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4682U - 烤盘和烹饪器具 - Google Patents

烤盘和烹饪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4682U
CN214964682U CN202120195716.7U CN202120195716U CN214964682U CN 214964682 U CN214964682 U CN 214964682U CN 202120195716 U CN202120195716 U CN 202120195716U CN 214964682 U CN214964682 U CN 21496468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keware
tray
baking tray
tray body
working area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19571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oshan Shunde Midea Electrical Heating Appliances Manufactu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19571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468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468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468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Baking, Grill, Roas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烤盘和烹饪器具,包括:盘体,盘体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宽度方向的长度,盘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包括多个工作区域,多个工作区域沿着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工作区域的至少部分向第二表面凹陷。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烤盘,由于工作区域上凹陷的存在,可以避免工作区域的翘曲或鼓胀,所导致工作区域无法聚拢油等的问题,进而可以在烤盘具有多个工作区域的情况下,依然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Description

烤盘和烹饪器具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烤盘和一种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煎烤机通常是在加热平台上,放置烤盘,而对烤盘进行加热,再在烤盘上煎制或烤制,但是,在相关技术中,烤盘通常是一个圆形或者方形结构,只有一个加热区域,若在烤盘设置多个加热区域,必然会增加烤盘的长度,改变烤盘的长宽比,在烤盘受热后,使得各处的膨胀力不均匀,进而会导致加热区域的翘曲变形,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煎烤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烤盘。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
有鉴于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烤盘,包括:盘体,盘体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宽度方向的长度,盘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包括多个工作区域,多个工作区域沿着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其中,工作区域的至少部分向第二表面凹陷。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烤盘,包括盘体,盘体的一侧为第一表面,与第一表面相背的一侧为第二表面,在第一表面上设置有多个工作区域,即可以在工作区域进行烹饪,并且,盘体的长度方向大于盘体的宽度方向,因此,可以沿着盘体的长度方向相间隔的设置多个工作区域,并保证每个工作区域具有足够的面积进行烹饪。
并且,多个工作区域中的每一个的至少部分均向第二表面凹陷形成凹面,进而在加热时,烤盘由于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尺寸不一致,进而导致烤盘整体的应力会不均匀,可能会出现局部变形的现象,例如:局部的翘曲或鼓胀等,而本实用新型由于工作区域上凹陷的存在,可以避免工作区域的翘曲或鼓胀,所导致工作区域无法聚拢油等的问题,进而可以在烤盘具有多个工作区域的情况下,依然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并且,工作区域的凹陷,使其具有聚拢油的功能,进而在工作区域进行煎制或烤制时,食物可以更多的接触油,使得食材受热更均匀,成熟度一致,并且,在煎制或烤制后剩余的油脂,工作区域也能够很好的收集,进而方便对油脂进行处理,降低清洁难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烤盘,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相邻的工作