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96861U - 一种防误锁结构及车门锁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防误锁结构及车门锁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96861U
CN214996861U CN202120744098.7U CN202120744098U CN214996861U CN 214996861 U CN214996861 U CN 214996861U CN 202120744098 U CN202120744098 U CN 202120744098U CN 214996861 U CN214996861 U CN 21499686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wing arm
lock
self
assembly
prim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744098.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肖和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Sanj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Sanj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Sanj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Sanjo Intelligen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744098.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9686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9686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9686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误锁结构及车门锁,涉及车门锁技术领域。防误锁结构包括锁体总成及中央传动总成;中央传动总成包括保险机构,保险机构包括上锁位置及解锁位置;锁体总成包括锁体传动机构及转换摆臂机构,转换摆臂机构包括安装底座及转换摆臂件,转换摆臂件转动设置于安装底座,保险机构、锁体传动机构分别与转换摆臂件连接。本申请提供的防误锁结构,当保险机构处于上锁位置,关闭车门时,锁体传动机构与车门的卡扣触碰,锁体传动机构推动转换摆臂件转动,以驱动保险机构切换至解锁位置,进而有效避免保险上锁时,关闭车门后,车门外侧把手无法开门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出行更方便。

Description

一种防误锁结构及车门锁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车门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误锁结构及车门锁。
背景技术
车辆作为人们日常的一种代步工具,在人们生活中越来越普及,车辆停车后为了车内的财产安全需要锁闭车门,开门时需要用到车钥匙。但是人们在比较匆忙时,容易将车钥匙遗留在车内。
但是,现有技术提供的车门锁,当车门锁的保险上锁时,在这时候不小心关闭车门,在没有车钥匙的情况下,只能从车内的把手开门,则无法通过车门外侧的把手开门,进而导致用户体验差,出行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防误锁结构及车门锁,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车门锁的保险上锁时,关闭车门后,车门外侧把手无法开门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误锁结构,应用于车门锁,所述防误锁结构包括锁体总成及中央传动总成;
所述中央传动总成包括保险机构,所述保险机构包括上锁位置及解锁位置;
所述锁体总成包括锁体传动机构及转换摆臂机构,所述转换摆臂机构包括安装底座及转换摆臂件,所述转换摆臂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所述保险机构、所述锁体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转换摆臂件连接;
当所述保险机构处于所述上锁位置,关闭车门时,所述锁体传动机构与所述车门的卡扣触碰,所述锁体传动机构推动所述转换摆臂件转动,以驱动所述保险机构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转换摆臂件包括本体部及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输入摆臂部、输出摆臂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安装底座转动配合,所述输入摆臂部连接所述保险机构,所述输出摆臂部连接所述锁体传动机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摆臂部与所述输出摆臂部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入摆臂部与所述保险机构通过防误锁连杆组件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防误锁连杆组件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杆、调节套筒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调节套筒可调节配合。