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643564B - 霧化單元 - Google Patents

霧化單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TWI643564B
TWI643564B TW105120147A TW105120147A TWI643564B TW I643564 B TWI643564 B TW I643564B TW 105120147 A TW105120147 A TW 105120147A TW 105120147 A TW105120147 A TW 105120147A TW I643564 B TWI643564 B TW I643564B
Authority
TW
Taiwan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member
heating element
atomizing unit
liquid holding
cover
Prior art date
Application number
TW10512014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TW201711576A (en
Inventor
鈴木晶彦
竹内学
中野拓磨
山田学
Original Assignee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filed Critical 日本煙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
Publication of TW2017115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2017115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TWI64356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TWI643564B/zh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2Cartridges or containers for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70Manufactur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4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 A61M11/041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using heate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1/00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 A61M11/04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 A61M11/041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using heaters
    • A61M11/042Sprayers or atomiser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rapeutic purposes operated by the vapour pressure of the liquid to be sprayed or atomised using heaters electric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5/00Inhalators
    • A61M15/06Inhaling appliances shaped like cigars, cigarettes or pip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10Devices using liquid inhalable precurs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27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preventing use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27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preventing use
    • A61M2205/273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preventing use preventing reuse, e.g. of disposabl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205/00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pparatus
    • A61M2205/82Internal energy supply devices
    • A61M2205/8206Internal energy supply devices battery-operated

Abstract

本發明提供一種霧化單元,係具備:貯存器,係儲留氣膠源;霧化部,係將前述氣膠源予以霧化;以及罩蓋,係遮擋用以對前述貯存器供給前述氣膠源之供給口;前述霧化部或將電源與前述霧化部予以電性連接之電力供給構件的至少一方會因為前述罩蓋從前述貯存器分離之動作而破損。

Description

霧化單元
本發明係關於一種具有在不伴隨燃燒之情形下將氣膠(aerosol;又稱氣溶膠或噴霧)源予以霧化之霧化部的霧化單元。
以往,已知有一種不伴隨燃燒而用以吸嚐香味的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具有不伴隨燃燒而將氣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單元。霧化單元係具有:儲留氣膠源之貯存器;保持從貯存器供給之氣膠源的液體保持構件;將由液體保持構件所保持之氣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部。液體保持構件係具有沿著預定方向而延伸之形狀,且配置成在與預定方向成正交方向來與發熱體之外側側面接觸(例如專利文獻1、2)。
[先前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表2012-517229號公報
專利文獻2:日本特表2015-504652號公報
第1特徵係一種霧化單元,具備:貯存器,係儲留氣膠源;霧化部,係將前述氣膠源予以霧化;以及罩蓋,係遮擋用以對前述貯存器供給前述氣膠源之供給口;前述霧化部或將電源與前述霧化部予以電性連接之電力供給構件的至少一方會因為前述罩蓋從前述貯存器分離之動作而破損。
第2特徵係在第1特徵中,前述供給口係以前述貯存器為基準,而設置在連接至前述電源之連接部分的相反側。
第3特徵係在第1特徵或第2特徵中,連接至前述電源之連接部分、前述貯存器、前述罩蓋及前述吸口側開口係依此順序排列地配置在,該預定方向為由前述霧化部所霧化之氣膠朝向吸口側開口之方向。
第4特徵係在第3特徵中,連接至前述電源之連接部分、前述貯存器、前述罩蓋、前述吸口側開口係配置在一直線上。
第5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4特徵中之任一特徵中,前述供給口係朝向預定方向而開口,該預定方向係屬於由前述霧化部所霧化之氣膠朝向吸口側開口之方向,而前述罩蓋係以從前述吸口側開口側遮擋前述供給口之方式配置。
第6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5特徵之任一特徵中,前述供給口係設置在空氣流路之下游側中之前述貯存器的端部。
第7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6特徵之任一特徵中,前述霧化部係伴隨著前述罩蓋從前述貯存器分離之動作而變形。
第8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7特徵之任一特徵中,以前述罩蓋從前述貯存器分離之方向作為分離方向,前述電力供給構件係設置在前述罩蓋之至少一部分中的前述分離方向側。
第9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8特徵中任一特徵,前述電力供給構件係包含:第1電力供給部分,係包含從前述霧化部朝連接至前述電源之連接部分側而延伸之部分;以及第2電力供給部分,係包含從前述霧化部朝連接至前述電源之連接部分的相反側而延伸之部分。
第10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9特徵之任一特徵中,前述電力供給構件係通過前述罩蓋之內部而配置。
第11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10特徵之任一特徵中,前述電力供給構件係固定在前述罩蓋。
第12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11特徵之任一特徵中,前述霧化單元係具備筒狀構件,該筒狀構件具有形成空氣流路之至少一部分的筒狀之形狀,且由導電構件所構成,前述電力供給構件係包含前述筒狀構件。
第13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12特徵之任一特徵中,前述霧化部係比前述電力供給構件更容易地破損。
第14特徵係在第1特徵至第13特徵之任一特徵中,前述霧化部為線圈,該線圈係具有沿著預定方向 而延伸之形狀,該預定方向為由前述霧化部所霧化之氣膠朝向吸口側開口之方向。
第15特徵係在第14特徵中,前述線圈之內側為中空。
在上述之特徵中,只要電力供給構件係將霧化部與電源予以電性連接之構件即可。電力供給構件亦可為由例如由導電構件所構成之筒狀構件,亦可為電性連接在筒狀構件之凸緣,亦可為將筒狀構件或凸緣與電源予以連接之導線。
在上述之特徵中,霧化部亦可為藉由供給至霧化部之電源輸出而發熱之電阻發熱體。再者,霧化部亦可為線圈,該線圈係由具有螺旋形狀之金屬線所形成,且具有沿著預定方向而延伸之形狀。
在上述之特徵中,只要霧化部係藉由供給至霧化部之電源輸出而將氣膠源予以霧化之構成即可,例如,亦可為藉由超音波振動而將氣膠源予以霧化之構成。
11‧‧‧貯存器
12‧‧‧液體保持構件
13‧‧‧發熱體
13A‧‧‧加熱部分
13B1‧‧‧第1端部分
13B2‧‧‧第2端部分
14、141、142‧‧‧筒狀構件
15‧‧‧被覆構件
16‧‧‧罩蓋
17、171、172‧‧‧凸緣
18‧‧‧導線
100‧‧‧香味吸嚐器
110‧‧‧吸嚐器主體
110X‧‧‧吸嚐器殼體
111‧‧‧霧化單元
111C‧‧‧連接部分
111O‧‧‧吸口側開口
111X‧‧‧霧化單元殼體
111X1‧‧‧殼體罩蓋體
111X2‧‧‧殼體筒體
112‧‧‧電裝單元
112A‧‧‧入口
112X‧‧‧電裝單元殼體
130‧‧‧匣子
130O‧‧‧電裝單元殼體
131‧‧‧匣子殼體
132‧‧‧香味源
133A‧‧‧網眼
133B‧‧‧濾嘴
300‧‧‧基底構件(輔助具)
310‧‧‧第1支撐部分
320‧‧‧第2支撐部分
330‧‧‧基底部分
340‧‧‧段差部分
400‧‧‧滑動用構件
A‧‧‧預定方向
B‧‧‧正交方向
X‧‧‧軸
CP1‧‧‧第1接點
CP2‧‧‧第2接點
第1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100的圖。
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霧化單元111的圖。
第3圖(A)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P-P剖面之圖,第3圖(B)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Q-Q剖面的圖。
第4圖(A)至第4圖(D)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霧化單 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
第5圖(A)至第5圖(C)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
第6圖(A)至第6圖(D)係用以說明變更例1之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
第7圖(A)及第7圖(B)係用以說明變更例2之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
第8圖(A)及第8圖(B)係用以說明變更例3之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
第9圖係顯示變更例4之霧化單元111的圖。
第10圖係顯示變更例5之霧化單元111的圖。
第11圖係顯示變更例6之霧化單元11的圖。
第12圖(A)至第12圖(E)係用以說明變更例7之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
第13圖(A)至第13圖(D)係用以說明變更例8之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
第14圖(A)至第14圖(E)係用以說明變更例9之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
第15圖係顯示變更例10之霧化單元111的圖。
第16圖係顯示變更例11之霧化單元111的圖。
第17圖係顯示變更例12之霧化單元111的圖。
第18圖(A)及第18圖(B)係用以說明變更例13之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
第19圖係顯示變更例14之霧化單元111的圖。
以下,就實施形態加以說明。此外,在以下之圖示的記載中,於相同或類似的部分,標示相同或類似的符號。但是,圖式是示意性的,各尺寸的比率等可能與實際的不同的情形,應予留意。
因此,具體的尺寸等應參照以下的說明來判斷。此外,當然在圖式相互之間亦包含彼此的尺寸之關係與比率不同之部分。
[實施形態之概要]
在上述之先前技術所記載之霧化單元中,從使用者適度使用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觀點,最佳為抑制伴隨著對貯存器之氣膠源的再注入所致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利用。
實施形態之概要之霧化單元,係具備:儲留氣膠源的貯存器;將前述氣膠源予以霧化的霧化部;以及遮擋用以對前述貯存器供給前述氣膠源之供給口的罩蓋;且前述霧化部或將電源與前述霧化部予以電性連接之電力供給構件的至少一方會因為前述罩蓋從前述貯存器分離之動作而破損。
在實施形態之概要中,霧化部或電性連接電源與霧化部之電力供給構件之至少一方會因為罩蓋從貯存器分離之動作而破損。因此,可有效地抑制伴隨著對貯存器之氣膠源的再注入所致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的利用。
[實施形態]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以下,就第1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加以說明。第1圖係表示第1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100的圖。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100係以不伴隨燃燒之方式用以吸嚐香吸嚐味成分之器具,其具有沿著屬於從非吸入口端朝吸入口端之方向的預定方向A而延伸之形狀。第2圖係顯示實施形態之霧化單元111的圖。第3圖(A)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霧化單元111中之P-P剖面之圖,第3圖(B)係顯示第2圖所示之霧化單元111中之Q-Q剖面的圖。此外,以下,會有將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100簡單稱為香味吸嚐器100之情形,應予留意。
