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19808U - 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19808U
CN215019808U CN202120188089.4U CN202120188089U CN215019808U CN 215019808 U CN215019808 U CN 215019808U CN 202120188089 U CN202120188089 U CN 202120188089U CN 215019808 U CN215019808 U CN 21501980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teral position
throw pillow
groove section
concave part
positioning conca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880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朱海新
王玉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Luhe Hospital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Luhe Hospit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Luhe Hospital filed Critical Beijing Luhe Hospital
Priority to CN2021201880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1980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1980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1980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Invalid Beds And Related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包括抱枕主体,抱枕主体设有依次收尾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相对,第二侧面与第四侧面相对,抱枕主体还设有同时与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连接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相对设置;第一接触面设有在第一侧面或第三侧面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定位凹陷部和第二定位凹陷部,第一定位凹陷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第二定位凹陷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侧面和第四侧面;第二接触面设有第三定位凹陷部,第三定位凹陷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使用方便,便于患者治疗和康复。

Description

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
背景技术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重症监护病房的常见疾病,是一种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显著特征的临床综合征,病死率较高。机械通气治疗是该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但在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往往长期处在仰卧位,缺乏体位变动,这会带来肺水肿和肺不张的不均一分布、肺有效通气量减少、通气/血流比值失调及重力依赖区痰液引流不畅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病人不良预后风险增加。研究证实,尝试进行仰卧位以外的体位变动下的机械通气,能够使肺组织的重力依赖区与非重力依赖区交换,氧合提升,预后改善。长期以来,俯卧位是较为常用的体位,但会带来颜面部、躯体腹侧皮肤较大的压伤风险,而且体位交替操作难度较大,不易于吸痰和观察人工气道。近年来,高侧卧位作为一种相对简便的替代体位,能有效避免上述风险,且有较好的治疗效果,越来越受到临床的重视。
患者处于高侧卧位(身体所在平面与床面基本为90°)时,避免了相对娇嫩的颜面。
部、躯体腹侧皮肤压伤,身体的受力点主要集中在皮肤相对较厚的肩部和髋部,可有效降低患者被压伤的风险。高侧卧位时,改变通常的重力依赖区和非重力依赖区划分。仰卧位时,近前胸壁肺组织为非重力依赖区,近后背肺组织为重力依赖区。当患者处于左侧卧位通气治疗时,左侧肺在下、右侧肺在上,右侧肺是非重力依赖区,容易过度通气,左侧肺是重力依赖区,容易肺不张。右侧卧位通气时,重力依赖区和非重力依赖区交换位置,肺水重新分布,改善肺顺应性的一致性,使得原过度通气的肺组织通气减少,原通气不足的肺组织通气增加,从而减轻缺氧和肺损伤。但是,肺顺应性一致性的改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高侧卧位治疗需要患者每天侧卧12小时以上。患者高侧卧位时受力面积减少,肩、髋、耳等部位承受较大压力,相较仰卧位除造成患者不适外,还会增加压伤。
临床进行高侧卧位时,通常在普通ICU病床上通过大小不等的枕头在患者背部填塞等方法实现,降低了患者的舒适性、稳定性差,难以长时间维持有效体。同时,因背部填塞,使叩背及振动排痰等物理措施无法有效进行。目前临床上没有广泛接受的辅助患者进行高侧卧位机械通气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以改善现有技术中没有辅助患者进行高侧卧位机械通气的设备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体是这样的: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包括:
抱枕主体,所述抱枕主体设有依次收尾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所述抱枕主体还设有同时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连接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接触面设有在所述第一侧面或第三侧面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定位凹陷部和第二定位凹陷部,所述第一定位凹陷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定位凹陷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
所述第二接触面设有第三定位凹陷部,所述第三定位凹陷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
可选的,所述抱枕主体包括内芯以及外套,所述外套套设于所述内芯外,所述外套与所述内芯可拆卸地连接。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面设置为弧形面,用于与患者的胸腹部以及下肢接触。
可选的,所述第一定位凹陷部、所述第二定位凹陷部以及所述第三定位凹陷部三者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弧形槽。