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第一凹槽结构开口位于第一表面,第一凹槽结构沿着宽度方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邻的工作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并且,第一凹槽结构沿着烤盘的宽度方向延伸,进而起到了隔断烤盘长度方向的作用,使得烤盘部分结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小,使得烤盘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宽度方向的长度更协调,即利用第一凹槽结构改变了烤盘的结构,提升烤盘的抗变形能力,并且,第一凹槽结构还可以作为不同工作区域之间的隔断标识,并且,第一凹槽结构的开口方向位于第一表面,进而在烹饪时,以不同的工作区域烹饪不同的食材,油脂、液体等也会流入凹槽,进而避免食物出现的串味现象。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凹槽结构,第二凹槽结构的开口位于第二表面,第二凹槽结构位于相邻的工作区域之间的背侧,第二凹槽结构沿着长度方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相邻的工作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二凹槽结构,第二凹槽结构沿着烤盘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在烤盘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直边结构,进而加强烤盘厚度方向的抗变形的能力,并且,第二凹槽结构的开口位于第二表面,进而避免第二凹槽结构干扰工作区域的烹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加强筋,设于第二表面,第一加强筋环绕盘体的边缘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沿着盘体的边缘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加强筋,进而增加盘体的结构强度,提升盘体的抗变形能力,并且,第一加强筋位于第二表面,避免第一加强筋干扰工作区域的烹饪。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工作区域呈弧面结构。
在该技术方案中,工作区域呈弧面结构,弧面更利于聚拢油,并且,对于四散的油脂也有更好的聚拢作用,以及,弧面由于没有夹角,进而在清洁时,也不容易残留卫生死角,进而保证烤盘的清洁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限位部,设于盘体的第二表面,位于盘体的边缘。
在该技术方案中,烤盘还包括限位部,限位部设置在盘体的第二表面,位于盘体的边缘,进而在将烤盘放置于座体时,限位部可以卡在座体上,进而实现对烤盘的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盘体为椭圆盘体,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部相间隔的设置;盘体为多边形盘体,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部至少设置在多边形盘体的相邻两条边的过渡区域。
在该技术方案中,盘体若为椭圆盘体,限位部可以相间隔的设置多个,从而全面的限制盘体的移动,实现对盘体的固定;盘体若为多边形盘体,限位部可以相间隔的设置多个,多个限位部设置在相邻两条边的过渡区域,即相邻两条边的倒角处,从而全面的限制盘体的移动,实现对盘体的固定。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底脚,设于第二表面,底脚的高度小于限位部的高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烤盘还包括底脚,设于在第二表面,进而利用底脚支撑起整个盘体,具体地,底脚与座体的面板相接触,并且,底脚的高度低于限位部的高度,从而在底脚与座体的面板相接触时,限位部可以更好的实现对盘体的固定效果。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把手,设于盘体的周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盘体的周侧还设置有把手,进而便于对盘体的取放。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隔热件,套设于把手的外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把手外部设置有隔热件,进而避免把手烫伤用户,提升烤盘的安全性。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热件包括:第二加强筋,与把手相接触,第二加强筋沿第二表面向第一表面的方向凸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把手部下方的位置,隔热件朝向把手的一侧,设置第二加强筋,进而提高隔热件的强度,并且,利用第二加强筋增加隔热件的厚度,并且,降低了隔热件与把手的接触面积,提升隔热件的防热效果,并且,第二加强筋更利于设置斜角,即在隔热件端部形成导向的斜面,使得隔热件更易于套装在把手上。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隔热件包括:防滑筋,背离把手,防滑筋沿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凸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把手的下方的位置,隔热件背离把手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筋,进而在用户拿取烤盘时,增加摩擦力,进而避免烤盘从用户手中脱落。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覆底件,设于第二表面,位于工作区域的背侧处。
