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16762U - 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16762U
CN215016762U CN202120240644.3U CN202120240644U CN215016762U CN 215016762 U CN215016762 U CN 215016762U CN 202120240644 U CN202120240644 U CN 202120240644U CN 215016762 U CN215016762 U CN 21501676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guide
guide channel
air
motor
vacuum sour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240644.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宗彬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CH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CH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CH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CHO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240644.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1676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1676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1676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otor Or Generator Cooling System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其中,所述真空源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在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设置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设置于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侧部的第一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内的第二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侧壁上的进风通道、设置于电机主体底部的主气流进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的侧壁上的主气流第一排风口,其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的最低点至少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齐平,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的最低点高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本实用新型能对电机机主机持续降温,同时气流经冷却后能自动排出真空源,以保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

Description

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领域,尤其是一种能对电机主机内持续降温,保证了吸尘器的持续运转;同时气流经冷却后能自动排出真空源,以保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背景技术
吸尘器工作时,其电机的电路板会由于长时间工作而导致发热,因此需在吸尘器工作时对电机进行降温,现有的吸尘器的针对电机的冷却系统通常比较简单,环境中的液体很容易进入到电机的电路板上,导致电路板进水损坏。
为此,我们研发了一种能对电机主机内持续降温,保证了吸尘器的持续运转;同时气流经冷却后能自动排出真空源,以保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能对电机主机内持续降温,保证了吸尘器的持续运转;同时冷却气流带进的水气冷凝后能自动排出真空源,以保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在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设置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设置于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侧部的第一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内的第二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侧壁上的进风通道、设置于电机主体底部的主气流进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的侧壁上的主气流第一排风口,其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的最低点至少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齐平,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的最低点高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
优选地,所述机架的侧壁的外表面上竖向均布有多个倾斜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部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导风通道进风孔;所述导风通道进风孔与对应的凹槽平行设置;每个所述凹槽的下侧面分别倾斜设置,且其外端部的高度低于其内端部。
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沿机架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呈倒置的L形,其竖直段竖直设置,水平段倾斜设置,且越靠近竖直段的高度越低,以便于水从水平段流向竖直段。
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的竖直段高度至少为10CM。
优选地,所述导风通道竖直段的底面的高度与最下面的导风通道进风孔的高度是平齐的,以使得导风通道内积聚的水从最下面的导风通道进风孔完全排出。
优选地,所述电机上盖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位于第二导风孔的外部,并包裹第二导风孔,以将冷却气流中的水阻隔在凸环的外部;所述第二导风孔与第一导风孔之间的电机上盖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为斜面,以将凸环阻挡的水分随着斜面从第一导风孔流出。
优选地,所述电机主体侧壁上的进风通道与电机主气流进风孔连通,以使气流随着主气流一同排出真空源。
