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21757U - 一种康复助力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康复助力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21757U
CN215021757U CN202120103038.7U CN202120103038U CN215021757U CN 215021757 U CN215021757 U CN 215021757U CN 202120103038 U CN202120103038 U CN 202120103038U CN 215021757 U CN215021757 U CN 21502175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ot
rehabilitation
booster
instep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0303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霖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gong Mental Health Center
Original Assignee
Zigong Mental Health Center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gong Mental Health Center filed Critical Zigong Mental Health Center
Priority to CN20212010303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2175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2175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2175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habilitation Too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力器领域,公开了一种康复助力器,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一端连有把手,另一端连有脚部固定机构,脚部固定机构开有容脚凹槽,容脚凹槽槽口围设有充气环,脚部固定机构开有容脚凹槽处设有脚背护板,脚背护板内铺设有充气层,充气环和充气层均设有气泵,把手设有开关,开关与气泵连接。其能够方便有效的对患者脚部进行固定,不会对患者脚部造成伤害,能够帮助下肢不方便者行走,且可以锻炼下肢肌肉,帮助使用者恢复身体健康。

Description

一种康复助力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助力器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康复助力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的下肢助力器一般为拐杖,便于行走不方便的使用者行走,其不能帮助使用者锻炼患肢肌肉,虽然使用方便,但效果不理想,长期使用可能使患肢运动过少,从而导致肌肉萎缩。针对上述问题,申请号CN201320705579.2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可调式下肢康复助力器,其能够帮助下肢不方便者行走,且可以锻炼下肢肌肉,帮助使用者恢复身体健康,可靠性好,使用方便。但其仍具有以下问题:(1)患者脚部通过绳带绑设于撑脚板上,对于腿部受伤的患者来说,弯曲腿部等动作极为困难,因此只能通过亲属帮助绑设绳带,使用不便;(2)绳带对脚部产生挤压,长时间使用会形成勒痕,并产生破损和疼痛,不利于病人长期使用。
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申请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康复助力器,其能够方便有效的对患者脚部进行固定,不会对患者脚部造成伤害,能够帮助下肢不方便者行走,且可以锻炼下肢肌肉,帮助使用者恢复身体健康。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康复助力器,包括支撑杆,支撑杆一端连有把手,另一端连有脚部固定机构,所述脚部固定机构开有容脚凹槽,容脚凹槽槽口围设有充气环,所述脚部固定机构开有容脚凹槽处设有脚背护板,脚背护板内铺设有充气层,所述充气环和充气层均设有气泵,所述把手设有开关,开关与气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脚背护板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扇形板,两块扇形板的弧边之间连有弧形板,以围设形成脚背凹槽,所述弧形板内侧面铺设有第一充气层,所述扇形板内侧面铺设有第二充气层。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设于容脚凹槽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容脚凹槽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扇形板尖端通过转轴与容脚凹槽的槽底铰接,转轴与容脚凹槽的对称面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对称设有卡扣,所述容脚凹槽槽底对称开有卡槽,卡槽与卡扣一一对应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为伸缩杆,并通过定位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把手设有连接部和握持部,连接部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握持部顶面设有贴合手掌的弧形面,握持部底面开有与手指配合的容指槽。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杆包括外杆和内杆,外杆侧壁沿长度方向开有两排固定孔,两排固定孔对称设置,所述内杆侧壁弹性连接有固定珠,固定珠与任意一个固定孔匹配。
