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4962644U - 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 Google Patents

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4962644U
CN214962644U CN202120384316.0U CN202120384316U CN214962644U CN 214962644 U CN214962644 U CN 214962644U CN 202120384316 U CN202120384316 U CN 202120384316U CN 214962644 U CN214962644 U CN 2149626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liquid
generating body
heating
radial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2038431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汪小蝶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Huachengda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Huachengda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Huachengda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2038431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49626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49626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49626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发热体包括中部部分以及分别设在中部部分两端的端部部分,中部部分与端部部分相连,以在两端的端部部分通电时发热体发热,发热体中设有贯通端部部分和中部部分的容纳空间;容纳空间在中部部分处的截面积小于在端部部分处的截面积。发热组件包括导液体和上述的发热体。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的发热组件,壳体上设有液道和气道,液道通向导液体,以供导液体将液体传导到发热体加热雾化。该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可以在满足供液的同时发热体和导液棉接触更好,加热稳定性好。

Description

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热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很多发热雾化组件采用导液棉做为导液件,例如导液棉绳,一般采用发热丝通过缠绕在导液棉绳的外围。由于导液棉的粗细是一致的,穿设在发热体的内孔中,液体通过导液棉绳从两端传导到发热体位置,发热体在导电后由于电阻的热效应产生热量,将液体雾化蒸发。
然而上述结构会出现问题:导液棉的局部发生炸油或糊芯,雾化稳定性不好,产生有害物质,影响消费者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相关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发热体,包括中部部分以及分别设在所述中部部分两端的端部部分,所述中部部分与所述端部部分相连,以在两端的所述端部部分通电时所述发热体发热,所述发热体中设有贯通所述端部部分和所述中部部分的容纳空间;
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中部部分处的截面积小于在所述端部部分处的截面积。
优选地,在第一径向上,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中部部分处的径向尺寸小于在所述端部部分处的径向尺寸;在第二径向上,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中部部分处的径向尺寸小于在所述端部部分处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径向不平行于第二径向。
优选地,在第一径向上,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中部部分处的径向尺寸小于在所述端部部分处的径向尺寸;在第二径向上,所述容纳空间在所述中部部分处的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在所述端部部分处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径向不平行于所述第二径向。
优选地,所述容纳空间的截面积从所述端部部分向所述中部部分平缓变小过渡。
优选地,所述容纳空间的截面积从所述端部部分向所述中部部分呈阶梯式变小过渡。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呈螺旋状。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由发热丝绕卷而成。
优选地,所述发热体呈管状,所述中部部分上设有穿透到容纳空间的镂空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发热组件,包括导液体和上述的发热体,所述导液体设在所述容纳空间中,与所述发热体的内侧接触。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提供一种雾化装置,包括壳体和上述的发热组件,所述壳体上设有液道和气道,所述液道通向所述导液体,以供所述导液体将液体传导到所述发热体加热雾化。
实施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该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可以在满足供液的同时发热体和导液棉接触更好,加热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发热体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立体图,包括导液体和图1的发热体。
图3是图2的发热组件的正投影视图。
图4是图2的发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5是图2的发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二种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剖视图,包括导液体和发热体。
图7是本发明的第三种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剖视图,包括导液体和发热体,阴影部分表示发热体的中部部分的投影。
图8是图7的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阴影部分表示发热体的中部部分的投影。
图9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的发热体的立体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种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立体图,包括导液体和图9的发热体。
图11是图10的发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12是图10的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例的发热体的立体图。
图14是本发明的第五种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立体图,包括导液体和图13的发热体。
图15是图14的发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16是图14的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17是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例的发热体的立体图。
图18是本发明的第六种实施例的发热组件的立体图,包括导液体和图17的发热体。
图19是图18的发热组件的爆炸图。
图20是图18的发热组件的剖视图。
图21是图18的发热组件的另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22是图18的发热组件的再一方向的剖视图。
图23是图18的发热组件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
图24是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雾化装置的爆炸图。
图25是图24的雾化装置的剖视图(箭头表示液体的流动方向)。
图26是图24的雾化装置的另一剖视图(箭头表示雾化气体的流动方向)。
图中的标号表示:发热体1,中部部分11,镂空结构111,环状部112,连接部113,端部部分12,容纳空间13,第一径向1a,第二径向1b,导液体2,壳体3,储液仓31,液道32,气道33,整形工具4。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需要理解的是,如果文中出现“前”、“后”、“上”、“下”、“左”、“右”、“纵”、“横”、“竖直”、“水平”、“顶”、“底”、“内”、“外”、“头”、“尾”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果文中出现“安装”、“相连”、“连接”、“固定”、“设置”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当一个元件被称为在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能够“直接地”或“间接地”位于另一元件之上,或者也可能存在一个或更多个居间元件。如果文中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方案,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它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发明。在其它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发明的描述。