如第1圖所示,香味吸嚐器100具有吸嚐器主體110與匣子130。
吸嚐器主體110構成香味吸嚐器10的主體,且具有可連接匣子130之形狀。具體而言,吸嚐器主體100具有吸嚐器殼體110X,匣子130係連接在吸嚐器殼體110X之下游端。吸嚐器本體110係具有:在不伴隨燃燒之情況下將氣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單元111;以及電裝單元112。霧化單元111及電裝單元112係收容在吸嚐器殼體110X。
在實施形態中,霧化單元111係具有構成吸嚐器殼體110X之一部分的霧化單元殼體111X。霧化單元111係具有:用於電裝單元112所具有之電源的連接部分 111C;以及設置在連接部分111C之相反側的吸口側開口111O。連接部分111C係例如與電源連接之連接器。吸口側開口111O係接受匣子130之開口,且設置在吸口端側。霧化單元111係如第2圖所示,具有貯存器11、液體保持構件12、發熱體13、筒狀構件14(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被覆構件15、罩蓋16、及凸緣17(凸緣171及凸緣172)。該等構件係收容在霧化單元殼體111X。霧化單元殼體111X係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延伸之形狀(例如圓筒形狀)。此外,在第2圖中雖省略上述之連接部分111C,但連接部分111C係設置在凸緣172之非吸口端側(電裝單元112側)。
貯存器11係儲留氣膠源。貯存器11係具有適用於儲留在複數次之抽吸動作所用之氣膠源的構成(尺寸、材料、構造等)。例如,貯存器11亦可為藉由樹脂網等材料所構成之孔質體,亦可為用以儲留氣膠源之空洞。貯存器11較佳為依據每一單位體積可儲留較多之氣膠源。貯存器11係只要配置在可將氣膠源供給至液體保持構件12之位置即可,且至少與液體保持構件12之一部分接觸。在實施形態中,貯存器11之至少一部分係如第3圖(A)及第3圖(B)所示,較佳為在與預定方向A成正交之方向B而配置於被覆構件15之外側。
液體保持構件12係保持從貯存器11供給之氣膠源。液體保持構件12係具有適用於以下動作之構成(尺寸、材料、構造等):使可儲留於貯存器11之氣膠源的 一部分(例如以1次之抽吸動作所用之氣膠源)從貯存器11移動至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位置並予保持。液體保持構件12亦可為藉由毛細管現象使膠源從貯存器11移動至液體保持構件12之構件。此外,液體保持構件12係藉由與貯存器11接觸而使氣膠源移動至液體保持構件12。在貯存器11為空洞之情形時,液體保持構件12與貯存器11之接觸係指液體保持構件12露出於空洞(貯存器11)。然而,在氣膠源填充於貯存器11之後,液體保持構件12係配置成與填充於空洞(貯存器11)之氣膠源接觸,應予留意。例如,液體保持構件12係由玻璃纖維或多孔質陶瓷所構成。例如,液體保持構件12係由玻璃纖維或多孔質陶瓷所構成之吸液芯(wick)。液體保持構件12較佳為具有可承受發熱體13之加熱的耐熱性。液體保持構件12係如第3圖(A)及第3圖(B)所示,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延伸之圓筒形狀。
在此,在正交方向B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係與發熱體13接觸或接近。此外,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的至少一部分與發熱體13接近,係指在由液體保持構件12保持氣膠源之際為了將發熱體13與氣膠源之距離維持成可藉由發熱體13將氣膠源予以霧化之程度,而維持發熱體13與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的距離。發熱體13與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的距離雖依據氣膠源或液體保持構件12之種類、發熱體13之溫度等,但亦可例如考慮為3mm以下,較佳為1mm 以下。再者,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的至少一部分與發熱體13接近,係指將發熱體13與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的距離維持成可藉由發熱體13將氣膠源予以霧化之程度,因此在發熱體13與氣膠源之間介設有某種構件,當處於氣膠源因發熱體13而不能霧化之狀態或氣膠源之霧化被妨礙之狀態時,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並不會與發熱體13接近。
在實施形態中,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係如第3圖(A)所示,與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接觸或接近。另一方面,如第3圖(B)所示,在液體保持構件12與第1端部分13B1之間介設有筒狀構件141,而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並未與發熱體13之第1端部分13B1接觸或接近。同樣地,在液體保持構件12與第2端部分13B2之間介設有筒狀構件142,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並未與發熱體13之第2端部分13B2接觸或接近。
再者,正交方向B之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係如第3圖(A)及第3圖(B)所示,由被覆構件15所被覆。
發熱體13係將由液體保持構件12所保持之氣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部的一例。在實施形態中,發熱體13係藉由供給至發熱體13之電源輸出而發熱之電阻發熱體。再者,發熱體13係由具有螺旋形狀之金屬線所形成,且為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延伸之形狀的線圈。再者,發熱體13之內側係形成屬於從吸口端(第1圖所示之出口130O) 被吸入之空氣流路的空氣流路的至少一部分。較佳為,發熱體13之內側為中空。
在此,發熱體13係具有加熱部分13A、第1端部分13B1、及第2端部分13B2。在發熱體13中,於金屬線上,隔著間隔設置有與電源之第1極電性連接之第1接點及與電源之第2極側電性連接之第2接點。在實施形態中,第1接點係由第1端部分13B1及筒狀構件141所構成。同樣地,第2接點係由第2端部分13B2及筒狀構件142所構成。
加熱部分13A係由在金屬線上彼此最接近地配置之第1接點與第2接點之間的金屬線所構成。第1端部分13B1係在金屬線上由加熱部分13A之一方外側的金屬線(在實施形態中為空氣流路中之下游側的金屬線)所構成。第2端部分13B2係在金屬線上由加熱部分13A之另一方外側的金屬線(在實施形態中為空氣流路中之上游側的金屬線)所構成。形成加熱部分13A、第1端部分13B1及第2端部分13B2之金屬線的間距係相同。此外,「間距」係指在預定方向A彼此隣接之金屬線的間隔,應予留意。金屬線之間距相同,並非意指金屬線之間距精密地相同,而是指金屬線之間距實質相同。實質相同係指刻意地設定形成加熱部分13A、第1端部分13B1及第2端部分13B2之金屬線之間距的差異,且容許起因於製造誤差等程度之差異。
筒狀構件14係具有筒狀形狀,且包含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係具 有形成從入口112A連通至出口130O(吸口端)之空氣流路的至少一部分之筒狀的形狀。亦即,筒狀構件141係構成第1筒狀構件,筒狀構件142係構成在預定方向A與筒狀構件141空出間隔而配置之第2筒狀構件。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各者並未在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具有開口,較佳為具有完全地關閉之筒狀的形狀。在實施形態中,筒狀構件141之內徑係與筒狀構件142之內徑相同。
筒狀構件14係具有將藉由發熱體13而被霧化之氣膠導通至空氣流路之氣膠導入口。在實施形態中,筒狀構件14係包含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氣膠導入口係筒狀構件141與筒狀構件142之間隔。上述之加熱部分13A係配置成遍及預定方向A之氣膠導入口的全長並與氣膠導入口相鄰接。上述之液體保持構件12係配置成遍及預定方向A之氣膠導入口的全長並與氣膠導入口相鄰接。依據該種構成,有效地利用構成發熱體13(線圈)之金屬線的端部以外之品質良好的部分作為加熱部分13A,並且可將由液體保持構件12所保持之氣膠源予以霧化。此外,所謂「鄰接」,可為加熱部分13A(或液體保持構件12)露出於氣膠導入口之配置關係,亦可為在加熱部分13A(或液體保持構件12)與氣膠導入口之間存在有間隙之配置關係,亦可為加熱部分13A(或液體保持構件12)之一部分進入氣膠導入口之配置關係。此外,即使在加熱部分13A(或液體保持構件12)與氣膠導入口鄰接之態樣下,加熱部分13A與 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的配置關係亦滿足上述之接觸或接近的關係,應予留意。
筒狀構件14之一部分或全部係由電氣電阻率比構成加熱部分13A之金屬線更低之導電性構件所構成,且藉由與發熱體13接觸而構成第1接點及第2接點。筒狀構件14係由例如鋁或不鏽鋼(SUS)所構成。在實施形態中,筒狀構件141係構成在第1接點與第1端部分13B1接觸之第1導電構件,而筒狀構件142係構成在第2接點與第2端部分13B2接觸之第2導電構件。上述之加熱部分13A係在筒狀構件141與筒狀構件142之間從筒狀構件14露出。
在實施形態中,筒狀構件141係在正交方向B配置於液體保持構件12與第1端部分13B1之間。同樣地,筒狀構件142係在正交方向B配置於液體保持構件12與第2端部分13B2之間。
於實施形態中,如第3圖(B)所示,筒狀構件14係構成障壁(barrier)構件,該障壁構件係具有在正交方向B位於發熱體13之外側側面與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之間的外側側面。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較佳為設置在與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之一部分相對向之位置。再者,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較佳為設置在與被覆構件15之內側側面之一部分相對向的位置。但是,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亦可設置在未與被覆構件15之內側側面相對向之位置。筒狀構件14較佳為具有抑制發熱體13因由 被覆構件15所被覆之液體保持構件12之朝內側方向之應力而變形的功能。亦即,筒狀構件14較佳為具有可承受在正交方向B被覆構件15使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朝內側方向推壓之應力的強度。因此,筒狀構件14較佳為由具有預定強度之導電構件(例如不鏽鋼(SUS))所構成。在實施形態中,構成空氣流路之筒狀構件14具有預定強度,且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係設置在與被覆構件15之內側側面之一部分相對向之位置,因此抑制發熱體13因被覆構件15之應力所致之變形及空氣流路之變形。
被覆構件15係限制氣膠源對液體保持構件12之供給量。被覆構件15係如第3圖(A)及第3圖(B)所示,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延伸之圓筒形狀。被覆構件15係由液非穿透性之構件所構成。被覆構件15亦可為液非穿透性之塗覆。被覆構件15較佳為由具有比氣膠源或液體保持構件12之熱傳導率更低之熱傳導率的構件所構成。依據該種構成,發熱體13之熱難以傳導至儲留於貯存器11之氣膠源。被覆構件15較佳為將液體保持構件12朝內側方向推壓之構件,例如由具有彈性之構件所構成。就構成被覆構件15之構件而言,例如可採用矽系樹脂或聚烯系樹脂。
在實施形態中,被覆構件15係如第2圖所示,在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與發熱體13(加熱部分13A)接觸或接近之範圍內,遍及沿著預定方向A之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的全長,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
在實施形態中,被覆構件15係如第3圖(A)所示,在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與發熱體13(加熱部分13A)接觸或接近之範圍,在以預定方向A為軸之周方向遍及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的全周,而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
在該情形下,被覆構件15較佳為均等地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例如,被覆構件15亦可不具有開口,而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或者,被覆構件15亦可具有在以預定方向(液體保持構件12之延設方向)或/及以預定方向為軸之周方向使各開口配置成等間隔之10個以上的開口。或者,被覆構件15係具有如上述之方式配置成等間隔之複數個開口,而由被覆構件15所被覆之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之面積的被覆面積,亦可為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的面積之60%以上。或者,被覆構件15係具有如上述之方式配置成等間隔之10個以上之開口,並且上述被覆面積亦可為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之面積的60%以上。被覆構件15均等地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的範圍,亦可僅為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與發熱體13(加熱部分13A)接觸或接近之範圍,亦可為被覆構件15之內側側面及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所接觸之範圍的整體。
此外,被覆構件15係如第2圖及第3圖(B)所示,即使在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與發熱體13(加熱部分13A)未接觸或接近之範圍,亦可被覆液體保持構件 12之外側側面。
例如,在發熱體13(加熱部分13A、第1端部分13B1及第2端部分13B2)之整體外側設置有液體保持構件12之情形下,被覆構件15係可在被覆構件15之內側側面及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所接觸的範圍內,遍及沿著預定方向A之液體保持構件12的外側側面之全長而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亦可在以預定方向A為軸之周方向遍及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的全周,來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
