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2998U - 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2998U
CN215002998U CN202120864441.1U CN202120864441U CN215002998U CN 215002998 U CN215002998 U CN 215002998U CN 202120864441 U CN202120864441 U CN 202120864441U CN 215002998 U CN215002998 U CN 2150029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air
fan
core
sub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864441.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玉明
曹康奔
黄勇
陈潇
田密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zhou Zhongzhixin Ring Cool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zhou Zhongzhixin Ring Cool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zhou Zhongzhixin Ring Cool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zhou Zhongzhixin Ring Cool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864441.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50029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29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29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Farming Of Fish And Shellfish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包括固定组件与芯体,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流通框架,所述流通框架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有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呈上下排布,所述流通框架呈方形,且流通框架的四面皆内嵌有芯体,所述固定组件的上表面固定有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套接有扇叶。本实用新型将空冷器的风室、芯体做成一个整体,利用芯体自身形成风室空间,改善空冷器的使用环境,减少风机的需求数量,增加散热面积,降低空冷器的使用成本。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冷却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
背景技术
空气冷却器是进行冷却应用的一种换热设备。空气冷却器是以环境空气作为冷却介质,横掠翅片管外,使管内高温工艺流体得到冷却或冷凝的设备,简称“空冷器”,也称“空气冷却式换热器”。空冷器的主要组成有三个部件:风机、风室、芯体。风室作为流体经过管路,风室的结构对空冷器整体性能有非常大的影响,因此风室的结构非常重要。
通常的空冷器是通过固定螺栓将风机安装在风室上的,风机多数为悬臂梁结构,风机伸出风室外,对螺栓有很大的应力,风机振动隐患也大,还有螺栓断裂风机掉下等安全风险。散热片多大,风室就多大,需求的风机数也就越多,通常情况下三平方米的散热形成需要三台风机,增加材料损耗,且占用空间较大,因此亟需设计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风机安装处存在螺栓断裂风机掉下等安全风险,增加材料损耗,且占用空间较大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包括固定组件与芯体,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流通框架,所述流通框架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有进水管与出水管,所述进水管与出水管呈上下排布,所述流通框架呈方形,且流通框架的四面皆内嵌有芯体,所述固定组件的上表面固定有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风机,所述风机的输出端套接有扇叶。
优选的,所述流通框架由四个空心立柱、一个底板以及一个顶部支撑架组成,四个空心立柱分别焊接固定在底板的四角处,顶部支撑架焊接固定在四个空心立柱上,所述进水管和出水管皆固定在第一个空心立柱上,第一个空心立柱的内腔焊接有隔板,隔板将第一个空心立柱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个,所述进水管与隔板上方内腔联通,所述出水管与隔板下方内腔联通,第一个空心立柱的左右两侧空心立柱与第一个空心立柱结构相同,第一个空心立柱斜对面第三个空心立柱内腔无隔板,且第三个空心立柱的上表面固定有排气孔,所述排气孔的顶端穿透支撑板的外表面,所述芯体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芯体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空心立柱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流通框架的四面皆通过螺丝固定有过滤网板,所述过滤网板的上下两侧外表面皆通过螺丝分别固定在底板和顶部支撑架上。
