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10803U -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 Google Patents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10803U
CN215010803U CN202023125538.5U CN202023125538U CN215010803U CN 215010803 U CN215010803 U CN 215010803U CN 202023125538 U CN202023125538 U CN 202023125538U CN 215010803 U CN215010803 U CN 21501080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display module
film
main control
control boar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23125538.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ina Displ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ina Displ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ina Displ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ina Display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Hui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23125538.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1080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1080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1080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发光组件;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方向;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的背光方向;以及主控板,所述主控板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连接;其中,所述反射膜上设有导电端,所述导电端与所述主控板、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中至少一个的接地端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中的显示模组实现低成本的同时,实现小型化设置,且满足静电测试要求。

Description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现用户对智能移动终端的要求越偏向于高性能、低成本、美观、轻薄、超窄边等。基于高性能的要求,可靠性测试的标准越来越严格。因此智能移动终端在生成过程中,不仅要考虑低成本、美观、轻薄等,还要考虑智能终端能够通过可靠性测试。
现一般是通过控制背光模块的各个部件的材料成本来实现降成本,但往往低成本的材料会带来难以通过可靠性测试的问题。如现智能移动终端厂商将背光模组中的反射膜采用普通的银反射膜替代了ESR膜(Enhanced Specular Reflector,多层膜结构),普通的银反射膜相对于ESR膜成本较低,但是普通的银反射膜含有金属层,抗静电能力弱,需要在银反射膜与壳体之间增加铁边框来屏蔽外界电磁干扰,才能够使得背光模组通过ESD测试(Electro-Static discharge,静电放电测试),但是铁边框的设置会导致移动终端的厚度厚,无法满足轻薄的要求,而不设置铁边框,又无法满足静电放电测试。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旨在解决现智能移动终端采用普通银反射膜制作背光材料时,难以达到轻薄且满足静电测试要求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显示模组,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发光组件;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方向;
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的背光方向;以及
主控板,所述主控板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连接;
其中,所述反射膜上设有导电端,所述导电端与所述主控板、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中至少一个的接地端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反射膜包括保护层和位于所述保护层内的金属层,所述保护层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露出所述金属层,以形成所述导电端。
可选地,所述反射膜包括反射段和导电段,所述导电段与所述反射段弯折呈夹角设置,所述反射段位于所述发光组件的背光一侧,所述导电段沿所述发光组件的侧边延伸至所述阵列基板或所述彩膜基板,所述开口处的所述金属层与所述阵列基板或所述彩膜基板的接地端口连接。
可选地,所述阵列基板面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设有银浆点,所述银浆点为所述接地端口,所述导电段延伸至所述银浆点,与所述银浆点抵接。
可选地,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反射膜背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所述主控板面向所述反射膜的一侧设置所述接地端口,所述反射膜在所述接地端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所述导电端,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反射膜抵接时,所述导电端与所述接地端口抵接。
可选地,所述反射膜在所述接地端口对应的位置向所述主控板所在一侧凸设一凸台,所述凸台为所述导电端,所述凸台与所述主控板的所述接地端口抵接。
可选地,所述主控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接地端口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弯折点,所述导电端设置在所述反射膜面向所述弯折点的端部。
