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10667U - 半入耳式蓝牙耳机 - Google Patents

半入耳式蓝牙耳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10667U
CN215010667U CN202120803332.9U CN202120803332U CN215010667U CN 215010667 U CN215010667 U CN 215010667U CN 202120803332 U CN202120803332 U CN 202120803332U CN 215010667 U CN215010667 U CN 2150106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vity
shell
circuit board
bluetooth headset
control circu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03332.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忠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ay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a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ay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ay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03332.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106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106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1066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dphones And Earphon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包括外壳、喇叭、控制电路板和充电电池组件;外壳的前部的一侧设有出音嘴,外壳的前侧面形成有能与耳道外周软骨贴合适配的固定凸起,固定凸起背离出音嘴的一侧缘与外壳前部背离出音嘴的一侧缘间隔设置;喇叭设于外壳的内腔中,并将外壳的内腔分隔成沿前后方向分布的前腔体和后腔体,出音嘴内形成有与前腔体连通的导音通道,固定凸起靠近出音嘴的一侧还开设有调音孔,调音孔连通于前腔体;控制电路板设于后腔体内;充电电池组件设于后腔体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能够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耳机脱落的问题,还能有效提升半入耳式耳机的低音效果。

Description

半入耳式蓝牙耳机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耳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入耳式蓝牙耳机。
背景技术
在工作或驾车过程中,为了接打电话方便,往往会使用蓝牙耳机进行接听,是一种重要的视听工具。现有的蓝牙耳机主要分为入耳式和半入耳式两种,入耳式的蓝牙耳机在长时间佩戴后给耳道带来膨胀感,会造成疼痛等不适现象;半入耳式的蓝牙耳机则能较好的减轻长时间佩戴造成的不适感。但是,现有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往往佩戴不牢固,容易掉落,影响使用感受;同时,现有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往往存在低频低音性能较差的问题,影响耳机音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半入耳式蓝牙耳机,旨在在佩戴后避免耳机从人耳处脱落,同时改善耳机的低音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前部的一侧设有出音嘴,所述外壳的前侧面形成有能与耳道外周软骨贴合适配的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朝向所述出音嘴的一侧与所述出音嘴的外壁平滑过渡,所述固定凸起背离所述出音嘴的一侧缘与所述外壳前部背离所述出音嘴的一侧缘间隔设置,所述固定凸起的边缘与所述外壳的外表面之间通过曲面平滑过渡;
喇叭,设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所述喇叭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隔成沿前后方向分布的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出音嘴内形成有与所述前腔体连通的导音通道,所述固定凸起靠近所述出音嘴的一侧还开设有调音孔,所述调音孔连通于所述前腔体;
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后腔体内,并与所述喇叭电气连接;以及
充电电池组件,设于所述后腔体内,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气连接。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调音孔的后开口处覆盖有第二网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板将所述后腔体分隔成第一后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后腔体后侧的第二后腔体,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后腔体和所述第二后腔体的第一气孔,所述外壳的后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孔对应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和所述第二气孔之间通过导管连通。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气孔的后开口处覆盖有第三网布。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导管包括:
导管主体,后端对接于所述第二气孔;
连接板,设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前端,并贴合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以及
连接台,设于所述连接板的后侧,用于与所述第三网布贴合连接;
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连接台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孔对应的通孔。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电池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后腔体中,所述充电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本体和与所述电池本体电气连接的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贯穿所述外壳的侧壁。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充电接头的贯穿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且与所述固定凸起间隔设置。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外壳包括前壳体和设于所述前壳体后侧的后壳体,所述出音嘴设于所述前壳体前部的一侧,所述固定凸起设于所述前壳体的前侧面,所述喇叭设于所述前壳体中;
所述后壳体的前侧缘形成有第一卡钩,所述前壳体的后侧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钩卡接配合的第二卡钩。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前壳体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后壳体的内侧设有沿前后方向与所述第一定位孔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柱。
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充电电池组件的后侧,所述半入耳式蓝牙耳机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环设于所述充电电池组件之外;
所述安装环的前侧设有向前延伸的第二定位柱,所述前壳体的内侧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所述安装环的后侧设有向后延伸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后侧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三定位柱,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边缘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柱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前侧面抵接于所述支撑台。
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壳前侧设置的固定凸台,由于固定凸台能够与耳道外周软骨贴合适配,当出音嘴伸入耳道后,固定凸台能够卡在耳道外周的软骨处,使得耳机能够较为稳固的固定于耳道之外,能够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耳机脱落的问题;同时,由于在出音嘴侧边设置调音孔,摒弃了全封闭式的结构设计,调音孔会让空气于外壳的内外侧相互流通,防止了压力堆积,让喇叭可以更自由的运动,避免外壳内封闭空间造成的高压阻碍喇叭的振动,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半入耳式耳机的低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三;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四;
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五;
图7为图6的B-B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未装配后壳体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未装配后壳体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爆炸分解图一;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的爆炸分解图二;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后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前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一;
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的前壳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