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出摆臂部通过开启连杆与所述锁体传动机构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中央传动总成还包括开启传动机构,所述开启传动机构与所述转换摆臂件通过第一拉线组件连接。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锁体总成还包括自吸电机机构,所述自吸电机机构包括自吸底座、自吸电机及自吸传动组件,所述自吸电机和所述自吸传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自吸底座,所述自吸传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自吸电机,所述自吸传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锁体传动机构。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自吸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轮、导向滑轮、自吸摆臂及第二拉线组件;
所述传动轮动设置于所述自吸底座,所述传动轮与所述自吸电机啮合传动;
所述导向滑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
所述第二拉线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轮,所述第二拉线组件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滑轮与所述自吸摆臂连接;
所述自吸摆臂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传动机构中的转舌片转动。
第二方面,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车门锁,包括外开车门把手、内开车门把手及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防误锁结构;
其中,所述外开车门把手、所述内开车门把手分别与所述防误锁结构中的中央传动总成连接。
相比现有技术,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防误锁结构,应用于车门锁,防误锁结构包括锁体总成及中央传动总成;中央传动总成包括保险机构,保险机构包括上锁位置及解锁位置;锁体总成包括锁体传动机构及转换摆臂机构,转换摆臂机构包括安装底座及转换摆臂件,转换摆臂件转动设置于安装底座,保险机构、锁体传动机构分别与转换摆臂件连接。本申请提供的防误锁结构,当保险机构处于上锁位置,关闭车门时,锁体传动机构与车门的卡扣触碰,锁体传动机构推动转换摆臂件转动,以驱动保险机构切换至解锁位置,进而有效避免保险上锁时,关闭车门后,车门外侧把手无法开门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出行更方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一种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另一种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中C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示出了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中的中央传动总成的分解示意图;
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车门锁中的锁体总成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7中D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锁体总成;100a-卡扣;110-锁体传动机构;110a-安装壳体;111-锁体座;1110-避空位;112-转舌片;1120-锁槽口;1121-第一挡位;1122-第二挡位;113-止动钩;114-转舌转轴;120-转换摆臂机构;121-安装底座;1210-固定卡口;122-转换摆臂件;1220-本体部;1221-输入端;1221a-输入摆臂部;1222-输出端;1222a-输出摆臂部;130-开启连杆;140-防误锁连杆组件;141-第一连杆;142-调节套筒;143-第二连杆;150-自吸电机机构;151-自吸底座;152-自吸电机;153-自吸传动组件;1530-传动轮;1531-第二拉线组件;1532-导向滑轮;1533-自吸摆臂;160-第一拉线组件;200-中央传动总成;210-保险机构;211-保险执行器;212-保险传动板;213-保险摆臂组件;2130-摆臂本体;2131-保险驱动轴;220-开启传动机构;221-开启传动板;230-底板;300-外开车门把手;400-内开车门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申请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误锁结构,应用于车门锁,以避免车辆的车门出现误锁。
请结合参阅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防误锁结构,包括锁体总成100及中央传动总成200,其中,中央传动总成200分别与锁体总成100、车门锁的内开车门把手400以及车门锁的外开车门把手300连接。
可以理解的,当需要从车辆内部打开车门时,拉动内开车门把手400,内开车门把手400通过中央传动总成200驱动锁体总成100开锁。当需要从车辆外侧打开车门时,拉动外开车门把手300,外开车门把手300通过中央传动总成200驱动锁体总成100开锁。