在實施形態中,被覆構件15較佳為藉由在正交方向B將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朝內側方向按壓,以發熱體13不會變形之程度的應力使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再者,在正交方向B,受被覆構件15所被覆之狀態的液體保持構件12之厚度較佳為比未受被覆構件15所被覆之狀態的液體保持構件12之厚度小。
此外,由施予發熱體13不會變形之程度的應力之觀點來看,被覆構件15較佳為即使在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與發熱體13(加熱部分13A)不接觸或接近之範圍,亦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且在設置有第1端部分13B1之範圍內,於被覆構件15之內側設置有筒狀構件141,在設置有第2端部分13B2之範圍,於被覆構件15之內側設置有筒狀構件142
罩蓋16係遮擋供給口之構件,該供給口係 用以對貯存器11供給氣膠源。在實施形態中,供給口係設置在空氣流路之下游側中之貯存器11的端部(以下稱為下游端)。換言之,供給口係以貯存器11為基準,而設置在用於電源之連接部分111C的相反側(亦即,吸口側開口111O側)。供給口係朝向預定方向(在第2圖中為預定方向A之下游側)而開口,該預定方向係屬於使藉由發熱體13而霧化之氣膠朝向吸口側開口111O之方向者,而罩蓋16係以從吸口側開口111O側遮擋供給口之方式配置。連接部分111C、貯存器11、罩蓋16及吸口側開口111O係依此順序排列地配置在屬於使藉由發熱體13而霧化之氣膠朝向吸口側開口111O之方向的預定方向(在第2圖中為預定方向A之下游側)。連接部分111C、貯存器11、罩蓋16及吸口側開口111O係配置在一直線上。罩蓋16較佳為固定在吸嚐器殼體110X或/及筒狀構件141。罩蓋16從貯存器11分離之動作(在此為往下游之動作),會使發熱體13或電力供給構件之至少一方破損。
在此,電力供給構件係只要為將發熱體13與電源予以電性連接之構件即可。電力供給構件係例如將筒狀構件14、凸緣17、筒狀構件14或凸緣17、電源予以連接之導線(在第2圖中未圖示)等。導線之配線雖無特別地限定,但例如導線亦可通過霧化單元殼體111X內而連接於電源。
凸緣17係由導電性構件所構成,例如連接有上述之導線。例如,凸緣17係具有:連接有從電源之第 1極延伸之導線的凸緣171;以及連接有從電源之第2極延伸之導線的凸緣172。凸緣171係固定在筒狀構件141,凸緣172係固定在筒狀構件142。凸緣171亦可固定在罩蓋16。如上所述,連接在凸緣17及凸緣17之導線亦可為電力供給構件之一例。電力供給構件係包含:第1電力供給部分(例如連接在凸緣172及凸緣172之導線),係包含從發熱體13朝用於電源之連接部分111C側而延伸之部分;第2電力供給部分(例如連接在凸緣171及凸緣171之導線),係包含從發熱體13朝連接部分111C之相反側(亦即吸口側開口111O側)而延伸之部分。在該種情況下,罩蓋16從貯存器11分離之動作(在此為往下游之動作),例如會使第2電力供給部分(例如連接在凸緣171及凸緣171之導線)破損。
在此,「破損」係指使各構件所具有之功能降低之事象。在實施形態中,「破損」係包含發熱體13之變形、筒狀構件14與發熱體13之接觸不良、凸緣171之脫落、導線從凸緣171之剝離、導線之斷線等的概念,應予留意。
在實施形態中,電力供給構件係在將使罩蓋16從貯存器11分離之方向設為分離方向時,設置在罩蓋16之至少一部分中的分離方向側。電力供給構件亦可通過罩蓋16之內部而配置。電力供給構件亦可固定在罩蓋16。
例如,由於罩蓋16係固定在筒狀構件141,因此伴隨著罩蓋16之分離,會產生發熱體13之變形、筒 狀構件14與發熱體13之接觸不良等。或者,凸緣171係由於設置在罩蓋16之下游端面,因此伴隨著罩蓋16之分離,會發生凸緣17之脫落、導線從凸緣17之剝離、導線之斷線等。或者,在凸緣171固定於筒狀構件141及罩蓋16之情形時,伴隨著罩蓋16之分離,會發生發熱體13之變形、筒狀構件14與發熱體13之接觸不良等。
在實施形態中,發熱體13係比筒狀構件14、凸緣17及導線等電力供給構件更容易破損。導線係比筒狀構件14及凸緣17更容易破損。
氣膠源係甘油或丙二醇等液體。氣膠源係如上所述,藉由由樹脂網等材料所構成之孔質體所保持。孔質體亦可由非煙草材料所構成,亦可由煙草材料所構成。此外,氣膠源亦可包含吸煙香氣風味成分(尼古丁成分等)。或者,氣膠源亦可不包含吸煙香氣風味成分。
電裝單元112係具有構成吸嚐器殼體110X之一部分的電裝單元殼體112X。在實施形態中,電裝單元112係具有入口112A。從入口112A流入之空氣係如第2圖所示,導出至霧化單元111(發熱體13)。電裝單元112係具有驅動香味吸嚐器100之電源、及控制香味吸嚐器100之控制電路。電源或控制電路係收容在電裝單元殼體112X。電裝單元殼體112X係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而延伸之筒狀形狀(例如圓筒形狀)。電源係例如為鋰離子電池。控制電路係例如由CPU及記憶體所構成。
匣子130係構成為可連接在構成香味吸嚐 器100的吸嚐器本體110。匣子130係設置在從入口112A連通至出口130O(吸口端)之空氣流路上並比霧化單元111更下游之處。換言之,匣子130不一定要設置在物理空間性地比霧化單元111更靠近吸口端側之處,只要設置在於將從霧化單元111發生之氣膠導引至吸口端側之空氣流路上比霧化單元111更下游之處即可。
例如,匣子130係具有匣子殼體131、香味源132、網眼133A、及濾嘴133B。
匣子殼體131係具沿著預定方向A而延伸之筒狀形狀(例如圓筒形狀)。匣子殼體131係收容香味源132。在此,匣子殼體131係構成為沿著預定方向A插入至吸嚐器殼體110X。
香味源132係設置在於空氣流路上並比霧化單元111更下游之處。香味源132係對從氣膠源產生之氣膠賦予吸煙香氣風味成分。換言之,藉由香味源132而賦予在氣膠之香味係被運送至吸口端。
在實施形態中,香味源132係藉由對從霧化單元111發生之氣膠賦予吸煙香氣風味成分(亦稱氣吸嚐味成分)之原料片所構成。原料片之尺寸較佳為0.2mm以上1.2mm以下。再者,原料片之尺寸較佳為0.2mm以上0.7mm以下。構成香味源132之原料片的尺寸越小,比表面積越增大,因此吸煙香氣風味成分容易地從構成香味源132之原料片被放出。因此,在將所希望量之吸煙香氣風味成分賦予在氣膠時,可抑制原料片之量。就構成香味源132之 原料片而言,可採用煙絲煙草、將煙草原料成形為粒狀之成形體。然而,香味源132亦可為將煙草原料成形為片狀之成形體。再者,構成香味源132之原料片亦可藉由煙草以外之植物(例如薄荷、香草等)所構成。亦可對香味源132賦予薄荷腦(menthol)等香料。
在此,構成香味源132之原料片係採用例如符合JIS Z 8801(日本工業規格)之不鏽鋼篩,並藉由符合JIS Z 8815之篩選所得者。例如,採用具有0.71mm之網眼的不鏽鋼篩,藉由乾燥式及機械式振盪法,經過20分鐘對原料片進行篩選,而獲得通過具有0.71mm之網眼之不鏽鋼篩的原料片。接著,採用具有0.212mm之網眼的不鏽鋼篩,藉由乾燥式及機械式振盪法,經過20分鐘對原料片進行篩選,藉此去除通過具有0.212mm之網眼之不鏽鋼篩的原料片。亦即,構成香味源132之原料片係通過界定上限之不鏽鋼篩(網眼=0.71mm),且未通過界定下限之不鏽鋼篩(網眼=0.212mm)的原料片。因此,在實施形態中,構成香味源132之原料片之尺寸的下限係藉由規定下限之不鏽鋼篩的網眼所定義。此外,構成香味源132之原料片的尺寸之上限係藉由界定上限之不鏽鋼篩的網眼所定義。
在實施形態中,香味源132係具有鹼性之pH的煙草源。煙草源之pH較佳為比7更大,且更佳為8以上。藉此,能夠藉由氣膠而有效率地取出從煙草源所產生之吸煙香氣風味成分。藉此,在對氣膠賦予所希望量之吸煙香氣風味成分賦予在氣膠時,就能夠抑制煙草源之 量。另一方面,煙草源之pH較佳為14以下,更佳為10以下。藉此,可抑制對香味吸嚐器100(例如匣子130或吸嚐器本體110)之損傷(腐蝕等)。
此外,從香味源132發生之吸煙香氣風味成分係藉由氣膠而搬送,無須對香味源132本身進行加熱,應予留意。
網眼133A係設置成在香味源132之上游並遮擋匣子殼體131的開口的方式,而濾嘴133B係設置成在香味源132之下游並遮擋匣子殼體131之開口。網眼133A係具有不會讓構成香味源132之原料片通過之程度的疏密度。網眼133A之疏密度係例如具有0.077mm以上0.198mm以下之網眼。濾嘴133B係由具有透氣性之物質所構成。濾嘴133B較佳為例如醋酸酯濾嘴。濾嘴133B係具有不會讓構成香味源132之原料片通過之程度的疏密度。
(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之使用態樣)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之使用態樣加以說明。香味吸嚐器100係當檢測出使用者之吸嚐動作時,開始對發熱體13之電源輸出的供給。伴隨著對發熱體13之電源輸出的供給開始,由液體保持構件12所保持之氣膠源的霧化會開始。另一方面,香味吸嚐器100係當檢測不到使用者之吸嚐動作時,停止對發熱體13之電源輸出的供給。伴隨著對發熱體13之電源輸出的供給停止,由液體保持構件12所保持之氣膠源的霧化會停止。
(霧化單元之製造方法)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霧化單元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第4圖及第5圖係用以說明實施形態之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
如第4圖(A)所示,以沿著形成在基底構件300之側面的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的方式配置發熱體13(步驟A),該基底構件300係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延伸之軸X。在實施形態中,基底構件300係包含具有圓柱形狀之部分的輔助具。
接著,如第4圖(B)所示,使固定有凸緣172之筒狀構件142沿著預定方向A滑動,藉此在發熱體13之外側側面配置筒狀構件142,並且使筒狀構件141沿著預定方向A滑動,藉此在發熱體13之外側側面配置筒狀構件141(步驟E)。在該情形下,為了使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露出,課係在使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彼此地隔開之狀態下配置。
接著,如第4圖(C)所示,使構成霧化單元殼體111X之一部分的殼體罩蓋體111X1沿著預定方向A滑動,藉此使殼體罩蓋體111X1與凸緣172接觸。接著,藉由使液體保持構件12沿著預定方向A滑動,而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至少一部分(加熱部分13A)的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步驟C)。殼體罩蓋體111X1係固定在筒狀構件142及凸緣172
此外,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的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亦可為藉由 後述之第4圖(D)所示之被覆構件15的配置而以使液體保持構件12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來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再者,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亦可為在使液體保持構件12按壓加熱部分13A之外側側面,同時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亦可為以接觸於加熱部分13A之外側側面之全周的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此外,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係在基底構件300(輔助具)之外側側面配置有發熱體13之情形時,在發熱體13之外側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
接著,如第4圖(D)所示,使被覆構件15沿著預定方向A滑動,藉此在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配置被覆構件15。藉由被覆構件15之配置而使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與液體保持構件12良好地接觸或接近。
接著,如第5圖(A)所示,將構成霧化單元殼體111X之一部分的殼體筒體111X2固定在殼體罩蓋體111X1。接著,在由殼體罩蓋體111X1、殼體筒體111X2及筒狀構件14所構成之空間配置貯存器11。貯存器11之一部分較佳為亦配置在被覆構件15之外側。貯存器11之配置亦可在將殼體筒體111X2固定於殼體罩蓋體111X1之前進行。
在此,較佳為於發熱體13之外側側面配置筒狀構件14之後,將發熱體13固定於筒狀構件14。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之固定步驟只要從第4圖(B)所示之步 驟後進行至第5圖(B)所示之步驟前進行即可。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之固定步驟較佳為在第5圖(A)所示之步驟之前進行,更佳為在第4圖(C)之步驟之前進行。藉此,可在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未存在有多餘構件的狀態下固定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且容易地固定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
接著,如第5圖(B)所示,在貯存器11填充氣膠源之後藉由罩蓋16來遮擋貯存器11之下游端。罩蓋16係固定在殼體筒體111X2。此外,貯存器11之上游端係藉由殼體罩蓋體111X1所遮擋。接著,在罩蓋16之下游端面配置凸緣171,應予留意。凸緣171係與筒狀構件141固定。
然後,如第5圖(C)所示,以軸X為旋轉軸使基底構件300(輔助具)旋轉,並且使全部的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步驟B)。在此,筒狀構件14係透過罩蓋16或凸緣17等固定在霧化單元殼體111X(殼體罩蓋體111X1及殼體筒體111X2),應予留意。因此,第5圖(C)所示之步驟係在將筒狀構件14固定在霧化單元殼體111X之後或/及將筒狀構件14固定在發熱體13之後進行。在此,藉由第5圖(C)所示之步驟而在發熱體13之內側形成作為空氣流路使用之空間,第5圖(C)所示之步驟係藉由發熱體13之分離,形成將藉由發熱體13而霧化之氣膠流通至發熱體13之內側的氣膠導入口(筒狀構件141與筒狀構件142之間隔)的步驟。此外,藉由使發熱體13 從基底構件300分離,氣膠導入口才會與發熱體13之內側相連通,因此第5圖(C)所示之步驟為形成氣膠導入口之步驟,應予留意。
再者,第5圖(C)所示之步驟為藉由發熱體13之分離而在發熱體13之內側形成空氣流路之至少一部分的步驟。具體而言,第5圖(C)所示之步驟係使全部之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輔助具)分離,且藉由發熱體13之分離而在發熱體13之內側形成空氣流路之至少一部分的步驟。在該種情形下,較佳為於第5圖(C)所示之步驟之前,進行配置形成空氣流路之至少一部分之流路形成構件的步驟(步驟G)。流路形成構件亦可考慮成例如上述之筒狀構件14。因此,配置流路形成構件之步驟亦可考慮成第4圖(B)所示之步驟。
在實施形態中,基底構件300之溝的深度或基底構件300之突起的高度,從筒狀構件14與發熱體13之電性連接的觀點來看,較佳為與形成發熱體13之金屬線的直徑相同程度以下。另一方面,基底構件300之溝的深度或基底構件300之突起的高度,從基底構件300之發熱體13的保持觀點來看,較佳為形成發熱體13之金屬線的直徑之一半以上。
(作用及效果)
在實施形態中,正交方向B之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係由被覆構件15所被覆。藉由上述之構成,可抑制氣膠源被過度地供給至液體保持構件12之事 態(過度供給)。藉由過度供給之抑制,漏液之風險會降低。再者,藉由過度供給之抑制,抑制加熱霧化之熱損失,且抑制霧化效率之降低。
