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5000059U - 软管套管 - Google Patents

软管套管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5000059U
CN215000059U CN202120339648.7U CN202120339648U CN215000059U CN 215000059 U CN215000059 U CN 215000059U CN 202120339648 U CN202120339648 U CN 202120339648U CN 215000059 U CN215000059 U CN 2150000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ose
reinforcement
sleeve
section
hose slee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3964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H·赖因哈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eoperl GmbH
Original Assignee
Neoperl GmbH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eoperl GmbH filed Critical Neoperl Gmb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50000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50000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20Undivided rings, sleeves or like members contracted on the hose or expanded in the hose by means of tools; Arrangements using such members
    • F16L33/207Undivided rings, sleeves or like members contracted on the hose or expanded in the hose by means of tools; Arrangements using such members only a sleeve being contracted on the hos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80/00Products made by additive manufactur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57/00Protection of pipes or objects of similar shape against external or internal damage or wear
    • F16L57/02Protection of pipes or objects of similar shape against external or internal damage or wear against cracking or buckling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PIPES; JOINTS OR FITTINGS FOR PIPES; SUPPORTS FOR PIPES, CABLES OR PROTECTIVE TUBING; MEANS FOR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L33/0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 F16L33/30Arrangements for connecting hoses to rigid members; Rigid hose connectors, i.e. single members engaging both hoses comprising parts inside the hoses onl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Rigid Pipes And Flexible Pipes (AREA)
  • Joints That Cut Off Fluids, And Hose Joi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套管,包括软管接头(2),其中,所述软管接头(2)在外侧上具有用于紧固流体管路的压接区段(3),其中,软管接头(2)在其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加强部(4),所述加强部对软管接头(2)的壁进行稳定。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具有改善的使用特性的软管套管。

Description

软管套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软管套管,包括软管接头,其中,所述软管接头在外侧具有压接区段。
背景技术
也称为配件的软管套管是连接件,以便可以将软管或管件通过一自由的端部连接。因此,软管套管尤其是用于建立软管管路连接和/ 或管件管路连接。
开头所述的类型的软管套管已经已知并且构成通常在先已知的软管套管的通常的设计。然而示出,在先已知的软管套管的软管接头经常不足够稳定和不具有耐抗性,从而会出现收缩部,由此净开口尺寸减少。此外在先已知的软管套管具有缺点,即,其在软管接头的区域中会断裂。正是当与软管套管连接的管路运动时,出现这样大的机械的负载,使得会出现软管套管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任务在于,提供具有改善的使用特性的开头所述类型的软管套管。