在该技术方案中,烤盘还包括覆底件,覆底件设置在第二表面,并且,位于工作区域的背侧,进而利用覆底件可以实现IH等方式的加热,通过盘体将热量传递到工作区域。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第二表面包括多个柱体,多个柱体位于工作区域的背侧处,覆底件包括多个通孔,通孔套设于柱体。
在该技术方案中,盘体与覆底件的连接通过多个柱体和通孔的连接方式,进而增加了盘体和覆底件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热量的传递效率。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盘体包括:平台,工作区域设于平台;台阶结构,设于平台的周侧,台阶结构由第二表面向第一表面凹陷。
在该技术方案中,盘体包括有平台和位于平台周侧的台阶结构,台阶结构有利于节省材料,并且,台阶结构可以增加盘体的抗变形能力。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凸格部,设于台阶结构,位于第一表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烤盘还包括凸格部,凸格部设置在凸台结构的位置,位于第一表面,进而在烹饪食物后,可以将食材放置在凸格部滤油,并且,由于工作区域是凹陷的,因此,油脂可以回流至工作区域,以进行继续烹饪。
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还包括:挡筋,设于第一表面,位于盘体的边缘。
在该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烤盘还包括挡筋,挡筋设置在盘体的第一表面,位于盘体的边缘,进而避免油脂或汤水的溢出。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座体,座体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具有多个加热区域;以及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烤盘,加热区域与烤盘的工作区域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烹饪器具,因包括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烤盘,因此,具有如上述任一技术方案提出的烤盘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烤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如图1所示的烤盘的爆炸图;
图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烤盘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烤盘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如图4所示的烤盘的A-A向的剖视图;
图6示出如图5所示的烤盘的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烤盘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烤盘中隔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烤盘中隔热件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0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烤盘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烤盘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图12示出如图11所示的烤盘的C-C向的剖视图;
图13示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3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烤盘,110盘体,112工作区域,114平台,116台阶结构,120限位部,130底脚,140把手,150隔热件,152第二加强筋,154防滑筋,160覆底件,170第一加强筋,180凸格部,190挡筋,200第一凹槽结构,210第二凹槽结构,300烹饪器具,310座体,320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3来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提供的烤盘100和烹饪器具300。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烤盘100,烤盘100包括有盘体110,盘体110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宽度方向的长度,具体地,盘体110可以是椭圆结构或者长方结构等等,其中,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可以相垂直。
进一步地,盘体110包括有相背设置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具体地,第一表面可以理解为盘体110的正面,第二表面可以理解为盘体110的背面,其中,第一表面上包括有多个工作区域112,即在盘体110的正面具有多个工作区域112,工作区域112用于执行煎烤等烹饪作业。