被覆構件15係由液非穿透性之構件所構成。藉此,抑制氣膠源之過度供給。被覆構件15較佳為由具有比氣膠源或液體保持構件12之熱傳導率更低之熱傳導率的構件所構成。依據該種構成,抑制加熱霧化之熱損失。被覆構件15較佳為由將液體保持構件12朝內側方向推壓之構件所構成。依據該構成,可使液體保持構件12良好地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
在實施形態中,被覆構件15較佳為在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及發熱體13(加熱部分13A)接觸或接近之範圍內,遍及沿著預定方向A之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的全長,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依據該構成,可更進一步抑制上述之過度供給。
在實施形態中,被覆構件15較佳為在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及發熱體13(加熱部分13A)接觸或接近之範圍內,在以預定方向A為軸之周方向遍及沿著預定方向A之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的全周,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依據該構成,可更進一步抑制上述之過度供給。
在實施形態中,被覆構件15較佳為均等地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依據該種構成,可對發熱體13(加熱部分13A)均勻地供給氣膠源,且可使霧化效 率提升。例如,被覆構件15係亦可在不具有開口之情況下,被覆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藉此,可更有效果地抑制上述之過度供給。或者,被覆構件15亦可具有以等間隔配置之10個以上之開口。藉由調整以等間隔配置之10個以上之開口數或大小,不但抑制上述之過度供給,亦可將氣膠源之供給量調整成任意之量,且可容易地將氣膠源均勻地供給,且可使霧化效率提升。或者,被覆構件15係具有以等間隔配置之複數個開口,由被覆構件15所被覆之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之面積的被覆面積,亦可為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側面之面積的60%以上。藉由該種構成,可更有效地抑制氣膠源之供給量。
在實施形態中,受被覆構件15所被覆之狀態的液體保持構件12之厚度,較佳為比未受被覆構件15所被覆之狀態的液體保持構件12之厚度更小,換言之,較佳為藉由被覆構件15來將液體保持構件12予以壓縮之構成。依據該構成,藉由液體保持構件12之壓縮,而抑制過度量之氣膠源由液體保持構件12所保持之事態。
在實施形態中,貯存器11之至少一部分較佳為在正交方向B配置於被覆構件15之外側。依據該種構成,即便將被覆構件15之外側的空間分配給貯存器11,藉此增加貯存器11之容量(亦即藉由貯存器11而可儲留之氣膠源的量)的同時,亦可藉由被覆構件15而抑制上述之過度供給。
在實施形態中,筒狀構件14係構成障壁構 件,該障壁構件係具有在正交方向B位於發熱體13之外側側面與被覆構件15之內側側面之間的外側側面。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較佳為設置在與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之一部分相對向的位置。再者,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較佳為設置在與被覆構件15之內側側面之一部分相對向的位置。依據該種構成,抑制因由被覆構件15所被覆之液體保持構件12之朝內側方向的應力所致之發熱體13的變形。再者,筒狀構件14係構成空氣流路,並且在具有預定強度(例如在正交方向B可承受被覆構件15朝內側方向推壓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之應力的強度)時,抑制因被覆構件15之應力所致之發熱體13的變形及空氣流路的變形。亦即,在筒狀構件14之內側為空氣流路之態樣下,筒狀構件14係在抑制因被覆構件15之應力所致之發熱體13的變形及空氣流路的變形之方面,作為障壁構件發揮功能。
在實施形態中,形成空氣流路之至少一部分的筒狀構件14係由導電性構件所構成,且具有在第1接點與第1端部分13B1接觸之筒狀構件141;及在第2接點與第2端部分13B2接觸之筒狀構件142。因此,可削減形成空氣流路及形成電性接點所需之零件數量。
在實施形態中,設置有遮擋供給口之罩蓋16,該供給口係用以對貯存器11供給氣膠源。罩蓋16從貯存器11分離之動作(在此為往下游之動作),會使發熱體13或電力供給構件之至少一方破損。因此,可有效地抑制伴隨著對貯存器11再注入氣膠源所致之香味吸嚐器100 的利用。此外,由於使罩蓋16遮擋以貯存器為基準而設置在用於電源之連接部分111C之相反側的供給口,因而有效地抑制伴隨著上述氣膠源之再注入所致之香味吸嚐器100的利用。
在實施形態中,電力供給構件係包含:第1電力供給部分(例如連接於凸緣172及凸緣172之導線),係包含從發熱體13朝用於電源之連接部分111C側而延伸之部分;以及第2電力供給部分(例如連接於凸緣171及凸緣171之導線),係包含從發熱體13朝連接部分111C之相反側(亦即吸口側開口111O側)而延伸之部分。因此,容易地採用第2電力供給部分會因為罩蓋16從貯存器11分離之動作(在此為朝下游之動作)而破損之構成。
在實施形態中,構成發熱體13之線圈係包含:加熱部分13A,係由在金屬線上彼此最接近配置之第1接點與第2接點之間的金屬線所構成;第1端部分13B1,係在金屬線上由加熱部分13A之一方外側的金屬線所構成;以及第2端部分13B2,係在金屬線上由加熱部分13A之另一方外側的金屬線所構成。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的至少一部分係與加熱部分13A接觸或接近。亦即,由於未將品質不良可能性較高的端部(在實施形態中為第1端部分13B1及第2端部分13B2)作為加熱部分來使用,而將構成發熱體13(線圈)之金屬線之端部以外之品質良好的部部分(在實施形態中為加熱部分13A)作為加熱部分來使用,因此可不取決於發熱體13之製造方法而使氣膠發生量 之均勻性提升。
在實施形態中,由於僅使用發熱體13(線圈)之中心部分作為加熱部分13A,因此容易地遍及作為加熱構件13A使用之中心部分的整體來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且容易構成能量損失較少的霧化單元111。
在實施形態中,筒狀構件14係由導電性構件所構成,且具備:在第1接點與第1端部分13B1接觸之筒狀構件141;以及在第2接點與第2端部分13B2接觸之筒狀構件142。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係配置在發熱體13之側面(在實施形態中為外側側面)。此外,發熱體13之側面係指在考慮為構成發熱體13之線圈為筒狀之構件之時線圈之外周面及內周面。因此,發熱體13之側面係指實際上由形成線圈之金屬線的側面所構成。藉由上述之構成,在發熱體13之側面進行與筒狀構件14之接觸,藉此可進行利用表面的電性連接,且可進行穩定之電性連接。再者,在發熱體13之側面進行伴隨著與筒狀構件14之固定的電性連接時,可進行利用表面之固定,且可將發熱體13穩固地固定在筒狀構件14。再者,容易地進行熔接等之固定。
再者,於實施形態中,由於筒狀構件14為具有表面之構件,因此可進行表面彼此之電性連接,且可進行穩定之電性連接,且可將發熱體13穩固地固定在筒狀構件14。再者,容易地進行熔接等之固定。
在實施形態中,筒狀構件141係在正交方向 B配置於液體保持構件12與第1端部分13B1之間,筒狀構件142係在正交方向B配置於液體保持構件12與第2端部分13B2之間。因此,由於發熱體13藉由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所支撐,因此即使發熱體13之內側為中空,亦抑制發熱體13之變形。
在實施形態中,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係以沿著形成在基底構件300(輔助具)之側面的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的方式配置發熱體13,並且以軸X為旋轉軸使基底構件300旋轉,而使全部之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該基底構件300(輔助具)係形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延伸之軸X。亦即,在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步驟中,由於發熱體13由基底構件300所支撐,因此可抑制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步驟中之發熱體13的變形,且可製造具有高品質之發熱體13的霧化單元111。
在實施形態中,於使液體保持構件12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之後,以軸X為旋轉軸使基底構件300(輔助具)旋轉,而使全部之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可利用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的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特別是使加熱部分13A接觸或接近於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來抑制發熱體13之變形,且可製造具有高品質之發熱體13的霧化單元111。
在實施形態中,係在以軸X為旋轉軸使基底構件300(輔助具)旋轉,而使全部之發熱體13從基底構 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之前,將筒狀構件14配置於正交方向之發熱體13的外側側面。換言之,在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步驟中,發熱體13藉由基底構件300或筒狀構件14恆常地支撐。因此,可恆常地抑制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步驟中之發熱體13的變形,且可製造具有高品質之發熱體13的霧化單元111。
此外,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亦可為液體保持構件12推壓加熱部分13A之外側側面,同時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亦可為以接觸於加熱部分13A之外側側面之全周之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在該等情形下,由於在使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分離之前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因此可在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中抑制發熱體13之變形,且可製造具有高品質之發熱體13的霧化單元111。
再者,亦可藉由發熱體13之分離,在發熱體13之內側形成空氣流路之至少一部分。藉此,在使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分離之前,抑制異物往空氣流路內之侵入。
在實施形態中,於將筒狀構件14固定至霧化單元殼體111X之後或/及將發熱體13固定在筒狀構件14之後,以軸X為旋轉軸使基底構件300(輔助具)旋轉,而使全部之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因此,可抑制伴隨基底構件300之旋轉所致之發熱體13的變形,且可製造具有高品質之發熱體13的霧化單元111。
[變更例1]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1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與實施形態之不同點加以說明。
在變更例1中,針對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的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第4圖(C)所示之步驟)的變更例加以說明。第6圖係用以說明第4圖(C)所示之步驟的變更例的圖。然而,在以軸X為旋轉軸使基底構件300(輔助具)旋轉,使全部之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之步驟在第4圖(C)所示之步驟的途中進行之方面,變更例1係與實施形態不同,應予留意。
具體而言,如第6圖(A)所示,藉由使具有圓筒形狀之滑動用構件400沿著預定方向A滑動,而在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配置滑動用構件400。亦即,沿著正交方向B之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的外側側面,使滑動用構件400滑動(步驟C1)。
接著,如第6圖(B)所示,以軸X為旋轉軸使基底構件300(輔助具)旋轉,並使全部之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步驟B)。在此,筒狀構件14係透過凸緣17等而固定在霧化單元殼體111X(殼體罩蓋體111X1),應予留意。
接著,如第6圖(C)所示,沿著正交方向B之滑動用構件400的外側側面,使液體保持構件12滑動(步驟C2)。在此,發熱體13係由滑動用構件400所覆蓋,因 此即便在使全部之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輔助具)分離之狀態下,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亦抑制伴隨著液體保持構件12之配置所致之發熱體13的變形。
接著,如第6圖(D)所示,藉由使滑動用構件400沿著預定方向A滑動而去除滑動用構件400。亦即,藉由滑動而從液體保持構件12與發熱體13之間去除滑動用構件400(步驟C3)。藉此,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接觸或接近之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應予留意。
在該種情形下,滑動用構件400較佳為由比液體保持構件12更容易沿著預定方向A滑動之構件所構成。例如,滑動用構件400係構成為:使作用於滑動用構件400之內側側面與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之間的摩擦力(動摩擦力或/及靜摩擦力)比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側面與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的摩擦力小。藉由該構成,與以單體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情形相比較,使用滑動用構件400者係較容易使液體保持構件12滑動並配置。在該情形下,滑動用構件400之剛性較佳為比液體保持構件12之剛性更高。藉由該構成,與以單體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情形相比較,使用滑動用構件400者係較不容易在使滑動用構件400滑動於筒狀構件141與筒狀構件142之間之際卡在管之裂縫,因此容易地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