优选地,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含机架、真空源和收集箱,其中真空源和收集箱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真空源包括电机上盖、电机安装座和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设置在电机安装座内,所述电机上盖设置在电机主体的上方,所述电机上盖和电机安装座配合将电机机主体固定,包含上述真空源冷却系统。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通过将冷却气流从导风通道的导风通道进风孔进入,并依次经过导风通道、导风通道出风孔、第一导风孔、第二导风孔、冷却气流进风口到达电机组件内对电路板等部件进行持续降温,对电路板等部件降温后的气流继续流经进风通道、进风通道排风口与主气流汇合,最后随着主气流经过主气流第一排风口、主气流第二排风口和主气流第三排风口排出到机体外,实现对电路板等部件的持续降温,保证了吸尘器的持续运转;同时冷却气流带进的水气冷凝后能沿电机上盖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导风通道和导风通道进风孔排出真空源,以保证电机主体的安全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剖视放大图;
图3为图2中A部的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机架的第一角度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机架的第二角度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部的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机架去掉盖板时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C部的放大图;
图9为图8中D部的放大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电机上盖去掉盖子的第一角度放大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电机上盖去掉盖子的第二角度放大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电机组件的第一角度放大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第二角度放大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的机身的电机组件的剖视放大图;
其中:1、机架;2、电机组件;3、尘桶;11、盖板;12、导风通道;13、凹槽;14、排水槽;15、引流部;21、电机上盖;22、电机主体;23、电机安装座;24、环形凸起;121、导风通道进风孔;122、导风通道出风孔;211、第一导风孔;212、第二导风孔;213、凸环;214、主气流第二排风口;215、主气流第三排风口;216、围板;217、冷却气流区域;218、主气流区域;219、盖子;221、冷却气流进风口;222、进风通道;223、进风通道排风口;224、主气流进风孔;225、主气流第一排风口;226、电路板;227、气管;1221、引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1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在机架1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121、设置于机架1内的导风通道12、设置于机架1盖板11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122、设置于电机上盖21的侧部的第一导风孔211、设置于电机上盖21内腔底部的中心部的第二导风孔212、设置于电机主体22的上端部的冷却气流进风口221、设置于电机主体22的侧壁上的进风通道222、设置于电机主体22底部的主气流进风孔224、设置于电机主体22的侧壁上的主气流第一排风口225、设置于电机上盖21内腔底部的侧部的主气流第二排风口214和设置于电机上盖21侧壁上的主气流第三排风口215;外部的冷却气流能从导风通道进风孔121进入导风通道12,再从导风通道出风孔122进入第一导风孔211,再经过第二导风孔212、冷却气流进风口221进入电机主体22内,冷却设置在电机主体22内的电路板226等部件后,再经过进风通道222进入主气流进风孔224中,然后随主气流排出。
所述主气流由主气流进风孔224进入电机主体22内,然后经主气流第一排风口225排出、再依次经过主气流第二排风口214、主气流第三排风口215排出真空源2。
所述机架1的侧壁的外表面上竖向均布有多个倾斜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凹槽13,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部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导风通道进风孔121;所述导风通道进风孔121与对应的凹槽13平行设置;每个所述凹槽13的下侧面分别倾斜设置,且其外端部的高度低于其内端部;在喷淋环境中使用吸尘器时,大部分的水会被凹槽13的底部阻隔并沿凹槽13的下侧面流出,从而只有极少数的水从导风通道进风孔121进入导风通道12内;每个所述导风通道进风孔121的内表面上分别设置有排水槽14;所述排水槽14与所述凹槽13平行设置;每个所述导风通道进风孔121分别对应地设置在所述排水槽14的底部的下部;所述导风通道进风孔121的内表面上还设置有沿导风通道12的高度方向设置有引流槽1221;所述引流槽1221与排水槽14连通;所述引流槽1221与排水槽14的连通处分别设置有引流部15,以便引流槽内的水能沿引流部15进入对应的排水槽14中,并经过对应的导风通道进风孔121排出。
所述导风通道12沿机架1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呈倒置的L形,其竖直段高度至少为10CM,以增加导风通道12的高度;所述导风通道12的水平段倾斜设置;且越靠近竖直段的高度越低,以便于水从水平段流向竖直段;通过增加导风通道12的长度可使得冷却气流中的水分在爬升时更充分地冷凝在导风通道12内壁上;所述导风通道12竖直段的底面的高度与最下面的导风通道进风孔121的高度是平齐的,以使得导风通道12内积聚的水从最下面的导风通道进风孔121完全排出;所述冷却气流在导风通道12内的流向是从导风通道进风孔121往导风通道出风孔122爬升的,以使得一部分冷凝的水,依其重力沿引流槽1221回流至导风通道12底部,然后从最下面的导风通道进风孔121排出,另一部分从与引流槽1221连通的引流部15进入对应的排水槽14,并从对应的导风通道进风孔121排出,再顺着对应的凹槽13流出。
所述电机上盖21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上设有凸环213,所述凸环213位于第二导风孔212的外部,并包裹第二导风孔212,以将冷却气流中的水阻隔在凸环213的外部;所述第二导风孔212与第一导风孔211之间的电机上盖21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为斜面,以将凸环213阻挡的水分随着斜面从第一导风孔211流出。
所述电机上盖21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还设有围板216,所述围板216与盖子219配合将电机上盖21的内腔分为冷却气流区域217和主气流排放区域218,其中第一导风孔211、第二导风孔212位于冷却气流区域217内,主气流第二排风口214、主气流第三排风口215位于主气流排放区域218内,以防止冷却气流与主气流混合。
所述进风通道222的进风通道排风口223设置于主气流进风孔224内,以使冷却气流随着主气流一同排出真空源2。
所述电机上盖21的底部还设有环形凸起24,所述环形凸起24将电机主体22上半部遮罩,所述环形凸起24位于主气流第一排风口225的外部,所述环形凸起24位于主气流第二排风口214的内部,所述环形凸起24最低处低于主气流第一排风口225的最高处,且环形凸起24与电机主体22之间形成有流动通道,此流动通道用于为主气流从主气流第一排风口225进入电机上盖21提供通道。
所述电机组件22的外壁上设有气管227,所述进风通道222位于气管227内。
所述电机组件22内的冷却气流与主气流是不汇合的。