该任务的解决方案按照本实用新型通过具有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特征的软管套管解决。
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软管套管包括软管接头,其中,所述软管接头在外侧具有压接区段,软管接头在其内部在压接区段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加强部。
尤其是按照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任务,提出一种开头所述类型的软管套管,其中,软管接头在其内部在压接区段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加强部。因此实现软管接头的稳定,从而实现穿流通道的提高的抗弯折性和/或降低的收缩(收窄)。
作为加强部在本申请的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如下结构,所述结构安装到软管接头的壁上和/或优选在壁的单件的构成中和/或加强部的构成中通过材料集聚和/或软管接头的壁的局部增加的厚度构成。因此能实现更好地避免净开口横截面的之前所述的收缩部、亦即尤其是收窄部和损坏。
接着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设计,其可以单独或与其他设计的特征结合地、可选地与按照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特征一起组合。
按照一种有利的进一步构成,加强部可以沿压接区段的至少一半延伸。因此能实现,构成特别稳定的加强部,而不会出现对净开口横截面的大的限制。
按照另一种有利的设计可以设置为,加强部至少部分地在内周侧和/或环绕地延伸。因此能实现将空间需求相对于在先已知的软管套管保持大致一样大。
证实为特别有利的是,加强部从软管套管的基本形状向内突出地构成。
为了可以实现抗拉强度的改善,可以设置为,加强部将软管接头的净横截面分成至少两个、优选至少三个部分横截面。因此可能的是,可以实现作用的力的更好的导出。
另一种有利的设计可以设置为,加强部在软管套管的基本形状、尤其是之前已经说明的基本形状的至少两个、优选至少三个彼此沿周向间隔开的位置上作用。也由此尽可能良好的力吸收和力导出是可能的。
按照一种特别有利的设计可以设置为,加强部具有至少两个、优选至少三个肋。优选所述肋可以在其突出的端部上相互连接。由此可以出现软管接头的加固,这尤其是提高扭转刚性。
为了可以实现尽可能成本有利的制造,可以设置为,加强部可注塑脱模成型地构成。
备选或补充地可以同样设置为,加强部在其纵向延伸上具有保持不变的横截面。因此可能的是,可以实现在作用的扭力时特别良好的力导出。
为了可以尽可能均匀地设计软管接头的净开口尺寸,可以设置为,加强部在其横向延伸上具有保持不变的横截面。
为了优选借助加强元件可以构成不仅改善抗拉强度并且也改善连接坚固性的加强部,可以设置为,加强部沿其纵向延伸与软管接头的纵轴线尤其是基于至少一个弯曲部偏离。
按照一种特别优选的设计,所述加强部可以通过至少一个具有保持不变的和/或变化的厚度的肋构成。因此与相应的应用领域的优化的适配是可能的。
按照另一种有利的设计可以设置为,加强部通过至少一个肋构成,所述肋从内壁向内伸出、尤其是垂直伸出。
为了可以更好阻止在穿流通道内的紊流,可以为了减少流动阻力按照另一种有利的设计设置为,加强部在上面的边缘处和/或在流入侧具有倒圆部。由此介质可以较好地流经肋,因为尤其是没有垂直于流动方向定向的碰撞面和/或锐利的棱边存在。
按照另一种优选的实施变型方案,软管套管具有至少一个在3巴时16升每分钟的额定流量(按照DIN EN 13618)。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沿压接区段的至少一半延伸。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至少部分地在内周侧和/或环绕地延伸。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从软管套管的基本形状向内突出地构成。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将软管接头的净横截面分成至少两个部分横截面。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将软管接头的净横截面分成至少三个部分横截面。
有利地,加强部在软管套管的基本形状的至少两个彼此沿周向间隔开的位置上作用。
有利地,加强部在软管套管的基本形状的至少三个彼此沿周向间隔开的位置上作用。
有利地,加强部具有至少两个肋。
有利地,加强部具有至少三个肋。
有利地,所述肋在其突出的端部上相互连接。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可注塑脱模成型地构成和/或在其纵向延伸上具有保持不变的横截面。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在其横向延伸上具有保持不变的横截面。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沿其纵向延伸与软管接头的纵轴线偏离。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沿其纵向延伸与软管接头的纵轴线基于至少一个弯曲部偏离。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通过至少一个具有保持不变的和/或变化的厚度的肋构成。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通过至少一个肋构成,所述至少一个肋从内壁向内伸出。
有利地,所述至少一个肋从内壁向内垂直伸出。
有利地,所述加强部在上面的边缘处和/或在流入侧具有倒圆部。