在第6圖所示之例中,在沿著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使滑動用構件400滑動之後,使液體保持構件 12沿著滑動用構件400之外側側面滑動,惟變更例1並非限定於此。具體而言,亦可在將滑動用構件400插入至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之後,在於液體保持構件12之內側插入有滑動用構件400之狀態下,使滑動用構件400沿著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滑動。
在第6圖所示之例中,於使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之後,雖藉由滑動來去除滑動用構件400,但變更例1並不限定於此。具體而言,藉由滑動而去除滑動用構件400之步驟,亦可在使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之步驟之前進行。
在變更例1中,基底構件300之溝的深度或基底構件300之突起的高度較佳為與實施形態同樣地,與形成發熱體13之金屬線之直徑相同程度以下、金屬線之直徑的一半以上者。
在變更例1中,使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之步驟較佳為與實施形態同樣地在將筒狀構件14固定至霧化單元殼體111X之後或/及將發熱體13固定在筒狀構件14之後進行。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1中,以接觸或接近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之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前,使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如此,為了可在液體保持構件12等之構件之組裝之前,盡快地使基底構件300分離,且可在短時間內將基底構件300應用於下一個半製品製 造,且可使霧化單元111之生產性提升。
除了獲得上述該等效果,藉由使用滑動用構件400,在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的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例如使液體保持構件12滑動之步驟)中,亦可抑制發熱體13之變形,且可製造具有高品質之發熱體13的霧化單元111。再者,亦可容易地在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
[變更例2]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2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與實施形態之不同點加以說明。
在實施形態中,基底構件300係具有圓柱形狀之輔助具。相對於此,在變更例2中,例示基底構件300為筒狀構件14(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情形。第7圖係用以說明變更例2之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此外,在第7圖中,省略霧化單元殼體111X、罩蓋16及凸緣17等,應予留意。
具體而言,如第7圖(A)所示,係以沿著形成在筒狀構件14之內側側面的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的方式配置發熱體13,並且將筒狀構件14與發熱體13予以電性連接(步驟A及步驟D),該筒狀構件14係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延伸之軸X。在此,筒狀構件14係配置在發熱體13之外側。
在變更例2中,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 係在預定方向A連續。換言之,步驟A係橫跨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雙方來配置發熱體13之步驟。
在此,在正交方向B中之筒狀構件14(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配置有液體保持構件12,應予留意。
接著,在第7圖(B)中,以軸X為旋轉軸並使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至少一方旋轉,而使發熱體13從溝或突起分離(步驟B)。亦即,步驟B係維持發熱體13跨越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雙方而配置之狀態,同時使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彼此分離之步驟。
在變更例2中,藉由使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彼此地分離,使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露出於液體保持構件12。再者,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的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步驟C或步驟C4)。在此,由於藉由第7圖(B)所示之步驟才形成有筒狀構件141與筒狀構件142之間隔,因此第7圖(B)所示之步驟係藉由發熱體13之分離而形成將由發熱體13所霧化之氣膠導通至發熱體13之內側的氣膠導入口(筒狀構件141與筒狀構件142之間隔)的步驟。
在此,於將發熱體13固定於筒狀構件14之情形下,該固定步驟亦可在第7圖(B)所示之步驟之後進行。或者,亦可在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中之固定一方之導電構件及發熱體13之後,亦可使另一方之導電構件從一方之導電構件分離。將筒狀構件14與發熱體13予以 電性連接之步驟(步驟D),亦可考慮為該種固定步驟。
此外,在使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彼此分離之前的狀態(亦即,第7圖(A)所示之狀態)下,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亦可藉由螺合而連接。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2中,以沿著形成在筒狀構件14之內側側面的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的方式配置發熱體13,並且以軸X為旋轉軸使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至少一方旋轉,而使發熱體13從溝或突起分離。亦即,在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步驟中,由於藉由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來支撐發熱體13,因此可抑制發熱體13之變形,且可製造具有高品質之發熱體13的霧化單元111。
在變更例2中,由於筒狀構件14係使用作為基底構件300,因此不需要如實施形態所示用於發熱體13之形成的另外的輔助具,且可使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步驟簡略化。
[變更例3]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3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與變更例2之不同點加以說明。
在變更例2中,以沿著形成在筒狀構件14之內側側面的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之方式配置發熱體13。相對於此,在變更例3中,以沿著形成在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之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的方式配置有發熱體13。
具體而言,如第8圖(A)所示,係以沿著形成於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的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的方式配置發熱體13,並且將筒狀構件14與發熱體13予以電性連接(步驟A及步驟D),該筒狀構件14係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延伸之軸X的筒狀構件14之內側側面。在此,筒狀構件14係配置在發熱體13之內側。
接著,在第8圖(B)中,以軸X為旋轉軸使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至少一方旋轉,而使發熱體13從溝或突起分離(步驟B)。在此,由於藉由第8圖(B)所示之步驟才形成筒狀構件141與筒狀構件142之間隔,因此第8圖(B)所示之步驟係藉由發熱體13之分離,而形成將由發熱體13所霧化之氣膠導通至發熱體13之內側的氣膠導入口(筒狀構件141與筒狀構件142之間隔)的步驟。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3中,與變更例2同樣地,可製造具有高品質之發熱體13的霧化單元111,且使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步驟簡略化。
[變更例4]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4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與實施形態之不同點加以說明。
在實施形態中,筒狀構件141之內徑係與筒狀構件142之內徑相同。相對於此,在變更例4中,如第9圖所示,筒狀構件141之內徑及外徑係比筒狀構件142之內徑及外徑大。此外,在第9圖中,省略霧化單元殼體111X、 罩蓋16及凸緣17等,應予留意。
在該情形下,如第9圖所示,發熱體13雖具有加熱部分13A及第1端部分13B1,但未具有第2端部分13B2。第1端部分13B1之外側側面係與筒狀構件141之內側側面接觸。換言之,筒狀構件141係配置在發熱體13之外側。另一方面,在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或端面,連接有從加熱部分13A往上游拉出之導線。在此,導線係由與發熱體13相同之構件(例如鎳鉻合金線)所構成。導線亦可為將形成發熱體13之金屬線直接延長之構件。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或端面及導線係構成第2接點CP2。導線係固定在藉由熔接或銲接而固定在筒狀構件141之外側側面。
此外,在第9圖中,為了圖示之方便,雖使導線膨出,實際而言,在液體保持構件12與筒狀構件14之間配置有導線,應予留意。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4中,設置在下游側之筒狀構件141的外徑係比設置在上游側之筒狀構件142的外徑更大。因此,和被覆構件15與筒狀構件142之間的距離相比較,被覆構件15與筒狀構件141之距離較小,且可在下游側中抑制氣膠源對於液體保持構件12之過度供給。
在變更例4中,筒狀構件141係在正交方向B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12與第1端部分13B1之間。因此,由於藉由筒狀構件141來支撐發熱體13,因此即使發熱體 13之內側為中空,亦可抑制發熱體13之變形。
[變更例5]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3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與實施形態之不同點加以說明。
在實施形態中,筒狀構件141之內徑係與筒狀構件142之內徑相同。相對於此,在變更例4中,如第10圖所示,筒狀構件141之內徑及外徑係比筒狀構件142之內徑及外徑更大。此外,在第10圖中,省略了霧化單元殼體111X、罩蓋16及凸緣17等,應予留意。
在該情形下,如第10圖所示,發熱體13係具有加熱部分13A、第1端部分13B1及第2端部分13B2。然而,第2端部分13B2之外徑係比第1端部分13B1之外徑小。第1端部分13B1之外側側面係與筒狀構件141之內側側面接觸。同樣地,第2端部分13B2之外側側面係與筒狀構件142之內側側面接觸。換言之,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係配置在發熱體13之外側。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5中,設置在下游側之筒狀構件141的外徑係比設置在上游側之筒狀構件142的外徑更大。因此,與變更例4同樣地,和被覆構件15與筒狀構件142之間的距離相比較,被覆構件15與筒狀構件141之距離較小,可在下游側中抑制氣膠源對於液體保持構件12之過度供給。
在變更例5中,筒狀構件141係在正交方向B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12與第1端部分13B1之間,筒狀 構件142係在正交方向B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12與第2端部分13B2之間。因此,由於藉由筒狀構件141來支撐發熱體13,因此即使發熱體13之內側為中空,亦可抑制發熱體13之變形。
[變更例6]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6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實施形態之不同點加以說明。
在實施形態中,筒狀構件141之內徑係與筒狀構件142之內徑相同。相對於此,在變更例6中,如第11圖所示,筒狀構件141之內徑及外徑係比筒狀構件142之內徑及外徑大。此外,在第11圖中,省略了霧化單元殼體111X、罩蓋16及凸緣17等,應予留意。
在該情形下,如第11圖所示,發熱體13係雖具有加熱部分13A及第2端部分13B2,但未具有第1端部分13B1。第2端部分13B2之內側側面係與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接觸。換言之,筒狀構件142係配置在發熱體13之內側。另一方面,在筒狀構件141之外側側面或端面,連接有從加熱部分13A往下游拉出之導線。筒狀構件141之外側側面或端面及導線係構成第1接點CP1。
此外,在第11圖中,為了圖示之方便,雖使導線膨出,但實際上在液體保持構件12與筒狀構件14之間配置有導線,應予留意。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6中,設置在下游側之筒狀構件141的外徑 係比設置在上游側之筒狀構件142的外徑更大。因此,與變更例4及變更例5同樣地,和被覆構件15與筒狀構件142之間的距離相比較,被覆構件15與筒狀構件141之距離較小,可在下游側中抑制氣膠源對於液體保持構件12之過度供給。
在變更例6中,筒狀構件142係在正交方向B配置在液體保持構件12與第1端部分13B2之間。因此,由於藉由筒狀構件142來支撐發熱體13,因此即使發熱體13之內側為中空,亦可抑制發熱體13之變形。
[變更例7]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7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實施形態之不同點加以說明。