可选地,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LED光源;以及
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设置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方向。
可选地,所述光学部件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底面、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所述入光面设置于所述底面和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底面,所述LED光源设置于入光面一侧;
扩散膜,所述扩散膜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之上;以及
增光膜,所述增光膜设置于所述扩散膜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屏;以及
如上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通过在所述显示模组的反射膜上设置导电端,并设置所述导电端与所述主控板、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中至少一个的接地端口连接,通过将所述导电端连接到所述主控板、阵列基板和所述彩膜基板中的至少一个的接地端口上,将外界电磁干扰产生的静电传导到地上,可有效防止所述反射膜上存在静电,从而使得所述显示模组采用普通银反射膜时也能够满足轻薄和静电测试要求,生产成本低。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显示模组中主控板处于展开状态下与反射膜的位置关系图。
附图标号说明:
Figure BDA0002852091880000031
Figure BDA0002852091880000041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显示模组,主要用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提供光源,使得移动终端的显示屏能够显示画面。
请参照图1,所述显示模组包括发光组件10、阵列基板20、彩膜基板30、反射膜40和主控板50,所述阵列基板20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出光方向,所述彩膜基板30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20背离所述发光组件10的一侧,所述反射膜40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背光方向,所述主控板50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10、所述阵列基板20和所述彩膜基板30连接,所述主控板50用于控制所述发光组件10发光,还用于控制所述阵列基板20根据预设时序打开或关闭所述阵列基板20上的薄膜晶体管,还用于控制所述彩膜基板30的导电电极。
具体而言,所述主控板50控制所述发光组件10发光,所述发光组件10发出的光依次经过所述阵列基板20和所述彩膜基板30后,在显示屏上形成彩色图像。其中,所述发光组件10包括LED光源11和光学部件12,所述光学部件12设置于所述LED光源11的出光方向,所述LED光源11与所述主控板50连接,所述LED光源11发出的光经所述光学部件12时,部分直接从所述光学部件12中发出,部分朝所述反射膜40所在方向反射,经所述反射膜40后再反射到所述光学部件12,进而从所述光学部件12中射出,以提高发光组件10的出光均匀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40为普通的金属反射膜40,如所述反射膜40为银反射膜40,为了防止银反射膜40受外界电磁干扰而产生静电,同时使得显示模组轻薄,不能在反射膜40面向外部的一面设置金属边框来去静电处理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显示模组提供以下两个实施例,实现采用普通银反射膜时也能够满足轻薄和静电测试要求。
如一实施例,请参照图1,本实施在所述反射膜40上设置导电端43,并设置所述导电端43与阵列基板20和彩膜基板30中至少一个的接地端口60连接,通过将所述导电端43连接到所述阵列基板20和所述彩膜基板30中的至少一个的接地端口60上,将外界电磁干扰产生的静电传导到地上,可有效防止所述反射膜40上存在静电。通过实验证明,本实施例中的反射膜40设置导电端43将静电导到地面后,显示模组能够通过ESD测试。如此,普通的金属反射膜40比相对于ESR膜成本较低,且无需设置金属边框为所述金属反射膜40去静电,使得显示模组实现小型化设置,因此,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能够达到轻薄、满足静电测试要求的同时,生产成本低。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反射膜40设置导电端43的具体方式:所述反射膜40包括保护层和位于所述保护层内的金属层,所述保护层为塑料层,用于保护金属层,所述保护层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露出所述金属层,以形成所述导电端43。所述开口可以开设在所述保护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保护层的侧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金属层只是部分露出于所述开口,所述金属层露出于所述开口时,可以通过设置导电线或者设置所述反射膜40的所述导电端43直接与接地端口60抵接,实现将所述金属层的静电传导到底面。
继续参照图1,基于所述反射膜40的导电端43的设置,为了减少导电线的排布,本实施例通过对反射膜40的结构设置使得所述导电端43与所述阵列基板20或所述彩膜基板30的所述接地端口60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射膜40包括反射段41和导电段42,所述导电段42与所述反射段41弯折呈夹角设置,所述反射段41位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背光一侧,所述导电段42沿所述发光组件10的侧边延伸至所述阵列基板20或所述彩膜基板30,所述开口处的所述金属层与所述阵列基板20或所述彩膜基板30的接地端口60连接。