进一步地,所述脚部固定机构底部铺设有防滑层。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康复助力器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脚部固定机构,对脚部进行固定,具体地,通过设置容脚凹槽,对脚身进行容纳限位,通过设置脚背护板,对脚背进行容纳限位,而后通过设置充气层,对脚背进行填充限位,将脚背挤紧,从而将脚部挤压于容脚凹槽内,通过设置充气环,对容脚凹槽槽口进行填充缩口,防止脚部滑出。通过设置支撑杆和把手,利用手部向上拉动支撑杆带动脚部固定机构抬起,带动脚部抬起,帮助下肢不方便者行走,且可以锻炼下肢肌肉,帮助使用者恢复身体健康。充气层和充气环能够对脚部产生缓冲,防止对脚部造成损伤。通过设置开关,使其与充气环和充气层的气泵连接,方便患者充气。
(2)通过将支撑杆设于容脚凹槽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优选设于宽度方向一侧的中部,使用时将支撑杆置于腿部外侧,方便手部施力。通过设置扇形板与容脚凹槽铰接,使其能够以转轴为轴转动,以适应左脚或右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康复助力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康复助力器的俯视示意图。
图标:10-支撑杆;101-外杆;1011-固定孔;102-内杆;1021-固定珠;11-把手;111-连接部;112-握持部;1121-弧形面;1122-容指槽;12-开关;20-容脚凹槽;201-充气环;202-卡槽;21-脚背护板;211-充气层;22-扇形板;221-第二充气层;23-弧形板;231-第一充气层;232-卡扣;24-脚背凹槽;30-防滑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康复助力器,其包括支撑杆10,支撑杆10一端连有把手11,另一端连有脚部固定机构,所述脚部固定机构开有容脚凹槽20,容脚凹槽20槽口围设有充气环201,所述脚部固定机构开有容脚凹槽20处设有脚背护板21,脚背护板21内铺设有充气层211,所述充气环201和充气层211均设有气泵,所述把手11设有开关12,开关12与气泵连接。通过设置脚部固定机构,对脚部进行固定,具体地,通过设置容脚凹槽20,对脚身进行容纳限位,通过设置脚背护板21,对脚背进行容纳限位,而后通过设置充气层211,对脚背进行填充限位,将脚背挤紧,从而将脚部挤压于容脚凹槽20内,通过设置充气环201,对容脚凹槽20槽口进行填充缩口,防止脚部滑出。通过设置支撑杆10和把手11,利用手部向上拉动支撑杆10带动脚部固定机构抬起,带动脚部抬起,帮助下肢不方便者行走,且可以锻炼下肢肌肉,帮助使用者恢复身体健康。充气层211和充气环201能够对脚部产生缓冲,防止对脚部造成损伤。通过设置开关12,使其与充气环201和充气层211的气泵连接,方便患者充气。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气泵采用现有技术中的任意一种电控气泵,其控制器与开关12电连接,开关可以控制气泵充气与否即可。
为了对脚背护板21进行进一步的解释,所述脚背护板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扇形板22,两块扇形板22的弧边之间连有弧形板23,以围设形成脚背凹槽24,所述弧形板23内侧面铺设有第一充气层231,所述扇形板22内侧面铺设有第二充气层221。
为了方便施力,并且能够用于患者的左腿或右腿,所述支撑杆10设于容脚凹槽20宽度方向上的一侧,所述容脚凹槽2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扇形板22尖端通过转轴与容脚凹槽20的槽底铰接,转轴与容脚凹槽20的对称面重合。通过将支撑杆10设于容脚凹槽20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优选设于宽度方向一侧的中部,使用时将支撑杆10置于腿部外侧,方便手部施力。通过设置扇形板22与容脚凹槽20铰接,使其能够以转轴为轴转动,以适应左脚或右脚。
为了对转动后的脚背护板21进行固定,所述弧形板23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对称设有卡扣232,所述容脚凹槽20槽底对称开有卡槽202,卡槽202与卡扣232一一对应且配合。
为了根据患者升高进行适应性调整,所述支撑杆10为伸缩杆,并通过定位件固定。
为了方便握持,所述把手11设有连接部111和握持部112,连接部111与支撑杆10固定连接,所述握持部112顶面设有贴合手掌的弧形面1121,握持部112底面开有与手指配合的容指槽1122。
为了对支撑杆10的结构做出进一步的解释,所述支撑杆10包括外杆101和内杆102,外杆101侧壁沿长度方向开有两排固定孔1011,两排固定孔1011对称设置,所述内杆102侧壁弹性连接有固定珠1021,固定珠1021与任意一个固定孔1011匹配。通过设置两排固定孔1011,使外杆101能够180度转动,以适应左手或右手。
为了防滑,所述脚部固定机构底部铺设有防滑层30。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康复助力器,其通过设置脚部固定机构,对脚部进行固定,具体地,通过设置容脚凹槽,对脚身进行容纳限位,通过设置脚背护板,对脚背进行容纳限位,而后通过设置充气层,对脚背进行填充限位,将脚背挤紧,从而将脚部挤压于容脚凹槽内,通过设置充气环,对容脚凹槽槽口进行填充缩口,防止脚部滑出。通过设置支撑杆和把手,利用手部向上拉动支撑杆带动脚部固定机构抬起,带动脚部抬起,帮助下肢不方便者行走,且可以锻炼下肢肌肉,帮助使用者恢复身体健康。充气层和充气环能够对脚部产生缓冲,防止对脚部造成损伤。通过设置开关,使其与充气环和充气层的气泵连接,方便患者充气。通过将支撑杆设于容脚凹槽宽度方向上的一侧,优选设于宽度方向一侧的中部,使用时将支撑杆置于腿部外侧,方便手部施力。通过设置扇形板与容脚凹槽铰接,使其能够以转轴为轴转动,以适应左脚或右脚。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康复助力器,包括支撑杆(10),支撑杆(10)一端连有把手(11),另一端连有脚部固定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固定机构开有容脚凹槽(20),容脚凹槽(20)槽口围设有充气环(201),
所述脚部固定机构开有容脚凹槽(20)处设有脚背护板(21),脚背护板(21)内铺设有充气层(211),