在變更例7中,針對變更例4(第9圖)所示之霧化單元111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但是,霧化單元殼體111X、被覆構件15、罩蓋16及凸緣17之安裝方法係與實施形態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該等之安裝方法。在變更例7中,具有沿著預定方向而延伸之軸X的基底構件300(輔助具)係包含:具有第1外徑之第1支撐部分310;具有比第1外徑小之第2外徑的第2支撐部分320;基底部分330;以及段差部分340。筒狀構件141之內徑係與第1外徑相對應,筒狀構件142之內徑係與第2外徑相對應。基底部分330係支撐第1支撐部分310之構件,且構成將筒狀構件141予以卡止之第1卡止部分,而段差部分340係第1支撐部分310及第2支撐部分320之交界部分,且構成將筒狀 構件142予以卡止之第2卡止部分。
在變更例7中,筒狀構件141之內徑與第1外徑對應,係指使筒狀構件141的內側側面可沿著配置在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的發熱體13而滑動,且如使配置在第1支撐部分310之發熱體13與筒狀構件141之內側側面接觸之筒狀構件141的內徑與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徑的大小之關係。另一方面,筒狀構件142之內徑與第2外徑對應,係指筒狀構件142的內側側面可沿著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側側面而滑動,且如在筒狀構件142配置於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側側面的狀態(例如製造步驟)下不使筒狀構件142之中心軸從第2支撐部分320之中心軸偏離之筒狀構件142的內徑與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徑的大小之關係。
如第12圖(A)所示,以沿著形成於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的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的方式配置發熱體13(步驟A)。
接著,如第12圖(B)所示,使筒狀構件141沿著軸X滑動至筒狀構件141被基底部分330卡止之位置,藉此沿著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而配置筒狀構件141(步驟E1及步驟E3)。第12圖(B)所示之步驟係從具有小外徑之第2支撐部分320側朝向具有大外徑之第1支撐部分310側配置筒狀構件141之步驟。在此,於沿著軸X之預定方向,筒狀構件141之全長係比第1支撐部分310之全長更短,應予留意。
接著,如第12圖(C)所示,使筒狀構件142沿著軸X滑動至筒狀構件142被基底部分340卡止之位置,藉此沿著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側側面而配置筒狀構件142(步驟E2及步驟E4)。第12圖(C)所示之步驟係從具有小外徑之第2支撐部分320側朝向具有大外徑之第1支撐部分310側配置筒狀構件142之步驟。在段差部分340卡止有筒狀構件142。藉此,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係在彼此分離之狀態下配置,應予留意。
接著,如第12圖(D)所示,藉由將從加熱部分13A往上游拉出之導線連接在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而構成第2接點CP2。例如,導線係藉由熔接或銲接而固定在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第2接點CP2亦可藉由在筒狀構件142之端面連接導線而構成。
接著,藉由使液體保持構件12沿著軸X滑動,在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亦即,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的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步驟C)。在此,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的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係從具有小外徑之第2支撐部分320側朝向具有大外徑之第1支撐部分310側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
接著,在第12圖(E)中,以軸X為旋轉軸使基底構件300(輔助具)旋轉,而使全部之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步驟B)。藉由第12圖(E)所示之 步驟而形成氣膠導入口及空氣流路之點係與實施形態相同。
在第12圖中雖予以省略,但筒狀構件14係與實施形態同樣地,較佳為透過罩蓋16或凸緣17等而固定在霧化單元殼體111X(殼體罩蓋體111X1及殼體筒體111X2)。亦即,第12圖(E)所示之步驟較佳為在將筒狀構件14固定至霧化單元殼體111X之後進行。
此外,在第12圖中,為了圖示之方便,雖使導線膨出,但實際上在液體保持構件12與筒狀構件14之間配置有導線,應予留意。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7中,藉由將從加熱部分13A往上游拉出之導線連接在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或端面而構成第2接點CP2。因此,可容易地形成第2接點CP2。
在變更例7中,藉由基底部分330而卡止筒狀構件141,且藉由段差部分340而卡止筒狀構件142。因此,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定位較為容易,且容易地使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彼此分離達與加熱部分13A對應之距離。
在變更例7中,係使筒狀構件141、筒狀構件142及液體保持構件12從具有小外徑之第2支撐部分320側朝向具有大外徑之第1支撐部分310側而滑動。因此,容易地使該等構件滑動。
[變更例8]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8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與變更例7不同之點加以說明。
在變更例8中,針對變更例5(第10圖)所示之霧化單元111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然而,霧化單元殼體111X、被覆構件15、罩蓋16及凸緣17之安裝方法係與實施形態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該等之安裝方法。在變更例8中,使用與變更例7同樣之基底構件300(輔助具)。
在變更例8中,筒狀構件141之內徑與第1外徑對應,係指筒狀構件141之內側側面可沿著配置在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的發熱體13而滑動,且如使配置在第1支撐部分310之發熱體13與筒狀構件141之內側側面接觸之筒狀構件141的內徑與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徑的大小之關係。同樣地,筒狀構件142之內徑與第2外徑對應,係指筒狀構件142之內側側面可沿著配置在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側側面的發熱體13而滑動,且如使配置在第2支撐部分320之發熱體13與筒狀構件142之內側側面接觸之筒狀構件142的內徑與第1支撐部分320之外徑的大小之關係。
如第13圖(A)所示,以沿著形成於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及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側側面的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的方式配置發熱體13(步驟A)。
接著,如第13圖(B)所示,使筒狀構件141沿著軸X滑動至筒狀構件141被基底部分330卡止之位置,藉此沿著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來配置筒狀構 件141(步驟E1及步驟E3)。
接著,如第13圖(C)所示,使筒狀構件142沿著軸X滑動至筒狀構件142被段差部分340卡止之位置,藉此沿著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側側面來配置筒狀構件142(步驟E2及步驟E4)。接著,藉由使液體保持構件12沿著軸X滑動,而在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
接著,在第13圖(D)中,以軸X為旋轉軸使基底構件300(輔助具)旋轉,而使全部之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步驟B)。藉由第13圖(D)所示之步驟,形成有氣膠導入口及空氣流路之點係與實施形態相同。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8中,藉由基底部分330而卡止筒狀構件141,並藉由段差部分340而卡止筒狀構件142。因此,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定位容易,且使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容易地彼此分離達對應於加熱部分13A之距離。
在變更例8中,使筒狀構件141、筒狀構件142及液體保持構件12從具有小外徑之第2支撐部分320側朝向具有大外徑之第1支撐部分310側滑動。因此,容易地使構件滑動。
[變更例9]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9加以說明。以下,主 要針對與變更例7不同之點加以說明。
在變更例9中,針對變更例6(第11圖)所示之霧化單元111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然而,霧化單元殼體111X、被覆構件15、罩蓋16及凸緣17之安裝方法係與實施形態大致相同,因此省略該等之安裝方法。在變更例9中,係採用與變更例7相同之基底構件300(輔助具)。
在變更例9中,筒狀構件141之內徑與第1外徑對應,係指筒狀構件141之內側側面可沿著配置在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而滑動,且如在筒狀構件141配置於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的狀態(例如製造步驟)中,不使筒狀構件141之中心軸從第1支撐部分310之中心軸偏離之筒狀構件141的內徑與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徑的大小之關係。同樣地,筒狀構件142之內徑與第2外徑對應係指筒狀構件142之內側側面可沿著配置在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側側面而滑動,且如在筒狀構件142配置於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側側面的狀態(例如製造步驟)中,不使筒狀構件142之中心軸從第2支撐部分320之中心軸偏離之筒狀構件142的內徑與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徑的大小之關係。
如第14圖(A)所示,使筒狀構件141沿著軸X滑動至筒狀構件141被基底部分330卡止之位置,藉此沿著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來配置筒狀構件141(步驟E1及步驟E3)。
接著,如第14圖(B)所示,使筒狀構件142 沿著軸X滑動至筒狀構件142被段差部分340卡止之位置,藉此沿著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側側面來配置筒狀構件142(步驟E2及步驟E4)。
在此,在使筒狀構件142沿著第2支撐部分320之外側側面而滑動之後,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較佳為與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不具有段差。換言之,筒狀構件142之外徑較佳為與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徑相等。
接著,如第14圖(C)所示,在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及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配置發熱體13(步驟A)。在此,於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設置有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再者,較佳為於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亦設置有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形成於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的螺旋狀之溝或突起較佳為與形成在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的螺旋狀之溝或突起連續。步驟A係以沿著形成在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及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之螺旋狀之溝或突起的方式配置發熱體13之步驟。
接著,如第14圖(D)所示,藉由將從加熱部分13A往下游拉出之導線連接在筒狀構件141之外側側面而構成第1接點CP1。例如,導線係藉由熔接或銲接而固定在筒狀構件141之外側側面。第1接點CP1亦可藉由在筒狀構件141之端面連接導線而構成。
接著,藉由使液體保持構件12沿著軸X滑 動,而在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亦即,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加熱部分13A的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步驟C)。
接著,在第14圖(E)中,以軸X為旋轉軸使基底構件300(輔助具)旋轉,而使全部之發熱體13從基底構件300之溝或突起分離(步驟B)。藉由第14圖(E)所示之步驟,形成有氣膠導入口及空氣流路之點係與實施形態相同。
此外,在第14圖中,為了圖示之方便,雖使導線膨出,但實際上在液體保持構件12與筒狀構件14之間配置有導線,應予留意。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9中,藉由將從加熱部分13A往下游拉出之導線連接在筒狀構件141之外側側面或端面而構成第1接點CP1。因此,可容易地形成第1接點CP1。
在變更例9中,藉由基底部分330而卡止筒狀構件141,且藉由段差部分340而卡止筒狀構件142。因此,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之定位容易,且使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容易地彼此分離達對應於加熱部分13A之距離。
在變更例9中,係使筒狀構件141、筒狀構件142及液體保持構件12從具有小外徑之第2支撐部分320側朝向具有大外徑之第1支撐部分310側滑動。因此,容易地使該等構件滑動。