可选的,所述第二定位凹陷部设置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定位凹陷部包括相连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70°-100°;所述第一槽段远离所述第二槽段的一段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槽段远离所述第一槽段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四侧面。
可选的,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且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为平滑连接。
可选的,所述抱枕主体为弹性体。
可选的,所述侧卧位辅助抱枕还包括约束带,所述约束带用于与所述抱枕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约束带在与所述抱枕主体连接时,二者共同限定出定位患者肢体的通道。
可选的,所述约束带包括带体和定位体,所述带体的一端与所述抱枕主体连接,所述带体上设有魔术子贴;所述定位体设置为魔术母贴,所述定位体与所述抱枕主体连接,且所述带体和所述定位体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凹陷部在从所述第二侧面到所述第四侧面的方向上的两侧。
可选的,所述第一侧面设有用于定位患者下颚的第四定位凹陷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主要适用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治疗的患者,在使用时,患者呈侧卧位,例如,患者呈左侧卧位,此时,抱枕主体的第一侧面与患者的胸腹部接触并能够延伸至患者下肢。第二接触面与病床接触,第一接触面背离病床。患者的右上肢定位于第一接触面上的第一定位凹陷部中,患者的右下肢呈弯曲状态并定位于第一接触面上的第二定位凹陷部中。同时,患者的左上肢定位于第二接触面上的第三定位凹陷部中,避免左上肢承受过大压力。通过在患者左侧位时抱住抱枕主体,抱枕主体与患者的肢体接触紧密,定位效果好,辅助患者侧位卧躺,利于患者治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提供的侧卧位辅助抱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供的侧卧位辅助抱枕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供的侧卧位辅助抱枕的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供的侧卧位辅助抱枕的变形结构的侧向结构示意图。
图标:
100-抱枕主体;110-第一侧面;120-第二侧面;130-第三侧面;140-第四侧面;150-第一接触面;151-第一定位凹陷部;152-第二定位凹陷部;1521-第一槽段;1522-第二槽段;160-第二接触面;161-第三定位凹陷部;200-约束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侧卧位辅助抱枕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包括:
抱枕主体100,抱枕主体100设有依次收尾连接的第一侧面110、第二侧面120、第三侧面130和第四侧面140,第一侧面110与第三侧面130相对,第二侧面120与第四侧面140相对,抱枕主体100还设有同时与第一侧面110、第二侧面120、第三侧面130和第四侧面140连接的第一接触面150和第二接触面160,第一接触面150和第二接触面160相对设置;
第一接触面150设有在第一侧面110或第三侧面130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定位凹陷部151和第二定位凹陷部152,第一定位凹陷部15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侧面110和第三侧面130,第二定位凹陷部152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侧面110和第四侧面140;
第二接触面160设有第三定位凹陷部161,第三定位凹陷部16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一侧面110和第三侧面130。
本实施例中,辅助抱枕主要适用于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通气治疗的患者,在使用时,患者呈侧卧位,例如,患者呈左侧卧位,此时,抱枕主体100的第一侧面110与患者的胸腹部接触并能够延伸至患者下肢。第二接触面160与病床接触,第一接触面150背离病床。患者的右上肢定位于第一接触面150上的第一定位凹陷部151中,患者的右下肢呈弯曲状态并定位于第一接触面150上的第二定位凹陷部152中。同时,患者的左上肢定位于第二接触面160上的第三定位凹陷部161中,避免左上肢承受过大压力。通过在患者左侧位时抱住抱枕主体100,抱枕主体100与患者的肢体接触紧密,定位效果好,辅助患者侧位卧躺,利于患者治疗。
需要说明的是,抱枕主体100可以是方体形或圆柱体形。例如,本实施例中,以抱枕为方体形为例进行说明,并且,抱枕主体100任意相邻的两个面为平滑连接,例如,在任意相邻的两个面处设置倒圆角,减少棱角,患者接触抱枕主体100时更加舒适。
本实施例中,抱枕主体100包括芯体和外套,外套为防水套,外套包裹在芯体外,起到防护芯体的作用。外套与芯体为可拆卸地连接,便于更换外套,从而降低成本。
应当理解,外套可以设置开口,在开口处设置拉链,通过关闭拉链将芯体封闭在外套中。需要取出芯体时,外套上的拉链拉开,从开口处取出即可。
在其他实施例中,外套的开口处可以设置纽扣等实现开口的关闭或开启。
此外,芯体和外套均为弹性体,芯体上设有第一定位凹陷部151、第二定位凹陷部152和第三定位凹陷部161,当外套套设在芯体外后,外套对应于第一定位凹陷部151、第二定位凹陷部152和第三定位凹陷部161的位置能够呈凹陷状以与芯体上的凹陷部对应。
进一步的,芯体与抱枕主体100的第二侧面120相应的位置设置有第四凹陷定位部,第四凹陷定位部用于与患者的下颚接触。
可选的,第一定位凹陷部151、第二定位凹陷部152、第三定位凹陷部161和第四定位凹陷部均为弧形槽,与患者的肢体更加匹配,增加定位效果以及舒适度。
进一步的,第二定位凹陷部152包括相连的第一槽段1521和第二槽段1522,第一槽段1521的延伸方向与第二槽段1522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70°-100°;第一槽段1521远离第二槽段1522的一段延伸至第一侧面110,第二槽段1522远离第一槽段1521的一侧延伸至第四侧面140。
可选的,第一槽段1521与第二槽段1522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且第一槽段1521与第二槽段1522为平滑连接。当第一槽段1521和第二槽段1522呈90°时,患者的右下肢可以呈90°的弯曲状态,并嵌入到第二定位凹陷部152中,第二定位凹陷部152与患者的右下肢配合好,定位效果好。
进一步的,第一槽段1521和第二槽段1522为平滑连接,例如,第一槽段1521和第二槽段1522之间设有倒圆角,避免直角弯,利于定位患者的肢体。
本实施例中,可选的,侧卧位辅助抱枕还包括约束带200,约束带200用于与抱枕主体100可拆卸地连接,且约束带200在与抱枕主体100连接时,二者共同限定出定位患者肢体的通道。患者的肢体定位在凹陷部中后,利用约束带200进一步约束患者的肢体,避免肢体脱出凹陷部,定位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约束带200包括带体和定位体,带体的一端与抱枕主体100连接,带体上设有魔术子贴;定位体设置为魔术母贴,定位体与抱枕主体100连接,且带体和定位体位于第一定位凹陷部151在从第二侧面120到第四侧面140的方向上的两侧。
在其他实施例中,带体和定位体可以设置为相互配合的纽扣结构。
此外,约束带200的数量可以不限于是一根,例如,约束带200的数量为多根,多根约束带200在第一定位凹陷部151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