优选的,四个空心立柱的外表面皆固定有连接扣,连接扣的顶端贯穿支撑板的外表面,所述支撑板的四边皆与过滤网板的内壁相抵。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防护网,所述支撑板的外表面固定有电缆固定架。
优选的,所述连接架由一个连接盘和四个连接梁组成,所述风机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盘中心处,四个连接梁“十”字形排布固定在连接盘上,四个连接梁背离连接盘的一端皆通过螺栓与支撑板的外表面连接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新型的空水冷却器将空冷器的风室、芯体做成一个整体,利用芯体自身形成风室空间,改善空冷器的使用环境,减少风机的需求数量,增加散热面积,降低空冷器的使用成本,改变风机的安装方向,解决风机安装处存在螺栓断裂的风险。
(1)通过将芯体装在固定组件上,利用四个芯体自身围绕,形成风室,再将排风组件装在四个芯体上方,使风能从四面进入风室内,再通过排风组件工作排放,减少了材料使用和材料损耗,以往空冷器是是排开式,现在是围绕式,体积虽是差不多,但空间利用率比以往要好;
(2)通过改变排风组件的安装位置,使风机可以直接立式安装,接触面积增大对螺栓应力作用小,降低风机的振动隐患,也消除了掉落的安全风险,比原来的固定更可靠。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排风组件的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固定组件和过滤网板的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中固定组件和芯体的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4中固定组件的结构整体示意图。
图中:1、固定组件;101、流通框架;102、进水管;103、出水管;104、排气孔;2、芯体;3、排风组件;301、支撑板;302、连接架;303、风机;304、扇叶;305、防护网;4、过滤网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包括固定组件1与芯体2,固定组件1包括流通框架101,流通框架101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有进水管102与出水管103,进水管102与出水管103呈上下排布,流通框架101呈方形,且流通框架101的四面皆内嵌有芯体2,外部需要冷却的液体能通过进水管102流入芯体2内,液体可以是水,也可以是以水为主的混合液体,芯体2内由很多翅片组成,增加液体的导热面积,加速换热,此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固定组件1的上表面固定有排风组件3,排风组件3包括支撑板301,支撑板301的下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接架302,连接架302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风机303,风机303的输出端套接有扇叶304,通过风机303驱动扇叶304高速旋转,使气流通过芯体2再从扇叶304顶部排放,将芯体2内的液体中的热量带走,完成换热。
进一步的,如图4-5所示,流通框架101由四个空心立柱、一个底板以及一个顶部支撑架组成,四个空心立柱分别焊接固定在底板的四角处,顶部支撑架焊接固定在四个空心立柱上,进水管102和出水管103皆固定在第一个空心立柱上,第一个空心立柱的内腔焊接有隔板,隔板将第一个空心立柱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个,进水管102与隔板上方内腔联通,出水管103与隔板下方内腔联通,第一个空心立柱的左右两侧空心立柱与第一个空心立柱结构相同,第一个空心立柱斜对面第三个空心立柱内腔无隔板,高热量的液体从进水管102进,由上层空腔以逆时针轨迹流动,依次流过四个芯体2,最后通过出水管103排放,第三个空心立柱的上表面固定有排气孔104,排气孔104的顶端穿透支撑板301的外表面,用于换气,利于液体在芯体2与空心立柱内流动,芯体2的数量为四个,每个芯体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空心立柱焊接固定,四个芯体2与固定组件1组成了风室,风室四面都能进风。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流通框架101的四面皆通过螺丝固定有过滤网板4,过滤网板4的上下两侧外表面皆通过螺丝分别固定在底板和顶部支撑架上,对芯体2起到防尘的效果。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四个空心立柱的外表面皆固定有连接扣,连接扣的顶端贯穿支撑板301的外表面,方便通过连接扣吊装固定组件1,支撑板301的四边皆与过滤网板4的内壁相抵,保持四个芯体2和固定组件1组成的风室与排风组件3之间的密闭性。
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支撑板301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防护网305,能对扇叶304进行防护,减少集尘,支撑板301的外表面固定有电缆固定架,方便电缆固定在上面。
进一步的,如图2所示,连接架302由一个连接盘和四个连接梁组成,风机303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盘中心处,四个连接梁“十”字形排布固定在连接盘上,四个连接梁背离连接盘的一端皆通过螺栓与支撑板301的外表面连接固定,四周固定连接梁的螺栓受到风机303振动影响的力较为平均,降低产生风机303掉落的风险。
工作原理:使用时,将外部循环水泵的进液导管与出液导管分别与出水管103和进水管102连接,再将外部电源通过导线与风机303连通,使风机303能正常通电工作。