经研究发现,导致背景技术中的问题的主要原因是:
1.当导液棉绳穿设在发热体内孔中,由于发热体的内径中间段和两端一样粗细,导液棉绳的粗细也是一致的,导液棉穿设在内孔中过紧时,两端的发热体内壁限制了导液棉的间隙,导致中间段发热体的供液变慢,而由于热传导和热辐射原理,中间段的发热体温度又较两端高,因此很容易造成中间段供液不足造成雾化温度过高产生糊芯产生有害物质。
2.当导液棉绳穿设在发热体内孔中偏松时,导液棉较为蓬松导液性能好,可以满足中间段的液体供应。但是由于导液棉这类导液体为软质材料,本身的外形并不规则,因此当导液棉绳和发热体配合较松时,会存在有局部位置发热体和棉绳接触不到,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炸油和糊芯的问题,影响消费者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参见图1-23,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的发热体1,包括中部部分11以及分别设在中部部分11两端的端部部分12,中部部分11与端部部分12相连,以在两端的端部部分12通电时发热体1因电阻的热效应而发热,发热体1中设有贯通端部部分12和中部部分11的用于容纳导液体2的容纳空间13;
容纳空间13在中部部分11处的截面积小于在端部部分12处的截面积。
发热体1的容纳空间13在端部部分12处的截面积大,在中部部分11处的截面积小(这样发热体1的容纳空间13的两端空间较大,中间空间较小),由于通常导液体2粗细是均匀的,这样将导液体2穿设在发热体1的容纳空间13中,两端位置发热体1和导液体2配合较松,中间较紧,可以在满足供液的同时发热体1和导液棉接触更好,加热稳定性好。该发热体1可应用于雾化装置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5和9-16,在第一径向1a上,容纳空间13在中部部分11处的径向尺寸小于在端部部分12处的径向尺寸;在第二径向1b上,容纳空间13在中部部分11处的径向尺寸可以小于在端部部分12处的径向尺寸,第一径向1a不平行于第二径向1b。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8和17-23,在第一径向1a上,容纳空间13在中部部分11处的径向尺寸小于在端部部分12处的径向尺寸;在第二径向1b上,容纳空间13在中部部分11处的径向尺寸也可以大于或等于在端部部分12处的径向尺寸,第一径向1a不平行于第二径向1b。
其中,截面积为垂直于容纳空间的贯通方向的截面的面积,径向垂直于容纳空间的贯通方向。
优选地,第一径向1a和第二径向1b垂直于容纳空间13的贯通方向,第一径向1a垂直于第二径向1b。
图1-23展示了发热体1的不同结构,可以有螺旋结构(参见图1-8),也可以有管状结构(参见图9-23)。
参见图1-5,发热体1呈螺旋状。发热体1可以由发热丝绕卷而成。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5,发热体1采用丝状螺旋结构时,可以由发热丝卷绕成中间部分内径小而两端内径大的螺旋状,然后再将导液体2穿设在发热体1的容纳空间13中,形成发热体1缠绕在导液体2外侧的结构。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7-8,该结构可以采用正常的柱状的螺旋状加热体,通过整形工具4挤压整形发热体1的中部部分11的方式形成,达到发热体1和导液体2接触良好的目的。这样实施起来简单方便,尺寸可控,可大批量自动化生产。
参见图9-12,发热体1呈管状,中部部分11上设有从外侧穿透到容纳空间13的镂空结构111。中部部分11可以包括环状部112和连接部113,环状部112有至少两个,环状部112在容纳空间13贯通方向上间隔设置,相邻两个环状部112通过连接部113相连,相邻两个连接部113在周向上错开。
在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2,也可以以拉伸的方式制得中部部分11细端部部分12粗的管状金属,再通过蚀刻、切割、冲压等等工艺制得具有镂空结构111的管状发热体1。
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参见图17-23,发热体1采用管状加热体,制作完成后,将导液体2穿设在管状加热体的容纳空间13中,然后通过整形治具,将圆形的管状加热体加热部分压制成跑道型、椭圆形、方形等形状。根据周长一定的情况,圆的面积最大,可以通过将发热体1发热区的中部部分11整形跑道型、椭圆形、方形等形状,这样发热体1中间发热区域内径的截面积小于端部部分12区域内径截面积,与导液体2组合时中部部分11的棉会较紧,端部部分12会比较松,可以达到端部部分12松进液快,中间紧接触良好的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参见图1-5和13-16,端部部分12向中部部分11过渡的部分呈倾斜状,容纳空间13的截面积从端部部分12向中部部分11可以平缓变小过渡。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参见图6和9-12,容纳空间13的截面积从端部部分12向中部部分11也可以呈阶梯式变小过渡。
本发明的发热组件,包括导液体2和上述的发热体1,图1-23展示了上述各种实施例的发热体1与导液体组合的结构,导液体2配合设在发热体1的容纳空间13中,与发热体1的内侧接触。
该发热组件在用于雾化时,导液体2与液体接触,将液体传导到发热体1加热雾化。
导液体2可使用导液棉,例如导液棉绳。该发热组件采用上述的发热体1,发热体1具端部部分12的截面积大,中部部分11截面积小(这样发热体1的容纳空间13的两端空间较大,中间空间较小),通常导液体2粗细是均匀的,这样将导液体2穿设在发热体1的容纳空间13中,两端位置发热体1和导液体2配合较松,中间较紧,可以在满足供液的同时发热体1和导液棉接触更好,加热稳定性好。
参见图24-26,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的雾化装置,包括壳体3和上述的发热组件,壳体3中设有储液仓31,壳体3上设有液道32和气道33,液道32连通储液仓31并通向导液体2,以供导液体2将液体传导到发热体1加热雾化。该雾化装置采用上述的发热组件,发热体1具端部部分12的截面积大,中部部分11截面积小(这样发热体的容纳空间的两端空间较大,中间空间较小),通常导液体2粗细是均匀的,这样将导液体2穿设在发热体1的容纳空间13中,两端位置发热
体1和导液体2配合较松,中间较紧,可以在满足供液的同时发热体1和导液棉接触更好,加热稳定性好。该雾化装置可以应用于电子烟中,储液仓31用于装烟液,烟液经液道32与导液体2接触,经导液体2传导到发热体1加热雾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发热体(1),其特征在于,包括中部部分(11)以及分别设在所述中部部分(11)两端的端部部分(12),所述中部部分(11)与所述端部部分(12)相连,以在两端的所述端部部分(12)通电时所述发热体(1)发热,所述发热体(1)中设有贯通所述端部部分(12)和所述中部部分(11)的容纳空间(13);
所述容纳空间(13)在所述中部部分(11)处的截面积小于在所述端部部分(12)处的截面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1),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径向(1a)上,所述容纳空间(13)在所述中部部分(11)处的径向尺寸小于在所述端部部分(12)处的径向尺寸;
在第二径向(1b)上,所述容纳空间(13)在所述中部部分(11)处的径向尺寸小于在所述端部部分(12)处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径向(1a)不平行于第二径向(1b)。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1),其特征在于,在第一径向(1a)上,所述容纳空间(13)在所述中部部分(11)处的径向尺寸小于在所述端部部分(12)处的径向尺寸;
在第二径向(1b)上,所述容纳空间(13)在所述中部部分(11)处的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在所述端部部分(12)处的径向尺寸,所述第一径向(1a)不平行于所述第二径向(1b)。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13)的截面积从所述端部部分(12)向所述中部部分(11)平缓变小过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容纳空间(13)的截面积从所述端部部分(12)向所述中部部分(11)呈阶梯式变小过渡。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1)呈螺旋状。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1)由发热丝绕卷而成。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体(1)呈管状,所述中部部分(11)上设有穿透到容纳空间(13)的镂空结构(111)。
9.一种发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液体(2)和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发热体(1),所述导液体(2)设在所述容纳空间(13)中,与所述发热体(1)的内侧接触。
10.一种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3)和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发热组件,所述壳体(3)上设有液道(32)和气道(33),所述液道(32)通向所述导液体(2),以供所述导液体(2)将液体传导到所述发热体(1)加热雾化。
CN202120384316.0U 2021-02-20 2021-02-20 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Active CN2149626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4316.0U CN214962644U (zh) 2021-02-20 2021-02-20 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20384316.0U CN214962644U (zh) 2021-02-20 2021-02-20 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4962644U true CN214962644U (zh) 2021-12-03