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5,具体的,中央传动总成200包括保险机构210及开启传动机构220。其中,内开车门把手400及外开车门把手300均与开启传动机构220连接,开启传动机构220还与锁体总成100连接,也即是说,拉动内开车门把手400或外开车门把手300,可通过开启传动机构220驱动锁体总成100进行开锁。
保险机构210包括上锁位置和解锁位置。其中,当保险机构210处于解锁位置时,拉动内开车门把手400或外开车门把手300,均可通过开启传动机构220驱动锁体总成100进行开锁。当保险机构210处于上锁位置时,拉动外开车门把手300,开启传动机构220无法驱动锁体总成100进行开锁;若此时拉动内开车门把手400,可驱动保险机构210先进行解锁,只有再次拉动内开车门把手400时,才可通过开启传动机构220驱动锁体总成100进行开锁。
请结合参阅图2、图3、图4以及图7,锁体总成100包括锁体传动机构110及转换摆臂机构120,转换摆臂机构120包括安装底座121及转换摆臂件122,转换摆臂件122转动设置于安装底座121上,转换摆臂件122包括输入端1221及输出端1222,其中,输入端1221分别与保险机构210及开启传动机构220连接,输出端1222通过开启连杆130与锁体传动机构110连接。
在一些实施例中,转换摆臂件122呈圆盘形结构或L形结构。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转换摆臂件122呈L形结构,其中,转换摆臂件122还包括本体部1220,输入端1221包括输入摆臂部1221a,输出端1222包括输出摆臂部1222a。输入摆臂部1221a、输出摆臂部1222a均与本体部1220连接以构成L形结构,输入摆臂部1221a与输出摆臂部1222a均向远离本体部1220的方向运动,本体部1220与安装底座121转动配合。
进一步的,输入摆臂部1221a与保险机构210通过防误锁连杆组件140连接。输入摆臂部1221a与开启传动机构220通过第一拉线组件160连接,并且安装底座121上设置有固定第一拉线组件160的固定卡口1210。
其中,防误锁连杆组件140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杆141、调节套筒142及第二连杆143。其中,第一连杆141的一端与输入端1221的输入摆臂部1221a连接,第一连杆141的另一端与调节套筒142螺纹配合;第二连杆143的一端与保险机构210连接,第二连杆143的另一端与调节套筒142螺纹配合。可以理解的,由于,调节套筒142分别与第一连杆141及第二连杆143螺纹配合,即可通过转动调节套筒142,以调节防误锁连杆组件140整体的长度,进而保证防误锁连杆组件140适配转换摆臂件122至保险机构210之间的距离,使得车门锁的防误锁功能正常。
其中,第一拉线组件160包括套管以及穿设于套管内的钢丝拉线,套管固定安装在安装底座121的固定卡口1210上,钢丝拉线可在套管内进行抽拉运动,通过抽拉钢丝拉线,即可拉动转换摆臂件122转动,可以理解的,钢丝拉线只受拉力,不受推力。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误锁结构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保险机构210处于上锁位置时,此时关闭车门,锁体传动机构110与车门上的卡扣100a撞击触碰,使得锁体传动机构110转动,进而锁体传动机构110会给予开启连杆130一定的推力,该推力通过开启连杆130直接作用在输出摆臂部1222a上,进而驱动转换摆臂件122转动,转换摆臂件122转动时再通过防误锁连杆组件140推动保险机构210由上锁位置切换至解锁位置。
由此,在保险机构210处于解锁位置时,此时车门关闭,当拉动内开车门把手400或外开车门把手300时,开启传动机构220会给予输入摆臂部1221a一定的拉力,以驱动转换摆臂件122转动,转换摆臂件122转动时再通过拉动开启连杆130,使得锁体传动机构110执行开锁动作,即可打开车门。
本实施例提供的防误锁结构进而有效避免保险上锁时,关闭车门后,车门外侧把手无法开门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出行更方便。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摆臂部1221a与输出摆臂部1222a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进而保证转换摆臂件122更容易被驱动转动,提高灵敏性和可靠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输入摆臂部1221a与输出摆臂部1222a之间的夹角小于90°,且大于20°,以提高转换摆臂件122灵敏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的,在本实施例中,保险机构210包括保险摆臂组件213、保险执行器211及保险传动板212,保险摆臂组件213设置于开启传动机构220中的开启传动板221上。保险摆臂组件213包括有第一位置及第二位置,其中,第一位置对应保险机构210的解锁位置,第二位置对应保险机构210的上锁位置。保险执行器211和保险传动板212均设置于一底板230上,保险执行器211可通过驱动保险传动板212转动,保险传动板212还连接防误锁连杆组件140的第二连杆143,通过驱动保险传动板212按预设方向转动,可带动保险摆臂组件213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切换,即实现保险解锁与保险上锁之间的切换。
请结合参阅图5和图6,保险摆臂组件213包括摆臂本体2130、保险驱动轴2131及保险复位弹簧(图未示)。摆臂本体2130转动设置于开启传动板221上,保险驱动轴2131设置于摆臂本体2130的端部,保险复位弹簧设置于摆臂本体2130与开启传动板221之间。