通过外部循环水泵工作,将需要冷却的高热量的液体通过进水管102送入空心立柱内,再流入芯体2内,高热量的液体在芯体2内流动,同时风机303工作驱动扇叶304高速转动,使空气加速吹过芯体2在通过风机303顶部排放,将高热量的液体内大量的热带走,高热量的液体陆续流过四个芯体2之间进行换热,最后通过出水管103排出低温液体,如此循环,达到换热的效果,较为实用。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Claims (6)

1.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包括固定组件(1)与芯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1)包括流通框架(101),所述流通框架(101)的外表面焊接固定有进水管(102)与出水管(103),所述进水管(102)与出水管(103)呈上下排布,所述流通框架(101)呈方形,且流通框架(101)的四面皆内嵌有芯体(2),所述固定组件(1)的上表面固定有排风组件(3),所述排风组件(3)包括支撑板(301),所述支撑板(301)的下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连接架(302),所述连接架(302)的外表面通过螺栓固定有风机(303),所述风机(303)的输出端套接有扇叶(30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框架(101)由四个空心立柱、一个底板以及一个顶部支撑架组成,四个空心立柱分别焊接固定在底板的四角处,顶部支撑架焊接固定在四个空心立柱上,所述进水管(102)和出水管(103)皆固定在第一个空心立柱上,第一个空心立柱的内腔焊接有隔板,隔板将第一个空心立柱的内腔分为上下两个,所述进水管(102)与隔板上方内腔联通,所述出水管(103)与隔板下方内腔联通,第一个空心立柱的左右两侧空心立柱与第一个空心立柱结构相同,第一个空心立柱斜对面第三个空心立柱内腔无隔板,且第三个空心立柱的上表面固定有排气孔(104),所述排气孔(104)的顶端穿透支撑板(301)的外表面,所述芯体(2)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芯体(2)的两侧分别与两个空心立柱焊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通框架(101)的四面皆通过螺丝固定有过滤网板(4),所述过滤网板(4)的上下两侧外表面皆通过螺丝分别固定在底板和顶部支撑架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四个空心立柱的外表面皆固定有连接扣,连接扣的顶端贯穿支撑板(301)的外表面,所述支撑板(301)的四边皆与过滤网板(4)的内壁相抵。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301)的外表面通过螺丝固定有防护网(305),所述支撑板(301)的外表面固定有电缆固定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302)由一个连接盘和四个连接梁组成,所述风机(303)通过螺栓固定在连接盘中心处,四个连接梁“十”字形排布固定在连接盘上,四个连接梁背离连接盘的一端皆通过螺栓与支撑板(301)的外表面连接固定。
CN202120864441.1U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 Active CN2150029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64441.1U CN215002998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864441.1U CN215002998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2998U true CN215002998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0914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864441.1U Active CN215002998U (zh) 2021-04-26 2021-04-26 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50029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6775385U (zh) 一种光模块液冷散热器
CN215002998U (zh) 一种新型的空水冷却器
CN208570852U (zh) 一种电池模组散热装置
CN217693253U (zh)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装置
CN105758226A (zh) 一种用于室外的风冷散热器
CN216278374U (zh) 一种空气压缩机排气降温装置
CN214708467U (zh) 一种交换机散热系统
CN208796185U (zh) 散热器
CN210226043U (zh) 一种自动化设备用散热装置
CN216123401U (zh) 一种轨道交通供电系统的动态负载运行大数据分析装置
CN209375576U (zh) 一种光伏发电组件降温系统
CN215725247U (zh) 高效散热冷却塔
CN211782917U (zh) V型无构架空冷器
CN219197466U (zh) 一种液冷-风冷组合式发电机组
CN212566479U (zh) 一种工业用的水制冷装置
CN215761903U (zh) 风冷散热器
CN110230933A (zh) 一种新型空气冷却器
CN216620723U (zh) 一种横流式冷却塔改造成的逆流式冷却塔
CN218002253U (zh) 一种用于冷却导热油的风冷换热器
CN218103932U (zh) 一种铁路用大功率模块的多通路水冷装置
CN219834789U (zh) 一种增强型绝热式冷却器
CN220857759U (zh) 一种结合风冷与水冷散热发电机
CN217083461U (zh) 一种w型自支撑管束的空气冷却器
CN218769513U (zh) 一种适用于轨道交通的大功率可控硅链的散热装置
CN217358633U (zh) 一种带散热的涡街流量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