具体而言,所述反射段41用于反射光线,故而所述反射段41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10的背光一侧(具体为所述发光组件10背离所述阵列基板20的一侧),为了使得光反射均匀,所述反射段41的反射面为平面。所述导电段42用于将所述反射段41内的金属层导电,所述导电端43设置在所述导电段42上,为了使得所述导电端43与所述阵列基板20或所述彩膜基板30中的至少一个的接地端口60连接,所述导电段42与所述反射段41呈夹角设置,所述导电段42相对所述反射段41弯折设置,以便于将所述导电段42延伸至所述阵列基板20或所述彩膜基板30所在位置,进而使得所述导电段42上的导电端43与所述阵列基板20或所述彩膜基板30上的接地端口60抵接,实现将所述反射膜40上的静电传导至地面。
在较佳实施例中(如图1),所述反射膜40的所述导电端43与所述阵列基板20的接地端口60连接,具体地,所述阵列基板20面向所述彩膜基板30的一侧设有银浆点,所述银浆点为所述接地端口60,所述导电段42延伸至所述银浆点,与所述银浆点抵接。
基于所述阵列基板20面向所述彩膜基板30一侧的玻璃面上具有容置空间,且所述阵列基板20的接地银浆点设置在该位置,将所述反射膜40的导电段42延伸至所阵列基板20面向所述彩膜基板30的一侧,即可以防止所述反射膜40的所述导电段42另外占用空间,又可以实现将所述反射膜40接地处理,在不改变显示模组的厚度的前提下,实现消除电磁干扰处理,提高显示模组的适用性。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在所述反射膜40上设置导电端43,并设置所述导电端43与所述主控板50的接地端口60连接,通过将所述导电端43连接到所述主控板50的接地端口60上,将外界电磁干扰产生的静电传导到地上,可有效防止所述反射膜40上存在静电。该实施例所起的效果与上述实施例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本实施例所述反射膜40设置导电端43的具体方式:所述反射膜40包括保护层和位于所述保护层内的金属层,所述保护层为塑料层,用于保护金属层,所述保护层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露出所述金属层,以形成所述导电端43。所述开口可以开设在所述保护层的上表面或下表面,也可以设置在所述保护层的侧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金属层只是部分露出于所述开口,所述金属层露出于所述开口时,可以通过设置导电线或者设置所述反射膜40的所述导电端43直接与接地端口60抵接,实现将所述金属层的静电传导到底面。
继续参照图2和图3,基于所述反射膜40的导电端43的设置,为了减少导电线的排布,本实施例通过对反射膜40的结构设置以及对所述主控板50的结构设置,使得所述导电端43与所述主控板50的所述接地端口60抵接。
具体地,所述主控板50设置在所述反射膜40背向所述发光组件10的一侧,所述主控板50面向所述反射膜40的一侧设置所述接地端口60,所述反射膜40在所述接地端口60对应的位置设置所述导电端43,所述主控板50与所述反射膜40抵接时,所述导电端43与所述接地端口60抵接。
具体地,所述主控板50上设置露铜区,所述露铜区为所述接地端口60,所述反射膜40的所述开口与所述露铜区相对应,所述主控板50安装在所述反射膜40上时,所述主控板50的所述露铜区域所述反射膜40的开口处的金属层连接,如此,可以将所述反射膜40上的静电经过所述主控板50的露铜区传导到地上,实现对所述反射膜40去静电处理。
可以理解的是,可以在所述主控板50面向所述反射膜40一侧凸设所述接地端口60,使得所述接地端口60经所述反射膜40的开口插入与所述金属层抵接,实现所述金属层接地。或者,所述反射膜40在所述接地端口60对应的位置向所述主控板50所在一侧凸设一凸台,所述凸台为所述导电端43,所述主控板50与所述反射膜40抵接时,所述凸台与所述主控板50的所述接地端口60抵接,实现所述反射膜40金属层接地。
在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主控板50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接地端口60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弯折点,所述导电端43设置在所述反射膜40面向所述弯折点的端部。
具体而言,所述主控板50包括主体部51和弯折部52,所述主体部51与所述弯折部52连接的位置为所述弯折点,所述主体部51设置在所述反射膜40背离所述发光组件10的一侧,所述弯折部52往所述发光组件10的侧边弯折延伸至所述阵列基板20面向所述彩膜基板30的一侧(尤其延伸至所述阵列基板20上与所述彩膜基板30错开而形成的容置空间中),以减小所述主控板50的占用空间。将所述导电端43设置在所述反射膜40的端部,将所述接地端口60设置在所述弯折点处,所述导电端43和所述主控板50在所述弯折点处抵接,使得反射膜40和所述主控板50始终紧密抵接,提高反射膜40的去静电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请参照图1或图2和图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所述光学部件12包括:
导光板121,所述导光板121包括底面、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所述入光面设置于所述底面和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反射膜40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21的底面,所述LED光源11设置于入光面一侧;
扩散膜122,所述扩散膜122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之上;
增光膜123,所述增光膜123设置于所述扩散膜122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的显示模组为侧入式显示模组,所述LED光源11设置在所述导光板121的侧面(也即所述入光面),所述LED光源11发出的光经所述导光板121,部分从所述出光面射出,部分传到所述导光板121的底面,并在底面的反射膜40的反射作用下,将光反射到所述出光面,进而从所述出光面射出,使得光均匀射出。
在所述导光板121的出光面上依次设置所述扩散膜122和所述增光膜123,以加强面光源的发光均匀性,以及提高出光亮度。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示设备,所述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和显示模组,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
其中,所述显示模组采用的是上述各个实施例所述的显示模组,基于上述显示模组具有尺寸小、成本低,且满足静电测试要求,因此采用所述显示模组组成的所述显示设备也具有尺寸小、成本低和高性能的效果。
可以理解的是,所述显示设备为移动终端的显示设备,移动终端如手机或平板等。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模组包括:
发光组件;
阵列基板,所述阵列基板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的出光方向;