本实用新型此外涉及软管套管的应用,如其在这里说明和要求保护的,用于构成软管连接和/或管件连接。
附图说明
现在借助多个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然而不限制于这些实施例。其他的实施例通过单个或多个特征彼此组合得出。
其中:
图1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软管套管的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2示出通过图1的软管套管的软管接头的横截面;
图3示出通过图1和2的软管套管的软管接头的纵剖面。
图4-9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软管套管的一种可能的设计的其他的可能的横截面形状;
图10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软管套管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11示出通过图10的软管套管的软管接头的横截面;
图12示出通过图10和11的软管套管的软管接头的纵剖面;
图13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软管套管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14示出通过图13的软管套管的软管接头的横截面;
图15示出通过图13和14的软管套管的软管接头的纵剖面;
图16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软管套管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17示出通过图16的软管套管的软管接头的横截面;
图18示出通过图16和17的软管套管的软管接头的纵剖面;
图19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的软管套管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形式的侧视图;
图20示出通过图19的软管套管的软管接头的横截面;
图21示出通过图19和20的软管套管的软管接头的纵剖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1-21示出按照本实用新型设计的软管套管的可能的实施变型方案的一种选择,其整体上以1表示。然而该选择不作为穷举理解。
软管套管1用于构成管路连接、例如软管管路连接和/或管件管路连接,其方式为:软管或管件的一自由的端部推移到软管套管1的软管接头2上并且在其上紧固。所述紧固通常通过压接进行,由此沿径向的方向有力作用到软管接头2上并且可以使其变形。
在软管接头2上在外侧构成压接区段3。压接区段3具有多个至少部分地横向于软管到软管接头2上的插装方向定向的肋,所述肋将软管抗拉和/或不可相对转动地固定。压接区段的肋此外具有分别至少一个方向变化、优选至少两个方向变化。
在区段3的区域中,软管接头2在内侧具有尤其是在软管接头2 的穿流通道11中设置的加强部4。因此实现软管接头2的稳定,从而实现穿流通道11的提高的抗弯折性和/或减少的收缩部(收窄部)。
通过加强部4,可以稳定和加强软管接头2的壁,从而软管接头2 总体上更稳定并且更扭转刚性地构成。
加强部4可以如在图3、12、15和18中示出的那样在内侧在所述在外侧构成的压接区段3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然而也可能的是,加强部只在压接区段3的一个部分区段上延伸,因为也已经由此可以实现改善的负荷能力。
加强部4可以例如通过软管接头2的壁的至少一个肋8和/或壁加厚部构成。
加强部4从软管套管1的基本形状5分别向内突出。加强部在此在基本形状5的至少两个沿周向彼此间隔开的位置上作用和/或完全终止地(auslaufend)构成。
在接着还详细说明的实施变型方案中,加强部4在穿流通道11 的内壁10上开始和/或在内侧在外侧上的压接区段3的整个长度上延伸。然而也可以设置为,加强部4沿如压接区段3的长度的至少一半那样长的长度延伸。
加强部4可以将穿流通道11的净开口横截面6划分成至少两个部分横截面(部分通道)。接着为此较准确地说明一些实施变型方案。
可能的是,加强部4这样构成,使得所述加强部在其横向延伸上具有保持不变的横截面。
进一步可能的是,加强部4沿其纵向延伸9与软管接头2的纵轴线尤其是基于至少一个弯曲部偏离。
可以特别有利的是,软管套管1通过注塑法或3D打印方法制造。进一步有利的可以是,软管套管1的基本形状5和加强部4由相同的材料、尤其是仅由相同的材料制造。
接着此外说明一些示例,在所述示例中,加强部4通过多个、尤其是相同构成的肋8构成。肋8可以在此以保持不变的和/或变化的厚度构成。
在图1-3中,示出第一实施变型方案,其中,加强部4通过多个 (在这里、尤其是四个)从软管套管1的基本形状5的内壁10突出的肋8构成。在该实施变型方案中,肋8分别延伸至中央的接触点,在所述接触点中,所有四个肋8接触。由此穿流通道11分成多个部分通道(参见图2)。在软管接头2的横截面中,肋8因此形成一个十字,其中,软管接头2的净横截面6通过四个部分横截面构成。
肋8在这里优选直线地从软管接头2的一个端部延伸至另一个端部。
在图4-9中,示出肋8在穿流通道11内的不同的肋布置结构的其他的可能的设计。
图4示出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其中,三个肋8从穿流通道11的内壁10突出并且在中央接触。肋8因此构成三个一样大的净部分横截面。
图5示出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包括两个在中央接触的肋8,所述肋将软管接头2的穿流通道11划分成两个半部。
图6示出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包括四个短的肋8,所述肋沿径向的方向不延伸到彼此接触,而是彼此间隔开地设置。
图7示出包括五个肋的实施变型方案,所述肋彼此以相同的距离沿环绕方向设置并且将穿流通道11划分成五个部分通道。