在具体使用时,需要将烤盘100放置在座体310上,第二表面与座体310相对,第一表面位于座体310的背侧,座体310具有加热装置,可以加热工作区域112,用户可以在工作区域112进行食材的烹饪。
并且,在本实用新型中,工作区域112的至少部分向着第二表面凹陷,进而在烹饪时,进而在加热时,烤盘100由于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尺寸不一致,进而导致烤盘100整体的应力会不均匀,可能会出现局部变形的现象,例如:局部的翘曲或鼓胀等,而由于凹陷的存在,可以避免工作区域的翘曲或鼓胀,所导致工作区域无法聚拢油等的问题,进而可以在烤盘100具有多个工作区域的情况下,依然保证良好的烹饪效果。
并且,在工作时,可向工作区域112加油,油在凹陷的作用下回聚集在工作区域112,进而避免出现局部缺乏油脂而导致的食材加热不均匀等问题,提升了食物的成熟速度,并且,均匀的成熟也能够避免食材的局部出现糊的现象,提升烹饪的安全性。
并且,在烹饪完成后,剩余的油脂,或食材渗出的油脂会受到凹陷的影响,收集在工作区域112内,进而在清除废油时,可以直接将聚集的废油盛出或擦净等,而在清洗时,也可以着重于对工作区域112出进行清洗,为用户提供一个重点清洗区域,使得用户不用盲目地胡乱清洗,降低烤盘100的清洁难度。
具体地,整个工作区域112均向第二表面凹陷,进而整个工作区域112均形成一个凹陷结构,从而实现整个工作区域112的收拢油,扩大烹饪面积,提升烹饪效果。
实施例2:
如图1、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相邻的工作区域112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200,第一凹槽结构200开口位于第一表面,并且,第一凹槽结构200沿着宽度方向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工作区域112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工作区域112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200,并且,第一凹槽结构200沿着烤盘100的宽度方向延伸,进而起到了隔断烤盘100长度方向的作用,使得烤盘100部分结构的长度方向的长度较小,使得烤盘100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宽度方向的长度更协调,即利用第一凹槽结构200改变了烤盘100的结构,提升烤盘100的抗变形能力,并且,第一凹槽结构200还可以作为不同工作区域之间的隔断标识,并且,第一凹槽结构100的开口方向位于第一表面,进而在烹饪时,以不同的工作区域烹饪不同的食材,油脂、液体等也会流入凹槽,进而避免食物出现的串味现象。
具体地,可以在盘体110上并排设置两个、三个或四个等的工作区域112,而在相邻的工作区域112之间以开口位于第一表面的第一凹槽结构200分隔。
进一步地,第一凹槽结构200为长条形结构。
实施例3: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凹槽结构210,第二凹槽结构210的开口位于第二表面,第二凹槽结构210位于相邻的工作区域112之间的背侧,第二凹槽结构210沿着长度方向延伸。
在该实施例中,工作区域112的数量为多个,相邻的工作区域112之间设置有第二凹槽结构210,第二凹槽结构210沿着烤盘100的长度方向延伸,进而在烤盘100的厚度方向上形成直边结构,进而加强烤盘100厚度方向的抗变形的能力,并且,第二凹槽结构210的开口位于第二表面,进而避免第二凹槽结构210干扰工作区域的烹饪。
具体地,第一凹槽结构200可与第二凹槽结构210相结合,并且,第一凹槽结构200和第二凹槽结构210的延伸方向不同,从而进一步改变烤盘100的结构,提升烤盘100的抗变形能力。具体地,第一凹槽结构200和第二凹槽结构210的延伸方向可以相垂直。
进一步地,第二凹槽结构210的可以设置为多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具体可根据盘体110的宽度设置。
实施例4:
如图3、图4、图5、图6、图7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3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加强筋170,设于第二表面,第一加强筋170环绕盘体110的边缘设置,既第一加强筋170沿盘体110的边缘延伸的方向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沿着盘体110的边缘延伸方向设置有第一加强筋170,进而增加盘体110的结构强度,提升盘体110的抗变形能力,并且,第一加强筋170位于第二表面,避免第一加强筋170干扰工作区域112的烹饪。
实施例5:
如图5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4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工作区域112呈弧面结构。
在该实施例中,工作区域112呈一个弧面结构向第二表面凹陷,进而使得工作表面呈平滑过渡,更有利于油的聚拢,并且,对于四散的油脂也有更好的聚拢作用,以及,弧面由于没有台阶或夹角,进而在清洁时,也不容易残留卫生死角,进而保证烤盘100的清洁性。
具体地,若工作区域112具有多个,多个工作区域112的凹陷形状可相同或不同,进而实现对不同食材的专属烹饪功能。
实施例6:
如图1、图2、图3、图5、图6、图7、图10、图12和图13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5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盘体110的边缘还设置有限位部120,限位部120由第二表面凸出设置,具体地,限位部120可以是特定形状的凸起。