保险传动板212可选择性地与保险驱动轴2131相抵接配合,即,当保险上锁时,保险传动板212与保险驱动轴2131相抵配合,当保险解锁时,保险传动板212与保险驱动轴2131解除相抵配合。换而言之,当保险摆臂组件213由第一位置切换至第二位置时,保险传动板212抵推保险驱动轴2131,以使得摆臂本体2130转动至第二位置,实现保险上锁;保险摆臂组件213由第二位置切换至第一位置时,保险传动板212与保险驱动轴2131解除相抵配合,此时复位弹簧带动摆臂本体2130转动至第一位置,实现保险解锁。进而,保险传动板212可由保险执行器211或防误锁连杆组件140驱动转动。
进一步的,保险执行器211通过车辆的内部的控制器与遥控钥匙进行通信连接,进而可通过遥控钥匙控制保险解锁和保险上锁。
实施例二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误锁结构,应用于车门锁,本实施例是在上述实施例一的技术基础上做出的改进,相比于上述实施例一,区别之处在于:
请结合参阅图2、图7以及图8,在本实施例中,锁体总成100还包括安装壳体110a,锁体传动机构110设置于安装壳体110a内,安装壳体110a内部形成容纳锁体传动机构110的空间。
锁体传动机构110包括锁体座111、转舌片112及止动钩113,锁体座111与安装壳体110a连接,转舌片112与止动钩113分别转动均设置于锁体座111上,且止动钩113与转舌片112为止转配合。
进一步的,锁体座111上设置有转舌转轴114,转舌片112安装在转舌转轴114上,锁体座111的下端面设置有容纳转舌片112的避空位1110,转舌片112朝向避空位1110的一端设置有U形的锁槽口1120,锁槽口1120的开口倾斜设置,且朝向锁体座111的底部。该锁槽口1120用于与设置在门框上的卡扣100a配合,关门时,卡扣100a撞击进入锁槽口1120内,并使转舌片112转动,实现关门动作,开门时,转舌片112会朝反方向转动复位。
其中,止动钩113与开启连杆130连接,也即是说,开车门时,转换摆臂件122转动时会通过开启连杆130带动止动钩113转动,止动钩113再驱动转舌片112转动,使转舌片112与卡扣100a解除配合。在保险机构210处于上锁位置,关闭车门时,由于转舌片112会与卡扣100a撞击触碰,进而卡扣100a会撞击进入锁槽口1120内,首先,撞击后会先使转舌片112转动,进而转动的转舌片112会推动止动钩113转动;接着,止动钩113进一步的通过开启连杆130推动转换摆臂件122转动;最后,转换摆臂件122转动通过防误锁连杆组件140驱动保险机构210实现保险解锁。通过上述的联动关系,进而有效避免出现车门误锁的情况。
请结合参阅图7和图8,在本实施例中,锁体总成100还包括自吸电机机构150,转舌片112包括第一挡位1121和第二挡位1122,自吸电机机构150与车辆中的控制器电连接,自吸电机机构150用于驱动转舌片112由第一挡位1121向第二挡位1122切换。可以理解的,转舌片112的第一挡位1121和第二挡位1122分别对应不同的转动角度,即驱动转舌片112至第一挡位1121的转动角度小于驱动转舌片112至第二挡位1122的转动角度。当转舌片112进入第一挡位1121时,车门处于关闭状态,内开车门把手400和外开车门把手300均可打开车门;当转舌片112进入第二挡位1122时,车门被锁住,内开车门把手400和外开车门把手300均无法打开车门。
请结合参阅图2、图3以及图7,自吸电机机构150包括自吸底座151、自吸电机152及自吸传动组件153。其中,自吸电机152和自吸传动组件153均设置于自吸底座151,自吸传动组件153的一端连接自吸电机152,自吸传动组件153的另一端连接锁体传动机构110。
具体的,自吸传动组件153包括传动轮1530、导向滑轮1532、自吸摆臂1533及第二拉线组件1531。传动轮1530动设置于自吸底座151,传动轮1530与自吸电机152为啮合传动,导向滑轮1532转动设置于安装底座121,第二拉线组件1531的一端连接传动轮1530,第二拉线组件1531的另一端绕过导向滑轮1532与自吸摆臂1533连接。自吸电机152驱动传动轮1530转动,传动轮1530通过第二拉线组件1531带动自吸摆臂1533转动,自吸摆臂1533用于驱动锁体传动机构110中的转舌片112转动,用以使转舌片112由第一挡位1121向第二挡位1122切换。其中,第二拉线组件1531的结构可参见第一拉线组件160设置,在此不再赘述。
实施例三
请参阅图1至图8,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车门锁,应用于车辆的车门,车门锁用以实现车门的锁闭,起到安装防护作用,保障人生和财产的安全。
其中,车门锁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或实施例二提供的防误锁机构,有效避免保险上锁时,关闭车门后,车门外侧把手无法开门的问题,提升用户体验,出行更方便。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申请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Claims (10)

1.一种防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车门锁,所述防误锁结构包括锁体总成及中央传动总成;
所述中央传动总成包括保险机构,所述保险机构包括上锁位置及解锁位置;
所述锁体总成包括锁体传动机构及转换摆臂机构,所述转换摆臂机构包括安装底座及转换摆臂件,所述转换摆臂件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所述保险机构、所述锁体传动机构分别与所述转换摆臂件连接;