所述充气环(201)和充气层(211)均设有气泵,所述把手(11)设有开关(12),开关(12)与气泵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背护板(2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块扇形板(22),两块扇形板(22)的弧边之间连有弧形板(23),以围设形成脚背凹槽(24),所述弧形板(23)内侧面铺设有第一充气层(231),所述扇形板(22)内侧面铺设有第二充气层(2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康复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设于容脚凹槽(20)宽度方向上的一侧,
所述容脚凹槽(20)长度方向上的两端对称设置,所述扇形板(22)尖端通过转轴与容脚凹槽(20)的槽底铰接,转轴与容脚凹槽(20)的对称面重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康复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23)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对称设有卡扣(232),所述容脚凹槽(20)槽底对称开有卡槽(202),卡槽(202)与卡扣(232)一一对应且配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为伸缩杆,并通过定位件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康复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1)设有连接部(111)和握持部(112),连接部(111)与支撑杆(10)固定连接,所述握持部(112)顶面设有贴合手掌的弧形面(1121),握持部(112)底面开有与手指配合的容指槽(112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康复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杆(10)包括外杆(101)和内杆(102),外杆(101)侧壁沿长度方向开有两排固定孔(1011),两排固定孔(1011)对称设置,所述内杆(102)侧壁弹性连接有固定珠(1021),固定珠(1021)与任意一个固定孔(1011)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康复助力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脚部固定机构底部铺设有防滑层(30)。
CN202120103038.7U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康复助力器 Active CN21502175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3038.7U CN215021757U (zh)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康复助力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03038.7U CN215021757U (zh)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康复助力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21757U true CN215021757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507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03038.7U Active CN215021757U (zh) 2021-01-14 2021-01-14 一种康复助力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2175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326908B2 (en) Body stretching assembly
US4869499A (en) Toe exercise device
EP2854958B1 (en) Exercise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exercising an ankle, foot, and/or leg
US20130316885A1 (en) Therapeutic device for improving neuromuscular balance and pain conditions
KR20150003735A (ko) 사지 지지 및 지면 슬라이딩 운동 시스템
US20090234255A1 (en) Ergonomic device for administering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N215021757U (zh) 一种康复助力器
US20070249971A1 (en) Portable physiotherapy apparatus for providing resistive exercise movement and method of using same
CN208525365U (zh) 一种气动式上肢康复支架
US20040198570A1 (en) Therapy cushion for use with blood pressure cuff
CN113274701A (zh) 一种骨伤科用锻炼恢复装置
CN211659170U (zh) 一种脑卒中患者康复训练装置
US6210303B1 (en) Golf exercise device
CN116270144A (zh) 一种下肢免负重行走辅助支具
US20050277527A1 (en) Therapeutic knee exercise apparatus
CN210302241U (zh) 一种儿童用弹簧侧弯式腕力康复训练器
CN112891863A (zh) 新型主被动平衡训练装置
CN216755321U (zh) 一种瘫痪病人直立辅助锻炼床
CN217593178U (zh) 一种骨科膝关节护理活动器
CN211461977U (zh) 新型主被动平衡训练装置
CN210495090U (zh) 腕关节训练器
CN217645495U (zh) 一种用于摆放侧卧位的上肢托手垫
CN217961197U (zh) 一种具有压力调节功能的手部训练器及复健装置
CN209916577U (zh) 膝下用助行支具
CN217525535U (zh) 一种多功能预防足下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