在该实施例中,烤盘100还包括限位部120,限位部120设置在盘体110的第二表面,位于盘体110的边缘,进而在将烤盘100放置于座体310时,限位部120可以卡在座体310上,进而实现对烤盘100的固定。
在具体使用时,可以将烤盘100的放置于座体310,而限位部120与座体310形成一个配合结构,可以是卡接或插接等连接方式,从而避免烤盘100向某一或某些特定方向移动。
具体地,可以是限制烤盘100向周侧运动,进而可以便于烤盘100的插装,即只需将烤盘100放置在座体310上即可,无需进行其他操作,并且,在烹饪时,烤盘100也不会向四周蹿动。
进一步地,盘体110与限位部120为一体式结构。
实施例7:
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盘体110为椭圆盘体的情况下,限位部1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部120相间隔的设置。
具体地,多个限位部120均匀地或不均匀地设置在盘体110,例如:三个限位部120相差120度的设置在盘体110的边缘,进而可以实现对烤盘100周向全方位的限位,当然,可以采用其他角度的设置,以及其他数量的限位部120,例如:三个限位部120相差90度的设置在盘体110的边缘,进而可以实现对烤盘100周向全方位的限位,或者五个限位部120、六个限位部120等等。
实施例8:
如图1至图13所示,在实施例6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盘体110为多边形盘体的情况下,限位部12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限位部120至少设置在多边形盘体的相邻两条边的过渡区域。
具体地,为提升烤盘100和烹饪器具300的安全性,烤盘100或烹饪器具300的相邻的两边之间通常具有倒角,可以是倒圆角,进而将限位部120设置在倒角处,当然,在相邻的边上,也可以设置限位部120。
进一步地,限位部120和倒角的轮廓相同,为盘体110延伸得到,即盘体110与限位部120为一体式结构。
实施例9:
如图3、图4、图5、图6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8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盘体110的第二表面还设置有底脚130,用于支撑盘体110。
具体地,底脚130可以是长条形结构,其数量为最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四个或五个等,进而在将烤盘100放置于座体310时,底脚130支撑起盘体110,保证烤盘100的平稳。
底脚130可以是柱形结构,其数量为最少三个,例如:三个、四个或五个等,进而在将烤盘100放置于座体310时,底脚130支撑起盘体110,保证烤盘100的平稳。
进一步地,底脚130的高度小于限位部120的高度。具体地,底脚130的高度小于限位部120的高度的值为F,其中,F的取值为0.5mm至3mm。
在该实施例中,将底脚130的高度作低,进而可以保证限位部120与底座之间的限位功能,具体地,由于底脚130需要支撑在座体310的面板320上,因此,即使在底脚130支撑其盘体110后,限位部120依旧可以与座体310配合,实现对盘体110的限位。
进一步地,底脚130与盘体110为一体式结构。
具体地,第一加强筋170位于限位部120与底脚130之间,并且,第一加强筋170而环状结构,其整体的结构近似于盘体110周侧轮廓的向内收缩。
实施例10:
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9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盘体110的周侧设置有把手140。
在该实施例中,在盘体110的周侧向远离盘体110的方向凸出设置有把手140,进而为用户提供施力位置,便于对烤盘100的取放。
具体地,把手140的形状可以是封闭式片状结构,也可以是框形结构,并且,把手14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进而便于用户的双手拿取,也可以保证烤盘100的平衡。
进一步地,盘体110与把手140的为一体式结构。
实施例11:
如图1至图12所示,在实施例10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在把手140上套设有隔热件150。
在该实施例中,利用隔热件150将把手140包覆在内,从而减少把手140的暴露面积,进而避免由于热传导,使得把手140的温度过高而烫伤用户。
具体地,隔热件150可视是塑料件、硅胶件或木质件等导热性较低的材质。
实施例12:
如图8所示,在实施例10或实施例11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隔热件150内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52,第二加强筋152位于把手140的下方,直接与把手140接触,即第二加强筋152他凸起方向为由第二表面至第一表面的方向。
在该实施例中,在把手140部下方的位置,隔热件150朝向把手140的一侧,设置第二加强筋152,进而提高隔热件150的强度,并且,利用第二加强筋152增加隔热件150的厚度,并且,降低了隔热件150与把手140的接触面积,提升隔热件150的防热效果,并且,第二加强筋更利于设置斜角,即在隔热件端部形成导向的斜面,使得隔热件150更易于套装在把手140上。
具体地,第二加强筋152为多条,可倾斜地设置在隔热件150上,或者和隔热件150与把手140的安装方向相同的设置在隔热件150。
进而利用倾斜或竖直的第二加强筋152,便于隔热件150与把手140的安装。
并且,由于多个第二加强筋152之间形成空气层,即使受到盘体110的重量影响,依然可以保持隔热件的隔热效果。
进一步地,在第二加强筋152靠近盘体110的一端,倾斜设置,以为把手140提供导向作用,从而便于把手140与隔热件150的安装。
实施例13:
如图9所示,在实施例10至实施例11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隔热件150背离把手140的设置有防滑筋154,防滑筋154沿第一表面向第二表面的方向凸起。即防滑筋154位于烤盘100的背面。
在该实施例中,在把手140的下方的位置,隔热件150背离把手140的一侧,设置有防滑筋154,进而在用户拿取烤盘100时,增加摩擦力,进而表面烤盘100从用户手中脱落。
具体地,防滑筋154可以是条状,防滑筋154的延伸方向与把手140的凸出方向出垂直。
具体地,防滑筋154可以是粒状。
实施例14: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13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盘体110的第二表面还设置有覆底件160,覆底件160位于工作区域112的背侧处。
具体地,盘体110的第二表面。即盘体110的背面设置有覆底件160,进而可以利用覆底件160实现IH加热模式,进而可以提升温度传递效率,以及提高对温度控制性。
在该实施例中,烤盘100还包括覆底件160,覆底件160设置在第二表面,并且,位于工作区域112的背侧,进而利用覆底件160可以实现加热,通过盘体110将热量传递到烹饪区域。
实施例15:
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14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二表面包括多个柱体,多个柱体位于工作区域112的背侧处,覆底件160包括多个通孔,进而利用铆接的工艺,将覆底件160固定于盘体110,进而实现盘体110与覆底件160的固定连接,并且,降低了盘体110与覆底件160的连接步骤。
在该实施例中,盘体110与覆底件160的连接通过多个柱体和通孔的连接方式,该方式步骤简单,连接关系可靠,不易脱离,并且,增加了盘体110和覆底件160的接触面积,提升了热量的传递效率。
具体地,工作区域112的轮廓与覆底件160的轮廓相同,覆底件160可略大于或略小于工作区域112。
进一步地,工作区域112的轮廓可以是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异形等。
覆底件160的轮廓可以是与工作区域112匹配的圆形、多边形、椭圆形或异形等。
实施例16: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15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盘体110包括:平台114和台阶结构116,台阶结构116设于平台114的周侧,台阶结构116由第二表面向第一表面凹陷,工作区域112设于平台114。
具体地,沿长度方向,台阶结构116位于平台114的两端,进而保证在宽度方向上,工作区域112与烤盘100的边缘具有较小的距离,进而便于用户在工作区域112上烹饪。
在该实施例中,盘体110包括有平台114和位于平台114周侧的台阶结构116,台阶结构116有利于节省材料,并且,台阶结构116可以增加盘体110的抗变形能力。
具体地,若盘体110上具有两个工作区域112,沿着两个工作区域112的排列方向,台阶结构116位于平台114的两侧。
实施例17:
如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16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盘体110的第一表面还设置有凸格部180,凸格部180位于工作区域112的周侧。
在该实施例中,烤盘100还包括凸格部180,凸格部180位于工作区域112的周侧,进而在对食物进行烹饪后,可以将食材放置于凸格部180,从而滤去食材上油脂。
具体地,若盘体110上具有两个工作区域112,沿着两个工作区域112的排列方向,凸格部180位于两个工作区域112的两侧。
进一步地,凸格部180包括多条凸筋,多条凸筋并排设置。
进一步地,凸格部180位于台阶结构116的第一表面。
实施例18:
如图1、图2、图6和图10所示,在实施例1至实施例17中任一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地,还包括:盘体110的边缘设置有挡筋190,挡筋190向第一表面凸出设置。
在该实施例中,烤盘100还包括挡筋190,挡筋190设置在盘体110的第一表面,位于盘体110的边缘,进而避免油脂或汤水的溢出。
实施例19: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烤盘100,包括有隔热件150,具体为硅胶套,套入烤盘100的把手140上,用于烹饪过程中将烤盘100整个提起,防烫、防滑作用。具体如图2所示。
盘体110:用于装食物及与座体310匹配进行加热食物,盘体110的第二表面与覆底件160铆接在一起,可实现IH加热。具体如图2所示。
覆底件160为覆底片,通过盘体110底部的柱体采用铆接工艺,可成一整体,放入座体310上可进行IH加热。具体如图2所示。
限位部120,设置在盘体110的四个角,限位部120的高度比底脚130高F,F可以取值为0.5mm至3mm,限位部120与座体310的面板320的R角匹配,可防止烤盘100在座体310上移动,保证安全。具体如图3、图4和图5所示。烤盘100的限位部120与座体310的面板320的圆角及周边配合,能对烤盘100进行限位,防止烤盘100左右移动。
底脚130与灶面板320表面支撑。