图8示出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其具有两个对置设置的肋8,所述肋具有弓形的横截面。
图9示出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包括在横截面中弓形构成的肋8,其中,除了在内壁10和肋8之间构成的部分通道之外也构成中央通道。
在图10-12中示出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其与图6的实施变型方案类似。然而肋8的厚度在此变化地设计,从而加强部的厚度在各端部比朝中心更薄地构成。在肋8的纵剖面中因此示出拱腹状的和/或弯曲的形状。
在图13-15中示出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其具有四个弧形的肋8。
在图16-18中示出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其具有多个在内周侧环绕的肋8,所述肋沿软管接头2的纵向方向相继地设置,从而产生在纵剖面中波浪的和/或锯齿形的轮廓。
在图19-21中示出另一种实施变型方案,其基本上对应于图1-3 的十字加强的实施变型方案。作为附加的特征,图19-21的软管套管 1的实施变型方案在上面的和/或流入侧的边缘上具有倒圆部12。所述倒圆部12可以在此例如通过由肋8形成的接片的加厚部和/或倒角部构成。通过倒圆部12改善通流,因为在流入侧没有肋8的锐棱的边缘存在并且因此流动阻力减小。因此也可以更好地阻止在液体穿流时的紊流。尤其是软管套管1的该实施形式不具有垂直于流动方向和/或纵轴线定向的碰撞面。
亦即本实用新型尤其是涉及包括软管接头2的软管套管1,其中,软管接头2在外侧具有用于紧固流体管路的压接区段3,其中,软管接头2在其内部具有至少一个加强部4,所述加强部使软管接头2的壁稳定。
附图标记列表
1 软管套管
2 软管接头
3 压接区段
4 加强部
5 基本形状
6 横截面
7 部分横截面
8 肋
9 纵向尺寸
10 内壁
11 穿流通道
12 倒圆。

Claims (19)

1.软管套管(1),所述软管套管包括软管接头(2),其中,所述软管接头(2)在外侧具有压接区段(3),其特征在于,软管接头(2)在其内部在压接区段(3)的区域中具有至少一个加强部(4)。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沿压接区段(3)的至少一半延伸。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至少部分地在内周侧和/或环绕地延伸。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从软管套管(1)的基本形状(5)向内突出地构成。
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将软管接头(2)的净横截面(6)分成至少两个部分横截面(7)。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将软管接头(2)的净横截面(6)分成至少三个部分横截面(7)。
7.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加强部(4)在软管套管(1)的基本形状(5)的至少两个彼此沿周向间隔开的位置上作用。
8.按照权利要求7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加强部(4)在软管套管(1)的基本形状(5)的至少三个彼此沿周向间隔开的位置上作用。
9.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加强部(4)具有至少两个肋(8)。
10.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加强部(4)具有至少三个肋(8)。
11.按照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肋在其突出的端部上相互连接。
12.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可注塑脱模成型地构成和/或在其纵向延伸(9)上具有保持不变的横截面。
13.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在其横向延伸上具有保持不变的横截面。
1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沿其纵向延伸(9)与软管接头(2)的纵轴线偏离。
15.按照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沿其纵向延伸(9)与软管接头(2)的纵轴线基于至少一个弯曲部偏离。
16.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通过至少一个具有保持不变的和/或变化的厚度的肋(8)构成。
17.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通过至少一个肋(8)构成,所述至少一个肋从内壁(10)向内伸出。
18.按照权利要求17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肋从内壁(10)向内垂直伸出。
19.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软管套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4)在上面的边缘处和/或在流入侧具有倒圆部(12)。
CN202120339648.7U 2020-02-05 2021-02-05 软管套管 Active CN215000059U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202020100629.0U DE202020100629U1 (de) 2020-02-05 2020-02-05 Schlauchnippel und Verwendung eines Schlauchstutzens