请参阅图4,适用于患者右侧位时使用抱枕。
本实施例提供的侧卧位辅助抱枕,结构简单合理,与患者的接触紧密,利于患者处于良好的治疗姿势,利于患者康复和治疗。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其特征在于,包括:
抱枕主体,所述抱枕主体设有依次收尾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三侧面相对,所述第二侧面与所述第四侧面相对,所述抱枕主体还设有同时与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连接的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所述第一接触面和第二接触面相对设置;
所述第一接触面设有在所述第一侧面或第三侧面的延伸方向上间隔排布的第一定位凹陷部和第二定位凹陷部,所述第一定位凹陷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所述第二定位凹陷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四侧面;
所述第二接触面设有第三定位凹陷部,所述第三定位凹陷部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三侧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辅助抱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枕主体包括内芯以及外套,所述外套套设于所述内芯外,所述外套与所述内芯可拆卸地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辅助抱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设置为弧形面,用于与患者的胸腹部以及下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辅助抱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定位凹陷部、所述第二定位凹陷部以及所述第三定位凹陷部三者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为弧形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辅助抱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定位凹陷部设置为弧形槽,所述第二定位凹陷部包括相连的第一槽段和第二槽段,所述第一槽段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70°-100°;所述第一槽段远离所述第二槽段的一段延伸至所述第一侧面,所述第二槽段远离所述第一槽段的一侧延伸至所述第四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侧卧位辅助抱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的延伸方向的夹角为90°,且所述第一槽段与所述第二槽段为平滑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辅助抱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抱枕主体为弹性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辅助抱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侧卧位辅助抱枕还包括约束带,所述约束带用于与所述抱枕主体可拆卸地连接,且所述约束带在与所述抱枕主体连接时,二者共同限定出定位患者肢体的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侧卧位辅助抱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约束带包括带体和定位体,所述带体的一端与所述抱枕主体连接,所述带体上设有魔术子贴;所述定位体设置为魔术母贴,所述定位体与所述抱枕主体连接,且所述带体和所述定位体位于所述第一定位凹陷部在从所述第二侧面到所述第四侧面的方向上的两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卧位辅助抱枕,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侧面设有用于定位患者下颚的第四定位凹陷部。
CN202120188089.4U 2021-01-23 2021-01-23 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 Active CN21501980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8089.4U CN215019808U (zh) 2021-01-23 2021-01-23 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88089.4U CN215019808U (zh) 2021-01-23 2021-01-23 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19808U true CN215019808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514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88089.4U Active CN215019808U (zh) 2021-01-23 2021-01-23 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1980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77183B1 (en) Therapeutic cush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6568015B1 (en) Prone positioning mattress
US20220175149A1 (en) Therapeutic cushion systems and methods
US20220160139A1 (en) Therapeutic cushion systems and methods
CN115120441A (zh) 一种便捷式智能化俯卧位通气治疗装置
CN101292824B (zh) 仰、侧、俯卧魔方枕
CN215019808U (zh) 一种侧卧位辅助抱枕
CN108553239A (zh) 俯卧位通气患者保护垫
CN216394544U (zh) 医用辅助垫
CN209332557U (zh) 一种高侧卧位患者支撑器
CN219614261U (zh) 一种侧卧抱枕
CN209916476U (zh) 一种监测呼吸高危患儿的俯卧装置
CN218515887U (zh) 一种便捷式智能化俯卧位通气治疗装置
CN208659680U (zh) 一种儿科降温装置
CN220000911U (zh) 一种便于骨科手术的护理裤
CN109394452A (zh) 一种高侧卧位患者支撑器
CN208659674U (zh) 颈托式止鼾器
CN215350163U (zh) 一种俯卧位翻身巾
CN216365667U (zh) 一种多功能枕头
CN210228536U (zh) 儿童俯卧位体位垫
CN215229573U (zh) 一种危重症患者专用枕
CN220141991U (zh) 翻身带
CN216754842U (zh) 一种多功能下肢固定枕
CN216394538U (zh) 一种睡袋式俯卧位翻身辅助装置
CN215459451U (zh) 翻身带组件和具有其的护理装置、护理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