座体310的面板320设置圆角,保证美观,防止刮手,且与烤盘100的限位部120匹配,防止烤盘100滑动。具体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第二凹槽结构210,减轻重量,降低成本,及使烤盘100截面变化,防止变形。具体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台阶结构116,截面变化,壁厚减蔳,降低成本,防止变形。具体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第一加强筋170,防止烤盘100变形,加强强度。具体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工作区域112呈弧面结构,在烹饪过程中聚油,保证加热区域为最低点。具体如图1和图5所示,由于烤盘100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的尺寸不一致,进而导致烤盘100整体的应力会不均匀,可能会出现局部变形的现象,在烤盘100的主要工作区域112设置弧面结构,整个烤盘100内表面最低点为弧面结构的最低点,因烤盘100主要以烤、煎熬功能为主,食材需要足够的油进行烹饪,因此该弧面结构能保证油能在主加热区域内,不会因烤盘100变形面导致工作区域112无油,能取得更好的烹饪体验。
第二加强筋152,硅胶套上筋位起加强作用,且倾斜设置的第二加强筋152的斜角便于在安装过程中容易装入。具体如图8所示。因烤盘100材质为导热较快材料,故在烹饪中,把手140处温度会较高,待把手140温度降低时间较长,故采用导热系数相对较低的材料套入该处,能有效的解决烫手的问题,并提高其安全性能。
防滑筋154,在端烤盘100时防止手滑动,起保护作用。具体如图9所示。
柱体,烤盘100上柱体用于与覆底片进行铆接,使柱体变形从而固定覆底片。具体如图2、图3、图4和图5所示。
底脚130,用于支撑在灶面板320上,起支撑作用。具体如图3、图4和图5所示。
第一凹槽结构200,用于两个加热区分识别,及其做隔断指识。如图1和图2所示。
减小烤盘100变形原理:通过在盘体110的底部整圈设置第一加强筋170,从而加强烤盘100强度,防止烤盘100变形。
因烤盘100长度方向变形最大,且因该烤盘100跨度较长,故在长轴的中间位置是最容易变形,故在中间位置设置五条第二凹槽结构210,形成截面变化,能有效的防止形变的大小。
烤盘100的工作区域112设置弧面机构,该处加热变形为往上变形,而弧面为下弧,提前预变形,从而减小该处形变。
采用减料强台阶结构116实现截面变化,减小变形,减轻重量,降低成本。
并且,能过内台阶结构116,在内表面形成截面变化,从而加强烤盘100强度,减小烤盘100变形。
在盘体110的两侧设置为凸起的滤油筋,烹饪完的食材可以搁置在上面,滤除食物表面油,减小消费者食入油量,从而提高饮食健康,且两侧非加热区域,更有利于烹饪好而来不急吃的食材放上面冷却,以免放中间烤糊。
两侧高度高出中间高度,而中间为主要加热区域,故能有效防止油流入两侧,保证主要工作区域112有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烤盘100,弧面结构在烹饪过程中聚油,提高烹饪体验,用采用该弧面预变形,减小烤盘100形变。
采用烤盘100限位部120进行限位,防止烤盘100左右移动,提高安全性能。
采用第二凹槽结构210及第一加强筋170结构,对烤盘100的强度有加强作用,可减小烤盘100形变。
通过减料台阶结构116的变化,加强强度,降低成本。
通过硅胶套实现防烫手问题。
实施例20: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300,包括:座体310,座体310包括加热装置;以及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烤盘100,加热装置与烤盘100的工作区域112相对应。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烹饪器具300,因包括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烤盘100,因此,具有如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烤盘100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陈述。
具体地,座体310还包括面板320,烤盘100的底脚130与面板320相接触,限位部120与面板320的边缘相抵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8)

1.一种烤盘,其特征在于,包括:
盘体,所述盘体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所述长度方向的长度大于所述宽度方向的长度,所述盘体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第一表面包括多个工作区域,多个所述工作区域沿着所述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其中,所述工作区域的至少部分向所述第二表面凹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工作区域之间设置有第一凹槽结构,第一凹槽结构开口位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第一凹槽结构沿着所述宽度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
相邻的所述工作区域之间的背侧设置有第二凹槽结构,第二凹槽结构开口位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二凹槽结构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加强筋,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第一加强筋环绕所述盘体的边缘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工作区域呈弧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限位部,设于所述盘体的第二表面,位于所述盘体的边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盘体为椭圆盘体,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相间隔的设置;