1、外壳;101、前壳体;102、后壳体;103、第一卡钩;104、第二卡钩;105、操控面;106、灯透光区;2、喇叭;3、控制电路板;4、充电电池组件;401、电池本体;402、充电接头;5、出音嘴;6、固定凸起;7、前腔体;8、后腔体;801、第一后腔体;802、第二后腔体;9、导音通道;10、调音孔;11、第一网布;12、第一气孔;13、第二气孔;14、导管;1401、导管主体;1402、连接板;1403、连接台;15、第三网布;16、固定环;17、固定槽;18、第一定位孔;19、第一定位柱;20、安装环;21、第二定位柱;22、第二定位孔;23、支撑台;24、第三定位柱;25、第一卡槽;26、避位槽;27、操控电路板;28、导光板;29、导光柱;30、光源;31、对接台;32、定位环;33、避位卡槽;34、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术语“前”指的是佩戴的时候朝向人体的一侧,反之则为“后”。
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14,现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进行说明。所述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包括外壳1、喇叭2、控制电路板3和充电电池组件4;外壳1的前部的一侧设有出音嘴5,外壳1的前侧面形成有能与耳道外周软骨贴合适配的固定凸起6,固定凸起6背离出音嘴5的一侧缘与外壳1前部背离出音嘴5的一侧缘间隔设置;喇叭2设于外壳1的内腔中,喇叭2将外壳1的内腔分隔成沿前后方向分布的前腔体7和后腔体8,出音嘴5内形成有与前腔体7连通的导音通道9,固定凸起6靠近出音嘴5的一侧还开设有调音孔10,调音孔10连通于前腔体7;控制电路板3设于后腔体8内,并与喇叭2电气连接;充电电池组件4设于后腔体8内,并与控制电路板3电气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与现有技术相比,其外壳1前侧设置的固定凸台6,由于固定凸台6能够与耳道外周软骨贴合适配,当出音嘴5伸入耳道后,固定凸台6能够卡在耳道外周的软骨处,使得耳机能够较为稳固的固定于耳道之外,能够有效避免使用过程中耳机脱落的问题;同时,由于在出音嘴5侧边设置调音孔10,摒弃了全封闭式的结构设计,调音孔10会让空气于外壳的内外侧相互流通,防止了压力堆积,让喇叭2可以更自由的运动,避免外壳内封闭空间造成的高压阻碍喇叭2的振动,进而能够有效提升半入耳式耳机的低音效果。
另外,由于是半入耳式的设计,不设置耳塞,不会对耳道造成膨胀感,还能听到外界的声音,避免使用者因无法感知周围环境声音造成安全事故,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提高耳机的集成度,同时简化安装结构,蓝牙功能模块可集成于控制电路板3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至图11,为了提高佩戴的舒适度,避免棱角、缝隙造成的不适,固定凸起6朝向出音嘴5的一侧与出音嘴5的外壁平滑过渡,固定凸起6的边缘与外壳1的前侧面之间通过曲面平滑过渡。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图3、图4、图6、图7、图10及图11,导音通道9的前端覆盖有第一网布11,并且,第一网布11为钢网。第一网布11主要用于防止异物进入出音嘴5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调音孔10的后开口处覆盖有第二网布。第二网布能防止异物进入前腔体7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图4、图5、图7至图11,控制电路板3将后腔体8分隔成第一后腔体801以及位于第一后腔体801后侧的第二后腔体802,控制电路板3上设有连通第一后腔体801和第二后腔体802的第一气孔12,外壳1的后侧设有与第一气孔12对应的第二气孔13,第一气孔12和第二气孔13之间通过导管14连通。
本实施例中,第一气孔12、过导管14和第二气孔13配合形成能使第一后腔体801与外界连通的导气结构,当喇叭2工作时,第一后腔体801辐射的声波能与前腔体7的声波共振叠加,第一后腔体801中的声波能经过导管14导通到外界,低频低音通过导管14引出,因此在不需要外界密封的情况下,就可以听到低频低音,进一步优化了低音效果。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2、图4、图5、图7至图11,第一气孔12的后开口处覆盖有第三网布15。第三网布15能防止异物进入第一后腔体801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图8及图10,为了保证导气结构于第一后腔体802中的相对密封性,同时降低安装难度,导管14包括导管主体1401、连接板1402和连接台1403;导管主体1401的后端对接于第二气孔13;连接板1402设于导管主体1401的前端,并贴合连接于控制电路板3;连接台1403设于连接板1402的后侧,用于与第三网布贴合连接;连接板1402和连接台1403上分别设有与第一气孔12对应的通孔。
具体的,导管主体1401的侧壁可设置开口,该开口通过与后壳体102内壁的贴合仍然能保持相对密封的性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3及图14,外壳1之内设有固定环16,喇叭2的外周卡接于固定环16内,使得前腔体7与后腔体8之间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大量空气从喇叭2的外周泄漏,从而能提高高频声音、低频声音的强度,进而提升低音感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3、图5至图7、图10及图11,外壳1之内开设有固定槽17,控制电路板3的后侧边缘密封抵接于固定槽17内,使得第一后腔体801和第二后腔体802之间具有更好的密封性,能有效防止大量空气从控制电路板3的外周泄漏,从而能提高高频声音、低频声音的强度,进而提升低音感受。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3、图5至图7、图10及图11,充电电池组件4设于所述第一后腔体801中,充电电池组件4包括电池本体401和与电池本体401电气连接的充电接头402,充电接头402贯穿外1壳的侧壁。充电接头402能与充电盒或充电座上的充电电极直接接触,以实现充电功能。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及图7,为了方便与充电电极接触,充电接头402的贯穿端位于外壳1的前侧面,且与固定凸起6间隔设置。