于所述极片烘箱时,所述中间段位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减薄段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极片烘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极片烘箱还包含:
距离传感器,设置于所述喷嘴单元的所述第二部的外部,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以在所述电池极片位于所述极片烘箱内时,测量所述电池极片边缘区域的高度;
控制单元,连接于所述距离传感器,用以根据所述距离传感器的测量结果与预设的高度阈值的比对结果控制所述冷却装置。
CN202120971736.9U 2021-05-08 2021-05-08 极片烘箱 Active CN2150307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1736.9U CN215030786U (zh) 2021-05-08 2021-05-08 极片烘箱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971736.9U CN215030786U (zh) 2021-05-08 2021-05-08 极片烘箱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30786U true CN215030786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19907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971736.9U Active CN215030786U (zh) 2021-05-08 2021-05-08 极片烘箱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30786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548774B (zh) Cvd反應器之進氣機構
KR100636009B1 (ko) 기판처리장치
CN215030786U (zh) 极片烘箱
CN109112636A (zh) 扩散炉管及扩散炉
CN207671926U (zh) 一种用于玻璃纤维生产的漏板气流控制装置
CN111256364A (zh) 一种固体蓄热锅炉
CN114659360B (zh) 改善温度均一性的烧结系统
CN106460604B (zh) 选择性催化还原的催化剂防霜系统和方法
CN104916740A (zh) 退火氧化设备
CN105779944A (zh) 一种用于制备cigs太阳电池的线性蒸发源
CN210952374U (zh) 一种隧道窑循环冷却系统
CN202107744U (zh) 退火炉带钢冷却装置
CN210048822U (zh) 带钢冷却设备及带钢生产线
CN207422554U (zh) 全热交换新风系统
JP2013188694A (ja) 成膜装置
CN210399346U (zh) 一种一体化室空调系统
CN204752521U (zh) 一种玻璃瓶退火窑冷却节能装置
CN210035814U (zh) 换电站及其送风管道系统
CN208333074U (zh) 一种石灰回转窑料仓的加热装置
CN208197131U (zh) 一种热风养护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养护窑装置
CN215184221U (zh) 一种温度管控装置
CN107062297B (zh) 一种卧式搪瓷管式空气预热器
CN216011693U (zh) 一种恒温隧道炉
CN212645252U (zh) 基于换热系统的网带烘干机
CN215675808U (zh) 一种导热油温度分区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AVIC Inno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Jiangsu) Co.,Ltd.

Address before: 166 Kejiao Road, Jintan District, Changzhou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Kaibo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