Family

ID=791570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20384316.0U Active CN214962644U (zh) 2021-02-20 2021-02-20 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496264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7357658B2 (ja) エアロゾル発生システムのためのカートリッジ
TWI643564B (zh) 霧化單元
US9603198B2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TWI612908B (zh) 霧化單元之製造方法及霧化單元
US9532599B2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CN102740716B (zh) 一种电子烟雾化装置
US20150305408A1 (en)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US20150196056A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ssembly method of atomizer thereof
CN104812261A (zh) 用于电子香烟烟弹的接合装置
CN108968160B (zh)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雾化组件制造方法
CN212306807U (zh) 一种雾化元件和气雾弹
CN213587436U (zh) 导液棉雾化单元
CN111728279A (zh) 复合导油构造及其成型方法
CN112087960A (zh) 具有穿孔的传输材料的加热器组件
CN214962644U (zh) 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CN210017882U (zh) 一种雾化装置及一次性电子烟
US20220104550A1 (en) Atomization sheet for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atomizer
CN112890301A (zh) 雾化稳定的发热体、发热组件和雾化装置
CN210901388U (zh) 传热组件和抽吸装置
CN217906327U (zh) 气溶胶发生组件、机构、装置及设备
EP4023083B1 (en) Liquid conducting cotton atomization unit
CN216568359U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214547185U (zh) 高强度的雾化组件和雾化装置
CN113455736A (zh) 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CN114190609A (zh) 发热丝、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714

Address after: 518000 101, Building C1-2, Tongfu Dongying Industrial Park, Xinhe Avenue, Gonghe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SHENZHEN HUACHENGDA PRECISION INDUSTR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8000 3rd floor, building 6, Lijin factory, Ho 2 Industrial Park, 2082 Jincheng Road, Ho 2 community, Shajing street, Bao'an District, Shenzhe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enzhen huachengda Development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