在充电时,使耳机的前侧面朝向充电盒的容置槽,电极设于容置槽的槽底,放置到位即可充电,使用更加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图7至图14,为了方便外壳1内各个零部件的安装,同时保证外壳1自身组装的便捷性和可靠性,外壳1包括前壳体101和设于前壳体101后侧的后壳体102,出音嘴5设于前壳体101前部的一侧,固定凸起6设于前壳体101的前侧面,喇叭2设于前壳体101中;后壳体102的前侧缘形成有第一卡钩103,前壳体101的后侧缘形成有与第一卡钩103卡接配合的第二卡钩104。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至图14,为了方便前壳体101与后壳体102之间的对接定位,进而提高组装效率,前壳体101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定位孔18,后壳体102的内侧设有沿前后方向与第一定位孔18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柱19。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至图14,控制电路板3设于充电电池组件4的后侧,半入耳式蓝牙耳机还包括安装支架,安装支架包括安装环20,安装环20环设于充电电池组件4之外;安装环20的前侧设有向前延伸的第二定位柱21,前壳体101的内侧还形成有与第二定位柱21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孔22;安装环20的后侧设有向后延伸的支撑台23,支撑台23的后侧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三定位柱24,控制电路板3的边缘开设有与第三定位柱24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25,控制电路板3的前侧面抵接于支撑台23。安装支架能有效定位充电电池组件4和控制电路板3,使得外壳1内各个主要构件的位置稳定,遭遇摔跌、振动等情况也不会位移,增强使用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2,后壳体102内还设有限位块34,贴合于控制电路板3的后侧面,能与支撑台23配合在前后方向上夹持固定控制电路板3,提高定位的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至图11,控制电路板3的边缘还开设有与第一定位柱19对应的避位卡槽33。
本申请的耳机安装过程主要是:在前壳体101内安装喇叭2→将充电电池组件4与安装支架预装在一起→将安装支架安装于前壳体101→将控制电路板3安装于安装支架→将后壳体102与前壳体101连接。本实施例通过设置避位卡槽33,既避免影响第一定位柱19和第一定位孔18的对接,也对控制电路板3起到径向限位的作用,提高其位置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11,安装环20的前侧开设有与喇叭2和充电接头402的电路板对应的避位槽26,一方面最大程度的保证安装环20在前后方向上的厚度,以保证结构强度,同时,避位槽26的设置也能使整体结构更加紧凑,避位槽26还能在前后方向上起到限位作用,保持喇叭2和充电接头402的电路板位置的稳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图7至图11,后壳体102的后侧形成有基本垂直于前后方向设置的操控面105,后壳体102之内设有对应于操控面105的操控电路板27,操控电路板27电气连接于控制电路板3,通过按压或触击操控面105来实现开关机、音量调控等操作。
可选的,为了方便按压操作,操控面105由柔性材质构成,例如硅胶层等,操控面105可通过二次注塑工艺与后壳体102一体成型。
或者,作为操控面105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操控面105可与操控电路板27配合形成触摸式按键,操控面105可为玻璃、塑料等材质。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至图12,后壳体102的后侧还形成有灯透光区106,灯透光区106的前侧对应的设有导光板28,导光板28的前侧设有导光柱29,导光板28位于操控电路板27的外侧,控制电路板3的后侧设有光源30,光源30出射的光线通过导光柱29导入导光板28,进行扩散匀光后导出,通过调整光线的颜色、强弱,能展示耳机的不同状态,例如,蓝光时正常工作,红光时电量低需要充电等,在此不再一一列举。
可选的,导光柱29与导光板28一体设置,避免光线在两者的接触面发生折射和反射,提高出光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8至图12,为了充分利用外壳1内的空间,导光板28呈月牙形,灯透光区106对应设置为月牙形。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阅图5及图12,后壳体102之内一体设有沿前后方向设置的对接台31,第二气孔13设于对接台31,且后端部弯折贯穿后壳体102的外壁,后壳体102之内还一体设有定位环32,定位环32套设于对接台31之外,且与对接台31间隔设置,导管主体1401的后端插入对接台31与定位环32之间的间隙中,以实现与第二气孔13的对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中未示出,前壳体101的外表面覆盖有硅胶层,柔软的硅胶层能提高耳机与人耳的摩擦力,同时还能通过弹性变形作用使得耳机的于人耳上的位置更加稳固,避免耳机脱落。本实施例采用的硅胶层材质环保,无毒无害,适于直接与人体皮肤接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的前部的一侧设有出音嘴,所述外壳的前侧面形成有能与耳道外周软骨贴合适配的固定凸起,所述固定凸起背离所述出音嘴的一侧缘与所述外壳前部背离所述出音嘴的一侧缘间隔设置;
喇叭,设于所述外壳的内腔中,所述喇叭将所述外壳的内腔分隔成沿前后方向分布的前腔体和后腔体,所述出音嘴内形成有与所述前腔体连通的导音通道,所述固定凸起靠近所述出音嘴的一侧还开设有调音孔,所述调音孔连通于所述前腔体;
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后腔体内,并与所述喇叭电气连接;以及