当所述保险机构处于所述上锁位置,关闭车门时,所述锁体传动机构与所述车门的卡扣触碰,所述锁体传动机构推动所述转换摆臂件转动,以驱动所述保险机构切换至所述解锁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换摆臂件包括本体部及与所述本体部连接的输入摆臂部、输出摆臂部,所述本体部与所述安装底座转动配合,所述输入摆臂部连接所述保险机构,所述输出摆臂部连接所述锁体传动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摆臂部与所述输出摆臂部之间的夹角小于等于90°。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摆臂部与所述保险机构通过防误锁连杆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误锁连杆组件包括沿长度方向依次设置的第一连杆、调节套筒及第二连杆,所述第一连杆、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调节套筒可调节配合。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出摆臂部通过开启连杆与所述锁体传动机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传动总成还包括开启传动机构,所述开启传动机构与所述转换摆臂件通过第一拉线组件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锁体总成还包括自吸电机机构,所述自吸电机机构包括自吸底座、自吸电机及自吸传动组件,所述自吸电机和所述自吸传动组件均设置于所述自吸底座,所述自吸传动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自吸电机,所述自吸传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锁体传动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误锁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吸传动组件包括传动轮、导向滑轮、自吸摆臂及第二拉线组件;
所述传动轮动设置于所述自吸底座,所述传动轮与所述自吸电机啮合传动;
所述导向滑轮转动设置于所述安装底座;
所述第二拉线组件的一端连接所述传动轮,所述第二拉线组件的另一端绕过所述导向滑轮与所述自吸摆臂连接;
所述自吸摆臂用于驱动所述锁体传动机构中的转舌片转动。
10.一种车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开车门把手、内开车门把手及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防误锁结构;
其中,所述外开车门把手、所述内开车门把手分别与所述防误锁结构中的中央传动总成连接。
CN202120744098.7U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防误锁结构及车门锁 Active CN21499686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4098.7U CN214996861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防误锁结构及车门锁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744098.7U CN214996861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防误锁结构及车门锁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96861U true CN214996861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3651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744098.7U Active CN214996861U (zh) 2021-04-12 2021-04-12 一种防误锁结构及车门锁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9686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376040C (en) Vehicle door latch assembly
US7311341B2 (en) Lock mechanism
US6719333B2 (en) Vehicle door latch with power operated release mechanism
EP1726754B1 (en) Door lock apparatus for a vehicle
US6730867B2 (en) Electrically operated ratcheting pawl latch
US5066054A (en) Motor-vehicle door latch with antitheft feature
EP2412903B1 (en) Door lock device for vehicle
KR101918367B1 (ko) 차량용 트렁크 래치 모듈
US20090025999A1 (en) Vehicle door lock device
JP3835606B2 (ja) 電気錠
US6634682B2 (en) Vehicle door lock apparatus
CN110234825B (zh) 车门闩锁装置
JP3788968B2 (ja) 電気錠
US20210040781A1 (en) Motor vehicle lock
CN214996861U (zh) 一种防误锁结构及车门锁
EP3575522A1 (en) Vehicular door latch device
US6866310B2 (en) Door latch operation device for vehicle
CN112900993B (zh) 一种车门锁及车门
CN111622623B (zh) 门锁装置以及具有其的车辆
US20040189016A1 (en) Torque transmitting member and door lock device
JP2002295096A (ja) 車両用ドアラッチ操作装置
CN219100978U (zh) 一种采用锁头解锁的锁体
KR100872689B1 (ko) 자동차용 도어 록킹장치의 스트라이커 조립체
KR100947092B1 (ko) 차량용 도어 래치
JP5740870B2 (ja) 車両ドア開閉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