在變更例9中,較佳為以沿著形成於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及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的螺旋狀之溝或突起之方式配置發熱體13。藉由該種構成,在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與第1支撐部分310之外側側面之間不容易形成段差,而容易地配置發熱體13。再者,由於發熱體13(第2端部分13B2)配置在筒狀構件142之外側側面,因此容易地固定筒狀構件142與發熱體13(第2端部分13B2)。
[變更例10]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10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與實施形態不同之點加以說明。
在實施形態中,凸緣171係配置在罩蓋16之下游端面。相對於此,如第15圖所示,在變更例10中,凸緣171並未特別地設置,而將從電源之第1極所延伸之導線18連接在筒狀構件141之內側側面。導線18亦可通過霧化單元殼體111X內而導出至筒狀構件141
在變更例10中,導線18係在屬於將罩蓋16從貯存器11分離之方向的分離方向,設置在罩蓋16之下游。換言之,當欲使罩蓋16從貯存器11分離時,導線18會卡住罩蓋16。因此,由於導線18藉由罩蓋16而被引拉,因此會因使導線18從筒狀構件141之剝離、導線18之斷線、或筒狀構件141被導線18引拉,而發生發熱體13之變形。
再者,罩蓋16會固定或嵌合於筒狀構件 141。因此,當欲使罩蓋16從貯存器11分離時,會因筒狀構件141被引拉而產生發熱體13之變形。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10中,導線18係在屬於使罩蓋16從貯存器11分離之方向的分離方向,設置於比罩蓋16更下游之處。因此,當欲使罩蓋16從貯存器11分離時,由於會使發熱體13或電力供給構件破損,因此可有效地抑制伴隨著對貯存器11之氣膠源之再注入所致之香味吸嚐器100的利用。
[變更例11]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11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與實施形態不同之點加以說明。
在實施形態中,凸緣171係配置在罩蓋16之下游端面。相對於此,在變更例11中,凸緣171係如第16圖所示,配置在罩蓋16之上游端面。在此,在凸緣171連接有從電源之第1極所延伸之導線18。導線18亦可通過罩蓋16之內部而導引至凸緣171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11中,與變更例10同樣地,導線18係通過罩蓋16之內部而配置。因此,當欲使罩蓋16從貯存器11分離時,由於會使發熱體13或電力供給構件破損,因此可有效地抑制伴隨對貯存器11之氣膠源的再注入所致之香味吸嚐器100的利用。
[變更例12]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12加以說明。以下,主 要針對與實施形態不同之點加以說明。在變更例12中,除了霧化單元111之外,香味吸嚐器100之構成係與實施形態相同,應予留意。
在實施形態中,入口112A係設置在電裝單元殼體112X,在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配置有液體保持構件12,使筒狀構件14係形成空氣流路。相對於此,在變更例12中,入口112A係設置在霧化單元殼體111X,且在筒狀構件14之內側配置有液體保持構件12,在筒狀構件14之外側形成有空氣流路。
具體而言,如第17圖所示,霧化單元111係具有:貯存器11;液體保持構件12;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貯存器11、液體保持構件12、發熱體13及筒狀構件14係收容在具有入口112A之霧化單元殼體111X。液體保持構件12係具有:插入至筒狀構件14內之插入部分;及從筒狀構件14露出之露出部分。插入部分係與儲留在貯存器11之氣膠源接觸。露出部分係比插入部分更朝直交方向B膨出。
發熱體13係跨越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及液體保持構件12之露出部分的外側側面而配置。發熱體13係配置成接觸或接近於液體保持構件12之露出部分。
在變更例12中,從入口112A所導入之空氣係通過筒狀構件14及液體保持構件12之露出部分的外側側面而導引至下游,且將在發熱體13霧化之氣膠送達至下游側。在變更例12中,筒狀構件14並未由導電性構件 所構成,發熱體13係藉由導線等之電力供給構件與電源連接。
[變更例13]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13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與實施形態不同之點加以說明。
在變更例13中,針對在變更例12中所說明之霧化單元111的製造方法加以說明。第18圖係用以說明變更例13之霧化單元111之製造方法的圖。此外,在第18圖中,省略了霧化單元殼體111X、罩蓋16及凸緣17等,應予留意。
具體而言,如第18圖(A)所示,以沿著形成在筒狀構件14之外側側面的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的方式配置發熱體13(步驟A),該筒狀構件14形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延伸之軸X,且電性連接有筒狀構件14與發熱體13(步驟D)。在此,於正交方向B中之筒狀構件14的內側配置有液體保持構件12,應予留意。
接著,在第18圖(B)中,以軸X為旋轉軸使筒狀構件14旋轉,而使發熱體13之一部分從筒狀構件14之溝或突起分離(步驟B)。
在變更例13中,藉由使發熱體13之一部分從筒狀構件14之溝或突起分離,而解除液體保持構件12朝外側方向之膨出抑制,因此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步驟C)。
亦即,第18圖(B)所示之步驟係藉由筒狀構 件14之旋轉而使發熱體13之一部分從筒狀構件14分離,並且使配置在筒狀構件14之內側的液體保持構件12之一部分從筒狀構件14分離,且藉由該液體保持構件12之一部分的膨出,而使該液體保持構件12之一部分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一部分的步驟(步驟B及步驟C)。在使保持構件12之一部分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一部分的情形下,第18圖(B)所示之步驟係液體保持構件12推壓發熱體13之一部分(加熱部分13A)之內側側面,同時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步驟。再者,第18圖(B)所示之步驟係以接觸於發熱體13之一部分(加熱部分13A)之內側側面之全周的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的步驟。
在此,當使發熱體13之一部分從筒狀構件14之溝或突起分離時,較佳為至少固定液體保持構件12,俾使液體保持構件12不會伴隨筒狀構件14之旋轉而沿著預定方向A移動,應予留意。固定液體保持構件12之對象係只要是不會伴隨筒狀構件14之旋轉而移動者即可,應予留意。
此外,在使發熱體13固定在筒狀構件14之情形下,該種固定步驟係在使發熱體13之一部分從筒狀構件14之溝或突起分離之後進行。
在變更例13中,雖在筒狀構件14之內側配置有液體保持構件12之狀態下,使發熱體13之一部分從筒狀構件14之溝或突起分離,但亦可使發熱體13之一部分從筒狀構件14之溝或突起分離之後,以接觸或接近於發 熱體13之方式配置液體保持構件12。例如,在使發熱體13之一部分從筒狀構件14之溝或突起分離之狀態下,亦可藉由將液體保持構件12從未設置有發熱體13之側朝向設置有發熱體13之側推壓至筒狀構件14,藉此使液體保持構件12之露出部分與發熱體13接觸或接近。
[變更例14]
以下,針對實施形態之變更例14加以說明。以下,主要針對與實施形態不同之點加以說明。
在實施形態中,屬於具有圓柱形狀之屬於輔助具的基底構件300不包含在作為霧化單元111之構成的霧化單元111。然而,在變更例14中,基底構件300係作為霧化單元111之構成而包含在霧化單元111。
亦即,在變更例14中,如第19圖所示,霧化單元111係至少具備: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延伸之軸的基底構件300;以沿著形成在基底構件300之側面的螺旋形狀之溝或突起的方式配置之發熱體13;以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至少一部分的方式配置,且保持氣膠源之液體保持構件12;以及收容發熱體13及液體保持構件12之霧化單元殼體111X。基底構件300之至少一部分係較佳為從霧化單元殼體111X露出。然而,霧化單元111係與實施形態同樣地,包含其他構成(例如貯存器11、筒狀構件14、被覆構件15、罩蓋16及凸緣17等)。
在變更例14之霧化單元111的製造方法中,具有在基底構件300之一部分從霧化單元殼體111X 露出之狀態下,將發熱體13及液體保持構件12收容在霧化單元殼體111X內之步驟(步驟F),以取代以軸X為旋轉軸使基底構件300旋轉,並使發熱體13從溝或突起分離之步驟(步驟B)。使發熱體13從溝或突起分離之步驟係在例如取得霧化單元111之使用者使用霧化單元111之際進行。
此外,在第19圖中,與實施形態(例如第4圖及第5圖)等同樣地,例示基底構件300為輔助具之情形。然而,變更例14並未限定於第19圖所示之例。基底構件300係如變更例2之第7圖(A)或變更例3之第8圖(A)所示,亦可為筒狀構件14(筒狀構件141及筒狀構件142)。在該情形下,液體保持構件12係以軸X為旋轉軸使筒狀構件14旋轉,而使發熱體13從溝或突起分離,藉此配置成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至少一部分。在具有該構成之霧化單元111中,筒狀構件14之一部分較佳為從霧化單元殼體111X露出。
(作用及效果)
在變更例14中,由於在使用者使用之際使基底構件300從發熱體13分離,因此直至使用者使用霧化單元111為止,使發熱體13維持基底構件300所保持之狀態。因此,抑制發熱體13之變形,直到使用者使用霧化單元111為止,抑制發熱體13之變形。再者,由於基底構件300發揮蓋之功能,因此直到使用者使用霧化單元111為止,抑制氣膠源之洩漏。再者,可明確地掌握霧化單元111之使用前後。
在變更例14中,將發熱體13及液體保持構件12收容在霧化單元殼體111X內之步驟,較佳為在基底構件300之一部分從霧化單元殼體111X露出之狀態下進行。藉由該種方法,在霧化單元111之使用前藉由基底構件300之旋轉而使發熱體13從溝或突起分離。
在變更例14中,將發熱體13及液體保持構件12收容在霧化單元殼體111X內之步驟,較佳為在基底構件300之一部分從霧化單元殼體111X露出之狀態下進行。藉由該種方法,在霧化單元111之使用前藉由基底構件300之旋轉來使發熱體13從溝或突起分離。
[其他實施形態]
本發明雖藉由上述之實施形態加以說明,但不應理解成形成該揭示之一部分的論述及圖式為限定本發明者。從該揭示得知相關業者之各式各樣之替代實施形態、實施例及運用技術。
在實施形態中,貯存器11係在正交方向B配置於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然而,實施形態並非限定於此。貯存器11係與液體保持構件12接觸即可,亦可在正交方向B配置於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此外,在貯存器11在正交方向B配置於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側的狀態下,被覆構件15係可抑制在使用香味吸嚐器100之前或使用香味吸嚐器100之間無預期地由貯存器11漏出之氣膠源地從液體保持構件12之外周面供給至液體保持構件12之情形。
在實施形態中,液體保持構件12或被覆構件15等構件係具有筒狀之形狀,且藉由沿著預定方向A之滑動而配置在發熱體13之外側。然而,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此。液體保持構件12或被覆構件15等構件係具有片狀之形狀,亦可捲繞在發熱體13。
在實施形態中,液體保持構件12或被覆構件15等構件係具有筒狀之形狀,且藉由沿著預定方向A之滑動而配置在發熱體13之外側。然而,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此。液體保持構件12或被覆構件15等構件係具有片狀之形狀,亦可捲繞在發熱體13。
在實施形態中,用以對貯存器11供給氣膠源之供給口係設置在貯存器11之下游端,罩蓋16係遮擋貯存器11之下游端。然而,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此。供給口係設置在貯存器11之上游端(空氣流路之上游側中之貯存器11的端部),罩蓋16亦可遮擋貯存器11之上游端。
在實施形態中,發熱體13係藉由具有螺旋形狀之金屬線而形成,且具有沿著預定方向A延伸之形狀的線圈,發熱體13之內側為中空。然而,實施形態並非限定於此。發熱體13之內側亦可為實心。例如,如變更例12及變更例13所說明,亦可在發熱體13之內側設置有液體保持構件12。
在實施形態中,發熱體13係由具有螺旋形狀之金屬線所形成。然而,實施形態並非限定於此。發熱體13亦可由具有其他形狀之導電構件所構成。
在實施形態中,例示形成空氣流路之至少一部分的筒狀構件14由導電性構件所構成之情形。然而,實施形態並未限定於此。筒狀構件14亦可由導電構件以外之構件所構成。
在實施形態中,就用以連接電源與筒狀構件14之構件而言,設置有導線18。然而,實施形態並不限定於此。例如,用以連接電源與筒狀構件14之構件係可構成電性路徑,且可為構成香味吸嚐器100之殼體的一部分等。
在變更例4至6、7至9中,筒狀構件141之外徑係比筒狀構件142之外徑更大。然而,實施形態並非限定於此。例如,在變更例4、5、7、8中,筒狀構件141之外徑亦可與筒狀構件142之外徑相等。例如,筒狀構件141之內徑比筒狀構件142之內徑更大,筒狀構件141之外徑與筒狀構件142之外徑相等時,筒狀構件142之厚度比筒狀構件141之厚度更大,應予留意。
在實施形態中雖無特別提及,但各構件之固定方法亦可為接著,亦可為熔接。
在實施形態中雖無特別提及,但液體保持構件12係以例如海綿狀之彈性構件所構成,且亦可為藉由將壓縮液體保持構件12之滑動用構件400或筒狀構件14予以去除而膨出,且接觸或接近於發熱體13之構成。
在實施形態中,就將氣膠源予以霧化之霧化部而言係例示一種發熱體13。然而,實施形態並非限定 於此。霧化部係可具有藉由供給至霧化部之電源輸出而將氣膠源予以霧化之構成,例如亦可為藉由超音波振動而將氣膠源予以霧化者。

Claims (15)

  1. 一種霧化單元,係具備:貯存器,係儲留氣膠源;霧化部,係將前述氣膠源予以霧化;以及罩蓋,係遮擋用以對前述貯存器供給前述氣膠源之供給口;前述霧化部或將電源與前述霧化部予以電性連接之電力供給構件的至少一方會因為前述罩蓋從前述貯存器分離之動作而破損,前述罩蓋係設置於較前述霧化部還靠近吸口端側。
  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前述供給口係以前述貯存器為基準,而設置在連接至前述電源之連接部分的相反側。
  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連接至前述電源之連接部分、前述貯存器、前述罩蓋及前述吸口側開口係依此順序排列地配置在預定方向,該預定方向為由前述霧化部所霧化之氣膠朝向吸口側開口之方向。
  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3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連接至前述電源之連接部分、前述貯存器、前述罩蓋、前述吸口側開口係配置在一直線上。
  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前述供給口係朝向預定方向而開口,該預定方向係屬於由前述霧化部所霧化之氣膠朝向吸口側開口之方向,前述罩蓋係以從前述吸口側開口側遮擋前述供給口之方式配置。
  6.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前述供給口係設置在空氣流路之下游側中之前述貯存器的端部。