DE202020100629.0 2020-02-05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5000059U true CN215000059U (zh) 2021-12-03

Family

ID=742852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0629.2A Pending CN113217732A (zh) 2020-02-05 2021-02-05 软管套管和软管接头的应用
CN202120339648.7U Active CN215000059U (zh) 2020-02-05 2021-02-05 软管套管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160629.2A Pending CN113217732A (zh) 2020-02-05 2021-02-05 软管套管和软管接头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EP (1) EP3862608A1 (zh)
CN (2) CN113217732A (zh)
DE (1) DE202020100629U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7732A (zh) * 2020-02-05 2021-08-06 纽珀有限公司 软管套管和软管接头的应用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147355A (en) * 1938-06-29 1939-02-14 Albert J Scholtes Permanent hose coupling
GB797769A (en) * 1955-12-08 1958-07-09 Tecniplast Ltd Improvements in nozzles
CN204785204U (zh) * 2015-07-07 2015-11-18 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液压管路密封结构
PL3433527T3 (pl) * 2016-03-23 2022-03-21 Husqvarna Ab Złącze kranowe ze stabilizacją przepływu
CN208900911U (zh) * 2018-08-13 2019-05-24 厦门太古飞机工程有限公司 加注接头
DE202018105108U1 (de) * 2018-09-06 2019-12-10 Neoperl Gmbh Anschlusskupplung
DE202020100629U1 (de) * 2020-02-05 2021-05-06 Neoperl Gmbh Schlauchnippel und Verwendung eines Schlauchstutzens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217732A (zh) * 2020-02-05 2021-08-06 纽珀有限公司 软管套管和软管接头的应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862608A1 (de) 2021-08-11
CN113217732A (zh) 2021-08-06
DE202020100629U1 (de) 2021-05-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5000059U (zh) 软管套管
US6296282B1 (en) Articulated connecting element for piping elements
EP1195545A2 (en) Spiral bellows structure
CN115370859A (zh) 用于排烟罩的排气管道的管弯部
KR100855176B1 (ko) 얇은-벽 유체 덕트로 삽입하기 위한 안티-버클링 장치
KR20100079415A (ko) 내압성, 내충격성 및 유속이 증가된 관체
CN112204288B (zh) 流体管道
JP4995157B2 (ja) 配管合流部構造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KR101283425B1 (ko) 내진보강구조를 갖는 플렉시블형 관 연결구
DK180488B1 (en) Distributer assembled with 'hairpins'
KR101195991B1 (ko) 신축홈이 형성된 배관용 커넥터
JP3025450U (ja) チューブガイド
CN112178307A (zh) 管构件
EP3027996B1 (en) Fired heat exchanger pipe
KR101585327B1 (ko) 인몰딩된 입구 반경 피쳐를 갖춘 열 교환기 입구 탱크
JP6820699B2 (ja) フランジ付き管継手
JP6372038B2 (ja) 管継手
US11867325B2 (en) Hose arrangement and method for forming a hose connection
JPS6262196A (ja) 熱交換器
JP4516339B2 (ja) 合成樹脂製合流部構造及び該合成樹脂製合流部構造を用いた合成樹脂製継手
KR100284839B1 (ko) 다중 내관 일체형 광케이블 덕트(보호관)
CN113454382B (zh) 用于加热和空气调节单元的流体管道
CN218118940U (zh) 一种抗冲击的消音管材
KR101841437B1 (ko) 사각 라운드 덕트
EP1231424A1 (en) "Pipe comprising a flexible portion in the form of a bellows sleev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