工作时,冷却气流从导风通道进风孔121进入,并依次经过导风通道12、导风通道出风孔122、第一导风孔211、第二导风孔212、冷却气流进风口221后到达电机组件22内对电路板226等部件进行持续降温,对电路板226等部件降温后的气流继续流经进风通道222、进风通道排风口223与主气流汇合,最后随着主气流经过主气流第一排风口225、主气流第二排风口214和主气流第三排风口215排出真空源2;在喷淋环境中使用吸尘器时,大部分的水会被凹槽13的底部阻隔并沿凹槽13的下侧面流出,从而只有极少数的水从导风通道进风孔121进入导风通道12内;此时当冷却气流在导风通道12内经过时,冷凝在通道壁上的水会在重力的作用下沿引流槽1221往下流;流经过排水槽14时,沿引流部15进入对应的排水槽14中,并经过对应的导风通道进风孔121排出,再顺着对应的凹槽13流出;冷凝在电机上盖21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的水从第一导风孔211流出,再经导风通道12和导风通道进风孔121流出。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清洁设备,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含机架1、真空源2和收集箱3,其中真空源2和收集箱3安装于机架1上;所述真空源2包括电机上盖21、电机安装座23和电机主体22,所述电机主体22设置在电机安装座23内,所述电机上盖21设置在电机主体22的上方,所述电机上盖21和电机安装座23配合将电机主体22完全包覆;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清洁设备还包括上述真空源冷却系统。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通过将冷却气流从导风通道12的导风通道进风孔121进入,并依次经过导风通道12、导风通道出风孔122、第一导风孔211、第二导风孔212、冷却气流进风口221到达电机组件22内对电路板226等部件进行持续降温,对电路板226等部件降温后的气流继续流经进风通道222、进风通道排风口223与主气流汇合,最后随着主气流经过主气流第一排风口225、主气流第二排风口214和主气流第三排风口215排出到机体外,实现对设置在电机组件22内的电路板226等部件的持续降温,保证了吸尘器的持续运转;同时冷却气流带进的水气冷凝后能沿电机上盖21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导风通道12和导风通道进风孔121排出真空源2,以保证电机主体22的安全工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通的设置在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设置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设置于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侧部的第一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上盖内的第二导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侧壁上的进风通道、设置于电机主体底部的主气流进风孔、设置于电机主体的侧壁上的主气流第一排风口,其机架上的导风通道进风孔的最低点至少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齐平,机架盖板上的导风通道出风孔的最低点高于机架内的导风通道的最低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的侧壁的外表面上竖向均布有多个倾斜设置且相互平行的凹槽,每个所述凹槽的底部的上部分别设置有导风通道进风孔;所述导风通道进风孔与对应的凹槽平行设置;每个所述凹槽的下侧面分别倾斜设置,且其外端部的高度低于其内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沿机架的高度方向设置,且呈倒置的L形,其竖直段竖直设置,水平段倾斜设置,且越靠近竖直段的高度越低,以便于水从水平段流向竖直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的竖直段高度至少为10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通道竖直段的底面的高度与最下面的导风通道进风孔的高度是平齐的,以使得导风通道内积聚的水从最下面的导风通道进风孔完全排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上盖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上设有凸环,所述凸环位于第二导风孔的外部,并包裹第二导风孔,以将冷却气流中的水阻隔在凸环的外部;所述第二导风孔与第一导风孔之间的电机上盖的上表面的内腔底部为斜面,以将凸环阻挡的水分随着斜面从第一导风孔流出。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主体侧壁上的进风通道与电机主气流进风孔连通,以使气流随着主气流一同排出真空源。
8.一种清洁设备,包括机身;所述机身包含机架、真空源和收集箱,其中真空源和收集箱安装于机架上;所述真空源包括电机上盖、电机安装座和电机主体,所述电机主体设置在电机安装座内,所述电机上盖设置在电机主体的上方,所述电机上盖和电机安装座配合将电机机主体固定,其特征在于:包含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真空源冷却系统。
CN202120240644.3U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Active CN21501676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0644.3U CN215016762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240644.3U CN215016762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16762U true CN215016762U (zh) 2021-12-07

Family

ID=792515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240644.3U Active CN215016762U (zh) 2021-01-28 2021-01-28 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1676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790665A (zh) 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CN210469098U (zh) 一种变频柜的防尘机构
CN215016762U (zh) 一种真空源冷却系统及清洁设备
CN114287850B (zh) 一种回收箱及表面清洁设备
CN216876265U (zh) 一种气液分离装置及回收箱
CN214437809U (zh) 气液分离装置、污水箱及表面清洁装置
CN209783052U (zh) 一种蒸发冷凝器
CN217109697U (zh) 一种降噪吸排油烟系统及集成灶
CN210568742U (zh) 一种吸油烟机导流板及吸油烟机
CN219222536U (zh) 一种吸油烟机
CN219421408U (zh) 一种除尘组件及带有该除尘组件的散热装置
CN210010290U (zh) 一种用于丝印字符的有机废气吸除装置
CN206001560U (zh) 一种吸油烟机的集油系统
CN216876264U (zh) 一种回收箱
CN209802131U (zh) 一种闭式冷却塔
CN211297491U (zh) 散热防尘控制柜
CN219580899U (zh) 一种喷塑箱
CN210021499U (zh) 一种食品车专用油烟分离装置
CN217244246U (zh) 洗碗机
CN214680116U (zh) 一种真空泵排汽处理系统
CN214852549U (zh) 一种可进行导流散热的防爆型的污水净化设备控制箱
CN217685218U (zh) 吸油烟机
CN218573159U (zh) 一种侧边水帘柜
CN214317802U (zh) 烹饪设备
CN218001734U (zh) 分体式烟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