  7.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前述霧化部係伴隨著前述罩蓋從前述貯存器分離之動作而變形。
  8.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以前述罩蓋從前述貯存器分離之方向作為分離方向,前述電力供給構件係設置在前述罩蓋之至少一部分的前述分離方向側。
  9.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前述電力供給構件係包含:第1電力供給部分,係包含從前述霧化部朝連接至前述電源之連接部分側而延伸之部分;以及第2電力供給部分,係包含從前述霧化部朝連接至前述電源之連接部分的相反側而延伸之部分。
  10.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前述電力供給構件係通過前述罩蓋之內部而配置。
  11.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前述電力供給構件係固定在前述罩蓋。
  12.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前述霧化單元係具備筒狀構件,該筒狀構件具有形成空氣流路之至少一部分的筒狀之形狀,且由導電構件所構成,前述電力供給構件係包含前述筒狀構件。
  13.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前述霧化部係比前述電力供給構件更容易地破損。
  14.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項或第2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前述霧化部為線圈,該線圈係具有沿著預定方向而延伸之形狀,該預定方向為由前述霧化部所霧化之氣膠朝向吸口側開口之方向。
  15. 如申請專利範圍第14項所述之霧化單元,其中,前述線圈之內側為中空。
TW105120147A 2015-06-26 2016-06-27 霧化單元 TWI64356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5068578 2015-06-26
??PCT/JP2015/068578 2015-06-26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1711576A TW201711576A (en) 2017-04-01
TWI643564B true TWI643564B (zh) 2018-12-11

Family

ID=575856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W105120147A TWI643564B (zh) 2015-06-26 2016-06-27 霧化單元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Link
US (1) US10780237B2 (zh)
EP (1) EP3305103B1 (zh)
JP (2) JP6523452B2 (zh)
CN (1) CN107846983B (zh)
HK (1) HK1248074A1 (zh)
TW (1) TWI643564B (zh)
WO (1) WO201620875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345631A1 (en) 2005-07-19 2016-12-01 James Monsees Portable devices for generating an inhalable vapor
US10279934B2 (en) 2013-03-15 2019-05-07 Juul Labs, Inc. Fillable vaporizer cartridge and method of filling
USD842536S1 (en) 2016-07-28 2019-03-05 Juul Labs, Inc. Vaporizer cartridge
US10058129B2 (en) 2013-12-23 2018-08-28 Juul Labs, Inc. Vaporization device systems and methods
USD825102S1 (en) 2016-07-28 2018-08-07 Juul Labs, Inc. Vaporizer device with cartridge
US20160366947A1 (en) 2013-12-23 2016-12-22 James Monsees Vaporizer apparatus
EP3498115B1 (en) 2013-12-23 2021-09-01 Juul Labs International Inc. Vaporization device systems
US10076139B2 (en) 2013-12-23 2018-09-18 Juul Labs, Inc. Vaporizer apparatus
US10159282B2 (en) 2013-12-23 2018-12-25 Juul Labs, Inc. Cartridge for use with a vaporizer device
AU2015357509B2 (en) 2014-12-05 2021-05-20 Juul Labs, Inc. Calibrated dose control
DE202017007467U1 (de) 2016-02-11 2021-12-08 Juul Labs, Inc. Befüllbare Verdampferkartusche
CO2018009342A2 (es) 2016-02-11 2018-09-20 Juul Labs Inc Cartuchos de fijación segura para dispositivos vaporizadores
US10405582B2 (en) 2016-03-10 2019-09-10 Pax Labs, Inc. Vaporization device with lip sensing
US10251424B2 (en) * 2016-03-22 2019-04-09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Electronic vaping device
USD849996S1 (en) 2016-06-16 2019-05-28 Pax Labs, Inc. Vaporizer cartridge
USD836541S1 (en) 2016-06-23 2018-12-25 Pax Labs, Inc. Charging device
USD851830S1 (en) 2016-06-23 2019-06-18 Pax Labs, Inc. Combined vaporizer tamp and pick tool
KR102327122B1 (ko) 2016-12-12 2021-11-16 브이엠알 프로덕츠 엘엘씨 기화기 카트리지
US11278058B2 (en) 2017-08-28 2022-03-22 Juul Labs, Inc. Wick for vaporizer device
USD887632S1 (en) 2017-09-14 2020-06-16 Pax Labs, Inc. Vaporizer cartridge
EP3784076B1 (en) * 2018-04-24 2022-10-19 JT International SA Capsule for an electronic cigarette with optimised vaporisation
US11413409B2 (en) 2018-09-12 2022-08-16 Juul Labs, Inc. Vaporizer including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ivity (PTCR) heating element
CN108968160B (zh) * 2018-09-14 2024-03-05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雾化组件及雾化组件制造方法
EP3876765A1 (en) 2018-11-05 2021-09-15 Juul Labs, Inc. Cartridges for vaporizer devices
US11311049B2 (en) 2018-11-20 2022-04-26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Air intake assembly
US11445759B2 (en) 2018-11-20 2022-09-20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E-vaping device
US11304448B2 (en) 2018-11-20 2022-04-19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Vaporizer assembly
US11071326B2 (en) 2018-11-20 2021-07-27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E-vaping device
WO2020182757A2 (en) * 2019-03-11 2020-09-17 Nicoventures Trading Limited Aerosol provision device
JP2023522215A (ja) * 2020-05-14 2023-05-29 フィリップ・モーリス・プロダクツ・ソシエテ・アノニム 複数の誘導コイルのための摺動接点を有するエアロゾル発生装置
WO2021228706A1 (en) * 2020-05-14 2021-11-18 Philip Morris Products S.A. Aerosol-generating device with induction coil with movable third contact
KR102513572B1 (ko) * 2020-07-09 2023-03-23 주식회사 케이티앤지 에어로졸 생성 장치
WO2022264244A1 (ja) * 2021-06-15 2022-12-22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たばこ製品
WO2022264246A1 (ja) * 2021-06-15 2022-12-22 日本たばこ産業株式会社 たばこ製品
EP4312612A1 (en) * 2021-11-11 2024-02-07 KT&G Corporation Aerosol generating device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30900U (zh) * 2010-06-09 2011-05-18 李永海 电子香烟的烟液雾化装置
TW201334713A (zh) * 2011-12-08 2013-09-01 Philip Morris Prod 具有內部加熱器之氣溶膠產生裝置
CN203913378U (zh) * 2014-03-27 2014-11-0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用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4070546U (zh) * 2014-07-14 2015-01-0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379072Y (zh) 2009-02-11 2010-01-13 韩力 一种改进的雾化电子烟
RU2528945C1 (ru) * 2010-08-24 2014-09-20 Джапан Тобакко Инк. Ингалятор аромата ненагревающего типа и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ароматического картриджа
US9480285B2 (en) * 2012-11-13 2016-11-01 Huizhou Kimree Technology Co., Ltd., Shenzhen Branch Electronic cigarette and its atomizing device
US9723876B2 (en) * 2013-03-15 2017-08-08 Altria Client Services Llc Electronic smoking article
EP2979554A4 (en) * 2013-03-26 2017-01-04 Kimree Hi-Tech Inc. Electronic cigarette
CN203353690U (zh) * 2013-07-25 2013-12-25 刘秋明 电子烟
CN103960782B (zh) * 2013-09-29 2016-09-21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烟
CN104621718B (zh) * 2015-01-23 2018-01-19 深圳麦克韦尔股份有限公司 吸入器及其雾化组件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30900U (zh) * 2010-06-09 2011-05-18 李永海 电子香烟的烟液雾化装置
TW201334713A (zh) * 2011-12-08 2013-09-01 Philip Morris Prod 具有內部加熱器之氣溶膠產生裝置
CN203913378U (zh) * 2014-03-27 2014-11-05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电子烟用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CN204070546U (zh) * 2014-07-14 2015-01-07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雾化装置及电子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176855A (ja) 2019-10-17
EP3305103A4 (en) 2019-03-13
JPWO2016208757A1 (ja) 2017-10-26
CN107846983B (zh) 2020-11-03
US20180110940A1 (en) 2018-04-26
EP3305103A1 (en) 2018-04-11
US10780237B2 (en) 2020-09-22
JP6523452B2 (ja) 2019-05-29
HK1248074A1 (zh) 2018-10-12
JP6752928B2 (ja) 2020-09-09
WO2016208757A1 (ja) 2016-12-29
CN107846983A (zh) 2018-03-27
EP3305103B1 (en) 2020-02-26
TW201711576A (en) 2017-04-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43564B (zh) 霧化單元
TWI612908B (zh) 霧化單元之製造方法及霧化單元
TWI618494B (zh) 霧化單元
EP3200559B1 (en) Heating device, atomizing unit, atomizer and electronic cigarette having same
EP3685687B1 (en) Electronic cigarette
JP6854321B2 (ja) 霧化ユニットの製造方法、霧化ユニット及び非燃焼型香味吸引器
CN107920590B (zh) 雾化单元
UA123636C2 (uk) Електронна система утворення аерозолю і випаровувач для неї
TWI638609B (zh) 霧化單元的製造方法、霧化單元及非燃燒型香味吸嚐器
WO2020183521A1 (ja) 吸引器用カートリッジおよびこれを備えた吸引器