彩膜基板,所述彩膜基板设置于所述阵列基板背离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
反射膜,所述反射膜为金属反射膜,所述反射膜设置于所述发光组件的背光方向;以及
主控板,所述主控板分别与所述发光组件、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连接;
其中,所述反射膜上设有导电端,所述导电端与所述主控板、阵列基板和彩膜基板中至少一个的接地端口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包括保护层和位于所述保护层内的金属层,所述保护层上设有开口,所述开口处露出所述金属层,以形成所述导电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包括反射段和导电段,所述导电段与所述反射段弯折呈夹角设置,所述反射段位于所述发光组件的背光一侧,所述导电段沿所述发光组件的侧边延伸至所述阵列基板或所述彩膜基板,所述开口处的所述金属层与所述阵列基板或所述彩膜基板的接地端口连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面向所述彩膜基板的一侧设有银浆点,所述银浆点为所述接地端口,所述导电段延伸至所述银浆点,与所述银浆点抵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反射膜背向所述发光组件的一侧,所述主控板面向所述反射膜的一侧设置所述接地端口,所述反射膜在所述接地端口对应的位置设置所述导电端,所述主控板与所述反射膜抵接时,所述导电端与所述接地端口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射膜在所述接地端口对应的位置向所述主控板所在一侧凸设一凸台,所述凸台为所述导电端,所述凸台与所述主控板的所述接地端口抵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为柔性电路板,所述接地端口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弯折点,所述导电端设置在所述反射膜面向所述弯折点的端部。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组件包括:
LED光源;以及
光学部件,所述光学部件设置于所述LED光源的出光方向。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学部件包括:
导光板,所述导光板包括底面、入光面和出光面,所述出光面与所述底面相对设置,所述入光面设置于所述底面和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反射膜设置在所述导光板的底面,所述LED光源设置于入光面一侧;
扩散膜,所述扩散膜设置于所述出光面之上;以及
增光膜,所述增光膜设置于所述扩散膜背离所述出光面的一侧。
10.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设备包括:
显示屏;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模组,所述显示屏设置于所述显示模组的出光侧。
CN202023125538.5U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Active CN21501080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25538.5U CN215010803U (zh)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23125538.5U CN215010803U (zh)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10803U true CN215010803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8398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23125538.5U Active CN215010803U (zh) 2020-12-22 2020-12-22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1080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040155B (zh) 一种光敏组件及移动终端
CN111508340B (zh) 一种显示模组、制备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US1119974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07926118B (zh) 电子装置
US11612059B2 (en) Display panel and terminal device
US20100110049A1 (en) Driving device and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including the same
CN105677072B (zh) 触控显示设备
KR101427589B1 (ko) 표시장치,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및 표시장치를 갖는 휴대용컴퓨터
US6601963B2 (en) FPC for mounting components and spread illuminating apparatus using the same
CN210123563U (zh) 显示屏组件及电子设备
TWI331244B (zh)
CN215010803U (zh) 显示模组和显示设备
KR20040066647A (ko) 노트북 컴퓨터
US6871964B2 (en) Projector with a flexible sheet to reduce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
CN109584713B (zh) 显示模组及终端设备
CN213403092U (zh) 显示模组和电子设备
CN111491439A (zh) 电路板组件以及电子设备
CN215872067U (zh) 电子设备
JPH11133871A (ja) プラズマディスプレイ装置
CN215067621U (zh) 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KR20150064559A (ko) 백라이트 유닛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00462812C (zh) 背光模块的反射片
CN111343307A (zh) 电子设备
CN218938923U (zh) 一种显示模组
CN215934901U (zh) 一种触控模组和移动终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