充电电池组件,设于所述后腔体内,并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气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音孔的后开口处覆盖有第二网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将所述后腔体分隔成第一后腔体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后腔体后侧的第二后腔体,所述控制电路板上设有连通所述第一后腔体和所述第二后腔体的第一气孔,所述外壳的后侧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孔对应的第二气孔,所述第一气孔和所述第二气孔之间通过导管连通。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气孔的后开口处覆盖有第三网布。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包括:
导管主体,后端对接于所述第二气孔;
连接板,设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前端,并贴合连接于所述控制电路板;以及
连接台,设于所述连接板的后侧,用于与所述第三网布贴合连接;
所述连接板和所述连接台上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一气孔对应的通孔。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电池组件设于所述第一后腔体中,所述充电电池组件包括电池本体和与所述电池本体电气连接的充电接头,所述充电接头贯穿所述外壳的侧壁。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接头的贯穿端位于所述外壳的前侧面,且与所述固定凸起间隔设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包括前壳体和设于所述前壳体后侧的后壳体,所述出音嘴设于所述前壳体前部的一侧,所述固定凸起设于所述前壳体的前侧面,所述喇叭设于所述前壳体中;
所述后壳体的前侧缘形成有第一卡钩,所述前壳体的后侧缘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卡钩卡接配合的第二卡钩。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体的内侧形成有第一定位孔,所述后壳体的内侧设有沿前后方向与所述第一定位孔插接配合的第一定位柱。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入耳式蓝牙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电路板设于所述充电电池组件的后侧,所述半入耳式蓝牙耳机还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包括安装环,所述安装环环设于所述充电电池组件之外;
所述安装环的前侧设有向前延伸的第二定位柱,所述前壳体的内侧还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定位柱插接配合的第二定位孔;
所述安装环的后侧设有向后延伸的支撑台,所述支撑台的后侧设有向后延伸的第三定位柱,所述控制电路板的边缘开设有与所述第三定位柱卡接配合的第一卡槽,所述控制电路板的前侧面抵接于所述支撑台。
CN202120803332.9U 2021-04-19 2021-04-19 半入耳式蓝牙耳机 Active CN2150106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3332.9U CN215010667U (zh) 2021-04-19 2021-04-19 半入耳式蓝牙耳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03332.9U CN215010667U (zh) 2021-04-19 2021-04-19 半入耳式蓝牙耳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10667U true CN215010667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934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03332.9U Active CN215010667U (zh) 2021-04-19 2021-04-19 半入耳式蓝牙耳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106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828620A1 (en) Spectacles
CN212936155U (zh) 耳机的定位结构
JP3834846B2 (ja) 電気音響変換器
KR100968006B1 (ko) 결합장치의 보유유지가 개선된 이어몰드
US8194910B2 (en) Headphones
KR20040014586A (ko) 스피커장치
JP3882211B2 (ja) イヤホン装置
CN215010667U (zh) 半入耳式蓝牙耳机
CN112022668B (zh) 一种颈部按摩仪
CN219780340U (zh) 一种耳夹式耳机结构
CN218570410U (zh) 一种耳机配件及开放式耳机
JP4435132B2 (ja) 耳介装着体及びイヤホン装置並びに音響管及び耳介装着体
JP2000201390A (ja) ヘッドホン
CN210958749U (zh) 一种入耳式自动降噪蓝牙耳机
JP4435133B2 (ja) イヤホン装置
CN110891218B (zh) 一种耳塞式耳机及无线耳机系统
CN210093463U (zh) 自带音腔的耳机模组
KR101382528B1 (ko) 이어팁 및 이어폰
CN218103449U (zh) 耳机头及无线耳机
CN214627321U (zh) 耳塞组件和头戴式耳机
CN219875997U (zh) 耳套组件以及头戴式耳机
CN220108171U (zh) 一种头戴式耳机喇叭前腔排气结构
CN213072801U (zh) 一种扩音手机壳
CN214960059U (zh) 带耳机功能的眼镜脚壳体及眼镜脚
CN219087251U (zh) 壳体组件及电子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