所述盘体为多边形盘体,所述限位部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限位部至少设置在所述多边形盘体的相邻两条边的过渡区域。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底脚,设于所述第二表面,所述底脚的高度小于所述限位部的高度。
9.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把手,设于所述盘体的周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隔热件,套设于所述把手的外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
第二加强筋,与所述把手相接触,所述第二加强筋沿第二表面向第一表面的方向凸起。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件包括:
防滑筋,背离所述把手,所述防滑筋沿所述第一表面向所述第二表面的方向凸起。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覆底件,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位于所述工作区域的背侧处。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表面包括多个柱体,多个所述柱体位于所述工作区域的背侧处,
所述覆底件包括多个通孔,所述通孔套设于所述柱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包括:
平台,所述工作区域设于所述平台;
台阶结构,设于所述平台的周侧,所述台阶结构由所述第二表面向所述第一表面凹陷。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凸格部,设于所述台阶结构,位于所述第一表面。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烤盘,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挡筋,设于所述第一表面,位于所述盘体的边缘。
18.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座体,所述座体包括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具有多个加热区域;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7中任一项所述的烤盘,所述加热区域与所述烤盘的工作区域相对应。
CN202120195716.7U 2021-01-25 2021-01-25 烤盘和烹饪器具 Active CN21496468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95716.7U CN214964682U (zh) 2021-01-25 2021-01-25 烤盘和烹饪器具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195716.7U CN214964682U (zh) 2021-01-25 2021-01-25 烤盘和烹饪器具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4682U true CN214964682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43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195716.7U Active CN214964682U (zh) 2021-01-25 2021-01-25 烤盘和烹饪器具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468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69185B1 (ko) 간편 조리기
US20120055346A1 (en) Cardio grill
US9215949B1 (en) Modular griddle and grill frame with inserts
KR200448883Y1 (ko) 이중구조의 그릴 겸용 냄비
CA2105225A1 (en) Cooking grill assembly
US2012520A (en) Combination broiler grid and fan
KR200433024Y1 (ko) 기름 배출 수단이 구비된 숯불구이판
CN214964682U (zh) 烤盘和烹饪器具
CN214631738U (zh) 一种具有煎烤功能的翻盖式空气炸锅
KR102046832B1 (ko) 구이 팬
KR200447619Y1 (ko) 조리기구
US2880665A (en) Grill accessory for electric toasfers
CN217659394U (zh) 一种烧烤锅
KR200369953Y1 (ko) 음식물의 조리용기
CN219846154U (zh) 一种具有双提手的烤盘及烹饪器具
KR200291775Y1 (ko) 전기양면그릴
CN210114358U (zh) 早餐机
JP3082334U (ja) 調理用具
US20230142557A1 (en) Device and kit for cooking with frame and insert
KR200240886Y1 (ko) 후라이 팬
KR200264164Y1 (ko) 구이판의 양면을 사용할 수 있는 전기 후라이팬
CN209863444U (zh) 一种新型多功能烘烤、蒸、煮、焖器皿
KR20010001069U (ko) 다용도 조리기구
KR200239007Y1 (ko) 다용도 불고기판
JPS6211556Y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